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231245|回复: 567

[转载] [连载] 三国不是演义——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1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一刀刀 于 2013-10-4 05:40 编辑

三国不是演义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我若崇祯
     

有人说过:“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能接受教训。”但是几乎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努力接受着教训。由于大多数教训不是在事情的一开始就能显现出来,所以必须将历史记载下来,使后来者温故而知新,正所谓:“前人吃一堑,后人长一智。”当今的社会节奏很快,而且成功的机会又很少,不少人已经饱受来自生活、事业和情感的巨大压力,多多少少都会对现实产生一些不公和不满的想法,对自己的未来也信心不足。然而再懦弱的人都有坚强的一面,即使努力逃避也是一种抗争的行为,以此证明:人是不会逆来顺受、坐以待毙的!因此,对于独特成熟的东方文化的缔造者——中国人来说,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呢?无疑,最文雅、最积极、风险也最低的方式就是读史,中国人通过读史以期能吸取教训,预知未来,拨开眼前的迷雾,找到开启自己或者是后代美好人生的钥匙!
       可以说,我从小就泡在浩瀚的史海里读热闹,一直读到有了自己的孩子时才浑身湿漉漉地上岸。在近些年来的读史潮中,我也跟着大家重新跃入水中,拜读现代人所写的新风格古代史。我喜欢看带有调侃意味的说史,但我本人却不太具备调侃的功能,同时看多了相同风格的说史,也有点审美疲劳。我个人崇尚真实、系统、客观的说史方式,而且最好不要添加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不要引用前人所下的定论,争取让每一个读者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基于这个理念和追求,我决定走自己的路线,尝试着写下了这部《三国不是演义》,以后一边连载,一边完善,力求把真实的三国时代显现给大家。我的目标是:让每个看过这部书的人,等同于仔细看过《三国志》的每一个字,但除了那些太过于玄乎,以及明显有后人添加成分的内容。
       为了能方便大家阅读这部基于《三国志》所写的书,请允许我说清五点注意事项和阅读方法:
      一、不同的史书中,自相矛盾和有出入的地方很多,因此一切有争议的地方都以《三国志》为准。在《三国志》内自相矛盾和有争议的地方,则以陈寿所写的为准,不考虑书中所加的注。另外,黄巾之乱和何进除宦,相比之下《后汉书》更符合时间发展顺序和逻辑,因此这段时期以《后汉书》为准。
      二、光是一味地去照抄和陈说,就好比享用一桌盛宴,而不用美酒相就。因此,当我在书中发表我个人的意见时,我会加上“也许”、“大概”、“可能”、“估计”、“可以想象得到”等字样。但是我殷切地期待,当谈到某些热点时,大家能在回帖中各抒己见,让我从中能有所启发,吸取更多的营养。
      凡是正史,记载的方式都是将人物分类立传,自顾自地从姓名、籍贯一直写到死,因此读者想连贯地掌握某段时期的历史,则有着诸多的不便。我自然不会采取这种方式来说史,而是按时间顺序让人物依次出场,再按照史书详细介绍完他的家史和以前的经历后,就切入当前的时期,继续说他在目前事件中的具体表现。不过有时在介绍个别人物经历的时候,会不得不扯得太远,然后再拉回来,希望大家能够习惯和谅解,我也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另外,人物的家史和以前的经历我用褐色文字表示,不想详细了解《三国志》和只想看情节的朋友,可以跳过褐色文字不看,这对阅读不会有影响。
      四、近些年我在网络里读史过程中,心里有点小疙瘩:有的作者写一些重要的大事不写全,省略了很多关键之处。不仅如此,对于一些重要而又精彩的人物对话和文书,有些作者就直接复制粘贴,很多深奥难懂的语句让那些非古文爱好者望而却步。而我在这部书中,打算矫枉过正,也就是几乎要翻译所有的传纪、对话和文书的内容,包括所有的注,因此其中不免有错误,甚至是闹笑话,希望大家把觉得不妥的地方及时回帖提出来,并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讨论,更重要的是给大家看。
      五、对于书中有些过于冗长繁琐的个人小传,不是三国发烧友的人可以一目十行,或直接跳过去继续看事情的发展情节。
      在前言的最后,我要声明以上所提及的所有观点,都是我个人的见解。下面就请大家随我进入这段原汁原味的三国之旅,也许它会比演义更精彩,更会使您对某些三国人物有新的认识和看法。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二日傍晚





上一篇:英雄与枭雄的较量:刘备与曹操权术韬略大比拼
下一篇:关于蜀国人口的一点考辨(转自三国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汉朝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历时最长的朝代,它分西、东两汉,前后近四个世纪!
汉王朝上层的权力斗争,实际上主要就是皇帝与外戚的斗争。所谓外戚,通俗点说,就是皇后或皇太后的娘家人。

    这种权力斗争就好像是皇帝和外戚在玩同一个跷跷板,不是你上我下,就是我上你下,如果大家玩得还都有个分寸,那么就能一直玩下去,但要是有一方玩得没个数,用力过猛,那么就会有人掉下这个权力的跷跷板,西汉末年的王莽就是例子,他就把皇帝掀了下去,终结了西汉。

    等到汉室后裔光武帝刘秀又建立了东汉后,他和他的儿子汉明帝刘庄就吸取了这个教训,因此这两代皇帝还能牢牢地掌握着国家的权力,外戚都不敢上这块跷跷板。

    可是,传到第三代皇帝汉章帝刘炟时,这个刘炟却一改前两任皇帝对外戚的严切作风,他对外戚和宦官比较宽厚,因此外戚又重新摸上了跷跷板和皇帝一起玩了起来,这一玩,就又玩了一百多年,弄到最后不光是他俩在玩,宦官和大臣也都跑上来玩,而且人人都用尽吃奶的力气玩,不把对方掀下去决不罢休。

    章和二年,也就是公元88年,汉章帝驾崩,十岁的汉和帝即位,他的母后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总揽大权,爬上了那块无形而又巨大的跷跷板。

    窦宪掌握国家权柄后,把自己的人都任命成朝里朝外的官员,连最小的都做到了县令。同时窦家又养了很多刺客,用来对付异己。

    时年十四岁的汉和帝一看玩跷跷板压不过舅舅窦宪,就喊宦官来帮他一起压。在与宦官郑众密谋后,汉和帝成功地杀了窦宪,并铲除了他的党羽,把外戚集团掀下了跷跷板。郑众因此功被封侯,从此宦官就参与了政事,也就是说也有了玩跷跷板的资格。

    汉和帝之后连传两个皇帝,于延平元年(公元106)年传到了汉安帝刘祜手上。当时刘祜才十三岁,又是母后邓太后临朝,她哥哥邓骘辅政,大权再次落入外戚之手。

    邓太后从窦宪的失败中吸取了经验,她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人,来和皇帝对压翘翘板。首先,外戚和宦官她一起任用,不管对宦官是不是真心,起码在表面上对外戚不偏心;然后邓太后又严格约束邓家的人,消除其他人的不满;同时还尊崇儒学,借此笼络士人;邓太后还让邓骘举荐名士杨震等人,礼敬三公高官,把官僚集团也拉到跷跷板前当自己的啦啦队。就这样,外戚牢牢地掌握了国家权柄。

    这期间,有个叫张浩的在也被邓骘征召。张浩,字叔明。他从事研究《律》、《春秋》,游学京师,与广汉的镡粲、汉中的李郃、蜀郡的张霸共同结为亲密的好友。这次他被大将军邓骘征召后,逐渐升任尚书仆射,又出任彭城相,还推荐了隐士闾丘邈等人,后被征拜为廷尉。

     当时有个人叫曹節(一说叫曹萌),字元伟,沛国谯人。据《魏书》记载他家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人。曹節平素以仁厚著称,有一次,他的邻居家跑了头猪,正好与曹節家的猪相似,于是那个邻居就登门来认领,曹節也不与他争辩,就把猪给他了。后来那个邻居所跑掉的猪自己又跑回来了,结果那个人十分惭愧,便把曹節家的猪送还回来,并向他道歉,曹節笑着收下了自己的猪。从此,乡里人都为这事而赞叹他。
    曹节的长子字伯兴、次子字仲兴、三儿子字叔兴、小儿子叫曹腾,字季兴。曹腾年少时做了宦官,担任黄门从官。到了永宁元年,邓太后诏命黄门令在中黄门从官里挑选出年少温谨的人,来陪伴皇太子刘保读书,结果曹腾被选中。太子特别喜爱曹腾,饮食和赏赐和其他人不同。

    延光三年,太子遭到诬陷,汉安帝商议废太子,只有廷尉张浩与太常桓焉、太仆来历论议认为这样做不可以,结果太子还是被废。

    邓太后死的那年,汉安帝二十七岁,他一看玩跷跷板压不过舅舅,就也团结一部分宦官来帮他压。他们赶杀外戚,还任用了不少地方豪强和一些不得志的官僚阶级为官,来扩大自己的势力。

    由于这些被宦官任用的官员中,有很多人本来是没有资格做官的,因此那个曾被外戚举荐提拔的杨震站出来抗议,说什么“白黑混淆,清浊同源。”意思就是现在按正途仕进的人都和那些出身微贱、无权做官的人一起混杂在官员的队伍中了。

    这句话也可能是杨震的心里话,但按照他的观点,最后无非就是皇帝一伙提拔的人都得滚蛋。汉安帝一听这还得了,结果杨震被迫自杀。这一回合外戚又被掀了下去。

    汉安帝三十二岁时死去,他的妻子阎太后临朝。阎太后让自己的哥哥阎显做了车骑将军,立了个年幼的北乡侯刘懿即位,这样子可以长期把持朝政。然后他们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又反过头来赶杀汉安帝宠信的宦官,自己一屁股坐上了跷跷板,皇帝还幼小,根本不会玩跷跷板的游戏。

    可外戚阎氏在跷跷板上还没坐几个月,汉少帝刘懿就夭折了,这下孙程等宦官集团跳上跷跷板使劲压。他们等十九人合力斩了属于外戚集团的江京以及宦官刘安、陈达,然后迎立了曾被阎太后害死的李氏所生的前废皇太子刘保为帝,就是历史上的汉顺帝。

    阎显得知后,率军进北宫,结果交战不胜,弟弟阎景反而被杀。随后阎显兄弟也下狱被诛杀,此时汉顺帝才十一岁。

    外戚又被掀下去了,孙程等十九人都被封为侯,此后宦官的权力变得更大,他们可以兼任朝中的官,可以举荐别人为官,甚至可以让养子袭爵。这下子本没资格做官的人都被宦官集团举荐为官,培植成党羽,引起了真正的官僚和士人的不满。于是以李固为首的官僚就依靠梁皇后的娘家,也就是另一帮外戚,来与宦官集团对抗。

    另外,汉顺帝即位后,那个他所喜爱的曹腾就做了小黄门,又升为中常侍。

    同时,由于当年在废太子的事情上,只有廷尉张浩等三人替时为太子的汉顺帝说过话,因此汉顺帝才即位,就拜张浩为司空,最后这个张浩在八十三岁时死去。

    汉顺帝做了十九年皇帝后死去,刘家又往下传了两代皇帝,这期间,梁太后临朝,她哥哥梁冀做了大将军。

    梁太后同样从前面外戚的失败中吸取了更多的经验教训,她除了把邓太后同时任用宦官和外戚等等那一整套措施照单全部搬来,还招募了多达三万人的太学生。此举一来向官僚、士人示好,二来也好培植自己的党羽。

    为了缓和尖锐的矛盾,梁太后还杀了直言过激的李固,任用圆滑玲珑的胡广。这个胡广既和有名的士人结交,又和宦官通婚,还举荐了陈蕃等人。就这样,梁家将国家大权一直把持了近二十年。

    梁太后做得还可以,而他的哥哥梁冀却专权凶暴。

    汉安元年,天子拜张纲为光禄大夫,与侍中杜乔等八人同一天接受诏书,持节分头出京,巡视案查天下的贪廉官员,县级官员有罪马上就收捕,刺史、二千石官员则用奏章传送上报给朝廷知道,这八人的声威和恩泽、忠诚和廉正,名振郡国,号为“八俊”。

    其中这个张纲,字文纪。他就先前被汉顺帝任为司空的张浩的儿子。张纲年轻时就因是三公之子经学博洽,德行美善而被推举为孝廉,可张纲没就任,后张纲被司徒征召,以高第的身份任侍御史。

    这次张纲奉诏巡察天下官员,而当时大将军梁冀侵扰百姓,杜乔等其他七人都奉命四下出京,只有张纲一个人在洛阳都亭停驻车轮不肯离去,他说:“豺狼当道,为什么去察问狐狸?”

    于是张纲就上书给天子道:
  “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受到外戚的帮助,身负国家厚恩。他们以草野之人的身份,安居在贵族府邸,不能传播宣扬五常的伦理道德教育和辅佐帝后,却专做贪暴之事,肆意放纵其贪得无厌的欲念,追求和贪爱财物,恣意放任,不知满足,还多多培植长于阿谀奉承的人来陷害忠诚善良的人,这实在是皇帝的威严所不能饶恕,死刑所应该施加的。谨在信文行间的右后处逐条陈述十五件他们心里没有君王的事情,这都是忠臣所咬牙痛恨的。

    张纲的奏表呈递后,整个京师震惊惶恐。此时梁冀的妹妹是皇后,正是最受皇帝的宠爱的时候,梁冀兄弟的权势比天子还大,汉顺帝虽然知道张纲的话不假,然而却没有打算处理梁冀。

    这下子,梁冀深深地痛恨张纲,正赶上广陵贼人张婴等数万人众攻杀刺史、二千石官员,梁冀想陷害张纲,于是就暗示尚书让张纲任广陵太守,如果张纲不被张婴所杀,则准备用刑法来判罚他。

    以前太守前往广陵,总是多多请求军兵,等到张纲受拜为广陵太守,天子下诏问他该带多少兵马,张纲竟回答说不用兵马,于是就轻车简从地上任。

    张纲到官后,径直来到张婴军营的正门,向其明示作反的祸福。张婴十分惊慌害怕,跑去要关营门。张纲又在门外撤走官兵,只留下十几个亲信的人,并写书信给平时被张婴所信任的年长者,请他们与自己相见,询问张婴变乱的原因,还借此向他们展示天子所赐予的恩惠,让他们回去请张婴来。

    张婴见张纲真心诚意,便立即出来见张纲。张纲引请张婴到上座,慰问了他的疾苦,宾主礼毕,张纲就对张婴说:“以前先后到任的二千石官员,大多不是适合做太守的人,他们阻塞了国家的恩典,肆意追求自己的私利。乡郡遥远,天子不可能短时间就闻知,因此百姓相互聚在一起来躲避祸害。二千石官员(指前任太守)的确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忠臣在不欺瞒君王的情况下来使自己荣显,孝子在不有损父亲的前提下来求取赐福,天子圣明仁德,准备用礼乐教化来使大家归附,因此派太守来,想以官爵和俸禄使你们荣耀,不愿意对你们施以刑罚。如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时候啊!如果闻听了大义还不归服,天子发了盛怒,大兵云集,岂不危险了么?!应该深深地考虑这事的利害关系。”

    张婴听后,流泪说:“边远地区的愚昧浅陋之人,多次被二千石官员(指前任太守)所侵害而使自己受冤枉,我们不堪这些困扰,所以就相互聚集在一起苟且求活。明府您仁爱延及草木,是张婴我等重获新生的恩泽,只是怕放下武器的那天,免不了会遭杀戮罢了。”

    张纲说:“何必这么想呢!对着天地约定,对着日月立誓,正要用爵位来使你们显达,有什么灾祸呢?”

    张婴道:“如果赦免了大家的罪,使我们都得以保全人头而能归耕农田,那么我们将终身怀恩戴德,官爵俸禄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张婴虽然是巨寇,因为人凶暴而起兵,但他自以为必死,等到现在听得了张纲的话,豁然清醒,就辞别回营。

    第二天,张婴便率所部一万多人,与妻小一起双手反绑于背而面向前,来见张纲投降。张纲全给他们松绑并安抚接纳,张纲对张婴说:“您等众人一旦解散,边陲就清净了,应该逐条列出名字上奏,必定受到封赏。”

    张婴回答道:“请求回归旧业,不愿意拿我们肮脏的名字来玷污政治清明的当世。”

    张纲因他们极度诚恳,于是就各随其意,亲自为他们安置住宅。他们的子弟想做官吏的,也根据其才能任职,想做平民的,则鼓励其从事农桑,结果当地农业一并兴盛起来,南方地区也很安定。

    评议功劳时,张纲应当封爵,却被梁冀所阻止禁绝,因此张纲不得封侯。天子赞赏张纲的功劳,征召并打算任用他。张婴等人上书,请求把张纲留在郡里两年。不料就在建康元年,张纲病死在任上,时年才三十六岁。

    张婴等三百多人,都身穿居丧用的麻绖,拿着哭丧棒把张纲的尸身送到洛阳,葬礼完毕后,又为张纲建坟立祠,四季祭祀,怀念他如同自己父母去世一般。天子也追思张纲不止,就下诏赞美表扬他,并改拜张纲的一个儿子为郎官。张浩、张纲父子两人都有声名与业绩。

    再说专横跋扈的梁翼后来又毒杀了汉质帝刘缵,鼓动妹妹梁太后立了十五岁的刘志为帝,即汉桓帝。

    汉桓帝一看玩翘翘板压不过外戚,就得找人帮他来压,皇帝久居深宫,最方便找的还是宦官。
    延熹二年七月,梁太后死去,时年二十八岁的汉桓帝与宦官单超、唐衡等人合谋,于同年八月向梁冀下手,兵围梁冀府邸。结果梁冀夫妇自杀,梁氏内外宗亲数十人被杀,还抄走梁家总共三十亿的财产,朝内的三公高官一个因罪免职,另外两个下狱,接着又赶走朝中官员三百多人。就这样,终于把外戚集团再次掀落在翘翘板下面。

    获得胜利后,汉桓帝封宦官单超、唐衡等五人为县侯,尹勋、曹腾、长乐太仆州辅等七人为亭侯。其中汉桓帝因曹腾是先帝的旧臣,在忠孝方面都做得十分突出,他被封为费亭侯,升任大长秋,加位特进。
    曹腾在宫中掌权长达三十余年,事奉过四代皇帝,不曾有什么过失。他所推荐任用的人,都是天下的名人,比如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典等。

    当时蜀郡太守通过计吏向曹腾行贿,益州刺史种暠在斜谷关搜得他的书信,就上奏告发了蜀郡太守,并以此弹劾曹腾,请求把曹腾交付给廷尉问罪。可皇帝却开脱曹腾说:“书信从外面送来,不是曹腾的过错。”于是就把种暠的奏章搁下了。

    曹腾并不因此事而介意,常常称赞种暠是个能干的官员,对皇帝有一颗赤诚之心,所以当时人都感叹赞美曹腾的为人。种暠后来做了司徒,他告诉宾客说:“如今我身为三公,是曹常侍之力啊!”曹腾所做的事,都是这一类的。

    宦官们深受皇帝信任和依仗,于是他们的党羽都跟着鸡犬升天,这下亲天子的宦官集团权势更大了。外戚集团在地方上还有势力,不过这些人中很多是亲外戚的宦官党羽,他们也要被铲除。
    比如冀州刺史朱穆将上任时,该州挂印逃跑的地方官就有四十几个,一些没跑的又遭朱穆弹劾,以致有人自杀。后因宦官张让的父亲下葬时有可能逾越制度,朱穆为了查验,结果导致张让父亲的坟被掘了,汉桓帝大怒,又把朱穆征回到廷狱里做左校工作。

    在往后的几年里,宦官势力遍布朝野,甚至有的刺史、太守都由宦官担任,宦官集团一手把持了国家的大权,也正式坐上了这块超级翘翘板。
    外戚集团被打倒,朝廷里和地方上都被宦官势力所占据,那么官僚集团基本没有了前途,此时他们又没有实力来进行斗争,于是他们就动嘴皮子造舆论,争取煽动出有利于自己的局势。

    借着朱穆被征到廷狱,梁家当年设置招募的太学生充当了官僚集团冲锋队的角色。学生都是年轻人,满腔热情,社会经验少,做事顾不了那么许多,因此当国家有严重的弊病时,他们一被鼓动,敢先站出来说话。其实这种精神还是蛮值得肯定的,如果政府引导得正确,再加上国人从上到下都有像学生这样的热情和责任感,那么这个国家也就有救了,可惜汉王朝却不是这种政府。

    以刘陶为首的太学生数千人聚集在宫门,为朱穆辩护,抨击宦官集团党羽在各地盘剥和鱼肉百姓。

    这些学生本身也有片面性,当年梁氏外戚集团也盘剥和鱼肉百姓,到最后光梁冀家就抄出价值三十亿钱的财产,也没见这些太学生们口诛笔伐个只字片语,只是因为梁氏对他们好,给他们仕进的机会罢了,而如今宦官集团阻塞仕途,不利于他们,他们就站出来反对。

    前有杨震的“白黑混淆,清浊同源。”,后有这些太学生的舆论声势,于是士人间就有了一个认同:把跟宦官一起任职为伍看成是一种耻辱。渐渐地,这种认同又开始发酵,衍生出朝廷或官员有召命来而不去应征就任的行为,一些人士采用这种行为来显示自己的节操,结果拒绝的官越大,这个人就越有名!

    不仅如此,这个社会人群还形成了一种对政府褒贬批评、对官员评头论足、对自己人互相标榜的风气。毫无疑问,这三万太学生也属于这个人群,他们以郭泰、贾彪为首,一起跟李膺、陈蕃、王畅等人相互褒奖推崇,另外还有公族进阶、魏齐卿都敢直言评论,不管你是不是豪门望族。因此公卿大臣都顾忌他们,为了免受恶评而争着和他们结交。

    州郡的官学和太学生又通气联系,形成了一个范围遍及全国的政治团体。已稳坐在跷跷板一端的皇帝和宦官集团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种威胁,很快这个团体的祸事就来了。

点评

膜拜神贴,后面的请保持队形~  发表于 2022-2-9 10:21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当时河内有个人名叫张成,他善于观测四方之风来占卜吉凶,他就靠着这个结交了宦官,连皇帝也常向他问卦。


       这个张成本身也多事,他预测将会天下大赦,就让他的儿子去杀人,结果吃了官司,被李膺逮捕。不久果然碰上大赦,张成的儿子被免罪,李膺因此更加愤怒,最后仍判决并将其诛杀。

       为了报复,张成的弟子牢修就上书诬告李膺等人豢养太学儒生游子,结交各郡学生门徒,结党诽谤朝廷,把社会风气搞坏了。于是皇帝震怒,于延熹九年(公元166年)逮捕了李膺等人,他们的供词又牵扯到陈寔等两百多人,汉桓帝把他们定为党人。

       手无寸铁的士人哪能搞得过国家机器,这些人有的通缉在外东躲西藏,有的下狱被蒙头毒打,惨不堪言。此时的宦官集团已经大权在握,常侍左悺、唐衡等人简直如同天子一般。

       有一次,唐衡的弟弟任京兆虎牙都尉,级别参照二千石,而隶属于郡里。唐衡的这个弟弟才到官的时候,对京兆尹不恭敬,进门不手持笏板,郡功曹赵息在廊下呵斥说:“虎牙的礼仪和下属的地方官员一样,怎么能甩者膀子进入府门呢?”然后催促把唐衡弟弟的主簿给抓起来。

       唐衡的弟弟扭头让人赶快回去把笏板取来,自己进见了京兆尹,京兆尹想和唐衡搞好关系,就命人到外面去为他置买酒菜。赵息又启奏说:“左悺、唐衡的子弟,来担任虎牙,不是以德行为标准选用来的,不值得为其特地买酒,应该府里有什么菜饭就给他吃什么算了。”
       等唐衡的这个弟弟到任后,就派遣官吏拿着书信去答谢京兆尹,赵息又对门官说:“不是常常见到这种没有下身的小子们的子弟,用他们的书信来结交官员么?”于是就很迟才把书信传递上去,还不把回信即使传递回去。
       这一切最后全都给唐衡的弟弟知道了,因此他心里十分怨恨赵息,就想诛灭赵氏全家来报复。唐衡的弟弟写信给唐衡,要求担任京兆尹,结果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唐衡的弟弟便做了京兆尹。
       赵息自己知道前面得罪了唐氏,就逃跑了。这时赵息的叔伯赵仲台被任为凉州刺史,而此时的唐衡把持大权,他弄个诏书和自己写信一样容易,于是唐衡就作诏书征召赵仲台,命令他回来,然后又诏令中都官以及郡部督邮,逮捕了赵家所有的男子,连小孩儿也不放过,再连同赵仲台本人一起全部诛杀,有敢窝藏赵家人的都与其同罪。
       当时赵息的另一个叔伯赵岐任皮氏长,他听说家里遭遇大祸,因从官署逃出,跑到河间,改名换姓,又转投北海,戴着絮巾,穿着布裤,常在街市中贩卖胡饼,胡饼也就相当于今天的烧饼。
       当地有个叫孙宾硕的北海人,时年二十几岁。有天,他乘着牛车,领着几个骑马的人来到集市。孙宾硕看见赵岐,怀疑他不是一般的人,于是就问赵岐说:“我自己有饼,你倒不倒卖啊?”赵岐回答说:“我倒卖。”孙宾硕又问:“买多少钱?卖多少钱啊?”赵岐的回答很奇怪:“买三十钱,卖也三十钱。”孙宾硕说:“看处士您的样子,不像是卖饼的人,肯定有原因!”孙宾硕所说的处士就是指隐士或未做官的士人。
       接着,孙宾硕打开车子的后门,使眼色让自己带来的两个骑马的人下马扶赵岐上车。当时赵岐以为是唐氏的耳目,非常害怕,脸上都吓得失去了颜色。
       孙宾硕关了车子的后门,放下车前的帘子,对赵岐说:“看处士您的外貌,一定不是贩饼的人,加上现在脸色有变,即使没有深仇,也该是个逃命在外的人。我是北海的孙宾硕,满门一百多口人,又有百岁的老母亲在堂上。看你的样子就能估量出你的人,终究不会负你,但你必须对我说实话。”于是赵岐就把事情都详细告诉了孙宾硕。
       孙宾硕听完,便把赵岐用牛车拉回家。到家后,孙宾硕把车子停在门外,自己先进家对母亲说:“今天我出去结交了一个直到死都不会相负的朋友,现正在门外,应该让他来进家来拜见您。”说完后,孙宾硕就出去把赵岐请进了家,然后杀牛喝酒,一起作乐。
       过了一、二天,孙宾硕用车载着赵岐离开田舍,把他藏匿在夹墙之中,好几年都没敢出来。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此时的宦官已经到了只手遮天、为所欲为的地步。

       随着宦官集团的胡作非为,得罪面也越来越大,引起很多士人的仇视。这时弱势且没落的外戚集团一看机会来了,就出面干预,以此来拉拢和团结官僚集团,增大影响,为以后玩跷跷板均衡力量。

       汉桓帝的老丈人窦武向来都是用财物来结交太学生的,他颇得舆论的好评。这次窦武等人上书替太学生求情,再加上宦官集团也不敢过度地得罪官僚集团,毕竟人家好歹也打了一百四十年的深厚基础,于是汉桓帝于永康元年(公元167年)赦免党人返乡,但终身禁锢不准做官。这些党人的名姓,仍记录在王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士人虽然受到打击,但信念还在,于是他们相互标榜以资鼓励,他们评选出天下的知名人士,并替他们取了称号。

       其中,最上等的叫“三君”,意思是这些人可以被一世的人所尊崇,他们是代表外戚的窦武、代表官僚的陈蕃、代表宗室的刘淑,算是士人的首领。

       次一等的叫“八俊”,就是人中精英的意思,他们是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宇。

       再次一等的叫“八顾”,意思是他们能用道德和行为来引导大家,他们是郭泰、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

       再再次一等的叫“八及”,意思就是他们能引导人们追随圣贤,他们是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

       再再再次一等的叫“八厨”,意思是他们能用财产救人,他们是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

       不光是在全国的公认范围内,在地方上也立名号,比如山阳郡以张俭、檀彬、褚凤、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干为“八俊”;以田林、张隐、刘表、薛郁、王访、刘祗、宣靖、公绪恭为“八顾”;以朱楷、田盘、簄耽、薛敦、宋布、唐龙、嬴咨、宣曪为“八及”,共二十四人。其中张俭同时也名列全国士人们所评出的“八及”。
       第一次“党锢之祸”结束的同年,汉桓帝死去,十二岁的汉灵帝即位。母后窦太后临朝,窦武辅佐朝政。

       窦武辅政后与时任太傅的陈蕃达成共识,铲除宦官,于是他们提拔可靠的士人,培植党羽,准备与宦官集团一决高下,当时大家都看好他俩,人人跃跃欲试。

       窦武先和女儿窦太后通气,禀告说要诛杀和黜退所有的宦官。窦太后却认为宦官中也有好人,不能全杀。宦官中又有才干又专权的是管霸,窦武就通过上奏杀了管霸和苏康。接着窦武又上奏要杀宦官曹节,可窦太后犹豫不决,窦武就一直没能下手。

       建宁元年,公元一六八年,窦武因迷信天象,匆忙实施铲除宦官的计划,他先把司隶校尉、河南尹、洛阳令都换成自己的人,等于控制了中央直辖省市的行政大权,又把宦官集团的黄门令换成自己所亲近的小黄门山冰。

       然后,窦武指使山冰状告作恶多端长乐尚书郑飒,并将其押送到北寺狱审理。陈蕃对窦武说:“这种人就直接杀掉,还审理什么。”窦武不听,让山冰、尹勋等人去会审,结果牵连出宦官曹节、王甫等人,于是山冰、尹勋奏请逮捕他们。

       可是奏章呈递的当天正好碰上窦武出宫过夜,这份要命的奏章被送到了长乐宫五官史朱瑀的手上。宦官朱瑀私拆信件看了后,对窦武要杀所有宦官的图谋十分气愤,为了自保,朱瑀大喊说陈蕃、窦武要造反废皇帝。

       曹节得知此事,就劫持了汉灵帝,并用刀威逼尚书官员写下让王甫逮捕山冰、尹勋的诏书。王甫持节到了北寺狱,山冰怀疑,不接受诏书,王甫就直接杀了山冰、尹勋,放出郑飒,返回后还劫持了窦太后,夺了皇帝的印玺。

       宦官集团先在宫中守备好,然后派郑飒持节去逮捕窦武。窦武也不接受诏书,他骑马跑到步兵营,与窦绍射杀了下诏书的使者,招集北军五校士兵驻守都亭附近,并号召大家跟着自己干。
      而那边皇帝诏令少府周靖代理车骑将军,并授予符节,与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率五营军去讨伐窦武。

       时年七十多岁的陈蕃闻知事变,就带领官属和学生八十多人手持利刃冲入承明门,正碰上王甫,结果被捕后被杀。
      天快亮时,王甫又带了一千多虎贲、羽林以及其它一些军队,出宫驻守朱雀掖门,与张奂会合。

       到了天亮,代表宦官集团一方的兵力逐渐强盛,然后王甫就招降瓦解窦武的军队。京城里的士兵平时就害怕宦官,因此都陆陆续续地投降过去,等到了吃早饭的时候,窦武军队里的士兵都快跑光了。

       窦武和窦绍见状只好逃跑,最后被众军追上围困起来,窦武和窦绍自杀身死,人头被割下悬挂在洛阳都亭。随后窦武的宗族、宾客、姻亲全部被杀;主要党羽刘瑜、冯述满门处死;驱逐了朝廷里支持窦、陈的官员;同时又把窦武家中做事的人也全部流放;窦太后则被迁到云台。就这样,外戚集团就被宦官集团击败了,宦官权力达到了最高峰。

    后来,由于张俭曾激昂地毁灭宦官侯览的家园而名闻天下,这在当时是符合正道的壮举,因此他也被中常侍侯览所忿恨。

    侯览指使张俭的同乡朱并上书,告发张俭与同乡二十四人相互起名号,结成私党,危害国家,并列出具体的名单,还说明其中张俭是首领。

    于是汉灵帝下令隐去告发者的名姓,然后按名单捕人。借着皇帝的命令,侯览制定好删去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并把文书下达到州郡去抓捕张俭。

    曹节也趁此机会指使主管人员奏请逮捕前党人前任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宇、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翌、河内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任城相刘儒、太尉掾范滂等一百多人,结果这些人都死在狱中。其余的人有的早就死了没赶上,有的逃亡得以幸免。

    从此,各个有仇怨的人,都趁机互相陷害,甚至为了瞪一眼的小怨恨,也牵入党案之中。另外州郡里禀承上头的旨意,有些没有关联的人,也遭此祸害。被处死、流放、罢免、禁锢的人,多达六、七百人。
     
    这次党案由张俭而起,可张俭却一直没被抓住。有一次,张俭因与孔褒有旧,就逃亡到孔褒那里去投奔他。不巧正赶上孔褒出门,在家的是孔褒的弟弟孔融。
    孔融,字文举,他是孔子二十代孙,孔融的高祖父孔尚,做过钜鹿太守。父亲孔宙,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年幼时就不是一般的有才,他七岁时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
    孔融十岁时,他父亲带他进京。当时的河南尹李膺身负盛名,他命令替自己把门的人要少接待宾客,不是当世的英杰贤俊或他家的世交子孙都不接见。可孔融倒想看看李膺这个人,于是他就来到李家的大门,对看门的说:“我,是李先生家的世交子孙。”看门的一听,就让他进去了。
    李膺见到孔融,就问他:“先生的父辈祖辈,曾和我有往来吗?”孔融回答:“是的。我的先人孔子与您的先人李老君(即老子),德、义等同而相互为师友,那么我与您就是世代之交了。”在座的众人坐十分惊奇,都说:“神童啊!”
    太中大夫陈炜后来才到座,同座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了陈炜,陈炜说:“人小时候聪明,长大也未必出众。”孔融听后应声反问道:“就像您所说的,您年幼的时候,难道真的很聪明吗?”
    这个反问很巧妙,如果陈炜回答自己小时候笨,这是很失面子的事,如果陈炜回答自己小时候聪明,那么他现在就是个平庸的人。
    于是李膺听后大笑,他看着孔融说:“先生您长大后,必成大器。”
    这段著名的对话有很多的版本,但大致都是类似的意思。
    这次,张俭见到孔融,此时孔融才十六岁,张俭以其年少而不告诉他真相。可孔融知道张俭是德高望重的人,又看他面带窘迫的神色,就对张俭说:“我哥哥虽然在外,但难道单单我就不能帮助您吗?!”
    于是,孔融就把张俭留在家里藏起来。不料,后来事情泄露,鲁国相带人偷偷摸到孔融家搞突然袭击,来抓捕张俭,结果还是让张俭给逃脱了,可孔褒、孔融兄弟俩当场双双被捕入狱。
    孔融说:“接纳保护并窝藏张俭在家的人是我,应该定我的罪。”孔褒也抢着担罪,他说:“张俭他是来求我的,罪由我而引起,不是我弟弟的过错,应该定我的罪。”这兄弟俩争着去死,郡县里也犹疑不定,无法裁决,于是就呈报朝廷,请求定案。
    最后,诏书传达下来,判孔褒有罪,孔融由此名震远近,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以才俊齐名,是年轻士人中的佼佼者。孔融在依据经书理学来论道的方面不如边让等人,但他才能出众、知识渊博却超过边让他们。
    再说那个张俭在逃难的过程中,连累了许多隐藏他的人,前后有上千的人为了他破家灭族,但是张俭始终也没有勇敢地站出来承担。

    建宁四年五月十六,大赦天下,同年七月改元熹平。

    俗话说:“富国经不起穷折腾”,此时的汉王朝在外族人眼里看上去还是个光鲜的大苹果,其实心儿里已经开始烂了。心儿里烂,除了汉灵帝糊涂,当权者有人心里清楚得很,但是不许别人说,不仅不许别人说,还得夸说好,因此舆论的直接发表者——太学生就得倒霉。

      这一年,宦官又暗示司隶校尉段颎抓捕了太学生一千余人。这样一来,有部分士人就像我一样,满腔热血、忧国忧民,但又胆小怕事,于是就不敢吱声了,转而埋头去研究以前的经史典籍,并为其作注评价。反正评论的是前朝,说前朝的弊病和不好总没有什么错误吧!

       其实,当权的宦官势力自己也知道自己内部有的人作恶多端,不然先前窦武奏杀某些宦官时,也不会那么顺利。他们拼命搜刮,也是为了过一天好日子算一天好日子罢了,不定哪天就给掀下去了,这是迟早的事儿。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在汉桓帝永寿初年,有位母亲正怀着她的第二个孩子,一次她梦见自己的肠子出了身体绕在吴的昌门,醒后心里害怕,就把梦见的情形告诉了邻居的老太。邻居的老太说:“怎么知道就不是吉兆呢。”最后这位母亲怀胎十月,产下一个男孩,他的名字就叫孙坚!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大概是兵圣孙武之后。他哥哥叫孙羌,字圣台。他还有个弟弟叫孙静,字幼台。孙坚生得容貌不凡,长大后性情开朗豁达,推崇不寻常的节操。


       当时有个姓吴的女子,父母早亡,就和弟弟吴景住在一起。她家本是吴人,后来才迁居到钱唐。孙坚闻知她有才有貌,就打算去娶她。可吴氏的亲戚嫌孙坚轻佻而狡诈,就打算拒绝他,孙坚为此又羞又恨,而且程度还蛮深的。

       顺便说一句,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好混:第一种是特别有本事的人!似乎世界天生就是他们的,想混不好都难。第二种是特别暴力的坏人!遵纪守法的老实人都怕这些人,再加上该管他们的人怕被报复不敢管,或沆瀣一气,或利用他们,致使这些坏人很好混。

       估计孙坚在当地则属于后者,报复起人来不得了,吴氏就对亲戚说:“为什么要为了爱惜一个女儿而自取祸事呢?如果嫁错了人,也是我命中注定的。”于是吴家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婚后,吴氏怀孕期间梦见月亮进入自己的胸口,后来就生下了长子孙策。到了熹平元年,年方十七岁的孙坚和他父亲乘船前往钱塘,正好碰到海盗胡玉等人从匏里抢得路过商人的钱财后,正明目张胆地在岸上分赃。过往的商人旅客看见他们都吓得停下船,不敢前进。

       这时候,孙坚对他的父亲说:“这些盗贼该被打击,请让我去干掉他们!”他父亲说:“你对付不了的。”孙坚不听,拿着刀上了岸,并用手东挥西指,假装做出指挥部署很多军人分头包围众贼的样子。

       众贼远远望见,以为官军来捉自己,立刻丢下财物四散逃跑,孙坚追上去,斩杀了一人,然后提着人头回来,他父亲见了十分吃惊。

       因为这件事,孙坚的名声传播出去,本来孙坚已经担任了县吏,这次,郡府里又听说了孙坚智杀海盗的事迹,就召他来,于是孙坚年纪轻轻就做了郡里的代理校尉。

       同年十一月,会稽人许生(一称许昌)妖言惑众,在句章举事,自称阳明皇帝,他儿子许韶自称大将军,又立其父为越王,这父子俩煽动周围县里,追随他们的人数以万计,然后这帮人就侵犯抢掠郡县。

       朝廷派遣杨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夤(一称陈寅)前去征讨,孙坚就担任代理郡司马,招募了一千多名精壮勇敢之士加入其中。

       熹平三年十一月(一说熹平元年),臧旻率陈夤等,在会稽大破许生,并斩了他,这才将许生等众镇压下去。战后,刺史臧旻列出功劳簿上呈给朝廷,朝廷下诏书改任孙坚为盐渎丞。
      熹平五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大加辩护,言辞十分直率恳切。汉灵帝看完奏章后大怒,马上诏令司隶、益州用槛车把曹鸾抓起来,送到槐里狱中拷打致死。

       为此,汉灵帝又下诏命令州郡里再检查党人的学生、老部下以及父子兄弟,凡是在官位的一律免职禁锢,范围扩大到党人五服亲属。

       从抓捕张俭等二十四人起,到迫害李膺、范滂等数百名旧党人,再到逮捕一千多名太学生,最后再至此就是历史上所称的第二次党锢之祸!这对士族的打击是惨重的,此后内外官职几乎全部被宦官集团占据了。

       后来一直到光和二年,上禄长和海上书说:“按礼制,从祖兄弟要分家分开来居住,因为他们骨肉情义已轻,亲属关系已远。而现在党人禁锢诛连到五族,既违背经典中的条文,又有违常用的法令。”汉灵帝看后有所感悟,对党人自从祖辈以外亲戚的禁锢,全部得以解放。
       汉末的汉桓帝、汉灵帝十分昏愦,平时不尽心于治理天下,只顾贪欢享乐,弄得朝纲混乱。在光和元年时,皇帝竟然在西邸官署开设机构公开卖官!从关内侯、虎贲到羽林,各有其价。

       汉灵帝又暗暗命令左右人等替他售卖公、卿的官职,号称万石的三公之职开价一千万钱,九卿之职开价五百万钱。
      以上是在朝官员的价码,地方官的价码是这样的,像郡守之类俸禄为二千石的高官卖二千万钱,而县丞、县尉之类俸禄为四百石的官员卖四百万。

       在应邀买官的人当中,官方按照各人德行的高低、优良排出名次,并凭此买官可以只付一半或三分之一的钱,汉灵帝就把这些卖官得来的钱存储在设立于西园内的库房里。

       那么其中提到的公、卿、两千石、四百石相当于多大的官,而且俸禄是多少呢?下面就来简单地介绍一下。
       两千石、四百石都是指官员的年俸,石数越多说明官职越大。“石”读音为“担”,是当时的一个计量单位。一石等于一斛,根据博物馆现有的文物——一只东汉的铜斛来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是一斛等于20000毫升,如果用现在的粟米来称量的话,20000毫升的粟米约重27斤,也就是接近30斤,而在汉代,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因此一石大约等于120斤粟米。
       汉制规定:三公等高官,每月领俸350斛谷,一年下来支领4200石粮谷,号称万石;九卿等官员,每月的月俸是180斛谷,一年共计支领2160石粮谷,称中二千石;郡太守等官员,每月领月俸120斛谷,一年累计领俸1440石粮谷,称二千石;而小县的县长或大县的县丞、县尉,每月领50斛谷,一年共领600石粮谷,称四百石。
       到了东汉中期,汉殇帝延平年间又采用一半钱一半谷的方法发放官员的俸禄,九卿这种中二千石的官员,每月支领9000钱,72斛谷;郡、太守为真二千石,月领6500钱,36斛谷;县级官员为四百石,月俸2500钱,15斛谷。
      因此,在级别上,二千石、四百石相当于现在省、市级以及县级的干部,而公、卿则相当于现在的总理、部长。

       这下子一卖官,再加上当时汉朝的门阀制度,最后很容易产生一个结果:将军无能,哪怕子孙再无能,经过运作仍做将军;官员贪婪,哪怕子孙再贪婪,经过抬举仍再当官。所以一谈起大官,多数人都是有家世的,在《三国志》中从很多人的小传上都能看得出来这一点。
      当时,大宦官曹腾已死,他的养子曹嵩袭了爵位。曹嵩向贿赂宦官,并向西园送了一亿万钱(估计《后汉书》上写错了,简直是天文数字),所以官至太尉。不光是曹嵩,太尉段颎、司徒崔烈、太尉樊陵、司空张温之流,都花了五百万到一千万钱买了三公之职。
      但是这些人买官还算不误国,段颎几次领兵征伐有大功,崔烈在北方名重一时,张温则有杰出的才干,樊陵也能适应时势,都是些有才能的人。但要是官落到草包或奸邪之人的手中,对国家的危害就可想而知了。

       当时的这些大名人都花钱买官,更何况刘嚣、唐珍、张颢那些一丘之貉?司隶刘嚣,是和众常侍一伙的宦党,买到了公辅之位,做过司隶校尉,也就是国家直辖省份的长官。唐珍,是中常侍唐衡的弟弟,还有张颢,他也是中常侍张奉的弟弟,都是宦党,纯粹是些误国的小人,借着买官和内廷有人,轻松地步入朝堂来当官害人。

       汉灵帝自己也不寻思好好治国,把心思全放在吃喝玩乐上了。比如在光和四年时,汉灵帝在后宫盖了一排排店铺,然后让众多宫女扮成商人在里面卖东西,同时还让她们盗窃争斗,汉灵帝自己也穿上商贾的衣服,宴饮作乐。

       不仅如此,汉灵帝还有玩狗驾驴的爱好。他在西园玩狗,给狗戴上进贤冠,系着绶带。所谓进贤冠,就是文官戴的帽子,前面高七寸,后面高三寸,长八寸。另外,汉灵帝又亲自操控缰绳,驾着四头驴子,赶着它们一圈圈地来回跑。

       皇帝一玩这个,大家就认为是个时尚,于是整个京师转相效仿,弄得一匹驴子的价格竟赶得上一匹马。

       还有,当时宦官得势,一起比拟宫室的样子建起府第豪宅,这种超越制式的行为在当时是大逆不道的。

       有一次,汉灵帝登上永安候台,这个台比较高,登上去后可以眺望远处,这时宦官们非常害怕皇帝望见自己的宅子,怪罪他们,于是就让赵忠、张让等哄骗皇帝说:“作为天下的君主不应该登高,登高会使百姓离散。”把汉灵帝吓唬得从此再也不敢登台榭了。
      汉桓帝、汉灵帝这两任皇帝期间连历两次“党锢之祸”,结果阉党获胜,导致他们无法无天,横行霸道。此时国政又废驰,官员也腐败,造成了地方上的管理混乱,百姓生活很不安定,不安定的百姓则给某些有野心的人以可乘之机。
发表于 2013-7-17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不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始,巨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郎)师”,尊奉所谓的黄帝和老子的道家学说,广收门徒,进行些跪拜忏悔的宗教活动。另外,又用施过符的水来给人治病,有时候碰巧病人自愈了,于是有的百姓就皈依信奉。
      就这样,张角分别派遣八个弟子到各处去传教,假托以善道来教化天下,就连有些没头脑的官员也认为信奉此教是个好事,于是你传我,我传他,教民越来越多。
      张角前后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在全国各地范围内笼络了几十万徒众,这些徒众跨郡连州,分布极广,因此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的教民,无不一起响应张角。
      世上大多数邪教基本都是一个样,创建人一开始没想那么多,只是骗几个钱,后来渐渐做大以后,就有了往统治者方向发展的想法。张角就属于这种人,于是他设置三十六方,方就相当于将军,大方有万余人,小方也要有六、七千,各有首领。
      张角放出谶言诓骗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然后他们用白土在京城官署以及州郡官府的门前,写上“甲子”的字样。
      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人先在荆州、杨州招收了数万人,约好日期一起在邺起兵。马元义多次往来京师,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定以三月五日内外同时起事。但还没等到作乱的时间,张角的弟子济南人唐周就上书告发,于是朝廷抓住马元义,在洛阳车裂了他。
      汉灵帝又把唐周的上奏传给三公﹑司隶,派遣钩盾令周斌带领三府的掾属,侦查甄别出宫署直卫以及百姓中有信奉张角邪教的人,前后诛杀了一千余人。同时,朝廷又把案子下给冀州方面,去追捕张角等人。
      光和六年(公元185年)春二月,张角等人知道事情已经败露,就派人起早贪黑地加紧赶路,飞报各方。
      于是,在同年三月份,各方人马一时间同时起事,大家全都戴着黄巾作为标识,当时被人称为“黄巾”,也称为“蛾(蚁)贼”。“蚁”就是形容黄巾军人多的意思。
      起事的黄巾军用杀人来祭天,张角称“天公将军”,张角的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宝的弟弟张梁称“人公将军”,在魏郡起兵。
      黄巾军放火焚烧当地官府衙门,杀害官吏,侵攻抢劫城县。也就是短短的十几天之间,天下纷纷响应黄巾军,比如安平人逮捕了安平王刘续、甘陵人抓住了甘陵王刘忠一起顺势反叛,黄巾军大规模地暴动震动了京师。

      当时黄巾军一起兵,兖州东郡的东阿县县丞王度也反叛响应,焚毁了仓库。县令翻城墙逃跑,于是该地官吏百姓都背着老幼向东奔逃到渠丘山。就在这个危难的时刻,有个叫程昱的人挺身而出!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他身高八尺三寸,相当于现在一米九多,而且胡须长得很美。此时,程昱派人侦察王度的动态,结果发现王度等人夺得空城却不能守住,而出了城,在城西面五、六里处驻扎下来。
      程昱对县里的大族人家薛房等说:“现在王度等夺了城却不能留下来,他的实力可想而知了。他只不过是想抢掠些财物,并没有增强军备、攻城守地的大志。如今为什么不相继回城而守呢?而且城又高又厚,粮食也多,现在如果回去把县令找来一起坚守,王度必然不能坚持长久,可以攻破他。”
      薛房等人认为程昱说得很对,但那些官吏百姓却不肯听从,他们说:“贼人在西面,只有向东才行。”
      程昱对薛房等人说:“百姓愚昧,不可以和他们计议事情。”于是他就秘密派遣几个人骑着马在东山上举着长条旗,让薛房等人望见,然后薛房等人大喊说:“贼已经到啦!”然后就下山向城里赶,这下子官吏百姓们都跟着跑进城。
      大家找到县令一起守城,王度等人来攻打,却攻不下来,就打算离开。程昱率领官吏百姓开城门快速猛攻,王度等人被击破逃走。东阿才因此得以保全。
      这只是其中一个当地官民自救成功的例子,其实当时各地州郡陷落后,地方上从长官到小吏大多逃亡,有的官吏则和王度一样,也顺势响应黄巾军而反叛。
   这边黄巾军一起事,朝廷那边紧接着就在三月初三任命外戚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带兵屯驻在洛阳都亭,设置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等八关都尉官,还下诏命令各州郡修治工事和军械。

      当时,中常侍吕强对汉灵帝说:“党锢之患积蓄很久了,如果这些党人与黄巾合谋的话,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汉灵帝听后很害怕,就于三月初七,大赦天下党人,批准被放逐的人都回来,只有张角不赦免。
      党祸解除后,先前那个张俭回家过着富裕的生活,一直活到八十四岁,从此再也不敢说一句反对宦官的话。
      另外,再说说这个新上任的大将军何进。何进,字遂高,南阳宛人,是当朝何皇后的异母哥哥,何皇后也是南阳宛人。这个何进本是屠户家的儿子,他父亲叫何真。何真死后,何进将妹妹通过宦官送入宫中,结果妹妹受到汉灵帝的宠爱。何进因此被拜为郎中,再升任虎贲中郎将,出任为颍川太守。
      光和三年十二月初六,何进的妹妹由贵人立为皇后,何进也因此得到天子宠幸,为了让何家出身看起来体面些,何真也被追任为车骑将军。因此何进又被征入京师,拜为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后来,张角的别党马元义在洛阳谋划起事,被何进发现了他的奸谋,何进也因此功封为慎侯。
      汉灵帝为了黄巾军的事召集群臣商议,皇甫嵩认为应该解除党禁,多多拿出府库中积蓄的钱﹑西园里的厩马,来颁赏给军士,汉灵帝也听从了。
      这个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他是度辽将军皇甫规哥哥的儿子。皇甫嵩的父亲叫皇甫节,担任雁门太守。皇甫嵩年轻时就有文武两方面的志向和节操,他喜好《诗经》、《尚书》,熟习骑马射箭。
      皇甫嵩一开始被推举为孝廉、茂才。他在做孝廉时为郎中,又升任霸陵、临汾令,后因父亲去世守丧而离职。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接连征召他,皇甫嵩都不到任,最后被汉灵帝公车征为议郎,升任北地太守。
      那个汉灵帝平时不思武备,到用兵的时候手忙脚乱地临阵磨枪,他又下诏让公卿负责拿出战马和弩,又让大家举荐各位将军的子孙、以及官吏百姓中有通晓作战排阵等方略的人,让他们到官署去应聘。
      于是就这样,朝廷调发天下的精兵,广泛地选任将帅,再以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右中郎将朱儁,共发派五校﹑三河骑士以及招募来的精壮勇士,共计四万余人。


      皇甫嵩﹑朱儁各自统领一军,共同去征讨颍川黄巾军,一起出征的还有北中郎将卢植。
  
      卢植,字子幹,涿郡涿人。年轻时侍奉马融,和郑玄既是同门,又是朋友。卢植刚烈坚毅,有高远宏大的志节,常感叹自己有匡救天下的志向,但不愿苟且附合时俗,以博取世人的好感,因此对于州、郡的任命和征召,他一概不去。

      建宁年间,朝廷征博士,卢植才到地方上补任九江太守,又以病为由辞官。辞官后,卢植便解说《尚书》里的经义,并对《礼记》作注释,马融、郑玄都精于此道。后来卢植又渐渐升迁为侍中、尚书。

      这次,黄巾军起事,四府一起举荐卢植,于是朝廷就拜卢植为北中郎将,持节,以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为副手,率领北军五校士兵,调发天下各郡兵马征讨张角,而皇甫嵩和朱儁则去征讨颍川的黄巾军。

      朱儁,字公伟,会稽人。他年轻时很好学,任郡里的功曹,后举察为孝廉,推举成了进士。这次黄巾起事,公卿多推荐朱儁有才能谋略,于是他就被拜为右中郎将,持节,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去讨贼。

      朱儁又上表让孙坚为佐兵司马,当时在下邳有一批富春青年,他们是孙坚的同乡,都愿意跟随他一起出征。于是孙静就纠集同乡以及自家宗室五六百人做为孙坚的卫队,众人都依附他。

      孙静,字幼台,他是孙坚的小弟弟。再加上孙坚又招募的一些商人、旅行者以及淮、泗地区的精兵,总共有一千余人。


      此时孙坚把家小留在寿春,他的长子孙策才十来岁。孙策,字伯符。虽然他此时才是少年,但就已经结交名人,而且他的名声也传扬开来。有个叫周瑜的人,与孙策同年,也是英明通达,少年早成,闻知孙策大名,就从舒前来拜访。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他的家世也很了得,周瑜的太爷周荣,在汉章帝、汉和帝时为尚书令。周瑜的堂爷爷周景,字仲向。他年轻时以廉洁有才能见称,并因学问高深被举察为孝廉,受到公府的征召。后周景担任豫州刺史,召任汝南陈蕃(与窦武合谋除宦的太傅)为别驾,颍川李膺、荀绲、杜密、沛国朱寓为从事,这些人都是天下的英达才俊之士。周景乐于为善,关爱士人,每年推举的孝廉,周景都延请进门,带到后堂,与家里人会聚宴饮,如此四次。等到向他们馈赠齐备后,周景又选用这些人的子弟,他常声称:“把臣属当作自己的儿子,对于工作又有什么影响呢?(此句若断成句号,当翻译成:不必顾虑工作方面的上下级关系)”此前,司徒韩縯担任河内太守的时候,在公事方面不徇私情,他与所推举的人只是告次别而已,以后恩惠也不波及那人的家里,韩縯说:“我举荐你就可以了,不能让恩惠遍及你的一家。”当时议论的人,有时就会拿这两件相反的事来争论。后来周景又逐渐升至尚书令,最后登上太尉的高位。难得的是,周景的儿子周忠,后来也是太尉。周瑜的父亲周异,任洛阳令。
      这次,周瑜慕名来拜访孙策,于是两人便推诚结交,情义非常深厚,周瑜劝孙策迁居到舒,孙策就同意了。
      再说张角起兵后的一个多月,也就是四月二十三日,南阳黄巾张曼成攻杀了郡守褚贡。同月,朱儁进军与波才的反贼军队交战,结果战败,于是皇甫嵩就进保长社。

      朱儁被黄巾军的波才击败后,侍中张钧上书说:“现在斩了常侍,把他们的头悬挂在南郊以谢天下,叛乱就会立即自己平息。”可汉灵帝却将奏章展示给众常侍们看,张钧因此下狱,同时因抨击宦官而同下狱的还有向栩,结果张钧和向栩下狱后被害。

      此时,汝南黄巾军又在邵陵(今郾城县东)打败该地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攻杀了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韂。一时之间,黄巾军闹得很凶,朝廷难以控制,直到同年五月才开始有起色。
发表于 2013-8-8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楼主好久没更新了,估计是弃楼了吧,为了大家都能看到完整的好文章,就让我来扫尾吧



     先前波才击败了朱儁,就于光和六年五月,领着大军围困了长社城。




    此时皇甫嵩兵少,军兵都很害怕,于是皇甫嵩就召来军官们对他们说:“用兵有奇正变化,不在于人多人少。如今贼军靠着草木结营,容易利用大风火攻。如果趁夜里纵火焚烧,必定能使他们大为惊乱。到那时,我们再出兵攻击,四面一起包围,就可以建立像昔日田单那样的功劳。”


    正好当晚就起了大风,于是皇甫嵩规定军士们都把苇子捆成一束一束的火把登上城头,再派精锐士兵偷偷潜出包围圈之外,然后纵火大叫,城上也举火把呼应,皇甫嵩抓住时机击鼓而向敌阵发起冲锋,贼军惊乱奔逃。


      此时,正赶上汉灵帝派遣的骑都尉曹操率军恰好来到,皇甫嵩﹑曹操与朱儁合兵再战,大破波才军,斩获首级数万颗。皇甫嵩因此功被封为都乡侯。孙坚也跟着朱儁合力奋战,所向披靡。


      皇甫嵩﹑朱儁乘胜进兵讨伐汝南﹑陈国的黄巾军,又在阳翟追击波才,最后在西华攻打彭脱。孙坚乘胜深入,却在西华交战失利,他受伤落马,倒卧在草丛之中。军众与孙坚失散,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孙坚平时所骑的是匹青白色相杂的马,这时跑回军营,一边倒下又站起来,一边嘶声鸣叫,结果将士们跟随马在草丛中找到了孙坚。孙坚回营后十几天,伤势稍稍痊愈,就又再出战。
  
      此时,南阳的黄巾军张曼成也起兵了,他自称“神上使”,拥兵数万,攻杀了郡守褚贡,在宛下屯驻了一百多天。


      同年六月,南阳太守秦颉进攻张曼成并将他斩了。交址(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屯兵逮捕了刺史及合浦太守来达,自称“柱天将军”,朝廷又派遣交址刺史贾琮将其讨平。


       紧接着,皇甫嵩、朱儁在西华(今河南周口市西北)大破汝南黄巾军彭脱,剩下的贼军或降或散,三郡全部被平定。皇帝又下诏命令皇甫嵩讨伐东郡,朱儁征讨南阳。
   
       后来皇甫嵩、朱儁率领各自的部队向黄巾军发起攻击,汝南、颍川地区的黄巾军被迫逃向宛城据守。另外先前那个张曼成被杀后,他的部众改以赵弘为军帅,部众日渐增多,最后达到十余万人,也屯据在宛城。

      朱儁与荆州刺史徐璆以及秦颉合兵一万八千人包围了赵弘,从六月打到八月都没攻克。

      有关部门上奏要征朱儁回来,司空张温上书说:
     “昔日秦国任用白起,燕国任用乐毅,都是成年累月之后,才能击败敌人。朱儁征讨颍川,已经有了功效,他领兵向南征讨,计划已经设定,临战而换将,是兵家所忌讳的,应该给他些时日,要求他成功。”这下汉灵帝才停止召回朱儁。

      于是,朱儁加紧猛攻赵弘,并将他斩了,可贼军残部的首领韩忠又占据宛抵抗朱儁。朱儁兵少打不过,就围着城修筑起营垒,再堆起土山逼近城内,然后趁势敲响战鼓进攻贼军的西南方,贼军全部赶赴到那里去准备交战,朱儁却自率五千精兵,偷袭其东北面。


     此战中,孙坚率己军独当一面攻城,部下程普也随从攻击。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他相貌堂堂,以前担任过州郡里的小吏,是个既有计略,又善于应变对答的人。

      在战斗中,孙坚冒死亲自先登上城墙,众军跟着纷纷竞相登爬入城,大破黄巾军。就这样,官军拿下了宛。朱儁将孙坚的英勇行为报告了朝廷,朝廷因此就拜他为别部司马。



     韩忠丢了宛,只好退保小城,惶恐地请求投降。司马张超以及徐璆﹑秦颉都想同意,朱儁却说:“用兵的形式相同而形势不同。昔年秦朝和项羽相争的时候,百姓没有确定的君主,因此就奖赏归附的人来鼓励后来投诚的人。如今天下一统,只有黄巾造反,招纳投降的人并不能起到鼓励好人的作用,因此讨伐恶人便足以实施惩戒。现在如果受降,那么将更加助长叛逆之心,贼人有利则进兵作战,不利则乞求投降,纵容敌人长久为寇作乱,不是好计策。”于是就加紧猛攻,但连续交战不能攻取。


      朱儁登上土山察望敌军,回头看着张超说:“我明白了。贼军如今外部被包围很严密坚固,内部则形势紧迫,请降又不能被接受,想出来也不可能,所以拼死作战。万人一心,都不可抵挡,何况十万人呢!?这个危害很大啊。不如撤去包围,一起合兵入城。韩忠见包围解开,势必自己出来,他们一出来的话,那么心就散了,这是容易击破他们的方法啊。”于是官军就把包围撤去。

      果然,韩忠出战,朱儁趁势攻击,大破韩忠,官军乘胜追击几十里,斩获首级一万多颗,韩忠等就投降了。而秦颉对韩忠久积愤恨,便杀了韩忠,这下贼军剩下的部众心里因害怕而不能自安,就再以孙夏为帅,回屯宛中,朱儁只好挥军再攻宛……

     而另一路的北中郎将卢植也连续交战,接连击败黄巾军的总首领张角,斩杀擒获了一万余人。张角等人逃跑并退保广宗,随后卢植包围了广宗,并修筑包围工事,挖掘壕沟,制造云梯,眼看很快就要攻破那里了。

      这时,汉灵帝派遣小黄门左丰到前线军营里来观看黄巾军的形势,有人劝卢植送财物贿赂贿赂左丰,可卢植不肯。于是左丰就回来向汉灵帝诬陷卢植说:“广宗贼容易击败。卢中郎在固守防御工事,按兵不动,想等上天自动去杀张角。”

      汉灵帝听后大怒,就下令把卢植用槛车装着来见他,以功抵罪减死一等。卢植被撤下来后,朝廷再派中郎将董卓攻张角,却迟迟攻不下来……
   

      这边才把张角控制住,不料巴郡那边又出事了!

      当时巴郡有个巫人叫张修,专门给人治病,他治病的时候也不用药,只是用祈祷的方法,病愈者要用五斗米来酬谢他,所以张修也被称为‘五斗米师’。其实这种治病方法对病情根本起不到什么疗效,但有人的病碰巧好了,迷信的人就很相信他。

      光和六年秋七月,张修也扯旗造反,侵攻郡县。同年八月,皇甫嵩在东郡的仓亭与黄巾军大战,俘获了他们的首领卜已,斩首七千余级。

      汉灵帝见董卓久攻不下,就于八月初四下诏命令皇甫嵩往北去征讨张角。两个月后,也就是冬十月,皇甫嵩与黄巾军在广宗大战,可张角的弟弟张梁的部众精锐,皇甫嵩无法击败他们。
      第二天,皇甫嵩就关闭大营让士兵休息,以观敌军的变化。当他知道黄巾军的思想渐渐松懈时,就深夜指挥军队,在鸡叫时奔赴敌阵,一直激战到下午,终于大破黄巾军,俘获张梁并斩了他,斩取了敌军三万颗人头,黄巾军跳河而死的多达五万余人,皇甫嵩军焚烧了敌军车辆辎重三万多辆,全部俘虏了他们的妻子儿女,缴获非常多。

      这时,张角已经先病死了,于是下令把张角的坟墓刨开,将他的尸体从棺木里拖出来砍下头颅,传送到马市,再陈尸示众。皇甫嵩以此功被拜为左车骑将军。

      同年十一月,皇甫嵩又与钜鹿太守冯翊的郭典在下曲阳攻打张角的另一个弟弟张宝,结果击破了黄巾军,并斩了张宝,斩首和俘获了十几万人,然后把黄巾军的死尸积聚在城南,再在上面堆上土丘,筑成的这个东西就叫京观。朝廷立即拜皇甫嵩为左车骑将车,兼领冀州牧,封槐里侯,以槐里﹑美阳两县为食邑,共计八千户。


发表于 2013-8-8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刀刀 于 2013-8-8 10:00 编辑



      前
面介绍过,当时皇甫嵩、朱儁在颍川镇压黄巾军时,曾遇到朝廷派来的另一支部队相助,带领这支部队的就是时任骑都尉的曹操!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国人。他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来过继给历事四代皇帝的大宦官曹腾。曹嵩,字巨高。为人生性朴实,敦厚谨慎,有忠心,也守孝道。做过司隶校尉,汉灵帝提拔拜他为大司农、大鸿胪,又继崔烈之后为太尉。

      曹操小名阿瞒,又名吉利,他从小就很机灵,反应也快,还有心计,但是放浪任性。由于他整天游荡没有个节制,于是他叔叔为了他能学好,就老是向曹嵩告状,所以曹操对他叔叔很感冒。

      有一次,曹操在路上遇见叔叔,就故意做成嘴歪脸斜的样子,他叔叔一见大吃一惊,忙问怎么回事,曹操解释说中风了。

      他叔叔见了曹嵩不免又谈起此事,曹嵩听了也吃惊,回去后把曹操叫出来一看,曹操面部很正常,不像有过中风后遗症的样子。曹嵩感觉很蹊跷,就问:"你叔叔说你中风,怎么实际上不像这回事呢?"曹操回答:"本来就没中风,叔父可能不喜欢我,所以瞎说。"

      曹嵩听后疑心兄弟,以后曹操的叔叔再告状,曹嵩也不怎么相信了,曹操耍诈摆脱了叔叔的监督,更加肆意妄为了。
   
      曹操不仅狡诈多谋,也好习武和军事。有回他私自潜入当权宦官张让的家,结果被张让发现,为了不被抓住,曹操跑到院子挥舞手戟,由于武艺高强,没人能对付他,曹操得以翻墙逃出。另外,他还博览群书,尤其爱读兵法,不仅阅读,自己还汇总注解。
   
      曹操终日贪玩,无所是事,因此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很平庸的人,只有个别人才觉得他是块济世的材料,比如太尉桥玄和南阳何顒。

      桥玄,字公祖,为人严谨明智,有才能有谋略,善于识人。桥玄在朝廷里里外外都任过职,他谦和勤俭,礼贤下士,不畏权贵,并以刚正果断著称。光和年间桥玄为太尉,后因长期生病就不做了,被拜为太中大夫。他死时,家里穷得没什么产业,甚至连口棺材都买不起,因此当时称他为名臣。

      桥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将乱,不是旷世之才不能救天下,日后平定天下的人就是你。”并表示愿将妻小托付给他,还建议曹操去交往许子将,来提高知名度,许子将也接纳了曹操。曹操曾问许子将:“我是什么样的人?”许子将也不回答,曹操坚持问他,许子将说:“你是太平世道的治世能臣,乱世的奸雄。"曹操听后大笑。
   
      曹操二十岁时,先是被推荐为孝廉而担任郎官。所谓孝廉中的孝,是指孝子;廉,则是指清廉之士。从汉代开始,这两项分别作为朝廷选拔人才为官的科目,后来就合并为一个科目。想成为孝廉也不容易,当时规定每二十万户每年才推举一名孝廉。到了东汉时期,被荐举为孝廉成为一些想进入仕途者可走的一条途径,曹操就是走的这条路。

      后来曹操又做了洛阳北部尉,他在任期间,严格管理四面城门,他在门两边挂了十几根五色棒,凡是有犯门禁的人,都用棒打死。有次,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在宵禁时出行,就被曹操打死。这下京师里的人收敛好多,没有敢犯禁的。

      宦官们都很忌恨他,然而由于曹操的家世,又拿他没办法,为了不让曹操管理城门,他们就一起假装称赞曹操管理有功,把他升任顿丘令,调离了这个岗位。

      后来曹操的堂妹夫隐强侯宋奇犯法被诛杀,他也由此连坐免职,后又因他知晓古学而被征为议郎。曹操上任期间言辞恳切地上书天子,认为原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诛杀奸阉未成,忠而冤死,但皇帝没有采纳。

      再后来,天子又下诏敕命三府:“凡是被上奏检举在州县里施政不力,百姓为此编造顺口溜的官员都要免罢掉。

      这本来是个好事,可三公为官不正,都是些靠迎合献媚才爬上去的人,结果他们处理此事时贪污受贿,那些势力强的官员做了引起百姓怨恨得事,不被检举揭发,而那些身单势弱的官员坚守正道,却大多被诬陷损毁。曹操对此十分憎恶。

      这一年正好闹灾害,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不满,因此天子就向大家询问自己的得失,于是曹操又上书肯切的进谏,说三公从不举奏罢免属于权贵势力的人。皇帝看了曹操的奏章后,总算有所感悟,就把奏章交给三府看,并责备他们。那些因受所谓顺口溜影响而被罢免的官员又全都拜为议郎。

      此后,朝政和教化日渐混乱,豪强奸人势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遭迫害,曹操知道无可救药了,也就不再进言。

      光和末年,曹操任骑都尉镇压颍川的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

      济南有十余个县,当地长官大多攀附贵戚,贪赃枉法,曹操到任后奏免了绝大部分的赃官。还有些赃官倚仗权贵,以前经历过多任济南相都没被弹劾,一听太祖到任后,全都罢免,于是大小官员震惊害怕,做过坏事的更是逃跑,窜入别的郡。于是当地风气扭转,政令通行,全郡也安定下来。

      另外,济南还有一个铺张祭祀的大弊病。原来,西汉初,城阳景王刘章因灭吕氏对汉有功,所以后来刘章的封国为他立祠祭祀,青州的诸郡都转相效仿,以济南最厉害,竟达到六百多个祠。商人有时甚至假冒太守的车舆冠服与仪仗队伍让艺人进行表演,祭祀活动搞得一次比一次奢侈,百姓因此陷入贫穷,历届长官没有敢禁绝的。


      曹操到任后,把祠屋全都毁去,禁止官民再祭祀。然后施政破除迷信,彻底根除了这一弊病。曹操就这样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惩治贪恶,破除陋习,将治下治理得井井有条。

      后朝廷任命他为东郡太守时,由于当时权臣把持朝政,贵戚恣意横行,曹操知道自己不能违心取悦他们,日后如果屡次得罪他们,担心祸及家族,因此他不愿就任,只是请求留任宿卫之职,于是朝廷拜他为议郎。

      曹操上任后,经常假托疾病,最后索性告病回老家了。回家后,曹操在城外盖了处房子,春夏季读书研习,秋冬季打猎游弋,自娱自乐。
   
      另外,当时镇压黄巾军的这些官军中,除了孙坚、曹操外,还有个日后大名鼎鼎的人也隶属于其中,不过这时他还只是个小人物,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刘备!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他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胜有个儿子叫刘贞,元狩六年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因献给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贡金重量或成色不足,被削去了爵位,于是刘贞就定居在涿郡涿县,而刘备便是临邑侯刘贞的枝脉。

      刘备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连着两代人都在州郡为官,其中刘雄被推举为孝廉,做到东郡范令。刘备因父亲刘弘去世早,所以他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靠贩卖自己编织的草席草鞋为生。

      刘备家东南角有棵桑树,高五丈多,合今天的十几米。远远看去,此树的树冠层层叠叠,十分茂盛,像个小车盖。由于古代有身份的人才做车,因此过往的人看见这棵树的样子都很奇怪,觉得这棵树不一般,涿人李定说:“此家必出贵人。”

      刘备小时候和宗族的孩子在树下玩的时候,说:“我必定会乘坐像这样的用羽毛联缀做装饰的华盖车。”这种形式的车盖则是天子车仗的制式,因此刘备叔叔的儿子刘敬对他说:"你不要瞎说,小心我们家被灭族。"

      刘备到了十五岁时,他母亲让他出去学习,和同宗兄弟刘德然、辽西的公孙瓒一起拜同郡人、前九江太守,也就是后来镇压黄巾军的北中郎将卢植为师。

      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和亲生儿子一个待遇,他妻子说:“各自是一家,怎么常常这样呢?"刘元起说:"我们宗族的这个孩子,不是一般的人。”而刘备的那个同学公孙瓒,日后也是个不一般的人物!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他任职郡门下书佐,而且人长得很英俊漂亮,声音也很洪亮,因此侯太守很器重他。


    公孙瓒生性聪慧,善于言辞,每次禀告公事不肯简单地只说个结果,而是常常把参与事情的各个官吏所如何做的,一起说清楚,并且没有遗忘和说错的,太守对他的才能感到很惊奇,加上又器重他,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孙瓒,还让公孙瓒去见涿郡卢植,让他跟卢植攻读经书。


    公孙瓒和刘备关系很好,前者比后者大两岁,刘备一直拿公孙瓒当兄长对待。

    刘备这个人不太喜欢读书喜欢走马玩狗,喜欢听音乐,还喜欢穿华美的衣物。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合今天多高呢?

      中国现存两汉的直尺近一百把,还有至少两把卡尺,也就是今天所用的游标卡尺造型简直一模一样,只是还多了一个便于滑动操作的指环。这些文物大多证明当时的一尺是23厘米多,王莽的新朝时期一尺是23.1厘米,东汉末要稍长些,一尺是23.5cm,换算下来,七尺五寸相当于现在的1米76。

      刘备的手臂较常人要长,据说垂下手臂,手竟能超过膝盖,简直就是猩猩的比例。另外,他的耳朵也大得惊人,居然自己回头可以能看见自己的耳朵。

      刘备为人话语不多,待人谦恭和善,更具有很强的自我克制力——喜怒不行于色,也就是外人无法通过察颜观色来洞察或揣测他的心理活动。

      刘备喜好结交豪杰侠士,中山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积聚了千金资财,在涿郡一带来来回回地贩马,他们见到刘备,认为他不同于常人,就拿出不少金钱来资助他。

      刘备拿这些钱在乡里拥聚了一批徒众。关东解良人关羽逃亡到涿郡,另外还有该郡的张飞,都一起追随事奉刘备,心甘情愿地保护他。



      这个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是河东解人。而那个张飞,字益德,则是涿郡人。关羽比张飞大几岁,张飞也拿关羽当兄长一样看待,三人情谊深厚地就像亲兄弟,连睡觉都在一张床上。遇到公开场合,关羽和张飞就一直站立在刘备身后侍奉,无论多么艰险,刘备走到哪儿,这两个人就跟到哪儿,由此可见刘备非凡的个人魅力。



    后来,黄巾军纷纷而起,众州郡各举义兵镇压,刘备也率其部属跟从校尉邹靖加入了征讨黄巾军的行列……
发表于 2013-8-8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情况啊?两个号
发表于 2013-8-8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若美悦 发表于 2013-8-8 21:14
什么情况啊?两个号

看了楼主发的这个帖子很不错,估计楼主没空来更新,就帮忙更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01:02 , Processed in 0.11905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