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8648|回复: 81

【笔记】《三国志武帝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20 16:15 编辑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㈠桓帝世,曹腾为中常大长秋,封费亭侯。
㈡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㈢嵩生太祖。
       ㈠[曹瞒传曰]: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王沈魏书曰:其先出于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侠于邾。春秋之世,与于盟会,逮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沛。汉高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绝而复绍,至今适嗣国于容城。
  ㈡司马彪续汉书曰:腾父节,字符伟,素以仁厚称。邻人有亡豕者,与节豕相类,诣门认之,节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家,豕主人大惭,送所认豕,并辞谢节,节笑而受之。由是乡党贵叹焉。长子伯兴,次子仲兴,次子叔兴。腾字季兴,少除黄门从官。永宁元年,邓太后诏黄门令选中黄门从官年少温谨者配皇太子书,腾应其选。太子特亲爱腾,饮食赏赐与众有异。顺帝即位,为小黄门,迁至中常侍大长秋。在省闼三十余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其所称荐,若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蜀郡太守因计吏修敬于腾,益州刺史种暠于函谷关搜得其笺,上太守,并奏腾内臣外交,所不当为,请免官治罪。帝曰:“笺自外来,腾书不出,非其罪也。”乃寝暠奏。腾不以介意,常称叹暠,以为暠得事上之节。暠后为司徒,语人曰:“今日为公,乃曹常侍恩也。”腾之行事,皆此类也。桓帝即位,以腾先帝旧臣,忠孝彰着,封费亭侯,加位特进。太和三年,追尊腾曰高皇帝。
  ㈢续汉书曰:嵩字巨高。质性敦慎,所在忠孝。为司隶校尉,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黄初元年,追尊嵩曰太皇帝。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加粗是三国志原文。
褐色是裴注。
紫色是集解里面各家的批注
其他的是我自己读时候的笔记


太祖武皇帝,
◎《史通·称谓篇》云: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降及曹氏,祖名多滥,必无惭德,(犹言必欲加之)。其惟武王。故陈寿《国志》,独呼武曰祖。至于文、明,但称帝而已。自晋已还,窃号者非一,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犹曰祖、宗,孰云其可!

古时候天子的庙号,有功称祖,有德称宗。自夏商周三代开始,到两汉,都是名和实际相符合。到曹氏,称“祖”之名的非常多, 没有因言行有缺失而内愧于心,还一定要加上的,只有魏武王。所以陈寿写三国志,只称呼曹操为“祖”,而称呼“文帝”和“明帝”只称帝而已。到晋以后,僭用帝王尊号的不在少数,有的是继承家业邪僻不正的国君,有的是亡国的庸主,还以“祖”“宗”作为庙号,怎么能说这样可以呢?

◎弼按:刘知几此论,由后比较而言,读者无以辞害意。


刘知几是《史通》的作者。

◎官本《考证》李清植曰:此书于曹操,始称太祖。及汉帝迁许,以操为大将军,则改称公,盖天子三公称公也。既进爵为王,则改称王,即曹丕未篡之先,亦称王而已,明其为汉王公也。为汉王公而卒乃帝,其为篡也章矣。陈寿仕晋,而晋继魏,故微其辞,以此知陈寿意中,隐以正统予蜀,如《纲目》之指。故隋王通曰“使陈寿不美于《春秋》,迁、固之罪”,言其体难袭《史》、《汉》之旧,而书法则容,有合于《春秋》也。



◎纪昀曰:此误沿《史记》周、秦本纪之例,不托始于魏文,而托始于曹操,实不及《魏书》序纪之得体,所谓可已而不已者也。

◎弼按:曹魏开国,与元魏情势各殊,当建安之际,芟夷群雄,潜移国祚,皆宜特书,垂为信史。若如纪说,拘于史例,而无史识。

◎梁章钜曰:○《史通·称谓篇》:周之亶父、季历,晋之仲达、师、昭,位乃人臣,迹参王者,追尊建名,比诸天子,可也。当涂所出,宦官携养,帝号徒加,人望不惬。故《国志》所录,无异匹夫,应书其人,直云皇之祖考而已。
○陈氏直笔,赖子玄而著也。


沛国谯人也,

◎《续汉志·郡国志》: 豫州沛国谯,刺史治。◎刘昭注:谯,平阳邑。《左传·僖二十三年》楚所取。乾溪在南。
◎赵一清曰:曹参封河东平阳,其后绍封,食邑于沛之谯,故曰“谯,平阳邑”。
◎惠栋曰:○《春秋传·僖公二十三年》:楚伐陈,取焦、夷。○杜预注:今谯县。焦、谯,古字通。

◎弼按:○《一统志》:谯县故城,今安徽颖州府亳州治。秦置谯县,汉属沛郡,后汉属沛国,豫州刺史治。熹平五年,黄龙见谯,太史令单飏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中平四年,曹操生子丕于谯。建安中,置谯郡。二十二年,沛穆王林徙封谯,改为国。延康元年,黄龙复见谯,既而丕大飨谯父老于邑东。魏黄初元年,以谯国与长安、许昌、邺、洛阳为五都。五年,改封诸王为县王,复还国为郡。

◎吴增僅曰:《献帝起居注》建安十八年春三月,省州并郡,详载豫州得八郡,其时尚无谯郡名。疑因建安十八年夏五月,魏国既建,乃特立谯郡,比丰、沛耳。王粲诗“既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 当在建安二十一年,从曹公征吴时作也。互见《许禇传》。



姓曹,讳操,字孟德,

◎潘眉曰:班史帝纪不书讳,班氏以汉人撰《汉书》,故讳不书,《史记》于前代本纪皆书名,至高祖但书字,此古例也。陈寿在易姓后修史,例得书讳。
前代本纪皆书名,本朝帝纪不书讳,但书字。

◎姚范曰:○《荀子·劝学篇》:夫是之谓德操。

曹操名与字的解释。

○又陆德明《礼记音义》云:魏武名操,陈思王诗云“修阪造云日”,是不讳嫌名。

按下面卢弼的批注:节操、贞操之操,读如“造”。

◎弼按:司马德操命名义亦同此。世俗读平韵者,误也。节操、贞操之操,读如造;操作之操,读平声,例如《左传》“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之类是也。


汉相国参之后。

◎《汉书·曹参传》:参,沛人。高祖六年,剖符赐参爵列侯,食邑平阳,世世勿绝。孝惠九年,代萧何为相国。

◎钱大昭曰:《汉郃阳令曹全碑》以曹参为出自曹叔振铎,以国为氏。魏武作《家传》,自云曹叔振铎之后,故陈思王作武帝诔云:“于穆武王,胄稷胤周。”魏武与曹参同是沛人,其为参后,似无疑矣。然洪适所载《费亭侯曹腾碑》又云曹出自邾,则与王沈《魏书》所云以姓为氏之说同矣。

◎弼按:○本志《蒋济传》云:侍中高堂隆以魏为舜后,推舜配天。济以为舜本姓妫,其苗曰田,非曹之先,著文诘隆。
○裴松之云:蒋济《郊议》称《曹腾碑》文云“曹氏族出自邾”,《魏书》述曹氏胤绪亦如之。魏武《家传》自云曹叔振铎之后,陈思王诔曰“胄稷胤周”,此其不同者也。及至景初,明帝从高堂隆议,谓魏为舜后。后魏为《禅晋文》,称“昔我皇祖有虞”,则其异弥甚。○顾炎武《日知录》二十三云:汉时碑文所述氏族之始,多不可据。魏蒋济《郊议》、王沈《魏书》俱云曹出自邾;魏武《家传》、陈思王诔则又云姬姓之后,以国为氏;明帝从高堂隆议,以魏为舜后。夫以一代之君而三易其祖,岂不可笑?况于士大夫乎!



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
◎《续汉志·百官志》:中常侍,千石。本注曰: 【本注,《续汉书》八志原注,并入范《书》后,前加“本注曰”以别之,列入正文。】宦者,无员。后增秩比二千石,掌侍左右,从入内宫,赞导内众事,顾问应对给事。

◎弼按:《后汉书·宦者传》序云“汉兴,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永平中,始置员数: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人。迄乎延平,中常侍增至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是中常侍有定员也,与《百官志》不合。

◎惠栋曰:○卫宏《汉旧仪》云:中常侍得出入卧内,举法省中。省中,即禁中也,成帝外家王禁贵重,朝中讳禁曰省。◎李祖楙曰:西京初惟有常侍,元、成后始有中常侍之名,然皆士人。中兴用宦者,又稍异焉。朱穆《疏》“旧制,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皆用姓族。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不接公卿,乃用阉人,假貂珰之饰,处常伯之任,泛滥骄溢,制愈乖矣”,是中兴初尚用士人,后改制,则不复旧也。


大长秋,

◎《汉书·百官公卿表》:将行,秦官,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长秋,或用中人,或用士人。

◎师古曰: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故以为皇后官名。中人,奄人也。

◎《续汉志·百官志》:大长秋,一人,二千石。中兴常用宦者,职掌奉宣中宫命。凡给赐宗亲,及宗亲当谒见者关通之。中宫出则从。

◎《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阳嘉元年春,有司奏立长秋宫。



封费亭侯。

◎《续汉志·郡国志》:豫州沛国酂。

◎刘昭注引《帝王世纪》曰:曹腾封费亭侯,县有费亭是也。

◎胡三省曰:酂县,魏属谯郡。

◎《一统志》:酂县故城,今河南归德府永城县西南酂县乡。

◎谢鍾英曰:费亭当在今永城县南。

◎弼按:○《水经·淮水注》:涣水又东迳酂县故城南,又东南迳费亭南。汉建和元年,封中常侍沛国曹腾,为侯国。腾字季兴,谯人也。永初中,〖◎《后汉书·质帝纪》作“本初”,《通鉴》同。《水经注》作“永初”,各本皆然。◎弼按:袁绍字本初,若质帝年号本初,绍必不以命字。
◎又按:东汉安帝已有永初年号,质帝不得又有此号,则又当以本初为是也。〗定桓帝策,封亭侯,此城即其所食之邑也。○又《阴沟水》注:濄水又东迳谯县故城北,城南有曹嵩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庙北有二石阙,阙北有圭碑,题云:“汉故中常侍长乐太仆特进费亭侯曹君之碑。”〖◎弼按:据碑文,腾官长乐太仆,可补史传之阙。○《隶释》载碑阴云:惟建和元年七月二十二日己巳,皇太后曰:“其遣费亭侯之国。”◎洪适曰:呜呼!东汉之亡也以 阉官,虽小人道长,作福作威,履霜坚冰,势之必然者,盖上失其道尔。高帝约,非有功不侯,自和帝封郑众而苴茅裂土者相踵至,有同日十九侯者。顺帝又听其养子袭爵,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其养子嵩至于窃位台辅,至孙操,遂问鼎矣。




养子嵩嗣,

◎《后汉书·顺帝纪》:阳嘉四年春二月丙子,初听中官得以养子为后。

◎胡三省曰:曹操阶之,遂移汉祚,其所由来者渐矣。

◎弼按:顺帝童稚,为孙程等所拥立,十九人同时封侯。阉宦定策,政柄潜移,袭爵承荫,职为历阶,造端伊始,君子所慎也。



官至太尉,

◎《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应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为称。

◎《续汉志·百官志》:太尉,公,一人。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后汉书·曹腾传》: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华峤《书》同。〗

◎《袁绍传》讨曹操檄文云:父嵩,乞丐携养,因臧买位,舆金辇宝,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章怀注引《续汉志》曰:灵帝时卖官,嵩以货得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

◎《水经·阴沟水注》:谯郡城南有曹嵩冢。


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潘眉曰:陈《志》于《武帝纪》云“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于列传则以诸夏侯曹为一卷,显以夏侯氏为宗室矣。

◎弼按:《武纪》云“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三少帝纪》云“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卞皇后传》云“文帝母本倡家”,此皆承祚之直笔也。◎或曰:疑以传疑,省多少吕政、牛睿秽污缃素也。


嵩生太祖。






评分

参与人数 1智力 +15 五铢钱 +15 武力 +15 收起 理由
仿佛白羊 + 15 + 15 + 15 对温县司马的才华赞叹不绝!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今天才知道原来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下一篇:历史百问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20 16:56 编辑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㈠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
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㈡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㈢征拜议郎。㈣
       ㈠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㈡魏书曰:太尉桥玄,世名知人,鷪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
  续汉书曰:玄字公祖,严明有才略,长于人物。
  张璠汉纪曰:玄历位中外,以刚断称,谦俭下士,不以王爵私亲。光和中为太尉,以久病策罢,拜太中大夫,卒,家贫乏产业,柩无所殡。当世以此称为名臣。
  世语曰:玄谓太祖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太祖乃造子将,子将纳焉,由是知名。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踰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㈢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㈣魏书曰:太祖从妹夫隐强侯宋奇被诛,从坐免官。后以能明古学,复征拜议郎。先是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阉官,反为所害。太祖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是后诏书敕三府:举奏州县政理无效,民为作谣言者免罢之。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太祖疾之。是岁以灾异博问得失,因此复上书切谏,说三公所举奏专回避贵戚之意。奏上,天子感悟,以示三府责让之,诸以谣言征者皆拜议郎。是后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摧毁;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吴金华曰:不治行业,《世说新语·假谲》注引孙盛《杂语》作“不修行业”。此“行业”犹言品行,指讲道德、行仁义之具体表现。行,读为“德行”之“行”。

故世人未之奇也
◎《世说新语·容止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之。匈奴使答曰:“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

◎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曰: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世说·假谲篇》: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又云: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又《忿狷篇》云:魏武有一妓,声最清高,而情性酷恶,欲杀则爱才,欲置则不堪。于是选百人一时俱教,少时还,有一人声及之,便杀恶性者。

◎刘昭《幼童传》云:太祖幼而智勇,年十岁,常浴于谯水,有蛟逼之,自水奋击,蛟乃潜退。毕浴而 还,弗之言也。后有人见大蛟,奔退,太祖笑之曰:“吾为蛇所击而未惧,斯畏蛇而恐耶?”众问乃知,咸惊异焉。

惟梁国桥玄、
◎《后汉书·桥玄传》: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灵帝光和元年,官至太尉。光和六年卒,年七十五。

◎本志《武纪》:建安七年,治睢阳渠,遣使以太牢祀桥玄。

◎《续汉志·郡国志》:豫州梁国睢阳。

◎《一统志》:睢阳故城,今河南归德府商丘县南。◎惠栋曰:“桥”或作“乔”,见《陈球碑》,古文通。

◎弼按:《寰宇纪·卷十二》引《魏志》亦作“乔”。

南阳何颙异焉。
◎《后汉书·党锢传》:何颙字伯求,南阳襄乡人。少游学洛阳。郭林宗、贾伟节等与之相好,显名太学。党事起,多离其难,颙广设权计,全免者甚众。及党锢解,颙辟司空府。董卓逼颙为长史,不就,与司空荀爽、司徒王允等共谋卓。会爽薨,颙以他事为卓所系,忧愤而卒。初,颙见曹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操以是嘉之。尝称颍川荀彧“王佐之器”。及彧为尚书令,遣人西迎叔父爽,并致颙尸,而葬之爽冢傍。

称荀彧王佐之才的也是何颙。

◎《颙别传》云:颙有人伦鉴。同郡张仲景,总角造颙。颙谓曰:“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将为良医。”卒如其言。◎仲景名机。
何颙识人的又一个故事。张仲景小时候造访何颙,何颙说他将来会成为良医。

◎《郡国志》:荆州南阳郡襄乡。◎《一统志》:襄乡故城,今湖北襄阳府枣阳县东北。

◎颙事又见《袁绍传》注引《英雄记》、《荀攸传》注引张璠《汉纪》。

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后汉书·桥玄传》:初,曹操微时,人莫知者。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

◎《李膺传》:子瓒,位至东平相。曹操微时,瓒异其才,谓子宣等曰:“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孟卓与吾善,袁本初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曹氏。”诸子从之,并免于乱世。
李膺之子李瓒

◎赵一清曰:识操于微时,尚有汝南王隽。
◎弼按:王隽,事见《武纪》建安十三年注。又有卫兹亦然,见《卫臻传》

皇甫谧逸士传曰:汝南王儁,字子文,少为范滂、许章所识,与南阳岑晊善。公之为布衣,特爱隽;隽亦称公有治世之具。

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识英雄于微末,有的是真有识人之明,有的大概也只是一场投机,赌对了,青史留名。
桥玄、何颙、李瓒、王儁、卫兹、后面还有鲍信。
时绍众最盛,豪杰多向之,信独谓太祖曰:“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君殆天之所启!”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
◎《续汉志· 百官志》:郡国举孝廉,郡口二十万举一人。

◎李祖楙曰:○《汉书》:孝武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与计偕,拜郎中,中废。中兴,和帝永元十四年,复补郎官。当时帝以所举孝廉每与郡口不均,乃从丁鸿议,令郡口二十万岁举孝廉一人。
◎弼按:○《百官志》:令史十八人。○刘昭注引《决录注》曰:故事,尚书郎以令史久缺补之,世祖始改用孝廉为郎,以孝廉丁邯补焉。邯称疾不就,诏问: “实病羞为郎乎?”对曰: “臣实不病,耻以孝廉为令史职耳。 ”○盖当时以举孝廉为荣,以辅郎史为羞也。
“尚书郎以令史久缺补之,世祖始改用孝廉为郎。”

熹平三年,曹操年二十。

除洛阳北部尉
◎《郡国志》:司隶河南尹雒阳。◎《一统志》:洛阳故城,今河南省河南府洛阳县东北二十里。
◎鱼豢《魏略》曰:汉,火行也。火忌水,故“洛”去“水”而加“隹” 。魏于行次为土。土,水之牡也,故除“隹”而加“水” ,变“雒”为“洛” 。
◎孙志祖曰:《三国志详节》 “部”下有“都”字。
◎弼按:○《百官志》:郡有都尉,县有尉。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中兴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应劭曰:每有剧贼,临郡时置都尉,事迄罢之。○又曰:大县丞、左右尉,所谓命卿三人。小县一尉一丞,命卿二人。○据此,则洛阳为县,不得有都尉,孙说误。
◎又按:注称“入尉廨” ,后建安十三年及二十一年注“梁鹄以公为北部尉” ,又据后建安二十一年注引王隐《晋书》云“司马防举魏武为北部尉”,二十四年冬十月注“脩治北部尉廨”,均无“都”字。
◎又按:○《百官志》刘昭注引《汉官》曰:雒阳孝廉左尉,四百石,孝廉右尉四百石。○魏武以孝廉为郎,故得除洛阳尉也。

迁顿丘令,
◎师古曰:以丘名县也。丘一成为顿丘,谓一顿而成也。
◎或曰:成,重也,一重之丘也。
◎《郡国志》:兖州东郡顿丘。◎胡三省曰:魏属魏郡。◎《一统志》:顿丘故城,今直隶大名府清丰县西南。
◎《百官志》:县,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为长。◎弼按:魏武为顿丘令,时年二十三,见本志卷十九《陈思王传》。
熹平六年,年二十三。

征拜议郎。
◎《续百官志》:议郎,六百石,无员。◎《汉官》曰:五十人,无常员。

◎《后汉书·刘陶传》:司徒东海陈耽与议郎曹操上言:“公卿所举,率党其私,所谓放鸱枭而囚鸾凤。 ”其言忠切。

◎《通鉴考异》云:耽已为司徒,不应与议郎同上言,王沈《魏书》曰“是岁,以灾异博问得失,太祖因此上书切谏”,不云与耽同上言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17 22:33 编辑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㈠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㈡
  ㈠魏书曰: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初,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于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余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
  ㈡魏书曰:于是权臣专朝,贵戚横恣。太祖不能违道取容。数数干忤,恐为家祸,遂乞留宿卫。拜议郎,常托疾病,辄告归乡里;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



光和末,黄巾起。

◎《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元年春二月,钜鹿人张角自称黄天,其部师有三十六万,皆著黄巾,同日反叛。

拜骑都尉,

◎《续百官志》:骑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本监羽林骑。

讨颍川贼。

◎《后汉书·皇甫嵩传》:嵩、雋各统一军,共讨颍川黄巾。嵩奔击贼陈,贼惊乱奔走。会帝遣骑都尉曹操将兵适至,嵩、操与朱雋合兵更战,大破之。
皇甫嵩与朱儁各率一部,镇压颍川黄巾军。
朱儁先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战败。皇甫嵩退守长社。波才率大兵包围城。当时,城中兵少,众寡悬殊,军中震恐。皇甫嵩安慰部下,他说:“用兵有奇变,而不在兵数量多少。现在贼人依草结营,容易因风起火。如果乘黑夜放火焚烧,他们一定惊恐散乱,我出兵攻击,四面合围,田单守即墨用火牛攻燕而获胜的功劳就可以实现。”当晚大风骤起。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甫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黄巾义军缺乏战斗经验,惊慌散乱,被迫后撤。这时,骑都尉曹操奉命赶来,于是皇甫嵩、曹操、朱儁合兵,乘胜追击。

迁为济南相,

◎《续郡国志》:青州济南国,十城,治东平陵。◎《一统志》:东平陵故城,今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东。

◎《续百官志》:每郡置太守一人,二千石。王国之相亦如之。

◎官本《考证》李清植曰:按《魏武故事》所载十二月己亥令,操先在济南,后征为都尉,此拜骑都尉乃在济南相之先,似当以操自叙为正。

◎弼按:陈《志》不误。据《后汉书·皇甫嵩传》“骑都尉曹操适至”,是时嵩讨黄巾为中平元年,操年三十;迁为济南相亦在是年,故《让县自明本志令》云〖此令见后建安十五年注。〗“去官之后,年纪尚少,同岁中年有五十,从此却去二十年,乃与同岁始举者等”,正谓此也。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乃连类叙述之辞。操为典军校尉,在中平五年,年已三十四矣。


国有十余县,

◎钱大昕曰:《续汉志》“济南国领十县”,或汉末更有增置之县,故云“十余县”。
◎潘眉曰:“余”字衍,钱说非。《御览·九十三》引《魏志》云“国有十县”,无“余”字,知宋本作“国有十县”,今本妄增“余”字。
◎沈家本曰:《续志》“济南郡十城”,不曰“国”,国除为郡之后,属县亦割隶不同,迨郡复为国,属县必有变更,故得十余县,恐“余”字非衍文也。〖沈钦韩说同。〗
◎弼按:鲍刻本《御览》有“余”字,不知潘氏所据何本。宋本《国志》亦有“余”字。
◎又按:《汉书·地理志》“济南郡十四县”,《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建武三十年,益济南国六县,明帝削五县。章帝建初八年,复还所削地。桓帝永兴元年,国除”,《河间孝王开传》“灵帝熹平三年,拜河间安王子康为济南王”,是济南国领县时有增省,言“余”者,不定之词。


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 【《御览》“八”下有“九”字。】

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

◎《郡国志》:兖州东郡治濮阳。◎《一统志》:濮阳故城,今直隶大名府开州西南。


不就,称疾,归乡里。


◎易培基曰:以注证之,“归乡里”上宜有“告”字,此当书附。卷三引此志有“告”字。

◎赵一清曰:○《后汉书·光武十王传》:琅邪顺王容初平元年遣弟邈至长安,盛称东郡太守曹操忠诚于帝,操以此德于邈。○一清案:操虽不就东郡之命,当时犹以此称之也。


◎杭世骏说同。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19 14:02 编辑

  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㈠
  ㈠司马彪九州春秋曰:于是陈蕃子逸与术士平原襄楷会于芬坐,楷曰:“天文不利宦者,黄门、常侍(贵)[真]族灭矣。”逸喜。芬曰:“若然者,芬愿驱除。”于是与攸等结谋。灵帝欲北巡河间旧宅,芬等谋因此作难,上书言黑山贼攻劫郡县,求得起兵。会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史上言“当有阴谋,不宜北行”,帝乃止。敕芬罢兵,俄而征之。芬惧,自杀。
  魏书载太祖拒芬辞曰:“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怀至忠之诚,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故进退废置,计从事立。及至霍光受托国之任,藉宗臣之位,内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势,昌邑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鷪当今之难。诸君自度,结众连党,何若七国?合肥之贵,孰若吴、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顷之,冀州刺史王芬、

◎《续郡国志》:冀州常山国高邑,刺史治。光武即位于此。◎《寰宇记》:后汉桓、灵之间,冀州刺史常治邺。◎《一统志》:高邑故城,今直隶赵州柏乡县北。

南阳许攸、【攸,事见建安五年注,又见本志卷六《袁绍传》、卷十《荀彧传》、卷十二《崔琰传》注。】


沛国周旌等

◎《续郡国志》:豫州沛国,治相。◎《一统志》:相县故城,今安徽凤阳府宿州西北。


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

◎合肥,见后建安十三年。◎钱大昭《后汉书补表》:不详其名,不知始封之年。◎康发祥曰:董卓废少帝之前,又有王芬等谋而未成,史备书之,以见汉之末造如此。】

以告太祖,

◎胡三省曰:以此谋告操,盖亦知操之为时雄矣。

◎赵绍祖曰:天下事尚未可知,以此告之,宜其不从也。

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本志卷十三《华歆传》:王芬阴呼华歆、陶丘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详见《歆传》。


司马彪九州春秋曰:于是陈蕃子逸与术士平原襄楷会于芬坐,楷曰:“天文不利宦者,黄门、常侍(贵)[真]族灭矣。”逸喜。芬曰:“若然者,芬愿驱除。”于是与攸等结谋。灵帝欲北巡河间旧宅,芬等谋因此作难,上书言黑山贼攻劫郡县,求得起兵。会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史上言“当有阴谋,不宜北行”,帝乃止。敕芬罢兵,俄而征之。芬惧,自杀。
陈蕃之子陈逸与平原术士襄楷到王芬府上,襄楷对两人说:“天象显示不利于宦官,黄门、常侍这回真的要被灭族了。”陈逸大喜。王芬也高兴的说:“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愿意为天下人驱除他们。”于是与南阳人许攸等人相互交结谋划。灵帝刚好想去北巡河间旧宅,王芬等谋划借此作难,上书说黑山贼攻劫郡县,请求起兵。恰逢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史上言“当有阴谋,不宜北行”。灵帝放弃北巡。敕令王芬罢兵,不久又征召他入京。王芬非常恐惧,于是自杀身亡。


华歆传记载: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语在武纪。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

王芬曾暗地里联系华歆,陶丘洪一起谋划,陶丘洪将要出发,华歆制止了他。

此时是中平四年。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19 14:18 编辑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㈠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㈡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㈢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㈣是岁中平六年也。
  ㈠魏书曰:太祖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㈡魏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㈢世语曰: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时掾亦已被卓书;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鉨,因白令释之。
  ㈣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



金城边章、韩遂

◎《郡国志》:凉州金城郡治允吾。◎《一统志》:允吾故城,今甘肃兰州府皋兰县西北。◎边章、韩遂,事见后建安二十年注引《典略》。

杀刺史郡守以叛,
◎《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元年,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与先零羌叛,以金城人边章、韩遂为军帅,攻杀护羌校尉伶征、金城太守陈懿。
汉魏时称胡、羌等少数民族归附朝廷为“义从”。先零羌是古代羌人部落之一

◎《通鉴》:灵帝中平元年,金城人边章、韩遂素著名西州,群盗诱而劫之,使专任军政,攻烧州郡。四年,韩遂杀边章及北宫伯玉、李文侯,拥兵十余万。凉州刺史耿鄙率六郡兵讨遂,行至狄道,州别驾反应贼,害鄙。鄙司马扶风马腾亦拥兵反,与韩遂合。

◎弼按:魏武与韩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交马语京都旧故,拊手欢笑。见后建安十六年。是遂本为世家子弟,何以起而从贼?盖由国家昏乱,群贼迫胁,初非本志也。又当时攻杀刺史、郡守,不独黄巾为然。〖渔阳张纯攻杀太守等,亦在此时。又并州杀刺史张益,见《蜀志·刘焉传》。〗如孙坚之杀荆州刺史王叡、南阳太守张咨,刘岱之杀东郡太守桥瑁,张鲁之杀汉中太守苏固,孙权之杀吴郡太守盛宪,张猛之杀雍州刺史邯郸商,袁绍之杀冀州牧壶寿,袁术之杀扬州刺史陈温,李术之杀扬州刺史严象,
刘备之杀徐州刺史车胄,比比皆是。天下大乱,互相残杀,纲纪荡然,可哀也已。

众十余
万,天下骚动。

中平元年,湟中胡人北宫伯玉和先零羌反叛,率军攻取金城郡,杀死护羌校尉冷徵。金城人边章、韩遂素著名西州,群盗诱而劫之,使专任军政,杀金城太守陈懿。
中平四年,韩遂杀边章及北宫伯玉、李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围陇西,太守李相如叛,与遂连和。
凉州刺史耿鄙率六郡兵讨伐韩遂,行军到狄道,凉州别驾反叛呼应贼人,杀害了耿鄙。耿鄙的司马、扶风人马腾也拥兵某反,与韩遂联合。

前文王芬等谋废灵帝,及后征曹操为典军校尉,此处应该是指中平四年事。

征太祖为典军校尉。

◎此西园八校尉之一,注见前。

《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中平五年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
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洪)
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
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后汉书·灵帝纪》:中平五年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乐资《山阳公载记》曰: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八校尉皆统于蹇硕。◎袁宏《后汉纪》云:硕壮健有武略,故亲任之,使为元帅,典护诸将,大将军以下皆令属焉。

◎杭世骏曰:○《操别传》云:拜操典军都尉,还谯。沛士卒共叛,袭击之。操得脱身亡走,窜平河亭长舍,称曹济南处士,卧养足创八九日。谓亭长曰:“曹济南虽败,存亡未可知,公幸能以车牛相送,往还四五日,吾厚报公。”亭长乃以车牛送操,未至谯数十里,骑求操者多。操开帐叱之。皆大喜,始悟是操。

会灵帝崩,太子即位, 【即少帝辩,何后所生。】太后临朝。
中平六年四月

大将军何【毛本“大”作“太”,误。】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

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

◎黄恩彤曰:何皇后,进之女弟也。何皇后生皇子辩,王贵人生皇子协。灵帝以辩轻佻,欲立协,属黄门蹇硕辅之。帝崩,硕谋诛进而立协,不果。辩既即位,何后临朝,进以衔硕之故,谋诛宦官。与陈蕃、窦武事同情异,以忠私之分也。藉国事以快私仇,鲜有不败者,况如进之优柔寡断哉


卓未至而进见杀。

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 【即废少帝辩而立陈留王协也。】 京都大乱。
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岁。

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

◎赵一清曰:○《续百官志》: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宋书·百官志》:骁骑、材官别有营。○一清案:此时无骁骑将军,曹公盖以校尉典营兵也。其后乃置骁骑将军。

◎赵幼文曰:《册府》卷五、《御览》卷二百三十八引“校尉”作“将军”。窃疑操前已为典军校尉,卓欲操与共计事,必当宠以将军之职,无缘独以校尉命之也。



◎弼按:○《续汉志》、《宋书·百官志》皆有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宋志》又云:汉光武初,改屯骑为骁骑,建武十五年,复旧。汉东京五校,典宿卫士。魏、晋犹领营兵。五营校尉,秩二千石。

欲与计事。

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出关,过中牟,

◎《郡国志》:司隶河南尹中牟。◎《一统志》:中牟故城,今河南开封府中牟县东。

◎钱仪吉曰:○赵氏云:关,即函谷关也。

◎弼按:魏武由洛阳东归,经成皋、中牟而至陈留,所出者为虎牢关。《一统志》:“重险则有虎牢。”在汜水县,一名成皋关。故出关而至中牟,若函谷关,在洛阳之西,非
东行所经。钱、赵说均误。

为亭长所疑,

◎《续百官志》:亭有亭长,以禁盗贼。

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 【◎赵幼文曰:郝《书》无“邑中”二字。】为请得解。


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

◎《后汉书·献帝纪》:中平六年九月丙子,董卓杀皇太后何氏。初平元年正月癸酉,董卓杀弘农王。

◎《董卓传》:废帝为弘农王,迁太后于永乐宫,遂以弑崩。◎又云:及闻东方兵起,乃鸩杀弘农王。

◎《通鉴》:中平六年九月丙子,卓鸩杀何太后。初平元年正月癸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鸩杀弘农王辩。

◎是卓杀何太后及弘农王非一时之事,相距数月,而陈《志》连类而书,均系于中平六年,似失之略。本志《董卓传》云“寻又杀王及何太后”,其失亦同。

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

◎《郡国志》:兖州陈留郡己吾。◎《一统志》:己吾故城,今河南归德府宁陵县西南。


是岁中平六年也。


中平六年曹操起兵于己吾-兖州之前追随

夏侯惇: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

夏侯渊:太祖起兵,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

曹仁: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

曹洪: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荧阳, 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

曹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秦邵)

荀彧: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

任峻: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张奋)

李乾: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 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6 11:25 编辑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㈠豫州刺史孔伷、㈡兖州刺史刘岱、㈢河内太守王匡、㈣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㈤山阳太守袁遗、㈥济北相鲍信㈦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㈠英雄记曰:馥字文节,颍川人。为御史中丞。董卓举为冀州牧。于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袁绍之在勃海,馥恐其兴兵,遣数部从事守之,不得动摇。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馥得移,请诸从事问曰:“今当助袁氏邪,助董卓邪?”治中从事刘子惠曰:“今兴兵为国,何谓袁董!”馥自知言短而有惭色。子惠复言:“兵者凶事,不可为首;今宜往视他州,有发动者,然后和之。冀州于他州不为弱也,他人功未有在冀州之右者也。”馥然之。馥乃作书与绍,道卓之恶,听其举兵。
  ㈡英雄记曰:伷字公绪,陈留人。
  张璠汉纪载郑泰说卓云:“孔公绪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㈢岱,刘繇之兄,事见吴志。
  ㈣英雄记曰:匡字公节,泰山人。轻财好施,以任侠闻。辟大将军何进府进符使,匡于徐州发强弩五百西诣京师。会进败,匡还州里。起家,拜河内太守。
  谢承后汉书曰:匡少与蔡邕善。其年为卓军所败,走还泰山,收集劲勇得数千人,欲与张邈合。匡先杀执金吾胡母班。班亲属不胜愤怒,与太祖并势,共杀匡。
  ㈤英雄记曰:瑁字符伟,玄族子。先为兖州刺史,甚有威惠。
  ㈥遗字伯业,绍从兄。为长安令。河间张超尝荐遗于太尉朱鉨,称遗“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罗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鷪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事在超集。
  英雄记曰:绍后用遗为扬州刺史,为袁术所败。太祖称“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语在文帝典论。
  ㈦信事见子勋传。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

◎《续百官志》:有前、后、左、右将军。

◎蔡质《汉仪》曰: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


冀州牧韩馥、

◎《后汉书·灵帝纪》:中平五年,改刺史,新置牧。

◎《刘焉传》:焉以刺史威轻,建议改置牧伯。


豫州刺史孔伷、

◎章怀注引《九州春秋》“伷”为“胄”。豫州刺史,见《贾逵传》。

◎吴增僅曰:○沈《志》:豫州,汉治谯,魏治安成。
○钱大昭据《郡国志》,谓豫州刺史治谯,魏武立谯郡,改治汝南项县。○案诸说,各言一时事。《贾逵传》“文帝出征,逵从至谯,以逵为豫州刺史”,是 魏初犹治谯。“明帝即位,时州军在项”,是明帝时,徙治项。徙治安成,当在正始、嘉平之际。

◎张璠《汉纪》载郑泰说卓云:孔公绪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李贤曰:枯者嘘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言谈论有所抑扬也。 吴金华《考释集锦》引唐长孺说,以清谈为清议,说详彼。

兖州刺史刘岱、

◎《郡国志》:兖州山阳郡昌邑,刺史治。

◎马与龙曰:兴平中,曹操领兖州牧,徙治鄄城。魏兖州自鄄城移治廪丘,见《寰宇记》。

◎《一统志》:昌邑故城,今山东济宁州金乡县西北四十里。

河内太守王匡、

◎《郡国志》:司隶河内郡治怀。


◎《一统志》:怀县故城,今河南怀庆府武陟县西南。


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

◎胡三省曰:瑁音冒。◎何进召瑁屯成皋,见前注。

山阳太守袁遗、 济北相鲍信

◎《郡国志》:兖州济北国,治卢。◎《一统志》:卢县故城,今山东济南府长清县南二十五里。


◎《通鉴》:何进府掾王匡、骑都尉鲍信皆泰山人。进使还乡里募兵。

同时俱起兵,

◎赵幼文曰:《文选》潘元茂《册魏公九锡文》李善注、《御览》卷九十三引“起”下俱无“兵”字。

众各数万,

◎赵一清曰:○《后汉书·崔寔传》:寔从兄烈,烈子钧,少交结英豪,有名称,为西河太守。献帝初,钧与袁绍俱起兵山东,董卓以是收烈付郿狱,锢之。

○卷末裴注引《傅子》曰“袁绍、崔钧之徒,虽为将帅,皆著缣巾”,即其人。盖亦与诸人同起兵者,而承祚遗之。

◎弼按:是时同起兵者,尚有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青州刺史焦和,见《后汉书·袁绍传》、《臧洪传》、袁宏《后汉纪》、《吴志·孙坚传》。又本志《刘表传》“表亦合兵,军襄阳”,《蜀志·先主传》注引《英雄记》云“刘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洪饴孙曰:奋武将军一人,第四品。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7 17:06 编辑

  二月,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伷屯颍川,馥在邺。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二月,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

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

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

◎《郡国志》:兖州陈留郡酸枣。◎《一统志》:酸枣故城,今河南卫辉府延津县北十五里。


◎《后汉书·袁绍传》“绍与王匡屯河内,伷屯颍川,馥屯邺,余军咸屯酸枣”,是曹操、鲍信俱屯酸枣也。下文“酸枣未易攻”,可证。


术屯南阳,

◎《通鉴》云:术屯鲁阳。◎胡注:鲁阳,属南阳郡。

伷屯颍川,馥在邺。


◎《郡国志》:冀州魏郡治邺。


◎《一统志》:邺县故城,今河南彰德府临彰县西。◎弼按:当时屯兵形势,袁绍进兵在诸 军之前。


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

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

◎二周,东西周也。

◎《史记·周本纪》索隐云:西周,河南也。东周,巩也。高诱曰:“西周王城,今河南。东周成周,故洛阳之地。”

◎《世本》:西周桓公居河南,东周惠公居洛阳。◎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李善注引《史记》曰:始皇灭二周,置三川郡。

◎《通鉴》作“向使董卓倚王室,据旧京”,似不如陈《志》之明确。魏武此言,盖谓向使卓初闻兵起,即据二周之险也。

东向以临天下,
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

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


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

由酸枣西进,拟据成皋之险。

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
裴注: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
《三国志·卫臻传》:(卫臻)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裴注:《先贤行状》曰:兹字子许。不为激诡之行,不徇流俗之名;明虑渊深,规略宏远。为车骑将军何苗所辟,司徒杨彪再加旌命。董卓作乱,汉室倾荡,太祖到陈留,始与兹相见,遂同盟,计兴武事。兹答曰:“乱生久矣,非兵无以整之。”且言“兵之兴者,自今始矣”。深见废兴,首赞弘谋。合兵三千人,从太祖入荥阳,力战终日,失利,身殁
◎《郡国志》:司隶河南尹荥阳。

◎《一统志》:荥阳故城,在今河南开封府荥泽县西南。

◎《汉书·高帝纪》: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

◎宋祁曰:“荥”旧本作“熒”。

◎王念孙曰:凡《史记》、《汉书》中“荥”阳字作“滎”者,皆后人所改。

◎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云:熒泽字,古从火,不从水。《周官经》“其川熒雒”,《诗·定之方中》郑笺“及狄人战于熒泽”,《尔雅》注“圃田在熒泽”,皆从“火”。《玉篇·焱部》熒字下云“亦熒阳县”。汉《韩勑后碑》“河南熒阳”,《刘宽碑阴》“河南熒阳”,然则熒泽、熒阳,古无从水者。经典、《史记》、《汉书》、《水经注》,“熒”字多作“荥”,盖天宝以前确知不当从水,而其后浅人以为水名,不当从火,遂尔纷纷改窜,然善本亦时有存者。

◎谢鍾英曰:○班《志》:汴水,在荥阳西南。○《水经注》:《春秋》“晋、楚战于泌”。泌,音卞。○鍾英案:荥阳汴水即渠水,今荥阳县北。《水经注》“渠水出荥阳北河”是也。

卓将徐荣,

徐荣,玄菟人,为董卓中郎将,见《公孙度传》。
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


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

卫兹战死荥阳,见本志《卫臻传》。

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

◎赵幼文曰:《御览》
卷九十三引“乘”上无“所”字。

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

◎胡三省曰:中,竹仲翻。被,皮义翻。创,初良翻。从,才用翻。

◎弼按:○本志《曹洪传》: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
○《水经注》:济水又东迳荥阳县北,曹太祖与徐荣战不利,曹洪授马于此处也。

◎赵一清曰:○王嘉《拾遗记》:曹洪,武帝从弟,家盈产业,骏马成群。武帝讨董卓,夜行失马,洪以其所乘马让帝。其马号曰“白鹄”, 诸书引之,或作“白鹤”。此马走时惟觉耳中风声,足似不践地。至汴水,洪不能渡,帝引洪上马共济,行数百里,瞬息而至,马足毛不湿。时人谓乘风而行,亦一代神骏也。谚曰:凭空虚跃,曹家白鹄。

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22 17:49 编辑

     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余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㈠至铚、建平,复收兵得千余人,进屯河内。
  ㈠魏书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余人。




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余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


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渤海引河内之众
◎胡三省曰:渤海,谓袁绍也。


临孟津,

◎《郡国志》:司隶河内郡河阳。◎杜预曰:县南孟津。◎《春秋传》云:天王狩于河阳。


◎《十三州志》云:治河上。◎郦道元云:孟津河也。◎《一统志》:孟津,在今河南怀庆府孟县南十八里。

◎《书·禹贡》:导河,又东至于孟津。◎《水经注》: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咸同此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又曰“富平津”。



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

◎《史记》:汉王军荥阳,取敖仓。◎孟康曰:敖,地名,在荥阳西北山上,临河,有大仓。

◎《郡国志》:河南尹荥阳,有敖仓。◎刘昭注:周宣王狩于敖,《左传·宣十二年》“晋师在敖、鄗之间”,秦立为敖仓。

◎《括地志》:敖仓,在荥泽县西北十五里。

塞轘辕、太谷,

◎胡三省曰:塞,悉则翻。轘,音環。◎李贤曰:大谷、轘辕在洛阳东南。

◎《郡国志》:河南尹缑氏有轘辕关。

◎《一统志》:轘辕关,在今河南河南府偃师县东南轘辕山上,东接巩县,南接登封县界。

◎《吴志·孙破虏传》: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

◎《一统志》:大谷关在今河南府洛阳县东南大谷口,今为水泉关。两岸陡绝,山径崎岖,可以戍守。

◎何焯云:太谷当作大谷。

◎弼按:灵帝中平元年,置八关都尉。八关,谓函谷、广成、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也。


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

◎胡三省曰:此谓袁术也。◎弼按: 称将军者,术时为后将军也。


◎赵一清曰:袁术屯南阳,而与绍不相能,故不与河北之军合,操盖谋兼用之。


军丹、析,入武关,

◎《郡国志》:南阳郡丹水,故属弘农。析,故属弘农,有武关,在县西。

◎《一统志》:丹水故城,在河南南阳府淅川县西。析县故城,在南阳府内乡县西北。武关,在陕西商州东。

◎《寰宇记》:丹水,汉因水名置县,今废,城在内乡县西南。其城南临丹水。

◎《史记》:楚襄王元年,秦发兵出武关,取析。汉置析县,因析水为名。

◎《战国策》:苏秦说楚威王曰:“秦一军出武关,则鄢、郢动矣。”

◎《史记》:楚怀王三十年,秦遗楚王书“愿会武关”,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

◎应劭曰:武关,秦南关,通南阳。

◎文颖曰:武关,在析县西百七十里弘农界。

◎《商州志》:关在州东武关山下,北接高山,南临绝涧,去河南内乡县一百七十里。


以震三辅:

◎《后汉书·光武纪》:三辅豪杰共诛王莽。


◎章怀注:三辅,谓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共在长安中,分领诸县也。

◎《续百官志》: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皆秩中二千石,谓之三辅。


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

◎胡三省曰:观操之计,但欲形格势禁,待其变起于下耳,非主于战也。


◎何焯曰:此项羽战河北,高祖西入关之势也。卓兵方盛,未挫于外,故坚壁勿战,待衅内作而后乘之。

◎弼按:魏武此策,取三面合围之计,当时地利、兵谋瞭如指掌,此习读书传、究心兵略之效,所以为一世之雄。惜其无周公、管仲之志耳。


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

惇时为奋武将军司马,见《惇传》。

刺史陈温、

陈温,事见后《袁术传》及注。温为术所杀,此与陈泰之弟温别为一人。

丹杨太守周昕

◎“杨”当作“阳”。◎《郡国志》:扬州丹阳郡治宛陵。◎《一统志》:宛陵故城,今安徽宁国府宣城县治。

◎袁术以吴景领丹阳太守,讨周昕,据其郡,见《吴志·妃嫔传》。王郎使周昕与孙策战,策破昕,斩之,见《吴志·宗室传》。昕,事详见《吴孙静传》注引《会稽典录》。

与兵四千余人。还到龙亢,

◎《郡国志》:豫州沛国龙亢。◎《一统志》:龙亢故城,今安徽凤阳府怀远县西七十五里。

◎《曹洪传》: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阳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


士卒多叛。


至铚、建平,

◎《郡国志》:沛国铚、建平。
◎《一统志》:铚县故城,今凤阳府宿州西南四十六里。建平故城,今河南归德府永城县西南。

复收兵得千余人,进屯河内。

◎胡三省曰:从袁绍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7 17:52 编辑

  刘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㈠绍又尝得一玉印,于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㈡
  ㈠魏书载太祖答绍曰:“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众、兴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此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㈡魏书曰:太祖大笑曰:“吾不听汝也。”绍复使人说太祖曰:“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天下群英,孰踰于此?”太祖不应。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



刘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
英雄记曰:瑁字元伟,玄族子。先为兖州刺史,甚有威惠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

◎《郡国志》:幽州广阳郡治蓟。本燕国。刺史治。


◎《一统志》:蓟县故城,今顺天府大兴县西南。


太祖拒之。

◎何焯曰:以杀君讨卓,无故又改立君,是二卓也。



绍又尝得一玉印,于太祖坐中举向其肘,

◎赵一清曰:《后汉书·徐璆传》注,举玺向肘者,乃是袁术逼夺孙坚妻之物。魏武曰:“我在,不听汝乃至此。”其事为有征。今以弟移作兄,陈承祚之疏也。

◎沈钦韩曰:绍之事在共讨董卓时,其云“玉印”,不必定是传国玺。又术拘坚妻夺玺,在坚殁后,距讨卓时已三年。术在淮南,何缘举向曹操?此注合二袁两事为一,大谬。

◎弼按:沈说是。初平元年,术在南阳,与操隔绝。术拘坚妻夺玺,范《书·术传》在初平四年。是时,术方与操战于匡亭,更无举玺向操之事。范《书·徐璆传》章怀注误引卫宏之说,赵氏又误引此注,陈《志》实 不误也。〖卫宏说,见建安十三年注。〗


太祖由是笑而恶焉。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22 22:47 编辑

  二年春,绍、馥遂立虞为帝,虞终不敢当。
  夏四月,卓还长安。
  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
  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眭,申随反。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三年春,太祖军顿丘,毒等攻东武阳。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㈠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于夫罗于内黄,皆大破之。㈡
  ㈠魏书曰:诸将皆以为当还自救。太祖曰:“孙膑救赵而攻魏,耿弇欲走西安攻临淄。使贼闻我西而还,武阳自解也;不还,我能败其本屯,虏不能拔武阳必矣。”遂乃行。
  ㈡魏书曰:于夫罗者,南单于子也。中平中,发匈奴兵,于夫罗率以助汉。会本国反,杀南单于,于夫罗遂将其众留中国。因天下挠乱,与西河白波贼合,破太原、河内,抄略诸郡为寇。




二年春,绍、馥遂立虞为帝,虞终不敢当。

夏四月,卓还长安。

◎赵一清曰:《续五行志》:六月丙戌,地震。


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


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眭,申随反。 【◎赵一清曰:此裴注音释,后同。◎弼按:范《书·朱儁传》“眭固”作“畦固”。】 】
《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后绍破瓒,引军南到薄落津,方与宾客诸将共会,闻魏郡兵反,与黑山贼于毒共覆邺城,遂杀太守栗成。贼十馀部,众数万人,聚会邺中。坐上诸客有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起啼泣,绍容貌不变,自若也。贼陶升者,故内黄小吏也,有善心,独将部众逾西城入,闭守州门,不内他贼,以车载绍家及诸衣冠在州内者,身自扞卫,送到斥丘乃还。绍到,遂屯斥丘,以陶升为建义中郎将。乃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

十余万众

◎《后汉书·朱儁传》:贼帅常山人张燕,轻勇趫捷,故军号曰飞燕。乃与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诸山谷寇贼更相交通,众至百万,号曰黑山贼。


《三国志张燕传》: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群盗,在山泽闲转攻,还真定,众万余人。博陵张牛角亦起众,自号将兵从事,与燕合。燕推牛角为帅,俱攻廮陶。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令众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牛角死,众奉燕,故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其后人众寝广,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皆相通,其小帅孙轻、王当等,各以部觽从燕,觽至百万,号曰黑山。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
是后,董卓迁天子于长安,天下兵数起,燕遂以其众与豪杰相结。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燕遣将杜长等助瓒,与绍战,为绍所败,人众稍散,太祖将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众诣邺,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燕薨,子方嗣。方薨,子融嗣。

范《书·朱雋传》:拜燕平难中郎将,使领河北诸山谷事,岁得举孝廉、计吏。燕后渐寇河内,逼近京师,于是出雋为河内太守,将家兵击却之。其后诸贼多为袁绍所定。

《典略》曰:黑山、黄巾诸帅,本非冠盖,自相号字,谓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谓轻捷者为张飞燕,谓声大者为张雷公,其饶须者则自称于羝根,其眼大者自称李大目。
张璠《汉纪》云:又有左校、郭大贤、左髭丈八三部也。

吕布传: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余,骑数千。
◎杜佑曰:汉朝歌县西北有黑山。

◎赵一清曰:○《寰宇记》卷一:黑山,在封丘县北三里。〖◎弼按:里数似误。〗○曹学佺《名胜志》:黑山,一名墨山,在淇县西北五十里,墨子昔居于此。◎弼按:○《一统志》:黑山在河南卫辉府濬县西北七十里,周五十里。○《名胜志》:黑山多削壁怪石,迴溪曲涧,盘郁其中。


略魏郡、 【魏郡治邺,注见前。】东郡,王肱不能御,

◎钱大昭曰:“东郡”下当有“太守”二字。

◎余按:下文明言“击白绕于濮阳”,则黑山亦寇东郡无疑,似不当加“太守”二字。

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
破之。

◎濮阳,东郡治,注见前“东郡”下。

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郡国志》:兖州东郡东武阳。◎《一统志》:东武阳故城,今山东曹州府朝城县西。〖姚范云“今东昌府朝城”,误。朝城不属东昌。〗

◎钱大昭曰:东郡本治濮阳,曹公改治,故特书之。臧洪为东郡太守,亦治东武阳。


荀彧传: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
荀彧离开袁绍归附曹操。

三年春,太祖军顿丘, 【顿丘,注见前。】毒等攻东武阳。

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

◎胡三省曰:毒等时掠魏郡,屯于西山。

◎弼按:曹公西入山者,即西入黑山也。黑山为毒等本屯,胡注谓“入西山”,似误。


毒闻之,弃武阳还。

◎赵一清曰:东武阳,魏属阳平郡。至拓拔魏,始去“东”字。此云“武阳”,盖蒙上文而言也。

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於夫罗于内黄,

◎胡三省曰:内黄县属魏郡,陈留有外黄,故加“内”。◎《一统志》:内黄故城,今河南彰德府内黄县西北。◎姚范谓“内黄,今大名府属”,误。

皆大破之。

◎何焯曰:乌巢之役,袁氏之谋略同而成败异焉,故用兵贵知彼己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11:48 , Processed in 0.57129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