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楼主: 囧虎之懿

[转载] [连载] 三国不是演义——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31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三八


    【前篇提要:孙策秘密整治兵马,暗暗计划趁曹操无法抽身之际,渡过长江向北袭击许,来迎接汉帝。此前,孙策、陈登互相视为威胁,孙氏曾两次攻陈登,都被陈登以弱胜强击败。】

    以前吴军两次进攻陈登受挫,如今孙策西征回来,准备再次征讨陈登。

    孙策亲率大军赶到丹徒临江暂时驻扎下来,因为他必须在这里等待运粮,以便接济。就在这段闲暇的时间,却出了个天大的意外······

    一开始,孙策在攻打严白虎时,曾杀了吴郡太守许贡,许贡的小儿子与门客逃亡并藏匿在江边,一直想刺杀孙策,为许贡报仇。

    孙策平时喜欢打猎,趁着这次停驻军队等待粮草,好几次带着步兵骑兵外出驰骋打猎。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孙策又去打猎,不想却被许贡的门客暗中盯上。

    孙策驾马飞奔追鹿,他打猎时所骑的马特别精壮神骏,身边的随从虽然骑着马,但都被远远甩在后面,谁也跟不上他。最后当孙策孤身在前的时候,突然和三个许贡的门客遭遇。

    据说这三人都是士卒打扮,孙策问:“你们是什么人?”

    这三人回答说:“是韩当的兵,在这里射鹿。”

    孙策诈他们说:“韩当的兵我全认识,未曾见过你们。”

    估计孙策看出了破绽,于是就用弓射其中一人,弓弦响处那人被射倒,剩下两人又怕又急,便举弓射孙策,结果孙策脸颊中箭,他后面随从的骑兵很快赶到,把这些人全部刺死。

  《吴历》上记载说:孙策受了伤,医生说可以治疗,应当自己好好调养护理,百日内不要动。孙策拿镜子自照,对左右人说:“脸像这个样子,还能再建功业,做大事吗?”于是孙策捶桌几大挥大舞,把伤口全都弄裂开了。

    虽然这段记载不可信,但不管如何,孙策受伤确实很严重!可能他知道自己伤得太厉害,快不行了,就召集张昭等人来,对他们说:“中原现在正大乱,而凭借吴、越之地的众多人口,稳固的三江天险,足以能看到局势明朗的那天,请你们好好地辅佐我的弟弟。”

    因为孙氏兄弟好几个,孙策说到这里,张昭等人以为孙策会把军队交给孙翊!

    孙翊,字叔弼,又名孙俨,他年龄仅次于孙权。孙翊性情很像孙策,被吴郡太守朱治推举为孝廉,他骁勇强悍,果敢刚烈,颇有大哥孙策之风。此时孙翊才十七岁,孙氏遗传的就是少年英雄。

    可是孙策却叫大弟弟孙权过来,把印绶给他佩带上,对他说:“带领江东的兵马,在两阵之间寻求时机采取适宜的决策,和天下群雄争强斗胜,您不如我;提拔贤才,任用能人,使他们各自尽心效力,我不如您!”

    孙策此举也就是明确了继自己以后的江东之主就是孙权!
  

    孙权以前曾任阳羡长,被郡里举察为孝廉,又被州里举荐为茂才,后来代理奉义校尉。当年汉因孙策在远方仍能对朝廷按时进贡,于是朝廷就派遣使者刘琬带来赐予他爵位、服饰的诰命,刘琬见过孙氏兄弟后,曾对别人说:“我看孙氏兄弟虽然各个才能出众,明白事理,但是他们却都没有终其天年的福禄,只有二弟孝廉孙权,外形高大,身骨不凡,有大贵之相,寿命又最长,你且验证下吧。”

    孙权性格大度开朗,为人仁爱,遇事多谋善断,喜欢蓄养侠士,早就名声远播,名气大得和他父兄差不多。同时他也完全秉承了父兄少年时期就早早成才的本色,十几岁的孙权每次参与商议和谋划时的表现,总是令孙策很惊奇,自认为在这些方面不如弟弟。每当大会宾客时,孙策总是回头对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是你的手下将领啊!”当年孙策征讨庐江太守刘勋,攻破刘勋后又进军沙羡攻伐黄祖,孙权都跟随着哥哥一起出征。
  

    回头再说此刻的孙策,孙策临死时,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他对张昭说:“如果仲谋(指孙权)不能胜任所担当的大事,您就自己取代他。若反复努力不能克敌制胜,再从容地向西归附朝廷,也没有什么好顾虑的。”就在当天夜里,孙策死去,年仅二十六岁。

发表于 2013-10-31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三九


    【前篇提要:孙策准备征讨陈登,可他于丹徒驻扎待粮期间,在一次狩猎时遭到许贡的门客复仇,结果面颊中箭,不治而死。孙策死前把位置传给了弟弟孙权。】


    孙策死后,他的长史张昭率群臣拥立并辅佐孙权,然后又上表朝廷奏明此事,弄个名正言顺,同时分别通报给自己势力范围内的郡县,还让大家各司其职。


    孙权见哥哥死了,嚎啕大哭,悲痛伤感不肯就职治事,张昭对孙权说:“孝廉(指孙权),现在难道是哭的时候么?况且周公建立的礼法、法规,但他的儿子伯禽却不遵照,不是违逆父亲,而是当时的形势不允许他那么做。何况现在内、外而起的坏人竞争角逐,豺狼到处都是,您还要哀痛亲戚,顾及礼仪制度,这就犹如开门结纳盗贼,不能称为仁德。”


    于是大家就改换了孙权的服装,张昭又对孙权说:“作为继位者,重要的是要能够继承前人的路线,给子孙打下基业,能让子孙有祖先的遗业好继承,来成就功业。如今天下正大乱,众多的盗贼到处占山为王,孝廉您怎么能伏身悲伤,肆意宣泄一个平常人的情感呢?”


    然后张昭亲自扶孙权,让他上马,列军兵而出,去巡阅军队,这下子众人心里就有了归属。张昭继续做孙权的长史,孙权授予他的职任和以前一样。


    吕范得知孙策去世,急忙奔丧到吴。周瑜怕生变故,也领兵前来奔丧,就留在吴地,以中护军的身份和张昭共同理事。


    而此时虞翻已经出任为富春长,孙策一死,各县的众长官一齐要出县奔丧,虞翻说:“怕邻县的山民或许会有阴谋叛乱,我弃城郭远去,必将招致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于是虞翻就留在本地穿丧服、办丧事,各县见了都纷纷仿效,因此各地全都得以安宁。



    定武中郎将孙暠,是孙策的堂兄,他是孙静的儿子,此时屯在乌程,他一见孙策死了,孙权接替他统领了事务,就整治率领官兵,打算攻取会稽。


    会稽方面听说后,就发动百姓守城,以等待继任主公孙权的命令,同时令人去晓谕孙暠。


    虞翻劝说孙暠道:“讨逆明府(指孙策),没有到自然的寿数就去世了。如今接替他理事,统领众人,应该让孝廉(指孙权)担当。我已经与全郡的官吏士兵,环着城池坚守,一定会舍弃短暂的生命,为孝廉除害,我们只管恪尽职守行事。”这样一来,孙暠就退走了。


    后来州里推举虞翻为茂才,汉朝召他为侍御史,可虞翻都不去。身为司空的曹操也征召他,虞翻听说曹操来召,就说:“强盗头子想用富余的财物就玷污好人家吗?”因此拒不受命。


    虞翻给少府孔融写信,并把自己所著的《易注》拿给他看,孔融回信说:
  “听说延陵季札能领略评论各地音乐,看了您对?易?的研究,才知道东南之地美好的东西,不只是会稽的细竹。您又观天象、看云气,观察寒暑的感应,探究祸福的根源,都与神明相符合,可以称得上是本把奥秘探索到究竟的好书。”


    会稽东部都尉张纮也写信给孔融说:
  “虞仲翔(指虞翻)先前颇被议论的人所攻击,但他美玉般的本质,雕琢砥砺后更加光彩,不足以损伤他。”

发表于 2013-10-3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四零


    【前篇提要:孙策死后,孙权被拥立为主,周瑜和吕范领兵前来坐镇。同时孙策的堂兄孙暠要来袭夺会稽,虞翻把他劝走,这下江东才安定下来。】

    孙权统领江东后,加紧招纳延请人才,聘用求取名士,鲁肃、诸葛瑾等人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成为孙权宾客的。

    孙权不仅在起用和选拔人才方面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行动起来也非常积极。比如,孙权听从周瑜的推荐,重用了鲁肃。

    早在孙策攻刘勋之前,当时鲁肃的祖母去世,鲁肃送灵柩回东城安葬,刘晔与鲁肃关系亲密友好,他给鲁肃的信里说:
  “现今天下的豪杰正一齐起兵,您的资质,尤其适合于今天这种情况。快回去接老母亲,没有必要滞留在东城。我近处的郑宝,如今在巢湖,拥有一万多军众,身处肥饶之地,庐江地区的人多去依附投奔他,何况我们这些人呢?看这种形势,还有可以大量招集人手的空间,时不可失,足下您快些吧。”
    鲁肃回信给刘晔,认为他的计划很对。

    鲁肃安葬完祖母回到曲阿,打算向北到庐江地区,正赶上周瑜已经把鲁肃的母亲接到了吴,鲁肃就把情况全部告诉了周瑜。

    这时孙策已死,孙权还驻在吴,周瑜对鲁肃说:“昔日马援回答汉光武帝说‘当今的世间,不只是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在选择君主’。如今主人亲近贤才,尊重士人,接纳出众者,录用不一般的人,而且我听说前世贤人不公开的论断,说承袭德运取代刘氏的人,必会在东南方兴起,根据天象推算事情的形势,该这里的主人承代帝位,最终构筑帝王基业,以顺合上天的符命,这是有壮志的人攀龙附凤,纵横自如,并有所建树的关键时刻。我正是明白这个道理,足下您不必在意子扬(指刘晔)的话。”

    鲁肃又听从了周瑜的劝说,于是周瑜向孙权推荐鲁肃,说他的才能可以辅佐当世之君治理国家,同时建议孙权应该广泛寻求像这样的人才,来成就功业,不可以让这种人离去。

    孙权立即会见了鲁肃,和他谈话以后倍感高兴,众宾客罢宴离退后,鲁肃也跟着告辞而出,可孙权独自又把鲁肃领回来,并合坐具继续相对饮酒,然后孙权单独对年轻的鲁肃进行了考察式的交谈。

    孙权先和鲁肃私下商议道:“现今汉室倾覆危急,各地动荡不安,我继承父兄的遗业,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您既然光临我这,拿什么来辅佐我呢?”意思也就是自己如何在汉室衰微的情况下成就霸业。

    鲁肃回答说:“昔年汉高祖刘邦一心一意地想要尊奉义帝,但却不能的原因是项羽形成了祸害。现在的曹操,犹如以前的项羽,将军怎能够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我私下料想,汉室不可能恢复兴盛,曹操也不可能很快被铲除。替将军您计划,只有稳稳占据江东,与其他势力保持鼎足均衡,来观察天下的破绽。形势虽然这样,自己也不要疑虑。为什么呢?北方实在是多事。趁着北方多事,我们剿灭黄祖,进军攻伐刘表,最终一直打到长江的尽头,把整个长江流域占为己有,然后建立帝王的名号来谋取天下,这可是像汉高祖那样的事业啊。”

    鲁肃的见解十分高远,孙权虽然心里很欢喜,但他还是表现得很谦虚,就说道:“如今尽力占据一方,只是希望来辅佐汉罢了,这些话不是我所能做到的。”

    当时鲁肃非常年轻,孙权见他如此有才略,高兴得不得了。可张昭却嫌鲁肃为人不够谦逊,多次指责诋毁他,说鲁肃年轻马虎,不可任用,孙权也不以为意,反而更加尊重鲁肃了,他赐给鲁肃母亲衣服帏帐,以及各种生活用品,比照他家旧日的富裕程度。

    另外,孙权还得到了诸葛瑾!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他的先祖葛氏,本是琅邪诸县人,后来才迁到阳都。阳都先前已经有姓葛的人了,当时人们就称后迁来的诸县葛氏为诸葛,于是他们就以诸葛作为自己的姓氏。诸葛瑾年轻时游历京师,研究《毛诗》、《尚书》、《左氏春秋》。后逢母亲去世,诸葛瑾就回家守丧尽孝,恭敬小心地事奉继母,很尽做儿子的孝道。

    东汉末年诸葛瑾到江东逃避兵乱,正赶上孙策死去,孙权的姐夫曲阿的弘咨见到诸葛瑾,认为他很不一般,就把他推荐给孙权,和鲁肃等一起享受宾客的待遇,到后来诸葛瑾做了孙权的长史,转任中司马。

    诸葛瑾为人既有容颜相貌,又有才思器量,当时大家都敬服他的高雅,孙权也很看重他,有大事都咨询请教他。

    当时还有个叫是仪的人旅居在江东,孙权继承统管了大权后,就用褒奖的文书来征召他。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他本来姓氏,一开始做过县中小吏,后在郡里任职,当时的郡相孔融嘲笑是仪,说他姓的“氏”字是“民”无上,也就是无法无天地不把天子、长官放在眼里,应该改为“是”,于是是仪竟真的改了。后来是仪依附刘繇,在江东躲避兵乱,刘繇战败后,是仪便迁到会稽。这次他应征来见孙权,孙权对他十分亲近和信任,让他专管机密,并拜他为骑都尉。
发表于 2013-10-3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四一

    【前篇提要:孙权统领江东后,加紧招纳延请人才,聘用求取名士,鲁肃、诸葛瑾等人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成为孙权宾客的。】     

    这时,孙权主要控制的地区只是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五郡,另外还有孙策当年任命李术守保的庐江郡,加起来一共是六个郡的地域,然而周边还有些险阻偏远之地尚未服从。

    当时,宦游旅居的士人都以所在地区的安危而决定去留,君臣关系也不太牢固,但周瑜和张昭、程普、朱治等人却认为孙权可与大家共同做成大事,因此他们就倾心地辅佐事奉孙权。其中程普在三郡奔波,平定征讨不服从的人,和大家一起用行动来鼓励孙权成就争衡天下的大事!
  

    这时,孙策死去和孙权接掌六郡的消息也传到官渡前线,于是曹操想起华歆尚在孙氏那里,就表奏天子征召华歆。

    孙权想不让华歆去,华歆就对孙权说:“将军您奉天子的诏命,才开始交好曹公,情义不牢固,让我得以为将军您效力,难道没有好处吗?如今空留我在这,这是在养没用的东西,不是将军您的好策略啊。”

    孙权听了挺高兴,就打发华歆去许,宾客旧友送他的人多达一千余人,赠送给他的也有数百金,华歆全都不拒绝,但他收下后,却暗暗把各人的名字分别对应题写标识在他们所送的钱财上。

    到了真正临离开时,华歆全把这些财物聚在一起,他对众宾客说:“本来没有拒绝各位的心思,所接受的就多了。但我想到自己单独坐车远行,将会因携带着贵重的财物而招来灾祸,希望宾客们为我想想。”

    众人这才各自把所送给华歆的钱财收回,他们知道华歆是为了不收他们的东西才故意那么说的,于是大家都敬服华歆的品德。

    华歆到了许,被拜为议郎,参与司空军事,又入朝担任尚书,转任侍中,代荀彧为尚书令。就这样,华歆等于又归了曹操。
  

    对于孙策之死,先前郭嘉预料或者说是预言得很准确,准确得都有点离谱,甚至都使人怀疑是后人加上去的。

    孙策一死,曹操虽然暂时化解了后顾之忧,但是眼前的情况并不容乐观,此时袁绍军已围官渡,曹军粮食一天天地减少,眼看就要吃光了,曹操就问贾诩该怎么办,贾诩说:“您的睿智胜过袁绍,勇气胜过绍,用人胜过袁绍,跟据时机来决定策略也胜过袁绍,您有这四点胜过他的地方,然而半年时间还不能平定他的原因,只是您顾及得过于周到全面的缘故。必须抓住机会果断行事,很快就可以把事情平定。”

    曹操说:“对。”

    其实贾诩、荀彧这些顶尖的智囊见解基本都是一样的。不久,不仅曹操听从了贾诩的话,一改为了万无一失而坚守的常态,而且贾诩所说的机会,荀攸和贾诩也帮曹操把握住了······
  

    先前汝南刘辟公开背叛了曹操,举兵响应袁绍,刘备奉袁绍之命相助刘辟侵攻许地。刘备在汝、颍之间非常活跃,自许以南,隶属于曹操的官吏百姓都不安宁,曹操为此感到很头疼。

    曹仁说:“我们的南方因大军目前正有紧急情况,势必不能回来相救,所以刘备用强大的军队一逼近,他们背叛本来就是应该的。但是刘备才统领袁绍的军队,还不能完全得到这些军队的效力,这时攻打,可以攻破他。”

    曹操认为曹仁说得对,就派他率骑兵去进攻刘备,刘备果然被击破。刘备逃走后,曹仁继续攻破了刘辟所屯驻的地方,他收复完所有的郡县,又回到前线。

    被击败的刘备则回归了袁绍军,他暗暗想脱离袁绍,就劝说袁绍向南联合荆州牧刘表,于是袁绍派刘备领本部人马去侵攻汝南。汝南贼军龚都等人纷纷响应,因此刘备便和龚都等人联合,聚众几千人。

    曹操见刘备侵扰汝南,又派遣蔡阳去平定龚都,不料蔡阳交战不利,反被龚都所击破,蔡阳本人也被刘备所杀。同时,徐晃也与曹洪攻破了隐强贼军祝臂。袁绍又派遣别部将领韩荀率军绕路截断了西道,于是曹仁领兵去攻打,结果在鸡洛山大破韩荀。从此,袁绍不敢再分兵出动。

     直到如今,在曹、袁主力对持期间,双方各其他势力在黄河以南遍地交战、到处开花的纷乱局面才渐渐平息下来。
发表于 2013-10-3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四二


   【前篇提要:孙策死去和孙权接掌六郡的消息传到官渡前线,曹操趁势召回华歆。此段时期,袁绍在汝南两次安插刘备,都先后被曹仁击败。袁氏将领韩荀在鸡洛山兵败后,袁绍彻底放弃了分兵出动的战略。】

    不久,袁绍军数千辆运粮车接近官渡,这时曹军粮食也刚刚吃尽,荀攸说:“袁绍军运粮车早晚就到,押粮的韩猛(或韩若)虽勇猛,但他很轻敌,去攻击他,必能获胜。”

    曹操问荀攸:“可以派谁去?”

    荀攸推荐说:“徐晃可以。”

    于是曹操采用荀攸的计策,派遣徐晃和史涣率军作为突袭部队,去截击韩猛押解的运粮车,结果在故市大破韩猛,韩猛败逃而去,曹军烧光了袁军粮车和粮谷。

    徐晃自平定隐强贼军祝臂以来,功劳最多,被封为都亭侯。后来,曹仁又与史涣等劫夺了袁绍军的运粮车,并烧了他们的粮谷。
  

    就这样,双方相互对抗了好几个月,曹军虽然在频频交战中接连斩杀了不少袁军将领,但形势果然如同沮授所料,因曹操与袁绍相持的时间太长,曹操的军队少,粮食也面临吃尽,士卒十分得疲乏。

    同时,百姓苦于前线的徭役,纷纷背叛曹操,响应袁绍,于是曹军军粮更加匮乏。曹操看在眼里,心急如焚,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安慰运粮的人说:“再过十五天就为你们击破袁绍,不再辛苦你们了。”可是这种话只能是说说而已。

    建安五年冬十月,袁绍再次派车运粮,并命令淳于琼等五人带领一万多军兵迎接护送,此时正屯宿在离袁绍军营北面四十里的乌巢。

    沮授向袁绍建议道:“可派遣将领蒋奇另外作为别部在外面防御,以杜绝曹操来劫粮。”可是袁绍又不肯听从。

    许攸这时也给袁绍出了个好计策,他说:“曹操兵少而拉出全军来拒守我们,他的许守备必然空虚,这时如果我军分遣部队,趁夜轻装行军,突然袭击许,必然能攻下它。攻下许后,再拥奉着天子名正言顺地讨伐曹操,曹操必定被擒获。假使许攻不下来,也可以令曹操首尾难顾,疲于奔命,迟早落败。”

    袁绍不仅不肯听从,还固执地说:“我就是要先打败曹操。”兵法本来讲究的就是避实就虚,声东击西,不过袁绍即便是这样,曹操也似乎难以摆脱困境,因为断粮是迟早的事。
  

    直到此时,袁绍经历过好几次看似有利的战机,可他却没有抓住过一次机会,更令人扼腕的是,每当战机来临时,总有人在提醒他!

    第一次是曹操攻吕布时,田丰劝他趁虚夺取兖州。结果袁绍却消极对待曹操,而全力去打坐以待毙的公孙瓒。不过,袁绍先解除后顾之忧的做法也颇有道理。

    第二次是在袁绍打完公孙瓒后,军民疲惫,粮储空虚的情况下,沮授劝他不要急于和曹操正面战争,而是一面休养生息,一面骚扰曹操,待敌疲我强时再进攻。结果袁绍一反前面作风,积极备战。从目前曹操陷入困境的局势来看,袁绍此举好像也是可行的。

    第三次是曹操攻徐州的刘备时,田丰又劝他趁虚夺取兖州。结果袁绍又因儿子生病,按下准备好的兵马,再一次消极对待。这一点倒没法儿帮袁绍说话,但谁不会偶尔犯些意气用事的错误呢?曹操也同样不例外。

    第四次是曹操赶走刘备后,回军防备官渡时,袁绍却又积极进军求战,田丰阻止他并提出了类似沮授的战略方针。结果他不仅不听,还把强行直谏的田丰给抓了起来。虽然袁绍在此事上做得没风度,但是面对袁军如今的有利局面,也不能说袁绍当时的不采纳就是完全错误的。

    第五次是曹操渡河斩颜良得利后,沮授却巧妙地化失利为诱敌深入之计,主张分屯官渡,断敌归途,主力以逸待劳。结果他又积极沿河寻求交战,丧了大将文丑。这一点不能全怪袁绍,主要是文丑应变能力不足,而且军纪涣散,在兵力装备占优的情况下还被打败,也可以说责任基本在于文丑和刘备。

    第六次是曹操后方郡县多叛,袁绍军屯阳武时,沮授指出曹军善战但粮少,因此曹操想速战,而己军粮多,应该避免硬拼,通过持久战来拖垮曹操。结果袁绍积极进兵对垒,久攻不下。袁绍这种做法倒是有点儿勇而无谋的嫌疑,不过曹操人少,面对兵多将广的袁绍,曹军的兵员根本维持消耗不起。

    第七次是张郃让袁绍不要和曹操纠缠,直接分兵切断曹军赖以生存的南面生命线,让曹军断粮自败。可是袁绍不听,又变得不积极了。袁绍虽然有些失策,但就这样耗下去,曹军同样铁定先断粮,只不过时间拖得久一点儿而已。

    第八次则有看似没联系两个方面糅合在一块儿。一方面是在被曹操劫烧粮草后,沮授提醒袁绍派别部防止曹操劫粮,袁绍不听。另一方面是许攸又利用袁军兵多的优势,一面把相持不下转化成拖住曹军主力,一面又把袁绍军从受阻的状态转化为趁虚偷袭曹操后方的积极地位,使曹操陷入首尾难顾的境地。前几次,袁绍忽急忽缓,逢建议必反,而许攸这条计策可谓有缓有急,攻守兼备。按说应该合袁绍胃口了吧!不料袁绍竟赌气般的回绝了。

    袁绍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机,不过那些似乎都没有对他造成太大的损害,一切还都是按照有利于袁绍的趋势发展的。可这一次放弃的后果也许将会很严重!
发表于 2013-10-3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四三


    【前篇提要:曹操采取荀攸的建议,多次劫烧袁军的运粮车,双方相互对抗了好几个月,曹军虽然在频频交战中接连斩杀了不少袁军将领,但曹操仍面临即将断粮的困境,百姓苦于前线的徭役,纷纷背叛曹操,响应袁绍。同时,沮授和许攸分别向袁绍献计,袁绍也不听,他那固执的言辞激怒了许攸。】

    许攸知道袁绍这个人刚愎自用,不能和他一起谋划大事,另外许攸本人比较贪财,袁绍却不能满足他,正好这时又赶上许攸家里犯法,审配把他家人抓起来了。在这三个因素的作用下,许攸一气之下跑归了曹营。

    此时正是冬十月,曹操听说许攸来了,光着脚就出门迎接他,并拍掌大笑:“子远,您来了,我大事就成功啦!”曹操刚才所说的“子远”就是许攸!
    许攸,字子远。他年轻时与袁绍以及曹操关系十分友善,后在初平年间跟随袁绍在冀州,常常在坐席上一起商议事情。

    现在许攸来投曹操,他入坐后,开门见山就问曹军粮草的事。可见双方阵营里从主公到谋士,心里对曹军的致命之处都看得很清楚,也不知道袁绍看得明不明白。

    许攸说:“袁氏军力强盛,您拿什么对付他呢?现在还有多少粮草啊?”

    然后曹操开始胡诌,他回答道:“还可支用一年。”

    许攸说:“不是这样,请再说!”

    曹操又回答:“可支用半年。”

    许攸说:“足下不想破袁氏了吗?为什么不说真话啊!”

    曹操最后看实在瞒不过许攸,才说了实话:“刚才说着玩儿罢了。其实可以支撑一个月,怎么办啊?”

    这也就是说袁绍只要再相持一个多月,曹操就要退兵了,就在这么紧要的关头,却碰巧把许攸给逼跑了,胜利的天平开始慢慢地沉向了曹操一侧。

    许攸向曹操泄露了袁绍军的军事机密和弱点,他说:“您在此孤军独自拒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耗尽,这是危急的时候啊。现在袁氏有一万多辆车辆物资,正在故市、乌巢,屯守的军队也不严加防备,如今派兵轻装去袭击他们,出其不意地赶到,烧掉他积聚的粮草物资,不过三天,袁氏将不战自败。”

    曹操听后非常高兴,就准备选派精锐发兵。可大家听许攸说袁绍派淳于琼等领着一万多军兵负责迎接运送粮草,而且他们将领骄傲,士卒懈怠,可以截击,曹操周围的人都对此表示怀疑,只有荀攸与贾诩劝说曹操动身去袭击淳于琼等。

    曹操挑选出精锐步骑五千人,那位先前和于禁攻完获嘉回来的乐进也在其中。然后曹操留荀攸、曹洪守大营,亲自率领着这五千人马,等到夜幕降临,偷偷前往袭击淳于琼。

    出动的曹军全打着袁军旗号,人人嘴里衔着禁止喧哗出声的小棍,包住马嘴,每人抱一捆柴,趁夜从小路隐秘地行军。他们在所经过的路上如果碰到有外人询问,就一律回答说:“袁公怕曹操袭劫后方军队,派我们来增加守备。”结果听的人无不相信,谁都没被曹军惊动。

    就这样,曹军顺利赶到了目的地,并包围了那里的营屯,然后大规模地放火,袁军军营中的士兵因受惊而大乱。

    到了天亮,淳于琼才望见曹军人数并没有自己多,于是就率军出到营屯的门外列阵迎敌,曹操挥军猛烈攻击,淳于琼军交战不利,只好退保大营,于是曹操又攻打大营。

    先前袁绍不采纳沮授防止曹军劫粮的建议,结果导致了淳于琼被围攻。不过淳于琼有一万多人,又有营垒依托。相比之下,曹操只有五千,按理来说淳于琼应该能抵挡得住,最起码能撑一阵子。

发表于 2013-10-31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四四

    【前篇提要:许攸叛袁投了曹,并泄露了袁绍派淳于琼运送粮草的机密。于是曹操领兵五千去偷袭淳于琼的一万人,淳于琼面对曹军的攻击,退保大营。】

    当袁绍才得知曹操攻打淳于琼,就对儿子袁谭说:“趁着攻淳于琼等,我就攻取他的大营,他必定无家可归啦!”于是袁绍便派张郃、高览率军去攻打曹洪把守的曹操大营。

    猛一听袁绍的对策好像也很有道理,如果攻下曹操大营,在外的曹军又断粮又没有落脚点,必乱无疑,可张郃却有不同的见解。据史书记载,张郃素以用兵灵活、巧诈机变而著称。他是当世不可多得的名将!

    张郃对袁绍说:“曹操领精兵前往偷袭,志在必得,因此他们必破淳于琼等,而淳于琼一破,我军就断粮,那么将军您的大事就完了,应该快领兵去救他。”


    郭图则坚持去攻曹操大营,他说:“张郃的计策不对。不如攻曹操的本营,那么他势必会回来,这样做就不用去救援而曹操自动会解除对淳于琼的包围。”

    张郃解释说:“曹操营垒坚固,必然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人被擒,我们就全都成为曹操的俘虏啦。”

    这可是袁绍最后的机会了,若能保住粮草,拖败曹操也不是不可能。从白马交战直到目前为止,曹操每次出奇兵得利,却都能将自己陷入困境,而被后人在此役中冠以用兵如神。其实,之所以曹操能进退自如,也许全亏了袁绍一次又一次地不听从一些部下的建议。因此,真正用兵如神的应该是沮授、张郃等人,他们每次建议的对策都直抵曹操的软肋。


    面对张郃的建议,袁绍终于听进去了一点点,他只派轻骑去救淳于琼,仍命令张郃、高览用重兵去攻曹营。

    袁绍此举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曹操近身全营才万余人,伤者十之二三,分兵偷袭最多能带数千人,所携带外加就地劫掠的粮食最长支撑旬月而已。而光淳于琼本人就是一万人,粮草充足且有营盘依托,现在又有援军相助,起码粉碎曹操的烧粮计划、让曹操白忙活一场应该是不难做到的。换了我是袁绍,我也会对淳于琼那里比较放心。

    再说张郃、高览奉命去攻曹营,果然一时攻曹营不下。而去救援淳于琼的轻骑快接近曹军时,曹操的周围人中有的说:“贼军骑兵渐渐接近了,请您分兵抵御。”

    曹操生气地说:“贼军到背后时,再报告!”

    曹军士卒为了避免腹背受敌,都殊死猛攻袁军大营,结果大破淳于琼等,其中乐进奋力作战,斩了袁绍的将领淳于琼。曹军攻破淳于琼大营,烧光了袁军的粮谷钱财,斩获了袁军督将眭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人的人头,割得将军淳于仲简的鼻子,但淳于仲简没死,曹军又杀了一千多个淳于琼军的士卒,并全部割下他们的鼻子,牛马割下嘴唇和舌头,再展示给袁绍军看,袁军将士看了都很惊恐。


    当时,淳于仲简是在夜里被俘获,曹军把他带到曹操的面前,曹操对他说:“为什么弄得像个这样子呢?”

    淳于仲简说:“胜负由天定,哪用得着来问呢?”

    曹操心里想不杀淳于仲简,可许攸对曹操说:“明天早上他在镜子里看自己,这就更加不会忘记您了。”

    很明显,许攸是提醒曹操,淳于仲简会时刻记仇,于是曹操就杀了淳于仲简。就这样,曹操破了淳于琼等人,把他们全部斩了。同时,袁绍所派来的救兵也败走。

    顺便说一句,这个淳于琼,昔年曾和曹操同为西园八校尉,当时曹操任典军校尉,淳于琼任右校尉,一说是左军校尉。另外,好像没有什么正史记载证明淳于仲简就是淳于琼。

    可怜这个颇有名头的淳于琼一万对五千据营拒守,竟只支撑了不到两天就兵败身死,不用说,此结果肯定大出袁绍的意料之外!淳于琼有负职守,导致袁军面临断粮,此战也成了曹、袁相争的转折点。因此,袁绍能败给曹操,淳于琼也得帮袁绍分担一部分责任。

    假设淳于琼守住了粮草,曹操劫烧粮草的计划落空,他的大营又被袁绍重兵围攻,断粮就在眼前,那么曹操只有两条可走:一、逃回去,承认失利,向东南退守。二、率五千疲惫之师面对面地直接与十倍于己的袁军主力交战。到了那个时候,如果曹操战败的话,那么像我这些“事后诸葛亮”就会下结论说袁绍分析正确、应对果断,即使遇到挫折也没有让他乱了阵脚而放弃坚定的目标,可谓“成竹在胸”!而那个战争赌徒——曹操被前几次胜利冲昏了头脑,冒然出击,久赌必输,导致失利是必然的事情!

    回头再说淳于琼一破,袁军粮草尽烧,袁军自败就在眼前。同时这个消息也传到了张郃的那里,郭图很羞惭,估计他为了掩盖自己的失策,就改向袁绍诬陷张郃说:“张郃对淳于琼的兵败很高兴,还出言不逊。”言下之意是张郃对袁绍因不听自己的建议,而即将陷入困境的状况幸灾乐祸。

    张郃听说后很气愤,同时又怕袁绍报复,就和高览烧毁了进攻曹军营垒用的军械,率军一起到曹营去投降。张郃来降,曹洪怀疑不敢接受,荀攸对曹洪说:“张郃的计策不被采用,发怒而来,您怀疑什么呢?”于是曹洪就接纳了张郃、高览,而此时曹操还在回营的路上。

    张郃、高览投降,粮草又被烧,袁绍军受到惊扰,一起溃逃,袁绍和袁谭丢弃军队,单骑退渡黄河后,只带了八百骑兵逃跑。曹操见袁绍逃遁,又说:“假如让袁绍采用了田别驾(指田丰)的计策,还不知道结果是什么样呢。”最后,曹操没能追到袁绍,但缴获了他的全部辎重、图书、珍宝,俘虏了他的军众。


发表于 2013-10-31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四五


    【前篇提要:面对曹操偷袭粮草,袁绍在郭图的主张下,分派重兵去攻曹营,轻兵去救淳于琼。若能粉碎曹操的计划,曹操还是没法摆脱困境。没想到,五千曹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还击败了淳于琼有营盘依托的一万军兵,劫烧了袁军的钱粮。郭图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误,还诬陷张郃,弄得张郃、高览都投了曹营。袁军受到惊扰而全面崩溃,袁绍和袁谭仅带了八百骑渡河逃走。曹操缴获了袁氏的全部辎重、图书、珍宝,还俘虏了他的军众。】

     精强的曹军奋力击败了兵力占优势的淳于琼及其援军,劫烧了袁军的粮草,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

    这时鲜于辅也跟随着曹操在官渡,袁绍被破逃走后,曹操高兴地看着鲜于辅,对他说:“如同前年本初(指袁绍)送公孙瓒头来,我自认为太突然了,而如今就击败了袁绍。这既是天意,也是靠各位之力。”

    剩下其他投降的袁军,曹操认为他们假投降,也许这只是个借口,竟全把他们活埋了,前前后后共活埋了八万人!

    沮授没来及随袁绍渡黄河,被曹军抓获并送到了曹操面前,沮授高喊说:“我是不投降的,只是被军人所抓住罢了!”

    曹操本来和沮授过去曾有交往,于是就面对面地亲自劝降说:“我俩所在地不同,就断绝了联系,不料今日才相得到您!”

    可沮授宁死不降,他回答说:“冀州(指袁绍)失策,自取失败。我智力不高、力气用尽,本就应该被擒罢了。”

    曹操说:“本初(指袁绍)没有谋略,不采用您的计策,如今时局动乱已经超过十二年了,国家不安定,应该和您一同去谋求解决。”

    沮授说:“我叔父、母亲、弟弟,性命都悬于袁氏之手,趟若能承蒙您的好意,能快点死就是福气。”

    曹操叹气说:“我要是早得到您,平定天下都不需要考虑。”

    最后,曹操还是赦免了沮授并厚待他,后来沮授企图回归袁绍,被曹操所杀。

    再说袁绍被破逃走,一切东西都丢了下来,曹操派人搜索查阅袁绍的文书办公室,在收取的众多书信中,获得了许地以及军中不少官员私通袁绍的信件,但其中惟独不见李通的书信,曹操暗知必是赵俨教李通那么做的,就说:“这必定是赵伯然(指赵俨)的原因。”赵俨也因此被收纳为司空掾属主簿。

    那些书信的最终结局是全被曹操集中起来付之一炬,不予追究。曹操说:“面对强大的袁绍,连我都不能自保,更何况众人呢?” 由此可以看出,包括曹操自己在内的大多数人都对胜利没有信心,可见一开始袁绍的赢面有多大,先前曹操自己也曾表示过,假使袁绍听从了田丰的话,结果就很难预料了。

    战后,曹操上书给天子说:
  “大将军邺侯袁绍以前与冀州牧韩馥立前大司马刘虞为帝,并撰刻制作了金玺,派前任长毕瑜到刘虞那儿,向他说什么这是命中注定的天数之类的话。另外袁绍还给臣写信说:‘可定都鄄城,应该立个新天子。’袁绍又擅自铸造金银印,孝廉计吏,都跑到他那里。袁绍的堂弟济阴太守袁叙给他写信说:‘如今天下丧乱,天意真正是落在我袁家的家门,神灵感应有征兆,应当在尊兄您的身上。南兄(指袁术)的臣下打算让他即帝位,南兄说,论年龄则北兄(指袁绍)大,论职位则北兄高。于是便准备送玺给您,却碰上曹操截断了道路。’袁绍宗族世世代代受到国家的厚恩,却凶恶悖逆,暴虐无德,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于是臣就统领兵马,与袁绍在官渡交战,凭借圣朝的威势,得以斩袁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的首级,袁军就大规模地破败崩溃,袁绍与他的儿子袁谭空身逃窜。我军共斩获首级七万多颗,辎重财物数以亿计。”

    这回击败袁绍,于禁因功升为偏将军;李典则被任为裨将军,屯驻在安民。而且,官渡之战中,张绣因奋力作战有功,升为破羌将军。

    另外,曹操得到张郃特别高兴,他对张郃说:“昔年伍子胥不早早醒悟,自己使自己身陷危险,哪里如微子离开殷、韩信归附汉呢?”于是曹操拜张郃为偏将军,封都亭侯。

    此次曹操能击败袁绍,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臧霸!众所周知,袁绍的地广兵多,不仅是冀州与兖州正面相对,如果袁绍分派军队从青州南下,就可以直接威胁兖州的东面,也就是曹操的右翼。正是由于曹操与袁绍相持时,臧霸多次用精兵侵入青州,因此曹操得以一心一意地对付袁绍,无须顾念东面的安危。
  

    可谓稳操胜券的袁绍竟自取失败,震动了整个冀州,冀州各郡很多人都带领全城县投降曹操。

    曹操这边破了袁绍,那边又分派张辽去平定鲁国各县,此时张辽自从在徐州归曹后,因多有战功,已经升为裨将军。
发表于 2013-10-31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四六


    【前篇提要:袁绍兵败,八万袁军被活埋,沮授被杀,名将张郃投降。同时,张辽又平定了鲁国各县。】

    再说袁绍逃到黎阳北岸,进入手下将军蒋义渠的军营,握着蒋义渠的手,故意说:“我想将主公的位置让给你。”

    蒋义渠听后连忙让出自己的大帐,把军队交给了袁绍。袁绍的手下得知袁绍在黎阳北岸,又渐渐向他回归集结。

    袁绍战败的消息传来,有人对田丰说:“您必将会被袁绍倚重。”

    田丰说:“袁绍这个人表面宽容,实际上内心死要面子而不能容人,不可能为了彰显我的忠心而认错。加上我多次冒犯他的威严,用直言针锋相对地进谏,因此如果大军征战取得优势,我必能保全生命,如今大军落败,我就要死了啊。”

    田丰的意思是如果袁绍获胜而心里得意,还有可能赦免他,如今袁绍因落败而心生怨恨,再加上又死要面子,又羞于认错,自己就没希望活了。

    估计河北军中多对田丰信服,结果此战田丰没参加,大军竟土崩瓦解地败逃,几乎全军覆没,所以袁绍军中都捶胸并流着眼泪说:“假使让田丰在军队里,也不至于这样啊!”

    田丰这个人平时诚实正直,逢纪挺怕他,于是就多次在袁绍面前说田丰的坏话,弄得袁绍也忌恨田丰。因此,也许是袁绍故意对逢纪说:“冀州的人众听说我军落败,都应该念及是我的原因,只有田别驾(指田丰)一开始就与众不同地劝阻我出兵,如今对田丰我也羞于见他。”

    此次逢纪又陷害田丰道:“田丰听说将军您败退,拍手大笑,高兴自己说中了结果。”

    这下子,袁绍就有了加害田丰的想法,他回去后,对周围人说:“我不采纳田丰的建议,果然被他笑话。”随后就杀了田丰。

    袁绍表面看上去宽大能容,有才干气度,忧愁与欢喜都不放在脸上,但实际上他内心好妒忌,就像对待田丰这样。
  

    袁绍兵败,审配的两个儿子也被曹操擒获,袁绍的将军孟岱说:“审配身居要职,又独揽方面大权,家族势大,军队又强,而且两个儿子还在曹操手上,必定有反心。”辛评、还有先前和审配一道排挤沮授的郭图,都持同样意见。于是袁绍就以孟岱为监军,代替审配守鄴。

    护军逢纪平时和审配关系不好,后来审配上任后,与逢纪也不和睦。这时有人向袁绍说审配的坏话,袁绍就拿这件事问逢纪。

    也许逢纪想取宠于袁绍,也许他怕担恶名,或者他本身在这件事上确实是个忠诚正直的人,因此逢纪的回答是:“审配生性刚烈正直,经常仰慕古人坚贞的节操,所以肯定不会因两个儿子握于曹操之手,而做出对主公不义的事情。不应该怀疑他。”

    袁绍问:“你不是厌恶他吗?”

    逢纪回答道:“以前和他争斗的原因,为的是私情;现在所说的话,是国家大事。”袁绍认为很对,最后就没撤掉审配,审配也因此和逢纪关系改变得很亲密友好。
发表于 2013-10-31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四七


    【前篇提要:袁绍逃回黎阳北岸,收走了蒋义渠的军队,袁绍的手下得知,又渐渐向他回归集结。兵败的袁绍要面子,竟杀了当初劝阻他出兵的田丰,而他下属的派系斗争仍无休无止地进行着。】

    曹军破了袁绍,自己也饿得几近瘫痪,于是曹操命令夏侯渊督管兖、豫、徐州供给军粮。

    夏侯渊,字妙才,是夏侯惇的同族弟弟。以前兖、豫州大乱,夏侯渊因饥饿困顿,抛弃了自己幼小的儿子,而养活了自己亡弟的女儿。曹操早先住在家乡时,曾吃了县里的官司,是夏侯渊代他承担了重罪,然后曹操又进行营救,夏侯渊才得以幸免。当年曹操起兵后,让夏侯渊任别部司马、骑都尉从,后升任陈留、颍川太守。

    先前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交战的时候,夏侯渊代理督军校尉。现在曹操命他督粮,当时曹军粮食少,是夏侯渊连续不断地传送粮饷,曹军才得以重新振作。

    然后,曹操把目光很自然地放到了最有潜力的敌人——孙氏身上。现在孙策才死不久,曹操就准备趁江东旧主新丧,孙权根基又不稳时征伐江东。

    侍御史张纮则认为趁人之丧讨伐,自古以来就是不义的行为,影响恶劣。万一不胜,反成不可调和的冤仇,不如厚待孙权。

    这个张纮很有才能,本来是孙策的左膀右臂,后来曹操趁他替孙策向天子呈表章时,把他留了下来任侍御史,并厚待张纮。后又让张纮任九江太守,可张纮心恋孙氏的旧恩,想回江东复命,就以有病为借口,坚持推辞不受。

    这次张纮进言,曹操想命令张纮帮着让孙权来内附自己,就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曹操立即表奏孙权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屯在吴,派丞到郡里管理文书事务。同时,曹操又让张纮出京任会稽东部都尉,到江东名为辅佐孙权,实为拉孙权内附。

    说到这里先停一下,我们从连载的一开头到现在提到了很多个武职,什么大将军啦,车骑将军啦,以及其所属的军司马、假司马,长史、从事、帐下督等等等等,现在又来个孙权的“讨虏将军”,很多有心的人都发现似乎此时这个将军,那个将军的,多得甚至可以用泛滥这个词来形容,这是怎么回事呢?而且那么繁多复杂的职位如何从属?下面我们就大概地介绍一下当时的这类官制。
  
    不用说,首先得谈将军。提起将军,顾名思义,就是统领军队。个人觉得这个官职的名字起得最好,称呼起来又贴切,又耐听,而且极有气势,简直好得绝伦!
  
    本来,西汉建立时承袭秦制,设置太尉掌管军事,后来汉武帝撤销了这个职位,又设大司马,冠以将军的称号,或者说是设大将军,冠以大司马在前,也就是称大司马大将军。其后,历代汉帝对这个大司马的将军称号,一会儿冠,一会儿不冠,前前后后改了好几次。
  
    而大将军、骠骑将军,官位等级次于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都是金印紫绶,官位等级次于上卿,主管京师防卫,边境兵事。
  
    到了刘秀建立东汉,这个大将军的职位就不常设置了,只是在征伐时才会设,战事结束就解除。
  
    再往后传了几代汉帝,大将军的等级和三公相比,则根据当时不同的情况和需要,时高时低,有时还等同。但总的来说,能对比三公这个等级的将军职位有四个:首屈一指的是大将军,其次骠骑将军,再其次车骑将军,再再其次卫将军。除去这四个将军职位,再往下排还有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除了上述的将军外,还有四征将军、四安将军、四镇将军、四平将军,其实这些将军并不是在汉的同一个时期内就并存具有的。四征将军倒是汉朝本有的,比如马腾、韩遂。四安将军是后来的,直到魏国建立初期才设立;四镇将军的职务则是为了安抚远方的人,比如曹操。四平将军则如马超,但到了后来西晋大乱就取消了。
  
    另外,还有什么度辽将军之类的,本来一开始设置时,是为了搞对外族军政事务的,由于外族时降时叛,就从临时的改为常置。

    再如楼船将军、强弩将军等,本都是为了在攻讨时表彰征伐,显扬威势,才冠以的名号。可是按制度战前设立,战后撤销,结果随着战事次数的累积,置了又废,废了再置,弄得名号更加繁多。再碰上个东汉末这种乱世,人人都想弄个朝廷认证,于是各种名号的将军多如牛毛,都统称杂号将军。就比如孙权的这个“讨虏将军”。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非要削尖脑袋混个带名号的将军当当呢?其中有好几点原因,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他人表明自己拥兵的合法化,讲起来是天子授权让其带兵平叛或征讨的。这样一来,发动战争,四处攻伐就名正言顺了,在名义上把自己和作乱的人区分开来。举个形象的例子:比如黑社会向商家收钱,这个钱则被称为“保护费”,是不合法的,抗缴的行为就是不畏强暴,在理论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而政府的工商部门和税务机关来向商家收钱,这个钱则被冠以“税”或“管理费” ,是名正言顺要收取的,如果发生抗缴的行为就叫“违法”、或叫“影响执法”,不受任何保护,严重了还得吃官司。也许这个例子不太恰当,会引起一些读者的反感,但大致就是这个道理,顶着合法的帽子好办事。
  
    将军粗略地介绍完了,下面再说说其下属官吏,主要是军队方面的。

    大将军下设长史、司马各一人,官秩一千石。司马主管军队,就和太尉执掌天子的军队一个道理。另外还设有从事中郎二人,官秩六百石,他俩则参谋和商议军事。将军府固定的官吏包括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御属也是官名,是管记录和缮写的小吏。大将军出征时,要设置中护军一人。

  大将军统领军队都是按部曲的编制。大将军营分五部,每部设有校尉和军司马各一人,校尉的官秩相当于二千石,而军司马的官秩相当于一千石。部以下分有曲,每曲有军候一人,官秩相当于六百石。曲以下还分有屯,每屯设屯长一人,官秩相当于二百石。
  
    在大将军统领的这些军队中,那些不设校尉的部,就只设军司马一人。还有军假司马、假候,都为副职。
  
    而大将军另外单独设立的营则由别部司马所统领,他们兵力的多少各随情况而定。
  
    以上是大将军的配置,其余的各将军,因是专为征伐而设置,故而没有像大将军那样有固定配置的官吏。不过,他们也同样有部曲,由司马、军候来领兵。其任职的官吏是由下辖各部各召集一人,来总管营中事务。
  
    将军下属其他的官吏还有:兵曹掾史主管兵器军械;禀假掾史主管禀假禁司;还设置外刺、刺奸,来主管刑罚。营门也设有门候。

    粗略地理清了这一顺序后,以后一提到这些武职,也许大家就会有点大致的认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22:49 , Processed in 1.4990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