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七
【前篇提要:袁绍逃回黎阳北岸,收走了蒋义渠的军队,袁绍的手下得知,又渐渐向他回归集结。兵败的袁绍要面子,竟杀了当初劝阻他出兵的田丰,而他下属的派系斗争仍无休无止地进行着。】
曹军破了袁绍,自己也饿得几近瘫痪,于是曹操命令夏侯渊督管兖、豫、徐州供给军粮。
夏侯渊,字妙才,是夏侯惇的同族弟弟。以前兖、豫州大乱,夏侯渊因饥饿困顿,抛弃了自己幼小的儿子,而养活了自己亡弟的女儿。曹操早先住在家乡时,曾吃了县里的官司,是夏侯渊代他承担了重罪,然后曹操又进行营救,夏侯渊才得以幸免。当年曹操起兵后,让夏侯渊任别部司马、骑都尉从,后升任陈留、颍川太守。
先前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交战的时候,夏侯渊代理督军校尉。现在曹操命他督粮,当时曹军粮食少,是夏侯渊连续不断地传送粮饷,曹军才得以重新振作。
然后,曹操把目光很自然地放到了最有潜力的敌人——孙氏身上。现在孙策才死不久,曹操就准备趁江东旧主新丧,孙权根基又不稳时征伐江东。
侍御史张纮则认为趁人之丧讨伐,自古以来就是不义的行为,影响恶劣。万一不胜,反成不可调和的冤仇,不如厚待孙权。
这个张纮很有才能,本来是孙策的左膀右臂,后来曹操趁他替孙策向天子呈表章时,把他留了下来任侍御史,并厚待张纮。后又让张纮任九江太守,可张纮心恋孙氏的旧恩,想回江东复命,就以有病为借口,坚持推辞不受。
这次张纮进言,曹操想命令张纮帮着让孙权来内附自己,就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曹操立即表奏孙权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屯在吴,派丞到郡里管理文书事务。同时,曹操又让张纮出京任会稽东部都尉,到江东名为辅佐孙权,实为拉孙权内附。
说到这里先停一下,我们从连载的一开头到现在提到了很多个武职,什么大将军啦,车骑将军啦,以及其所属的军司马、假司马,长史、从事、帐下督等等等等,现在又来个孙权的“讨虏将军”,很多有心的人都发现似乎此时这个将军,那个将军的,多得甚至可以用泛滥这个词来形容,这是怎么回事呢?而且那么繁多复杂的职位如何从属?下面我们就大概地介绍一下当时的这类官制。
不用说,首先得谈将军。提起将军,顾名思义,就是统领军队。个人觉得这个官职的名字起得最好,称呼起来又贴切,又耐听,而且极有气势,简直好得绝伦!
本来,西汉建立时承袭秦制,设置太尉掌管军事,后来汉武帝撤销了这个职位,又设大司马,冠以将军的称号,或者说是设大将军,冠以大司马在前,也就是称大司马大将军。其后,历代汉帝对这个大司马的将军称号,一会儿冠,一会儿不冠,前前后后改了好几次。
而大将军、骠骑将军,官位等级次于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都是金印紫绶,官位等级次于上卿,主管京师防卫,边境兵事。
到了刘秀建立东汉,这个大将军的职位就不常设置了,只是在征伐时才会设,战事结束就解除。
再往后传了几代汉帝,大将军的等级和三公相比,则根据当时不同的情况和需要,时高时低,有时还等同。但总的来说,能对比三公这个等级的将军职位有四个:首屈一指的是大将军,其次骠骑将军,再其次车骑将军,再再其次卫将军。除去这四个将军职位,再往下排还有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除了上述的将军外,还有四征将军、四安将军、四镇将军、四平将军,其实这些将军并不是在汉的同一个时期内就并存具有的。四征将军倒是汉朝本有的,比如马腾、韩遂。四安将军是后来的,直到魏国建立初期才设立;四镇将军的职务则是为了安抚远方的人,比如曹操。四平将军则如马超,但到了后来西晋大乱就取消了。
另外,还有什么度辽将军之类的,本来一开始设置时,是为了搞对外族军政事务的,由于外族时降时叛,就从临时的改为常置。
再如楼船将军、强弩将军等,本都是为了在攻讨时表彰征伐,显扬威势,才冠以的名号。可是按制度战前设立,战后撤销,结果随着战事次数的累积,置了又废,废了再置,弄得名号更加繁多。再碰上个东汉末这种乱世,人人都想弄个朝廷认证,于是各种名号的将军多如牛毛,都统称杂号将军。就比如孙权的这个“讨虏将军”。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非要削尖脑袋混个带名号的将军当当呢?其中有好几点原因,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他人表明自己拥兵的合法化,讲起来是天子授权让其带兵平叛或征讨的。这样一来,发动战争,四处攻伐就名正言顺了,在名义上把自己和作乱的人区分开来。举个形象的例子:比如黑社会向商家收钱,这个钱则被称为“保护费”,是不合法的,抗缴的行为就是不畏强暴,在理论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而政府的工商部门和税务机关来向商家收钱,这个钱则被冠以“税”或“管理费” ,是名正言顺要收取的,如果发生抗缴的行为就叫“违法”、或叫“影响执法”,不受任何保护,严重了还得吃官司。也许这个例子不太恰当,会引起一些读者的反感,但大致就是这个道理,顶着合法的帽子好办事。
将军粗略地介绍完了,下面再说说其下属官吏,主要是军队方面的。
大将军下设长史、司马各一人,官秩一千石。司马主管军队,就和太尉执掌天子的军队一个道理。另外还设有从事中郎二人,官秩六百石,他俩则参谋和商议军事。将军府固定的官吏包括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御属也是官名,是管记录和缮写的小吏。大将军出征时,要设置中护军一人。
大将军统领军队都是按部曲的编制。大将军营分五部,每部设有校尉和军司马各一人,校尉的官秩相当于二千石,而军司马的官秩相当于一千石。部以下分有曲,每曲有军候一人,官秩相当于六百石。曲以下还分有屯,每屯设屯长一人,官秩相当于二百石。
在大将军统领的这些军队中,那些不设校尉的部,就只设军司马一人。还有军假司马、假候,都为副职。
而大将军另外单独设立的营则由别部司马所统领,他们兵力的多少各随情况而定。 以上是大将军的配置,其余的各将军,因是专为征伐而设置,故而没有像大将军那样有固定配置的官吏。不过,他们也同样有部曲,由司马、军候来领兵。其任职的官吏是由下辖各部各召集一人,来总管营中事务。
将军下属其他的官吏还有:兵曹掾史主管兵器军械;禀假掾史主管禀假禁司;还设置外刺、刺奸,来主管刑罚。营门也设有门候。
粗略地理清了这一顺序后,以后一提到这些武职,也许大家就会有点大致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