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楼主: 囧虎之懿

[转载] [连载] 三国不是演义——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8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在皇甫嵩斩了张宝的同月,凉州又出了乱子。

      凉州有两个很有名的人,他们就是边章和韩遂。边章,一名边允,是金城人。而那个韩遂,字文约。这俩人是同郡,一开始都用名边允和韩约。

       当时边允担任督军从事,也做过新安令。后来,韩约奉命到京师后,何进久闻他的大名,特地与韩约相见,韩约劝说何进诛杀众宦官,可何进不听,于是韩约便请求回了本州。

      不料在冬季时,北地先零羌以及枹罕河关的群盗反叛,他们共同推立湟中的义从胡人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并杀了护羌校尉泠征,同叛的还有凉州的宋扬。所谓义从就是志愿的随从或军人。

      雪上加霜的是,凉州刺史耿鄙任用宠信奸吏,结果导致凉州的义从宋建、平民王国等和氐人、羌人反叛,然后宋建、王国向金城郡诈降,求见这对在凉州有号召力的人——前新安令边允和从事韩约。

      韩约本来不肯见他们,可金城太守陈懿劝说韩约,让他前往,结果王国等人便劫持了韩约等数十人为人质。韩约等被劫持后,金城大乱,陈懿只好跑出治所,却被王国等送到护羌营杀害,而释放了韩约、边允等。

      边允、韩约这边被释放,那边北宫伯玉等人又把他俩劫来,推举他俩为军队首领,让他们专门执掌军政大权,统领的叛众多达十余万人,攻烧州郡。

      陇西地区把对人的爱恨直接显现在公告上,白纸黑字地将韩约、边允都冠以贼名,州里购求韩约、边允,对他俩开出的价码也各是千户侯。韩约、边允见自己被悬赏,于是就各自把名字里的‘约’改为‘遂’,‘允’改为‘章’,以后就叫边章和韩遂了。

      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朱儁加紧猛攻,攻拔了宛城。黄巾军别部首领孙夏逃走,官军一直追到西鄂精山,再次大破贼军,又斩获首级一万多颗,孙夏也被斩,于是贼军就解散了。


     这时皇帝又下诏给掌管自己膳食的官员,让他们减免掉御膳里珍稀名贵的食物,每顿只准备一个荤菜;马厩里的马只要不是用来郊祭的,全部拿出给军队使用。

      十二月二十九日,大赦天下,由于这一年镇压黄巾军成功,就把光和六年改元为中平元年。

      皇甫嵩奏请免去冀州一年的田租,用来接济饥民,汉灵帝就答应了。百姓歌唱道:“天下大乱啊城市成为废墟,母亲保不住孩子啊妻子失去了丈夫,亏得皇甫啊重又安居。”

      皇甫嵩体恤士卒,十分得士众之心,每次部队行军和驻扎,都必须等到所有的营帐全搭建好,然后他才进自己的大帐;军士们都吃上饭了,皇甫嵩自己才把饭放进嘴里。官吏有的因事受贿,皇甫嵩就再赏赐给他钱物,官吏心怀惭愧,有人甚至自杀。

      皇甫嵩因征讨黄巾军的大功拜为车骑将军,又升为河南尹。他上言陈说情况,而把功劳归给朱儁,于是朝廷又进封朱儁为西乡侯,升任镇贼中郎将。同时皇甫嵩还盛赞卢植用兵有谋略,自己都是凭借采用了人家的计策,才成就大功,于是这一年卢植又复官为尚书。


      车骑将军皇甫嵩平定黄巾军后,威震天下。有个叫阎忠的人,当时才罢任信都令,他劝说皇甫嵩道:“难以获得而且容易失去的东西就是时运,时运到来而不随即跟着到来的东西则是机遇,因此圣人常常顺着时运而行动,智者必会抓住机遇来发起。
      如今将军您碰到了难得的时运,得到了稍纵即逝的机会,可您却得到时运而不去利用,面临机遇而不发动,将拿什么来享誉天下呢?”

      皇甫嵩问:“此话怎讲?”

      阎忠又说:“天意对所有人来说,本无亲疏之分,百姓只愿意追随有能力的君主,因此有卓越功勋的人,都不愿意接受平庸君主的封赏。
      如今将军您初春领受皇命,末冬就大功告成,运兵神出鬼没,定计当机立断,数月之间,神兵如闪电般的横扫天下,攻坚比折断枯枝还容易,摧挎敌人比热水化雪还轻松,大军席卷七个州,消灭了三十六方,夷平了黄巾军军队,除却了邪恶危害的祸患,也许足以封爵位、立丰碑,南回洛阳以报国恩,威震本朝,扬名海外。
      因此,英雄们都回头注目您,百姓们也踮起脚跟看您,就算是商汤、周武王的功绩,也没有高过将军您的。

      您身建卓越不凡的功绩,却脸冲着北面,侍奉庸碌的君主,将拿什么来使自己心安呢?”

      皇甫嵩反问道:“心中不忘忠诚,为什么心里会不安呢?”

      阎忠回答:“不是这样的。昔年韩信不忍心背负一顿饭的恩情,而丢弃了自己可以占据三分之一天下的巨大利益,拒绝了蒯通对他忠心地劝谏。当韩信放弃了雄霸一方的权势时,利剑已经顶上了他的咽喉,此时他才叹息后悔,所以儿女也被煮死。
      现今天子的情势相比当年的刘邦、项羽要弱小,而将军您的军权却大于当年的淮阴侯韩信,令旗一指可以舞动风云,大喝一声足以催发雷电。
      如果您突然奋起发动,趁着危势冲击即将崩坏的汉朝,用隆恩来安抚先归附您的人,再挥军来逼迫后面的人降服;征用冀州方面并且发动七个州的士众,先在战前迅速发传檄书给各郡县,然后再以大军的军威和实力作为后盾支持,南踏漳河,北临孟津,布下天罗地网包围掌控京都,诛灭罪孽深重的阉党宦官,消除满怀怨恨的众人心中久积之愤,就可逆转并释放由来已久的国家危机。
      如果这样的话,无论是攻是守,对您来说都没有坚固的城池,您就算不去招集,大家也必然会紧跟着您,即使是儿童也可以让他们赤手空拳地为您效力,即便是女子也可以让她们撩起衣裳为您卖命,何况那些有勇有谋、有才能的士人呢?
      趁着如同疾风般的势头,那么大功就不难成就,八方不难统一啊!功业一旦成就,天下一旦归顺,就燔烧写给天帝的书信进献给他,告诉他您已经明白上天的旨意。然后您统领天下,面南背北称制,自己揽过国家政权,接替灭亡的汉朝而登上帝位,所以此刻实在是抓住机运下决心的最后关头,奋起的最佳时候啊!
      木头腐朽则不可雕刻,朝代衰落则难以辅佐,将军虽然想对难以辅佐的汉朝尽忠,去雕刻这块腐朽破败的木头,但这样做就好像是要让球自己滚上斜坡一样,必然是不可能的。
      现今当权的宦官互相勾结,其中坏人多得很,而且天子也没什么自由,诏书皇命都是由他左右的宦官发出的,如果以后一个不留神,对您不利的事情发生之前您也不知道,到时候您虽然必定会生出后悔之心,但也来不及了。”


      结果皇甫嵩还是不肯听从。可能阎忠觉得自己说了谋反的话,又没被采纳,日后恐怕对自己不利,于是就逃走了。
   
      中平初年,前太傅陈蕃之子陈逸与术士平原的襄楷在冀州刺史王芬处见面,当时王芬也是个名满天下的人物。

      大家见面时,襄楷说:“天象不利于做宦官的人,黄门、常侍这次真的要灭族了。”陈逸听了很高兴。王芬说:“如果这样的话,我愿意赶走这些宦官。”于是就连结许攸、周旌谋划发动政变,废现任天子,准备立合肥侯为帝,并暗暗叫华歆、陶丘洪来一起商定废立计划。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高唐是齐地的名城,官员士绅没有不在街巷市井中游荡的。华歆在当地做官吏时,逢到休息时就出官府回家,回到家里就闭门不出。

      另外,华歆在评议别人时能够坚持公平,从不诋毁中伤他人。同郡的陶丘洪也很知名,但他自认为在见识上要比华歆高远。

      这次,王芬来请华歆和陶丘洪,陶丘洪准备动身前往,而华歆却阻止他说:“废立天子的大事,伊尹、霍光都认为是难事。王芬为人性格疏忽大意,而且还没有将帅之才,此事必定不会成功,并将祸及家族。你不要前往!”于是陶丘洪就听从了华歆的话没去。

      王芬不仅找华歆、陶丘洪来,同时也来拉曹操入伙。

      曹操也拒绝王芬说:“废立之事,是天下最不祥的事。能权衡成败、轻重而去实施这种事的古人,有伊尹、霍光等人。
      伊尹怀着最忠诚的心,以无上权臣的威势,再凌驾于国家机构之上,所以才计划行使废立之事。到了前汉,霍光身受先帝托国的重任,借着资深老臣的地位,内有太后执政支持,外有群臣同心相助,加上新皇帝即位时间不长,在朝里还没有什么势力,也没人出主意帮助他,所以霍光废帝一帆风顺。
      如今各位光看见前人废立容易,不考虑现在废立的难处。各位自己估量估量,你们联合起来的实力,比得过前汉造反的七国么?合肥侯的尊贵,能和前汉的吴、楚王相比么?他们都没成功,你们更是无法成功。而且做这种不平常的大事,还想一定要成功,不也是很危险的吗!”

      王芬等人不肯罢休,坚持冒险实施废立皇帝的计划。

      正好在中平二年,黑山贼张牛角等十余支贼军在二月份同时起来造反,到处侵扰抢掠。王芬就趁机上书诈称要镇压黑山贼军而起兵,想趁汉灵帝北巡至河间的旧宅时动手实施计划。

      不料,正赶上北方有赤气,在天空的东西方向弥漫。古人迷信,太史观天象后说:“可能有阴谋,不宜出行北方。”于是天子就取消了北巡计划,并让王芬罢兵来见。

      王芬因害怕而自杀,废帝的计划宣告失败,王芬的失败印证了曹操先前的远见是正确的。

      那个自负的陶丘洪看见王芬失败,自己也向华歆折服。后来华歆被举荐为孝廉,改任郎中,却因病辞官。
发表于 2013-8-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國志白話文解析哇,期待更新,持續關注喲。{:4_119:}
发表于 2013-8-16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平二年春,天子派使者持节拜朱儁为右车骑将军,让他整队班师回京师,任他为光禄大夫,增加食邑五千户,改封钱塘侯。

    同年三月,北宫伯玉、韩遂、边章等人又率领数万骑兵,假借以诛杀宦官为名,进犯关中三辅之地,侵逼皇家园陵。

    朝廷下诏派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并以董卓为中郎将作为他的副手前去征讨。但因胜不了叛军,朝廷又诏命皇甫嵩回镇长安,以保卫皇家园陵。于是边章等人就继续入侵,朝廷再次命皇甫嵩就势讨伐。

    一开始,皇甫嵩征讨张角时,曾路经邺,见到中常侍赵忠的宅舍踰越制度,就上奏朝廷予以没收。另外,中常侍张让还私下向皇甫嵩要五千万钱,皇甫嵩也不给。因此,这两个宦官十分忌恨皇甫嵩,他们上奏天子说皇甫嵩接连作战无功,所花费的太多。于是在同年秋天皇甫嵩被征召回来,收回了他的左车骑将军印绶,削食邑六千户,改封他为都乡侯,食邑二千户。

    皇甫嵩因征讨无功而被免职回来,于是边章、韩遂等人气势大盛。而那个东中郎将董卓也无法平定在凉州作乱的边章、韩遂。

    秋七月,左车骑将军皇甫嵩被罢免。八月,朝廷再次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以执金吾袁滂做为其副手,然后又拜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一并归张温统领,让他们去征讨北宫伯玉。

    中平三年,张温带兵西讨,他再征召曹操出来做典军校尉,又上表让孙坚和陶谦来参与军事。

    孙坚,是人人都知道的,自从他任盐渎丞后的几年,又调任盱眙丞、后再调任下邳丞。此时,他的妻子和长子孙策应周瑜之邀迁居到了舒(一说是孙坚举义兵讨董时迁到舒的)。

    孙策与周瑜两人之间极其亲密友善,周瑜让出路南边的大宅给孙策家住,然后两人行登堂拜母之礼,财物不分彼此。孙策交了周瑜做密友,又结交笼络士大夫,于是江、淮之间的人心全向着孙策。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果不其然,孙策在招纳结交众人这方面很像他的父亲孙坚。孙坚在外闯荡,先后佐辅三县,在所做官的当地颇有政声,官吏百姓都亲和依附他。乡里的知交旧友,喜好参与他人事务的少年,和孙坚来往者常有数百人,孙坚接纳供养,有如自家子弟。

    下面再来介绍下这个陶谦!陶谦,字恭祖,丹杨人。他的父亲以前做过余姚长。陶谦小时候就是孤儿,估计是没有父亲约束的原因,因此陶谦从小就在县中是出了名的不服管教。陶谦都成为十四岁的少年了,可还是玩那些把布帛连起来当做长条旗,跨着竹竿当马的儿戏,同县中的儿童全跟着他跑。

    同县的前苍梧太守甘公出门,在路上遇到陶谦,看见他的容貌,觉得不一般,就叫他过来,停下车和他说话,经过交谈后甘公十分高兴,于是就许诺把女儿嫁给他。

    甘公夫人闻听后,生气地说:“我听说陶家的这个小子闲游嬉戏没有个节制,怎么能把女儿许配给他呢?”甘公回答:“他有异相,长大必成大器。”于是就把女儿嫁给陶谦了妻。

    果然,陶谦年轻时很好学,成为一个儒生,先在州郡里任职,后被举荐为茂才,做了卢令。

    陶谦为人性情刚直,有高尚的节操,后经过选拔孝廉的考察,拜为尚书郎,担任了舒令。郡太守张盘,是陶谦同郡的前辈,与他的父亲也是朋友,因此张盘对陶谦也特别亲近,而陶谦却认为自己屈居于张宣手下,并以此为耻。

    平时,陶谦和同僚回城,因公事进见张宣时,在散会后张盘常常私下请陶谦回自己那儿,与陶谦一起喝酒吃饭,但有时陶谦会拒绝。在汉代有一种礼节是宴饮或分别时,主客双方先后离座起舞,舞姿有一定的规范动作,以示尊敬和感情深厚。张宣曾经就向陶谦起舞,但陶谦也不因此起身,而张宣坚持让他起舞。陶谦没办法,勉强起身起舞,但又不做转的动作。张宣说:“不该转吗?”陶谦回答说:“不可转,转了则会胜过别人。”(呵呵,大概是这个意思啊,对这个失传的礼节实在不太了解)估计陶谦的这个“别人”就指的是张宣。张宣因此而不高兴,最后两人就有了矛盾。

    陶谦为官清白,以致于他没有任何可以被别人查出和检举的地方,有次祭祀灵星的时候,有人用多下来的五百钱,想行贿陶谦,可能陶谦为了避嫌,竟辞官而去。

    后来正赶上西羌寇犯边境,身为征西将军的皇甫嵩上表请求配给武将,于是朝廷就召拜陶谦为扬武都尉,与皇甫嵩去征讨羌人,结果大破羌军。再后来陶谦升任幽州剌史,又被征拜为议郎。

    这次遇到边章、韩遂叛乱,司空张温奉命征讨,就又请陶谦为参军事,并且待他十分优厚。

    当时张温率军屯在长安,准备先攻董卓平定不了的边章、韩遂,于是张温借天子的诏书召董卓来见!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是颍川纶氏尉董君雅的次子。董卓的哥哥董擢,字孟高,死得早;他还有个弟弟叫董旻,字叔颖。

    董卓年轻时喜好行侠,曾游历于羌族之地,和各部落首领都有交情。后来他回家务农,有次羌人首领来找他,董卓就和他一起回家,杀了自己的耕牛款待客人,并互相作乐。各位羌人首领被董卓的情意所感动,回去后就聚集了一千多头各种各样的牲畜赠送给董卓。

    后来,郡里又召董卓为吏,让他拘捕盗贼。当时胡人经常出动来抢掠,还抓走不少百姓,于是凉州刺史成就任命董卓为从事,让他领兵马去讨捕胡人,结果大破对方,斩了一千名左右的敌人。董卓征讨羌、胡很多次,前后参加了一百多场战斗。

    并州刺史段颎又推荐董卓进入公府,司徒袁隗就任命他当了自己的掾。

    汉桓帝末年,朝廷让六郡的良家子弟做羽林郎,董卓就是其中之一。董卓这个人有武艺才能,臂力和腿上的力气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的,另外董卓还能两侧都带上弓箭袋,骑马飞奔的同时,左右开弓射箭。

    当董卓担任军司马的时候,跟随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有功,拜为郎中,并被赏赐了九千匹细绢,但是董卓全把它们分给了部下官兵。接着董卓又升为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后来不知犯了什么事又被免了职。以后他又被征拜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中平元年,董卓升任中郎将,持节,代替卢植到曲阳镇压黄巾军,但因军败抵罪再次丢了官。

    这次,韩遂等人在凉州作乱,他再担任中郎将,向西抵御韩遂,但表现不佳。如今张温借皇帝的诏书召董卓来,董卓好长时间才来向张温报到。

    董卓见到张温后,当张温指责他平乱不力时,董卓的回答很不恭顺。孙坚当时在座,就向前凑着张温耳朵小声劝他:“董卓不仅不怕获罪,而且还嚣张咆哮、大放狂言,应该以受召而不及时来见,宣告军法斩了他。”张温回答:“董卓平时在陇蜀之间有威名,今天杀了他,我们西行征伐就没依赖了。”  

    孙坚说:“明公您亲自率领王师,这样的威势本身就对天下具有强大的震慑力,何必依赖于董卓呢?我看董卓所说的话,对明公您不恭敬,对上级轻慢无礼,这是第一条罪。
    边章、韩遂已经施暴了一年多,本应及时进兵征讨,而董卓却说不可以打,阻碍大军行动,疑惑众人,这是第二条罪。董卓身受朝廷委任却行事无功,接到召见他的命令又拖延停留,而且趾高气扬,自命不凡,这是第三条罪。
    古时候的名将,持节钺统领众军,没有不实施斩刑来显示威严的,所以司马穰苴斩了庄贾,魏绛杀了杨干的仆人。如今明公您曲意保全董卓,不立即诛杀他,损伤威严的军法,就在这件事上体现。”

    可张温不忍心下手,就对孙坚说:“您且回去,不然董卓要产生怀疑了。”于是孙坚就起身出去,最终张温还是没采纳他的建议。

    后来,正如孙坚所预见的那样,朝廷大军于中平三年一到凉州,边章、韩遂闻听王师大军临近,他们的众党羽还没碰面交战就瓦解离散了,全都向王师乞求投降,大军不战而胜。

    朝廷军队回师后,商议的人认为大军没有和敌人交战,决定不行功赏,然而听说孙坚历数董卓三条罪状,并劝张温斩掉董卓,无不感叹他有远见,于是就拜孙坚为议郎。
发表于 2013-8-18 14: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文章是二位合力之作还是其中一人之力,总之我喜欢看,《三国不是演义》值得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8-20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刀刀
发表于 2013-8-24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刀刀 于 2013-8-24 22:26 编辑



   

      张温平定了凉州后,集结各郡兵马步骑总共十余万人,屯驻在美阳,来保卫皇家园陵。边章、韩遂、北宫伯玉等也进兵美阳,于是张温、董卓与他们交战,却总是失利。

    同年十一月,夜有流星如火,尾光长达十余丈,照耀边章、韩遂营中,于是营中驴、马全都鸣叫。叛军认为这个现象对他们不祥,就想回金城郡。

    董卓听说此事后大喜,到了第二天,就与右扶风鲍鸿等人合兵一起攻击,结果大破叛军,斩取了数千颗首级。

    边章、韩遂、北宫伯玉等败走榆中,于是张温便派遣荡寇将军周慎追击,把北宫伯玉围困在榆中(今兰州金城县东)。

    张温的参军事孙坚劝说周慎道:“贼军城中没有粮谷,会从外面转运粮食。我愿意得到一万人的军队切断他们的运粮道路,将军您用大军跟在我后面,贼军必会困窘而不敢交战。如果他们逃入羌中,再合力去征讨,那么凉州就可以平定了。”

    周慎不愿听从,他领军围困了榆中城,但没攻下来。而此时边章、韩遂分别屯在葵园狭,反断周慎的粮道。周慎害怕了,就丢弃辎重退兵。

    当时,张温也派遣中郎将董卓领兵三万去讨伐先零羌,不料董卓军在望垣硖北面,被羌、胡数万人所包围,最后粮食都断绝了,进退两难,情况十分危急。

    董卓看到自己归途上有条河需要渡过,于是他想了个突围的计策。董卓军假装为了捕鱼补充军粮,就在河上筑坝围堰,把上游拦成像水池那样,这下子使河水上游几十里的河道水位都很高,然后董卓率军偷偷从堤坝下渡过河,过河后又把堤坝掘开。

    等到羌、胡得知董卓军跑了,都赶快来追逐,这时从决口留到下游的河水已深,无法渡过了。当时有六支军队上陇西参战,结果其中五支军队都败退了,只有董卓一支军队全军回来,屯驻在扶风。董卓本人也因此被封斄乡侯,邑千户。
    按《三国志》的推算,应该是中平二年冬,朝廷征张温回京师(《后汉书》记载的是中平三年,这两部书在此段时期大部分事件的记载整整差了一年,权且以《三国志》为准)。


    等到王师回军后,百官们举行盛大的宴会,张温委托陶谦在席间监酒,按现在话说就是当酒司令。由于陶谦轻视张温为人行事的风格,所以就算张温待他再好,但陶谦心里还是对张温不服气,因此陶谦在监酒时当众辱没张温,张温大怒,就把陶谦流放到边疆。

    这时有人来做和事佬,他劝张温说:“陶恭祖(陶谦的字)本来是因为有才智而被您看重,只是一次因酒醉有过失,不被您包容和宽恕,而远远地流放到不毛之地,您不能始终地用厚德来待人,四方的人士怎么能对您众望所归呢!不如不计前嫌,再回到一开始的样子,去将您的美德远播。”

    张温认为这个人说得对,就又把陶谦追了回来。

    陶谦回来后,有人又对陶谦说:“您轻慢地辱没三公这样的高官,罪过是自己犯下的,如今被人家宽恕并免于追究了,没有什么大德比这个还深厚的了。最好应该放下自尊,用谦卑的言辞去向人家谢罪。”陶谦回答:“是。”

    那人又对张温说:“陶恭祖现在深深地自责有罪,想改正缺点。向天子谢恩之后,必会到您这儿来。您应该见他,来抚慰抚慰他的心。”

    当张温在宫门见到陶谦时,陶谦昂着头说:“我自来朝廷谢恩,哪里是为了您呢?”张温说:“恭祖的痴病还没好吗?”于是就为陶谦摆酒,对待他像一开始一个样。     

    这时,长沙人区星自称将军,聚众万余人,攻打围困城县,同时零、桂之地的周朝、郭石也起义相呼应,朝廷就任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去平乱。

    孙坚到任后,郡中被他震慑而服从。孙坚任用贤能的官吏,并敕教官吏们说:“小心地对待良善的人;制定官方政策和文件时,必须遵循制度;抓到盗贼要交给太守。”意思就是:按章办事,善待百姓,不要冤枉好人,也不能放纵坏人。然后孙坚兴兵去剿区星。

    孙坚亲率将士,制定并实施作战计划,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攻破了区星。

    当时庐江太守陆康的侄子任宜春长,被贼军所攻,派遣使者向孙坚求救。孙坚就严整军队去救援,主簿进谏不可越过郡界,孙坚回答说:“太守不能用礼乐来教化治下,那么就以征伐作为政绩。越界攻讨,以保全他国,就算因此事获罪,又有什么愧对天下的呢?”于是孙坚就兴举救援旁郡的义兵去征讨贼军,这时有个叫黄盖的人开始追随孙坚!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他是前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人,后来家族分离,从他祖父一代迁到零陵安家。

    黄盖的父亲去世得早,因此他年少时就遭受丧亲之痛,尝尽了艰辛困苦,然而黄盖却胸有壮志,他虽然身处贫贱,但他认为自己不同于平庸的人,所以黄盖常常在砍柴负薪的空暇,学习写字,谈论兵法。

    黄盖一开始做过郡中的小吏,后举察为孝廉,又被公府征召,这次孙坚举义兵,黄盖就开始追随孙坚。

    再说孙坚进兵去救宜春,结果贼军闻风而逃。
    各地的起义纷起,这边才镇压下去,那边却又有人造反,镇压得没完没了。比如就在张温才击破北宫伯玉后的三个月,江夏兵赵慈又于中平三年春二月反叛,杀了南阳太守秦颉。同年六月,荆州刺史王敏讨伐赵慈,并斩了他才平叛。

    紧接着,又在中平四年二月,荥阳贼军数千人起事,攻烧郡县,攻打中牟,中牟令落皓和主簿潘业,临阵不退,双双被杀。一个月后,何进的弟弟河南尹何苗奉诏出兵征讨,结果攻破荥阳贼军,平定了那里。何苗回军后,天子下诏派使者在成鮧迎接。结果何苗也被拜为车骑将军,封济阳侯。

    张温带军离开凉州后,边章病死。《后汉书》上则说是韩遂杀了边章以及北宫伯玉、李文侯,然后他恃仗十几万大军,进兵围困了陇西。不料,太守李相如也反叛,与韩遂连和起来。


    同年夏四月,凉州刺史耿鄙讨伐韩遂的金城贼军,不料耿鄙军大败,韩遂顺势侵攻汉阳,汉阳太守傅燮战死。

    这个凉州刺史耿鄙任用宠信奸吏,结果又导致平民王国等和氐人、羌人反叛。州郡在当地百姓里招募和征发勇敢而有气力的人,准备前去征讨,有个叫马腾的人也在应募之中!

    马腾,字寿成,扶风人。他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父亲字子硕,汉桓帝时曾任天水兰干尉,后来丢了官,于是就留在陇西,与羌人杂居。马子硕家贫无妻,只好娶了羌人女子,生下了马腾。

    马腾年轻时家里贫穷,没什么产业,常常从彰山中砍些可以做木料的树木,背到城市里贩卖,以此来给自己弄口饭吃。马腾身高八尺多,合今天的一米八八,他身躯庞大,面部棱角分明,鼻子很高。

    马腾为人性情贤良忠厚,人们大都对他挺尊敬。

    这次,马腾应募后,州郡里认为他不一般,就任他为军从事,管理统领部众。后马腾因讨伐贼军有功,升拜为军司马。

    可后来,李相如与韩遂共杀凉州刺史耿鄙,而耿鄙的这个司马马腾,也拥兵反叛。又有先前的那个汉阳的王国,他自称“合众将军”。这些人都与韩遂连合起来。大家共同推举王国为主,全部让他统领所有兵马,侵犯抢掠三辅地区。

    然后,马腾和王国又一起劫持前信都令阎忠为主公反叛,统领三十六部,号称车骑将军,进犯关中三辅之地。

    此时(三国志记载为“光和中”,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情理和逻辑来看应该是“中平中”才对),朝廷见凉州叛军又起,就征调幽州的突击骑兵三千人,暂授公孙瓒都督行事的兵符,让他统领。

    如今的公孙瓒怎么混成了都督行事呢?原来,公孙瓒当年随卢植学习之后,又担任了郡吏。不料该郡刘太守因事而获罪,被征往京师去见廷尉,公孙瓒为太守驾车,亲自充当仆人服侍他。

    等到刘太守被定罪将要流放日南时,公孙瓒准备了米和肉,在北芒山上祭祀自己的先人,举酒杯祝道:“以前在家做为父母亲的儿子,现在在外面做为别人的臣子,应该随主公一起到日南去。日南多瘴气,只怕也许回不来了,就和先人在这里告辞了。”公孙瓒说完再次下拜,然后情绪激昂地站起来,当时见到的人无不叹息,所幸刘太守半路上又被赦免返回来了。

    后来,公孙瓒以孝廉的身份做为郎官,改任辽东属国长史。

    有次,公孙瓒领着几十名骑兵出边塞巡行,不料和鲜卑的数百骑兵相遭遇,公孙瓒等人就退入一座空亭中,他把随从的骑兵都叫过来说:“现在不突围冲出去,那么大家都要丧命了。”于是公孙瓒就自己手持两头都带着尖刃的长矛,飞驰而出,对着胡骑刺杀,结果杀伤了数十名敌军,自己也损失了一半的骑兵,才得以幸免。鲜卑人经过这次教训,以后也不敢再进入边塞。后来公孙瓒升任为涿令。

    这次,朝廷派公孙瓒所带领的突击骑兵,当时称突骑,该兵种是专门用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汉代时,世界上还没有发明真正的马镫,骑兵在低速和静止时,尚可把马缰挂在腰间的钩子上,腾出双手来,而在高速奔跑时绝大多数人无法完全解放双手(董卓这种人属于极少数),因此未能发挥出全部的战斗功能。当时突骑的作用主要是冲击践踏敌军,由于突骑往往要直接面对敌军弓弩的阻击,所以这种骑兵大多不仅甲胄严密齐全,而且还要装备马铠,也称重骑兵,是个花费比较高昂的兵种。

    当公孙瓒军到蓟中时,已是六月份左右,不料正遇上中山太守渔阳人张纯和同郡张举举兵叛乱。

    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率领鲜卑进犯边疆郡县,并劫持官吏百姓进攻右北平、辽西属国各城,所到之处,极尽破坏,前后攻杀了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杨终、护乌桓校尉公綦稠等。和张纯一起反叛的张举也自称天子,侵攻幽、冀二州。

    于是,公孙瓒就率所统领的军队对张纯展开了镇压。

    同时,汉灵帝下诏让南匈奴單于羌渠发兵,和幽州牧刘虞配合,一起讨伐张纯。另外,天子也把诏书下到青州,命令该州也发兵去镇压张纯。

      青州方面接到诏书后,就派遣从事带兵征讨张纯。当部队路过平原时,平原的刘子平知道刘备勇敢有武艺,便向青州从事推荐刘备,于是刘备就随青州的部队踏上了征途。

      在征讨过程中,青州军在野外遭遇贼军,刘备受伤装死,贼军离去后,人家用车载着他回来,才得以幸免。


发表于 2013-8-24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年冬十月,零陵人观鹄自称“平天将军”,寇犯桂阳,被长沙太守孙坚击败斩了。

    其实各地有一部分民众被迫反叛,本来是应该被同情的,但是由于当时人们思想认识的程度有限,因此往往结成队伍反叛后,却转为去干那些攻剽城县,劫掠百姓的勾当,所以他们往往被冠以“贼军”的名字。那些受到侵袭的各地区官员为了维护好治下的稳定,就拼命招募人手抵抗这些人数占优势的强盗,这样一来,本来安定的地区也变得劳动力不足,劳动力不足使大家吃不饱饭,吃不饱饭又成了被迫反叛的导火索,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一年,各地反叛成这种样子,官军们也忙成这种样子,而皇帝在干什么呢?他在贩卖关内侯,只要交五百万钱,就能得到关内侯的爵位,并授予金印紫绶,可以传世。金印紫绶就是金质的印,上有龟形印纽,紫色绶带系在印纽上,便于携带,这是太子和诸侯王所用印信的制式。


    除了国内频繁的起义和叛乱,边疆的外族也在不断地侵扰,特别是北方的鲜卑,年年对幽、并二州的进犯就没停过。

    此时此刻的东汉王朝疲于应付,已经完全呈现出衰亡之相。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一年,也就是中平四年冬,那个典军校尉曹操的儿子曹丕在谯出生,他就是东汉王朝未来的终结者。


    中平五年春正月,休屠各胡侵扰西河,杀了郡守邢纪。二月,黄巾军余部郭泰等又在西河白波谷起兵,侵犯太原、河东,当时称他们为白波贼。三月,休屠各胡又攻杀并州刺史张懿,然后与南匈奴左部胡联合,杀了他们的单于羌渠,导致来幽州配合平定张纯叛乱的那支南匈奴军无法回国。

    羌渠的儿子右贤王于扶罗继任單于后,亲自启程来汉朝为自己诉讼。这个于扶罗就是后来前赵刘元海的爷爷,而刘元海则是五胡乱华的主要人物。


    同年夏四月,汝南葛陂(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的黄巾军又攻陷郡县。目睹此起彼伏的造反,大家都知道这绝不是个别人的野心膨胀才导致的,而是一个国家烂到根里后而出现的必然现象。

    一些有私心的大臣觉得天下将乱得不可收拾,于是就为自己日后能避乱或割据一方而暗暗做准备,比如刘焉!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他是汉鲁恭王的后裔,汉章帝元和年间徙封到竟陵,于是家族分支旁系就定居于此。刘焉年轻时在州郡任官,又以刘氏宗室拜为中郎,后因老师司徒祝恬去世而辞官,居住在阳城山,积累学问、教授学业,后被推举为贤良方正,应征司徒府,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

    就在这一年,刘焉目睹汉灵帝治下的国家政治败坏混乱,王室多祸难,于是就建议:“现在各地刺史、太守都卖官鬻爵,盘剥百姓,导致人民离心反叛,应该再派清廉可靠的名臣去统领督管,才能使四方安定。”

    然后刘焉想办法请求交趾牧的职位,想躲避将来的国家大乱。提议还没有商议,侍中广汉董扶私下对刘焉说:“京师将乱,益州与上天星次相对应的地域,有天子头上才显现的瑞气。”

    说这话的董扶,字茂安。他年轻时跟从老师学习,同时精通好几种经书,还擅长于汉欧阳生所传的《尚书》,后董扶又事奉聘士杨厚,深入研究图谶。所谓图谶,就是秦汉时方士或儒生所编著的关于帝王受了天命之后,而表现和应验在某些事物上的一类书,多为隐语和预言,这类书始于秦,而盛于东汉。后来董扶到了京师,跑去观看了国家的太学。东汉的太学规模很大,汉顺帝时有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汉质帝时,太学生达到三万人。董扶看完太学后,回到家里讲学授业,有的弟子甚至从远方慕名而来。永康元年,发生日蚀,古人迷信,以为上天不满,于是皇帝就下诏推举贤良方正的人来,用经义的准则来衡量施政的得失。左冯翊赵谦等人推举董扶,董扶说自己有病而不来见天子,在长安远远地向朝廷上了份密封的奏章,然后就称病重回家乡了。董扶回家后,前后宰府十次召,公车三次征,又举荐他为贤良方正、博士、有道,董扶都不就任,因此他名声特别大。
    当时的大将军何进上表推荐董扶说:“董扶辅以言偃、卜商的品德,传承孔子的风范,心里有焦延寿、董仲舒那种消除灾变,恢复正常的策略。现今并州、凉州扰乱不安,西戎骚动反叛,应该敕命公车专程征召,待他以非同一般的礼节,来征询和谋划妙计。”于是汉灵帝征召董扶,天子下令征,那就不得不来了,董扶一来就被拜为侍中。

    董扶在朝中称为儒宗,特别被器重。因此,这次刘焉听到董扶的话,又有了改求益州牧的心思。正赶上益州刺史郤俭横征暴敛,恶名在外,而且并州、凉州叛乱,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于是刘焉如愿以偿。

    汉灵帝接见了刘焉,向他说明了朝廷的方针和计划,并对刘焉加以赏赐,敕命刘焉为益州刺史,让刘焉到任后就逮捕贪恶,并实施法律的制裁,以示百姓;另外还嘱咐刘焉不要让惩贪的计划事先泄露,使事态变得严重,导致益州不臣服于国家。

    这一年又改刺史,新设置了州牧,于是刘焉做为监军使者奉皇命出京,领益州牧,封阳城侯。董扶也请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另外那个太仓令巴西赵韪也辞官,和董扶一起随刘焉赴任,同时还有个叫吕常的护送刘焉入蜀。不料,前往益州的道路根本不通,刘焉只好停驻在荆州东界。
     此时正是中平五年六月,当时益州的逆贼马相、赵祗等人在绵竹县自称黄巾,集聚那些不愿受官府役使的百姓,结果一、二天里就得了几千人。


    黄巾军在马相、赵祇的带领下,先杀了绵竹令李升,于是小官吏和百姓汇集而来,总共达到一万余人,便向前攻破了雒县,再攻打益州,最后叛军杀了益州刺史郤俭,然后又到蜀郡、犍为。

    马相自称天子,部众数以万计,接着他又进犯巴郡,攻杀郡守赵部。前后十天到一个月之间,叛军竟攻破毁坏了三个郡。

    益州从事贾龙预先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收拢官吏百姓,结果得了一千余人。于是贾龙带兵进攻马相等人,只几天就击败赶跑了黄巾军,并斩了马相,使益州界里安定下来。贾龙赶走了黄巾军后,就选派官吏士卒迎来了刘焉。于是,刘焉带着赵韪、董扶、吕常、吴壹入了蜀。吴壹,字子远,陈留人。

    前刺史刘隽、郤俭都是贪婪残暴、放纵无度的人,他俩贪污受贿,横征暴敛,弄得百姓生活穷困,无所依赖,于是益州里怨声载道。刘焉到了益州,本当逮捕郤俭治罪,正好此时郤俭已经先被叛军杀死,于是刘焉把治所迁到绵竹,招抚收纳叛离的人员,并对内实施宽厚慈惠的政策。

    就这样,刘焉一面精心治理益州,一面暗暗图谋自立的计划。


    对于益州之乱朝廷派去了刘焉,而面对幽州之乱,朝廷评议宗正东海的刘虞德义兼备,以前担任幽州刺史时,恩信流传,当地人人皆知,戎狄等胡人都愿意归附他,如果派他再去镇守安抚,可以不用劳师动众就能使幽州安定,于是朝廷就让刘虞担任幽州牧。

    刘虞,字伯安。他是东海恭王的后人,但他家道因遭遇乱世而衰落,又和当时的天子血脉疏远,所以只在县里担任户曹吏。由于刘虞能严于律己,尽心尽职,因此又被召为郡吏,之后他以孝廉的身份担任郎官。后来刘虞任职博平令时,治理得当,司法公正,使治下民风高尚纯朴,境内既无盗贼,也没发生过什么灾害。更玄的是,当时和他接壤的邻县闹蝗灾,结果自从蝗虫到了博平界,竟然飞过而不入境。古人认为这正是官员的仁义之举达到极致时,才会出现的现象,多半是这个原因,所以大家对刘虞才会如此推崇。
    后来刘虞一直升至幽州刺史,又转任甘陵相,很得东面戎狄等胡人之心。再后来刘虞因病回家,常常放下身份,简约随便地和乡邻同甘共苦,过着平等的生活,从不因为自己名位高而自觉高人一等,乡亲们一起都很尊崇他。当时乡亲有纠纷诉讼的,不去见官吏,而自己来找刘虞解决,刘虞就以情理为他们论说裁断,大小人等全都恭地听敬从,败诉的人也不为此而愁恨他。有次,有人个丢了牛,体型和毛色,都与刘虞的牛相似,于是就以为是自己的牛,刘虞便把牛让给了他。后来那个人自己又找到了丢失的牛,知道自己看错了,就连忙把牛还回来谢罪。后正赶上甘陵又乱了,当地官吏百姓都怀念以前刘虞时期施政的成绩,因此刘虞又担任了甘陵相,于是甘陵又安定繁荣起来。再后来朝廷征拜刘虞为尚书令、光禄勋,根据皇室宗亲的礼制,改任为宗正。所谓宗正,就是掌管皇室亲族事务的官员,当时的宗正,基本都由皇族人员担任。

    这一年,除了刘虞、刘焉被任为州牧,朝廷还任贾琮为冀州牧。刘虞等都是天下有清正之名的人,但有的人是从列卿尚书中选为牧长的,因此各人都以本来的官秩就任州牧。


发表于 2013-10-4 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

    同年八月,司徒许相被罢免,司空丁宫接替了他。丁宫上任后,立刻提拔了一个叫士壹的人。

    这个士壹一开始担任苍梧郡督邮,苍梧郡属交州,当时交州刺史丁宫被征召回京,士壹殷勤恭敬地侍奉护送,丁宫挺感动,临别时就对士壹说:“我这个刺史如果能做上三公之位,必当征用你。”

    这次,丁宫做了司徒,果然下令召士壹来。士壹得到命令后,就从本郡出发到洛阳去赴任。苍梧郡的治所在广信,也就是今天的广西梧州,由于汉朝疆域辽阔,而且当时交通极其不发达,士壹这一走就是一年左右,因此马上还到不了洛阳,我们以后自然会再说到他。

    这时,朝廷因天下不太平,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所设的八校尉是: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一共八个。

    这八个校尉中,小黄门蹇硕是汉灵帝所宠信的,他认为蹇硕强健而有指挥作战方面的才能,特别信任他,因此就任西园上军校尉蹇硕为元帅,督统司隶校尉以下的官员,就算是大将军也归他管辖。另外,卫尉董重则担任骠骑将军。
    汉灵帝让八校尉领军屯驻京都,打算用来抵御四方之敌,同时又下令征召天下的豪杰作为偏将、裨将等将佐。于是,并州刺史丁原就派遣张杨领兵向蹇硕报道,张杨被任命为假司马,也就是代理司马。


    张杨,字稚叔,云中人。他因威武勇猛而被送到并州听用,担任武猛从事。张杨为人生性仁慈和蔼,从不使用严厉的刑法。比如到后来有次张杨的部下谋反被发觉后,张杨对着他流泪哭泣后,就原谅了他,也不问罪。


    回过头来再说这个蹇硕虽然在内执掌兵权,但还是忌怕何进,于是他就与众常侍一起劝说汉灵帝派遣何进到西面去攻打边章、韩遂。汉灵帝同意蹇硕等人的意见后,就赐给何进一百辆兵车,还有勇猛的士兵和斧钺仪仗。

    何进暗知蹇硕的阴谋,就上奏说派遣袁绍东去徐、兖二州征集兵马,须等到袁绍回来,就立即出兵,以此来拖延行期······

    到了中平五年冬十月,青州、徐州黄巾军再次起兵,侵攻郡县。朝廷以陶谦为徐州刺史,前去平定,陶谦击破并赶跑了黄巾军,随从陶谦征伐的臧霸、孙观都因功被拜为骑都尉。

    臧霸,字宣高,一名奴寇,泰山华人。他父亲叫臧戒,担任县里的狱掾。有次,太守想私自按自己的意志杀人,臧戒则根据法规办事,不愿服从命令,结果太守大怒,下令将他逮捕,并送来见自己,当时押送臧戒的有一百多人。当年臧霸才十八岁,他带着几十个宾客抄小路拦截,在费西山中夺下了父亲,押送的人没一个敢动的。于是臧霸与父亲一起逃亡到东海,从此臧霸以勇敢豪壮而闻名。而那个孙观,字仲业,一名婴子,是泰山人。

    这次,孙观与臧霸一起起兵跟从陶谦讨伐黄巾军。臧霸随陶谦攻破黄巾军后,就在徐州招纳军队,与孙观、吴敦、尹礼等人一起聚集起来。这个吴敦,又名黯奴。另一个尹礼,又名卢儿。大家以臧霸为军帅,屯驻在开阳。

    陶谦平定了黄巾军后,就在徐州安下身来。此时陶谦看中了琅琊的赵昱,就想提拔他。赵昱,是徐州地区的名士。他十三岁时,有次母亲生病,这一病就是三个月。在此期间,赵昱悲伤凄切,形容消瘦,甚至夜里眼睛都不合一下。不仅如此,赵昱还为母亲的病情祈求神明护佑,结果祈祷到最后,眼里都哭出血来了,于是同乡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赵昱到处士东莞綦毌君那里学习《公羊传》,又兼学完成各种学业。由于他常年专心致志地学习,从不出门,亲友们都很难见到他。到了早晚,赵昱入见双亲,向父母请安的时候,只过片刻间就又回房读书去了。赵昱为人高洁廉正,立身处世都遵循《礼记》,他清正且才智过人,恭敬而庄严肃穆,一旦立志,便毫不动摇。州郡里召请他,他常借口生病不应召。有次,国相檀谟、陈遵一起召他,他也不来,有时甚至激起官员的盛怒,但他还是始终不改变原来的意思。后来赵昱被荐举为孝廉,改任莒长。赵昱为官时,宣扬五常的伦理道德,认为主政者是一国的表率,同时还通过表彰美善来振兴教化,铲除奸邪来矫正世俗。正赶上黄巾军作乱,横行五郡,郡县发兵都是首要任务,结果徐州刺史巴只评功为第一,按规定该受到升赏,赵昱的心里深深地认为这是耻辱,就弃官回家了。

    这次,身为徐州牧的陶谦一开始任命赵昱为别驾从事,他就以生病为理由退避,陶谦又命扬州从事会稽吴范向他宣布命令,赵昱还是坚持自己的意思,不肯动摇。最后陶谦威胁要对赵昱实施刑罚,这下赵昱才应命,被举为茂才。

    另外,赵昱的好友张昭也被陶谦所青睐。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他年轻时很好学,善于写隶书,曾跟从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张昭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关系很好,三人都很有名。张昭二十岁时被考察举荐为孝廉,可他没有去,与王朗一起谈论以前君王辞讳的事,州里像陈琳等这样有才能的人士都称赞他。为什么好好的要谈避讳的事情呢?原来,当时汝南主簿应劭商议应该“避旧君讳”。所谓避旧君讳,就是指在平时的名称、文章、书信等等等等所有的文字形式里,都不使用和出现以前君王名字里的字,以避免谐义和影射的嫌疑,以此来表示对以前君王无上的尊敬。应劭此论一出,议论者赞同与不赞同的都有,张昭也为此发表了自己的论文,大意是:“得知应劭提出应该避自开国以来五十六位古代君王的名讳,虽然他所用的言辞华丽高超,引经据典,十分令人钦佩,但我心里却暗暗有疑惑。按照实际上的客观情况,一家人传个五、六代以后,从礼制的角度来看,孝义就差不多了,不然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搞崇敬永远也搞不玩。另外不要太拘泥于表面上的礼节,以至于干什么事都不方便。同时,根据古人的名讳实例来看,避讳根本不可能顾得周全。因此对于这种事情,话不要说太过,不然将追悔莫及。”从这里可以看出,张昭这个人不属于那种迂腐的人,他十分理智。

    这次,徐州刺史陶谦又举荐他为茂才,张昭不应举,陶谦认为张昭轻视自己,就把他逮捕并拘禁了起来,多亏赵昱全力营救,才得以幸免。


    中平五年,天下更加混乱了,通过观察云气来判断吉凶的人认为京师会有大兵祸,两宫流血。大将军司马许凉、假司马伍宕劝说何进道:“《太公六韬》上说有天子统领军事,可以用威势来镇服四方。”

    何进认为说得对,就入宫告知汉灵帝。于是天子就下诏让何进大规模地调发四方的兵马,在平乐观下操练演习。估计何进这样一搞,让汉灵帝统领了军事,蹇硕就掌不了兵权了。


    中平五年十月十七日,汉灵帝在洛阳城西的平乐观演习,炫耀武力。操演的场地上筑起大坛,上建十二层五彩华盖,高达十丈,坛东北又筑了个小坛,再建起九层华盖,高达九丈,再排列出几万名步兵和骑兵,结下营盘为军阵。

    汉灵帝亲自出马来到军前,停驻在大华盖下,何进则停驻在小华盖下。礼毕,汉灵帝身穿甲胄,骑着披着马铠的战马,号称“无上将军”,围着军阵绕行三圈而回,然后下诏命令何进统领全部兵马屯驻在平乐观下。

    汉灵帝此次阅兵似乎没有起到什么震慑效果,同年十一月,凉州贼王国又围困了陈仓,于是朝廷再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统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去救。董卓想速速进兵赶赴陈仓,可皇甫嵩不同意。

    董卓说:“智者不会耽误时间,勇者不会犹豫不决。速速援救则城池保全,不救则城池毁灭,保全和毁灭的情势,就在于这点啊!”

    皇甫嵩回答说:“不是这样的。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使对方的军队屈服。所以先处于不可能获胜的位置,就要去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不可战胜在于我,可以战胜在于对方。对方防守不足,而我进攻有余。行事能力有余的人则好比身在九天之上随时发动,行事能力不足的人则好比陷身于九地之下无法动弹。

    如今陈仓虽小,但城防守备坚固完全,不是陷身于九地之下的被动地位。王国虽然强大,却进攻我所不去救的地方,这就不是身处九天的主动地位。所处的地位不在九天,那么进攻者就会受到伤害;所处的地位不在九地,那么防守者就不会被攻克。王国如今已身陷受害之地,而陈仓守保着不可被攻克之城,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兴师动众,而取得全胜的功劳,还去救什么呢?!”

    于是,皇甫嵩就不采纳董卓的建议,没有火速进军,而是在等待时机······


     皇甫嵩这一等,将要等待八十几天,因此一时还没有分晓。趁这段时间,我们再说说其他的事情。

    另外,朝廷又派遣下军校尉鲍鸿去讨伐葛陂黄巾。此时渔阳贼张纯又诱使辽西乌丸丘力居等人也随他反叛,侵攻蓟中,大肆剽掠。

    当时汉王朝北面几个主要的游牧民族就是匈奴、鲜卑和乌丸。

    本来秦汉以来,中原帝国的主要对手是匈奴。匈奴长期是边境的祸患,汉武帝虽然对四周的外夷发动战争,东面平定了东越、南越和朝鲜,西面征讨了贰师、大宛,打通邛苲、夜郎的道路,然而这些地方都是在距离京城两千到两千五百里的边远地区以外,不能对中原形成重大的威胁。而匈奴最逼近华夏各地,胡人骑兵若向南侵攻,那么中国将东、北、西三面受敌,所以汉朝屡次派遣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将军,深入北伐,接连追击单于。

    后来汉王朝经过长达三个多世纪同匈奴的敌对斗争,匈奴渐渐丧失了其富饶的地区,最后就向汉王朝称籓臣,居边境,守塞外,一代代地转为衰弱,然而鲜卑、乌丸却渐渐变得强盛起来!


发表于 2013-10-4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
   
    乌丸,汉以前称东胡,也称乌桓。西汉初,匈奴冒顿單于灭了他们的国家,其余的人退保乌丸山,于是就以此称自己为乌丸。

    乌丸的习俗就是善于骑马射箭,哪里水草丰盛就到哪里放牧,这就注定了他们没有长久居住的地方。既然经常迁移,乌丸人就住在圆拱顶的毡帐里,这些毡帐都是向东朝向。

    他们日常游猎鸟兽,吃肉喝奶,以兽毛做衣服穿;乌丸人重视年轻人,而老年人地位低下,他们性情凶悍,桀骜不驯,发怒时甚至能杀父兄,但是始终不伤害母亲,这是因为自己娘家有族人报仇,而自己父兄的家人就是自己,没有人再为他们复仇的缘故。

    乌丸人常常推举募选既勇敢强健,又有能力来仲裁争斗、诉讼以及互相侵犯的人为首领,众部落各有小首领,不世袭,也就是谁有本事谁当。数以百计或千计的落自为一部,首领要是对下面各部落有召唤,便在木板上刻划图形、符号,在各部落传行,虽然没有文字,但是部众却不敢违抗。

    乌丸人的姓和名没有规定,他们以首领中强健者的名字为姓。首领以下的人,大家都各自放养牲畜,治理产业,他们之间不互相以傜役驱使。

    乌丸人的婚姻很特别,男女嫁娶前都先私自交往,然后男方将女方带走,有人在半年或三个月后,才派媒人前来送马、牛、羊做为聘娶女方的礼物。然后女婿随着妻子回门,见到妻子家里的人,不论尊卑都天天对他们行拜礼,却不拜妻子的父母。男方在妻子家里干两年仆人的活,女方家里才多多地准备东西打发女婿带女儿走,从生活用品到财物,全由妻子家里置办。因此,乌丸的风俗就是听从妇人的意见,到了战斗的时候,才由男人自己决断。

    他们无论是父子,还是男女,都面对面蹲坐,并全把头发剃光,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轻巧方便。只有女人到出嫁时才蓄养头发,再分在头两边挽成发髻,并以句决做首饰,上用金玉作为装饰,犹如中国的簂步摇。

    如果乌丸人的父亲死了,儿子就娶后母为妻,如果哥哥死了,弟弟就可以占有嫂子;若寡嫂的小叔子也死了,小叔子有儿子的可以娶守寡的伯母为妻;小叔若没有儿子的,这个寡妇再轮及她亡夫的其他伯叔兄弟;但是,寡妇死了后则还是归其前夫合葬。

    乌丸人通过观察鸟兽孕育后代的情况来分辨四季,他们常以听布谷鸟的鸣叫声来做为耕种的时节。乌丸人所耕种的地域适宜种青穄、东蘠,东蘠有点像蓬草,结的子实如葵花子一般,过十个月才成熟。穄子则是一种黍类,烧出来不太粘。他们会酿造白酒,但却不知道作酿酒的曲。他们所吃的米常常仰仗中国。

    乌丸的成人能制作弓、箭、马鞍、马络头,锻打铜铁制造兵器,也能在皮革上作刺绣,编织毛织品。他们有了病,知道点艾草炙灸,或者烧热了石头热敷自己,再不然就烧热了地面卧在上面,或在病痛之处,用刀割断脉管放血,以及采用祝祷天地山川之神治病的办法,不用针穴的方法,也不吃药。

    乌丸人崇尚战死,也用棺来收敛尸,亡者一开始死则哭,等到下葬时就用歌舞相送。然后养一条肥犬,用彩绳牵着,把亡者所乘的马、衣物、生前所用的服饰一起拿来,都焚烧来陪送亡者,并特地托付那条狗,让它送死者的神灵归于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的数千里处,如同中国人认为死者的魂魄归于泰山一样。

    到了下葬的那天,夜里聚集死者的亲戚故人坐在一起,牵出狗和马依次经过大家座位前,大家有的唱歌,有的哭,把肉掷给它们,再让二人口念咒文,使死者的魂神径直去,经历险阻,不让凶鬼拦挡,最后到达赤山,然后杀了犬马,同衣物烧掉。

    乌丸人遵敬鬼神,祭祠天地、日月、星辰、山川,以及以前的首领中有强健之名的人,也和汉人一样用牛羊祭祀,祭祀完全部烧掉。另外他们饮食前也必须先祭祷。

    乌丸人约定的法规是:违抗首领的话是死罪,对于偷盗行为也不放弃死罪。如果是自相残杀的话,就让各部落自己报仇,若双方报复起来没个完,就去见首领解决,有过错的一方拿出自己的牛羊来赎命,复仇才停止。如果乌丸人自己杀了自己的父兄则算无罪,而那些因逃亡背叛而被首领所逮捕的,各个部落不能接受,全将他们驱赶到荒远的地方。

    乌丸所在地区没有山,有沙漠、流水、草木,多蝮蛇,具体位置是在丁令以西南,乌孙以东北,是个穷困的地区。

    自从乌丸的先祖被匈奴所破之后,整个部族孤单弱小,只好向匈奴臣服,每年进贡牛马羊,超过期限不准备好,匈奴总是抢掠走他们的妻小作为惩罚,乌丸就是过着这种屈辱的生活。

    到了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奉命攻击匈奴的左部地区,才将乌丸迁徙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等五郡的塞外,让他们为汉王朝侦视匈奴的举动。这时的乌丸各部落首领每年都来朝拜汉天子一次,汉王朝也向他们派驻了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护乌丸校尉,让他持节监督乌丸不和匈奴往来。

    可一直到了匈奴壹衍鞮单于的时候,也就是西汉汉昭帝时,乌丸渐渐转为强盛!有无数次经验证明,只要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再加上没有一定融合基础的两个民族,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再好,后者再感恩,都是临时性的,三、两代人一过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此汉王朝终于养虎为患!

    后来,乌丸人发掘了匈奴单于的陵墓,准备来报当年被冒顿所击破的耻辱。壹衍鞮单于大怒,发出二万骑兵去攻打乌丸,又一次击败了乌丸。

    当时西汉的大将军霍光闻知后,派遣度辽将军范明友率三万骑兵出辽东追击匈奴。等到范明友大军赶到时,匈奴已经带兵走了。乌丸刚刚抵挡过匈奴兵,于是范明友乘着他们衰弱疲弊,就进攻乌丸,斩首六千多个,其中有三个王的人头。
    后来乌丸又数次进犯边塞,总是被范明友出兵打败。又有无数次经验证明,只要小国又穷又弱,并且用武力手段占不到中国什么便宜,那么就会用主动和好的和平手段来占中国的便宜。

    因此,到了汉宣帝的时候,乌丸又渐渐归顺投降,替汉王朝守保边关。还有无数次经验证明,中国对建交的小国无论多么好,只要中国一衰弱,那个小国就会忘恩负义,趁机用武力来从中国那里最大限度地捞好处、抢财富,甚至有的小国从贫穷抢成富裕,再用这些抢来的财富提前发展成今天的大富翁。

    到了王莽末期,乌丸又与匈奴联合起来对汉朝边郡进犯抢掠。乌丸离汉朝近,早晨出发,晚上就到,因此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等这五个郡的百姓家家被害,有的人流离失所,其中代郡以东受害尤其严重。而在上谷的白山乌丸,不夸张地说,他们抢到后来,甚至可以用富有来形容。

    直至汉光武帝平定天下后,他派遣伏波将军马援率三千骑兵,从五原关出塞征讨他们,乌丸人事先得到消息,就逃走了。马援扑了个空,只消灭了一百多人,可马援回军时,乌丸人又尾随追击,马援只好率军日夜兼程逃归,损失战马一千多匹。

    随后乌丸又强盛起来,并趁匈奴国内动乱截击匈奴,匈奴转向北迁徙千里,于是沙漠以南地区就全空出来了。

    建武二十五年,刘秀治国有些时日了,经过多年持续正确的和平发展,东汉的国力十分强盛,实力有限的小国很难从它那里抢到东西,于是符合我们以往经验的事情自然就发生了:
    乌丸首领郝旦等九百二十二人率部众来见天子,天子封他们的首领八十一人为侯王,让他们住在边塞以内,分列于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渔阳、广阳、上谷、代郡、雁门、太原、朔方等各郡之中,让他们招来自己部族的人,提供他们衣服粮食,设置校尉来领导监护他们,于是这些乌丸就为汉王朝侦察守备,攻打匈奴、鲜卑。

    看上去中国人似乎不太那么吸取经验教训,让以前发生过的事一遍又一遍地重演,一方面这是中国人的文化和胸襟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正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重演,到了今天才有中国而没有乌丸,在民族融合的这方面,中国人很有经验。但新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深深地知道,这种做法对那些狭隘、自我的民族,以及种族主义者是不会奏效的,只有保持强大才是硬道理。

    后来,以往的事情果然又在永平年间重演,渔阳乌丸首领钦志贲率部族人叛乱,鲜卑也回来进犯为害,辽东太守祭肜悬赏杀了志贲,就攻破了他的军队。

    到了汉安帝时,渔阳、右北平、雁门乌丸率众王无何等人又与鲜卑、匈奴联合,攻抢代郡、上谷、涿郡、五原,于是朝廷以大司农何熙代理车骑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的军队,又调发周边七郡黎阳营兵共计二万人前去攻打,结果匈奴投降,鲜卑、乌丸各逃回塞外。

    此后,乌丸渐渐又来示好归附,朝廷就拜他们的首领戎末廆为亲汉都尉。到汉顺帝时,戎末廆率将领王侯咄归、去延等人跟从乌丸校尉耿晔出塞攻鲜卑有功,回来后全拜为率众王,赐束帛。所谓束帛就是捆为一束的五匹帛,是当时作为聘问、馈赠的礼物。


    转眼到了东汉末,也就是现在,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拥有五千多个部落,上谷乌丸大人难楼,拥有九千多个部落,各自称王,而辽东属国乌丸大人苏仆延,则拥有一千多个部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丸大人乌延,拥有八百多个部落,自称汗鲁王。他们都是既有计谋策略,又勇敢强健的人。

    这次,中山太守张纯反叛,进入丘力居的众部落之中,自号弥天安定王,成为三郡乌丸的元帅,进犯抢略青、徐、幽、冀四州,劫杀当地官吏百姓。张纯此前就于中平四年时反叛,曾攻杀两个太守和护乌桓校尉,一直未被平定。

    随后,公孙瓒带着所统领的军队与张纯在石门山(在今营州西南)大战,结果公孙瓒军大破敌军,然后乘胜追击。公孙瓒因追讨张纯等有功,升任骑都尉。属国乌丸贪至王率本部见公孙瓒投降,于是公孙瓒又升任中郎将,封都亭侯,进军屯驻在属国。

    在接下来的五、六个月里(按情理和正确记载的时间来看,应该是五、六个月,而《三国志》上却记载的是五、六年,多半是史书笔误),公孙瓒与胡人互相攻击,丘力居等人侵扰青、徐、幽、冀四州,这四州深受其害,公孙瓒也不能抵御。

    刘虞到任后,主张对戎狄采取和睦交好的办法,而公孙瓒则认为胡夷难以统御,应该抓住他们不肯臣服这一点而去征讨他们,现在对他们赏赐钱财,他们看汉朝软弱,势必更加轻视汉朝,如果为了求取一时之名,明知道是错的还去做,不是深思熟虑的长久之计。

    其实公孙瓒的看法还是很有道理的,戎狄也就是见能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多讹些钱,才和你交好,只要赏赐一断,他们还是会撕破脸来抢。可刘虞却深信仁义能感化一切,他派遣使者到胡人的各部落之中,告诉他们其中的利害关系,责令他们斩送张纯的首级。

    丘力居等人闻听以前的老刺史刘虞又回来了,都很高兴,各自派遣翻译主动归顺。但是刘虞所颁发给丘力居等人的赏赐,总是被公孙瓒抢夺走,刘虞数次请他来见面,公孙瓒都称病不去。同时公孙瓒也嫉妒刘虞平息胡人的侵扰有功,又暗地派人截杀胡人的使者。胡人知道内情后,就从小路来见刘虞。

    刘虞上书朝廷,请求撤回各处的屯兵,只留公孙瓒统领一万步骑屯在右北平。刘虞那么一安抚,乌丸归顺汉朝,张纯就无处藏身了,逼得他舍弃妻小,逃入了鲜卑······

     下面我们就顺便来介绍一下鲜卑。


发表于 2013-10-4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

    鲜卑,也是东胡的余族,他们这一支另守保在鲜卑山,于是以此为族名。
    鲜卑的言语习俗与乌丸相同,他们的地域东接辽水,西到西城,常常在春季举行盛大的聚会,在饶乐水边作乐,嫁女儿、娶媳妇,剃去头发设宴吃喝。

    那里的兽类不同于中国的,有野马、羱羊、端牛。其中端牛角可以做成弓,当时称为角端弓。另外又有貂、豽、鼲子,皮毛柔软,所以天下拿它们作为名贵的裘皮。

    鲜卑自从被冒顿所击破,就远远地逃窜到辽东塞外,与乌丸相接壤,不和其他国家争强斗胜,也没有正式与汉王朝来往。

    到了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南北匈奴单于相互攻伐,匈奴因内耗而实力受损,因此鲜卑逐渐强盛起来。建武三十年,鲜卑首领于仇贲率部族人来洛阳朝见进贡,汉帝封于仇贲为王。

    永平年间,祭肜任辽东太守,用财物买通鲜卑,让他们斩了反叛的乌丸钦志贲等人首级,于是从敦煌、酒泉以东的鲜卑部落首领,都到辽东接受赏赐,青、徐二个州每年给他们二亿七千万钱作为常例。真想不通中国人怎么老这样?!是不是这样做,要比对抗而投入的人力财力要少得多啊?话说回来,长久的和平可不是钱能买来的,人类的贪欲根本没个止境。

    汉和帝时,鲜卑大都护校尉廆率部众跟从乌丸校尉任尚平叛,封校尉廆为率众王。到了汉殇帝延平年间,鲜卑从东面侵入边塞,杀渔阳太守张显。

    后来汉安帝在位,鲜卑首领燕荔阳来朝见,当时的邓太后赐他鲜卑王印绶,还有三匹马拉的红车,让他驻留在乌丸校尉的治所甯边上。并开通与胡人的贸易,修筑了南北两个接受投降者和人质的馆舍,共接受了一百二十个鲜卑部落的人质。此后鲜卑时反时降,有时还和匈奴、乌丸互相攻击。

    汉安帝末年,朝廷调发沿边境的步骑二万余人,屯扎罗列在军事要冲。后来鲜卑八、九千骑兵穿过代郡及马城塞,侵入杀害汉朝的君长官吏,汉派遣度辽将军邓遵、中郎将马续出塞追击,结果攻破鲜卑军。鲜卑首领乌伦、其至鞬等七千余人来见邓遵投降,于是朝廷封乌伦为王,其至鞬为侯,赐他们不同数量的彩色丝帛。

    邓遵回去后,鲜卑第N次故计重演,其至鞬又反叛,将乌丸校尉围困在马城,多亏度辽将军耿夔和幽州刺史解救了他。于是其至鞬就强盛起来,能作战的骑兵达数万人,并兵分几路侵入边塞,赶往五原曼栢,进攻那里的匈奴南单于,杀了左奥鞬日逐王。

    汉顺帝时,鲜卑再次入塞,代郡太守李超战死,于是汉朝派遣黎阳营兵屯驻中山,沿边的郡兵屯在塞下,调来京里五营的弩帅,让他训练军队战斗射击,南单于也带步骑一万余人来相助汉军,结果击退了鲜卑军。

    后来,乌丸校尉耿晔率郡兵和众乌丸王出塞攻打鲜卑,斩获了不少首级,于是鲜卑三万多落,又来辽东投降。

    鲜卑就用这种强则战,败则降的手段,一直和汉朝打交道,可能作为汉人会觉得他们赖皮,也许这正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形成统一政治目标的原因,反正怎么好混就怎么混,投降也不是丢人的事,能最大限度地过好日子才是硬道理。

     再后来,匈奴及北单于遁逃后,留下的余部十余万落,迁到并杂居在辽东,都自称鲜卑兵。
    有个鲜卑人叫投鹿侯,他在匈奴从军三年,妻子在家却生了个儿子,很明显这是别人的孩子。

    投鹿侯回家后一看,觉得奇怪,就要杀了孩子,他的妻子说:“有一次走路时听到雷响,然后仰天一望,而电却打入我嘴里,于是吞了下去,就有了身孕,十月后生下这个孩子,因此这个孩子必有神奇不一般的地方,且养大他吧。”

    这种鬼话换了任何做丈夫的都不会相信,投鹿侯也同样坚持不信。于是投鹿侯的妻子就告诉自己娘家人,让他们收养了这个孩子,并取名檀石槐。

    檀石槐长大后勇敢强健,智慧谋略远远超过众人,他十四、五岁时,别的部落首领卜贲邑劫掠他外公家的牛羊,檀石槐驾马追击,所向无敌,全部追回了被抢的牲畜,从此部落里都对他因害怕而服从。

    檀石槐颁布法令禁令,评判是非,没有人敢违反,所以又被推举为首领。檀石槐成了首领后,在高柳北部三百余里的弹汗山啜仇水边建立了王庭,东部和西部的首领都归顺了他。

    檀石槐兵马十分强盛,向南劫掠汉朝边疆,向北抵御丁令,向东击退夫余,向西攻打乌孙,全部占据了匈奴的故地,最后整个鲜卑疆域东西长一万二千余里,南北达七千余里,疆域里囊括的山川、水泽、盐池特别多。

    汉王朝认为鲜卑是个祸患,因此在汉桓帝时派遣匈奴中郎将张奂去攻打,只歼灭了两百人,没达到战略目的。

    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后来汉王朝改派使者赍给檀石槐印绶,即刻封檀石槐为王,想与他和亲。可是檀石槐软硬不吃,他拒绝汉朝不肯接受和亲,而且侵犯劫掠汉朝边郡很厉害。

    檀石槐又将其地分为中、东、西三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和夫余、濊貊接壤的二十余座城邑为东部,其首领是弥加、阙机、素利、槐头。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余座城邑为中部,其首领是柯最、阙居、慕容等,担任各方面的主将。从上谷以西到敦煌,西接乌孙的二十余座城邑为西部,其首领是置鞬落罗、日律推演、宴荔游等,都是主将,而这些人都归檀石槐辖制统属。

    到了汉灵帝时,鲜卑人大肆抢掠幽、并二州,沿边境的各郡,没有一年不遭其危害的。熹平六年,朝廷派遣护乌丸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与南单于出雁门塞,三路并进,深插入二千余里去征讨。于是檀石槐率部众迎击,臧旻等被击败逃回,损失了百分之九十的兵马。
    鲜卑人口日益增多,像以前那样从事种田、畜牧和射猎,已经不能自给自足了。后来檀石槐巡行乌侯秦水,见那里水域广袤,达数百里,而且还停止不流动,水中有鱼却不能捕得。听说倭人善于捕鱼,于是檀石槐就东攻倭国,掳掠来一千余户倭人,把他们迁徙安置在乌侯秦水上,让他们捕鱼来弥补粮食的不足。直到魏时,乌侯秦水上仍有倭人数百户。


    檀石槐四十五岁时死去,他的儿子和连继位。和连的能力不如他父亲,而且还贪婪荒淫,判断诉讼也不公平,搞得有一半鲜卑人都背叛了他。

    汉灵帝末年,鲜卑人仍然多次进犯抢掠,侵攻北地。一次,北地廉县有个善于射弩的平民射中了和连,和连当场被射死。他的儿子骞曼还小,结果和连哥哥的儿子魁头继位。魁头继位以后,骞曼也渐渐长大,然后就和魁头争夺国家,最终弄得整个部众分裂离散。魁头死后,他弟弟步度根继位。

    细心的读者看到这里时,都会发现总是檀石槐的子孙在即位,好像鲜卑人不搞选举了。对!自从檀石槐死后,各首领就不再是大家推选,而改为世袭。只要一个国家对掌权的人一不搞民主选举,那么那些庸才贪恶就会滥竽充数,有误国运,因此这个国家即使一代两代再强盛,但最终也免不了走向衰败的厄运!果然,步度根继位后,鲜卑逐渐衰弱,他的二哥扶罗韩也另拥数万部众成为首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01:19 , Processed in 0.1088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