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楼主: 温县司马懿

【笔记】《三国志武帝纪》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29 13:37 编辑

  孙策闻公与绍相持,乃谋袭许,未发,为刺客所杀。
  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
  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㈠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合、高览攻曹洪。合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㈡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㈢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
  ㈠曹瞒传曰: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卿远)[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斩督将眭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首,割得将军淳于仲简鼻,未死,杀士卒千余人,皆取鼻,牛马割唇舌,以示绍军。将士皆怛惧。时有夜得仲简,将以诣麾下,公谓曰:“何为如是?”仲简曰:“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公意欲不杀。许攸曰:“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乃杀之。
  ㈡献帝起居注曰:公上言“大将军邺侯袁绍前与冀州牧韩馥立故大司马刘虞,刻作金玺,遣故任长毕瑜诣虞,为说命录之数。又绍与臣书云:‘可都鄄城,当有所立。’擅铸金银印,孝廉计吏,皆往诣绍。从弟济阴太守□与绍书云:‘今海内丧败,天意实在我家,神应有征,当在尊兄。南兄臣下欲使即位,南兄言,以年则北兄长,以位则北兄重。便欲送玺,会曹操断道。’绍宗族累世受国重恩,而凶逆无道,乃至于此。辄勒兵马,与战官渡,乘圣朝之威,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绍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巨亿。”
  ㈢魏氏春秋曰:公云:“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孙策闻公与绍相持,乃谋袭许,未发,为刺客所杀。

◎《吴志·孙策传》: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弼按:孙策不亡于刺客,周瑜不死于巴丘,关羽不败于临沮,皆可逐鹿中原,争雄天下,则曹丕之篡,或有待乎。


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

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

◎刘辟,事见建安元年注。◎梁章钜曰:此事亦见《蜀志·先主传》。辟于建安元年已死,何以复有此人?或别有一刘辟也。 【梁氏不明前文“辟”字衍,说见前。】
曹仁传:太祖与袁绍久相持於官渡,绍遣刘备徇氵隐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仁曰:“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势不能相救,刘备以强兵临之,其背叛固宜也。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仁尽复收诸叛县而还。


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 【◎《徐晃传》:晃与史涣击袁绍运车于故市,功最多。】
荀攸传:军食方尽,攸言於太祖曰:“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猛锐而轻敌,击可破也。”太祖曰:“谁可使?”攸曰:“徐晃可。”乃遣晃及史涣邀击破走之,烧其辎重。
袁绍传:绍为地道,欲袭太祖营。太祖辄於内为长堑以拒之,又遣奇兵袭击绍运车,大破之,尽焚其谷。

曹仁传:复与史涣等钞绍运车,烧其粮谷。


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

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 【◎胡三省曰:却,后也。】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冬十月,绍遣军运谷,【官本“军”作“车”,钱校从之。】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

◎《御览》“营”上有“军”字。◎《后汉书·袁绍传》:琼等时宿乌巢,去绍军四十里。◎章怀注:乌巢在酸枣城东。

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 【《御览》“足”作“用”。】来奔, 【◎《后汉书·袁绍传》:会攸家犯法,审配收系之,攸不得志,遂奔曹操。】

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
荀攸传: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馀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太祖乃留攸及曹洪守。

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


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阵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


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

【◎《曹瞒传》曰: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卿远来,吾事济矣!” 【◎胡三省曰:○许攸字子远,今呼为子卿,贵之也。○或曰:操字攸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于文为顺。】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 ”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 【◎胡三省曰:据《水经》,乌巢泽在陈留酸枣县东南。◎惠栋曰:○《晋太康地理记》云:乌巢泽在酸枣东南,昔曹太祖纳许攸之策,破袁绍军处也。◎赵一清曰:○《水经·济水注》:济渎又东迳酸枣县之乌巢泽,泽北有故市亭。○一清案:故市,汉县,属河南郡。后汉县废。在今郑州北。◎弼按:○《一统志》:乌巢泽在今河南卫辉府延津县东南。故市在今延津县界。○赵氏所云,为故市废县,在今郑州西北三十五里,与此故市无涉。】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 【监本“口”作“日”,误。】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 【◎吴金华曰:语,当为“绐”之形讹。唐杜佑《通典》卷一百六十引作“绐”,原注曰“音怠”。是唐人所见《曹瞒传》写本作“绐”无疑,当据正。】 “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斩督将眭元进、 【◎《范书》 注引《曹瞒传》作“睢元进”。◎惠栋曰:睢,当作“眭”,即眭固也。◎弼按:眭固字白兔,史涣斩于犬城,见前建安四年,又见《张杨传》及注,惠说误。】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首,割得将军淳于仲简鼻,未死,杀士卒千余人,皆取鼻,牛马割唇舌,以示绍军。将士皆怛惧。时有夜得仲简,将以诣麾下,公谓曰:“何为如是?”仲简曰:“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公意欲不杀。 【◎何焯曰:琼与魏武皆西园八校尉之一,故欲活之。】许攸曰:“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 【◎赵一清曰:鉴镜不忘,谓已割其鼻也。】乃杀之。】

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 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

◎卢文弨曰:《御览》“攻”作“破”。 【◎吴金华曰:○“攻”当作“破”,字之误也。○本志《张郃传》:郃说绍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合纪、传以观之,袁绍是郭图而非张郃,语意甚明。今检《后汉书·袁绍传》、《资治通鉴》卷五十五,此句均作“就操破琼”,可据正。】

◎胡三省曰:就,即也。言即使操破淳于琼,而我攻拔其营,将无所归也。

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 【◎潘眉曰:荀彧《檄吴将校部曲》云:张郃、高奂举事立功。◎李善注:《魏志》高览,此云高奂,盖有二名。】

郃等闻琼破,遂来降。
荀攸传:郃之来,洪疑不敢受,攸谓洪曰:“郃计不用,怒而来,君何疑?”乃受之。
张郃传:太祖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郃说绍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
袁绍传: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会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馀人北迎运车,沮授说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於表,以断曹公之钞。”绍复不从。琼宿乌巢,去绍军四十里。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候夜潜往攻琼。绍遣骑救之,败走。破琼等,悉斩之。太祖还,未至营,绍将高览、张郃等率其众降。绍众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馀众伪降,尽坑之。

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

【◎《献帝起居注》曰: 【◎《隋书·经籍志》:《汉献帝起居注》五卷,◎又云:今之存者,有汉献帝及晋代以来起居注,皆近侍之臣所录。◎新、旧唐志卷同。◎章宗源曰:《三国志》注、《续汉志》注、《后汉书》注、《初学记·职官部》、《御览·职官部》、《通典·礼门注》并引《献帝起居注》,共数十事。◎侯康曰:《唐六典》:汉献帝及西晋以后诸帝皆有起居注,皆史官所录。《魏志·文纪》注引一条,称曹操为太祖,则此书成于魏时也。◎姚振宗曰:起居注惟天子得有此制,献帝自逊位之后,自不得再有起居注。起居所注,自不得连及山阳就封之后。其记后事,别有《汉献帝传》、《山阳公记》诸书在焉。书中称太祖,书名题献帝,则碻为魏人手笔。《史通》云“及在许都,杨彪颇存注记”,意即是彪所存。是书关涉魏事,故魏臣改其名曰“太祖”。青龙之前,亦当称“汉帝起居注”,其后乃加“献”字耳。】 公上言:“大将军邺侯袁绍前与冀州牧韩馥立故大司马刘虞, 【局本“大”作“人”,误。】刻作金玺,遣故任长毕瑜诣虞, 【◎《郡国志》:冀州钜鹿郡任。◎《一统志》:任县故城,今直隶顺德府任县东南。◎《续百官志》:县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为长。◎本志卷二十四《王观传》:观为任令。当是彼时户口增加,改称令也。】为说命录之数。又绍与臣书云:‘可都鄄城, 【冯本、监本“鄄”作“甄”。鄄城,见初平四年。】当有所立。’擅铸金银印,孝廉计吏,皆往诣绍。从弟济阴太守叙与绍书云:‘今海内丧败,天意实在我家,神应有征,当在尊兄。南兄臣下欲使即位,南兄言,以年则北兄长,以位则北兄重。 【南兄谓术,北兄谓绍。】便欲送玺,会曹操断道。’绍宗族累世受国重恩,而凶逆无道,乃至于此。辄勒兵马,与战
官渡,乘圣朝之威,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绍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巨亿。”】

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魏氏春秋》曰:公云:“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
◎胡三省曰:此光武安反侧之意,英雄处事,世虽相远,若合符节。◎弼按:本志卷二十三《赵俨传》注引《魏略》云:太祖北拒袁绍,时远近莫不私遗笺记,通意于绍者。太祖使人搜阅绍记室,惟不见李通书疏。

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29 13:32 编辑

  初,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辽东殷馗,善天文,言后五十岁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六年夏四月,扬兵河上,击绍仓亭军,破之。绍归,复收散卒,攻定诸叛郡县。九月,公还许。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等应之。遣蔡扬击都,不利,为都所破。公南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都等皆散。
  七年春正月,公军谯,令曰:“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遂至浚仪,治睢阳渠,遣使以太牢祀桥玄。㈠进军官渡。
  ㈠褒赏令载公祀文曰:“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晞矣!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初,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辽东殷馗【馗,古逵字,见《三苍》。】 善天文,言后五十岁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

◎弼按:○《隋书·经籍志》:《三苍》三卷,郭璞注。秦相李斯作《苍颉篇》,汉杨雄作《训纂篇》,后汉郎中贾访作《滂喜篇》,〖“访”当作“鲂”。〗故曰《三苍》。◎徐铉《说文韵谱·叙》曰:贾鲂以三仓之书,皆为隶字,隶字始广,而篆籀转微。◎姚振宗曰:鲂既撰《滂喜篇》,又隶写合《苍颉》、《训纂》为《三仓》三卷,三仓之名自鲂始。◎沈家本曰:○《汉志》:《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 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玉海》〖四十四〗引元魏江式曰:李斯破大篆为小篆,造《苍颉》九章;赵高造《爰历》六章;胡母敬造《博学》七章;后人分五十五章,三卷,为上卷。至哀帝元寿中,杨子云作《训纂》,为中卷。和帝永元中,贾叔郎接记《滂喜》,为下
卷。故称《三苍》。○其说与《隋志》同。《说文系传》以《苍颉》、《爰历》、《博学》为《三苍》,盖本《汉志》为说。◎阎百诗曰:《三苍》之名,以《隋志》为定,盖《爰历》、《博学》并于《苍颉》已久,而不复可别识矣。《新唐志》“李斯等《三苍》,三卷,郭璞解”,《旧志》“斯”作“轨”者,传写误也。

◎吴金华曰:○秦汉以来,受天命而平乱为王者亦称“真人”。○本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载许芝等说谶纬:《易运期谶》曰:“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
出。”

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赵一清曰:○《续天文志》:建安五年十月辛亥,有星孛于大梁,冀州分(野)[也],时袁绍在冀州。其年十一月,绍军为曹公所破。七年夏,绍死,后曹公遂取冀州。◎弼按:天文、五行之说,刘知几《史通》辨之详矣,以后类此者,不录。

六年夏四月,扬兵河上,击绍仓亭军,

◎胡三省曰:绍盖遣军屯仓亭津。◎《一统志》:仓亭津在今山东曹州府范县东北,古大河济渡处,久湮。◎《水经·河水注》:河水于范县东北流为仓亭津。◎《述征记》曰:仓亭津在范县界,去东阿六十里。◎《魏土地记》曰:津在武阳县东北七十里。津,河济名也。◎本志《程昱传》“昱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既此。◎《方舆纪要》卷十六:仓亭在直隶大名府南乐县西三十五里,其地有仓帝陵及造书台亭,因以名。或以为山东范县之仓亭津,误矣。◎是仓亭别为一地,非仓亭津也。沈钦韩以仓亭津为南乐之仓亭,梁章钜又引其说,均误。〖南乐之仓亭,《一统志》作“苍亭”。〗◎谢鍾英曰:仓亭津,今曹州府朝城县东北。
破之。绍归,复收散卒,攻定诸叛郡县。

九月,公还许。

◎何焯曰:绍地广众盛,谋议之士附者尚多,其兵虽破,未可取也。故归许以养威俟衅。且以其间翦刘备复起之势,得以全力徐收河北,莫能牵制耳。

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等应之。

◎钱大昕曰:《蜀·先主传》作“龚都”,“龚”与“共”古字通。◎郁松年曰:○《广韵》:龚,晋大夫龚坚后。共,郑共叔段后。○龚、共虽通,姓自有别。

遣蔡扬击都,不利,为都所破。 【蔡扬,《先主传》作“蔡阳”,并言“为先主所杀”。】

公南征备。

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都等皆散。

七年春正月,公军谯, 令曰:“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

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

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 【冯本“祀”作“视”。】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遂至浚仪,治睢阳渠,遣使以太牢祀桥玄。

◎胡三省曰:浚仪县属陈留郡,睢水于此县首受莨荡渠水,东过睢阳县,故谓之睢阳渠。睢,音虽。玄识操于微时,故祀之。◎赵一清曰:○《续郡国志》:陈留郡浚仪,本大梁。○刘昭引《通俗文》:渠在浚仪曰莨荡也。○《方舆纪要》卷四十七及卷五十云:盖因睢水而作渠。睢水于浚仪首受茛荡水,东过睢阳,故曰睢阳渠。○《水经·睢水注》:睢阳城北五、六里,便得汉太尉桥玄墓,冢东有庙,即曹氏孟德亲酹处。◎谢鍾英曰:睢阳渠在今陈留县东北四十里。◎弼按:○《一统志》:浚仪故城,在今河南开封府祥县西北。睢阳故城,在今河南归德府商丘县南。睢阳渠在睢阳故城东南。○胡注极为明晰,谢说谓在陈留,误。《方舆纪要》于商丘、陈留两存其说,盖谓睢水所经,非谓睢阳渠在两地也。赵氏因上文“遂至浚仪”之语,遂引刘昭注以实之,亦与睢阳渠无涉。盖操南征刘备,还军至谯,操为谯人,桥玄为睢阳人,睢阳在谯县之北,故有“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之言,且践“斗 酒相酹”之约,故因治渠而祀玄,则渠实在睢阳也。◎梁章钜曰:操凄怆致祭,以申宿怀。《水经注》言操亲酹,据此,则非遣使矣。◎周寿昌曰:祀文云“北望贵土”,则明系遣使。又《宋书·礼志》云“建安中,遣使祀玄以太牢。文帝黄初六年,又以太牢祀之”,皆遣使,非亲祀。《水经注》所云,不过引为遗迹,非事实也。◎弼按:《后汉书·桥玄传》云“操经过玄墓,辄悽怆致祭奠”,与《本志》“遣使”异,未知孰是。


【◎《褒赏令》载公祀文曰:故太尉桥玄【范《书》“玄”作“公”。】诞敷明德,汎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晞矣! 【范《书》作“懿德高轨,泛爱博容”。《文选·头陀寺碑》注引此文同。】吾以幼年, 【范《书》“吾”作“操”。】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 【范《书》作“特以顽质,见纳君子”。】增荣益观,皆由奖助, 【范《书》“助”作“勗”。】犹仲尼称不如颜渊, 【◎《论语》:孔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子贡曰:“赐也,何敢望回。”子曰:“吾与汝俱不如也。”】李生之厚叹贾复。 【◎《后汉书·贾复传》:复少好学,事舞阴李生,李生奇之曰:“贾复,将相之器也。”】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 【◎范《书》作“徂没之后”,《水经注》同。】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范《书》“怪”作“怨”,《水经注》同。】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怀旧惟顾, 【◎李贤曰:惟,思也。】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 【◎沈铭 曰:此人臣墓,亦称陵,与《樊宏传》之称敕,《赵咨传》之称顾命,古人文质,今则当有所避矣。◎顾炎武曰:陈思王上书言:“陛下既爵臣百寮之右,居藩国之任,屋名为宫,冢名为陵。”是人臣称陵,古多有之,不以为异。○吕东莱《大事记》:墓之称陵,古无贵贱之别。○《国语》:管仲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是凡民之墓亦得称陵。《水经注》言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又引《风俗通》言王公坟垅称陵,书中有子夏陵、老子陵及诸王公妃之陵甚多。○《西京杂记》:董仲舒之墓称下马陵。】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进军官渡。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31 13:33 编辑

  绍自军破后,发病欧血,夏五月死。小子尚代,谭自号车骑将军,屯黎阳。秋九月,公征之,连战。谭、尚数败退,固守。
  八年春三月,攻其郭,乃出战,击,大破之,谭、尚夜遁。夏四月,进军邺。五月还许,留贾信屯黎阳。
  己酉,令曰:“司马法‘将军死绥’,㈠故赵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㈡
  ㈠魏书曰:绥,却也。有前一尺,无却一寸。
  ㈡魏书载庚申令曰:“议者或以军吏虽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国之选,所谓‘可与适道,未可与权’。管仲曰:‘使贤者食于能则上尊,□士食于功则卒轻于死,二者设于国则天下治。’未闻无能之人,不□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论者之言,一似管窥虎欤!”




绍自军破后,发病,欧血,夏五月死。 【◎范《书·献帝纪》:建安七年夏五月庚戌,袁绍薨。】


小子尚代,谭自号车骑将军,屯黎阳。
袁绍传:绍爱少子尚,貌美,欲以为后而未显。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配、纪与尚比,评、图与谭比。众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己害,缘绍素意,乃奉尚代绍位。谭至,不得立,自号车骑将军。由是谭、尚有隙。
袁绍并没有明确说以袁尚继承。

秋九月,公征之,连战。


谭、尚数败退,固守。 【◎郭缘生《述征记》曰:黎阳城西袁谭城,城南又有一城,是曹公攻谭之所筑。】


八年春三月,攻其郭, 【◎攻黎阳之郭也。◎范《书·袁绍传》:谭、尚与操相拒于黎阳,自九月至明年二月,大战城下。】

乃出战,击,大破之,谭、尚夜遁。

夏四月,进军邺。

◎赵一清曰:《续郡国志》“魏郡”首“邺”,盖郡治。是时,袁绍以州牧治此。◎谢鍾英曰:○《地形志》: 【凡云《地形志》,则谓《魏书·地形志》。】冀州,后汉治高邑。袁绍、曹操为冀州,治邺。魏、晋治信都。○《元和郡县志》:黄初中,以邺为五都之一,始移冀州治信都。◎《一统志》:邺县故城,今河南彰德府临彰县西。◎范《书·袁绍传》:谭、尚夜遁,还邺。操进军。尚逆击,破操。◎胡三省曰:此诸葛孔明所谓“逼于黎阳”时也,必有破操军事,魏人讳而不书耳。◎弼按:○本志《绍传》云:追至邺,收其麦,拔阴安,引军还许。○《郭嘉传》: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郭嘉曰:“急之则相持,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是操军未败也。诸葛所谓“逼于黎阳”者,盖谓两军相持半年之久,操军不得前进耳。

五月,还许,留贾信屯黎阳。

己酉,令曰: 【《文馆词林》卷六百九十五载此令,题曰《魏武帝军将败抵罪令》。】

“《司马法》 【◎《汉书·艺文志·礼类》:《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司马兵法》三卷,齐将司马穰苴撰。◎《周礼疏》云:齐景公时,大夫穰苴作《司马法》。◎《史记·穰苴传》云: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四库总目提要》云:据《穰苴传》,是书乃齐国诸臣所追辑,隋、唐诸志以为穰苴撰者,误也。班固独以此书入《礼类》,岂非以其为古 来五礼之一欤?◎张澍《司马法序》曰:古有《司马法》,非穰苴始作。威王时,附《穰苴兵法》于《司马法》中,非附《司马法》于《穰苴兵法》中也,《周礼疏》误矣。《汉志》百五十五篇,今存五篇,他书所引,亦有不见五篇中者,皆逸文也。】

‘将军死绥’, 【张澍《司马法逸文》引此语。】 【◎《魏书》曰: 【◎吴金华曰:冯本作“曰”,金陵活字本、标点本递相沿袭。然宋本、元本、北监本、汲本、殿本、局本等皆作“云”,《册府元龟》卷六十二所引亦作“云”。足见古本作“云”不作“曰”。】绥,却也。有前一尺,无却一寸。 【◎《文选》任彦升《奏弹曹景宗文》云:臣闻将军死绥,咫步无却。◎李善曰:○《司马法》:将军死绥。○杜预《左传·文公十二年》注:古名退军为绥。◎周寿昌曰:裴氏此注,亦本古说。然案《说文》“绥,车中把也”,故《礼记·曲礼》“执策绥”,《少仪》“车则说绥”,又有“良绥”、“散绥”。《仪礼·士昏礼》“授绥”,《既夕记》“约绥”,似古者多用车,战车前进,无后退,故“将军死绥”,借此“绥”字也。◎又案:○《礼记·檀弓》: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公队。佐车授绥。○足征兵车之以绥为进退也。◎胡玉缙曰:○周说似是而非。○黄以周《军礼司马法考征》云:绥,读如交绥之绥。贾逵注“其辟军三舍”引《司马兵法》“从遯不过三舍”,今本亦作“从绥”。然则将军死绥,谓将兵者尽命于将退,不逃亡也。后人以交绥为交战,死绥为死于车绥之下,殊失其意。《荀子·议兵篇》“将死鼓,御死辔,士大夫死行列”,各死其所职也。车绥何与于将军,而曰将军死绥耶?○其说甚覈。佐车授绥,亦欲队者挽之而上耳,未可傅会。 【吴金华引王宁说谓“绥”即旌麾,说详《校诂》。】 】 】

故赵括之母,乞不坐括。 【◎《史记》:赵王将使赵括为将,其母上书曰:“括不可使将。”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坐乎?”王许诺。】

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何焯曰:始犹乌合,故多宽假。至此乃议罚,为立国经久之计。】

【◎《魏书》载庚申令曰: 【◎《文馆词林》题曰《魏武帝论吏士行能令》。】议者或以军吏虽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国之选, 【《文馆词林无“任”字、“之”字。】所谓“可与適道,未可与权”。 【《文馆词林》下有“者也”二字。】管仲曰:“使贤者食于能,则上尊。斗士食于功,则卒轻于死。 【《文馆词林》无“于”字。】二者设于国,则天下治。”【《文馆词林》“治”作“乂”。盖许敬宗等奉敕编此书,避唐讳也。下同。】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文馆词林》“治”作“太”,“赏”作“贵”。】论者之言,一似管窥虎欤! 【◎《文馆词林》作“一似筒窥兽矣”。◎赵一清曰:《晋书·王献之传》有“窥豹”之语,似因避唐讳而改。◎梁章钜曰:此言窥虎,今人但知窥豹矣。】 】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31 14:03 编辑

    秋七月,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
  八月,公征刘表,军西平。公之去邺而南也,谭、尚争冀州,谭为尚所败,走保平原。尚攻之急,谭遣辛毗乞降请救。诸将皆疑,荀攸劝公许之,㈠公乃引军还。冬十月,到黎阳,为子整与谭结婚。㈡尚闻公北,乃释平原还邺。东平吕旷、吕翔叛尚,屯阳平,率其众降,封为列侯。㈢
  ㈠魏书曰:公云:“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谭、尚狡猾,当乘其乱。纵谭挟诈,不终束手,使我破尚,偏收其地,利自多矣。”乃许之。
  ㈡臣松之案:绍死至此,过周五月耳。谭虽出后其伯,不为绍服三年,而于再儙之内以行吉礼,悖矣。魏武或以权宜与之约言;今云结婚,未必便以此年成礼。
  ㈢魏书曰:谭之围解,阴以将军印绶假旷。旷受印送之,公曰:“我固知谭之有小计也。欲使我攻尚,得以其闲略民聚众,尚之破,可得自强以乘我弊也。尚破我盛,何弊之乘乎?”




秋七月,令曰: 【《文馆词林》题曰《魏武帝修学令》。】

“丧乱已来,十有五年, 【盖自中平六年计。】 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

其令郡国各脩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 【《文馆词林》“俊造”作“隽选”。】

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

◎周寿昌曰:曹氏父子文才超绝,实非当日诸臣所及,故尚知留心文学。所谓仁义礼让者,不过借作开宗语,其实何曾举有笃行一人。观下十五年、十九年之令,即可知其用人底裹。

八月,公征刘表,军西平。

◎胡三省曰:西平县属汝南郡。从郭嘉之谋也。◎《一统志》:西平故城,今河南汝宁府西平县西四十五里。
公之去邺而南也,谭、尚争冀州,谭为尚所败,走保平原。 【平原,见初平三年注。】

尚攻之急,谭遣辛毗乞降请救。 【辛毗至西平说操,乃许谭平。详见本志卷二十五《辛毗传》。】诸将皆疑,荀攸劝公许之, 【语详《攸传》。】


【◎《魏书》曰:公云:“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谭、尚狡猾,当乘其乱。纵谭挟诈,不终束手。使我破尚,偏收其地,利自多矣。” 乃许之。 【据本志荀攸、辛毗传,操欲先平荆州,闻荀攸、辛毗之言,乃引军北还,与《魏书》异。】


公乃引军还。冬十月,到黎阳,为子整与谭结婚。
【本志卷二十有《郿戴公子整传》。】

【◎臣松之案:绍死至此,过周五月耳。谭虽出后其伯, 【◎吴金华曰:“出后”乃晋人常语,今谓之“过继”。】不为绍服三年,而于再期之内以行吉礼,悖矣。魏武或以权宜与之约言,今云结婚,未必便以此年成礼。 【◎官本《考证》李清植曰:明年九月明记“女还,然后进军”,则其成礼于此时必矣。操、谭乌得与论礼哉!◎姜宸英曰:谭、尚兄弟为仇,岂知此礼?魏武欲乘其乱而取,亦不暇顾忌名教,裴驳迂甚。◎朱邦衡曰:袁、曹结婚,乃彼此相饵之计。◎周寿昌曰:操不惜为子结婚仇敌,售其诈谋,岂尚可绳以礼法?◎弼按:操为子整娶袁谭之女,为子均娶张绣之女,皆为一时权谋之计。至为子丕纳袁熙之妻,则不免贻羞后世耳。】

尚闻公北,乃释平原还邺。

东平吕旷、吕详叛尚, 【东平,见初平三年。官本“详”作“翔”,本志《袁绍传》作“吕翔”,范《书·袁绍传》作“高翔”,《通鉴》从之。】

屯阳平, 【◎《郡国志》:兖州东郡阳平。◎《一统志》:阳平故城,今山东东昌府莘县治。】

率其众降,封为列侯。

【◎《魏书》曰:谭之围解,阴以将军印绶假旷。旷受印送之,【◎范《书·袁绍传》: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以子整娉谭女以安之,而引军还。◎胡三省曰:操本有伐尚因而取谭之心,况复有诱旷、翔之事乎!娉其女为子妇以安之,所谓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也。】公曰:“我固知谭之有小计也。欲使我攻尚,得以其间略民聚众,比尚之破,可得自强以乘我弊也。尚破我盛,何弊之乘乎?”】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31 14:08 编辑

  九年春正月,济河,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二月,尚复攻谭,留苏由、审配守邺。公进军到洹水,由降。既至,攻邺,为土山、地道。武安长尹楷屯毛城,通上党粮道。夏四月,留曹洪攻邺,公自将击楷,破之而还。尚将沮鹄守邯郸,㈠又击拔之。易阳令韩范、涉长梁岐举县降,赐爵关内侯。五月,毁土山、地道,作围爎,决漳水灌城;城中饿死者过半。秋七月,尚还救邺,诸将皆以为“此归师,人自为战,不如避之”。公曰:“尚从大道来,当避之;若循西山来者,此成禽耳。”尚果循西山来,临滏水为营。㈡夜遣兵犯围,公逆击破走之,遂围其营。未合,尚惧,[遣]故豫州刺史阴夔及陈琳乞降,公不许,为围益急。尚夜遁,保祁山,追击之。其将马延、张顗等临陈降,众大溃,尚走中山。尽获其辎重,得尚印绶节钺,使尚降人示其家,城中崩沮。八月,审配兄子荣夜开所守城东门内兵。配逆战,败,生禽配,斩之,邺定。公临祀绍墓,哭之流涕;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赐杂缯絮,廪食之。㈢
  ㈠沮音菹,河朔闲今犹有此姓。鹄,沮授子也。
  ㈡曹瞒传曰:遣候者数部前后参之,皆曰“定从西道,已在邯郸”。公大喜,会诸将曰: “孤已得冀州,诸君知之乎?”皆曰:“不知。”公曰:“诸君方见不久也。”
  ㈢孙盛云:昔者先王之为诛赏也,将以惩恶劝善,永彰鉴戒。绍因世艰危,遂怀逆谋,上议神器,下干国纪。荐社污宅,古之制也,而乃尽哀于逆臣之頉,加恩于饕餮之室,为政之道,于斯踬矣。夫匿怨友人,前哲所耻,税骖旧馆,义无虚涕,苟道乖好绝,何哭之有!昔汉高失之于项氏,魏武遵谬于此举,岂非百虑之一失也。



九年春正月,济河,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

◎《水经·淇水注》:淇水又南,历枋堰旧淇水口东流,迳黎阳县界,南入河。汉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故时人号其处曰枋头。魏武开白沟,因宿胥故渎而加功。淇水又东北流,谓之白沟。◎胡三省曰:袁尚在邺,操将攻之,故通粮道。◎吴熙载曰:淇水古由卫辉府濬县西南八十里宿胥对岸入河。今操欲通漕于邺,遂下枋断淇水入河之口而决之,使入白沟,径内黄、临漳入漳。◎《通鉴辑览》云:今淇水入卫,自濬县以下谓之白沟。王幼学、冯智舒以为宋、辽分界之白沟,其说非是。

二月,尚复攻谭,留苏由、审配守邺。


公进军到洹水, 由降。

◎《战国策》:苏秦说赵肃侯,令天下将相盟于洹水之上。◎《史记》注:○应劭曰:洹水在汤阴县界。○瓒曰:在今安阳县北。◎胡三省曰:○《水经》:洹水出上党泫氏县,东过隆虑县北,又东北出山,径邺县南。○洹,于元翻,又音桓。◎《一统志》:洹水在今彰德府北四里,源出上党故垣氏县,经林虑山而洑,复瀑于善应、高平二山,自彰德府
城西南遶而东下流入卫河。◎本志《袁绍传》:到洹水,去邺五十里。◎《方舆纪要》:洹水在今彰德府临彰县西南四十里,自安阳县流入。

◎潘眉曰:荀彧《檄吴将校部曲》云:将军苏游,反为内应。◎李善注:“游”与“由”同。

既至,攻邺,为土山、地道。

安长尹楷屯毛城,

◎《郡国志》:冀州魏郡武安。◎《一统志》:武安故城,今彰德府武安县南。〖互见《曹爽传》。〗毛城在武安县西。◎《彰德府志》:毛城即毛岭,在涉县西四十五里。◎本志卷十六《仓慈传》注引《魏略》云:令狐邵暂出到武安毛城中,太祖破邺,遂围毛城。◎又本志卷十七《徐晃传》 “别讨毛城”,即此。

通上党粮道。

◎《郡国志》:并州上党郡治长子。◎《元和志》:后汉末,董卓作乱,移理壶关。◎《一统志》:长子故城,今山西潞安府长子县城西。◎本志《绍传》“以中子熙为幽州,甥高干为并州”,“通上党粮道”者,与高幹相应也。下文“沮鹄守邯郸”者,与袁熙相应也。

夏四月,留曹洪攻邺,公自将击楷,破之而还。

尚将沮鹄守邯郸,

◎《郡国志》:冀州赵国邯郸。◎《一统志》:邯郸故城,今直隶广平府邯郸县西南十里。◎胡三省曰:沮,子余翻。邯郸,音寒丹。

【沮音菹,河朔间今犹有此姓。鹄,沮授子也。
◎纪昀曰:裴注初意,似亦欲如应劭之注《汉书》,考究训诂,引证故实,故于此沮鹄特注“沮音菹”。又如“犷平”字则引《续汉书·郡国志》,注“犷平,县名,属渔阳”。“甬道”字则引《汉书》“高祖二年与楚战,筑甬道”。“赘旒” 字则引《公羊传》。“先正”字则引《文侯之命》。“释位”字则引《左传》。“致届”字则引《诗》。“绥爰”字、“率俾”字、“昬作”字则皆引《书》,“纠虔天刑”字则引《国语》。至《蜀志·郤正传》《释诲》一篇,句句引古事为注,至连数简。又如《彭羕传》之“革”不训老,《华佗传》之“旉”本似“專”,《秦宓传》之“棘”、“革”异文,《少帝纪》之“叟”、“更”异字,亦间有所辨证,其他传文句则不尽然。然如《蜀志·廖立传》首忽注其姓曰“补救切”,《魏志·凉茂传》中,忽引《博物记》注一“繦”字之类,亦间有之。盖欲为之而未竟,又惜所已成,不欲删弃,故或详或略,或有或无,亦颇为例不纯。然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厓略。故考证之家,取材不竭云。
又击拔之。

◎何焯曰:破楷,则高幹并州之援北断;拔邯郸,则袁熙幽州之援东绝。击楷自将者,运道不通,则坚城大众有自溃之势,所系尤大也
易阳令韩范、 【◎《郡国志》:赵国易阳。◎《一统志》:易阳故城,今直隶广平府永年县西十五里。】


涉长梁岐【◎《郡国志》:魏郡沙。◎《一统志》:涉县故城,在今彰德府涉县西北二里。本汉沙县,后汉末始改曰涉。◎王念孙曰:○《水经》浊漳、清漳二水注,“沙”并作“涉”。赵东潜谓两汉志本作“沙”,至三国时,始有涉名。念孙案:赵说非。○《水经》:清漳水东过涉县西,屈从县南。○注云:《地理志》魏郡之属县也。漳水于此有涉河之名,盖名因地变也。○是善长所见《汉志》本作“涉”,不作“沙”。且漳水至涉县而有涉河之名,则涉县之名由来已久。不然漳水何以无沙河之名乎?《魏志》称“涉长梁岐”,则涉乃汉时旧名,非自三国时始。○《元和志》云:涉县本汉旧县,因涉河水为名。○亦不言本名沙县,后改为涉也。赵氏以两汉志皆作“沙”,遂谓涉县本名沙,今考《王子侯表》云“离石侯绾后更为涉侯”,则涉乃西汉旧名,而今本两汉志作沙,皆传写之误,明矣。】

举县降,赐爵关内侯。

◎《徐晃传》: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晃为陈成败。范悔,晃辄降之。既而言于太祖曰:“愿公降易阳以示诸城,则莫不望风。”

五月,毁土山、地道,作围壍,决漳水灌城,城中饿死者过半。

◎范《书·袁绍传》:操乃凿壍围城,周回四十里,一夜濬之,广深二丈,引漳水以灌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饿死者过半。◎胡三省曰:土山、地道,急攻也。知非急攻可拔,故凿壍围城,绝其内外,以久困之。堑,七艳翻。◎《水经注》:漳水过邺县西,魏武堨以围邺。◎《一统志》:漳水东经临漳县西,北流入直隶成安县界。◎弼按:操攻太寿,决渠水灌城;攻下邳,决泗水、沂水灌城;攻邺,决漳水灌城;善利用水者也。周瑜赤壁之战,陆逊夷陵之役,善利用火者也。此皆兵谋家所不可不知者也。
秋七月,尚还救邺,诸将皆以为“此归师,人自为战,不如避之”。 【◎兵法曰:归师勿遏。】

公曰:“尚从大道来,当避之;若循西山来者,此成禽耳。”

◎胡三省曰:从大道来,则人怀救根本,不顾胜败,有必死之志;循山而来,则其战可前可却,人有依险自全之心,无同力致命之意。操所以料尚者如此,兵法所谓“观敌之动”者也。◎赵一清曰:西山当指太行山。《续郡国志》魏郡邺县注引《魏都赋》注曰“县西北有鼓山,时时自鸣,鸣则兵”。案本传有西唐山。又邺北太行山,西北去,不知山所极处,亦如东海不知水所穷尽也。◎谢鍾英曰:西山当在今临漳县西北,磁州南境。◎弼按:西山当即鼓山,亦即滏山,下文“临滏水为营”是也。袁尚由平原西还救邺,冀州诸县或降或拔,故不能不绕道西山耳。◎《一统志》:鼓山在彰德府武安县南三十里,一名滏山。◎《魏书·地形志》:临漳有鼓山。◎《元和志》:鼓山亦名滏山,滏水出焉,亦名滏口,即太行第四径也。山岭高深,实为险阨。

尚果循西山来,临滏水为营。

◎《郡国志》:邺有滏水。◎左思《魏都赋》曰:北临漳滏,则冬夏异沼。◎注云:○《水经》:邺西北滏水热,故名滏口。◎《元和志》:滏水出滏山,泉源奋勇,若滏之扬汤,故以滏口名之。◎《一统志》:滏水在临漳县西十五里。◎本志《袁绍传》:尚去邺十七里,临滏水,举火以示城中。◎滏水,又互见《袁绍传》注。


【◎《曹瞒传》曰:遣候者数部,前后参之,皆曰“定从西道,已在邯郸”。公大喜,会诸将曰:“孤已得冀州,诸君知之乎?”皆曰:“不知。”公曰:“诸君方见不久也。”】

夜遣兵犯围,公逆击,破走之,遂围其营。

未合,尚惧,[遣]故豫州刺史阴夔及陈琳乞降, 【◎钱大昕曰:“故”上当有“遣”字。◎何焯说同。◎赵一清曰:《袁绍传》有之。】

公不许,为围益急。尚夜遁,保祁山,

◎本志《绍传》“尚还走滥口”,范《书》作“蓝口”。◎章怀注:安阳县界有蓝嵯山,与邺相近,盖蓝山之口。◎《通典》:安阳县有蓝嵯山。蓝口,蓝山之口也。◎顾祖禹曰:蓝嵯山在彰德府城西,或谓之祁山,诸葛公谓曹操“危于祁连”者,盖即蓝口之战云。◎姚范曰:尚保祁山。祁山,今巩昌府西河县东北。◎弼按:在今巩昌府之祁山,为诸葛武侯用兵之地,与此无涉。姚说误。又互见《袁绍传》“滥口”注。

追击之。其将马延、张顗等临陈降, 众大溃,尚走中山。

◎余按:单凭字义,顗训庄、静。本志《袁绍传》引《先贤行状》有张子谦,亦先于邺破而降,其字之义正与“顗”字相切,当为一人欤?

◎《郡国志》:冀州中山国,治卢奴。◎《水经·滱水注》:○卢奴城内西北隅,有水渊而不流,水色正黑,俗名曰黑水池。○或云:水黑曰卢,不流曰奴,故此城藉水以取名。◎《一统志》:卢奴故城,今直隶定州治。

尽获其辎重,得尚印绶节钺,

◎《御览·三百五十六》引《魏武破袁尚上事》云:臣前上言:“逆贼袁尚还,即属精锐讨之。”今尚人徒震荡,部曲丧守,引兵遁亡。臣陈军被坚执锐,朱旗震曜,虎士雷譟,望旗眩睛,闻声丧气,投戈解甲,翕然沮坏。尚单骑迸走,捐弃伪节、鈇钺、大将军邟乡侯印各一枚,兜鍪万九千六百二十枚,其矛盾弓戟,不可胜数。

使尚降人示其家,城中崩沮。

八月,审配兄子荣夜开所守城东门内兵。 【◎范《书·绍传》:审配以其兄子荣为东门校尉,荣夜开门内操兵。◎《水经·浊漳水》注:邺城有七门,东曰建春门。◎胡三省曰:内,读曰纳。】

配逆战,败,生禽配,斩之, 【配,事详见《袁绍传》注。】

邺定。公临祀绍墓, 【◎《元和志》:袁绍墓在临漳县西北十六里。】哭之流涕;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赐杂缯絮,廪食之。


【◎孙盛云:昔者先王之为诛赏也,将以惩恶劝善,永彰鉴戒。绍因世艰危,遂怀逆谋,上议神器,下干国纪。荐社汙宅,古之制也,而乃尽哀于逆臣之冢,加恩于饕餮之室,为政之道,于斯踬矣。夫匿怨友人,前哲所耻,税骖旧馆,义无虚涕,苟道乖好绝,何哭之有!昔汉高失之于项氏,魏武遵谬于此举,岂非百虑之一失也。】
◎赵一清曰:○《后汉书·孔融传》:曹操攻屠邺,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观此,则史多饰词,孙盛之评,殆为赘述。◎唐庚曰:刘、项受命怀王,约为兄弟,而绍与操少相友善,同起事,而绍又为盟主,虽道乖好绝,至于相倾,然以公义讨之,以私恩哭之,不以恩掩义,亦不以义废恩,是古之道也,何名为失哉!◎或曰:操之破绍,岂真吊伐之举,而必荐社汙宅,然后为快耶?孙氏之讥,所谓强生议论,甚无谓也。◎弼按:唐说迂,赵氏与或说均是。◎又按:○《世说新语·惑溺篇》: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将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据此,则所谓祀墓慰劳者,皆伪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19 22:11 编辑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㈠
  ㈠傅子曰:太祖又云:“汤、武之王,岂同土哉?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 【◎胡三省曰:辑,犹集也,集成也。观绍此言,则起兵之时固无勤王之心,而有割据之志矣。】

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

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何焯曰:绍见光武资河北以定海内,故图据之。】

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傅子》曰: 太祖又云: 【答绍之言。】 “汤、武之王,岂同土哉?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 】
【《郭嘉传》注引《傅子》云“语在《武纪》”,此所云云,当即《傅子》之《武纪》中语也。】
【◎《晋书·傅玄传》:玄字休奕,北地泥阳人。祖燮,汉汉阳太守。父幹,魏扶风太守。〖燮、幹,事见后建安十九年注。〗玄少孤贫,博学善属文。魏时选入著作,撰《魏书》。封鹑觚男。晋武帝受禅,进爵为子。玄上疏曰:“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天下无复清议。宜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退虚鄙,以惩不恪。”泰始四年,为御史中丞。五年,迁太仆,转司隶校尉。免,卒于家,年六十二,谥曰刚,追封清泉侯。玄少时避乱河内,专心诵学,后虽显贵,著述不废。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 子》,为内、外、中篇,凡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玄初作内篇成,示司空王沉。沉曰:“省所著书,言富理济,经纶政体,存重儒教,足以塞杨、墨之流遁,齐孙、孟于往代也。”◎《隋书·经籍志》:《傅子》百二十卷,晋司隶校尉傅玄撰。◎《唐志》同。◎《四库提要》云:宋《崇文总目》仅载二十三篇,《宋史·艺文志》仅载有五卷,其后惟《遂初堂书目》尚有其名,元、明之后,藏书家遂不著录。今检《永乐大典》中,得文义完具者十二篇,未全者十二篇,总为一卷。其有《大典》未载,见于他书者,得四十余条,别为附录。此书所论,关切治道,阐启儒风,精理名言,往往而在,《论衡》、《昌言》皆当逊之。◎严可均曰:余以《群书治要》所载二十四篇校《大典》本,多出二千五百许字,又从《三国志》注写出六千三百余字,广为二卷。又遍搜各书,为补遗二卷。】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19 23:01 编辑

  九月,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重豪强兼并之法,百姓喜悦。㈠天子以公领冀州牧,公让还兖州。
  ㈠魏书载公令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衒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九月,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重豪强兼并之法,百姓喜悦。

【◎《魏书》载公令曰: 【《文馆词林》题曰《魏武帝收田租令》。】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衒鬻家财,不足应命。 【《文馆词林》“应命”作“毕负”。】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 【《文馆词林》“至”下有“微”字,属上句读。】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 【《文馆词林》“其”下有“令”字。】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文馆词林》令中“民”字皆作“人”,“治”作“乂”,均避唐讳。】 】

天子以公领冀州牧,

◎范《书·献帝纪》:九年秋八月戊寅,曹操大破袁尚,平冀州,自领冀州牧。◎袁宏《后汉纪》:或说操曰:“宜复古制,置九州,则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操将从之,荀彧言:“宜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操曰:“微足下,失之者多矣。”遂寝九州之议。〖本志《彧传》同。〗◎本志《董昭传》:以昭为冀州牧。〖当在建安四年。〗◎《贾诩传》:以诩为冀州牧。〖亦在建安四年。〗冀州未平,留参司空军事。河北平,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冀州未平以前,则以昭、诩为牧。既平以后,则自领之。

公让还兖州。

◎胡三省曰:当时政自操出,领则真领,而让非真让也。◎梁章钜曰:按下十三年云“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以公为丞相”,又十八年云“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加九锡”,又二十一年云“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书法并同。而《后汉书·献帝纪》则曰“操公自领冀州牧”,“自为丞相”,“自立为魏公,加九锡”,“自进号为魏王”,盖陈《志》作于范《书》前,且百余年,不能无所回护。范《书》修于宋时,已隔两朝,可以据事直书,其所值之时不同也。◎或曰:封殖之谋始此。兖在囊中,故无嫌于让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31 14:12 编辑

  公之围邺也,谭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尚败,还中山。谭攻之,尚奔故安,遂并其众。公遗谭书,责以负约,与之绝婚,女还,然后进军。谭惧,拔平原,走保南皮。十二月,公入平原,略定诸县。
  十年春正月,攻谭,破之,斩谭,诛其妻子,冀州平。㈠下令曰:“其与袁氏同恶者,与之更始。”令民不得复私雠,禁厚葬,皆一之于法。是月,袁熙大将焦触、张南等叛攻熙、尚,熙、尚奔三郡乌丸。触等举其县降,封为列侯。初讨谭时,民亡椎冰,㈡令不得降。顷之,亡民有诣门首者,公谓曰:“听汝则违令,杀汝则诛首,归深自藏,无为吏所获。” 民垂泣而去;后竟捕得。
  ㈠魏书曰:公攻谭,旦及日中不决;公乃自执桴鼓,士卒咸奋,应时破陷。
  ㈡臣松之以为讨谭时,川渠水冻,使民椎冰以通船,民惮役而亡。




公之围邺也,谭略取甘陵、安平、渤海、河间。

◎《郡国志》:冀州清河国,治甘陵。安平国,治信都。河间国,治乐成。◎刘昭注:清河国,桓帝建和二年改为甘陵。◎《一统志》:甘陵故城,今山东东昌府清平县南。信都故城,今直隶冀州治。乐成故城,今河间府献县东南。◎渤海郡治南皮,见初平元年注。

尚败,还中山。谭攻之,尚奔故安, 【◎《郡国志》:幽州涿郡故安。◎《一统志》:故安故城,今直隶易州东南。】遂并其众。

公遗谭书,责以负约,与之绝婚, 【至此,而真情毕露矣。】

女还,然后进军。 【◎胡三省曰:袁尚破走,操于是始讨谭。】

谭惧,拔平原, 走保南皮。 【◎《水经·淇水注》:清河迳南皮县故城西,建安中魏武擒袁谭于此城。】

十二月,公入平原,略定诸县。

十年春正月,攻谭,破之,斩谭,诛其妻子,冀州平。

◎曹纯麾下骑斩谭首,见《曹仁传》。◎赵一清曰:邺虽破,而谭犹扰其东偏,故必斩谭,而后书“冀州平”。◎弼按:范《书·献帝纪》:十年春正月,曹操破袁谭于青州,斩之。则“冀州平”应作“青州平”也。
◎余按:前文“谭走保南皮”,南皮属冀州,不属青州,范《书》言“破袁谭于青州”,失之。观本志《臧霸传》“霸数以精兵入青州。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云“会贺”而
不云“并攻”,似因青州之平在谭破之后。又《王脩传》“谭之破,诸城皆服”。因谭之见诛南皮,青州谭党望风而靡,故臧霸得平定青州,转往会贺,范氏本意盖如此。然如赵说,此处作“冀州”文义亦通,似无烦改。

【◎《魏书》曰:公攻谭,旦及日中不决;公乃自执桴鼓,士卒咸奋,应时破陷。 【◎《英雄记》曰:操于南皮攻袁谭,斩之。操作鼓吹,自称万岁,于马上舞。◎本志《卷十一·王修传》注引《傅子》曰:太祖既诛袁谭,枭其首,令曰:“敢哭之者,戮其妻子。”王修哭之,哀动三军。◎又见《御览》卷四百二十一。】


下令曰:“其与袁氏同恶者,与之更始。”令民不得复私雠,禁厚葬,皆一之于法。 【◎《宋书·礼志二》云: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雕弊,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大将军参军太原王伦卒,伦兄俊作《表德论》,以述伦遗美,云“祗畏王典,不得为铭,乃撰录行事,就刊于墓之阴云尔”,此则碑禁尚严也,此后复弛替。】

是月,袁熙大将焦触、张南等叛攻熙、尚,熙、尚奔三郡乌丸。

触等举其县降,封为列侯。 【焦触、张南,事详见《袁绍传》。】

初讨谭时,民亡椎冰,【◎说见兴平元年“烧左手掌”注。◎康发祥曰:此盖言民苦椎冰,道亡耳。裴注分明。】令不得降。

【臣松之以为讨谭时,川渠冰冻, 【宋本“冰”作“水”。】使民椎冰以通船,民惮役而亡。】
顷之,亡民有诣门首者。

公谓曰:“听汝则违令,杀汝则诛首,归深自藏,无为吏所获。”

民垂泣而去。后竟捕得。

◎或曰:法有免首之科,魏武既矜其情,罪赦之可也。既纵而复捕之,进退无据,非法之中。◎弼按:此与唐太宗之释囚徒同用意,惟彼终赦,此则终捕,一宽一刻,于此见之。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31 14:13 编辑

  夏四月,黑山贼张燕率其众十余万降,封为列侯。故安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三郡乌丸攻鲜于辅于犷平。㈠秋八月,公征之,斩犊等,乃渡潞河救犷平,乌丸奔走出塞。
  ㈠续汉书郡国志曰:犷平,县名,属渔阳郡。


夏四月,黑山贼张燕率其众十余万降,封为列侯。

故安赵犊、霍奴等 【故安, 注见上年。】杀幽州刺史、涿郡太守。 【◎余按:本志《袁绍传》“焦触自号幽州刺史,驱率诸郡太守令长,背袁向曹”,而后《隶释》载《魏公卿上尊号奏》有“征虏将军都亭侯臣触”,疑即焦触,则此幽州刺史别为一人。】

三郡乌丸攻鲜于辅于犷平。 【◎胡三省曰:三郡乌丸,辽西蹋顿、辽东苏仆延、右北平乌延也。◎服虔曰:犷,音巩。◎师古曰:音九勇翻,又音鑛。◎弼按:鲜于辅,事见本志卷八《公孙瓒传》及卷二十六《田豫传》,又见建安十八年注。】

◎《续汉书·郡国志》曰:犷平,县名,属渔阳郡。

◎《一统志》:犷平故城,今直隶顺平府密云县东北。◎盖在潮河西,近古北口地。潮河,即古鲍丘水也。◎本志《刘放传》:渔阳王松据涿郡,太祖克冀州,放说松。建安十年,与松俱至,乃以放参司空军事。◎胡三省曰:此为刘放因此管魏机密以乱魏张本。


秋八月,公征之,斩犊等,乃渡潞河,

◎《郡国志》:渔阳郡潞。◎《一统志》:潞县故城,今顺天府通州东,以潞水为名。◎《水经注》:鲍丘水迳潞县故城西,汉光武遣吴汉、耿弇等破铜马、五幡于潞东,即此。◎《魏土地记》云:城西三十里有潞河是也。

救犷平,乌丸奔走出塞。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3 22:31 编辑

  九月,令曰:“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闻冀州俗,父子异部,更相毁誉。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议,张匡谓之左道: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吾欲整齐风俗,四者不除,吾以为羞。”冬十月,公还邺。
  初,袁绍以甥高干领并州牧,公之拔邺,干降,遂以为刺史。干闻公讨乌丸,乃以州叛,执上党太守,举兵守壶关口。遣乐进、李典击之,干还守壶关城。十一年春正月,公征干。干闻之,乃留其别将守城,走入匈奴,求救于单于,单于不受。公围壶关三月,拔之。干遂走荆州,上洛都尉王琰捕斩之。
  秋八月,公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遣乐进、李典击破之,承走入海岛。割东海之襄贲、郯、戚以益琅邪,省昌虑郡。㈠
  ㈠魏书载十月乙亥令曰:“夫治世御众,建立辅弼,诫在面从,诗称‘听用我谋,庶无大悔’,斯实君臣恳恳之求也。吾充重任,每惧失中,频年已来,不闻嘉谋,岂吾开延不勤之咎邪?自今以后,诸掾属治中、别驾,常以月旦各言其失,吾将览焉。”


九月,令曰: 【《文馆词林》题曰《整齐风俗令》。】

“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 【◎《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集解》云: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闻冀州俗,父子异部, 【◎《急就章》:分别部居不杂厕。】更相毁誉。

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 【◎《汉书·直不疑传》:不疑,南阳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也!”不疑闻,曰:“我乃无兄。”】


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 【◎范《书·第五伦传》: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建武二十七年,补淮阳国医工长,从王朝京师。帝谓伦曰:“闻卿为吏篣妇公,不过从兄饭,宁有之邪?”伦对曰:“臣三娶,妻皆无父。少遭饥乱,实不敢妄过人食。”帝大笑。】

第五是复姓。第五伦字伯鱼。光武帝和第五伦开玩笑说:“听说爱卿曾殴打岳父,不让兄长和你一起吃饭,有这种事吗?”第五伦回答说:“臣三次娶妻都没有父亲。少年时曾遭饥荒之苦,实在不敢随便请人吃饭。”光武帝大笑。


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 【◎《汉书·谷永传》:永字子云,长安人。是时委政元舅大将军王凤,议者多归咎焉。永知凤方见柄用,阴欲自托,乃言:“骨肉大臣 有申伯之忠。”◎胡三省曰:申伯,宣王之舅,谷永以之况王凤也。】

王商忠议, 【◎吴金华曰:忠议,南宋潘自牧所撰《记纂渊海》卷四十九引作“忠义”。古书“义”、“议”通用,此文当以“义”为本字。】

张匡谓之左道, 【◎《汉书·王商传》:蜀郡张匡,其人佞巧,上书言丞相商作威作福,执左道以乱政。】

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吾欲整齐风俗,四者不除,吾以为羞。”
直不疑没有兄长,却有人说他和嫂私通。第五伦娶妻是孤女,却有人说他殴打岳父。
王凤擅权,谷永却把他比作贤臣申伯。王商忠义,张匡却说他乱政。
这是不分黑白的例子。

冬十月,公还邺。

◎王鸣盛曰:○《文帝纪》黄初二年注引《魏略》:“以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其实长安久不为都,谯特因是太祖故乡,聊目为都,皆非都也。真为都者,许、邺、洛耳。自建安元年,操始自洛阳迎天子,迁都许,备见《武帝纪》中,并每有征伐,事毕,辄书“公还许”。至九年灭袁氏之后,则又迁都于邺矣。纪虽于此下屡书“公还邺”,或书“至邺”,而尚未能直揭明数语,使观者醒眼。〖《后汉书·献纪》亦无此。〗至二十四年则书“还洛阳”,二十五年又书“至洛阳”,其下即书“王崩于洛阳”。至其子丕受禅即真位,皆在洛,盖操之末年,又自邺迁洛矣。〖◎沈约《宋书》三十三卷《五行志》:魏文即位,自邺迁洛,终黄初不复还邺。〗纪所书亦宜再加醒眼之句。予尝恨《新唐书》本纪于武后、中宗之在长安、在洛阳全不分明。陈寿意主简严,尚令读者稍蒙昧,较《新唐书》则已远胜之。◎弼按:王氏意谓建安元年迁都许,后又迁邺,迁洛阳。
而陈《志》、范《书》均失载也。不知《魏略》所云之五都为魏之五都,非汉之五都也。书操还邺者,冀州牧本治邺也,还洛阳者,军行所至也。《武纪》建安二十四年,尚有“军还长安”之文,然则可谓迁都长安乎?《文纪》延康元年,筑坛繁阳,受禅。黄初元年,初营洛阳宫,始幸洛阳。是为由许迁洛之证,初不如王氏所云迁邺迁洛也。建安以后,政柄固移曹氏,然犹奉汉正朔,不得以操之行止即谓为汉都之迁移也。王氏为失辞矣。
冀州牧治邺。武帝纪后来多次出现“公还邺”,曹操此后多在邺城办公。

初,袁绍以甥高幹领并州牧, 【◎高幹,字元才,陈留圉人,见本志《高柔传》注,又见《袁绍传》及《刘劭传》仲长统注。◎《郡国志》:并州太原郡晋阳,刺史治。◎《一统志》:晋阳故城,今山西太原府太原县治。】

公之拔邺,幹降,遂以为刺史。

幹闻公讨乌丸,乃以州叛,执上党太守, 【上党,注见上年。】举兵守壶关口

◎《郡国志》:并州上党郡壶关。《上党记》曰:关城,都尉所治,去郡六十里即壶关。◎《一统志》:壶关故城,今山西潞安府长治县治壶口山下。山川相错,地形如壶◎《浊漳水》注:有壶口关,故曰壶关。◎互见《袁绍传》“壶口关”。

遣乐进、李典击之,幹还守壶关城。

十一年春正月,公征幹。


幹闻之,乃留其别将守城, 【◎本志《袁绍传》:幹乃留其将夏昭、邓升守城。】走入匈奴,求救于单于,单于不受。

◎匈奴,事见初平三年注。◎范《书·南匈奴传》: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单于将数千骑与白波贼寇河内诸郡,乃止河东。◎章怀注:遂止河东平阳也。◎本志卷十六《杜畿传》云:会白骑攻东垣,高幹入濩泽。◎弼按:濩泽县属河东郡,高幹盖由壶关而平阳,而濩泽,而上洛,欲南奔刘表。时豫州已为操所据,故绕道雍州也。

公围壶关三月,拔之。 【◎《上党记》:曹公围壶关,起土山于西城,内筑界城遮之。◎《元和志》:壶关县东南百二十里有曹公垒,为攻高幹时所筑。】

幹遂走荆州,上洛都尉王琰捕斩之。

◎胡三省曰:上洛县,前汉属弘农,后汉属京兆,峣关在县西北,故置都尉。◎刘昫曰:言县在洛水之上,故以为名。◎《一统志》:上洛故城,今陕西商州治。◎弼按:至是而并州悉平,操乃以梁习为刺史,边境肃清,长老称咏。详见本志卷十五《习传》。上洛都尉,又互见《袁绍传》。是时魏武有《明罚令》云“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绝火寒食,云为介之推。北方沍寒,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有刑”,此令当在拔壶关之时。

秋八月,公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 【◎《郡国志》:青州北海国淳于。◎《一统志》:淳于故城,今山东青州府安丘县东北三十里。】

遣乐进、李典击破之,承走入海岛。

割东海之襄贲、郯、戚以益琅邪,省昌虑郡。

◎东海郡治郯,见初平四年“徐州牧”注。琅邪国 治开阳,见兴平元年注。昌虑郡,建安三年置,注见前。◎《郡国志》:东海郡襄贲、戚。◎《一统志》:襄贲故城,今山东沂州府兰山县西南百二十里。戚县故城,今山东兖州府滕县南七十里。◎范《书·献帝纪》:建安十一年,立故琅邪王容子熙为琅邪王。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阴、平原八国皆除。◎胡三省曰:八国皆除而独立熙继琅邪者,容先遣弟邈至长安贡献,操时在东郡,邈盛称其忠诚,操以此德容,故为容立后。除八国者,渐以弱汉宗室也。◎赵一清曰:东海郡郯,刺史治,亦太守治。今割入琅邪,未知太守更治何县。◎钱大昕曰:光武封子彊为东海王,传国最久,中间无改国为郡之事。《续汉志》“东海郡”,“郡”字当为“国”之讹。◎洪颐煊曰:《东海恭王传》“帝以彊废不以过,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兼食鲁郡”,是彊封东海,而国都在鲁,故终东京之世,鲁称国,置相,而东海仍为郡,钱说非也。◎马与龙曰:彊都鲁称国,故东海仍为郡,然终东京之世,亦不别置守。◎又云:东海太守徐璆,见《魏志》建安十三年注。盖自献帝都许以后,东海遂不属鲁矣。◎弼按:据洪、马二说可以释赵、钱之疑。然据范《书·徐璆传》“璆转东海相”,是东海仍为国,钱说为是。◎又案:琅邪王熙在位十一年,坐谋欲过江,被诛,国除。见范《书·光武十王传》。


【◎《魏书》载十月乙亥令曰: 【《文馆词林》题曰《魏武帝令掾属等月旦各言过令》。严可均辑《全三国文》题曰《求言令》。】夫治世御众, 【《文馆词林》作“化俗御众”。】建立辅弼,诫在面从。《诗》称“听用我谋,庶无大悔”, 【◎《诗·大雅·抑篇》之诗。◎《楚语》:卫武公作《懿戒》以自警。◎韦昭:懿,读为抑。】斯实君臣恳恳之求也。吾充重任,每惧失中,频年已来,不闻嘉谋,岂吾开延不勤之咎邪?【◎吴金华曰:“开”谓开辟进贤门路,“延”谓招聘延请。“开延”合成一词,亦汉末魏晋之语。】自今以后,诸掾属治中、别驾,常以月旦各名其失, 【《文馆词林》“名”作“言”。】吾将览焉。 【◎《初学记》卷二十一“纸类”载魏武令曰:自今诸掾属侍中、别驾,常以月朔各进得失,纸书函封,主者朝常给纸函各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12:04 , Processed in 0.8510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