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楼主: 温县司马懿

《世说新语》翻译及杂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5 00:58 编辑

(20)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濬冲必不免灭性乏讥。

翻译:
安丰侯王戎在服丧期间,哀毁之情超过一般人。中书令裴楷去吊唁后,说道:“如果一次极度的悲哀真能伤害人的身体,那么濬冲一定免不了会被指责为不要命。”

注释:
王安丰:王戎,字濬冲,封安丰县侯
灭性:指因为哀伤过度而毁灭性命。《孝经·丧亲章》“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所以哀伤过度而丧命,古人认为是不合圣人之教的。

杂谈:

王戎和裴楷相识很久,裴楷也非常欣赏他。
据《晋书》记载: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王戎自幼聪颖,神彩秀美。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21)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吏。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翻译:
王戎的父亲王浑,有好的名望,官职做到凉州刺史。王浑死后,他在州郡做官时的旧部下,怀念他的恩惠,相继拿了几百万钱送给王戎做丧葬费,王戎一概不收。

注释:
令名:好的名望
义故:以恩义相结的故旧。
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杂谈:

世说新语中关于王戎的故事不少,但大多不是什么好形象,而是记载王戎贪财而吝啬。
王戎此人的德行似乎确实不算很好。
据晋书记载:王戎及其堂弟王衍素与羊祜不睦。羊祜在荆州时曾欲以军法斩王戎,又谓王衍败俗伤化,故王戎、王衍兄弟衔怨,时常诋毁羊祜。时人语:“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晋书》:(羊祜)祜贞悫无私,疾恶邪佞,荀勖、冯紞之徒甚忌之。从甥王衍尝诣祜陈事,辞甚俊辨,祜不然之,衍拂衣而起。祜顾谓宾客曰:“王夷甫方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步阐之役,祜以军法将斩王戎,故戎、衍并憾之,每言论多毁祜。时人为之语曰:“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4 17:55 编辑

(22)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

翻译:
刘道真原来是个罚服劳役的罪犯,扶风王司马骏用五百匹布来替他赎罪;不久又任用他做从事中郎。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值得称颂的事。

注释:

颜师古《汉书叙例》注:“刘宝字道真,高平人,中书郎,河内太守,御史中丞,太子中庶子,吏部郎,安北将军。”
徒:服劳役的罪犯。
扶风王骏:扶风王司马骏,司马懿之子。
既而:不久之后

杂谈:

隋人侯白的《启颜录》中有关于刘道真的一则笑话:刘道真遭乱,于河侧为人牵船,见一老妪操橹,道真嘲之曰:“女子何不调机弄杼?因甚傍河操橹?”女答曰:“丈夫何不跨马挥鞭?因甚傍河牵船?”又尝与人共饭素盘草舍中,见一妪将两小儿过,并着青衣,嘲之曰:“青羊引双羔。”妇人曰:“两猪共一槽。”道真无语以对。

刘道真遭遇社会动乱,在河边给别人拉船,见一老妇在这里摇船,他嘲讽说:"女人怎么不织布?为什么到河上来摇船?"女人答道:"男人怎么不骑马挥鞭?为什么来到河上拉船?"又有一次,刘道真与人共用一个盘子在草房中吃饭,见一个老妇女领着两个孩子从门前走过,都穿的是黑衣裳,他便嘲讽人家道:"黑羊牵着两只小羊。"那妇人说道:"两头猪共用一个槽。"刘道真无言以对。


昔日百里奚被秦穆公以五张羊皮赎回拜为上大夫,号“五羖大夫”,后来成为辅佐秦穆公的重臣,也是一段佳话。显然,古人认为赎回沦为奴隶的贤人是一种美德。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23)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翻译:
王澄、胡毋辅之等人,都把任性放纵作为旷达,还有人赤裸身体。乐广笑着说:“名教中自有令人快意的境地,何必要这样做呢”

注释:
王平子:王澄,字平子,东晋名士。王衍之弟,王戎堂弟。勇力过人,好清谈。
胡毋彦国:胡毋辅之,字彦国,曾任湘州刺史。
乐广:字彦辅,西晋时期名士,早年即有重名,卫瓘、王衍、王戎、裴楷等都很欣赏他,乐广因而得入仕途。出身寒门,靠自身努力最终与王衍同为西晋清谈领袖,袁宏在《名士传》中以乐广等人为“中朝名士”。

杂谈:


王隐的《晋书》中说:“魏末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其后贵游子弟阮瞻、王澄、谢鲲、胡毋辅之之徒,皆祖述于籍,谓得大道之本。故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

这大概就是王右军在《兰亭集序》中所说的“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吧。
魏晋名士的表面旷达,其实内心迷茫而痛苦,因而才有那么多各种看起来荒诞超出常理的行为。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魏晋狂士们大概是最好的实践者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24)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翻译:

郗鉴在永嘉丧乱时期,住在家乡,生活很困难,经常挨饿。乡里因为他德高望重,轮流供他饭吃。郗鉴经常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小孩去吃。乡里说:“各家自己也穷困挨饿,只是因为您的贤德,想合伙接济您就是了,恐怕不能兼顾两个小孩。”郗鉴于是便单独去吃,总是两个腮帮子含满了饭,回来后吐出给两个小孩吃。后来都活了下来,一起到了江南。郗鉴死时,周翼正任剡县县令,他辞职回去,在郗鉴灵床前尽孝子礼,寝苫枕块,守孝足足三年。

注释:

饴:通“饲”,喂养
席苫(shān):铺草垫子为席,坐、卧在上面。古时父母死了,就要在草垫子上枕着土块睡,叫做“寝苫枕块。”
心丧:好象哀悼父母一样的做法而没有孝子之服。古时父母死,服丧三年;外亲死,服丧五个月。郗鉴是舅父,是外亲,周翼却守孝三年,所以称心丧。

杂谈:

这个故事,真实性比较让人怀疑。然而乡人尊重郗鉴,以及郗鉴周济族人,确有其事。
《晋书》记载:鉴得归乡里。于时所在饥荒,州中之士素有感其恩义者,相与资赡。鉴复分所得,以恤宗族及乡曲孤老,赖而全济者甚多,咸相谓曰:“今天子播越,中原无伯,当归依仁德,可以后亡。”遂共推鉴为主,举千余家俱避难于鲁之峄山。
永嘉之乱,郗鉴回到故乡。当时正值饥荒,州中人士平素感于郗鉴恩义的,都来接济资助于他。郗鉴将所得到的馈赠,分别送给亲族和乡里孤贫老弱,靠他的接济得以幸存的人很多,大家相互商议说:“如今天子流亡在外,中原无主,我们应依靠仁德之人,才能够渡过难关,免得死于乱中。”大家就推举郗鉴为主,一千多户一起跟随郗鉴,到鲁地的峄山中避难。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4 18:51 编辑

(25)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翻译:
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应邀赴宴,发现上菜的人有想吃烤肉的神情,于是停下来把自己的烤肉给了他。同座的人都笑话顾荣,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这种道理呢!”后来遇上战乱过江避难,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问他为什么这样,原来就是得到烤肉的那个人。

注释:

行炙人:传递菜肴的仆役
辍己:指自己停下来不吃

杂谈:

顾荣,是顾雍之孙。西晋末年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脑。弱冠即仕于吴,吴亡,与陆机、陆云同入洛,号为三俊。

晋书中记载的这个故事略有出入:
《晋书 卷六十八》:初,荣与同僚宴饮,见执炙者貌状不凡,有欲炙之色,荣割炙啖之。坐者问其故,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及伦败,荣被执,将诛,而执炙者为督率,遂救之,得免。
顾荣看到传递菜肴的仆役相貌不凡,后来司马伦兵败,顾荣被抓住将要被诛杀,先前那个仆役做了督率,于是救了顾荣一命。

这样的故事,历史上见得多了,最有名的大概是中山君的故事。
据《战国策》记载: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中山国君宴请国都里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其中。由于羊羹没有分给自己,司马子期一生气便跑到楚国去了,还劝楚王攻打中山。楚攻中山时中山君逃亡,有两个人提着武器跟在他身后。中山君回头对这两个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两人回答说:“我们的父亲有一次饿得快要死了,您赏给一壶熟食给他吃。他临死时说:‘中山君有了危难,你们一定要为他而死。’所以特来为您效命。”中山君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难的时候;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国,因为一壶熟食得到的两个勇士。”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12 21:24 编辑

(26)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力母炊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五羖之皮邪!”

翻译:
光禄大夫祖纳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他生性非常孝顺,经常亲自给母亲做饭。平北将军王义听到他的好名声,就把两个婢女送给他,并任用他做中郎。有人跟他开玩笑说:“奴仆的身价比婢女多一倍。”祖纳说:“百里奚又何尝比五张羊皮轻贱呢!”

注释:
祖光禄:祖纳,字士言,东晋时任光禄大夫
王平北:王乂,字叔元,王雄之子,王衍之父

杂谈:

这应该是开玩笑祖纳得了两个婢女,把自己卖了做了别人的中郎。祖纳于是用百里奚的故事来回答,巧妙的反击,又以百里奚自比,也看得出志向远大。

祖纳擅长围棋。时因诸王争权,时局动荡,祖纳于是醉心围棋,用以消愁解闷,自称“忘忧”。
祖纳的异母弟祖逖,也就是“闻鸡起舞”的主人公。
《晋书》:(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祖逖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王乂的父亲王雄,是曹魏时期的幽州刺史。王雄受安定太守孟达(不是蜀降将孟达)的推荐,得到曹丕的赏识担任幽州刺史。
王雄与田豫不和,他的党羽为了让他能做乌丸校尉,诋毁田豫扰乱边境,致使田豫迁为汝南太守。
《三国志·满田牵郭传》……幽州刺史王雄支党欲令雄领乌丸校尉,毁豫乱边,为国生事。遂转豫为汝南太守,加殄夷将军。

王雄后来如愿得到了乌丸校尉的官职(以幽州刺史兼领乌丸校尉),之后他做了一件很有名的事——派遣刺客韩龙刺杀轲比能。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后幽州刺史王雄并领校尉,抚以恩信。比能数款塞,诣州奉贡献。至青龙元年,比能诱纳步度根,使叛并州,与结和亲,自勒万骑迎其累重於陉北。并州刺史毕轨遣将军苏尚、董弼等击之,比能遣子将骑与尚等会战於楼烦,临陈害尚、弼。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

轲比能被刺身亡,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曹魏的边陲因此得以安息。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27)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翻译:
周镇从临川郡解任坐船回到京都,还来不及上岸,停泊在青溪渚。丞相王导去探访他。当时正是夏天,突然下起暴雨来,船很狭窄,而且雨漏得厉害,几乎没有可坐的地方。王导说:“胡威的清廉,哪里能超过这种情况呢!”立刻起用他做吴兴郡太守。

注释:

胡威之清:胡威的父亲胡质为官清廉,做荆州刺史时,胡成从京都去看他。胡威回家时,他只给了一匹绢做口粮钱。胡威一路上自己打柴做饭,胡质手下一个都督在途中常资助胡威。胡威问明情况后,把那匹绢给了都督,并把这事告诉了父亲。胡质认为这有损于自己的清廉,就把那个都督抓来打了一百棍,把他开除了。

杂谈:

为官清廉的故事。

陆绩卸任离开郁林时,除有简单的行装和几箱书籍外,再无别的东西可带。负责运送的船家说:“舟轻不胜风浪,难以入海航行。”于是搬了一块大石头用来压舱。
《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 陆氏在姑苏 ,其门有巨石。远祖绩尝事吴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郁林石’。世保其居云。”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5 01:03 编辑

(28)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翻译:
邓攸当初避乱,在半路上扔下了自己的儿子,保全了弟弟的儿子。过江以后,娶了一个妾,非常宠爱。一年以后,询问她的身世,她便详细诉说自己是北方人,遭逢战乱,逃难来的;回忆起父母的姓名,竟是邓攸的外甥女。邓攸一向德行高洁,事业有成就,言谈举止都没有污点,听了这件事,伤心悔恨了一辈子,从此便不再娶妾。

注释:

历:经过。
讯其所由:询问身世。

杂谈:

放弃自己的孩子,保全亲人的孩子,这件事很多人做过。虽说是美德,但是这样的取舍,不免心酸。

饥荒时期,夏侯渊曾经舍弃自己的幼子,保全了亡故的弟弟的女儿。
魏略曰:时兗、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
夏侯渊这个侄女后来被张飞掳走做了妻子,所生女儿嫁给了后主刘禅。夏侯渊战死,她向张飞请求安葬他。后来夏侯霸投奔蜀国,刘禅指着自己的儿子对他说“这是夏侯氏的外甥”。夏侯渊舍弃自己幼子救护这个侄女,后来也算阴差阳错又保全了他的儿子,有这样一位堂妹在蜀,对于夏侯霸下决心投奔蜀国,多少有些推动作用吧。
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及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兒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宠。

张范之子张陵及他弟弟张承之子张戬被山东贼抓住,张范亲自见山东贼要回二子,山贼便将张陵归还。
张范答谢说:“诸位把孩子还给我,这份好意是很厚重的。人的感情虽然偏爱自己的孩子,但我怜惜张戬的年龄更小,请允许我用张陵换回张戬。”山贼欣赏其人有义,将两人一并放回。
《三国志·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兒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

关于邓攸弃子,晋书中还记载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细节。
石勒过泗水,攸乃斫坏车,以牛马负妻子而逃。又遇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儿及其弟子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自弃我儿耳。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弃之。其子朝弃而暮及。明日,攸系之于树而去。
邓攸和妻子商量,抛弃自己的儿子之后,儿子傍晚时候自己又追了上来,第二天,邓攸把他绑在树上,然后弃之而去。
狠心至此,我不得不以最大的恶意揣测,邓攸这到底是真的迫不得已,还是一场表演,成全他的德名?难道真的困窘到了如此的地步,连一个孩子也无法保全?那么放他自生自灭可不可以,为什么要断绝了他的生路呢?
我无法想象那个被绑在树上的孩子,该是怎样看着自己的父母远去。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5 00:36 编辑

(29)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翻译:
王悦为人谨慎和顺,侍奉父母神色愉悦,克尽孝道。丞相王导看见王悦就高兴,看见王恬就生气。王悦和王导谈话,总是以谨慎细密为本。王导要去尚书省,临走时,长豫没有一次不送他上车。王悦常常替母亲曹夫人收拾箱笼衣物。王悦死后,王导回到尚书台,上车后,一路哭到官署门口;曹夫人收拾箱笼,一直把长豫收拾过的封好,不忍心再打开。

注释:

王长豫:王悦,王导长子
敬豫:王恬,王导次子,放纵好武,不拘礼法簏:竹箱

杂谈:

《晋书》有这样的记载:先是,导梦人以百万钱买悦,潜为祈祷者备矣。寻掘地,得钱百万,意甚恶之,一皆藏闭。及悦疾笃,导忧念特至,不食积日。忽见一人形状甚伟,被甲持刀,导问:“君是何人?”曰:“仆是蒋侯也。公儿不佳,欲为请命,故来耳。公勿复忧。”因求食,遂啖数升。食毕,勃然谓导曰:“中书患,非可救者。”言讫不见,悦亦殒绝。悦与导语,恒以慎密为端。导还台,及行,悦未尝不送至车后,又恒为母曹氏襞敛箱箧中物。悦亡后,导还台,自悦常所送处哭至台门,其母长封作箧,不忍复开。
王导曾经梦见有人用百万钱买王悦王导,就悄悄地为儿子祈祷。不久挖地掘土,挖出了一百万钱,非常痛恶,把这些钱全部都埋起来。到了王悦病得很严重时,王导的忧虑达到了心急如焚的地步,好几天吃不下饭。一天忽然看见一个人身材相貌非常魁梧,身穿盔甲手持大刀。王导问他是什么人,那人说:“我是蒋侯。你的儿子身体不好,我想要为他祈福保命,所以就前来了,你用不着再忧虑。”于是向王导求取食物,一吃就是几升。吃完后,那人突然对王导说:“你那当中书郎的儿子生命走到尽头,已经不可救了。”那人说完就不见了,王悦也命殒气绝死去。

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这个故事了。这个神是来骗吃的的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11:48 , Processed in 0.5766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