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楼主: 囧虎之懿

[转载] [连载] 三国不是演义——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4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四

    而此时的刘备怎么会在公孙瓒那里呢?原来,刘备当年接受招募,因其在下邳力战贼军有功,担任了下密丞,但又不做了。后来,刘备担任高唐尉,升为令,不料却被贼军攻破,刘备兵败后只好去投奔昔日的好友——当时已是中郎将的公孙瓒。
    后来,公孙瓚上表任刘备为别部司马,并命令他随青州刺史田楷去青州,分头驻守和管理该州的各地区,来抵御冀州牧袁绍。然后,公孙瓒又自行更改撤换郡守县令,冀州各地州县辅弼长官的官吏,无不望风响应,开门接受新任官员。

    刘备在和田楷巡定青州时,立下多次战功,因此暂代平原令,后公孙瓒又让他兼任平原相。刘备做了平原相后,就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别统领部曲。


    此时,在刘备的主力骑兵中有一个人叫赵云。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他身高八尺,合今天一米八八,状貌高大雄伟。


  赵云一开始被本郡所推举,带领志愿兵到公孙瓒那里去,当时袁绍称冀州牧,公孙瓚十分担忧州里人依附袁绍。他见赵云来投奔,很赞赏,就对赵云开玩笑说:“听说你们州的人都向着袁氏,您为何单单转念投我,迷途知返呢?”


  赵云回答说:“天下纷争混乱,也不知道谁是谁非,黎民百姓身受困苦危急的厄运。鄙州人对世事的论见,就是哪里推行仁政就追随哪里。因此,对于袁公和将军您,不存在什么抛弃他而偏向您。”
  
  自此之后,赵云就成为公孙瓒的部将,随公孙瓒东征西讨。当时刘备也依附在公孙瓒那里,他常常接纳赵云,赵云也深厚地结交刘备,得以依托自身。

    这次,公孙瓒派刘备帮田楷拒敌袁绍,赵云也随从前来,替刘备主领骑兵。

    刘备投奔了公孙瓒以后,有个叫田豫的人也把自己托付给刘备。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此时的田豫年纪还小,自己还大老远地跑来投奔刘备,刘备对此感到很惊奇。


    平原郡民刘平平时就看不起刘备,他认为自己在刘备的管辖之下是耻辱的事情,于是就结纳门客,并派他去刺杀刘备。刘备并不知道此事,特别厚待那个刺客,结果竟然使其不忍心行刺,最后那个刺客把前因后果都告诉刘备后就离去了,刘备得人心就到了这个地步。

    当时有的百姓饥饿得屯聚在一起抢劫暴掠,刘备对外抵御贼寇的发难,对内则多多供给和赠送财物,即使身份低微的人,刘备也必会与他们同在一张席子上而坐,同在一个食物器皿里而吃,从不挑剔对方是什么人,于是众人大多归附他。

    后来,赵云因兄长的丧事,辞别公孙瓒暂时回家,刘备知道他走了就不会回来了,便抓着赵云的手和他告别,赵云辞别刘备时说:“我始终都不会背负您的大德的。”
  就在刘备任平原相的期间,有一次北海相孔融突然来求救。原来,当时孔融因黄巾军老是侵夺劫掠,就出屯都昌,不料却被贼军管亥所围困。
  
  大家还记得以前介绍过太史慈冒着被处以刑罚的危险,替郡府递送奏章的事吧,后来这件事被北海相孔融知道了,孔融对太史慈的行为颇感惊奇,就在他出逃辽东避难时,多次派人去探望慰问他的母亲,又给太史慈的母亲若干馈赠以维持生计。
  
  这次孔融被围,太史慈正好从辽东回到家里,他母亲对太史慈说:“你和孔北海(指孔融)未曾相见过,自你走了以后,他对我的赡养和周济十分殷勤,比老友旧交还好,如今他被贼军所围困,你应该赶去帮忙。”
  
  因此,太史慈在家里只留了三天,就一个人步行径直赶到都昌。当时贼军的包围尚未严密,太史慈趁夜间找了个机会,得以进入包围去见孔融。
  
   太史慈见到孔融后,请求领兵出城杀敌,但孔融不听从,他打算等待外面的救援,可是根本就没有人来救,而且包围日渐收紧。
  
  孔融想向平原相刘备告急,但城里的人没法出得去,于是太史慈自告奋勇请求去找刘备搬救兵。孔融说:“如今贼军包围很严密,众人都说出不去,您的意气虽然豪壮,恐怕突围还是实在很难的事情吧?”
  
  太史慈回答说:“昔日府君您尽心照顾我的老母亲,我的老母亲也感激你的厚待,因此打发我在您危急的时候赶来相助。本来我就认为您有能用到我的地方,而且我来到之后一定要有作用。如今众人都说不行,我也说不行,哪里是报答府君您对我家厚爱照顾的情义,以及我老母亲派我前来的本意呢?事情已经危急,希望府君您不要在迟疑了。”这下孔融才同意。
  
  于是太史慈打点好行装,吃饱了饭,到了天亮,便带好在马匹上专用的盛放弓箭的器具,拿着弓上了马,另外还带着两名骑兵跟随自己,让他们各自拿着一个箭靶,然后开门径直出城。
  
   城外包围工事后的左右人等见状都十分惊恐,兵马陆续出动。
  
   太史慈催马到城下的壕沟内侧,竖起那两名骑兵各自所持的箭靶,然后从里向外张弓射靶,射完后直接就回城门里去了。
  
  第二天早晨太史慈又如此亮相,驻守在包围工事后面的人有的起身,有的还是躺卧着懒得动弹,太史慈又再树立起箭靶,射完后再回入城门。
  
  第三天早晨太史慈再次出城做同样的表演,贼军一见又是老一套,就没人再起身防备,于是太史慈趁机挥鞭打马径直突破包围飞奔而去。
  
   等到贼军反应过来,太史慈已经冲出,同时他又射杀了数人,全都是弓弦响处,一箭将人射倒,因此没有人敢来追他。

  太史慈突围后赶到平原,他劝说刘备道:“我太史慈是东莱的鄙陋之人,与孔北海既不是骨肉之亲,也不是同乡,只是相互敬爱对方的名节和志向,有着分担灾祸、共同患难的情义。

  现在管亥施暴作乱,北海被围困,孤立无援,穷途末路,危在旦夕。因为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所以我们小小的北海,伸着脖子依仗和指望您来救援,于是那里就命我冒着白刃,突出重围,在万死之中把自己托付给您,只望您能用实际行动来使北海存活下去。”
  
  估计当时的刘备还不太自信,他现出严肃的神色回答道:“孔北海知道世间有刘备吗!”然后立即派遣精兵三千人随太史慈前往救援。
  
  贼军闻听救兵来到,就解围散走。孔融得了救,更加惊奇太史慈的才能了,因此对他挺器重,孔融还对太史慈说:“您是我的年轻朋友啊!”
  
   事情解决后,太史慈回去禀告自己的母亲,他母亲说:“你以此得以报答了孔北海,对这事我很高兴。”


    太史慈母亲所说的孔北海就是孔融。孔融这个人志大才疏,连小小的黄巾余孽都能对他形成威胁,打得他到处逃窜,还要太史慈借三千人来解救他。而袁绍的威胁则是北方强大的公孙瓒,那可不是借个三千人就能应付得了的角色!

  就在先前袁绍在界桥对垒公孙瓚的时候,袁绍辖下的钜鹿太守李邵以及郡里的官员都认为公孙瓚兵力强大,便准备归属公孙瓚。袁绍得知后,就派遣董昭去兼领钜鹿。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他曾举荐孝廉,又改任瘿陶长、柏人令,袁绍任他为参军事。
  
  这次,袁绍让董昭兼领巨鹿之际,就问他:“你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呢?”
  
  董昭回答说:“以一个人的微弱力量,是不能粉碎很多人的图谋的,因此我打算从内心来诱导他们,倡导与他们共同商议,然后从中得到真实的情况,相对权衡后,再来制服他们。计策要临到当时才能制定,现在没法说。”


    当时郡里的大族孙伉等数十人是专门谋划反叛的主谋,正是他们惊扰了当地的官吏百姓。

    董昭到了郡里,假作袁绍的檄文宣告郡中说:“已经得到了贼寇里的罗候安平人张吉的供词,说贼军要进攻钜鹿,而贼人前孝廉孙伉等人作为他们的内应。这封檄文一到就逮捕孙伉执行军法,罪恶只在他们自身,妻小不用连坐。”然后董昭按照假檄文告示的命令,把孙伉等人都斩了。
  
   于是,全郡惶恐不安,董昭依次安慰,郡里就安定了下来。就这样,钜鹿太守李邵虽然倒向公孙瓒,但是钜鹿却保住了。
  
   事情完了之后,董昭向袁绍报告,袁绍听后直称赞董昭干得好。接着又碰上魏郡太守栗攀被乱兵所杀,袁绍又让董昭兼任魏郡太守。
  
  当时魏郡境内大乱,贼军数以万计,他们派遣使者往来交通董昭,以便交易买卖货物,估计这些贼军卖的东西大多是抢来的。董昭对这些使者施以厚待,于是再利用他们做为间谍,探得贼军空虚后,就乘虚发兵突袭征讨,因此总是能大破贼军。有一次,在短短两天之中,竟传来三次捷报。

发表于 2013-10-4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五

    冀州不仅是钜鹿太守李邵叛降和魏郡起变乱,因此光靠董昭一个人来平定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段时期,清河的季雍也带着鄃背叛袁绍,投降了公孙瓚,于是公孙瓚派兵来保卫鄃。袁绍则派遣将领朱灵去进攻。
    朱灵,字文博,是清河人。这次他奉命攻鄃,正好他的家也在城中,公孙瓚一方将朱灵的母亲和弟弟拉到城头上,喊朱灵来,打算诱降他。朱灵望着城上痛哭流涕说:“大丈夫一旦献身给别人效命,又怎能再顾及自己家呢!”然后朱灵就奋力作战,攻陷城池,生擒了季雍,但朱灵的家人也全死了。
    公孙瓒此时正是如日中天,威震黄河以北,冀州各城无不望风响应,钜鹿太守李邵、清河的季雍等人就是其中的两个例子,因此与袁绍交恶的公孙瓒自然就对袁绍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面对这种极其不利的局势,估计袁绍知道自己不拼命是不行了,于是他就又率军前往征伐公孙瓒。袁绍军到了广川,屯驻在那里,最终两军在界桥南二十里处会战。

  公孙瓒列出多达三万余人的步兵方阵,又把上万名突击重骑兵分为两军,护在方阵两旁作为左、右翼,这左、右两翼战马各五千余匹,其军锋极为锐利!
  
  公孙瓒再以白马义从作为中坚。义从在这里就是志愿军的意思。这些白马义从分为两校,当时一校大概有一千人以上,这两校白马志愿军善于左手拉弓的人居右,善于右手拉弓的居左,据记载,当时公孙瓒军旌旗铠甲反射的光芒映照天地。



     这里有两个地方需要解释一下:一、什么叫白马义从?公孙瓒每次和外敌交战,常骑着白马,凡是追击,都有斩获,好多次击败外族敌军,敌军都互相转告说“应该躲避白马!”于是公孙瓒趁着敌军有所忌惮,挑出数千匹白马,再选出会骑射的军士骑着它们,分为左右翼,号称白马义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骑白马的志愿军。公孙瓒平时也常和几十个这样的人一起骑着白马。还有一种说法是胡夷等外族军中强悍的人常常骑着白马,公孙瓒有数千精壮的骑兵,也多骑白马,所以号称白马义从。二、为什么要安排左撇子弓手居右,右撇子弓手居左呢?这样列队对弓手射箭更方便些,右手拉弓射左边,射击的角度也更大,反之亦然。

  让我们把目光再放回战场,面对公孙瓒的军阵,这边袁绍则命令麴义以八百名士兵为先锋,再以千张强弩夹在这八百先锋的两侧做为火力支援,袁绍亲自用数万步兵在后面结成军阵。
  
   麴义久在凉州,通晓熟习羌胡的战斗之法,军兵全都骁勇精锐!
  
  公孙瓒见麴义兵少,便放出骑兵想对他们这些步兵进行冲击践踏。麴义的军兵全伏在盾牌下不动,当敌骑兵冲至离自己还不到几十步的时候,麴义军就同时一起站起,扬起尘土大叫,然后一直向前突击,很明显,他们要和正面的骑兵对冲。
  
  用人的躯体去对抗马匹?很多人看到这里都奇怪麴义军是不是以卵击石啊?其实战争是一门如何抉择生死的艺术,它有一套既系统而又实用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不能光看表象。如果用严整的步兵直接去对抗严整的骑兵,那么步兵一方将完全处于劣势;但如果用严整的步兵去攻击伤亡混乱的敌军,那么步兵一方将很容易获胜。
  
  可能是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麴义军冲锋的同时,预先部署在麴义军两侧的千张强弩一起爆射,强劲的弩弦一齐作响,声音大得如同打雷一般。毋庸置疑,强弩的穿透力可比一般的弓箭大得多,因此凡是被弩箭所射中的公孙瓒军只有一个结果——必倒!(这俩字是史书上的原话,不必再翻译)
  
  结果袁绍军临阵斩取公孙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兵的人头一千余级,并生擒严纲将其斩杀。公孙瓒的军队大规模地溃败,步兵和骑兵奔逃后不再回营,而是往界桥跑。
  
  麴义军追击到界桥时,公孙瓒收集兵马,其殿后的军队回身在桥上和追兵大战,麴义再次大破敌军,一直追到公孙瓒的大营。古代主帅或主将的大帐前树立着牙旗做为军门,称为“牙门”。强悍的麴义军竟攻拔了公孙瓒大帐前的牙门,公孙瓒营中剩下的军众全都再次四散奔逃。

    战争的搏杀是残酷的,但也是一种美,一种壮烈的美!它是在智慧和谋略的支配下,所进行的一场血与意志的较量。这种较量的过程震撼你的灵魂,煮沸你的血液,真正的男人无不被它倾倒!也许这是人类与生俱来,并且无法磨灭的生物性。但如果在其中糅合入一丝丝非正义和不人道,那么即使再耀眼的功勋也会变得黯淡无光。

  此时的袁绍在整个军队的最后面跟进,在还没到桥的十数里处,就自己下马卸鞍休息,停止了前行。
  
  袁绍见公孙瓒已破,胜负已分,也没做防备,跟随着他只有帐下弓弩手手持几十张强弩,还有一百多名手持大戟的士兵。不料,公孙瓒所部走散的二千余名骑兵突然来到,便把袁绍包围了好几层。
  
  袁绍遭到包围后,他所停驻的地方箭如雨下。别驾从事田丰扶袁绍准备退入空墙,袁绍拔下头盔摔在地上说:“大丈夫应该向前战死,躲入墙壁之间,难道就可以求得活命吗?”然后催促弩兵赶快射箭迎战。
  
  处于劣势的袁绍军用强弩射出乱箭,杀伤了不少敌军。恰好公孙瓒的骑兵当时也不知道这里面就是袁绍,估计看对方抵抗顽强,也就慢慢相继退却了,这时正赶上麴义率军前来迎接袁绍,公孙瓒的这部分骑兵便顺势散去。

    公孙瓒战败时,奉命从刘岱那里回来的范方还没有到达,而刘岱得到袁绍击败公孙瓒的消息,估计他已经意识到程昱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于是刘岱就表奏程昱为骑都尉,但程昱以生病为理由退辞掉了。

发表于 2013-10-1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刀刀是接着冢虎之懿编辑的吗?
发表于 2013-10-12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
发表于 2013-10-12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x 发表于 2013-10-12 10:56
是的

rex!最近你很忙啊。
发表于 2013-10-12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呢
发表于 2013-10-30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六


       公孙瓒败走勃海,与堂弟公孙范一起回了蓟。而刘虞则准备趁此机会来攻讨虚弱的公孙瓒,于是他就把这个想法告诉给东曹掾右北平人魏攸,和他商议。
  
  魏攸说:“如今天下伸颈观望,而您是众望所归。辅佐您的谋臣和武将,不可以没有啊。公孙瓒,论文、武、才干以及能力都足以依赖,虽然有点小缺点,但还是应该坚持着容忍些吧。”于是刘虞打消了出兵进攻的念头。
  
  公孙瓒回到蓟,在大城东南筑了个小城,和刘虞离得不远,两人遥遥相望,互相心怀怨恨。

  由于此时皇帝已经被董卓迁到长安,因此幽州牧刘虞叹道:“贼臣作乱,朝廷流离动荡,天下各地一时之间都失去了坚定的忠君之志。我身为汉朝宗室的遗老,不会同众人同流合污。现在我准备派使者到京城向天子保持联系,来表示我愿意出力报效朝廷的臣子之节,但哪里能找到不辱使命的人呢?”
  
   众人都商议说:“田畴虽然年少,但很多人都称赞他极其得不一般。”
  
  大家推荐的这个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他喜好读书,善于击剑,这次刘虞请他,田畴时年才二十二岁。刘虞备下礼物请田畴与自己相见,结果两人见面后刘虞十分高兴,就暂任田畴为从事,还为他配备了车马。
  
  将要出发时,田畴对刘虞说:“如今道路阻隔断绝,贼寇横行,如果大张旗鼓地以官方身份出使,会招人耳目。因此我希望以私人的名义出行,只希望能到达京城就行了。”于是刘虞就答应他。
  
   田畴回去后,亲自挑选了自家门客,还有一些年轻而强壮、勇敢且敬慕他并愿意追随他的人,总共二十个人,大家骑着马一起去。
  
  刘虞亲自出来践行相送,田畴临走时拉刘虞一起秘密商议,他劝说刘虞道:“如今天子年幼弱小,奸臣专权,如果遇事上表呈报再去办,恐怕会失去解决事情的良机。而且公孙瓚这个人依仗着军队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如果不早想办法干掉他,日后必会后悔。”可刘虞没有听从。
  
   田畴上路后,就改道上西关出边塞,向北方直奔朔方,然后从小路到达了长安。
  田畴向朝廷上达了刘虞的言辞和意向,完成了使命。天子下诏拜田畴为骑都尉,而田畴认为天子正在颠沛流离之中,还没有安定下来,自己不可以接受朝廷的隆恩,因此他坚持推辞不受。
  
  朝廷对他的大义行为表示赞赏,三府一起征任他,可是田畴都不应命,当他得到朝廷对刘虞的回复后,又快马加鞭地赶回幽州复命……



发表于 2013-10-30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七

       初平三年春正月,盘踞在南阳的袁术又打算袭击并夺取刘表的荆州,于是他就指使孙坚去襄阳攻打刘表。
  
  本来,孙坚征董卓回来后,又与周【日禺】争夺豫州,周【日禺】屡次战斗都失利。此刻孙坚接到袁术的命令,便马不停蹄地出征荆州。
  
  刘表派遣黄祖在樊、邓之间迎战,结果孙坚击破黄祖,渡过汉水追击并围困了襄阳。孙坚把军队全拉出来发动总攻,刘表则紧闭城门坚守,到了夜里,刘表派黄祖偷偷出城去别处发兵来救。

  当黄祖带领援军准备回襄阳时,孙坚迎着黄祖军来的方向和他交战,黄祖兵败而逃,窜入岘山之中。孙坚乘胜在夜里追击黄祖,不料当他单骑过岘山时,黄祖部下军兵从竹林间偷偷放冷箭射杀了孙坚,《吴录》上说孙坚死时才三十七岁。
  
  还有种说法是:刘表手下的将领吕公统领部队驻扎在山上对敌孙坚,孙坚轻装骑马在山里追讨吕公。吕公的军兵滚下石头,结果石头击中孙坚头部,当时就脑浆迸裂,而且说孙坚死时是初平四年正月七日,时间和前面的说法差了一年。而张璠《汉纪》以及《吴历》则都说孙坚是初平二年死的。不过从日后孙家子弟对黄祖的态度以及他们的言行来看,前一种说法比较可信。
  
   孙坚为了攻刘表而战死,有个叫桓阶的人冒死来见刘表请求要回孙坚的尸体。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桓阶的祖父桓超,父亲桓胜,以前都先后主持过州郡,特别是桓胜担任尚书时,在南方十分有名。桓阶在郡里担任功曹时,太守孙坚曾举荐桓阶为孝廉,改任尚书郎,后桓阶因父亲去世才回到乡里。
  
  正是因为孙坚对他有举荐之恩,因此这次桓阶为守大义,冒死来向刘表乞要孙坚的尸体,刘表被他的义行所感动,就把孙坚的尸体给了桓阶。
  
  孙坚死后,他的侄子孙贲接替了孙坚,统率他遗留下来的部队,并将孙坚的灵柩扶送回去。

  此时,曹操也在奋力拼搏,渐渐跻身实力派军阀。
  
 早在初平二年秋七月,也就是差不多在袁绍夺得冀州和朝廷征召刘虞为太傅的同段时间里,黑山贼军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进攻魏郡、东郡,王肱不能抵挡,曹操带兵进入东郡,在濮阳击破白绕。袁绍因此上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曹操又上表鲍信为济北相。
  
  袁绍那里的荀彧看出袁绍最终不能成就大事,正好这时曹操是奋武将军,正在东郡,于是荀彧也在初平二年离开袁绍,跟从了曹操。曹操十分高兴地评价荀彧道:“我的子房(指张良)啊!”于是荀彧就担任了曹操的司马,当时他是二十九岁。
  
  这时,董卓声威满布天下,曹操就拿这件事来问荀彧,荀彧说:“董卓对天下残暴施虐,已经很过分了,他必将以遭受祸乱而收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初平三年春,曹操祖屯军在顿丘时,于毒等人又进攻东武阳。众将都认为应当回军去救,曹操却说:“当年孙膑围魏救赵,耿弇想攻取西安却先攻临淄。如果让贼军知道我军西击他们的老巢而迫使他们回兵,武阳就自然解围了;他们要是不回兵,论实力,我军则能先攻破他们老巢,而他们却肯定不能先攻取武阳。”于是,曹操就带兵向西进入黑山,攻打于毒等人的老窝。
  
  于毒听说曹军的动向后,果然放弃攻打武阳而回军。然后曹操抓住战机截击眭固,大破这支黑山军。另外曹操又在内黄大败那支于扶罗率领的数千骑匈奴军。


     回头再说先前袁绍在界桥大破公孙瓒之后,率军向南到了薄落津,谁知他才和众宾客及各位将领一起聚会时,突然得知魏郡的军队反叛,与黑山贼军于毒勾结,一起攻陷了邺城,还杀了太守栗成。
  
  贼军有十几支部队,多达数万人,都会聚在邺城中。在座众人中,一些人的家就在邺,他们都因担忧害怕而变了脸色,甚至有人站起痛哭流涕,但袁绍却脸色不变,神态自若。
  
  当时贼军中有个叫陶升的人,他以前是内黄的一名小吏,这个陶升还是具有善良之心的,只有他带领部众翻越西城而入,然后紧闭州门派人把守,不放其他的贼军进城。然后陶升用车子载着袁绍的家人以及其他众官员在州内的家属,并亲自护卫,把家属们送到斥丘后才回去。

  袁绍率军到达后,就屯驻在斥丘,于是便任命陶升为建义中郎将。随后袁绍就领军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征讨于毒,一直围攻了五天,攻破了贼军,斩了于毒以及长安方面所署任的冀州牧壶寿。
  
  随后袁绍军沿山向北行军,逼近攻击左发丈八(左髭丈八)等众贼军,把他们全部斩杀。接着袁绍军又攻打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贼军,攻入他们所屯驻的营壁后,不管是哪部贼军,全部实施屠杀,除去逃脱的人,袁绍军共斩获了数万个首级。
  
   袁绍剿完贼军后,再次回军屯驻在邺······

[url=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blogid=4eb1cc5a0100pwh9&url=http://s7.sinaimg.cn/orignal/4eb1cc5age072f6074db6][/url]
  到了初平三年夏四月,多达百万之众的青州黄巾军攻入兖州,杀了任城相郑遂,又转战进入东平。
  
  兖州刺史刘岱要去攻击,鲍信劝谏说:“如今贼众多达百万,百姓都震动恐惧,士卒也无斗志,我们无法抵挡他们。看上去这些贼众一拨跟着一拨,军队里也没辎重,只是靠抢掠作为给养,现在我们不如积蓄士众的力量,先固守不出。他们想和我们交战却不能,攻我们又攻不下来,最终他们势必离散,然后我军再挑选精锐部队,占据其要害之地,发动攻击就可破敌了。”
  
   刘岱不肯听从,就与黄巾军交战,果然被贼众所杀。
  
  刘岱战死后,陈宫对曹操说:“兖州现在无人主持,而朝廷的任命也被断绝,请让我去兖州中游说,府君您随后前往统领兖州,以它做为依托来攻取天下,这才是霸王之业啊。”
  
  陈宫到了兖州后,说服兖州别驾、治中说:“现在天下分裂而兖州没有君长;曹东郡(即东郡太守曹操),是治世的人才啊,如果迎接他来治理兖州,必定能使大家安居保全。”鲍信等人也称是。
  
  于是,鲍信就和州吏万潜等人到东郡接曹操来领兖州牧,然后曹操就进兵到了兖州,准备镇压黄巾军。

    这时,有个叫于禁的人来见曹操。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早年黄巾起兵,鲍信招集人众,于禁就依附跟从了鲍信。这次,曹操兼领兖州后,于禁和他的团体一起来拜见曹操,被任为都伯,从属于将军王朗。

    不久,曹操率步骑千余人,边走边视察战场阵地,最后竟接近了黄巾军的大营,曹操带军交战不利,战死了数百人,就领着人马回去了,黄巾军则继续跟着退走的曹军追进。

    黄巾军起兵已久,打的仗也多了,凭借着多次胜利,士兵都很精锐强悍。而曹操军中有经验的老兵少,新兵操练也不够,因此全军都很害怕。曹操就穿上铠甲,戴着有缵缨的头盔,亲自巡阅将士,说明赏罚的军规,勉励大家,于是众军士气又被激励起来,然后曹军抓住战机主动出击。

    黄巾军受了点小挫折而稍稍后退,他们送信给曹操说:
  “以前在济南,你毁掉神坛,那个神道就和我们现在信奉的中黄太乙道是一样的,当时你好像还懂点神道,现在你却更加执迷不悟。汉家的气数已尽,我们黄家当立,天数已定,不是你的才能和力量所能够挽救的。”

    书信开头所说的正是曹操任济南相时,破除迷信的事。曹操看了这封檄书,斥骂黄巾军,多次向他们指明和开通投降的途径。然后曹操着手制定作战计划,他认为黄巾军依仗胜利而骄傲自大,就打算设下奇兵并在寿张挑诱他们来战。

    可能曹操想在设伏前察看下实际地形,就先和鲍信出行战地,不料跟在他们后面的步军还没有跟到的时候,曹操等人就先与黄巾军遭遇了,于是他们被迫接战。鲍信为了救曹操,殊死搏战,结果只有曹操突破包围而逃出。

    虽然曹操勉强逃出,但鲍信却战没在乱军之中,时年四十一岁。鲍信虽然逢乱世而起兵,但他家本是研学儒道的,因此鲍信十分注重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他对自己特别俭朴,而优厚地供给将士,所以他家没有什么多余的财产,将士也因为这一点很归服他。

    这次战斗过后,鲍信的尸首怎么找也找不到,即使悬赏也没有下落,于是大家就用木头照着鲍信的样子刻了个像,哭祭了一番。

    之后,曹操设置奇兵与埋伏,日夜和黄巾军会战,战斗中总是有所擒获,于是黄巾军就退走了。

    朝廷一看刺史刘岱战死,就派新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来赴任。
金尚,字元休,是京兆人。金尚与同郡韦休甫、第五文休一起都很有名,被称为三休。

    这次,金尚被任命为兖州刺史后,就东至兖州赴任,而先来的曹操为了占据住兖州,不顾朝廷的制度,对金尚发起攻击,金尚只好南下依附袁术。

    曹操把金尚打到袁术那里去后,便乘胜继续追击败逃的黄巾军,这一追将长达几个月,到时候我们自会述说…… 而就在这个月,关内竟传来了董卓的死讯!


发表于 2013-10-30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八

       原来,司徒王允和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等、议郎郑泰人密谋锄掉董卓。这个锄董集团中郑泰已经是第二次参与谋杀董卓了
,而其中最有名的就要算王允和士孙瑞两人
  
  前面已经介绍过
王允,不再多言,只说他官至司徒后,因尽心辅佐天子,颇有臣子的节操,所以在朝廷里从上到下,都很倚赖他。因此董卓挺信任王允,将朝廷事务交给他打理。
  
  
而那个士孙瑞,复姓士孙,字君荣,是扶风人,家里世代为书香门地。士孙瑞从小就秉承家风,知识渊博,无所不通,担任过很多要职。
  
  董卓势力很大,对自身防范得也十分严密,要想像伍孚那样单枪匹马,侥幸地寻求一击而中,实在胜算不大,于是王允、士孙瑞等人的突破口就在董卓的身边。
  
   当年有个叛杀丁原而投靠董卓的人叫吕布,他为董卓能兼并丁原的部众立下大功,董卓也十分信任和喜爱他,两人发誓互为父子。
  
  吕布这个人擅长弓马,臂力过人,人称"飞将",后来吕布逐渐升为中郎将,封都亭侯。董卓自己也知道平时对待别人很无礼,怕别人谋害他,到任何地方都带着吕布保护自己。

  但董卓这个人既性情暴躁,又气量狭小,他发起火来从不考虑后果,曾经有次为了点小事,吕布做得不合董卓意,董卓竟顺手拔出手戟掷刺吕布,幸亏了吕布力大敏捷躲了过去,回头吕布还得放下脸来道歉,董卓也原谅他了,从此吕布暗暗怀恨。
  
  后来,吕布被董卓安排守卫内宅时,又私通董卓的婢女,为小事董卓都能掷戟,若因这种事情败露而激怒董卓的话更不得了,因此吕布天天提心吊胆,寝食不安。
  
  早先,司徒王允认为吕布是同乡里勇猛强健的勇士,就深厚地接纳了他,因此平时和吕布关系不错。后吕布见到王允时,就向王允陈说董卓当时差点儿杀了他的情形,于是王允就把除掉董卓的密谋告诉了吕布,拉吕布入伙,作为内应。
  
  吕布说:"我和他可是父子呀!"王允开导他:“您自己姓吕,原本就不是骨肉。现在命都难顾了,还提什么父子呢?何况他向你掷戟时,还有父子之情么?”吕布听后就同意了。
  
  据说当时有谣言说:“千里草(即董字),何青青,十日卜(即卓字),犹不生。”又称《董逃之歌》。另外还有道士在布上写“吕”字给董卓看,可惜董卓不知道这就是暗示吕布的意思。其实从今天的科学角度来看,这种离奇的预兆多半是后人杜撰的。不管如何,刺董的机会终于来了。
  
  初平三年四月二十四(一说是二十三),当时天子生病才好,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也将赴会,他在从大营到皇宫的这一段路上,先派出步兵、骑兵列队,然后他身穿朝服由人引导着在队伍中行进,另外还命令吕布等人身前身后地保卫他。
  
  这时候董卓的马被绊不愿前行,董卓心里觉得奇怪,可能他认为不是好兆头,就准备不去了,经过吕布劝说后,才又踏上行程,不过他在衣服里面加穿了件铠甲。

  王允事先让士孙瑞先写好诏书交给吕布带好,吕布再安排同郡的骑都尉李肃和勇士秦谊、陈卫等十多人穿上制服假扮成卫士守在北掖门里等董卓来。
  
  可能是董卓要进门,身边士兵无法簇拥或者不够进门资格的原因,董卓的车驾入门后,就从队伍里露出来了,于是李肃上前挺戟猛刺,不料董卓衣服里面衬着铠甲,所以李肃的戟没能刺进去,但还是伤到了董卓的手臂,把他从车上刺落了下来。
  
  董卓坠地后,边看边大叫:"吕布在哪里?"吕布回答:"皇帝下诏书铲除奸臣。"可以肯定当时董卓立刻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他骂吕布道:"狗东西,敢这样做啊!"吕布答应了声就刺死了董卓,然后命令士兵上前砍下他的头颅。
  
   忠于董卓的主簿田景(或仪)和其他仓头上前抢董卓的尸体,被吕布当场格杀三人,结果其余的都不敢动了。
  
  可能是为了稳定人心,免得董卓带来的其他人怕被株连,一起拼命的话不好抵挡,于是吕布立刻掏出诏书说:"皇帝下诏说只追究董卓一人,不涉及其他人。"
  
   这时,无论是官吏还是士兵听了,全把悬着的心放下来,一起原地站着不动,高呼万岁。

  董卓死的当天正好日月清净,微风不起,他一死,对他的清算立即开始!
  
  董卓平时苛刻残忍对待手下的行为遭到了无情地报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本来董卓在郿建坞,拒外自守,可谓固若金汤,不料他在郿坞的众手下从里面暴动,把留在坞里的董卓宗族老幼全部砍死射死,包括手握兵权的董旻和董璜。
  
  可怜董卓的老母亲,已经年届九十,她走到坞门求饶说:“求求你们放过我吧。”众人恨透了董卓,哪管这些,马上砍下了董母的头。而那些阿腴攀附董卓的人全都下狱处死。
  
  董卓生前杀戮抢掠百姓成性,大家怨声载道,这回董卓一死,百姓在街头歌舞欢庆,长安里的民众甚至把珠宝和衣服卖了换酒肉大吃大喝,互相祝贺的人坐满了饭店酒肆。
  
   董卓本人被暴尸街头,当时天气已经开始热了,董卓平时又肥胖,体内脂肪油脂融化都流到了地上,连草都变了颜色。

  太阳刚落山,守尸体的官吏就把大号的蜡烛插进董卓的肚脐里点着。就这样,蜡烛芯给人油浸着烧,一直能烧到天亮,然后同样的做法被持续了好几天。
  
  还有那个袁氏家族,他家几代人都位列高官,门生故吏多如牛毛,董卓在世时迫害过袁氏家族,因此袁氏门生改葬了当年在郿处死的袁家众人,又搜集起董卓的尸块在袁氏墓旁焚烧成灰,撒在地上让路人踩。
  
   朝廷到郿坞中抄家,抄出两、三万斤金,八、九万斤银,绫罗绸锻、奇珍异宝玩物堆积得像小山一样,多得无法计数。
  
  诛杀董卓的功臣自然也被封官,王允总领尚书府事务,吕布则为奋威(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爵温侯,两人一起执掌朝政。而那个士孙瑞在董卓被杀后,升为大司农,成为国家的百官之尊。皇甫嵩则为征西将军,又升任车骑将军,同年秋又被拜为太尉。
  
  不过王允独揽了大功,没给士孙瑞什么实质性的好职位,士孙瑞本人也没计较。因此,每次三公职位有缺,士孙瑞常常都会在人选之中,太尉周忠、皇甫嵩,司徒淳于嘉、赵温,还有司空杨彪、张喜等为公的时候,都想辞官拜让给士孙瑞。

  另外,那个张辽也在董卓被杀后,又带领军队归属了吕布,被吕布升为骑都尉。
  
  还有先前谋刺董卓未遂而被捕入狱的荀攸也因此幸免一死。还有一种说法是:是荀攸让人去董卓那里说情才得以免死的。不过这种说法看上去好像不太符合情理,董卓是何等残暴狭隘的人,怎么会听了别人的几句话,就轻易放过刺杀他的人呢?
  
  荀攸出狱后弃官回家,后又提拔到公府,在官吏的考核中列为优等,升任任城相,但他没去上任。荀攸认为蜀汉之地险要稳固,百姓也富裕众多,于是就请求担任蜀郡太守,但是因道路隔绝而无法到任,只好停驻在荆州。
  
  这一年冬天,天上出现流星,这在当时被看作是上天的旨意,结果牵扯到皇甫嵩身上,于是皇甫嵩又被罢免,然后他又被拜为光禄大夫,升任太常。后来李傕作乱(后面会讲到),皇甫嵩也病死,他死后被赠授骠骑将军印绶,并拜皇甫家中的一个人为郎官

发表于 2013-10-3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九

     而那个蔡邕深受董卓的赏识,因此当他在王允座前闻听董卓被刺而死的时候,就发出叹惜的声音。

    王允听见后就指责蔡邕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他上弒杀君主,下残害群臣,天地不愿庇护,无论是人是神都对他感到愤怒。您是天子的臣子,一直受到汉朝的恩典,国主危难之时,你不曾倒戈相助,董卓受到上天注定的诛杀时,你怎么能反而伤心叹息呢?”于是就命令廷尉把蔡邕抓了起来。

    蔡邕向王允一边道歉一边解释说:“虽然我不忠,但还知道大义,从古至今的国家安危之事,不仅连耳朵都听厌了,嘴里也常常说个不停,因此我怎么会背叛国家而向着董卓呢?我刚才那些狂妄瞎说的话,既荒谬,造成的影响也不好,因此我甘受黥刑(在犯人额上刺字染黑),只求让我续写汉史。”


    公卿百官爱惜蔡邕的才能,全都一起劝谏王允。王允说:“昔日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而使他作出了恶意攻击别人的史书,流传于后世。现在正是国运中道衰落的时候,战乱四起,不能让巧言善辩的奸臣在年幼的天子身边执笔写史,使我们日后一起平白遭受恶意的攻击。”于是王允就下令杀蔡邕。

    等到快要杀蔡邕时,名士们大多都跑来为他说情,弄到后来王允也反悔想不杀他,而蔡邕已经被行刑了。


    司徒王允实际总揽了朝政后,派遣使者张种去抚慰山东众军阀。而那个吕布自从杀了董卓后,就对凉州人十分害怕和讨厌,因此凉州人都很怨恨他。
  
  为了绝除后患,吕布建议除掉董卓的军阀部下,但王允只是拿吕布当个勇士来交往的,所以在政治上根本不把吕布的建议当回事,还大度地回答:“他们没有罪,不能杀。”
  
  但当王允准备下书面命令赦免董系军阀时,听了反对的建议后又摇摆不定,取消了书面命令的发布。有人看不下令,担心董系军阀心里不安,铤而走险,就提出安抚的建议,王允又怕此举有妥协之嫌,会引起关东军阀不满,也没答应。
  
  百姓传言朝廷要尽杀董系包括士兵的所有人,董军大震,都拥兵拒守保命。董卓的女婿牛辅屯兵在陕,分派李傕、郭汜、张济占据陈留、颍川等县。
  
  董卓一死,吕布派李肃去陕,想凭借天子诏书的威力杀掉牛辅,处于生死关头的牛辅等人率军迎战李肃,结果李肃打了败仗,跑到弘农,没成想吕布竟杀了这位昔日敢于和他一起刺董的勇士。

  牛辅虽然击败了李肃,但是他为人怯弱,面对目前的形势,惊慌得不能自持,无法安定下来。他不仅不去正面应对,而且自己还迷信,常拿着“避兵符”,又把利斧和锧放在旁边镇着,想靠这些来自保安全。
  
  所谓“避兵符”就是一种传说可以使持带者逃避兵器伤害的符箓。而斧是常用来做腰斩人的刑具,锧也是腰斩人时所用的垫座。这些东西放在身边,实际上是不会起什么安全作用的。
  
  更荒唐的是,牛辅见客时,总是先让看相的人观看来客的相,看他有没有“反气”,这还不算,还要通过占卜来测知吉还是凶,然后才考虑是否见客。
  
  有一次,中郎将董越来投奔牛辅,牛辅让占卜者算算是凶是吉,而这个占卜者曾被董越鞭打过,因此他准备报复董越。于是,占卜者故意将结果占卜为“兑下离上”,然后说:“火胜金,这是外人图谋您的卦啊。”
  
  其实这个“兑下离上”的占卜结果就是六爻中的“睽”卦,“离”就是火,“兑”就是水泽,本义是燃烧的火焰向上,而水泽则是向下渗透的,有乖离、相违背的意思。占卜者只引申了《彖书》中解释的“两人因志向、想法不同而行为各异”的意思,却抛弃了《象书》中“君子应该求大同而存小异”的说法。
  
   牛辅又不懂这个,他受到占卜者的糊弄,竟立即下令杀了董越。
  
  后来,牛辅营中有一部分人夜里叛逃,却搞得营中惊扰,能力不高的牛辅在董卓死后已是惊弓之鸟,误以为全军反叛,连忙收拾金银宝物,只身和平时所交厚的攵胡赤儿等五、六人翻过城墙,北渡黄河逃跑。不料攵胡赤儿等人贪图牛辅的钱财,杀了牛辅并把他的首级送到了长安。

  占据着陈留、颍川等县的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得知牛辅军叛乱,连忙赶回来相助平叛。这个李傕,是北方人。而郭汜,是张掖人,他还有个名字叫郭多。
  
   当李傕他们马不停蹄地赶来时,牛辅军已经自行瓦解,牛辅也跑了,大家一看群龙无首,也没什么人可以依靠,甚至都想解散回去。
  
  后来大家又得到牛辅的死讯,再加上王允一直在看关东军阀的脸色,到现在也没发放赦书,也就是特赦令。面对被动的局势,李傕便派人去长安请求赦免,但被锄董后日渐骄傲的王允拒绝了。
  
  接着,大家听说长安方面要全部诛杀他们这些凉州人的传言,都又愁又怕,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李傕等人只好匆忙在陕拥兵自守。最后,李傕一伙竟准备解散,从小路偷偷回家。
  
   这时,有个足智多谋的人给大家指了一条明路,他就是讨虏校尉贾诩!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他年轻时没什么人知道他,只有汉阳的阎忠觉得他很不一般,说贾诩有张良、陈平那样的奇才。这个阎忠就是当年劝皇甫嵩代汉自立未果,后被王国所劫叛,最后因情绪激动而病死的那位。
  
  贾诩曾被举荐为孝廉而做了郎官,后因生病辞官不做,贾诩辞官后,向西回到汧,半路上遇到反叛的氐人,同行的几十个人全被抓了起来。贾诩对氐人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活埋我,我家必定会出重金来赎我的。”
  
  当时段颎任太尉,他昔年久任边防将领,威震西面的地区,所以贾诩借他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加害贾诩,还和贾诩结拜并送他回来,而其余被抓的人全死了。其实贾诩并不是段颎的外孙,他做事随机应变,全都类似这个样子。
  
  后来董卓进了洛阳,贾诩以太尉掾的身份做了平津都尉,再升任讨虏校尉。当时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屯在陕,贾诩正留在牛辅的军中。
  
  这次,董卓灭亡,牛辅也死了,朝廷又不赦免,眼见自己和大家性命不保,贾诩就说:“听说长安中决议要尽杀凉州人,而各位丢弃军队,自己孤身逃跑,朝廷只需要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足以能抓获你们了。不如大家索性拼一下,都就地拥兵团结起来,集中力量一同西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大事有幸成功,就把持朝廷来征服天下,若大事不能成功,再逃也不迟。”
  
  贾诩的一席话说得李傕等人茅塞顿开,大家都觉得他说得对。于是,董卓的部曲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众军阀带兵反叛,结盟向西进攻京师。

  李傕等董系军阀叛乱的消息传来,王允就召胡文才、杨整脩来,让他们东去说服瓦解叛军。
  
  胡文才、杨整脩都是在凉州有名望的人,而司徒王允平时却和他们关系不太好,这次差遣人家办事也不给什么好脸色,只是对他们说:“关东的鼠辈想干什么?你们去叫他们来朝廷见面。”
  
  于是,胡、杨二人就启程向西,但他们不是去按命令召李傕等人来降,而是也回去拉出自己的部曲,加入叛军,向长安进发。
  
  再说李傕、郭汜一路进军一路收集人马,等到了长安,大军竟达到十几万人。就这样,在初平三年五月二十二,董系军阀牛辅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和董卓的部下樊稠、李蒙、王方等人,还有胡文才、杨整脩合围了长安。
  
  当时,郭汜在城北攻打,吕布打开城门,领兵接近郭汜,他对郭汜说:“我们双方权且退兵,我俩单打独斗来决出胜负。”郭汜也不含糊,就答应了,于是吕、郭二人一起单枪匹马地对战搏杀。
  
  在决斗中,吕布用矛刺中了郭汜,郭汜后面的骑兵急忙上前救下郭汜,郭汜、吕布这才各自停战。胜负已决,郭汜在名义上停战,自己领着自己的部队在一旁袖手旁观。
  
  接着,其他的叛军则继续向城坚壁厚的都城连攻了八天。虽然没攻下来,但极大地震撼了城里。
  
  到了第十天,也就是六月初二(一说是初一),吕布军中的蜀兵见状哗变了,把李傕、郭汜放进了城。吕布在城里力战叛军,无奈对方人多势众,打下去根本不可能取胜,吕布见大势已去,只好系着董卓的人头只带了几百个骑兵逃出,停在青琐门外,吕布对王允说:“您可以逃了。”
  
  王允是个刚烈的人,他告诉吕布:“安定国家,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不能做到,我将为此献身而死。朝廷和年幼的天子全依靠我一人,面临大难,因苟且偷生而幸免,我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您逃出后努力告诫关东各位大人,要心系国家!!!”


  听完这段感人的诀别之言,不知吕布当时是个怎么样的感受,相信他是找不出其它什么劝说王允逃跑的理由的,于是吕布只好自己跑路,逃出了武关,先后逃出武关的还有议郎郑泰。
  
  李傕、郭汜击败了吕布,大举进入长安城,屯驻在南宫掖门。随着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一起战死。周奂,字文明,是茂陵人。
  
   李、郭又纵兵在长安大肆抢掠,从老到少见人就杀,前后杀了官吏百姓万余人,无数的死者躺满街道。
  
   李傕等人获胜已成定局,一起自称将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00:41 , Processed in 0.1069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