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楼主: 囧虎之懿

[转载] [连载] 三国不是演义——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3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192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建安九年秋八月初三,天子让曹操兼领冀州牧,曹操让还了兖州牧的职务,自领冀州牧,同时开始封赏有功人员。】


    曹操在封赏自己人的同时,也没忘了起用冀州的人才,他首先派使者去迎接张范。


    张范,字公仪,河内脩武人。他祖父张歆,做过汉司徒。他父亲张延,担任过太尉。太傅袁隗想要把女儿嫁给张范,可张范推辞不肯接受。张范性情恬淡安静,喜好圣贤之道,不看重功名利禄,因此别人征召任命他,他都不去。张范的弟弟张承也很有名,这个张承就是先前和袁术讨论曹操征眭固的那位。


    有一次,张范的儿子张陵和张承的儿子张戬都被山东贼人所劫持走,张范直接跑到贼人那里请求释放两个孩子,贼人就把张陵还给张范,可张范谢绝说:“各位把我的儿子相还,对我已经算是很不错了。爱自己的儿子虽然是人之常情,然而我怜惜张戬还小,请求拿张陵换他。”这贼人也算是条汉子,听了张范的话后觉得张范很重义,就索性把张陵、张戬全还给了张范。张范就是这样一个不顾惜自己而有情有义的人。


    这次曹操派人来请他,张范说自己有病就留在彭城,而派张承去见曹操,曹操表奏张承担任谏议大夫。


    另外,曹操还召来崔琰并授任他别驾从事。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他年轻时为人质朴而不善言词,喜好击剑,崇尚军事。崔琰二十三岁时,乡里把他转为正卒。所谓正卒,就是汉代徭役的一种,当时规定男子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都得服役。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一个月,称为更卒;而每人按一定次序轮流到京师服役一年,就称为正卒。从转为正卒开始,崔琰才感奋激发,攻读《论语》、《韩诗》,后来他到了二十九岁时,就结交公孙方等人到郑玄那里求学。郑玄,字康成,北海人。他的名气十分大。

    可是崔琰在郑玄那里学习还不到一年,徐州的黄巾军就攻破了北海,郑玄便和学生们到不其山避难。当时能买到的粮谷很少,郑玄只好停止授课并让各位学生退学。崔琰被老师辞退了,但当时盗贼到处都是,向西回去的道路也不通,于是崔琰就在青、徐、兖、豫四州的野外辗转流离,又向东去了寿春,再向南往长江以及湖泊走。就这样,自从离开家后,时隔四年才回到家里,崔琰在家就拿弹琴读书来自娱自乐。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就把崔琰召了来。


    当时士兵们蛮横凶暴,为了搞钱,甚至发掘陵墓,崔琰向袁绍进谏说:“昔日孙卿说过:‘士兵平时不管教,战斗力就不强,就算是商汤和周武王,也不能用这种士兵去打胜仗。’如今道路上都是暴露的白骨,百姓没有得到仁德的眷顾,您应该命令郡县掩埋尸骨,以显示您忧伤百姓的仁爱之心,追随效仿周文王的仁德。”于是袁绍就任崔琰为骑都尉。


    后来袁绍在黎阳整顿兵马,接着到了延津准备攻打曹操,当时崔琰又劝谏说:“天子在许都,百姓希望的是帮助顺从天子的人,不如守保自己的境域,向天子尽自己的职守,来安定自己的辖地。”可袁绍不听从,最后在官渡战败。


    等到袁绍死了以后,袁谭、袁尚两兄弟互相争斗,争着想得到崔琰,崔琰说自己有病,坚持推辞,结果因此而获罪,身陷牢狱,幸亏阴夔、陈琳营救才得以免罪。


    这次曹操召来崔琰后,对他说:“昨天我查阅过户籍,可以得到三十万人的军队,所以冀州是个大州。”


    崔琰回答说:“如今天下离散崩坏,九州分裂,二袁兄弟亲自操起干戈争斗,冀州的民众尸骨正暴露在原野上。没听到朝廷大军仁德的名声先传来,探问民俗,把人民从困苦中解救出来,而却计算可以征出多少甲兵,只是把这种事情放在首位,这难道是我们冀州儿女所对明公您的期望吗!”


    曹操变了脸色向崔琰道歉,但当时在场的宾客都吓得低下头,脸上失去了正常的颜色。


    同时,崔琰的堂弟崔林也被曹操召来。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他年轻时不突出,到了年岁较大才有所成就,因此宗族里的人不太了解他,只有崔琰觉得他不一般。这回曹操改任崔林为邬长,他因贫穷而没有车马,就一个人步行去上任。
发表于 2014-1-3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涨知识了!!{:gj19:}
发表于 2014-1-5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193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曹操在河北的大局已定,在封赏自己人的同时,也没忘了起用冀州的人才。】

    袁尚大败后,被他派往上党督送军粮的冀州从事牵招当时还没回来,牵招闻知袁尚已被曹操击破,就投奔去了并州。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他十来岁的时候,就到同县乐隐那里受学,后来乐隐担任了车骑将军何苗的长史,便招牵招过来跟随他完成学业。正赶上京都大乱,何苗、乐隐被杀,于是牵招和乐隐的门生史路等人一起冒着刀剑,共同收殓了乐隐的尸身,并护送灵柩回归家乡。但半路上遇到盗贼抢劫,史路等人全都四散逃走,只有牵招坚持留了下来。盗贼要砍棺木起出钉子,牵招流着眼泪请求不要这样,盗贼觉得他是个重义的人,就放手离去,牵招也因此有了名气。

    后来冀州牧袁绍召任他为督军从事,兼统乌丸突骑。所谓突骑,前面也介绍过,就是用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后亦称突击骑兵。

    有次,袁绍的私家官吏违犯了法令,牵招先斩了他以后才向袁绍报告,袁绍惊奇他的用意,因此并不怪罪他。

    袁绍死后,牵招又事奉了他的儿子袁尚。

    再说如今牵招见袁尚失败逃到中山,自己便投奔到了并州,当时袁尚的表兄高干被袁绍立为并州刺史,牵招认为并州西有恒山的险要,东有黄河的险固,拥有军队五万,向北能阻挡强劲的胡人,于是就劝高干接袁尚过来,两人联合起来,观察时局将如何变化,可是高干不能听从。

    这个高干不仅不能听从,而且还暗暗要加害牵招。牵招闻知后,就从小路逃走了,但是因道路隔绝追随不了袁尚,干脆就向东到了曹操那里投降,此时曹操已经兼领了冀州,于是曹操还依旧让牵招担任冀州从事。
  
    不久,高干也率领并州投降了曹操,曹操仍让高干担任并州刺史。

    同时,曹操又让高柔做了菅长。菅县里平时听说过高柔的名声,好几个奸恶的官吏都自行相率而去。高柔训令说:“昔日邴吉主持政事,官吏常有过错,但还是能宽容对待他们。何况这些官吏,在我面前还没有过失呢!召回他们官复原职。”结果这些奸恶的官吏回来后,都勉励自己,全成为了好官。
  
    建安九年,曹操下令说:“河北遭受袁氏的苦难,让他们不用缴纳今年的租赋!”

    由于以前袁绍的管理政策很松弛,因此豪强大肆兼并的现象很多,而豪强兼并严重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征调命令,同时也对弱小的百姓群体自由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威胁,于是曹操又严格执行豪强兼并的法规,百姓们都很高兴。

    当时曹操下的《抑兼并令》里说:
  “拥有政权的人(本指诸侯和大夫),不担心分配得少而担心分配得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不安定。袁氏所施的政令,使强横而有权势的人专权放肆,他们的内外亲属侵吞别人的产业;百姓穷苦弱小,代他们缴纳租赋,即使变卖家财,也不够应付命令;审配宗族,甚至藏匿犯罪之人,他们那里成了藏纳逃亡者的地方。想盼望百姓亲近依附自己,军队强盛,这样做还能够得到吗!将改收取田租每亩四升,每家缴纳二匹绢、二斤丝绵而已,其它不得擅自征调。各郡国的太守和相严明地检察监督,不要让百姓中强势蛮横的人有所隐藏不缴,却让弱势群体加倍缴纳租税。”
发表于 2014-1-5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194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袁尚大败后,到上党督送军粮的冀州从事牵招闻知主公逃到中山,自己便投奔到了并州高干那里,并劝高干接袁尚过来。高干不仅不能听从,而且还暗暗要加害牵招,逼得牵招只好降曹。不久,高干也率领并州投降了曹操,曹操仍让高干担任并州刺史。曹操又下《抑兼并令》抑制豪强大肆兼并的现象。】
    回头再说就在曹操围困邺的同时,袁谭果然趁机攻取了甘陵、安平、勃海、河间,又进军中山,攻打只剩残兵败将的袁尚。
    此时的袁尚自然不是对手,败走故安投奔了袁熙,袁谭收编了袁尚的所有部队。而那个李孚与袁尚互相失散,就来到袁谭那里,又做了袁谭的主簿,往东回了平原。
    袁谭对袁尚的军事行动给曹操找到了借口,他写信给袁谭指责其负约,并退了婚事,他把袁谭女儿送回去后,就带着张辽等人率军进攻在渤海的袁谭,同时又分派张郃另外带兵围困了雍奴。
  
    天下可不是只有曹氏和袁氏两家,曹、袁争斗,有人一直在虎视眈眈,比如辽东的公孙度!
    此刻,公孙度见曹操去征袁谭,就对凉茂以及众将说:“听说曹操远征,邺没有什么守备,现在我准备用三万步兵,一万骑兵,直接攻邺,谁能抵抗得了?”
    众将都说:“对。”
    公孙度又回头看着凉茂对他说:“您对此有什么意见?”
    凉茂回答说:“近来天下大乱,国家将要倾覆,将军您拥有众达十万的军队,安稳地坐观成败,做为人臣,本来该像这样子吗?曹公(指曹操)担忧国家的危亡,哀怜百姓的苦难,率领义兵为天下诛除凶残的恶贼,功劳高而恩德广布,可以说是天下无双了。只是因为天下刚刚平定,百姓才安定和睦,所以才没有责问将军您的罪过罢了!而将军您却准备向西动用武力,那么您存亡的结果,用不了一个早晨就能解决了。将军您尽力而为吧!”
    众将听到凉茂说了这些话,都很震惊。过了好一会儿,公孙度才说:“凉先生说得是。”

    这个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他年轻时好学,发表意见时常引经据典,来判断是非。凉茂名列八友之中,但此八友非刘表所名列的彼八友。后来曹操召凉茂为司空掾,被举荐为高第,补任侍御史。当时泰山有很多盗贼,曹操就任凉茂为泰山太守,十天到一个月之间,背老携幼而来的百姓有一千多家。后凉茂又转任乐浪太守,而公孙度把持占据辽东,就擅自留下了凉茂,不送他就任,然而凉茂最终也没屈服。
  
    而前面提到的那个公孙度是怎么割据辽东的呢?这要从头说起。
    公孙度,字升济,本是辽东襄平人。他父亲公孙延,因躲避官吏的追捕而住在玄菟,公孙度则被郡里任为小吏。当时的玄菟太守叫公孙琙,他的儿子公孙豹在十八岁时就过早地死去了,公孙度小时候也叫公孙豹,又和公孙琙死去的儿子同岁,因此公孙琙见到公孙度特别亲近喜爱他,并送他去跟从老师学习,还为他娶了妻子。
    后来,公孙度被举荐为有道,改任尚书郎,逐渐升任冀州刺史,但是因谣言被免职。公孙度同郡的徐荣任董卓的中郎将,他推荐公孙度做了辽东太守。
    公孙度是玄菟郡的小吏起家的,因此被辽东郡所轻视。早先,辽东属国的公孙昭代理襄平令,召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为伍长。公孙度到任后,就逮捕了公孙昭,并用刑杖把他活活打死在襄平的街市上。郡中有名的豪族大姓田韶等人平时不厚待公孙度,最后全被公孙度用法律的手段诛杀,前后杀光了一百多家,郡中都震惊恐惧。
    此后,通过公孙度的经营,他的势力扩张至大海以东的地带,以威力慑服外族和外国,连夫余王尉仇台也改属于了辽东。
发表于 2014-1-5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195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就在曹操围困邺的同时,袁谭果然趁机扩大自己的地盘,后又追击袁尚。曹操以此为借口指责袁谭背约,继续向袁谭动武。辽东的公孙度打算趁曹、袁相争,派军袭许,以得渔翁之利,却被凉茂所阻止。公孙度称霸辽东,连郡外的夫余王都归属了他。】


         而这个夫余具体又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呢?


         夫余本来从属于玄菟,它在长城之北,离玄菟约一千里,南面和高句丽,东面和挹娄,西面和鲜卑接壤,北面有弱水,方圆可达二千里,位于今天的中国吉林省长春、四平、辽源一带。


          夫余户籍八万,那里的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此地,也有宫室、仓库、牢狱。


         夫余境内多山丘、大湖,是东夷地域中最平坦宽阔的地区,那里的土地适合种植五谷,但不能生长桃、李、杏、栗、枣等水果。


          夫余人粗壮高大,性情刚强勇敢、谨慎笃厚,也不抢掠。


         夫余国内有君王,官职的称呼全采用六畜的名字,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夫余的各村落有势力大的人,他名下的各家都是他的奴仆。各加分别主管各地,权势大的主管数千家,小的则有数百家。


         夫余人饮食都使用俎和豆,也就是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各地官员会见、封授官爵、洗爵(不知道怎么翻译,可能是升官爵或革除官爵的意思),都有宾主相见的礼仪和上前与后退的动作(这句很怪,原句中会同、拜爵和揖让升降既可翻译为连贯的社交动作,也有该词语本身独立的意思,比如像这样翻译,翻成前者似乎太牵强,因此我选择了后者)。


         夫余在殷商历法里的正月祭天,国中举行盛大的聚会,连日吃喝歌舞,称为“迎鼓”,在这个时候裁断刑罚,释放囚徒。


         夫余人在国内穿衣崇尚白色,白布的衣服大袖子,袍子、裤子再加穿皮制的鞋;他们出国则崇尚穿五彩丝绸和丝毛织品,首领还要加穿狐狸、狖白、黑貂的裘皮,用金银装饰帽子。翻译的人传译所说的话,都要跪着,用手按着地小声地说。


         夫余人用刑严厉,杀人的人判死罪,并没收他家人做为奴婢。偷盗要被责罚价值赃物十二倍的东西。男女通奸,妇人嫉妒,都要被杀,其中尤其憎恨嫉妒,杀了后还得抛尸在夫余国南面的山上,直至尸体腐烂。若被杀的妇人家里想替女儿收尸,就要送牛马才交还尸体。


         另外,夫余人的兄长死了,弟弟就娶嫂子,这个风俗与匈奴相同。


         夫余国善于养牲口,出产名马、赤玉、貂狖、美珠。大的珍珠如同酸枣一般。夫余人用弓箭和刀矛做为兵器,家家自己都有铠甲兵器。他们国中的老人都自称是古代逃亡者的后裔。


         夫余人所造的围墙和栅栏都是圆的,有点像牢狱。他们在白天黑夜走路时,无论老幼都唱歌,整日歌声不断。遇到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也要祭天,并杀牛观察牛蹄来占卜吉凶,牛蹄分开为凶,牛蹄合拢为吉。有敌人时,各加亲自战斗,属下的人家一起挑着粮食供应饮食。


         夫余人死了,他们的风俗是停丧长达五个月,越久越引以为荣,于是夏天都用冰镇着。来祭奠死者的人,有生人也有熟人。死者的家属不想快快地结束丧事,而他人却逼迫着丧家早把丧事办完,常常因此争讼而产生过节。在守丧期间,男女都穿纯白衣服,妇人戴着布面衣,用来遮蔽脸面,并除去环珮饰物,大体上和中原相似。另外还杀人殉葬,多的时候数以百计。他们施行厚葬,但有椁没有棺。


         当时高句丽、鲜卑强盛起来,公孙度因夫余在这二国之间,就把宗族的女儿嫁给夫余王为妻。



         夫余王归属了辽东,同时公孙度又西攻乌丸,东伐句骊。
发表于 2014-1-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196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公孙度占据辽东,扩张称霸于海外,不仅夫余归属,同时他还西攻乌丸,东伐句骊。】



    前面已经介绍过乌丸,现在说说这个句骊。

    句骊也叫“句丽”,在今天的中国吉林省通化、桓仁、集安一带和鸭绿江南岸的朝鲜境内一部分,据说是有个叫朱蒙的夫余人所建立。

    当年朱蒙离开夫余向东南而去,渡过普述水,到了紇升骨城,就是今天中国吉林省桓仁北部附近。于是朱蒙就留居在那里,号为句丽,以高为姓氏,因此称为高句丽。

    高句丽在辽东以东一千里之处,它南面与朝鲜、濊貊,东面与沃沮,北面与夫余接壤。

    高句丽在丸都山之下建都,方圆大约二千里,户籍三万,境内有很多大山深谷,但没有平原和湖泽。那里的人顺着山谷作为居处,饮用的是涧水。他们那里没有良田,虽然奋力耕作,也不够吃饱肚子。

    高句丽的风俗是节食,喜好建造宫室,并在所住地方的左右修建大屋子,祭祀鬼神,又祭祀灵星、土神和谷神。

    高句丽人的性情凶猛急躁,喜欢抢掠。他们的国里也有王,官职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雏加、主簿、优台丞、使者、皁衣先人,尊卑各有等级。

    按照东夷过去的说法,认为高句丽是夫余的另一支,语言和各方面习俗,大多和夫余一样,但他们的性情和衣服却和夫余有很多不同。

    高句丽本来有五个部族,是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一开始是涓奴部为王,渐渐衰弱后,被桂娄部所取代。

    在汉代时,高句丽接受了汉朝赐给它的鼓以及吹奏乐器,和表演歌舞的艺人,同时高句丽也常常从玄菟郡接受朝服衣帽,并让其主管自己的名籍。后来高句丽渐渐骄傲放纵,不再来玄菟郡了,且在东面的边界上筑了个小城,把朝服衣冠放在城中,每年在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来取,因此胡人称这座城为帻沟漊。沟漊是高句丽话,意思是城。

    他们设立官员,有对卢就不设立沛者,有沛者就不设立对卢。高句丽王的宗族,担任大加的都称为古雏加。涓奴部本是国王,如今虽然不是王了,但嫡传的首领,可称古雏加,也可立宗庙,祭祀灵星、土神和谷神。

    绝奴部世代与国王婚配,因此加授古雏的称号。各个大加也自己设立使者、皁衣先人,而且名字都报告给国王,就如同卿大夫的家臣一样,大加聚会和举止行动,不能与王家使者、皁衣先人在为伍。另外他们国内的大户人家不从事耕作,坐享其成的有一万多人,下等人家大老远地担着米粮鱼盐来供给他们。

    高句丽的百姓喜好歌舞,境内村落的男男女女,一入夜就扎堆聚集在一起,相伴着唱歌游戏。

    他们国内没有大型仓库,而是家家自己有小仓库,称之为桴京。

    高句丽人自己爱清洁,喜好酿酒。他们跪拜时伸出一只脚,这一点和夫余不一样,走路时都是用跑。

    另外他们还在十月祭天,国内举行大规模的聚会,称为东盟。在因公集会时,他们穿的衣服都采用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和金银来自我装扮。大加主簿头戴头巾,就像是汉人的头巾但没有边,那些小加则头戴折风,外形如同汉人的弁。

    高句丽境内东面有个大洞穴,名叫隧穴,在十月份国内都会举行大规模的集会,接隧神回到境内东面祭祀,他们把木制的隧神放置在神座上。

    高句丽没有牢狱,人有罪就让各位加来商议裁定,有罪就直接杀掉,同时妻子孩子被没收成为奴婢。

    他们结婚的习俗是这样的,双方讲定以后,女方家在自己家的大屋后建造小屋,称为婿屋,女婿夜里来到女方家的门外,自报姓名下跪行拜,请求和女方同宿,并再三像这样做,女方的父母才同意让他到小屋中和女方同宿,之后男方就多置办聘礼,直到生下孩子并已经长大,才把媳妇带回家。

    高句丽的风俗奢侈,男女嫁娶以后,就逐步准备死后穿的寿衣,而且他们实行厚葬,金银钱财,全用在送葬上面,下葬时堆积石块做为坟堆,再罗列种上松柏。

    高句丽的马都小,便于登山。他们国内的人有力气,熟习战斗,沃沮、东濊都归附它。

    高句丽还有个叫小水貊的,也介绍一下。高句丽建国时,是依大河居住的,西安平县北边有条小河,向南流入大海,高句丽的另一支就依着这条小河建国,于是就称之为小水貊,那里出产好弓,所说的貊弓就是。


  王莽初期,曾征发高句丽兵去攻伐胡人,可高句丽人不想去,然后王莽就强迫派遣他们去,结果他们全都逃出边塞做了贼寇。辽西大尹田谭追击他们,反被他们所杀。州里的郡县归咎于句丽侯騊,严尤上奏说:“貊人犯法,罪因不在騊,且该安抚他。现在把大罪归集在他身上,怕他会反。”可王莽不听,诏令严尤去攻打。严尤就引诱约句丽侯騊来见,騊来了后就被斩了,并且他的人头也被传送到长安。王莽非常高兴,布告天下,把高句丽改为下句丽。在这个时期,高句丽只是个侯国,到了汉光武帝八年,高句丽王派使者来朝见进贡,才开始被称为王。

  到了汉殇帝、汉安帝年间,句丽王宫多次进犯辽东,又转向接连侵扰玄菟。辽东太守蔡风、玄菟太守姚光因宫为害这两个郡,就兴兵攻伐高句丽。于是宫诈降请和,使二郡不进军,然后宫秘密派遣军队进攻玄菟,焚烧了候城,侵入辽隧,杀害官吏百姓。后来宫又侵犯辽东,太守蔡风轻率地带领官兵追击攻讨,结果兵败而全军覆没。


  宫死后,他的儿子伯固继立。在汉顺帝、汉桓帝期间,高句丽再次进犯辽东,侵攻新安、居乡,又攻打西安平,在一路上杀了带方令,掳掠了乐浪太守的妻小。汉灵帝建宁二年,玄菟太守耿临讨伐高句丽,斩获了敌军人头数百颗,伯固投降,归属了辽东。熹平年间,伯固又请求归属了玄菟郡。

    公孙度雄霸东面沿海的郡县后,伯固就派遣大加优居、主簿然人等人帮公孙度攻打富山贼军,并击破了他们。


  伯固死后,留下两个儿子,长子拔奇,小儿子伊夷模。拔奇品行不好,高句丽人就共同立了伊夷模为王。高句丽自从伯固的时期,数次寇犯辽东,又接受了五百多家逃亡来的胡人······
发表于 2014-1-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197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公孙度占据辽东,扩张称霸于海外,不仅夫余归属,同时他还西攻乌丸,东伐句骊。】  



             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孙度的威势蔓延到东面境外的各个地区。

       到了初平元年,公孙度知道中原扰乱,就对所亲近的官吏柳毅、阳仪等人说:“汉统治天下的福运快要尽绝了,该和各位想办法称王啦。”公孙度还对柳毅、阳仪说:“谶书上说孙登该做天子,太守姓公孙,字升济(就是说他自己),升就是登啊。”

           当时,襄平延里祭供社神的祠庙出现了块大石头,长一丈多,相当于今天的两米多到三米左右,大石下面还有三块小石做为它的脚。有人就对公孙度说:“这是汉宣帝时冠石的祥瑞之兆,而且里的名字与您先父的名字相同。社神主管土地,说明您该拥有土地,而三公作为您的辅臣。”

           所谓冠石,就是以三石为足而矗立于地的大石,古人认为这是将有天子兴于民间的一种祥瑞。因此,公孙度更加高兴了。

           前河内太守李敏,在郡中很知名,他厌恶公孙度的所做所为,怕被公孙度所加害,就带着家属上船入海,估计他想远远地离开这里。

           公孙度为此大怒,便把李敏父亲李頉的坟墓给掘了,然后剖开棺材焚烧了李頉的尸身,还诛杀了李家的宗族。

           李敏的儿子追出去找李敏,出了边塞,过了二十几年都不娶妻成家,州里的徐邈责备他说:“不孝的行为没有比无后代还过分的,怎么可以终身不娶呢!”于是李敏的儿子才娶了妻子,生下儿子李胤后就把妻子给送走了,自己常常如同在丧期内守丧一般,不胜忧伤,几年后就死了。

           而那个李胤生下来就对父母没什么印象,等懂了事,也吃素食并悲伤得好像守三年丧期一般。李胤因不知祖父的生死,就设立牌位供奉,他由此名声传扬开来,后进入仕途,一直做到司徒。

           公孙度也不是一味地诛杀不服他的人,他也想网罗一些本地的名士,当时留居在辽东的名士也很多,比如管宁、王烈、国渊和邴原!这些人在当时都被认为是大贤,名声大得不得了,下面来一一介绍。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他是春秋时齐相管仲的后人。管宁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的表亲怜悯他孤苦贫困,就共同赠送车马等来帮助管宁送葬,可管宁全都推辞不接受,估量着自己的财力把父亲丧事办理完了。

           管宁身高八尺,合今天1.88米,胡须和眉毛长得很漂亮。他与平原华歆、同县北海邴原相友善,他们曾一起在外地游学,并很敬重陈仲弓,这个陈仲弓就是陈群的祖父陈寔。

           当时人称华歆、邴原、管宁这三人为“一龙”,其中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后天下大乱,管宁听说公孙度法令都推行到了海外,于是就与邴原、王烈等人到了辽东。
发表于 2014-1-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198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孙度威势蔓延到东面境外的各个地区,雄霸辽东以及海外。他对外施加武力征伐,同时对于归属的夫余采取联姻手段;对内则用谶言诓惑,诛杀不服,并网罗旅居辽东的名士。当时留居在辽东的名士也很多,比如管宁、王烈、国渊和邴原。】


    这个王烈也是名士。王烈,字彦方,平原人。当时他的名声还在邴原、管宁之上!

    王烈这个人博览通晓各种学问,秉持大义,行事正直。他以颍川陈寔为老师,陈寔的两个儿子陈纪、陈谌为朋友。当时颍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全来和这个陈先生学习,他们见王烈才能学识过人,都叹服他的本事,也与他相善。因此,王烈的美名传扬天下。

    王烈学成之后,回到故里,便遭遇父亲去世,于是他守孝三年。后遇到饥馑之年,路上都有饿死的尸体,王烈就把储备着的口粮拿出来分了,来救乡里百姓的性命。所以,宗族称赞他孝顺,乡亲也因他仁德而归附他。

    王烈平时用古今的典籍来作为自己的娱乐,还以教育他人为己任,于是就修建学习的场所,推崇地方上的学校。王烈诱导别人时,全不是针对他的脾气习性施教,而是用正道来教诲他,使其向往善,远离恶。受益者自己觉察不到,而深深接受了广远深入的教化,最终都成为人才。

    王烈的门徒出来进去,仪容举止不俗,当时他们在街市中行走的神态都不一般,以致于别人都能辨别出来。

    由于王烈的教导,乡里养成了好风气,大家全争着做好事。当时境内有偷牛的人,被牛的主人抓住了。偷牛的人说:“我一时糊涂,从今以后将改正过错。您既然已经宽恕了我,但愿不要让王烈听说这件事。”

    有人把这事告诉了王烈,王烈便拿了一端布送给那个偷牛的人。

    有人问:“这人已经做了盗贼,害怕您听说,您却反而给他布,为什么呢?”

    王烈回答说:“昔年秦穆公,别人偷他的骏马杀了吃,可秦穆公还赐给他酒喝。后来这个偷马贼不顾惜自己的生命,来把秦穆公从危难中救了出来。如今这个偷盗的人能够对自己的过错感到后悔,害怕我听到,这是他知道以罪恶为耻。知道以罪恶为耻,那么善心就会生出,因此给他布劝他向善。”

    隔了一年,有次一个赶路的老大爷担子沉重,有个人帮他挑着走了几十里,快到老大爷家时,那人就放下担子离开,老大爷问他姓名,他也不说。

    不久,那个老大爷又赶路,在路上又丢了剑。有个人路过时看见了遗失的剑,本想弃剑离去,但怕后来的人捡走,那么剑的主人就会永远丢失这把剑,他想先捡起来再征求失主,又怕差错,于是就守在原地。到了傍晚,剑的主人,也就是那位老大爷走回来看见了这个人,发现他正是前面那个帮他挑担子的人。

    老大爷抓住这人的衣袖,问他说:“您前面替我挑担子,不留姓名,如今您又在路上替我守着剑,没有像您那么友爱的,请您告诉我您的姓名,我要去告诉王烈。”那人只好说出姓名才得以离开。

    老大爷把此事告诉了王烈,王烈说:“世上有这等友爱之人,我还没见过。”于是就派人去推查,结果这人正是以前那个偷牛的人。

    王烈感叹说:“《韶》乐奏完了九遍,连尧的不肖之子丹朱也来应和着跟唱。人能有感悟,才会到这个地步!”然后王烈就让境内的人在他乡里表彰他并立他为榜样。

    当时有的人争辨是非曲直,要找王烈来评断,有人走到半路上就回去了,也有人望见王烈的房舍就回去了,都互相推说对方对,不敢让王烈听到。就连该地区的君主都亲自坐着车、带着侍从来到王烈的住宅,访求有关政策和法令的事宜。

    后来,王烈被举察为孝廉,三府同时征召他,可王烈都不去。
发表于 2014-1-7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200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孙度威势蔓延到东面境外的各个地区,雄霸辽东以及海外。他对外施加武力征伐,同时对于归属的夫余采取联姻手段;对内则用谶言诓惑,诛杀不服,并网罗旅居辽东的名士。当时留居在辽东的名士也很多,比如管宁、王烈、国渊和邴原。】


       最后再介绍一下那个国渊。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他奉郑玄为老师,一开始国渊还未出名时,郑玄就夸奖过他说:“国子尼,是杰出的人才,我看他这个人,必成治国的栋梁。”


         当年天下纷扰,再加上那时董卓作乱,管宁和王烈等人都和邴原一样,去了辽东避乱。公孙度一见他们来,就空出馆舍来等候,以示自己礼遇贤人,于是他们就去拜见了公孙度,然后便在山谷里简易地住了下来。


         其中管宁见到公孙度时,所谈的只是经书典籍,没有谈及时事,回来后就依山搭建小屋,凿空土丘做为房间。当时避难的人大多居住在郡南,而管宁却居住在北面,显示自己没有再迁走离去的想法。


         那些渡海来避难的人,都来投靠到管宁这里定居,由于人们逐渐来跟从他,前后仅十天到一个月的功夫就形成了一个乡邑。


         于是管宁就讲授《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并恢复符合礼制的祭奉,规范了动作仪节以及待人接物的礼仪,还向大家明确守礼谦让的道理,不是求学的人就不接见。因此公孙度对贤良的管宁挺放心,百姓也受到他德行的感化。


         在管宁所居住的村落里有个不文明的现象,就是一到大家同时在井边打水时,要么男男女女夹杂地挤在一起,不成个体统,要么为了抢水井而吵架争斗。


         管宁为此事感到忧虑,就多买盛水器皿,分别放在井旁,打好水等待大家来取,又不让众人知道是谁准备好的。来的人取得水后心里奇怪,便通过打听才知道是管宁所做的,于是大家各自自责,不再为打水而起争执了。


         又有一次,有个邻居的牛破坏了管宁的田,管宁替他把牛牵到荫凉处,自己还给牛准备了草料和水,再将牛送还给牛主。牛主得到牛后,十分惭愧,如同犯了大罪一般。


         就像这样,所以周围听不到争执相斗的声音,后来管宁引导的守礼谦让的风气都传到了境外偏远之地。


         而那个王烈为躲避灾祸迁到辽东后,亲自弯腰拿起农具务农,加入百姓的行列,干起他们的营生,穿布衣,吃素菜,丝毫不减当年的乐观态度。东面地区的人,像君长一样地敬奉他。


         当时时局衰落,社会弊病多,识别真相的人少,拉帮结派的人,互相诋毁诽谤,来东面地区避世隐居的人,大多被人所加害,王烈住在这里多年,未曾有过忧虑。


         同时,王烈还引导辽东人强者不欺凌弱小,人多不欺负人少,行商做买卖的人,卖东西都实在地订好价格,绝不会卖给你贵,而卖给他便宜。


         后来公孙度让王烈做他的长史,可王烈推辞不去,估计他为了让公孙度打消请他做官的念头,索性做起商人来糟蹋自己的名声。



         而国渊与邴原、管宁等人避乱辽东后,因为他这个人专心好学,喜爱古事,所以他在辽东期间,常常在山中讲学,士人大都推崇仰慕他,国渊也由此知名。
发表于 2014-1-7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201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公孙度雄霸辽东以及海外,他积极网罗旅居辽东的管宁、王烈、国渊和邴原等名士,可那些人都不愿出仕。】



    后来中原地区稍稍安定,客居在辽东的人都回去了,只有管宁稳坐钓鱼台,好像将要终老在此地。

    这时邴原也打算回归家乡,就停留在三山,孔融写信给他说:
  “春秋时的随会留在秦国,贾季逃到翟国,都没有供养他们和可以依靠的地方,因此他们口中叹息,心中平添伤怀。近来得知您已来到,近在三山,《诗经》上不是说么:‘镐地凯旋而归,行军时间太久啦!’现在派五官掾去问候船夫舟船的劳顿,抚慰下一路上的惊险。如今祸端不止,这些恃仗军队的英杰,有如在棋盘上对弈厮杀一般地争雄。”

    估计邴原不想回来卷入官场,他见孔融知道自己的行踪,于是就又返回去了。

    邴原性情刚直,客观正直地评议各人的行为,因此公孙度等人心里很不安。于是管宁对邴原说:“潜匿在深渊的龙因不现身而成就德操。因此在不合时宜时说话,都是招致灾祸的原因。”然后管宁偷偷让邴原西归。

    就这样,邴原前后总共在辽东呆了十余年后才跑回去,当他向南走了好几天了,公孙度才开始发觉。

    公孙度知道不能再追上邴原了,于是就说:“邴君是所谓的云中白鹤,不是捕鹌鹑的小网所能网住他的。又是我自己让他走的,不要再去求取了。”这下邴原也算是免去了一场危难。至此,邴原自始至终一直没让公孙度录用。

    而那个国渊回到故土后,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属。每每在朝堂内论议国事,国渊常常正色直言,朝堂外也不求私利。

    曹操打算广泛设置屯田,就派国渊主管这事。国渊屡次陈说利弊,勘察土地,安置百姓,并按百姓的数量来设置官吏,并严明对属下工作成绩考核的制度,结果五年内仓库里粮物充实,百姓们都竞相鼓励,使自己乐于从事生产。
  
    公孙度在把持辽东期间,把辽东郡分为辽西郡和中辽郡,并设置太守;同时他又跨海收取了东莱各县,设置了营州刺史;然后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自己的父亲公孙延为建义侯;还建造了刘邦和刘秀两个西汉、东汉开国皇帝的宗庙。

    另外,公孙度利用他这种边疆大吏秉承皇帝旨意而可以便宜行事的特权,在襄平城南设立了祭坛,自己在郊外祭祀天地,进行藉田,整治军队,乘鸾辂车,戴九串垂珠的冠冕(天子是十二串),再让羽林军的骑兵担任先驱。

    所谓藉田,就是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就亲自耕种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曹操表奏公孙度为武威将军,封他做永宁乡侯,公孙度说:“我在辽东为王,要什么永宁啊!”于是就把永宁乡侯的印绶收藏在武库。

    建安九年,也就是曹操伐袁谭的这一年,公孙度死去了,他的儿子公孙康接替了他的位置,并把那个永宁乡侯封给了自己的弟弟公孙恭。

    公孙康接替父亲执掌了郡中,对外表面上还是称将军和太守,而内心其实却有称王之心。

    此时管宁正定居在辽东,公孙康放下驾子,对他以礼相待,想任命管宁为官,来辅保自己,但公孙康敬惮管宁,始终不敢说这个话。身为司空的曹操征召管宁,公孙康也截下征命不告诉管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3 08:08 , Processed in 2.2253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