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2890|回复: 4

关于蜀国人口的一点考辨(转自三国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2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catsoul=3]为了贴吧人气[/catsoul]
[根据王隐《蜀记》的记载,蜀国灭亡时人口九十四万,兵十万两千,吏四万。但是在近代以前却很少有人对这条史料发表疑问,因为蜀国本身就缺乏记载,即使这条史料疑云重重也不知道从何考证,所以或勉强采信,或避而不谈。到了李纯蛟所著的《三国志研究》中,竟然出现了“每七个人就要负担一个兵或吏”的惊天谬论,但随着唐长孺、高敏等前辈一些观点的提出,以及一些文物的出土,这个记载的破绽已经越来越大,不可不辨。
一. 王隐《蜀记》中所记蜀国人口的疑点

1.兵民比例与当时的生产力严重不符

《蜀记》载“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吏四万如何,我们暂且阁下不论。单说兵、民比例,就已经达到9:1的悬殊比例。而且众所周知,蜀汉并没有设置大规模的军屯,除了受一些军事、内部政治的影响以外,蜀汉是并没有太过主动、专门的设置大规模军屯的。【1】而在蜀汉灭亡前期,姜维则多次兴兵动众与魏军交战,也就是说蜀汉的士兵不会太参与大规模的生产,天职就是打仗。这对蜀国百姓的负担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蜀汉在经济上却并没有出现崩盘,甚至连百姓起义都少之又少。比起吴国灭亡前的景象,蜀国在内部上是并没有太大问题的,也就是说蜀国灭亡的原因在军事上占主要部分。【2】换句话说,按照《蜀记》的记载,蜀汉在用兵的程度,兵、民的比例上的损耗都远大于吴国,但蜀国灭亡时的经济却比吴国灭亡时的经济好得多,这是否也说明了蜀国的兵民比例不可能如此悬殊呢?
————————————————————————————————————————

【1】
《三国食货志》“蜀之屯田事业似远不及魏、吴,虽有督农之官,当仅设于汉中一郡,诸葛亮之使军士杂耕渭滨,乃顿兵敌境时之权宜之计,盖蜀本天府,颇无屯田之必要也。 ”

【2】
《三国食货志》:
蜀亡时,府藏有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余物称此。【◎注:参看《蜀志·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

孙权时吴之府藏极充,权没,因秉政者之浪费,遂至空匮,【◎《吴志·华核传》:核上疏谏曰:“„.大皇帝览前代之如彼,参近势之如此,故广开农桑之业,积不訾之储。„.”◎《吴志·华核传》:核上疏曰:“今寇虏充斥,征伐未已,居无积年之储,出无应敌之畜,此乃有国者所宜深忧也。„.”◎《吴志·华核传》载核疏有云:大皇帝„.期运未至,早弃万国,自是之后,强臣专政,„.数兴军旅,倾竭府藏,兵劳民困,无时或安,今之存者,乃创夷之遗众,哀苦之余民耳。遂使军资空匮,仓廪不实,布帛之赐,寒暑不周,重以失业,家户不赡,而北积谷养民,专心东向,无复他警。】而孙皓不知节约,反广修宫室,多所造作,其亡国也宜矣。2.口数的增长不符合实际

根据《晋书》的记载,蜀汉章武元年有人口九十万。若按王隐所记,数十年间蜀汉人口增长不过四万,但是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蜀汉的人口绝无可能增长如此缓慢。理由如下:

(1) 开发南中

南中之地在汉末从未经过战火波及,但在刘备时期却并未对南中进行大力的开发。也不可能把户籍统计到偏远的南中地区。但诸葛亮却极力开发南中,从诸葛亮从南中获得财富来看,【1】南中也一定会有大量的人口纳入蜀汉的户籍。因此暂且不论实际人口的增加,单是从南中纳进蜀汉户籍的人口来看,户籍上的人口也应当比章武元年有着一定数量的激增。

(2) 掠夺人口

一伐时诸葛亮攻破曹魏三郡,后因街亭兵败而进退失据被迫撤兵,但是仍然迁走了西县千余家的百姓。【2】魏国的人口大致是一户五到六口,因此诸葛亮这一次至少将五六千口的百姓纳入蜀汉户籍。第三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也将武都阴平纳入蜀汉版图。【3】武都是一个七县的大郡,汉末有人口将近十万,即便遭遇战火,但也已安定多年,人口至少也有一到三万。因此诸葛亮掠夺的百姓就有数万之多,即便还不能造成蜀汉人口的大增长,但至少也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蜀国因战争而损失的人口。

(3) 发展生产、繁荣社会经济

刘禅继位以后,蜀国在经济上也进行了大力的发展,诸葛亮提拔了一些有才的人士,并且在政治经济上进行大力发展,这些史所明载,不再多说。【3】总之蜀汉的人口也应当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绝不可能如此缓慢。

小结:除夷陵大败以外,蜀汉并未遭受人口上大的损失,也没有任何可靠的记载显示蜀汉的经济出现崩盘。而诸葛亮时期,开发南征,发展社会经济,掠夺人口等行为无疑也昭示着蜀汉的人口一直是一个积极增长的态势。绝对不可能数十年间人口几乎没有增长。【1】
《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汉晋春秋》“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

【2】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
《三国志.诸葛亮传》“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攻式,淮退还,遂平二郡。”

【3】
《袁子》“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
《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3 户数的增长不符合实际

按《晋书》,章武元年蜀汉有户二十万,口九十万。灭国时蜀国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人口仅仅增加了四万,户数却增加了八万?这岂不是令人生疑?那个年代又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何以户、口的增长相差如此悬殊?
4.户、口比例的不符合实际

按《蜀记》,蜀汉有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平均每户仅有四人,这个比例不要说在古代,就是在一夫一妻制、计划生育的今天都是不可能出现的。在那个男人三妻四妾,每个女人生几个儿女的时代,怎么可能一户四口人?这个比例明显与实际不符。
5 晋太康元年人口的诡异激增

按蜀记、帝王世纪、晋阳秋所统计的魏蜀吴三国人口,不过七八百万。【1】但是按照晋书地理志,太康元年竟然有一千六百万的人口。【2】试想,灭蜀至太康元年,不过十二十年的光景,甚至灭蜀灭吴两战还死伤甚多,怎么可能短短十几年的期间人口激增一倍?可见蜀记上所记载的户籍人口与事实符合的可能性极低。
————————————————————————————————
【1】
《晋阳秋》“浚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二,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宫五千余人。

《续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纪》:“景元四年,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

【2】
《晋书·地理志》:“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
二.造成户籍上人口严重不符合实际的原因

综上所论,蜀汉户籍上的人口绝非真实的人口数量。那么造成这样的原因和可能性究竟是什么呢?我尝试着作了以下分类。









上一篇:[连载] 三国不是演义——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下一篇:曹操、赵云亦女亦男的真实身份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1.《蜀记》记载有误

《蜀记》本身并不是一本可信度多么高的史书,里面也收录了很多不靠谱的东西。【1】如果蜀记错误的收录了蜀汉的户籍,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诚然,我们不应该随意质疑史书,但是面对这样一条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记载,又是在一本口碑并不是很好的史书中,我们或许也应该持一些怀疑态度。

【1】
《义门读书记》:”《蜀记》语多浅妄,恐不足信。”
《沈家本》曰:王隐《蜀记》,《隋志》不著录,唐志有《删补蜀记》七卷,在杂史。其称“删补”者,不知何人。抑原有《蜀记》而隐删补之邪?隐著书多,此书止七卷,殆后人删补之邪?其书久佚,无可考。此传所引迎庞悳尸丧事,裴以为虚说。《诸葛亮传》引郭冲五事,裴逐事难之,其书殆是非参半矣。
2.蜀汉向曹魏隐瞒了户口数

蜀汉投降曹魏的时候并不是上下一心的,这个时候蜀国也未必会诚心的对待曹魏。因此他们出于某种原因,给曹魏一个虚假的户口簿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当然这也仅限于猜测,由于史料所限,我们也无法知道事情真实的原因。
3.有很多人口无法统计入户籍

以上两点都是猜测,并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只能说有那个可能性,但是不可以把它当做事实。而第三点也就是这一点,才是我的核心论点。

在三国时期,真实人口和户籍上的人口绝对不是一个概念。我将没有纳入户籍但又真实存在的人口主要分为两类。

1.世家豪族的私人劳力

在蜀地,存在着大量的是世家豪族,在这些人手中握有一定数量的私人佃客,奴隶,奴婢等。这些人很可能是不会统计进户籍的。而这些人又会大量的繁衍子孙后代,因此这一一来就解决了户籍上人口增长缓慢的问题。因为很多增长的人口都是没用户籍的,增长之前没有,增长之后也没有,因此无论他们增长的速度多快,在户籍上也体现不出来。

2.在汉末动乱中丧失户籍的人

汉末军阀并起,很多百姓都出现了大规模的迁徙。而从中原迁到益州的也有很多百姓。那么这些百姓的户籍本身是在战乱之地,但是跑到益州进行避难,他们的户籍自然也会有很多没有被统计在蜀地的户籍里。要知道刘备接手刘璋政权以后,肯定是在刘璋原有的户籍簿上进行统计的。但是有一些到蜀地避难的人,本身就没有户籍,他们的祖上,后代均没有被统计,因此蜀国政权也很难将他们统计在内。
三.对于蜀国“吏四万”的考证

蜀国亡国之时有吏四万人,我以为这一点上也很可疑,先不说这个数据有没有出错,即使没有出错,这个吏指“普通官吏”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在三国时期,有一种被忽略的制度,叫做吏役制,吏役制是一种以“吏”为单位的劳动力。在史书上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记载,但是根据一些出土文物和零星记载,也可以捉摸大概。

《三国志,孙休传》载“诸吏家有五人三人兼重为役,父兄在都,子弟给郡县吏,既出限米,军出又从,至于家事无经护者,朕甚愍之。其有五人三人为役,听其父兄所欲留,为留一人,除其米限,军出不从”

《三国志.高柔传》载“时制,吏遭大丧者,百日后皆给役。有司徒吏解弘遭父丧,后有军事,受敕当行,以疾病为辞。诏怒曰:“汝非曾、闵,何言毁邪?”促收考竟。柔见弘信甚羸劣,奏陈其事,宜加宽贷。帝乃诏曰:“孝哉弘也!其原之。”
在三国时期,魏吴是绝对有吏役制存在的。虽然蜀汉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绝对没有独立于三国之外的道理。而我们再看一下吴国亡国时的记载。

《晋阳秋》“浚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二,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宫五千余人。

试想,东吴四洲之地,怎么可能官吏比蜀国的数量还少?这个“吏”绝对不可能是指普通官吏。蜀汉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负担四万的官吏。因此这个“吏”,当是指服役的“吏”。他们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劳动力而已。
小结:

单纯的以为蜀国九十四万百姓养活四万官吏,十万二千士兵是荒谬而不正确的。事实上,包括蜀汉在内的三国,都有着大量没有统计入户籍的人口。而《蜀记》中所记载的“吏”,也很可能是指服役的吏而非官吏。七个人养一个兵(吏)的谬论流传已久,今日特写文正之。
【或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有国者不务保安境内,绥静百姓,而好开辟土地,征伐天下,未为得计也。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魏司马懿才用兵众,未易可轻,量敌而进,兵家所慎;若丞相必有以策之,则未见坦然之勋,若无策以裁之,则非明哲之谓,海内归向之意也。余窃疑焉,请闻其说。”

【答曰】:“盖闻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之地而有天下,皆用征伐而定之。揖让而登王位者,惟舜、禹而已。今蜀、魏为敌战之国,势不俱王,自操、备时,强弱县殊,而备犹出兵阳平,禽夏侯渊。羽围襄阳,将降曹仁,生获于禁。当时北边大小忧惧,孟德身出南阳,乐进、徐晃等为救,围不即解。故蒋子通言彼时有徙许渡河之计。会国家袭取南郡,羽乃解军。玄德与操,智力多少,士众众寡,用兵行军之道,不可同年而语,犹能暂以取胜,是时又无大吴掎角之势也。今仲达之才,减于孔明,当时之势,异于曩日,玄德尚与抗衡,孔明何以不可出军而图敌邪?昔乐毅以弱燕之众,兼从五国之兵,长驱强齐,下七十余城。今蜀汉之卒,不少燕军,君臣之接,信于乐毅,加以国家为唇齿之援,东西相应,首尾如蛇,形势重大,不比于五国之兵也,何惮于彼而不可哉?夫兵以奇胜,制敌以智,土地广狭,人马多少,未可偏恃也。余观彼治国之体,当时既肃整,遗教在后,及其辞意恳切,陈进取之图,忠谋謇謇,义形于主,虽古之管、晏,何以加之乎?”
发表于 2013-5-22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catsoul=4]赞楼主[/catsoul]
发表于 2013-5-2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妮妮 于 2013-5-22 18:28 编辑

[catsoul=5]前排支持[/catsoul]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妮妮 发表于 2013-5-22 18:27

[catsoul=9]妮妮~~~[/catsou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12:01 , Processed in 1.20590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