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4642|回复: 99

《世说新语》翻译及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 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这两天看@离爨 先生讲柴绍,倒是勾起翻译文言的兴致来了。
想起《世说新语》中很多故事都听说过或者在别处看过,这本书反倒从没有好好看过,于是就先拿它练手了。
版本就是网上的版本http://202.101.244.103/guoxue/%E ... %E8%AF%AD/index.HTM
翻译可能早已经有很多版本了,我自己尝试翻译下,只是觉得好玩。也不只是翻译,基本上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时候也许会扯得很远。
不知道能不能坚持把这件事做完。

点评

rex
我看好你哦,hold住!  发表于 2014-6-3 13:54
很好,坚持吧!《世说》我起码是六年前看得了,您这个帖子顺带让我可以重温一下,不错!  发表于 2014-6-2 10:45

评分

参与人数 1智力 +5 五铢钱 +20 武力 +10 收起 理由
rex + 5 + 2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夏朝都城在哪里?
下一篇:无法理解的徐庶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3 00:40 编辑

上卷   
德行第一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翻译
陈仲举,即陈蕃。他的言行被世人当做准则和典范。他为官赴任,怀着使天下清明的志向。担任豫章郡太守,刚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对他说:“大家希望您先进官署(视事)。”陈蕃回答说:“周武王拜访商容,连休息也顾不上。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注释:
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活译成赴任。
府君:汉代对太守的尊称 廨:官署
式:通“轼”,古代车前用作扶手的横木;闾,指里巷的门。车过里门,人立车中,俯凭车前横木,表示敬意,引申为登门拜访。
商容:商纣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当时被认为是贤人


杂谈: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一句“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说的就是陈蕃求贤的这一段典故。
《后汉书·徐稺传》:徐稺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徐稺是一位隐士,有贤德。陈蕃任豫章太守时,曾经礼辟徐稺为功曹,徐稺谒见陈蕃之后便离开,没有接受。陈蕃在豫章郡时曾为徐稺专设一榻,徐稺来便放下与他谈论,徐稺离开便重新悬起,表示不接待宾客。


和陈蕃同为汉末时期清流领袖的陈寔,也就是陈群的祖父,也有“文为世范,行为士则”的评价。邓艾少时随母迁居颍川,读到陈寔碑文上的这一句,便自己改名为邓范,字士则。后因同族中有同名者,才又改回原名。
《三国志·王毌丘诸葛邓锺传》:(邓艾)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

另外“陈曰”读着很别扭,似乎很少见以姓代指人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15 15:05 编辑

(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翻译:
周乘常说:“我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

注释
周子居:即周乘,字子居,东汉汝南安城人,曾为泰山太守,在职时得惠政美誉,为时人所赞叹。
黄叔度:名宪,字叔度,东汉慎阳人。以学行见重于时。
鄙:粗俗 吝:过分爱惜,吝啬 这里觉得吝啬有些奇怪,有版本译成贪婪,我觉得挺合适就用了

杂谈:

关于黄宪
《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余曾祖穆侯以为宪颓然其处顺,渊乎其似道,浅深莫臻其分,清浊未议其方。若及门于孔氏,其殆庶乎!故尝著论云。
后汉书对于黄宪的评语是:黄宪的言论及风格旨趣,没有流传开去四处传诵,但是看到他的士君子,没有不佩服他道德的深厚长远的,并努力改正自己的过失。

荀淑(荀彧祖父,荀氏八龙之父)见到他,认为他是值得自己学习的榜样(吾之师表也)。同郡戴良有才华且为人倨傲,但是每次见黄宪都注意端正自己的言行(见宪未尝不正容)。陈蕃,周举也有评价”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便会滋生贪鄙的想法“(明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

给我的感觉是:黄宪其人如镜,有着时刻提醒着别人正衣冠的效果。此人的德行,居然到了如此令人佩服的地步。


黄庭坚有句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倒是异曲同工。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2 07:02 编辑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翻译:
郭泰到汝南郡,拜访袁阆,见面不到一会儿就走了;拜访黄宪,却整日拜访连宿两三日。有人问他什么缘故,郭泰回答说:“叔度深邃宽广就像万顷的湖泊,澄净它不能使他清澈,扰乱它也不能使它浑浊,他的才干深而广,难以测量。”

注释:

郭林宗:即郭泰,字林宗。也是汉末清流领袖之一,有名望。
袁奉高:即袁阆,字奉高。和黄宪是同乡,两人自小相识友善。
鸾不辍轭:鸾:鸾铃。轭:套在牲口脖子上的器具。鸾铃悬于轭下,马动则鸾鸣,鸾铃不停地响,是说马不歇足。
陂:池

杂谈:


《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郭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阆,不宿而退;进往从宪,累日方还。或以问林宗。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郭泰评价袁阆如同泉水,虽然清但容易酌取。而黄宪汪汪如千顷池塘,澄之不清,混之不浊,不可估量。

我很好奇,黄宪的记载多是他人评价,评价又普遍给的非常高。黄宪本人出身低微(牛医之子),也不见其具体事迹流传,究竟为何会得到这么多名士如此一致的好评?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4)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翻译:
李膺风格俊秀,自视甚高。打算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作为自己的责任。后辈的读书人,有能在他门下学习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

注释:

李元礼:李膺,字元礼,汉末清流领袖之一。
升堂:登上厅堂,也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指有机会接受教诲。

杂谈:
《后汉书·党锢列传》:是时,朝廷日乱,纲纪穨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膺子瓚,位至东平相。初,曹操微时,瓚异其才,将没,谓子宣等曰:“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孟卓与吾善,袁本初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曹氏。”诸子从之,并免于乱世。

李膺的儿子李瓒,在曹操还未显达的时候便看出他能力非常,嘱咐儿子李宣投靠曹操,后来李宣等得以安然度过乱世。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2 15:04 编辑

(5)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翻译:
李膺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两人道:“荀君高见卓识,人们很难比得上他;钟君德行高尚,可以向他学习。”

注释:

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以品行高洁著称。是荀彧的祖父
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人,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是钟繇曾祖父

杂谈:


《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同郡陈寔,年不及皓,皓引与为友。……时,皓及荀淑并为士大夫所归慕。李膺常叹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李膺、陈寔、荀淑、钟皓都是颍川郡人。
颍阴荀氏、长社钟氏、许昌陈氏都是当地的大族,这几家的也算是世代交好。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3 00:28 编辑

(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徐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翻译:
陈寔去拜访荀淑,贫困简朴没有仆人,于是让陈纪驾车,陈谌拿着手杖在后跟从。陈群还年幼,坐在车中。已经到了,荀淑让儿子荀靖开门接待,荀爽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荀彧还小,坐在爷爷膝前。
当时太史向皇帝上奏说:“道德高尚的人向东去了。”

注释:
陈太丘:即陈寔,曾任太丘县长,所以称陈太丘。
荀朗陵:即荀淑,曾任朗陵侯相
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寔之子
季方:陈谌,字季方,陈寔之子,陈纪弟。陈寔有六子,纪、谌最贤,父子三人俱有德名,并称为“三君”
叔慈:荀靖,字叔慈,荀淑三子
慈明:荀爽,字慈明,荀淑六子。兄弟八人俱有才名,称“荀氏八龙”,而尤以荀爽最佳,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
真人:指修真得道的人,此指德行最为高洁的人。关于“真人东行”一语,余嘉锡氏以为“此盖好事者为之,本无可信之理。据《汉杂事》所载,殆时人钦重太丘名德,造作此言,与荀氏无与焉。”


杂谈:

以居官所在地的地名称人,叫做“宦地称”,算是一种敬称。上述称陈寔为陈太丘,荀淑为荀朗陵即是如此。


陈寔有个很著名的典故。
《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有小偷晚上溜到陈寔家里,躲在屋梁上面,想趁机偷窃。陈寔知道屋梁上面有人,并未喊人捉拿他,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作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小偷感惭交并,下地叩头请罪。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并赠丝绢布匹于屋梁上的盗贼。此后县中再无盗窃。
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
“梁上君子”即出于此。


陈登就非常佩服陈纪、陈谌兄弟。他评价二人“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兄弟和睦,德行高洁。
《三国志·桓二陈徐卫卢传》: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陈纪)兄弟;渊清玉絜,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华歆);清脩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赵昱);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孔融);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刘备):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矫。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翻译:

有客人问陈谌:“您父亲陈寔有什么样的功德,享有天下崇高的声名呢?”陈谌回答:“我的父亲就像泰山一侧的桂树,上方有万丈高峰,下方有着深不可测的深渊;上受雨露浇灌,下受深泉滋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有没有功德!"

注释:
阿:凹曲处,山阿是指山的曲折处。

杂谈:

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这位客人这问题问得很不友好,陈谌的回答也是语气不善。
这个意思我也理解不通,如果是陈谌把自己比作桂树,再批驳一句“不知有功德与无也”倒很好理解。一方面是说做儿子的不应该随意评论父亲,一方面说明自己受父亲影响和庇护深重,父亲的功劳和德行怎么能完全看得清楚又怎么能说得尽呢?
可偏偏是拿陈寔作比,赞颂陈寔品行高洁是肯定的,可是拿陈寔比桂树,“泰山之高,渊泉之深”来说其德行就很奇怪,没有什么逻辑上的联系啊?难道其中有什么典故?

点评

@离爨 先生帮忙看下  发表于 2014-6-3 13:34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3 13:40 编辑

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翻译:
陈纪的儿子陈群,有杰出的才能,和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不能决断,于是一起去问祖父陈寔。陈寔说:“陈纪难以为兄长,陈谌难以为弟弟。”

注释:

孝先:陈忠,字孝先,陈谌之子

杂谈:

关于“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句,我查了下难兄难弟,本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陈寔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这兄弟两人不分上下。

陈寔称呼自己的两个儿子不称名而称字,这应该是不合礼仪的。长辈一般呼名,字是同辈称呼以表尊重。


另外,“临子字父”,也就是当着别人儿子呼其父的名和字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司马朗和常林小时候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也都因为指出客人此举的不礼貌而为当时的人所赞赏。

《三国志·刘司马梁张温贾传》: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

《三国志·和常杨杜赵裴传》: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何拜之有?”於是咸共嘉之。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4 11:51 编辑

(9)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翻译:
荀巨伯到远处去探望生病的友人,正值胡贼攻打友人所在的郡。友人和荀巨伯说:“我今日是要死了,你可以快点离开。”荀巨伯回答:“从远处来看望你,你让我(丢下你)离去,败坏道义来求得生路,怎么是我荀巨伯能够做的呢!”贼人已经到了,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一郡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然敢独自留在这里?”荀巨伯说:“友人身怀疾病,不忍心丢下他离开,我请求以我的命来代替友人的命”贼人相互说:“我们是没有道义的人,进入了讲道义的国家”于是撤军回去,一郡得以保全。

注释:

班军:回师,撤军

杂谈:
古人讲求道义,这种贼人也被感化,以“义”或者以“孝”使自身得以保全的事例很多。

司马芝少年到荆州去避乱,在鲁阳山里遇到贼寇。同行的人都逃走,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贼寇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母亲老了,请诸位放过她吧。”贼寇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因此免于被杀。
《三国志·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牵招护送故长官何苗丧还,路遇贼寇,其他人四散逃命,他垂泪请求贼人不要破坏棺椁。贼人认为他有义,于是放他离开。
《三国志·满田牵郭传》:年十馀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俱与隐门生史路等触蹈锋刃,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道遇寇钞,路等皆悉散走。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贼义之,乃释而去。由此显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12:06 , Processed in 0.51076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