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楼主: 温县司马懿

《世说新语》翻译及杂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3 15:50 编辑

(10)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翻译:
华歆对待子弟很严肃,即使是在家里,礼仪也在朝堂之上那样严肃。陈元方兄弟行和睦友爱的办法。但是两个家庭内部,都没有脱离和睦安乐的准则。

注释:

华歆:(前面都是称字,这里怎么直接称名了?),字子鱼,和邴原、管宁一起求学,当时人称他们三人为一龙,华歆是龙头,管宁是龙腹,邴原是龙尾。朝典:朝廷的礼仪
轨:法则;准则

杂谈:

华歆此人的民间形象似乎不怎么好,一是演义中逼宫的佞臣形象,或许还有“割席分坐”的影响,也就是世说里的下一个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3 16:50 编辑

(1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翻译: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注释:
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经过。

杂谈:

在我看来,华歆所谓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反倒是管宁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金到底与瓦石有异,华歆拿起来再扔掉,或许是动了占为己有的心思但是见管宁在侧所以还是放弃了?自家园中掘出的东西,即使据为己有,也无可厚非。至于读书的人受到外界影响出去看看热闹,固然是不够专心,这倒没什么可分辩的。
管宁择友严格,更体现出洁身自好,这样的人往往容不下社会的很多黑暗,多是弃世之人。事实上管宁也确实终身不仕,多次推辞征召,不仅如此,管宁对于友人追求仕途也非常不以为然,据魏略记载:(管宁)常笑邴原、华子鱼有仕宦意。道不同,不相为谋。 贪心也好,读书不够专心也好,不过是导火索罢了,也许只是管宁已经发觉两人志趣不同,绝交之意,其实不在此一时一事。


说到华歆,此人有个外号“华独坐”,当然这和管宁割席分坐没什么关系,而是因为华歆善饮,胡冲的吴历记载:每策大会,坐上莫敢先发言,歆时起更衣,则论议讙譁。歆能剧饮,至石馀不乱,众人微察,常以其整衣冠为异,江南号之曰“华独坐”
颇有众人皆醉而独醒的味道。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3 16:48 编辑

(12)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翻译:
王朗常在识见和气度方面推崇华歆。华歆曾经在蜡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他的做法。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因此距离华歆越来越远。”

注释:

蜡(zhà):祭祀名,古代一种年终祭祀,在十二月合祭万物之神。
燕:通“宴”。
形骸之外:指表面的东西。形骸:人的身体。

杂谈:

这大概是个东施效颦的故事。

这位张华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张茂先。

很喜欢白朴的一首曲
双调·庆东原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和杨慎的临江仙有异曲同工之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1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翻译: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表示为难。王朗说:“船上空间还宽敞,为什么不行呢?”后来贼人追来,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正是因为这个。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注释:
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杂谈:
华歆的正面形象出镜,又是拿王朗来衬托。
一个在自身有余时愿意帮助别人,不考虑后果,出了事又想抛弃别人。
一个注重自保,不想管别人死活,但是答应了别人,就不违背承诺。

时局混乱,自己有余力的时候愿意帮别人一把,也就够了。只是既然答应了别人,危险关头又把他抛下,不免不够厚道。
答应得爽快的人,往往是因为没考虑到艰难。答应得艰难的人,才知道这一句承诺的份量,才愿意坚守自己的承诺。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4 11:53 编辑

(14)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所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翻译: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恭敬。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一直派他看管着。有时风雨忽然来临,王祥就抱着树哭泣。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偷偷拿刀去砍他;正好王祥私下出去了,只砍着空被子。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为这事遗憾不止,便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后母因此受到感动而醒悟过来,像爱亲生儿子那样爱他。

注释:

谨:恭敬

杂谈:

王祥,字休徵,是著名的孝子。
后母要暗杀他不成,王祥知道后自去请死,恐怕心中也满是悲愤吧。

《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王祥继母朱氏一次想吃鲜鱼,当时天寒冰冻,王祥脱下衣服,准备砸冰捕鱼(一说卧在冰上),忽然冰块融化,跳出两条鲤鱼,王祥拿着鲤鱼回去孝敬母亲。
卧冰求鲤这个故事也被收录在《二十四孝》中,
《二十四孝》: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和王祥有关的还有一个典故很出名,有关吕虔佩刀
《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初,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谓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强之乃受。祥临薨,以刀授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后奕世多贤才,兴于江左矣。
当初,吕虔有一把佩刀,工匠观看,以为有此刀的人一定会登上三公之位。吕虔对王祥说:“我不是可以做三公的人,这刀对我说不定还有害。而您有公辅的器量,所以送给您。”王祥坚决推辞,吕虔强迫他才接受。王祥临终前,又把这把刀授给其弟王览,说:“你的后代一定兴盛,足以配此刀。”果然,王览的后代之中多贤才,在东晋时期尤为兴盛。
王览即是王导的祖父,琅琊王氏的兴盛,想必不需赘言。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15)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翻译:

司马昭称赞阮籍谨慎,每次与他谈话,他的言辞都很奥妙深远,未曾评论过别人的短长。

注释:

阮嗣宗:阮籍,字嗣宗臧否:褒贬;评论(这个词应该不陌生,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就有“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杂谈:

对于阮籍,印象中就是狂士。他那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说得实在太放肆。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一句“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据《晋书》记载:(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阮籍有时自己驾车,想去哪就去哪,不走正路,车没法走了,便痛哭返回。

司马昭倒是很推崇阮籍,也很能容忍阮籍。只是难以想象,这样的狂生,也有不随意评论别人的时候。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16)王戎云:“与稽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翻译:
王戎说:“和嵇康相处二十年,未曾看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注释:
愠:愤怒

杂谈:

同为竹林七贤,嵇康和阮籍相比,就没有那么幸运,得到司马昭欣赏与诸多回护。
王戎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世说里还有其他关于他的故事,等他做主角的时候再多说。
看来古人认为喜怒不形于色也是一种德行。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1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翻译:
王戎和和峤同时丧母,都因为孝得到称赞。王戎骨瘦如柴,和峤哀痛哭泣,礼仪周到。司马炎对刘仲雄说道:“你经常去探望王戎、和峤吗?听说和峤过于悲痛,超出了礼法常规,真令人担忧。”仲雄说:“和峤虽然礼仪周到,精神状态没有受到损伤;王戎虽然礼仪不周,可是哀痛伤了身体,骨瘦如柴。臣认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应为和峤担扰,而应该为王戎担忧。”

注释:
鸡骨支床:指骨瘦如柴,意同下文的哀毁骨立。
刘仲雄:刘毅,字仲雄,为人刚直,任司隶校尉、尚书左仆射。
哀毁骨立:形容悲哀过度,瘦弱不堪,剩个骨架立着。

杂谈:
魏晋时期对于父母丧守孝,倒是很宽容,有时候似乎更推崇从心所欲,不避饮酒作乐,悲痛时便大哭。感觉这倒是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18)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徐,补不足,天之道也。”

翻译:
梁王和赵王是皇帝的近亲,在那个时候非常显贵。中书令裴楷请求他们两个封国每年拨出赋税钱几百万,来周济皇族中那些贫穷的人。有人指责他说:“为什么向人讨钱来做好事?”裴楷说:“破费有馀的来补助欠缺的,这是天理。”

注释:

梁王:司马肜,司马懿的儿子。晋武帝即位后,封梁王,后任征西大将军,官至太宰。
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的儿子。晋武帝时封赵王,晋惠帝时起兵反,自为相国,又称皇帝,后败死。裴令公:裴楷,字叔则,官至中书令,尊称为裴令公

杂谈:

损有徐,补不足,天之道也。这个思想出自老子。
《老子》: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4 11:02 编辑

(19)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言!”

翻译:
王戎说:“王祥在正始年代,不属于擅长清谈的那一类人。等到和他谈论起来,义理清新深远。恐怕是崇高的德行掩盖了他的善谈吧!”注释:
太保:指王祥。王祥曾任太保之职。

杂谈:

王戎是王祥的族孙。

如果说德行掩盖了善谈,那么不仅仅是喜怒不形于色是德,不发表议论也是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12:05 , Processed in 0.6186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