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楼主: 温县司马懿

【笔记】《三国志武帝纪》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13 12:07 编辑

  三郡乌丸承天下乱,破幽州,略有汉民合十余万户。袁绍皆立其酋豪为单于,以家人子为己女,妻焉。辽西单于蹋顿尤强,为绍所厚,故尚兄弟归之,数入塞为害。公将征之,凿渠,自呼扨入泒水,泒音孤。名平虏渠;又从泃河口泃音句。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
  十二年春二月,公自淳于还邺。丁酋,令曰:“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于是大封功臣二十余人,皆为列侯,其余各以次受封,及复死事之孤,轻重各有差。㈠
  ㈠魏书载公令曰:“昔赵奢、窦婴之为将也,受赐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群士不遗其力,是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追思窦婴散金之义,今分所受租与诸将掾属及故戍于陈、蔡者,庶以畴答众劳,不擅大惠也。宜差死事之孤,以租谷及之。若年殷用足,租奉毕入,将大与众人悉共飨之。”


三郡乌丸承天下乱, 【“三郡”上疑脱“初”字。】破幽州,略有汉民合十余万户。

袁绍皆立其酋豪为单于,以家人子为己女,妻焉。
家人子:指平民的子女

辽西单于蹋顿尤强,为绍所厚,故尚兄弟归之,数入塞为害。 【《通鉴》“害”作“寇”。】

公将征之,凿渠,自呼沲入泒水,
【泒,音孤。 【◎冯本、吴本“泒”作“派”。◎钱大昕曰:“派”当作“泒”,从瓜得声,今讹为支派字。】 】名平虏渠;又从泃河口【泃,音句。】
采纳董昭的建议
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

◎范《书·光武纪》“呼沱河”注:呼沱河,旧在饶阳南,至魏太祖曹操因饶河故渎决,令北注新沟水,所以今在饶阳县北。◎胡三省曰:○《说文》:泒水出雁门葰人戍夫山東北入海。○《水经注》:泃水出右北平无终县西山,西北流,过平谷县而东南流,又南流入于潞河,又东合泉州渠口,曹操所筑也。◎渠东至海阳县乐安亭南,与濡水合,而入于海。泉州、平谷二县,皆属渔阳郡。◎赵一清曰:○《水经·鲍丘水注》引陈寿《魏志》曰:曹太祖从泃口凿渠,迳雍奴、泉州以通河海○《濡水注》曰:濡水自雍奴县承鲍丘水东出,谓之盐关口。魏太祖征蹋顿,与泃口俱导,世谓之新河。陈寿《魏志》曰:“以通河海也。”○道元两引《陈志》,俱有“河海”字,与今书不同。河即呼沱河也。◎吴熙载曰:平虏渠在今直隶深州饶阳县。泉州渠在今顺天府宝坻、武清二县境。◎《一统志》:平虏渠在今直隶天津府沧州北。泉州渠在宝坻县东南。◎弼按:吴说平虏渠在饶阳者,言其源也。《一统志》云在沧州者,言其委也。◎又按:“通海”,《通鉴》作“通运”,《玉海》引此句,下注云:一云“通运”,两说皆通,以“通运”为胜。盖当时凿渠,意在通运,与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用意相同。《董昭传》“患军粮难致,凿平虏、泉州二渠入海通运,昭所建也”,可证。◎《一统志》:泉州故城,在武清县东南。


十二年春二月,公自淳于还邺。 【◎赵一清曰:袁谭既死,尚、熙 远遁,尚有高幹倔强肘腋。既斩幹,而袁氏亲属尽矣。乃始经营邺都也。】

丁酉令曰: 【严可均题曰《封功臣令》。】

“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 【中平六年起兵于己吾,至建安十二年为十九年。】

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

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

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 【◎本志《荀攸传》:十二年,大论功行封,太祖曰:“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

于是大封功臣二十余人,皆为列侯,其余各以次受封, 【◎何焯曰:封功臣,乃徐议自尊矣。】

及复死事之孤,轻重各有差。

“复”有偿还、报答、归反诸义,又有蠲除赋役、复除繇役诸义,见于经注、史传者甚多。《汉书·高帝纪》“复勿租税二岁”注:“复者,除其赋役也。”“皆复其身及户,勿事”注:“复其身及一户之内,皆不徭役也。”《汉书·刑法志》“中试则复其户”注:“复,谓免其赋税也。”


【◎《魏书》载公令曰: 【《文馆词林》题曰《分租赐诸将令》。】
昔赵奢、窦婴之为将也,受赐千金,一朝散之, 【◎《史记·赵奢传》:赵王以奢子括为将,括母言于王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奢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窦婴传》:上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 【◎姜宸英曰:士大夫,谓将士也,见《李广传》。〖◎弼按:《史记·李广传》: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赵一清曰:《邴原传》注引《原别传》,亦有此称。◎弼按:上文引《赵奢传》“军吏士大夫”,亦同。】
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群士不遗其力,是夷险平乱, 【夷,平也。】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追思窦婴散金之义,今分所受租与诸将掾属及故戍于陈、蔡者,庶以畴答众劳,不擅大惠也。宜差死事之孤,以租谷及之。若年殷用足,租奉毕入,将大与众人悉共飨之。】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4 19:52 编辑

  将北征三郡乌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备,劝公行。夏五用,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公破乌丸,或说公遂征之,尚兄弟可禽也。公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㈠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等,传其首。诸将或问:“公还而康斩送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十一月至易水,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
  ㈠曹瞒传曰: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将北征三郡乌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

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备,劝公行。

◎《郭嘉传》:嘉曰:“表,坐谈客耳,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曰:“兵贵神速,宜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卢毓传》注引《续汉书》云:太祖北征柳城,过涿郡,令告太守修卢植墓,并致薄醊,以彰厥德。◎魏武于军行之际,犹知尊礼先贤。后钟会入蜀,亦遣人祭诸葛亮之墓。当时俗尚犹有式闾之遣风焉。



夏五月,至无终。

◎胡三省曰:无终县属右北平郡,春秋无终子之国。◎宋白曰:无终,唐为蓟州玉田县。◎惠栋曰:○《魏土地记》:无终在右北平西北百三十里。◎《一统志》:汉无终故城,今顺天府蓟州治。唐无终故城,今玉田县治。
田畴即是右北平无终人

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

◎郁松年曰:“秋七月”当在下“引军出卢龙塞”上。《田畴传》“旧北平郡治平冈,道出卢龙”,则无终去卢龙不过数百里,而无终乃出塞大道,畴故云“虏谓大军当由无终”。操轻兵趋利,五月至无终,何故不进,以至秋水梗道?且操署路旁表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大水不在秋,明矣。盖操至无终,适值大水,顿军久之,始易道而进。及出卢龙,则已七月,故以八月登白狼也。◎弼按:○《田畴传》:畴随军次无终。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盖军行至无终,适值夏雨,军不得进。秋初已成大水,傍海道不通,始绕道卢龙耳。

田畴请为乡导, 【◎胡三省曰:乡,读为向。◎弼按:《畴传》云“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与此云“畴请为乡导”异。】公从之。

引军出卢龙塞,

◎《水经·濡水注》:濡水又东南迳卢龙塞,塞道自无终县东出,渡濡水,向林兰陉,东至清陉。〖清陉,《方舆纪要》作“青陉”。〗卢龙之险,峻坂萦折,故有九之名矣。〖 ,一作“峥”。〗濡水又东南迳卢龙故城东,汉建安十二年,魏武征蹋顿所筑也。◎《方舆纪要》卷十七:卢龙塞在永平府西一百九十里,有卢龙镇,土色黑,山似龙形,即古卢龙塞云。◎吴熙载曰:卢龙疑今喜峰口。◎谢鍾英曰:濡水,今名热河。卢 龙塞疑即今龙井关,塞道自遵化州东北出也。◎弼按:○《一统志》:滦河即古濡水。○谢云今热河,误。喜峰口关在今永平府迁安县西北一百七十里,西南去遵化州七十里,明时驻兵戍守,为蓟边重地。龙井关在迁安县西北一百九十里,西接遵化州之洪山口,陡峙边外。○聚珍本《水经注·卷首》“滦河”考证云:无终为今玉田,林兰陉盖今喜峰口,清陉即今冷口。○即此以证,不特塞垣疆界了然,即田畴引曹操回军卢龙塞之处,亦可得其大概矣。


塞外道绝不通,乃壍山堙谷五百余里,

◎冯本、官本“壍”作“堑”。《说文》无“壍”字,作“堑”为是。◎《庄子·外物篇》:然则厕足而垫之,至黄泉。◎《释文》云:垫,本又作堑,七念反,掘也。◎《左传·襄二十五年》:井堙木刊。◎堙,塞也。◎《山海经·北山经》: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堑山堙谷直通之。

经白檀,

◎《汉书·地理志》:渔阳郡白檀。◎《李广传》: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白檀。◎《一统志》:白檀故城,今承德府西南,古北口东北一百四十里滦河之滨。◎《方舆纪要》云:白檀废县,在密云县南。◎案:此后魏之白檀县,非汉之白檀也,《纪要》误。◎吴熙载曰:白檀,今直隶承德府滦平县。◎谢鍾英曰:曹公由徐无出塞,历白檀东南境耳。其故城在滦平,非军行之地。◎钱大昕《通鉴注辩正》云:胡注“白檀县属右北平郡”,宋白曰“白檀故城,在檀州燕乐县界”,案《汉志》,白檀县属渔阳郡,非右北平也。《水经注》“濡水东南流迳渔阳白檀县故城北”,濡水,今滦水也,白檀为滦水所经,当在今古北口外滦河之滨,非唐之檀州地矣。后汉省白檀县,元魏复置县,为密云郡治,而郡实治提携城。则白檀亦治提携,非汉故县矣。宋白所称,亦后魏故城耳。

历平冈,

◎《汉书·地理志》:右北平郡治平冈。◎后汉北平郡移治土垠,平冈县省。◎《水经·濡水注》云:卢龙东越清陉,至凡城二百许里,自凡城东北出,趣平冈故城,可百八十里,向黄龙则五百里。平冈在卢龙东北远矣。◎吴熙载曰:平冈在今直隶永平府西北。◎李兆洛曰:在永平府卢龙县东北四百里。◎谢鍾英曰:当在哈喇沁中旗界。◎杨守敬《沿革图》:在哈喇沁左旗。◎弼按:当以李、杨二说为是。


涉鲜卑庭, 【◎胡三省曰:此时鲜卑庭已在右北平郡界,盖慕容廆之先也。】东指柳城。

◎《汉书·地理志》:辽西郡柳城,西部都尉治。◎后汉省。◎《一统志》:柳城故城,即后魏及唐之营州,辽、金之兴中府,在今锦州边界。〖杨《图》同。〗◎《通鉴辑览》:柳城在今热河塔子沟。◎李兆洛曰:柳城在今永平府境。◎吴熙载曰:在今奉天锦州府宁远州。◎谢鍾英曰:在今承德府建昌县北哈喇右翼界。◎马与龙曰:当在建昌县东北。◎弼按:据《武纪》及《田畴传》,准以地望,以在锦州边界为是。互见本志《乌丸传》。


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

◎钱大昕曰:以乌丸、鲜卑传考之,右北平单于乃乌延,非能臣抵之。其名能臣氐者,则代郡乌丸,非右北平也。“氐”与“抵”音相近。


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

◎《汉书·地理志》:右北平郡白狼。◎师古曰:有白狼山,故以名县。◎胡三省曰:○《水经注》:白狼山在右北平石城县西。○《乌丸传》:逆战于凡城。○则白狼山盖在凡城。◎《一统志》:曹操登白狼山望柳城,其山必高峻,可附览二百里之远。今哈喇沁左翼东三十里,白鹿山近之。◎吴熙载曰:白狼山在今永平府建昌县。◎谢鍾英曰:○《热河志》:在建昌县南,今名布祜图山。◎弼按:○《水经·大辽水注》:白狼水出右北平白狼县东南,又西北,石城川水注之,水出西南石城山,东流迳石城县故城南。○《地理志》:右北平有石城县,北屈迳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据此则白狼山实在石城之东。胡注引《水经》云“白狼山在石城西”者,误也。○《田畴传》: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据此,则白狼山实在平冈之东。○《水经·濡水注》:凡城东北出,趣平冈,可百八十里。○则胡注云“白狼山在凡城”,误。盖白狼县在石城、平冈之西,而白狼山实在石城、平冈之东,即《水经注》与《一统志》所云“即白鹿山”是也。若如吴、谢二说,白狼山在今建昌县,则去柳城决不止二百里,与当日情势不符矣。

卒与虏遇, 【◎胡三省曰:卒,读曰猝。】

众甚盛。公车重在后, 【◎胡三省曰:车重,即辎重。】被甲者少,左右皆惧。

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 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水经·大辽水注》:引《英雄记》曰:曹操于是击马鞍,于马上作十片。即于此也。◎《博物志》曰:魏武于马上逢狮子,使格之,杀伤甚众。王乃自率常从健儿数百人击。狮子吼呼奋越,左右咸惊。王忽见一物从林中出,如狸,超上王车轭上。狮子将至,此兽便跳上狮子头上,狮子即伏不敢起。于是遂杀之,得狮子而还。未至洛阳四十里,洛中鸡狗皆无鸣吠者也。◎弼按:操军还邺,未至洛阳,《博物志》所言似不足据。

辽东单于速仆丸【◎胡三省曰:速仆丸,即苏仆延,语有轻重耳。◎钱大昕曰: 《乌丸传》作“苏仆延”,译音无定字也。彼传前称“乌丸大人苏仆延”,后称“速附丸”,亦即一人。古音“附”如“仆”。】

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

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公破乌丸,或说公遂征之,尚兄弟可禽也。 【“禽”与“擒”同。】

公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

月,公引兵自柳城还,

◎《艺文类聚·五十九》、《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八》载陈琳《神武赋》并序云:建安十有二年,大司空武平侯曹公东征乌丸,六军被甲,云辎万乘,治兵易水,次于北平,可谓神武弈弈,有征无战者已。夫窥巢穴者,未可与论六合之广;游横污者,又乌知沧海之深。大人之量,固非说者之所可识也。伫盘桓以淹次,乃申命而后征,觐狄民之故土,追大晋之遐踪。恶先縠之惩寇,善魏绛之和戎。受金石而弗伐,盖礼乐而思终。陵九城而上济,起齐轨乎玉绳。车轩辚于雷室,骑浮厉乎云宫。晖曜连乎白日,旗旐继于电光。旆既轶乎白狼,殿未出乎卢龙。威凌天地,势括十冲,单鼓未伐,虏已溃崩。克俊馘首,枭其魁雄。尔乃总辑瑰珍,茵毡幕幄,攘璎带佩,不饰雕琢,华璫玉瑶,金麟牙鹿,文贝紫瑛,缥碧玄绿,黼锦缋组,罽毼皮服。◎弼按:至是而袁绍所据之冀、青、幽、并四州,悉为操有,此陈琳所以有《神武赋》之作也。

【◎《曹瞒传》曰: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 【战事在八月,又值大雨之后,何以云时寒且旱?似不足信。】既还,科问前谏者, 【◎胡三省曰:科,条也。问前谏者,科具其姓名也。】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 【宋元本“故”作“顾”,《通鉴》同。】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世说新语·假谲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北堂书钞》卷一百一十八云:曹操攻柳城不下,周不疑进十计,攻城即下也。 【时刘先未归曹,不疑乌能于柳城画策?卢于《刘表传》注处已驳之。】 】


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等,传其首。 【◎本志《牵昭传》:辽东送袁尚首,县在马市,招睹之悲感,设祭头下。太祖义之,举为茂才。】

诸将或问:“公还而康斩送尚、熙,何也?”

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 【此与建安八年,郭嘉谓袁谭、袁尚急则相持,缓则相争,情势相同。】

十一月,至易水, 【◎《郡国志》:涿郡故安,易水出。◎《水经·易水注》:易水迳故安城南城外东流。世又谓易水为故安河。◎故安,见前建安九年注。】

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 【◎《郡国志》:幽州代郡,治高柳。◎《一统志》:高柳故城,今山西大同府阳高县西北。◎杨氏《沿革图》:高柳故城,在阳高县西南。】

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
◎《郡国志》:并州上郡,治肤施。◎《一统志》:肤施故城,在今陕西绥德州东南五十里。◎杨氏《沿革图》:肤施故城,在今绥德州西北。◎王先谦曰:汉末郡废,建安十八年复。禹贡九州,上郡属雍州,见《献帝起居注》。汉末上郡郡县皆废,见《舆地广记》。魏武省上郡,见《晋志》及《通典》。
◎余按:“上郡”疑为“上谷”之误。时上郡已废,十八年复后旋省,史家亦不当以追称论之。他处亦不见上郡乌丸名目。本志《乌丸传》有上谷乌丸大人难楼,“那”、“难”音近,似为一人二译。


将其名王来贺。

◎《田畴传》: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畴固让,使夏侯惇喻意。畴曰:“畴,负义逃窜之人耳,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4 19:54 编辑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㈠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㈡
  ㈠肄,以四反。三苍曰:“肄,习也。”
  ㈡献帝起居注曰:使太常徐璆即授印绶。御史大夫不领中丞,置长史一人。
  先贤行状曰:璆字(孟平)[孟玉],广陵人。少履清爽,立朝正色。历任城、汝南、东海三郡,所在化行。被征当还,为袁术所劫。术僭号,欲授以上公之位,璆终不为屈。术死后,璆得术玺,致之汉朝,拜卫尉太常;公为丞相,以位让璆焉。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

◎肄,以四反。◎《三苍》曰:肄,习 也。
◎《水经·洹水注》:洹水西迳魏武玄武故苑。苑旧有玄武池,以肄舟楫,有鱼梁钓台,竹木灌丛。今池林绝灭,略无遗迹矣。◎胡三省曰:邺城有玄武苑,操凿池其中。◎弼按:幽州既平,将南征荆州,故豫治水师。惜北人不习水战,故终为孙、刘所败耳。◎《一统志》:玄武池在河南彰德府临漳县西南。

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

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范《书·献帝纪》:六月癸巳,曹操自为丞相。八月丁未,光禄勋郗虑为御史大夫。
◎胡三省曰:汉初以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三公。哀帝元寿二年,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中兴以来,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今虽复置丞相、御史,而操自为丞相,事权出于一矣。
◎弼按:操改官制,及并十四州为九州,皆藉复古而以自便私图。三公既罢,孔融就戮,既除同列,又锄异己,此所谓托名汉相,实汉贼也。
◎马端临曰:后汉虽置三公,而事归台阁尚书。至魏晋以来,三公遂为具员,故必择老病不任事、依违不侵权者居之。东汉之末,曹公为丞相,而三公则杨彪、赵温也。东汉本不置丞相,建安特置之,以处曹操。魏本不置丞相,正始特置之,以处司马师、昭。丞相既不为宰相之任,而常为嬗代之阶。◎弼按:马说于当日情势诚然。以曹操为丞相时,杨彪、赵温已先后罢免。魏于甘露三年,始命司马昭为相国,炎继之。马氏云“魏于正始置丞相,以处司马师、昭”,均误。 【吴金华引申胡适之说,以此自立丞相为应谶之谋。说详《校诂》。】
◎赵一清曰:《宋志》“魏武为丞相以来,置左右二长史而已”,此谓于汉旧仪之外,别增二官,非谓尽省前职也。历观诸臣传中,多有为参军、掾属者,一时人材无不网罗入府。


【◎《献帝起居注》曰:使太常徐璆即授印绶。 【◎《续百官志》: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御史大夫不领中丞,置长史一人。 【◎《续百官志》刘昭注:建安十三年,又罢司空,置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郗虑。虑免,不得补。 〖◎弼按:《宋书·百官志》作“不复补”。〗◎荀绰《晋百官表注》曰:献帝置御史大夫,职如司空,不领侍御史。◎沈约《宋书·百官志》:御史大夫有二丞,其一曰御史丞,其二曰御史中丞。献帝时更置御史大夫,自置长史一人,不复领中丞也。】


◎《先贤行状》曰: 璆字孟平,广陵人。 【◎《范书·徐璆传》:璆字孟玉,广陵海西人。◎章怀注:璆音仇。◎本志《和洽传》注引《汝南先贤传》云:广陵徐孟本来临汝南。◎弼按:作“平”、作“本”均误,以作“玉”为是。◎《郡国志》:徐州广陵郡,治广陵。◎《一统志》:广陵故城,今江苏扬州府东北。】少履清爽,立朝正色。历任城、汝南、东海三郡, 所在化行。【◎范《书·璆传》:璆迁荆州刺史,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璆举奏忠臧余一亿,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风大行。后迁汝南太守,转东海相,所在化行。】被征,当还,为袁术所劫。术僭号,欲授以上公之位,璆终不为屈。术死后,璆得术玺,致之汉朝,拜卫尉、太常。 【◎范《书·璆传》:献帝迁许,以廷尉征,道为袁术所劫。璆曰:“龚胜、鲍宣,独何人哉?守之必死!”术不敢逼。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章怀注引卫宏曰:秦以前以金玉银为方寸玺。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下莫得用,出蓝田山,题是李斯书,其又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号曰传国玺。汉高祖定三秦,子婴献之,高祖即位,乃佩之。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后乃出以投地,上螭一角缺。及莽败时,仍带玺绂,杜吴杀莽,不知取玺。公宾就斩莽首,并取玺。更始将李松送上更始。赤眉至高陵,更始奉玺上赤眉。建武三年,盆子奉以上光武。孙坚从桂阳入洛,〖◎弼按:桂阳,当为“南阳”之误。〗讨董卓军于城南,见井中有 五色光,军人莫敢汲。坚乃浚得玺。袁术有僭盗意,乃拘坚妻求之。术得玺,举以向肘。魏武谓之曰:“我在,不听汝。”乃至此时,璆得而献之。◎弼按:此事互见初平元年注。《续百官志》:卫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掌宫门卫士,宫中征循事。】公为丞相,以位让璆焉。【◎范《书·璆传》:璆后拜太常,使持节拜曹操为丞相。操以相让,璆不敢当。卒于官。◎弼按:操盖以司空位让璆也。时罢司空,置御史大夫,职如司空。注见前。璆不就,始以郗虑为御史大夫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9 17:35 编辑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㈠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遣兵给军。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㈡
  ㈠卫恒四体书势序曰:上谷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至灵帝好书,世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甚矜其能,每书,辄削焚其札。梁鹄乃益为版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札,鹄卒以攻书至选部尚书。于是公欲为洛阳令,鹄以为北部尉。鹄后依刘表。及荆州平,公募求鹄,鹄惧,自缚诣门,署军假司马,使在秘书,以(勤)[勒]书自效。公尝悬着帐中,及以钉壁玩之,谓胜宜官。鹄字孟黄,安定人。魏宫殿题署,皆鹄书也。
  皇甫谧逸士传曰:汝南王鉨,字子文,少为范滂、许章所识,与南阳岑晊善。公之为布衣,特爱鉨;鉨亦称公有治世之具。及袁绍与弟术丧母,归葬汝南,鉨与公会之,会者三万人。公于外密语鉨曰:“天下将乱,为乱魁者必此二人也。欲济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先诛此二子,乱今作矣。”鉨曰:“如卿之言,济天下者,舍卿复谁?”相对而笑。鉨为人外静而内明,不应州郡三府之命。公车征,不到,避地居武陵,归鉨者一百余家。帝之都许,复征为尚书,又不就。刘表见绍强,阴与绍通,鉨谓表曰:“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今乃释近而就远,如有一朝之急,遥望漠北之救,不亦难乎!”表不从。鉨年六十四,以寿终于武陵,公闻而哀伤。及平荆州,自临江迎丧,改葬于江陵,表为先贤也。
  ㈡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

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

◎《郡国志》:荆州南郡襄阳。◎荆州刺史刘表治此。《水经·沔水注》“魏荆州刺史治襄阳”,盖据魏初言之。◎沈约云:魏武平荆州,分南郡编以北及南阳之山都,立襄阳郡。◎《荆州图》云:建安十三年,曹操平荆州,始置襄阳郡。以地在襄山之阳,故名。◎《一统志》:襄阳故城,今湖北襄阳府治。◎又互见《刘表传》注。樊城在襄阳县北,与襄阳隔水对峙。

九月,公到新野,

◎《郡国志》:荆州南阳郡新野。◎王先谦曰:三国魏改属义阳郡。荆州都督治新野,见《元和志》。正始中,王昶督荆州,以为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有急不能相赴,乃表徙治新野。见《昶传》。◎《一统志》:新野故城,今河南南阳府新野县治南。
琮遂降, 【◎范《书·刘表传》:蒯越、韩嵩、傅巽等说琮归降。操军到襄阳,琮举州请降。〖本志《刘表传》同。〗◎此云公到新野,琮遂降,盖操之前军抵襄阳,琮即降矣。】

备走夏口。

◎《左传·昭公四年》:吴伐楚,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杜预注:夏汭,汉水曲入江,即今夏口也。◎《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迳鲁山南,古翼际山也。山有吴江夏太守陆涣所治城,盖取二水之名。◎《地理志》曰:夏水过郡入江,故曰江夏也。旧治安陆,吴乃徙此。山左即沔水口,黄鹄山东北对夏口城。魏黄初二年孙权所筑。对岸则入沔津,故城以夏口为名,亦沙羡县治也。◎庾仲雍曰:夏口一曰沔口,或曰鲁口。◎胡三省曰:夏口以夏水得名,沔口以沔水得名,鲁口以鲁山得名,实一处也。其地在江北。自孙权置夏口督,屯江南。故何尚之云“夏口在荆江之中,正对沔口”。贤注亦谓“夏口戍在今鄂州”,于是相承以鄂州为夏口,而江北之夏口晦矣。◎《一统志》:汉口在湖北汉阳府汉阳县东,汉水入江之口也。亦曰夏口、沔口、鲁口。◎梁履绳《左通补释》引吴省钦《白华前稿·十八》云: 【钱校不知《白华前稿》为书名,竟臆改“白”为“曰”。】○江夏,故汉郡。江,大江。夏,汉也。○《汉志》:武都东汉水,一名沔,至江夏入江,谓之夏水。○杜预注:夏汭,汉水曲入江,今夏口也。汉水始出嶓冢为漾,南流为沔,襄阳以下为夏。○《左传·昭十三年》:沿夏欲入鄢。○鄢即今宜城。顺流曰沿,是宜城以上之汉亦曰夏。举尾以该首曰夏,犹举首以该尾曰沔也。夏口即沔口,以其经鲁山,故亦曰鲁口,今曰汉口。又江夏、南郡二郡间别有一夏水,首受江东入沔,行五百里,其受江处为夏首。《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是已夏水为荆之一沱,今江陵中夏口是其入汉处,曰堵口,今沔阳州长夏河是。其合汉又东入江处,即为夏口,今汉口是。◎弼按:○《魏志·文聘传》:聘为江夏太守,屯沔口。○《吴志·鲁肃传》:肃子淑,为夏口督。○胡三省谓自孙权置夏口督,屯江南,而江北之夏口晦。诸葛亮曰:“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此数语,于当日情势最为了然,故沔北之安陆、新市、云杜、竟陵,黄武中皆入魏,与魏以汉水为界。文聘在江夏数十年,名震敌国,贼不敢侵,见《聘传》,可证。

公进军江陵, 【◎《郡国志》:荆州南郡治江陵。◎《一统志》:江陵故城,今湖北荆州府江陵县治。】

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 【即蒯越等,见《表传》。】

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

◎江夏,互见《聘传》。◎《郡国志》:荆州江夏郡,治西陵。◎建安中,刘表以黄祖为江夏太守,治沙羡。〖见《孙策传》注及《范书·刘表传》。〗时孙策亦以周瑜领江夏太守。〖见《瑜传》及《孙策传》注。〗祖死,表子琦为江夏太守。〖见《表传》及《诸葛亮传》。〗琦合江夏战士万人,与刘备俱到夏口。〖见《先主传》及《诸葛亮传》。〗此后魏、 吴并置江夏郡,文聘屯石阳,别屯沔口,在江夏数十年,郡治安陆。〖见《元和郡县志》。〗至嘉平中,荆州刺史王基表城上昶,徙江夏治之,以逼夏口。〖见《基传》。〗是汉末及魏、吴之江夏郡治,非复汉郡之旧矣。〖吴江夏郡治武昌。〗◎《一统志》:西陵故城,今湖北黄州府黄冈县西北。安陆故城,今湖北德安府安陆县治。上昶故城,今安陆县西北。〖◎谢鍾英曰:当在今孝感县东南。〗石阳故城,今德安府应城县东南。


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義等。【◎韩嵩,事见本志《刘表传》注。邓義,《表传》作“邓羲”,《范书》作“義”。刘表好士,招诱有方,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见范《书·表传》。◎本志《表传》:太祖以蒯越为光禄勋,韩嵩大鸿胪,邓羲侍中,刘先尚书令。其余多至大官。】

【◎卫恒《四体书势·序》曰: 【◎卫恒,字巨山,《晋书》有传,又见本志《卫觊传》注。◎《隋书·经籍志》:《四体书势》一卷,晋长水校尉卫恒撰。◎弼按:《晋书》本传,全载序文,裴注所引,乃节录也。分见本志《刘昭传》注。】
上谷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 【◎《郡国志》:幽州上谷郡,治沮阳。◎《一统志》:沮阳故城,今直隶宣化府怀来县南。◎南唐张怀瓘《书断》云:○按: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王愔云: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又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二家俱言后汉,而两帝不同。且灵帝之前,工八分者非一,而云方广,殊非隶书。既云古书,岂得称隶?若验方广,则篆、籀有之。变古为方,不知其谓也。○案《序仙记》云:王次仲,上谷人。少有异志,少年入学,屡有灵奇。年未弱冠,变仓颉书为今隶书。始皇时,官务烦多,得次仲文简略,赴急之用,甚喜,遣使召之,三征不至。始皇怒,制槛车送之,于道化为大鸟,出在槛外,翻然长引,落二翮于山上,今为大翮、小翮山。〖◎弼按:《水经注》所云,与此略同。〗○又《魏土地记》云:沮阳县城东北六十里有大翮、小翮山。○又杨固《北都赋》云:王次仲匿术于秦始,落双翮而冲天。○按数家之言,明次仲是秦人,既变仓颉书,即非效程邈隶也。按蔡邕《劝学篇》“上谷王次仲初变古形”,是也。始皇之世,出其数书,小篆古形,犹存其半,八分已灭小篆之半,隶又灭八分之半,故知隶不能生八分矣。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孔子曰: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式。○或云后汉亦有王次仲,为上谷太守,非上谷人。又楷、隶初制,大范几同,故后人惑之,学者务之。盖其岁深,渐若八字分散,又名之为八分。】
至灵帝好书,世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甚矜其能,
【◎《晋书·卫恒传》“而师宜官为最”下有“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讨钱足而灭之”云云。◎《书断》云:师宜官,南阳人。灵帝好书,征天下工书者于鸿都门,至数百人,八分称宜官为最。性嗜酒,或时空至酒家,因书其壁以售之。观者云集,酤酒多售,则铲灭之。后为袁术将。《钜鹿耿球牌》,术所立,宜官书也。】
每书,辄削焚其札。 【《晋书·卫恒传》作“每书,辄削而焚其柎”。〖下“札”字亦作“柎”。〗】
梁鹄乃益为版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札,鹄卒以攻书【◎胡玉缙曰:“攻”与“工”通。◎卢文弨曰:《晋书》无“攻”字。】
至选部尚书。 【◎《晋书·职官志》:后汉光武改常侍曹为吏部曹,主选举祠祀事。灵帝以侍中梁鹄为选部尚书,于此始见曹名。及魏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
于是公欲为洛阳令,鹄以为北部尉。 【◎事见卷首,又见后二十一年注。◎赵一清曰:○《续百官志》注引《汉官》曰:洛阳孝廉左右二尉。○盖时以孝廉为郎者居之。曹公举孝廉,为议郎,正当作尉。此云“欲为令”,非也。】
鹄后依刘表。及荆州平,公募求鹄, 【◎《襄阳耆旧传》:刘琮之败,帝造其家,入蔡瑁私室,呼见其妻、子,谓曰:“德珪,故忆往昔共见梁孟星,孟星不见其人时否?闻今在此,那得面目见卿邪?”◎此“孟星”即“孟皇”之讹。】
鹄惧,自缚诣门,署军假司马, 【◎《续百官志》:军司马,一人,比千石。又有军假司马,为副贰。】
使在秘书, 【◎卢文弨曰:《晋书》无“使”字。】以勤书自效。 【◎何焯曰:宋本《书苑菁华》“勤”作“勒”。】
公尝县著帐中, 【县,读曰“悬”。】及以钉壁玩之,谓胜宜官。
鹄字孟黄, 【◎何焯曰:宋本“黄”作“皇”。◎赵一清曰:《水经注》、《书断》并作“皇”,盖古字通。◎钱仪吉曰:“黄”字是。】
安定人。魏宫 殿题署, 【毛本“宫”作“公”,误。】皆鹄书也。 【◎《水经·谷水注》:自董卓焚宫殿,魏太祖平荆州,汉吏部尚书安定梁孟皇善师宜官八分体,求以赎死。太祖善其法,常仰系帐中爱翫之,以为胜宜官。北宫榜题,咸是鹄笔。◎《书断》云:鹄字孟皇,安定乌氏人。少好书,受法于师宜官,以善八分书知名。举孝廉为郎,亦在鸿都门下,迁选部,灵帝重之。魏武甚爱其书,常悬帐中,又以钉壁,以为胜宜官也。于时邯郸淳亦得次仲法,淳宜为小字,鹄宜为大字,不如鹄之用笔尽势也。】

◎皇甫谧《逸士传》曰: 【◎《晋书·皇甫谧传》: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曾孙。带经而农,博综百家之言。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耽翫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太康三年卒,年六十八。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 《逸士》、《列女》等传、《玄晏春秋》,并重于世。◎《隋书·经籍志》:《逸士传》一卷,皇甫谧撰。◎本志《荀彧传》、《文选·反招隐诗》、《演连珠》、《七启》、《陶征士诔》、《郭有道碑》、《世说·品藻篇》、《排调篇》各注,均引此书,《书钞·十五》、《御览·四百九十六》、唐刘赓《稽瑞》亦引之。】
汝南王儁,字子文,少为范滂、许章所识,与南阳岑晊善。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岑晊字公孝,南阳棘阳人。俱见《后汉书·党锢传》。 【◎余按:皇甫谧《高士传》引汝南许章评荀靖、荀爽兄弟之语。本志《荀彧传》裴注引之,而“《高士传》”作“《逸士传》”,“许章”作“许子将”。子将,即劭字。则章为劭之别名。】 】
公之为布衣,特爱儁;儁亦称公有治世之具。及袁绍与弟术丧母,归葬汝南, 【◎本志《袁绍传》注引《魏书》云:绍即逢之庶子,术异母兄也,出后成为子。◎范《书·袁绍传》云:绍遭母忧去官,三年礼竟,追感幼孤,又行父服。◎周寿昌曰:案绍为庶出,此必其嫡母也。《献帝春秋》云“董卓收绍母及姊妹、婴孩以上五十人余人,下狱死”,足征绍之生母惨死在后。◎弼按:据此,则绍、术之葬母,为其嫡母无疑。】
儁与公会之,会者三万人。公于外密语儁曰:“天下将乱,为乱魁者必此二人也。 【◎何焯曰:历世持权,宾客翕集,其人又小有才,鲜不为乱者。二袁,即前汉之王氏也。】欲济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先诛此二子,乱今作矣。”儁曰:“如卿之言,济天下者,舍卿复谁?”相对而笑。
儁为人外静而内明,不应州郡、三府之命。 【三府,三公府也,注见前。】
公车征,不到,避地居武陵,【◎《郡国志》:荆州武陵郡,治临沅。◎《一统志》:临沅故城,今湖南常德府武陵县西。◎邹安鬯曰:在县西南七十里。】
归儁者一百余家。帝之都许,复征为尚书,又不就。
刘表见绍强,阴与绍通,儁谓表曰:“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今乃释近而就远,如有一朝之急,遥望漠北之救,不亦难乎!”表不从。
儁年六十四,以寿终于武陵,公闻而哀伤。及平荆州,自临江而迎丧, 【◎何焯曰:宋本无“而”字。】改葬于江陵,表为先贤也。】

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遣兵给军。 【◎是时曹操兵威已及荆州,故刘璋始受征役。璋先后遣阴溥、张松致敬于曹公,并送叟兵三百人,即所谓“遣兵给军”也。◎何焯曰:时曹骎骎有取蜀之势。】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

◎《郡国志》:扬州九江郡合肥。◎曹魏以合肥为重镇,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必有所争也。”◎《水经·施水注》:○施水受肥于广阳乡,东南流迳合肥县。○应劭曰:夏水出城父东南,至此与肥合,故曰合肥。○阚骃亦言:出沛国城父,东至此合为肥。○余按:川殊派别,无沿注之理,方知应、阚二说非实证也。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也。◎胡三省曰:肥水北注淮,而施水东南入漅湖,已自分流;惟夏月暴水涨溢,则二水合于合肥县界,故合肥以此得名。郦元之说,庶乎有征。◎《通鉴地理通释》:淮水与肥水合,故曰合肥。◎《一统志》:合肥故城,今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东北金斗城。◎弼按:《吴志·孙权传》权围合肥在赤壁战后,〖《通鉴》同。〗当日大敌在前,顺流而下,非降则战,决无不迎敌而攻合肥之理。合肥之役,当在赤壁战胜之后,可无疑也。孙盛之说为允。〖孙说见下。〗

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

◎《郡国志》:荆州南郡华容,云梦泽在南。◎刘昭注引:○杜预曰:枝江县有云梦城。江夏安陆县东南有云梦城。○或曰:华容县东南亦有云梦。巴丘湖,江南之云梦也。《尔雅》十薮,楚有云梦。○郭璞曰:巴丘湖是也。◎《水经·湘水篇》云:湘水北至巴丘山,入于江。◎郦注:巴丘山在湘水右岸,山有巴陵故城,本吴之巴丘邸阁城也。晋太康元年,立巴陵县于此。城跨冈岭,滨阻三江。 ◎杜佑曰:巴陵,汉下隽县地,古巴丘也。有君山、洞庭湖、巴丘湖、青草湖。◎《括地志》云:巴丘湖中有曹公州,即曹公为孙权所败烧舡处,在巴陵县南四十里。◎谢鍾英曰:○洪亮吉据《元和志》谓“吴分下隽立巴陵县”。○鍾英案:《郭嘉传》“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周瑜传》“瑜卒于巴丘”,《孙权传》“建安十九年,鲁肃以万人屯巴丘”,裴注“巴丘,今巴陵”,《宗预传》“东益巴丘之戍”,《朱绩传》“自巴丘上迄西陵”,《孙晧传》“右丞相彧上镇巴丘”,据《国志》及裴注,吴未尝改巴丘为巴陵县也。《舆地广记》“太康元年,以吴巴丘邸阁置巴陵县”,是巴陵晋县。洪氏从《元和志》谓“吴所置”,非也。◎《一统志》:巴丘故城,今湖南岳州府巴陵县治。◎互见《蜀志·宗预传》。

遣张憙救合肥。 【《蒋济传》、《孙权传》“憙”均作“喜”。〖《通鉴》同。〗 【时同名者,有故司空张喜,为操所废,似不应续为操遣,盖别一人。】 】

权闻憙至,乃走。 【◎见《蒋济传》。此事《通鉴》编于建安十四年。◎《考异》曰:《刘馥传》云“攻围百余日”,《孙权传》云“逾月不能下”,由此言之,权退必在十四年,明矣。】
蒋济传: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公至赤壁,

赤壁所在,聚讼纷如。今据《水经注》、《通典》、《元和郡县志》、李贤注、胡三省注、《方舆纪要》所载,以辨俗说之惑。◎《水经·江水注》云:江水左迳上乌林南,村居地名也。又东迳下乌林南,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处所也。〖◎郑苏年云:左迳者,江北也。右迳者,南岸也。〗◎《通典》云:○《括地志》:今鄂州蒲圻县有赤壁山,即曹公败处。○按《三国志》,曹公自江陵征刘备至巴丘,遂至赤壁。孙权遣周瑜水军数万,与备并力迎之。曹公泊江北岸。瑜部将黄盖诈降,战舰数十艘,因风纵火,曹公大败,从华容道步归,退保南郡,瑜等复败之。曹公留曹仁守江陵城,自径北归。○而《汉阳郡图经》云:赤壁一名乌林,在郡西北二百二十里,在 川县西八十里,跨 南北。○此大误也。曹公既从江陵水军沿流已至巴丘,则今巴陵郡赤壁只在巴陵郡之下,军败方还南郡,刘备、周瑜水军追蹑,并是大江之中,与 川西殊为乖角。今据《括地志》为是。当在巴陵、江夏二郡界,其《汉阳图经》及流俗悉皆讹谬,所以备录《国志》,以为证。○据《元和志》云: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故诸葛亮论曹公危于乌林是也。○又云:赤壁草市在 川县西八十里,古今地书,多言此是曹公败处,今据《三国志》,则赤壁不在 川也。〖◎按:吉甫引《国志》不录。〗何则?曹公既从江陵水军至巴丘,赤壁又在巴丘之下,与 川殊为乖谬。盖川居人见崖岸赤色,因呼为赤壁,非曹公败处也。◎李贤注云:赤壁,山名也,在今鄂州蒲圻县。◎胡三省注云:〖◎弼按:胡注所引,与上文同者不录。〗○《武昌志》:赤壁山在今嘉鱼县,对江北之乌林。黄州赤壁非是。○《方舆纪要》云:赤壁山在嘉鱼县西七十里。○《元和志》谓“山在蒲圻县西”者,时未置嘉鱼也。〖◎弼按:五代南唐始置嘉鱼县。〗苏轼指黄州赤鼻山为赤壁,误矣。时刘备据樊口,进兵逆操,遇于赤壁,则赤壁当在樊口之上。又赤壁初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则赤壁当在江南也。今江、汉间言赤壁者有五:汉阳、川、黄州、嘉鱼、江夏也,当以嘉鱼之赤壁为据。◎又按胡珪云:○子瞻谪齐安时所游,乃黄州城外赤鼻矶,当时误以为周郎赤壁耳。○东坡自书《赤壁赋》后云:江、汉之间指赤壁者三:一在汉水之侧,竟陵之东,即今复州;一在齐安郡步下,即今黄州;一在江夏西南二百里许,今属汉阳县。○按《三国志》,备与瑜等由夏口往而逆战,则赤壁非竟陵之东与齐安步下矣。○宋李壁诗:赤壁危矶几度过,沙洲江上郁嵯峨。今人误信黄州是,犹赖《水经》能正讹。○可知东坡当日作赋时之误矣。◎又按尹民昭云:○周瑜言于孙权曰: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为将军破之。○夏口居黄州上流二百里,若赤壁在黄州,岂得言“进夏口”耶?操既败走华容,北归之路,黄州直通汝、颍,最为径捷,安得复经华容也?则赤壁非黄州明矣。〖上二说见《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杨惺吾师云:○有谓赤壁即乌林者。○《御览》〖一百六十九〗引《荆州记》:临漳山南峰谓之乌林,亦谓之赤壁。○此以赤壁在江北。又有谓赤壁在汉川县西八十里者,李吉甫已驳之。《御览》〖七百七十一〗引《英雄记》,谓曹操北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簰,使部曲乘之,从汉水下,出大江浦口。此亦以赤壁在江北。然《周瑜传》言“遇曹公于赤壁,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则赤壁在江南审矣。且张昭明言“操得刘表水军,蒙冲斗舰以千数”,何谓无船。然今嘉鱼下有簰洲,当亦因此得名。○《文选》注〖三十〗引盛宏之《荆州记》:蒲圻县治沿江百里南岸有赤壁。○此《元和志》“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所本,在江南岸,与操败引次江北似合。然此山自名蒲矶山,故《一统志》驳之。惟《水经注》“在百人山南,谓即黄盖诈魏武处”,而其上又云“黄盖败魏武于乌林”,相去几二百里,遂疑其自相矛盾。余以为此不必疑也。盖操以水陆军沿江而下,声言八十万。据《周瑜传》注,实有二十三、四万。以二十三、四万之众,夫岂一、二山林所能容。且《水经注》言赤壁之下有大军山、小军山,又其下有黄军浦,《水经注》亦言是黄盖屯军所。夫吴以三万人拒操,其屯兵已及百里,盖赤壁为操前锋所及,乌林为操后军所止。吴军以蒙冲鬭舰数十艘,从南岸引次俱前,同时发火。〖观此,则知自赤壁至乌林,同时发火。〗是《水经注》所据,于当时军势至合,其他方志附会之辞,正不必一一辨论也。〖杨说见《晦明轩稿》。〗◎《一统志》:赤壁山在嘉鱼县东北江滨,与江夏县接界,上去乌林且二百里。自《元和志》以赤壁与乌林相对,遂以为在嘉鱼县西南,盖误以古蒲矶山为赤壁矣。

与备战,不利。

◎姚范曰:此不言吴人,使周瑜何也?◎姜宸英曰:赤壁大败,《魏书》讳之。◎弼按:赤壁之役,详见刘先主、诸葛亮、孙权、周瑜诸传,所谓互文见义,陈《志》所以称简要也。若云“为魏讳”,似失之。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御览》卷十五引《英雄记》云:曹公赤壁败,行至云梦大泽中,遇大雾,迷失道路。◎《江表传》云:周瑜破魏军,曹公复书与权曰: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见《周瑜传》注。〗


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先主传》:先主南征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皆降。◎胡三省曰:荆江之南岸,则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地也。◎《晋书·地理志》: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及败于赤壁,南郡以南属吴,吴后遂与蜀分荆州,于是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为蜀,江夏、桂阳、长沙三郡为吴。南阳、襄阳、南乡三郡为魏。而荆州之名,南北双立。蜀分南郡立宜都郡,刘备没后,宜都、武陵、零陵、南郡四郡之地悉复属吴。◎弼按:赤壁战后,南郡以南,刘备据有四郡。《晋志》谓“南郡以南属吴”,其误一。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使吕蒙袭取荆州,是时刘备尚存,荆南已失,《晋志》言“备没后,四郡属吴”,其误二。盖备之有荆州江南四郡,乃征讨所得,非尽由孙权所假。建安二十年,吴、蜀连和,分疆画界。逮吕蒙生衅,盟好不终,事实昭然。《晋志》为官书,故错违如此。

【◎《山阳公载记》曰: 【◎本志《文纪》:黄初元年,奉汉帝为山阳公。◎《隋书·经籍志》:《山阳公载记》十卷,乐资撰。◎章宗源曰:○《史通·杂述篇》:若陆贾《楚汉春秋》,乐资《山阳公载记》,此之谓偏记者也。《魏志·袁绍传》注引审配事,《蜀志·马超传》注超呼备字事。裴松之谓袁暐、乐资等记载,秽杂虚谬。○愚按:《后汉书·灵纪》注载西园八校尉,《献纪》注郭汜攻李傕事,可与刘艾《灵献纪》互证。又“侍中台崇”作“壶崇”,《冯异传》注“闟顿王”作“碓王”,《董卓传》注“段珪”作“殷珪”,可考范《史》之异。◎姚振宗曰:载记之目,班氏始以系平林、新市、公孙述、隗嚣之流,即后世霸史、伪史之类。山阳公乃亦被以此名,所未喻也。〖姚说见《隋 经籍志考证》卷十三。〗◎袁宏《后汉纪·序》称《山阳公记》。 【此则全书首引《山阳公载记》处,依裴氏之例,似当连书“乐资《山阳公载记》”。然观《袁绍传》裴注引是书处先书乐资之名。系裴氏本以《袁绍传》注处为首引,此注为后加,又不复查备,故此失之。】 】
公船舰为备所烧, 【此关羽所谓“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魏”者是也。吴人专有其功可乎?】
引军从华容道步归, 【◎胡三省曰:华容县属南郡,从此道可至华容县也。◎杜佑曰:古华容在竟陵郡监利县。◎《一统志》:华容故城,今湖北荆州府监利县西北。】
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胡三省曰:泞,乃定翻。羸,伦为翻。】
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孙盛《异同评》曰: 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 【“记”疑作“纪”。】 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4 20:09 编辑

    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十二月,军还谯。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冬,作铜雀台。㈠
  ㈠魏武故事载公十二月己亥令曰:“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天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植)[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 【◎谯,见卷首。◎胡三省曰:自赤壁还也。】

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 【◎胡三省曰:○班《志》:淮阳扶沟县。涡水首受狼汤渠,东至向入淮,过郡三,行千里。○《水经注》曰:至下邳淮陵县入淮。〖◎弼按:胡注“淮”作“睢”。〗○师古曰:涡,音戈,又音瓜。狼,音浪。汤,音徒浪翻。◎王先谦曰:涡,《说文》、《水经注》并作“濄”,字同。◎赵一清曰:今凤阳府怀远县东北十五里有涡口城,又东北四十五里有向城,即濄水入淮之处,与《汉志》合。故道元以《经》言“下邳淮陵入淮”为非。◎《一统志》:涡水俗曰涡河,在怀远县北一里,自颍州府蒙城县流入,又东入淮,谓之涡口。◎《魏志·文帝纪》:黄初六年,帝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

出肥水, 【◎《一统志》:肥水在今安徽凤阳府寿州凤台县东北,自庐州府合肥县界西北流入,至肥口北入淮,俗曰东肥河。】

军合肥。

◎吴熙载曰: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盖历今安徽亳州、蒙城、怀远、凤阳、寿州至合肥也。◎魏文帝《浮淮赋序》云:〖《书钞》、《御览》“浮”作“泝”。〗建安十四年,王师自谯东征,大兴水军,〖“军”一作“运”。〗泛舟万艘,时余从行,始入淮口,行泊东山,〖“泊”一作“洎”。〗睹师徒,观旌帆,赫哉盛矣。虽孝武盛唐之狩,舳舻千里,殆不过也。乃作斯赋云:泝淮水而南迈兮,泛洪涛之湟波。仰嵓冈之崇阻兮,经东山之曲阿。浮飞舟之万艘兮,建干将之铦戈。扬云旗之缤纷兮,聆榜人之讙譁。乃撞金钟,爰伐雷鼓。白旄冲天,黄钺扈扈。武将奋发,骁骑赫怒。于是警风泛,涌波骇。众帆张,群櫂起。争先遂进,莫适相待。〖见《书钞·一百三十七》、《类聚·八》、《初学记·六》、《御览·七百七十》。〗

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置扬州郡县长吏,

◎本志《刘馥传》:太祖表馥为扬州刺史。馥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兴治芍陂及茹陂、七门、吴塘诸堨。建安十三年卒。◎《蒋济传》:大军南征,还,以温恢为扬州刺史,济为别驾。◎《魏略》:时苗为寿春令,扬州治在其县,时蒋济为治中。〖见本志卷二十三《常林传》裴注。〗


开芍陂屯田。

◎《水经·肥水篇》:肥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西北入芍陂。◎郦注:芍陂水上承涧水,东北迳白芍亭东,积而为湖,谓之芍陂。陂周百二十许里,在寿春县南八十里,言楚相孙叔敖所造。魏太尉王凌与吴将张休战于芍陂,即此处也。陂有五门,吐纳川流。陂水北迳孙叔敖祠下,谓之芍陂渎。◎《郡国志》“当涂县”注引《皇览》云:楚大夫子思造芍陂。◎李贤曰:芍陂今在寿州安丰县东,陂径百里,灌田万顷。◎《华夷对境图》:芍陂周回三百二十四里,与阳泉、大业陂并孙叔敖所作。开沟引渒水为子午渠,开六门,灌田万顷。◎何焯曰:由此,淮南遂为重镇。◎《一统志》:芍陂水在寿州南,一名期思陂。◎《寿州志》:西自六安州龙穴山,东自濠州横石,东南自龙池山,其水悉会于陂。


十二月,军还谯。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 【《文馆词林》“治”作“化”,避唐讳。】

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不求,《文馆词林》作“求取”。】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此《论语》记孔子之言。◎《集解》云:公绰,鲁大夫。赵、魏皆晋卿,家臣称老。公绰性寡欲,赵、魏贪贤,家老无职,故优。滕、薛小国,大夫职烦,故不可耳。】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文馆词林》“世”作“乎”,亦避唐讳。◎胡三省曰:管仲富拟公室,筑三归之台,塞门反坫,镂簋朱纮,桓公用之而霸。】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文馆词林》“怀”下有“珠”字,“未遇无知”作“未逢知遇”。◎《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以鱼钓奸周西伯,西伯遇于渭之阳,载与俱归,立为师。◎《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闻平家居时,盗其嫂。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汉王以让魏无知,无知曰:“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立国家不耳。盗嫂受金,何足疑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
【◎《书·尧典》曰:明明扬仄陋。◎扬,举也。《文馆词林》“仄”作“侧”。】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是年初置丞相征事二人,以邴原、王烈选补,见《邴原传》注引《献帝起居注》。◎顾炎武《日知录·论两汉风俗》云:汉自孝武表章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新莽居摄,颂德献符者偏于天下。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至其末造,朝政昏浊,国事日非,而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而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弛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求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建安二十二年八月令、十五年春令、十九年十二月令,意皆同。〗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风俗又为之一变。夫以经术之治,节义之防,光武、明、章数世为之而不足;毁方败常之俗,孟德一人变之而有余。后之人君将树之风声,纳之轨物,以善俗而作人,不可不察乎此矣。◎何焯曰:王莽谓“诸有臧及内恶未发者,不以小疵妨大材”,此莽罗致屏弃不齿之人,被以望外过恩,使为己用耳。曹操亦谓“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伯世”,篡贼所求,往往必于其类,以为此属,皆计不反顾,不得不奋效鸣吠,以图富贵一时,乃可惟我所使也。◎周寿昌曰:汉制杂霸,而求贤诸诏尤知以孝弟仁义为重。故党锢之余,风节弥厉。魏武此令,专务狡诈,蔑弃廉隅,宜乎华歆、王朗从逆,诸臣腼然,以老成自重;幼安诸老,屡征不至,亦早见其本颠而枝必坏也。卒之立国甫及二世,而废篡相寻,旋即亡灭,谓非魏武之有以启之哉。◎弼按:○顾、何、周诸说,于风俗人心,极有关系,诚为名论。○然据《毛玠传》云:玠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文帝为五官将,属所亲眷,玠不奉命。○《先贤行状》云:玠典选举,拔贞实,斥华伪,四海翕然,莫不励行。○《和洽传》云:毛玠、崔琰并以忠清幹事,其选用先尚俭节。○据诸传所载,则当时选用之风尚可知,似有不可以概论者。然当群雄割据之时,不能不网罗倜傥不羁之士,造端不慎,流弊无穷。魏武此令,遂为世所诟病矣。


冬,作铜雀台。

◎《水经·浊漳水注》:○汉高帝十二年置魏郡,治邺县。后分魏郡,置东、西部都尉,故曰三魏。魏武又以郡国之旧,引漳流自城西东入,迳铜雀台下,伏流入城东注,谓之长明沟也。城之西北有三台,皆因城为之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建安十五年魏武所起,平坦略尽。○《春秋古地》云:葵丘,地名,今邺西三台是也。○谓台已平,或更有见,意所未详。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一间。台成,命诸子登之,并使为赋。陈思王下笔成章,美捷当时。南则金虎台,高八丈,有屋百九间。北曰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百四十五间。◎左思《魏都赋》曰:三台列峙而峥嵘者也。◎《御览·一百七十七》引《魏志》曰:武帝建安十五年作铜雀台,十八年作金虎台,又作冰井台。◎《河南通志》云:铜雀台在彰德府临漳县西,魏曹操筑,并金虎、冰井二台,相去各六十步。其上複道、楼阁相通,中央 悬绝。铸大铜雀,高一丈五尺,置之楼顶。临终遗令:“施繐帐于上,朝脯,使宫人歌吹帐中,望吾西陵。”西陵,操葬处也。后楼台俱毁,土人掘地得瓦,色颇青,内平莹,印工人姓名,皆八分隶书。◎《砚谱》云:人得此瓦为砚,数日不渗。

  【◎《魏武故事》 载公十二月己亥令曰: 【严可均《全三国文》题曰《让县自明本志令》。】
孤始举孝廉,年少,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注见卷首。】
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 【◎《通鉴》作“恐为世人之所凡愚”。◎胡注:恐时人以凡愚待之也。】
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名立誉, 【各本均作“建立名誉”,《通鉴》作“以立名誉”。】
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 【《通鉴》“以”下有“是”字。】
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 【◎同举孝廉,称同岁。魏武与韩遂父同岁孝廉是也。◎卢文弨曰:同岁,如今同年也。】
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 【◎“四”疑作“是”。◎胡玉缙曰:“四”字似不误,观下文“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可见。】
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 【◎注见卷首。◎《水经·阴沟水注》:城东有曹太祖旧宅,负郭对廛,侧隍临水。文帝延康元年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坛前树《大飨碑》。碑之东北濄水南有谯定王碑。◎据《郦注》所云“负郭对廛”,则魏武故宅似不在谯东五十里。所云“侧隍临水”即濄水也。又按《元和志》、《寰宇记》俱云“魏武筑室于谯县东五里”,与此言谯东五十里不合,似以五里为是。抑或居宅在谯东五里,而精舍在谯东五十里耶?】
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 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 【◎见前初平元年。◎林国赞曰:操初起兵,但鲍信一人已举兵二万助之,卫兹、曹仁、曹洪亦共合兵得七千余人,然后进攻荥阳。续到扬州更募,又得四千余人。焉得如《魏武故事》所说?】
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 【建安二年,术僭号,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见范《书·术传》。】
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谓术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也。】
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 【◎卢文弨曰:当作“却”。】
以观世事,据有当州,
【吴本、官本“当”作“荆”。】
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何焯曰:孙、刘方睦,而云“遂平天下”,盖其器限之也。史家评操攻伐,至克绍而止,过此则鼎足虎争,非复所能戡定矣。】
身为宰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有相国、丞相,而无宰相之名。然《曹参传》“始参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宰相,有隙”,《何武传》“武为郡吏,太守何寿知武有宰相器”,《后汉书·李通传》“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是当时三公已有宰相之称。又《汉书·鲍宣传》“宣钩止丞相(椽)[掾]史,摧辱宰相,事下御史”,公孙贺等传赞云“若夫丞相、御史两府之士,不能正议,以辅宰相”,《朱博传》“何武建言:‘今政事繁多,宰相之材,不能及古,而丞相独兼三公之事,所以久废不治。宜建三公官’”,此皆为汉三公称宰相之证。◎钱大昭曰:御史大夫亦称宰相。】
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 【◎胡三省曰:言其将篡也。】
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胡三省曰:○毛公云:耿耿,犹儆儆也,又忧也。】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 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 【◎姚范曰:此事未详所本。】
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史记·蒙恬传》“以”下有“不”字。】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元本、冯本“桓”作“植”。◎官本《考证》何焯曰:《文类》作“子桓”,“植”字乃“桓”字传写之讹。对臣下不以称子之字为嫌,观《陈思王传》中诸令屡称“子建”,则此为“子桓”决也。◎钱大昕曰:○陈景云云:此令言“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及明年,三子并封,植为之首。则分封植等,在下令之先,朝廷已有成命,故自述世受汉恩,有“至于子植兄弟”之语也。封植等而不及丕者,丕为冢嗣,当袭父爵,如桓階三子皆赐爵关内侯, 【钱校分裂“桓”、“階”二字,大谬。】其长子佑以嗣子不封,即其证也。或疑舍丕举植,紊长幼之序,据《陈思王传》注中载太祖令屡称“子建”,以证子植当为子桓之讹,殆不然矣。◎潘眉曰:张溥《汉魏名家文集》作“子桓”,此义门所本。然考是时方封曹植、曹据、曹豹为侯,所谓“前朝恩封三子为侯”是也,“植”字不误。曹丕于十五年未受朝职,至十六年,始为五官中郎将,张、何二家改“子植”为“子桓”,但据兄弟之次序,不考受爵之先后,皆似是而实非者也。◎周寿昌曰:令中固有称子号者,然此正指子植兄弟,即植为平原侯,据为范阳侯,豹为饶阳侯,见十六年春正月注,可证。盖操意丕以世子,袭爵为固然,惟子植兄弟恩封,出常制外,故云“及子植兄弟为三世”也。◎沈家本曰:曹操此令在十五年十二月己亥,而曹植等封侯在十六年正月庚辰。注中“前朝恩封三子为侯”,明指前事,潘氏误会其语,遂谓是时方封,非也。何据兄弟次序改“植”为“桓”,其说正,未可非。且何云《文类》作“子桓”,考《三国文类》乃宋人所作,〖不著名氏。〗皆采《三国志》之文,故何据以订正。潘氏谓何本张书,亦误。◎弼按:诸说皆泥于下文“封三子为侯”之语,遂多不能自圆其说。鄙意:令言自“孤祖父以至孤身”,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乃历序累世承恩之语,应指子桓,言举子桓可以概余人,亦与上文引蒙恬“积信于秦三世”之语相应。至下文“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与介推避封、申胥逃赏相应,别为一事,文义两不相蒙。据此推论,以作“桓”为是。】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 【欲明心迹,何至令妻妾改嫁?择言不慎,一至于此。然临终遗令卖履分香,登台奏伎,闺房恋恋,至死不忘,乃知汝曹出嫁之言,为奸雄欺人之语。】
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 【◎胡三省曰:鬲,胸鬲也。】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 【冯本、监本、毛本“縢”作“謄”,误。武王有疾,周公欲以身代,史录其册祝之文,藏于金縢之匮,因以《金縢》名篇。】
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 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上文“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之言,皆欺人语耳。】
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黄恩彤曰:方操夷袁绍,下荆州,天下大势,骎骎乎折而入于己。惟其丧师赤壁,十年精锐,付之一炬。孙权既雄据江东,刘备复奄有荆楚,鼎足势成,始知大物不能骤致。邺中下令鳃鳃,以臣节自明,其令中所云“人见孤强盛,言有不逊之志”,此乃其肝鬲至言,欲盖弥彰者也,陈《志》削而不录,亦恶其言不由衷耳。】
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 【◎《左传》: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楚子赏申包胥,胥曰:“吾为君,非为身也。”遂逃赏。】
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然则汴水之战,何以为流矢所中?濮阳之围,何以坠马烧掌?淯水之难,何以丧昂及安民?乌林之役,何以狼狈北归?潼关北渡,何以为马超所困?志骄气盈,言大而夸。】
遂荡平天 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胡三省曰:谓孙、刘也。】
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郡国志》:豫州陈国阳夏、柘、苦。◎《一统志》:阳夏故城,今河南陈州府太康县治。柘县故城,今归德府柘城县治北。苦县故城,今归德府鹿邑县东十里。〖◎谢鍾英曰:当在亳州东南。〗】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李安溪曰:文词绝调也,惜出于操,令人不喜读耳。】 】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20 14:06 编辑

  十六年春正月,㈠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张鲁据汉中,三月,遣钟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
  ㈠魏书曰:庚辰,天子报:减户五千,分所让三县万五千封三子,植为平原侯,据为范阳侯,豹为饶阳侯,食邑各五千户。

十六年春正月,

【◎《魏书》曰:庚辰,天子报:减户五千,分所让三县万五千封三子,植为平原侯,据为范阳侯,豹为饶阳侯, 【◎豹,即沛穆王林,解见《武文世王公传·沛王传》,◎潘眉曰:武二十五子,无名豹者。考十六年所封饶阳侯,沛穆王林也。豹即林之初名。◎平原,见初平三年。◎《郡国志》:幽州涿郡范阳。冀州安平国饶阳。◎《一统志》:
范阳故城,今直隶保定府定兴县南四十里故城镇。饶阳故城,今直隶深州饶阳县东。】食邑各五千户。】

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

◎《续百志》: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主五官郎。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唯议郎不在直中。◎胡三省曰:汉五官中郎将,主五官郎而已,未尝置官属也。领属光禄勋,未尝为丞相副也。◎赵一清曰:魏、晋更无其官,殆以曹丕始居之,故废耳。◎洪饴孙曰:汉建安十六年,文帝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有长史凉茂、邴原、吴质,〖《魏略》。〗文学徐幹、应玚、〖《王粲传》。〗刘廙、苏林、〖《刘劭传》。〗夏侯尚,司马赵戬,〖《蜀志》注《魏书》。〗门下贼曹卢毓、郭淮,功曹常林。践祚以后,不置。◎弼按:○本志卷二十三《裴潜传》注引《魏略》云:严幹,黄初中转五官中郎将。○又本志卷十五《梁习传》注引《魏略》云:安东将军司马宣王西征,路经弘农,招太守刘類入为五官中郎将。○据《魏略》所载,是黄初后仍置五官中郎将,洪饴孙谓“文帝践祚以后不置”者,误也。赵一清谓“魏、晋更无其官”,亦误。


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 【◎《郡国志》:并州太原郡大陵。◎《一统志》:大陵故城,今山西太原府文水县东北二十五里。◎吴增僅曰:《晋书·北狄传》:建安中,魏武以
匈奴中部居此。◎弼按:《徐晃传》作“太陵”。】

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张鲁据汉中,

◎《郡国志》:益州汉中郡治南郑。◎《一统志》:南郑故城,今陕西汉中府南郑县城东。◎《元和志》:后汉末,张鲁据汉中,改汉中为汉宁郡。曹公讨平之,复为汉中郡。蜀先主破魏将夏侯妙才,遂有其地,为重镇。魏延、蒋琬、姜维相继屯守。按汉中当巴蜀捍蔽,故先主初得汉中,谓人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南郑,互见《张鲁传》注。


三月,遣钟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

【◎《郡国志》:司隶河东郡,治安邑。◎《一统志》:安邑故城,今山西解州夏县北。】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20 14:21 编辑

  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秋七月,公西征,㈠与超等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㈡循河为甬道而南。贼退,拒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九月,进军渡渭。㈢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于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㈣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诸将或问公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公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有二将之军也。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㈤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始,贼每一部到,公辄有喜色。贼破之后,诸将问其故。公答曰:“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㈠魏书曰:议者多言“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则不可以当也”。公谓诸将曰:“战在我,非在贼也。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耳。”
  ㈡曹瞒传曰: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张合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
  ㈢曹瞒传曰:时公军每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营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筑垒。娄子伯说公曰:“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公从之,乃多作缣囊以运水,夜渡兵作城,比明,城立,由是公军尽得渡渭。或疑于时九月,水未应冻。
  臣松之按魏书:公军八月至潼关,闰月北渡河,则其年闰八月也,至此容可大寒邪!
  ㈣魏书曰:公后日复与遂等会语,诸将曰:“公与虏交语,不宜轻脱,可为木行马以为防遏。”公然之。贼将见公,悉于马上拜,秦、胡观者,前后重沓,公笑谓贼曰:“汝欲观曹公邪?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耳!”胡前后大观。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
  ㈤臣松之案:汉高祖二年,与楚战荥阳京、索之间,筑甬道属河以取敖仓粟。应劭曰:“恐敌钞辎重,故筑垣墙如街巷也。”今魏武不筑垣墙,但连车树栅以扞两面。



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

◎本志《高柔传》:太祖欲遣钟繇等讨张鲁,柔谏以为今猥遣大兵,西有韩遂、马超,谓为已举,将相扇动作逆。宜先招集三辅,三辅苟平,汉中可传檄而定也。繇入关,遂、超等果反。◎胡三省曰:操舍关中而远征张鲁,伐虢取虞之计也。盖欲讨超、遂而无名,先张讨鲁之势,以速其反,然后加兵耳。


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

◎《蜀志·马超传》注引《典略》云:建安十六年,超与关中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阵。◎《左传》:晋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杜预注:桃林在华阴县东,即潼关。◎ 《水经》:河水南至华阴、潼关,渭水从西来注之。◎注云:○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河水自潼关东北流,水侧有长坂,谓之黄巷坂。坂傍绝涧。历北出东崤,通谓之函谷关也。○郭缘生《记》曰: 【记,《述征记》。】汉末之乱,魏武征韩遂、马超,连兵此地。今河西有曹公垒。◎《通典》:潼关本名冲关,河自龙门南流,冲激华山,故以为名。◎《元和志》:潼关在华阴县东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上跻高隅,俯视洪流,盘纡峻极,实谓天险。河之北岸则风陵津,北至蒲关六十余里。河山之险,迤逦相接。◎《寰宇记》:自函谷至于潼关,高出云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一统志》:潼关故城,今陕西同州府潼关厅东南。


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秋七月,公西征,


【◎《魏书》曰:议者多言“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则不可以当也” 。公谓诸将曰:“战在我,非在贼也。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耳。” 【◎胡三省曰:在我而不在敌,故可以制胜,此未易与常人言也。】 】

与超等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

◎胡三省曰:蒲阪津在蒲阪县西,河西即唐之蒲津关。◎《郡国志》:河东郡蒲阪。◎《一统志》:蒲阪故城,在今山西蒲州府东南,蒲津关在蒲州府永济县西,黄河西岸,一名临晋关,一名河关,跨陕西地,诚山、陕之要隘也。◎《通鉴考异》曰:○《徐晃传》:太祖至潼关,恐不得渡,召问晃。晃曰:“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知其无谋也。今假臣精兵,渡蒲阪津,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太祖曰:“善。”○按:《武帝纪》潜遣二将渡蒲阪,皆太祖之谋,而《晃传》云皆晃之策。盖陈氏各欲称其功美,不相顾耳。◎弼按:画策者晃,遣晃者操,据事直书,各不相掩,非不相顾也。

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 【◎丁斐字文侯,丁谧之父,见《曹爽传》注引《魏略》。◎《许禇传》: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乃扶太祖上船。船工中流矢死。褚左手举马鞍蔽太祖,右手棹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


【◎《曹瞒传》曰:公将过河,前队適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张郃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 【◎沈钦韩曰:“几为小贼所困”,乃光武之语,操引之以自解耳。◎姚范曰:此葛相所云“殆死潼关”也。】 】
河为甬道而南。贼退,拒渭口,

◎《水经·渭水篇》:渭水东过华阴县北,东入于河。◎注云:○《春秋》之渭汭也。○《左传·闵公二年》:虢公败犬戎于渭汭。○杜预曰:水之隈曲曰汭。○王肃云:汭,入也。◎《雍录》:渭口在华阴县东北三十五里。◎胡三省曰:○《前书》: 【即《汉书》,别于范《书》,故称前。】渭水至船司空入河。○后汉省船司空,属华阴县。渭口之东即潼关也。◎《一统志》:渭水自西安府渭南县流经华州北,又东迳华阴县,北入黄河。其入河处谓之渭汭。

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

◎赵一清曰:○《水经·渭水注》:渭桥,秦置,亦曰便门桥。旧有忖留神像。后董卓入关,遂焚此桥,魏武更修之。桥广三丈六尺。忖留之像,曹公乘马见之,惊,又命下之。○弼按:郦注所云之渭桥在长安,魏武修桥当在关中既平之后。此时与马超交战,载兵入渭,所为浮桥,当在渭水入河之处,距长安尚远。赵氏所引,失之。

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

◎《通鉴》“信”作“使”。◎钱大昭曰:○信,谓使者也。○《史记·韩世家》:陈轸说楚王,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司马相如《谕巴蜀檄》:故遣信使晓谕百姓

公不许。九月,进军渡渭。

【◎《曹瞒传》曰:时公军每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营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筑垒。 【《御览》“多”作“纯”。《水经·渭水注》“垒”作“城”。】娄子伯说公曰: 【娄圭字子伯,见《崔琰传》注。】 “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 【◎官本《考证》曰:“可一夜而成”五字,《御览》作“须臾,冰坚如铁石,功不达曙,百堵皆立,虽金汤之固未能过也”二十四字。◎沈家本曰:《御览》凡三引此事,《七十四》引与此同,《一百九十二》引作“一夜可立”,《三百三 十五》引即官本《考证》所引,语意较畅。然《御览》只称《魏志》,不曰《曹瞒传》也。◎弼按:《水经·渭水注》作《曹瞒传》,“可一夜而成”作“一宿而成”。】公从之,乃多作缣囊以运水,夜渡兵作城。 【《水经·渭水注》作“乃多作缣囊以湮水,夜汲作城”。《御览·一百九十二》“以运水”三字作“以盛土偃水”。 【吴金华以“运水”作“摙水”,说见彼。】 】比明,城立, 【◎《崔琰传》注引《吴书》曰:从破马超等,子伯功为多。曹公常叹曰:“子伯之计,孤不及也。”◎《方舆纪要》卷五十四:沙城在华州蒲城县东,沮水侧。】由是公军尽得渡渭。◎或疑于时九月,水未应冻。臣松之按:《魏书》“公军八月至潼关,闰月北渡河”,则其年闰八月也,至此容可大寒邪!】

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 【◎本志《董卓传》:韩遂、马腾自还凉州,更相寇。后腾入为卫尉,子超领其部曲。十六年,超与关中诸将及遂等反,太祖征破之。遂奔金城,为其将所杀。超据汉阳,腾坐夷三族。◎《蜀志·马超传》注引《典略》云:马腾之入,使超领腾营,徙其家属皆诣邺,惟超独留。◎又按《超传》:超临没上疏云:“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据诸传及《典略》所云,是马腾家属已全徙邺,尚不足置信,而超求送任子,乃可信耶?况超置父不顾,〖超谓韩约曰:“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见《张既传》注引《魏略》。〗而恤其子耶?以操之明,自不为所绐矣。】

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廉, 【◎钱大昭曰:同岁,即今所谓同年也。】

又与遂同时侪辈,于是交马语移时, 【◎胡三省曰:遂与樊稠交马语,而得以毙稠,与曹操交马语,乃以自毙。然后知遂之所以遇稠者,非用数也。若马超等之疑遂,则李傕之疑稠耳。◎弼按:魏武与遂交马语,时阎行在后,太祖谓行曰:“当念作孝子。”见《张既传》注引《魏略》。◎又按:韩、樊交马语事,见本志《董卓传》注引《九州春秋》。】

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拊楹而歌。◎《释文》:拊,拍也。】

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

◎《通鉴考异》曰:○《许褚传》:太祖与韩遂、马超等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超不敢动。○按时超不与遂同在彼,故疑遂此说妄也。◎弼按:《马超传》所载亦同。或操与遂语时,超距离稍远,故不闻其语也。


【◎《魏书》曰:公后日复与遂等会语。诸将曰:“公与虏交语,不宜轻脱,可为木行马以为防遏。” 【◎《汉官仪》曰:光禄大夫属光禄勋,门外特施行马以旌别之。】公然之。贼将见公,悉于马上拜,秦、胡观者,前后重沓,【◎胡三省曰:重,直龙翻。◎《通鉴释文》曰:重沓,重足着地也。◎胡三省《辨误》云:《汉书》为“重足而立”,言人畏惧之甚,不敢并足着地,故重足而立也。此谓人夙知曹操威名,聚而观之,前后重沓,安有重足着地之事哉!】公笑谓贼曰:“尔欲观曹公邪?【冯本、官本“尔”作“汝”。】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耳!”胡前后大观。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阵,精光耀日,贼益震惧。】


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 【◎胡三省曰:二者皆所以离之也。】

公乃与克日会战, 【◎胡三省曰:克日者,剋定其日也。】

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 【◎何焯曰:弱者出战,强者继之。其挑战者,乃游军也。 【◎吴金华曰:“轻兵”乃贱而勇者所率之轻锐部队。何氏以“弱者”、“游军”说之,未能审谛。】 】

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 【◎《郡国志》:凉州安定郡,治临泾。◎《一统志》:临泾故城,今甘肃泾州镇原县南五十里。◎弼按:下文注引《魏略》,杨秋封临泾侯,即此。】

关中平。诸将或问公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 【◎胡三省曰:缺,谓缺而不备也。】

不从河东击冯翊【◎《郡国志》:司隶左冯翊,治高陵。◎《汉官解诂》曰:冯辅翊蕃,故以为名。◎潘岳《关中记》曰:三辅旧治长安城中,长吏各在其县治民。光武东都之后,扶风出治槐里,冯翊出治高陵。◎王先谦曰:三国魏冯翊郡,自建安初移治临晋。◎《一统志》:高陵故城,今陕西西安府高陵县西南。】
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

公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西河, 【二将,徐晃、 朱灵也。】

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有二将之军也。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

【◎臣松之案:○汉高祖二年,与楚战荥阳京索之间,筑甬道属河,以取敖仓粟。 【◎荥阳、敖仓见初平元年注。◎《郡国志》:司隶河南尹京。◎刘昭注:郑共叔所居。◎《左传》云:谓之京城大叔。◎应劭曰:有索亭,楚、汉战京索。◎《一统志》:京县故城,今河南开封府荥阳县东南二十一里。】○应劭曰:恐敌钞辎重,故筑垣墙如街巷也。○今魏武不筑垣墙,但连车树栅,以扞两面。】

既为不可胜, 【◎胡三省曰:○兵法: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

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 【◎胡三省曰:《淮南子》之言。】

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始,贼每一部到, 【关中诸将,凡十部,注见前。】

公辄有喜色。贼破之后,诸将问其故。

公答曰:“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

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適主, 【◎胡三省曰:適,丁历反。】

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胡三省曰:当此之时,关西之兵最为精强,而破于操者,法制不一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20 14:23 编辑

  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㈠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
  ㈠魏略曰:杨秋,黄初中迁讨寇将军,位特进,封临泾侯,以寿终。




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

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

【◎《魏略》曰: 杨秋,黄初中迁讨寇将军, 【◎赵一清曰:杨秋于延康年为冠军将军,与张郃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见《郭淮传》。◎《宋书·百官志》:讨寇将军在四十号之列,后汉及魏所置。◎弼按:上尊号奏云“冠军将军好畤侯臣秋”,即杨秋也。】位特进, 【◎《晋书·职官志》:特进,汉官也。二汉及魏晋以加官,从本官车服。无吏卒。】封临泾侯, 【临泾,见前。】以寿终。】

【◎《旧唐书·经籍志》:《魏略》三十八卷,鱼豢撰。◎《新唐书·艺文志》:鱼豢《魏略》五十卷。◎《史通·正史篇》:魏时,京兆鱼豢私撰《魏略》,事止明帝。〖◎张鹏一云:其记载迄于陈留王奂时,《史通》谓“事止明帝”,殊非事实。〗◎又《题目篇》:鱼豢魏史,巨细毕载,芜累甚多。而牓之以略,考名责实,奚其爽欤。◎又《称谓篇》:鱼豢、孙盛等没吴、蜀号谥,呼权、备姓名。◎高似孙《史略》曰:魏氏别史五家,盖可与陈寿《志》参考而互见,亦一时记载之隽也。而鱼豢《典略》特为有笔力。◎钱大昕曰:鱼豢《魏略》,今已不存,其诸传标目多与他史异,如董遇等为《儒宗传》,〖《王肃传》注。〗常林等为《清介传》,〖《常林传》注。〗脂习等为《纯固传》, 〖《王修传》注。〗孙宾硕等为《勇侠传》,〖《阎温传》注。〗王思等为《苛吏传》,〖《梁习传》注。〗田畴等为《知足传》,〖见《梁书》。〗东里衮为《游说传》,〖《高贵乡公纪》注。〗王粲诸人合传,焦先、扈累、寒贫诸人合传,亦当有目,今不可考矣。若秦朗、孔桂之为《佞幸传》,〖《明帝纪》注。〗则沿迁、固之旧目也。◎章宗源曰:《魏略》有纪、志、列传,自是正史之体。《文选·景福殿赋》注引《魏略·文纪》,《初学记·天部》引《五行志》“延康元年,大霖雨五十余日,魏有天下乃霁,将受大祚之应也”,列传以贾逵、李孚、杨沛为一卷,〖《贾逵传》注。〗以徐福等十人共卷,〖《裴潜传》注。〗陈寿《志》韩宣名都不见,惟《魏略》有传。〖同上。〗《世说·文学篇》注引“天竺城中有临儿国”,《通典·边防门》注“西夜并属疏勒”,二事皆题《魏略传》。《御览·人事部》引短人国事,《寰宇记》引莎车国事,皆作《西域传》。豢之论赞,实称曰议,裴注多引其词,而《西戎传》议尤可考见。◎弼按:《魏略·西戎传》,殊方记载,最为翔实。近人张鹏一有《魏略》辑本,钱氏所引之外,所辑诸传甚多。余详建安二十年注引《典略》。】


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20 14:57 编辑

  十七年春正月,公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马超余众梁兴等屯蓝田,使夏侯渊击平之。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之廮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
  冬十月,公征孙权。
  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诏书并十四州,复为九州。夏四月,至邺。
  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㈠曰:
  朕以不德,少遭愍凶,越在西土,迁于唐、卫。当此之时,若缀旒然,㈡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群凶觊觎,分裂诸夏,率土之民,朕无获焉,即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朕用夙兴假寐,震悼于厥心,曰“惟祖惟父,股肱先正,㈢其孰能恤朕躬”?乃诱天衷,诞育丞相,保乂我皇家,弘济于艰难,朕实赖之。今将授君典礼,其敬听朕命。
  昔者董卓初兴国难,群后释位以谋王室,㈣君则摄进,首启戎行,此君之忠于本朝也。后及黄巾反易天常,侵我三州,延及平民,君又翦之以宁东夏,此又君之功也。韩暹、杨奉专用威命,君则致讨,克黜其难,遂迁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天地鬼神于是获乂,此又君之功也。袁术僭逆,肆于淮南,慑惮君灵,用丕显谋,蕲阳之役,桥蕤授首,棱威南迈,术以陨溃,此又君之功也。回戈东征,吕布就戮,乘辕将返,张杨殂毙,眭固伏罪,张绣稽服,此又君之功也。袁绍逆乱天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当此之时,王师寡弱,天下寒心,莫有固志,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致届官渡,大歼丑类,㈤俾我国家拯于危坠,此又君之功也。济师洪河,拓定四州,袁谭、高干,咸枭其首,海盗奔迸,黑山顺轨,此又君之功也。乌丸三种,崇乱二世,袁尚因之,逼据塞北,束马县车,一征而灭,此又君之功也。刘表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此又君之功也。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境,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鲜卑、丁零,重译而至,(单于)[箄于]、白屋,请吏率职,此又君之功也。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之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吏无苛政,民无怀慝;敦崇帝族,表继绝世,旧德前功,罔不咸秩;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
  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周成,管、蔡不静,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世祚太师,以表东海;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职,又命晋文登为侯伯,锡以二辂、虎贲、鈇钺、秬鬯、弓矢,大启南阳,世作盟主。故周室之不坏,繄二国是赖。今君称丕显德,明保朕躬,奉答天命,导扬弘烈,缓爰九域,莫不率俾,㈥功高于伊、周,而赏卑于齐、晋,朕甚恧焉。朕以眇眇之身,托于兆民之上,永思厥艰,若涉渊冰,非君攸济,朕无任焉。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尔龟,用建頉社。昔在周室,毕公、毛公入为卿佐,周、邵师保出为二伯,外内之任,君实宜之,其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又加君九锡,其敬听朕命。以君经纬礼律,为民轨仪,使安职业,无或迁志,是用锡君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君劝分务本,穑人昏作,㈦粟帛滞积,大业惟兴,是用锡君衮冕之服,赤舄副焉。君敦尚谦让,俾民兴行,少长有礼,上下咸和,是用锡君轩县之乐,六佾之舞。君翼宣风化,爰发四方,远人革面,华夏充实,是用锡君朱户以居。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难,官才任贤,群善必举,是用锡君纳陛以登。君秉国之钧,正色处中,纤毫之恶,靡不抑退,是用锡君虎贲之士三百人。君纠虔天刑,章厥有罪,㈧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是用锡君鈇钺各一。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是用锡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君以温恭为基,孝友为德,明允笃诚,感于朕思,是用锡君秬鬯一卣,珪瓒副焉。魏国置丞相已下群卿百寮,皆如汉初诸侯王之制。往钦哉,敬服朕命!简恤尔众,时亮庶功,用终尔显德,对扬我高祖之休命!㈨
  ㈠续汉书曰:虑字鸿豫,山阳高平人。少受业于郑玄,建安初为侍中。
  虞溥江表传曰:献帝尝特见虑及少府孔融,问融曰:“鸿豫何所优长?”融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权。”虑举笏曰:“融昔宰北海,政散民流,其权安在也!”遂与融互相长短,以至不睦。公以书和解之。虑从光禄勋迁为大夫。
  ㈡公羊传曰:“君若赘旒然。”何休云:“赘犹缀也。旒,旗旒也。以旒譬者,言为下所执持东西也。”
  ㈢文侯之命曰:“亦惟先正。”郑玄云:“先正,先臣。谓公卿大夫也。”
  ㈣左氏传曰:“诸侯释位以闲王政。”服虔曰:“言诸侯释其私政而佐王室。”
  ㈤诗曰:“致天之届,于牧之野。”郑玄云:“届,极也。”鸿范曰:“鲧则殛死。”
  ㈥盘庚曰:“绥爰有众。”郑玄曰:“爰,于也,安隐于其众也。”君奭曰:“海隅出日,罔不率俾。”率,循也。俾,使也。四海之隅,日出所照,无不循度而可使也。
  ㈦盘庚曰:“堕农自安,不昏作劳。”郑玄云:“昏,勉也。”
  ㈧“纠虔天刑”语出国语,韦昭注曰:“纠,察也。虔,敬也。刑,法也。”
  ㈨后汉尚书左丞潘勖之辞也。勖字符茂,陈留中牟人。
  魏书载公令曰:“夫受九锡,广开土宇,周公其人也。汉之异姓八王者,与高祖俱起布衣,创定王业,其功至大,吾何可比之?”前后三让。于是中军师(王)陆树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伏波将军高安侯夏侯惇、扬武将军都亭侯王忠、奋威将军乐乡侯刘展、建忠将军昌乡亭侯鲜于辅、奋武将军安国亭侯程昱、太中大夫都乡侯贾诩、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昭、都亭侯薛洪、南乡亭侯董蒙、关内侯王粲、傅巽、祭酒王选、袁涣、王朗、张承、任藩、杜袭、中护军国明亭侯曹洪、中领军万岁亭侯韩浩、行骁骑将军安平亭侯曹仁、领护军将军王图、长史万潜、谢奂、袁霸等劝进曰:“自古三代,胙臣以土,受命中兴,封秩辅佐,皆所以褒功赏德,为国藩卫也。往者天下崩乱,群凶豪起,颠越跋扈之险,不可忍言。明公奋身出命以徇其难,诛二袁篡盗之逆,灭黄巾贼乱之类,殄夷首逆,芟拨荒秽,沐浴霜露二十余年,书契已来,未有若此功者。昔周公承文、武之夡,受已成之业,高枕墨笔,拱揖群后,商、奄之勤,不过二年,吕望因三分有二之形,据八百诸侯之势,暂把旄钺,一时指麾,然皆大启土宇,跨州兼国。周公八子,并为侯伯,白牡骍刚,郊祀天地,典策备物,拟则王室,荣章宠盛如此之弘也。逮至汉兴,佐命之臣,张耳、吴芮,其功至薄,亦连城开地,南面称孤。此皆明君达主行之于上,贤臣圣宰受之于下,三代令典,汉帝明制。今比劳则周、吕逸,计功则张、吴微,论制则齐、鲁重,言地则长沙多;然则魏国之封,九锡之荣,况于旧赏,犹怀玉而被褐也。且列侯诸将,幸攀龙骥,得窃微劳,佩紫怀黄,盖以百数,亦将因此传之万世,而明公独辞赏于上,将使其下怀不自安,上违圣朝欢心,下失冠带至望,忘辅弼之大业,信匹夫之细行,攸等所大惧也。”于是公敕外为章,但受魏郡。攸等复曰:“伏见魏国初封,圣朝发虑,稽谋群寮,然后策命;而明公久违上指,不即大礼。今既虔奉诏命,副顺众望,又欲辞多当少,让九受一,是犹汉朝之赏不行,而攸等之请未许也。昔齐、鲁之封,奄有东海,疆域井赋,四百万家,基隆业广,易以立功,故能成翼戴之勋,立一匡之绩。今魏国虽有十郡之名,犹减于曲阜,计其户数,不能参半,以藩卫王室,立垣树屏,犹未足也。且圣上览亡秦无辅之祸,惩曩日震荡之艰,托建忠贤,废坠是为,愿明公恭承帝命,无或拒违。”公乃受命。
  魏略载公上书谢曰:“臣蒙先帝厚恩,致位郎署,受性疲怠,意望毕足,非敢希望高位,庶几显达。会董卓作乱,义当死难,故敢奋身出命,摧锋率众,遂值千载之运,奉役目下。当二袁炎沸侵侮之际,陛下与臣寒心同忧,顾瞻京师,进受猛敌,常恐君臣俱陷虎口,诚不自意能全首领。赖祖宗灵佑,丑类夷灭,得使微臣窃名其间。陛下加恩,授以上相,封爵宠禄,丰大弘厚,生平之愿,实不望也。口与心计,幸且待罪,保持列侯,遗付子孙,自托圣世,永无忧责。不意陛下乃发盛意,开国备锡,以贶愚臣,地比齐、鲁,礼同藩王,非臣无功所宜膺据。归情上闻,不蒙听许,严诏切至,诚使臣心俯仰逼迫。伏自惟省,列在大臣,命制王室,身非己有,岂敢自私,遂其愚意,亦将黜退,令就初服。今奉疆土,备数藩翰,非敢远期,虑有后世;至于父子相誓终身,灰躯尽命,报塞厚恩。天威在颜,悚惧受诏。”





十七年春正月,公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礼记·曲礼篇上》云: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又云:毋践屦。◎又云: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就屦,跪而举之,屏于侧。乡长者而屦,跪而迁屦,俯而纳屦。◎《玉藻篇》云: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取屦,隐辟而后屦,坐左纳右,坐右纳左。◎《左 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邵宝《左觿》云:屦人进屦,追及于窒皇,前此未及屦也。剑人进剑,追及于寝门之外,前此未及剑也。盖与师之速如此。◎《说苑》:晋平公置酒虒祁之堂,令人召师旷。师旷至,履而上堂。平公曰:“安有人臣履而上人主堂者乎?”◎贾谊《新书》:二世胡亥下阶,视群臣陈履状善者,因行践败。◎《汉官旧仪》:掾见脱履,公立席后答拜。◎魏武《春祠令》云:议者以为祠庙上殿当解履。吾受赐命,带剑不解履上殿。今有事于庙而解履,是尊先公而替王命,敬父祖而简君主,故吾不敢解履上殿也。◎徐乾《古履议》云:○正会,大司马问剑履上殿义。徐言所以,遂见从,著履上殿。将入见,咸议云:“古无履,但有舃。著舃上殿,不宜著履。”按《周礼》,天王赤舃、黑舃,后素葛履。○郑君注曰:複下曰舃,单下曰履。是则古有履也。○蔡谟《答台符》分别履、舃之名事曰:被符小会仪注,侍臣剑履升殿。○而挚虞《决疑》言剑、舃、履之名宜审。○谨案: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为屦。○《左传》曰:踊贵屦贱。○《礼》曰“户外有二屦”,不言二履。贾谊曰“冠虽敝,不以苴屦”,亦不言“苴履”者,犹足所践履耳。○《诗》云: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舄者,一物之别名;履者,足践之通称。先代以来优崇重臣,言剑履则包舄也。又大臣升殿,不惟朝会,或私觌独见,临时所著,不必是舄,故总言履,以明不跣而己。挚虞中朝宿臣,多识往行,亲觌其礼,退而书之,即是晋之故典。今《决疑》言舄者,书时事也。《仪注》言履者,举总名也。寻文总意,所称虽异,其制一也。◎《辍耕录·屦舄履考》云:古人舄、屦、履至阶必脱,唯著袜而入。《礼》“户外有二屦”,是脱屦而入者也。汉赐剑履上殿,是不赐则不敢著履上殿明矣。谏不行则纳履而去。纳,结也。言纳履,则在外明矣。是脱履而入者也。

如萧何故事。

◎《史记·萧相国世家》: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汉书·萧何传》同,然均无赞拜不名之事。◎康发祥曰:此殊礼,在汉不独萧何,梁冀、董卓亦然。◎胡玉缙曰:
赐履上殿剏自汉高,实本于周公之赤舃几几,韩侯之玄衮赤舃。详冯景《解舂集》。萧何于汉家勋实第一,操之剑履上殿,将奚取焉?


马超余众梁兴等屯蓝田, 【◎《郡国志》:司隶京兆尹蓝田,出美玉。◎《一统志》:蓝田故城,今陕西西安府蓝田县西三十里。】
使夏侯渊击平之。 【◎范《书·献帝纪》:是年夏五月癸未,诛卫尉马腾,夷三族。◎《袁纪》、《通鉴》同,又见《马超传》注引《典略》。】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 【◎《一统志》:荡阴故城,今河南彰德府汤阴县西南。朝歌故城,今河南卫辉府淇县东北。林虑故城,今彰德府林县治。◎朝歌又见《袁绍传》注引《英雄记》。】

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 【◎顿丘,见卷首。东武阳,见初平二年。发干,见初平三年。◎《一统志》:卫国故城,今山东曹州府观城县治。】

钜鹿之廮陶、曲周、南和、 【◎《郡国志》:冀州钜鹿郡治廮陶。◎《一统志》 :廮陶故城,今直隶赵州宁晋县西南二十五里。曲周故城,今直隶广平府曲周县东北。南和故
城,今直隶顺德府南和县治。】

广平之任城,

◎赵一清曰:○《续郡国志》“钜鹿郡”注云:秦置,建武十三年省广平国,以其县属。○《汉书·地理志》:任属广平国。○此时无广平国,而犹袭旧文,何也?广平郡以魏黄初二年置,亦不得于此先书之。◎钱大昕曰:光武并广平国入钜鹿郡,此后未见复置,疑“广平”下衍一“之”字。任城属兖州,不当以益魏郡,盖亦衍一“城”字。或据刘昭注《续汉志》引此文作“广平之广平、任城”,似当时已有广平郡。然《献帝起居注》建安十八年冀州部三十二郡,不数广平。《晋志》亦云“广平郡,魏置”,则刘注“广平之”三字,明是衍文,不足据以为证。闽本《后汉书》无此三字也。◎弼按:赵、钱二说均是。自应以属钜鹿郡之广平、任二县当之,惟钱云“属兖州者,不当以益魏郡”,则东郡固属兖州,河内亦属司隶,盖当时惟割毘连魏郡之地以益之,固不问其隶属何州也。任城在今山东济宁州治,与魏郡相距甚远,故决知其误也。◎《一统志》:广平故城,今直隶广平府鸡泽县东。任县故城,今直隶顺德府任县东南。

赵之襄国、邯郸、易阳【◎赵国治邯郸。邯郸、易阳,见建安九年。◎《一统志》 :襄国故城,今直隶顺德府邢台县西南百泉村。】
以益魏郡。 【◎范《书·献帝纪》:是年九月庚戌,立皇子熙为济阴王, 懿为山阳王,邈为济北王,敦为东海王。◎李贤注引《山阳公载记》曰:时许靖在巴郡,闻立诸王,曰:“将欲歙之,必姑张之,将欲夺之,必姑与之,其孟德之谓乎!”】

冬十月,公征孙权。

◎梁章钜曰:《文选》有陈孔璋《檄吴将校部曲文》,当即此时所作。◎凌延堪曰:○此檄仅见《文选》,陈《志》裴注皆未载。按《武纪》建安十七年、十九年、二十一年皆有征孙权事,此檄但云年月朔日,而不明指何年。○《荀彧传》:建安十七年,太祖征孙权,彧疾留寿春,薨。○此檄首称“尚书令彧告江东诸将校部曲”,则是荀彧尚存,其为建安十七年征权时,无疑也。然檄中所云,皆彧薨以后之事,未审檄文何以详载之。若云是建安二十一年征吴之檄,则距彧薨已五年,檄首不应仍称“尚书令彧”也。窃恐“彧”字或误。然李善所见,本已是“彧”字,故注引《彧传》以证之。岂孔璋之檄是齐、梁文士所擬作,而昭明取以入《选》欤?不然,承祚、世期何以不录也?◎张云璈曰:彧卒在十七年,檄中夏侯渊讨马超在十八年,讨宋建在十九年,韩遂之斩、张鲁之降在二十年,皆在彧卒之后。檄首列彧名,未详。◎姜皋曰:○“彧”当是“攸”之讹。○《武纪》建安十八年注:以荀攸为尚书令。○然《攸传》云:从征孙权,道薨。○注云:时建安十九年。○则又与文中事不符,疑攸卒于二十一年,则于檄中情事皆合耳。◎弼按:《文选》载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书云“按兵守次,遣书致意,愿仁君及孤,虚心回意”,按此书,当在十七年征权时所作,是时尚欲招徕,措辞甚婉。至檄文之丑诋,当为后作,即孙辅一事,已可证其先后也。〖书中言“辅为权所执”,檄中则言“权已杀辅也”。〗书檄辞繁,不录。


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


◎《寰宇记》:濡须水源出巢县西巢湖,东南入江,与含山县分中流为界。◎《通鉴地理通释》:濡水与和州含山县分中流为界。濡须山在含山县西南七十五里,与无为军、七宝山对峙,中为石梁,凿石通水,山川险阻,旧志亦名天河。自巢湖东口流经巢县南,又东南经七宝、濡须两山间,亦曰东关水。◎胡三省云:○李贤曰:濡须,水名,在今和州历阳县西南。孙权夹水立坞,状如偃月。○杜佑曰:濡须水在历阳西南百八十里。○余据濡须水出巢湖,在今无为军北二十五里。濡须坞在今巢县东南四十里。◎《一统志》:濡须水在今安徽庐州府巢县南,源出巢湖,东南流经无为州,东入江。濡须坞在无为州东北五十里。◎赵一清曰:○《御览·七十五》引《续搜神记》曰:庐江筝笛浦,
浦中昔有大船覆水内,鱼人宿旁,闻筝笛之声及香气氤氲,是曹公载妓覆船于此。◎弼按:此为不经之谈,船既覆没,何来筝笛之声?神怪之说,不足信也。


攻破权江西营, 【◎胡三省曰:大江东北流,故自历阳至濡须口皆谓之江西,而建业谓之江东。◎顾炎武曰:○大江自历阳斜北下京口,故有东西之名。○《史(纪)[记]·项羽本纪》:江西皆反。○《吴主传》: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今之江北,昔之江西也。《晋地理志》以庐江、九江自合肥以北至寿春,皆谓之江西。】

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 【◎《吴志·孙权传》:权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整肃,乃退。◎注引《吴历》云: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乃彻军还。】

诏书并十四州,复为九州。 【◎范《书·献帝纪》:建安十八年春正月庚寅,复《禹贡》九州。◎章怀注引《献帝春秋》曰: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省司隶校尉及凉州,以其郡国并为雍州;省兖州,并荆州、益州。〖◎弼按:“兖”当作“交”。〗于是有兖、豫、青、徐、荆、扬、冀、益、雍也。九数虽同,而《禹贡》无益州,有梁州。然梁、益亦一地也。◎《续百官志五》刘昭注引《献帝起居注》曰:建安十八年三月庚寅,省州并郡,复《禹贡》之九州。冀州得魏郡、安平、钜鹿、河间、清河、博陵、常山、赵国、勃海、甘陵、平原、太原、上党、西河、安襄、雁门、云中、五原、朔方、河东、河内、涿郡、渔阳、广阳、右北平、上谷、代郡、辽东、辽东属国、辽西、玄菟、乐浪,凡三十二郡。省司隶校尉,以司隶部分属豫州、冀州、雍州。省凉州刺史,以并雍州部郡,得弘农、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上郡、安定、陇西、汉阳、北地、武都、武威、金城、西平、西郡、张掖、张掖属国、酒泉、敦煌、西海、汉兴、永阳、 东安南,凡二十二郡。省交州,以其郡属荆州,荆州得交州之苍梧、南海、九真、交趾、日南,与其旧所部南阳、章陵、南郡、江夏、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凡十三郡。益州本部郡有广汉、汉中、巴郡、犍为、蜀郡、牂柯、越巂、益州、永昌、犍为属国、蜀郡属国、广汉属国,今并得交州之郁林、合浦,凡十四郡。豫州部郡,本有颍川、陈国、汝南、沛国、梁国、鲁国,今并得河南、荥阳都尉,凡八郡。徐州部郡得下邳、广陵、彭城、东海、琅邪、利城、城阳、东莞,凡八郡。青州得齐国、北海、东莱、济南、乐安,凡五郡。◎弼按:据《献帝起居注》所载,省州并郡,其列举郡名者,为冀、雍、荆、益、豫、徐、青七州,兖、扬二州当无所增损。其省并者,司、梁、并、幽、交五州也,与诏书并十四州为九州适合。◎胡三省曰:十四州,司、豫、冀、兖、徐、青、荆、扬、益、梁、〖◎弼按:“梁”当作“凉”。〗雍、并、幽、交也。复为九州者,割司州之河东、河内、冯翊、扶风及幽、并二州,〖◎弼按:“司州”当作“司隶”,下同。〗皆入冀州。凉州所统,悉入雍州,又以司州之京兆入焉。又以司州之弘农、河南入豫州。交州并入荆州。则省司、凉、幽、并,〖◎弼按:“并”下当有“交”字。〗而复《禹贡》之九州矣。此曹操自领冀州牧,欲广其所统,以制天下耳。◎赵一清曰:《郡国志》首司隶,次豫、冀、兖、徐、青、荆、扬、益、凉、并、幽、交,合得十三州,与此云十四州不合。《献帝春秋》云“省兖州”,然兖州未尝省,而又十三州之中独不及交,岂即兖州之讹欤?盖十四州当数雍州,建安中分凉州置,见《晋书·地理志》。◎赵翼曰:○《荀彧传》:建安九年,或说曹操宜复古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彧曰:“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关右诸将必谓以次见夺,将人人自保,恐天下未宜图也。”操乃寝九州议。○至是乃重复之,盖是时幽、并及关中皆已削平,操自为张本,去年已割荡阴等郡以益魏郡,是年又以河东等十郡封操为魏公,可见复九州亦正为禅代地也。◎唐寅曰:三桓讽鲁作三军,合《周礼》矣,其志乃欲卑公室而夺之权。曹操讽汉复九州,合《禹贡》矣,其志乃欲广冀州而益其地。凡奸人欲济其邪谋者,类能引经术而称古谊,既不可尽信,亦不可全疑,要在察之而已。】

夏四月,至邺。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曰:○史炤《释文》:郗,绮戟切。○余谓:丑之翻。若绮戟切,则“郄”字也。史炤于字画亦不审谛如此。○《姓谱》:郗为高平望姓。】

持节策命公为魏公, 【◎策,《文选》作“册”。◎李善注引《说文》曰: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也。◎何焯曰:关中定,而后魏公九锡之事成矣。魏公之命及丕禅受之际,但录册书,而不著其伪让,承祚之微词,所以殊于他史也。◎梁章钜曰:○《后汉书·荀彧传》:建安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献帝纪》云: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盖操之觊觎久矣。萧常《续后汉书》亦书操自为之。◎弼按:《文选》册文前有“制诏使持节丞相领冀州牧武平侯”十四字。】
【◎《续汉书》曰:虑字鸿豫,山阳高平人。 【◎山阳郡,见初平元年。◎《一统志》:高平故城,今山东兖州府邹县西南。】少受业于郑玄,建安初为侍中。◎虞溥《江表传》曰: 【◎《晋书·虞溥传》: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除鄱阳内史,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卒于洛,时年六十二。子勃,过江上《江表传》于元帝,诏藏于秘书。◎《隋志》不著录。◎《旧唐志·杂史类》:《江表传》五卷,虞溥撰。◎《新唐志·杂史类》作“五卷”,《杂传记类》作“三卷”。◎《魏志·三少帝纪》注云:鄱阳内史虞溥撰《江表传》,粗有条贯。◎邵博《闻见后录》曰:予官长安时,或云鄠杜民家有《江表传》,焚之,世今无此书矣。◎章宗源曰:此书裴松之征引最多,皆述魏、蜀、吴事,而吴事尤详。◎沈家本曰:《江表传》所录有汉末人。书名江表,故详于吴。】献帝尝特见虑及少府孔融, 【融,事详见本志卷十二《崔琰传》
注。】问融曰:“鸿豫何所优长?”融曰:“可与適道,未可与权。” 【《论语》孔子之言。】虑举笏曰:“融昔宰北海,政散民流,其权安在也!”遂与融互相长短,以至不睦。公以书和解之。 【◎范《书·融传》:曹操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宽恕,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山阳郗虑 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因显明仇怨。操故书激厉融,融报书修好如初。◎王補曰:操书意在交搆,非平怨也,融答书正堕术中。传言“宽容少忌”,信然。】虑从光禄勋迁为大夫。【见前十三年注。】 】


曰:“朕以不德,少遭愍凶,
【《文选》“愍”作“闵”。】越在西土,迁于唐、卫。 【◎李善曰:献帝初平元年,迁都长安。兴平二年,车驾东归,渡河,幸安邑。建安元年,幸闻喜。七月,车驾至洛阳。河东郡有安邑县、闻喜县,然自闻喜入洛必涂经河内,河内本卫国,河东本唐尧所封,故曰唐、卫也。◎赵一清曰:此卫,即康成《书注》“分卫为并州”之卫,指常山之卫水也。 ◎弼按:献帝由长安至洛阳,安得至常山之卫水?赵说误。】当此之时,若缀旒然, 【◎《公羊传》曰:君若赘旒然。◎何休云: 【◎沈家本曰:○《汉志·春秋家》:《公羊传》十一卷。○原注:公羊子,齐人。○师古曰:名高。○《公羊传》何休《序》:传《春秋》者非一。○《疏》:孔子至圣,却观无穷,知秦无道,将必燔书,故《春秋》之说,口授子夏。度秦至汉,乃著竹帛,故《说题辞》云:“传我书者,公羊高也。”戴宏《序》云:“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共弟子齐人胡母子都著于竹帛,与董仲舒皆见于图谶,是也。”○又《隐二年》:纪子伯、莒子盟于密。纪子伯者何?无闻焉尔。○何休注:言无闻者,《春秋》有改周受命之制,孔子畏时远害,又知秦将燔《诗》、《书》,其说口授相传。至汉,公羊氏及弟子胡母生等,乃始记于竹帛,故有所失也。○《四库总目》据此二说,并称:观传中有“子沈子曰”、“子司马子曰”、“子女子曰”、“子北宫子曰”,又有“高子曰”、“鲁子曰”,盖皆传授之经师,不尽出于公羊子。《定公元年·传》“正棺于两楹之间”二句,《谷梁传》皆引之,直称“沈子”,不称“公羊”,是并其不著姓氏者,亦不尽出公羊子。且并有“子公羊子曰”,尤不出于高之明证。知传确为寿撰,而胡母子都助成之。旧本首署“高”名,盖未审也。○案:此说似是而实非。戴《序》上文言“春秋之说,孔子口授子夏”,下文云“著于竹帛”。何注上文云“其说口授相传”,下文“始记于竹帛”,皆无“公羊寿作传云”之文,是其为实有已成之传,世相口授,《汉志》以为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直至汉代景帝之时,始登竹帛,传之于世,则寿与子都之力。正如《论语》为孔子之言,《孟子》为孟子之言,而实则门弟子记之,遂得谓非孔、孟之言邪?○《春秋说题辞》云:传我书者,公羊高。○《释文》引桓谭《新论》亦云:齐人公羊高缘经文作传。○此汉人皆以为公羊高,魏、晋以后,亦毫无异说。至“子沈子曰”等云云,自非传之正文,故特标名以别之。即“子公羊子曰”,亦必非正传所有,故亦标“子公羊子”以别之。又如《谷梁》引沈子自述《公羊》之语,传之者遽以属之沈子,亦此时有之事,皆不足疑也。◎《隋志》:《春秋公羊解诂》十一卷,汉谏议大夫何休注。◎二唐志作十三卷,《释文》作十二卷,《宋志》、《读书志》、《通考》同《释文》。《崇文目》作二十二卷。今本与徐彦《疏》合为二十八卷。】赘,犹缀也。 【“赘犹缀也”四字,各本皆在“何休云”之上,误,局本改正。《文选》注在“何休云”之下。】旒,旂旒也。以旒譬者,言为下所执持东西也。】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群凶觊觎,分裂诸夏, 【《文选》六臣本作“连城带邑”。】率土之民, 【《文选》作“一人尺土”。】朕无获焉,即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朕用夙兴假寐,震悼于厥心。曰:‘惟祖惟父,股肱先正, 【◎《文侯之命》曰:亦惟先正。◎郑玄云: 【◎沈家本曰:○《隋志》:《古文尚书》九卷。○《释文》、新、旧唐志并同。《宋志》不录,盖已亡。近人辑本,有焦循《禹贡郑注释》二卷,孙星衍有《马郑尚书注辑》二卷。裴注所引《盘庚》、《君爽》、《文侯之命》,皆不标《尚书》之名,省文也。】先正,先臣。谓公卿大夫也。】其孰能恤朕躬?’ 【《文选》无“能”字。 【◎吴金华曰:《尚书·文侯之命》“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乃九锡文所本。此处多一“能”字,疑衍。】 】乃诱天衷,诞育丞相,保乂我皇家,弘济于艰难,朕实赖之。今将授君典礼,其敬听朕命。

“昔者董卓初兴国难,群后释位【监本、官本“后”作“臣”。】以谋王室, 【◎左氏传 曰:诸侯释位以间王政。◎服虔曰: 【◎《汉书序例》云:服虔,字子慎,荥阳人。后汉尚
书侍郎、高平令、九江太守。◎沈家本曰:○《隋志》:《春秋左传解谊》三十一卷,汉九江太守服虔注。○二唐志、《释文》并作三十卷。《宋志》不录,盖已亡。○《后汉·儒林传》:服虔,字子慎,作《春秋左氏传解》,又以《左传》驳何休之所驳六十条。中平末,拜九江太守,免。○《隋志》所录《解诂》之外,有:《春秋左氏膏育释痾》十卷。《春秋成长说》九卷。《春秋塞难》三卷。梁有服虔、杜预音三卷。《春秋汉议驳》二卷,服虔撰,亡。二唐志《释疴》、《成长说》、《塞难》三书卷同,而别有《音隐》一卷,《驳何氏春秋议驳》十一卷。则《隋志》以为亡而后出者。然《释文》录《服虔音》一卷,不知《隋志》何以云亡也?○《隋志》云:晋时,《左氏》服虔、杜预注俱立国学,而唯传服义。至隋,杜氏盛行,服义浸微,今殆无师说。○是唐初服氏不行,侵寻到宋,其书遂亡。近人有马宗梿、李贻德《左传贾服注》辑本。《韩暨传》注引《春秋传》曰“命我先人典司宗祏”,注曰“宗庙所以藏主石室者”,乃庄十四年《左传》文,杜预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与所引注文所异者仅一、二字,裴氏不标何传,亦不言何人之注,皆省文。前卷引服虔注,则此注当亦服注。杜说亦本于服也。】言诸侯释其私政而佐王室。】君则摄进,首启戎行,此君之忠于本朝也。后及黄巾反易天常,侵我三州, 【青、冀、兖也。】延及平民,君又翦之,以宁东夏,此又君之功也。韩暹、杨奉专用威命,君则致讨,克黜其难,遂迁许都, 【《选》“迁”作“建”。】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 【◎李善注:○《周礼》曰:兆五帝于四郊。○郑玄曰:兆,为坛之营域也。○《左氏传》:伍员曰:“少康祀夏配天,不失旧物。”】天地鬼神,于是获乂, 【◎《尔雅·释诂》:乂,治也。】此又君之功也。袁术僭逆,肆于淮南,慑惮君灵,用丕显谋,蕲阳之役, 【事见前建安二年九月。◎范《书·袁术传》:术率兵击陈国,曹操自征之。术走渡淮,留桥蕤于蕲阳。◎章怀注○引《水经》曰:蕲水出江夏蕲春县北山。○郦注:即蕲山也。西南流经蕲山,又南对蕲阳,注于大江,亦谓之蕲阳口。◎胡三省曰:术时侵陈,操东征之,术留桥蕤等拒操,蕤等败死,术乃走渡淮,盖战于淮外也,安得至江夏之蕲阳哉?此盖沛国之蕲县,范史衍“阳”字耳。◎赵一清曰:胡氏本李善注,善云“蕲县属沛,在陈之东”。◎谢鍾英曰:○《水经注》:蕲水东南迳蕲县。○县在蕲水北,故三国时称蕲阳也。〖◎弼按:见《水经·淮水注》。〗◎《一统志》:蕲县故城,在安徽凤阳府宿州南。◎蕲阳,互见《何夔传》注。】桥蕤授首,棱威南迈, 【◎官本“棱”作“稜”。◎卢文弨曰:○《汉书·李广传》:威棱憺乎邻国。】术以陨溃, 【《文选》“迈”作“厉”,“陨”作“殒”。】此又君之功也。回戈东征,吕布就戮,乘辕将返,张杨殂毙,眭固伏罪,张绣稽服,此又君之功也。袁绍逆乱天常, 【《文选》作“袁绍逆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当此之时,王师寡弱,天下寒心,莫有固志。君执大节, 【袁宏《纪》“执”作“秉”。】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致屆官渡,大歼丑类, 【◎《诗》曰:致天之届,于牧之野。◎郑玄云: 【◎沈家本曰:○《隋志》:《毛诗》二十卷,汉河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笺。○二唐志:郑玄笺《毛诗训诂》二十卷。○《释文》:《毛诗故训传》二十卷,郑氏笺。○《宋志》同。○《隋志》:《毛诗》二十卷,毛苌传,郑氏笺。○二唐志有《毛苌传》十传。是唐时《毛传》有单行者。至郑氏发明毛义,自命曰笺。○孔《疏》引郑氏《六艺论》云: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然则郑笺特因《毛诗》而表识其旁,如今人之签记,故谓之笺。其书本合于《毛传》,非别行也。】届,极也。◎《鸿范》曰:鲧则殛死。】俾我国家拯于危坠,此又君之功也。济师洪河,拓定四州, 【青、冀、幽、并也。】袁谭、高幹,咸枭其首,海盗奔迸, 【迸,散也。】黑山顺轨,此又君之功也。乌丸三种, 【三郡乌丸也。】崇乱二世, 【◎《尚书》:周公曰:“乃大降罚,崇乱有夏。”◎孔安国曰:崇,重也。】袁尚因之,逼据塞北,束马县车, 【◎《管子》曰:桓公征孤竹之君,悬车束马,逾太行,至卑耳之山。◎《史记·封禅书》: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涉)[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韦昭曰:将上山,缠束其马,悬钩
其车也。】一征而灭,此又君之功也。刘表背诞, 【◎吕延济曰:诞,欺也。】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 【◎范《书·刘表传》:蒯越谓表曰:“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也。”◎章怀注引《汉官仪》曰:荆州管长沙、零陵、桂阳、南阳、江陵、武陵、南郡、章陵等是也。◎洪亮吉曰:案诸地志,皆不言章陵郡何时所置,惟《弥衡传》“黄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魏志·赵俨传》“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刘表传》注引《傅子》言“蒯越拜章陵太守”,事又在射、俨前,疑郡亦建安时所立也。又“江陵”应作“江夏”,《表传》凡言“江夏”者三,《官仪》作“江陵”,误。◎沈家本曰:○《郡国志》:荆州刺史部,郡七,县邑、侯国百一十七。○此云百城,举成数言。至所称八郡,与《续志》不合。章陵之名,晋、宋志皆不见,不知何时立,又何时省也。◎《武纪》:建安二年,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献帝起居注》:荆州有章陵郡。〖注见前”九州“下。〗◎吴增僅曰:黄初三年,封曹据为章陵王,其年徙封义阳王,义阳似即章陵之改名也。◎又互见《刘表传》注。】交臂屈膝,此又君之功也。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境, 【◎《文选》“境”作“城”。〖袁《纪》同。〗】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鲜卑、丁零,重译而至,单于、白屋,请吏率职, 【◎李善注:○鲜卑、丁零,二国名。○张华《博物志》:北方五狄,一曰匈奴,二曰秽貊,三曰密吉,四曰箄于,五曰白屋。○白屋,今靺鞨。箄于,今契丹也。本并以“箄于”为“单于”,疑字误也。箄,音必计反。○刘渊林《魏都赋》注:北羁单于、白屋。○范晔《后汉书》:单于谓耿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沈家本曰:上文鲜卑、丁零,二国名,与此句相对,不当作单于,李注是。】此又君之功也。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之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吏无苛政,民无怀慝; 【◎《文选》“无怀”作“不回” 。◎杜预曰:回慝,恶也。】敦崇帝族,表继绝世, 【《文选》“表”作“援”。】旧德前功,罔不咸秩;虽伊尹格于皇天, 【◎《尚书》曰: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毛苌曰:蔑,无也。】 “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周成,管、蔡不静, 【《文选》“静”作“靖”。】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 【◎《文选》“赐”作“锡”。◎杜预曰:召康公,周大保召公奭也。履,所践履之界。】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孔颖达曰:齐之西境,当在九河之最西,徒骇盖是齐之西界。其东至于海,当尽乐安、北海之东界也。◎梁履绳曰:今济南东北境皆滨海,青州之博兴、寿光滨渤海,沂州之日照滨大海。登、莱二府三面距海,当其北者,为渤海,当其东南者,大海也。齐桓公时,未能有登、莱之地,后灭莱,则东尽于海矣。西至于河,是河在齐西北流也。】南至于穆陵, 【◎顾栋高曰:穆陵关在今青州府临胊县东南一百五里,亦曰大岘关。刘裕征慕容超,过大岘关,喜形于色,即此。◎高士奇曰:穆陵关在大岘山上,山高七十丈,周迴二十里,道径危恶,一名破车岘。其左右有长城、书案二岭,峻狭仅容一轨,故为齐南天险。◎梁履绳曰:○《元和志》:穆陵关西至白沙关八十里,在麻城县西北一百里。○案穆陵关在穆陵山上。或曰“齐之四履,南至穆陵”,即此。◎弼按:《一统志》山东、湖北均有穆陵关,然春秋时齐地决不能至湖北麻城县境,当以在青州临胊者为是。】北至于无棣,【◎高士奇曰:○伏琛《齐地记》:无棣在汉渤海高城县,隋改高城为盐山。○《通典》:盐山,春秋之无棣邑也。〖姚培谦说同。〗◎顾栋高曰:今直隶天津府庆云县、山东武定府海丰县,皆春秋时无棣之地。◎梁履绳曰:无棣,沟名,今庆云、海丰皆与盐山接壤,皆有无棣沟。然《水经注》无棣沟所迳郡县非一,不能尽指为春秋之无棣也。】五侯九伯, 【◎服虔云:五侯,公、侯、伯、子、男。九伯,九州之长也。】实得征之, 【◎李善曰:此《左氏传》管仲对屈完之辞也。◎弼按:此管仲对楚使之言,非对屈完之辞。屈完与齐盟在后,李注误。】世祚太师,以表东海; 【◎《左传》: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曰:“世祚太师,以表东海。”◎杜 预曰:表,显也。】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职,又命晋文登为侯伯,锡以二辂、虎贲、鈇钺、秬鬯、弓矢,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五月,晋侯献楚俘于王。王策命晋侯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杜预曰:以策书命晋侯为伯也,《周礼》“九命作伯”。大辂,金辂也。戎辂,戎车也。二辂各有服。彤,赤弓。玈,黑弓。诸侯赐弓矢,然后专征伐。秬,黑黍。鬯,香酒。所以降神。卣,器名。】大启南阳,世作盟主。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朝王,王与之阳樊、温、原、欑茅之田。晋于是始启南阳。◎杜预曰:在晋山南河北,故曰南阳。◎梁履绳曰:○南阳即今太行山之南河内、济源、修武、温县地。〖四县并属怀庆府。〗○《孟子》:遂有南阳。○赵注:山南曰阳,岱山之南谓之南阳也。○二南阳所指各不同。○《文公元年》 :晋使告于诸侯而伐卫,及南阳。○然则南阳地极宽大,不止晋有矣。盖本周圻内地,文公始受之,故曰启。◎马融曰:晋地自朝歌以北至中山为东阳,朝歌以南至轵为南阳。◎应劭曰:河内,殷国也,周名之为南阳。◎徐广曰:河内修武,古曰南阳。◎刘原父曰:修武有古南阳城,今河南修武县北有南阳故城。】故周室之不坏,繄二国是赖。今君称丕显德, 【丕,大也。】明保朕躬,奉答天命,导扬弘烈,缓爰九域, 【袁宏《纪》“爰”作“宁”。】莫不率俾,【《文选》“莫”作“罔”。】 【◎《盘庚》曰:绥爰有众。◎郑玄曰: 【◎卢文弨曰:官本“玄”改作“康成” ,亦不尽改。】爰,于也,安隐于其众也。 【◎姜西溟曰:隐,即“稳”字。】◎君奭曰:海隅出日,罔不率俾。◎率,循也。俾,使也。四海之隅,日出所照,无不循度而可使也。】功高于伊、周,而赏卑于齐、晋, 【《文选》两“于”字均作“乎”字。】朕甚恧焉。【恧,女六切。】朕以眇眇之身,托于兆民之上, 【◎《汉书·文帝纪》:遗诏曰:“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师古曰:眇眇,犹言细末也。】永思厥艰,若涉渊冰, 【◎卢文弨曰:《通志》、《文选》作“水”。 【吴金华详论“冰”应作“水”,说详彼作。】 】非君攸济,朕无任焉。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 【◎吴增僅曰:甘陵郡,故清河国。◎《郡国志》注:桓帝建和二年改为甘陵。◎范《书·献帝纪》:建安十一年,国除为郡。◎《舆地广记》:魏复为清河郡。◎沈家本曰:是年并十四州为九州,故冀州属郡与《续汉志》不同。然《续百官志》注冀州得郡三十二,独无中山,岂彼注有讹夺欤?◎弼按:甘陵、清河本为一郡,《续百官志》注引《献
帝起居注》冀州三十二郡中,既有清河,又有甘陵,知其必有一误矣。】封君为魏公。 【◎元本、毛本、吴本无“君”字。《文选》“魏公”下有“使使持节御史大夫虑授君印绶、册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凡三十一字。◎梁章钜曰:盖因前已云“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云云而删也。】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尔龟,用建冢社。【◎李善注:○《尚书纬》曰:天子社,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皆以黄土。将封诸侯,各取方土,苴以白茅,以为社。○《毛诗》曰: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毛苌曰:契,问也。○郑玄曰:契灼其龟。○《毛诗》曰:乃立冢土,戎丑攸行。○毛苌曰:冢土,大社也。◎吕向曰:诸侯有功,则各以其方土赐之,裹以白茅。魏在北,故云玄也。爰,于。契,灼也。言于此灼汝龟以卜,用立冢社也。冢社立,如天子社稷然也。】昔在周室,毕公、毛公入为卿佐,周、邵师保,出为二伯,外内之任,君实宜之。其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 【◎《文选》“如故”下有“今更下传玺,肃将朕命,以允华夏。其上故传武平侯印绶。今”二十三字。】又加君九锡, 【◎《汉书·武帝纪》:元朔元年,有司奏议曰:“古者,诸候贡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应劭曰: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百人,七曰鈇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此皆天子制度,尊之,故事事锡与,但数少耳。◎张晏曰:九锡,《经》本无文,《周礼》以为九命,《春秋说》有之。◎臣瓒曰:九锡备物,伯者之盛礼,齐桓、晋文犹不能备,今三进贤便受之,似不然也。当受进贤之一锡。《尚书大传》云“三適谓之有功,赐以车服弓矢”是也。◎师古曰:总列九锡,应说是也。进贤一锡,瓒说是也。◎《王莽传》:公卿大夫等 谨以六艺通义,经文所见,《周官》、《礼记》宜于今者,为九命之锡。◎师古曰:○《礼含文嘉》云:九锡者,车马、衣服、乐悬、朱户、纳陛、武贲、鈇钺、弓矢、秬鬯也。◎《后汉书·献帝纪》:建安十八年夏五月丙申,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章怀注引《礼含文嘉》所云九锡,与上文同。◎梁章钜曰:九锡之数,莫先于公羊说,盖篡臣先以此为窃国之资,自王莽始。然《周礼》有九仪、九命之说,《书·文侯之命》有秬鬯、彤弓之赉,莫非后世藉口者。若如《韩诗外传》所云,则文、景之世已著九锡之说矣。】其敬听朕命。 【◎《文选》“朕”作“后”。◎李注引《左传》:宰孔曰:“且有后命。” 【◎吴金华曰:九锡文多仿《左传》之辞,后诸九锡文无不仿此,其文皆作“其敬听后命”,可为旁证。】 】以君经纬礼律,为民轨仪,使安职业,无或迁志,是用锡君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君劝分务本,穑人昏作, 【◎《文选》“穑人”作“啬民”。◎李善注:○《左传》:臧文仲曰:“贬食省用,务穑劝分。”○杜预曰:劝分,有无相济也。】 【◎《盘庚》曰:堕农自安,不昏作劳。◎郑玄云:昏,勉也。】粟帛滞积,大业惟兴,是用锡君衮冕之服,! 【吴本、毛本“衮”作“兖”,误。】赤舄副焉。 【◎李善注:○韦昭《汉书注》曰:衮,卷龙衣,玄上纁下。冕,冠也。○《周礼》曰:王之服屦,赤舄、青絇也。◎胡三省注:○毛苌曰:赤舄,人君之盛屦也。释舄,复履也。○郑玄曰:复下曰舄。○郑众曰:舄有三等,赤舄为上,冕服之舄。】君敦尚谦让,俾民兴行,少长有礼,上下咸和,是用锡君轩县之乐,六佾之舞。 【◎李善注:○《周礼》曰:小胥掌正乐悬之位,诸侯轩悬。○郑司农曰:轩悬,去一面也。○《左传》:公问羽数于众仲,众仲对曰:“诸侯用六。”○杜预曰:六六三十六人也。○吕(尚)[向]注:轩悬,诸侯乐也,佾也,谓以舞为行列,有六行,行六人也。◎胡三省注:○《周礼》: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郑众曰: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县,读曰悬。舞佾之数,天子八,诸侯六。○杜预曰:八佾,八八六十四人。六佾,六六三十六人。○服虔曰:天子八八,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宋傅隆曰:郑伯纳晋悼公女乐二八,晋以一八赐魏绛,此乐以八人为列之证也。佾,音逸。】君翼宣风化,爰发四方, 【袁宏《纪》“发”作“及”。】远人革面, 【◎《文选》“革”作“囘”。◎李善注:○《剧秦美新》曰:海方遐
方,囘面内向。】华夏充实,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服虔《汉书注》曰:朱户,天子之礼也。朱户,赤户也。】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难,官才任贤,群善必举,是用锡君纳陛以登。 【◎《汉书·王莽传》:朱户纳陛。◎孟康曰:纳,内也。谓凿殿基际为陛,不使露也。◎师古曰:孟说是也。尊者不欲露而升陛。故内之于霤下也。◎陈景云曰:○宋均《礼含文嘉》注云:动作有礼,纳陛以安其体。○《文选》李周翰注:纳陛者,致于殿两阶之间,便其上殿。○《宋史·吕端传》:真宗以端躯体宏大,宫庭阶戺稍峻,特令梓人为纳陛。○是纳陛为安体而设,信矣。】君秉国之钧,正色处中,纤毫之恶,靡不抑退,是用锡君虎贲之士三百人。【◎《尚书·牧誓》曰: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孔安国曰: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皆百夫长。◎《续百官志》注云:虎贲,旧作“虎奔”,言如虎之奔也。王莽以古有勇士孟贲,故名焉。】君纠虔天刑,章厥有罪, 【◎“纠虔天刑”语出《国语》。◎韦昭注曰: 【◎沈家本曰:○《汉志·春秋家》:《国语》二十一篇,左丘明著。○《史通》云:左丘明既为《春秋内传》,又稽佚文,纂别说,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起周穆王,终鲁悼公,为《外传国语》。○《隋志》:《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二卷,韦昭注。又有贾逵注、虞翻注、孔晁注、唐固注,今惟韦昭注尚存,为二十一卷,首尾完具。○《隋志》作二十二卷,误。】纠,察也。虔,敬也。刑,法也。】犯关干纪,莫不诛殛, 【◎李善注:○《左传》:季孙盟臧氏曰:“无或如臧孙纥,干国之纪,犯门斩关。”】是用锡君鈇钺各一。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是用锡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 【◎胡三省曰:玈与卢同,黑色也。】君以温恭为基,孝友为德,明允笃诚,感于朕思,是用锡君秬鬯一卣,圭瓒副焉。 【◎师古曰:秬鬯,香酒也。卣,中樽也,音攸,又音羊九
。以圭为勺末,曰圭瓒。◎吕延济曰:瓒,杓也,以珪为柄。】魏国置丞相已下群卿百寮, 皆如汉初诸侯王之制。往钦哉, 【《文选》“往”上有“君”字。 【吴金华引诸证,以“君”字为衍。】 】敬服朕命!简恤尔众,时亮庶功, 【袁宏《纪》“功”作“工”。】用终尔显德,对扬我高祖之休命! 【◎吕向曰:对,当。扬,明。休,美也。言当明我高祖之美命也。】 【◎后汉尚书左丞潘勖之辞也。 【◎《续百官志》:尚书,六人,六百石。左右丞各一人,四百石。掌录文书期会。◎蔡质《汉仪》曰:总典台中纲纪,无所不统。◎勖,事详见本志卷二十一《卫觊传》及注。◎康发祥曰:策中将前事总叙,瞭如指掌,虽为潘勖之辞,必得操之授意,方能委曲详尽如此。◎弼按:勖策魏公九锡之文,口含天宪,假托朝命,终不能逃后世之清议。至其从子岳构愍怀太子之文,趋利忘义,更不足道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云:有王莽之篡弑,则必有扬雄之美新;有曹操之禅代,则必有潘勖之九锡。世说谓“潘元茂作魏武册命,人谓与训、诰同风”,是故乱之所由生也。犯上者为之魁,巧言者为之辅。故大禹谓“巧言令色孔壬”,与驩兜、有苗同类也。】勖字元茂,陈留中牟人。 【“陈留中牟人”似误,说见《卫觊传》注。】◎《魏书》载公令曰:“夫受九锡,广开土宇,周公其人也。汉之异姓八王者,与高祖俱起布衣,剏定王业,其功至大,吾何可比之?”前后三让。 【◎《艺文类聚·五十三》载操《让九锡表》云:臣功小德薄,忝宠已过,进爵益土,非臣所宜。九锡大礼,臣所不称,惶悸征营,〖“征”一作“怔”。〗心如炎灼。归情写实,冀蒙听省。不悟陛下复诏褒诱,喻以伊、周,未见哀许。臣闻事君之道,犯而勿欺,量能处位,计功受爵,苟所不堪,有损无从。〖“损”一作“殒”。〗加臣待罪上相,民所具瞻,而自过谬,其谓臣何。◎ 侯康曰:注云“前后三让”,《操集》仅载其一表。◎弼按:表文当为第二次所上也。【吴金华以“三让”为“三上辞让之表”,故表文仅一。】 】于是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 【◎宋本、元本、冯本作“中军师王淩、谢亭侯荀攸”。◎官本《考证》何焯曰:○“王”字衍文,“凌谢”当为“陵树”。○荀攸本传:冀州平,太祖表封为陵树亭侯也。◎陈景云曰:下文皆云“攸等” ,则“王”字衍文。彦云于太祖时未得为中军师也。荀攸封陵树亭侯,此错误之显然者。◎赵一清曰:下云“攸等所大惧也”,明是公达为首,而非彦云矣。◎弼按:彦云此时资望尚浅,不足统率群僚,参与机要。公达为军师,封侯,俱见本传。局本已改正。】前军师东武亭侯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 【中、前、左、右军师,皆操所置。钟繇、凉茂、毛玠,各见本传。】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 【刘勋见建安四年,又见《司马芝传》,〖《司马芝传》作“征虏将军”。〗又见《文纪》评注引《典论》,又见《贾逵传》注引《魏略》,《杨沛传》及《杜畿传》注引《杜氏新书》,又见《吴志·孙策传》注。】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文帝纪》注作“辅国将军清苑亭侯刘若”。】伏波将军高安侯夏侯惇、 【《惇传》作“高安
乡侯”。】扬武将军都亭侯王忠、 【王忠,见建安四年注。】奋威将军乐乡侯刘展、 【◎潘眉曰:当依《典论》作“邓展”。所谓“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者,即其人也。◎弼按:见《文纪》评注引《典论》。◎沈家本曰:○师古《汉书序例》:邓展,南阳人。建安中为奋威将军,封高乐乡侯。○然则“乐乡侯”上夺“高”字。】建忠将军昌乡亭侯鲜于辅、 【辅,事见建安十年及本志《公孙瓒传》。《魏公卿上尊号碑》作“虎牙将军南昌亭侯臣辅”。】奋武将军安国亭侯程昱、太中大夫都乡侯贾诩、 【监本“诩”作“翊”,误。《诩传》作“都亭侯”。诩后进爵魏寿乡侯,自以作都亭侯为是。】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昭、 【《昭传》作“军祭酒”。】都亭侯薛洪、 【洪,事见建安四年。】南乡亭侯董蒙、关内侯王粲、傅巽、 【巽,事见《傅嘏传》、《苏则传》,又见《文纪》注引《献帝传》及本志《刘表传》注引《傅子》。】祭酒王选、袁涣、 【《涣传》作“丞相军祭酒”。】王朗、 【《朗传》作“军祭酒”。】张承、 【承,事见《张范传》,作“丞相参军祭酒”。】任籓、杜袭、 【《袭传》作“丞相军祭酒”。】中护军国明亭侯曹洪、中领军万岁亭侯韩浩、 【◎本志《荀彧传》:表封彧为万岁亭侯,子恽嗣侯。◎胡三省曰:○《九城志》:郑州有万岁亭,荀彧所封也。◎然则韩浩何以称万岁亭侯乎?◎又按《武文世王公传·乐陵王茂传》:建安二十二年,封曹茂为万岁亭侯。◎浩,事见《夏侯惇传》。】行骁骑将军安平亭侯曹仁、领护军将军王图、 【◎吴金华曰:○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 云:无一人有《道机经》,唯以此为至秘,乃云是尹喜所撰。余告之曰:“此是魏世军督王图所撰耳,非古人也。图了不知大药,正欲以行气入室求仙,作此《道机》,谓道毕于此,此复是误人之甚者也。”○所谓“魏世军督王图”,即此“领护军将军王图”。盖“护军”职在监督,故葛洪称之为“军督”。】长史万潜、谢奂、 【《文纪》注作“少府谢奂、万潜”。】袁霸【霸,事见《袁涣传》。】等劝进曰:“自古三代,胙臣以土,受命中兴,封秩辅佐,皆所以褒功赏德,为国籓卫也。往者天下崩乱,群凶豪起,颠越跋扈之险,不可忍言。明公奋身出命以徇其难,诛二袁篡盗之逆,灭黄巾贼乱之类,殄夷首逆,芟拨荒秽,沐浴霜露,二十余年,书契已来,未有若此功者。昔周公承文、武之迹,受已成之业,高枕墨笔, 【◎《管子·霸形篇》:桓公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注云:方,谓版牍也。凡此欲书其论定也。◎《韩诗外传》:周舍欲见赵简子,简子使问之,对曰:“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伺君之过。”】拱揖群后,商、奄之勤,不过二年, 【◎《文选》曹植《求自试表》李注:○《尚书》曰: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命。○孔安国曰:三监,管、蔡、商也。淮夷,徐奄之属。○《史记》曰:成王东伐淮夷徐奄。】吕望因三分有二之形,据八百诸侯之势,【◎《史记·周本纪》:武王兴师,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暂把旄钺,一时指麾,然皆大启土宇,跨州兼国。周公八子,并为侯伯,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通志·氏族略》云:蒋氏,周公第三子伯龄所封之国也。】白牡骍刚,郊祀天地, 【◎《诗·鲁颂》:白牡骍刚,牺尊将将。◎《毛传》云:骍,赤也。◎《郑笺》云:成王以周公功大,命鲁郊祭天,其牲用赤牛纯色,与天子同也。】典策备物,拟则王室,荣章宠盛如此之弘也。逮至汉兴,佐命之臣,张耳、吴芮,其功至薄,亦连城开地,南面称孤。此皆明君达主行之于上,贤臣圣宰受之于下,三代令典,汉帝明制。今比劳则周吕逸, 【◎余按:周吕,周吕侯吕泽,为吕后之兄,史不录其功,唯言“佐定天下”,似因诸吕故封侯,故言其劳逸。今观诸标点本皆于“周吕”间加顿,颇失之。下文“长沙”亦不与“齐、鲁”相对,古人行文本如此。】计功则张、吴微,论制则齐、鲁重,言地则长沙多。然则魏国之封,九锡之荣,况于旧赏,犹怀玉而被褐也。且列侯诸将,幸攀龙骥,得窃微劳,佩紫怀黄,盖以百数,亦将因此传之万世,而明公独辞赏于上,将使其下怀不自安,上违圣朝欢心,下失冠带至望,忘辅弼之大业,信匹夫之细行,攸等所大惧也。” 【◎陈仁锡曰:抑周吕以伸操,诸公贪一日富贵,何不顾千秋?◎何焯曰:勖辞可以削略,注复载《劝进笺》,不亦赘乎?】于是公敕外为章,但受魏郡。攸等复曰:“伏见魏国初封,圣朝发虑,稽谋群寮,然后策命;而明公久违上指,不即大礼。今既虔奉诏命,副顺众望,又欲辞多当少,让九受一,是犹汉朝之赏不行,而攸等之请未许也。昔齐、鲁之封,奄有东海,疆域井赋,四百万家,基隆业广,易以立功,故能成翼戴之勋,立一匡之绩。今魏国虽有十郡之名,犹减于曲阜, 【◎《史记》曰:武王封周公旦于少昊之墟曲阜,是为鲁公。】计其户数,不能参半,以籓卫王室,立垣树屏,犹未足也。且圣上览亡秦无辅之祸,惩曩日震荡之艰,托建忠贤,废坠是为,原明公恭承帝命,无或拒违。”公乃受命。◎《魏略》载公上书谢曰:臣蒙先帝厚恩,致位郎署,受性疲怠, 【◎卢文弨曰:何改作“殆”。】意望毕足,非敢希望高位,庶几显达。会董卓作乱,义当死难,故敢奋身出命,摧锋率众,遂值千载之运,奉役目下。当二袁炎沸侵侮之际,陛下与臣寒心同忧,顾瞻京师,进受猛敌,常恐君臣俱陷虎口,诚不自意能全首领。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谢项王曰:“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赖祖宗灵祐,丑类夷灭,得使微臣窃名其间。陛下加恩,授以上相,封爵宠禄, 【局本“禄”作“礼”,误。】丰大弘厚,生平之愿,实不望也。口与心计,幸且待罪,保持列侯,遗付子孙,自托圣世,永无忧责。不意陛下乃发盛意,开国备锡,以贶愚臣,地比齐、鲁,礼同籓王,非臣无功【◎赵一清曰:无,微也。无功,谓微功也。】所宜膺据。归情上闻,不蒙听许,严诏切至,诚使臣心俯仰偪迫。 【冯本、官本“偪”作“逼”。】伏自惟省,列在大臣,命制王室,身非己有,岂敢自私,遂其愚意,亦将黜退,令就初服。今奉 疆土,备数藩翰,非敢远期,虑有后世;至于父子相誓终身,灰躯尽命,报塞厚恩。天威在颜,悚惧受诏。】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20 14:47 编辑

  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庙。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㈠九月,作金虎台,凿渠引漳水入白沟以通河。冬十月,分魏郡为东西部,置都尉。十一月,初置尚书、侍中、六卿。㈡
  ㈠献帝起居注曰:使使持节行太常大司农安阳亭侯王邑,赍璧、帛、玄纁、绢五万匹之邺纳聘,介者五人,皆以议郎行大夫事,副介一人。
  ㈡魏氏春秋曰:以荀攸为尚书令,凉茂为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为尚书,王粲、杜袭、卫觊、和洽为侍中。



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庙。 【◎《晋书·礼志上》云:汉至魏但太社有稷,而官社无稷,故常二社一稷也。◎又云: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以下各有等差。汉献帝建安十八年五月,以河北十二郡封魏武帝为魏公。是年七月,始建宗庙于邺,自以诸侯礼立五庙也,后虽进爵为王,无所改易。〖《宋书·礼志》同。〗◎《宋书·乐志二》云:魏《俞儿舞歌》四篇,魏国初建所用,后于太祖庙并作之。王粲造。】

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

◎范《书·皇后纪》:献穆曹皇后讳节,魏公曹操之中女也。建安十八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十九年,并拜为贵人。及伏皇后被弑,明年,立节为皇后。后在位七年。魏氏既立,以后为山阳公夫人。自后四十一年,魏景元元年薨,合葬禅陵。◎王先谦曰:○《续汉书》云:孝献皇后,丞相魏王操之女,名宪。建安十八年,上纳操二女宪、节于后宫,皆为贵人。明年,宪为皇后。帝禅位于魏,宪拜山阳公夫人。○见《御览·百三十七》。○先谦案:宪无薨年,节安得为后?禅位之后,仍是宪拜夫人,置节何地?显然谬误,所当驳正。◎弼按:○本志《武纪》:建安二十年春正月,天子立公中女为皇后。○《三少帝纪》:景元元年夏六月己未,故汉献帝夫人节薨。○胡三省亦曰:操三女,长宪,次节,次华,节后立为皇后。○是则立为后者,为中女节,非宪也。王说误。◎梁章钜曰:此山阳公所以自结于曹也。《陈思王集》有《叙愁赋》序云“时家二女弟,故汉皇帝聘以为贵人,家母见二弟愁思,故令予作赋”,则非曹氏所甘心,明矣。◎弼按:子建赋云“委微躯于帝室,充末列于椒房”,当是二女弟初为贵人时所赋,然则称故汉皇帝,何也?此举当出于操意。梁说谓山阳欲自结于魏,恐未必然,董承谋泄之后,嫌怨已深矣。


少者待年于国。 【◎李贤曰:留住于国,以待年长。】

【◎《献帝起居注》曰:使使持节行太常大司农安阳亭侯王邑 【◎《晋书·职官志》: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赍璧、帛、玄纁、绢五万匹之邺纳聘。介者五
人,皆以议郎行大夫事,副介一人。】


九月,作金虎台, 【◎金虎台,见前“铜爵台”注。◎潘眉曰:凡受九锡者,必有金虎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公以是年受九锡,金虎台之作,所以彰锡命也。金虎台去铜爵台六十步。】

凿渠引漳水入白沟以通河。 【◎《水经·淇水注》:白沟又东北迳罗勒城东,又东北,漳水注之,谓之利漕口。◎又《浊漳水注》:魏太祖凿渠,引漳水东入清洹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白沟,又见前建安九年注。】

冬十月,分魏郡为东西部,置都尉。


◎十七年,割河内、东郡、钜鹿、广平所属以益魏郡,地既广大,故分为东西部也。◎《水经·浊漳水注》:分魏郡置东西部都尉,故曰三魏。◎本志《文帝纪》:黄初二年,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西部为广平郡。◎《续百官志》:每属国置都尉一人,比二千石。武帝又置三辅都尉。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民,比郡。

十一月,初置尚书、侍中、六卿。

◎赵一清曰:此魏国之官也,故曰初置。《宋书·百官志》“尚书,古官也。魏世有吏部、左民、民曹、五兵、度支五曹尚书。侍中,本秦丞相史,掌奏事,直侍左右,应对献替。魏、晋以来置四人,别加官不主数,秩比二千石”。至六卿者,按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王国省廷尉、少府、宗正三卿,此汉旧仪也。然裴注于二十一年引《魏书》曰“始置奉常、宗正官”。二十二年引《魏书》曰“初置卫尉官”,斯时九卿咸备其职,且所省者亦非廷尉、少府,故始建国即以大理钟繇为相国。大理,廷尉也。十九年注魏送贵人,有少府,则汉代王国所省之三卿俨然在列。盖始犹存谦益之名,继有帝制,自为之渐随意置省,元不拘拘于汉旧仪也。六卿之名,略见黄初元年所改。


【◎《魏氏春秋》曰:以荀攸为尚书令,凉茂为仆射, 【◎尚书令,见《荀攸传》。◎《续百官志》:尚书令,一人,千石,掌凡选署及奏下尚书文书众事。尚书仆射,一人,六百石,署尚书事,令不在则奏下众事。◎《宋书·百官志》:尚书令,任总机衡。仆射、尚书,分领诸曹。◎应劭《汉 官仪》:仆射,秦官也。仆,主也。古者重武,每官必有主射以督课之。◎又曰:仆射,秩六百石,铜印青绶。公为之,加至二千石。◎蔡质《汉仪》曰;仆射主封门,掌授禀,假钱谷。凡三公、列卿、将、大夫、五营校尉行复道中,遇尚书仆射、左右丞郎、御史中丞、侍御史,皆避车豫相回避,卫士传不得迕台官,台官过后乃得去。】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为尚书, 【《毛玠传》、《何夔传》均言为尚书仆射。】王粲、杜袭、卫觊、和洽为侍中。【◎胡三省曰:自是以后,侍中遂以四人为定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12:11 , Processed in 2.0825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