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有的人平时太自卑,太敏感,所以很想变得自信、随和起来。这当中他的现实自我是自卑,理想自我是自信。他唯有不断地与自卑做斗争,才能达到理想自我的境界——做一个不自卑、不敏感,从容自信的人。由此,人们应该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扬长避短,补善去恶,此可谓江山易改,本性当移。
《三国志》中说张飞“爱敬君子”,可见他还是敬仰品行高尚的人。在张飞的心目中,刘、关二兄皆知书达礼,既有英雄气概,又有君子风度。但张飞的现实自我是鲁莽、冲动的,理想自我是平和、理智的。张飞的自我修练就是要学会控制冲动,做一个有勇有谋、有礼有节的君子型将领。从一些史料上可以看出,张飞确实努力过。
例如,建安十七年(212年),刘璋慑于北方曹操的威胁,遣法正赴荆州迎刘备入益州,老将严颜认为这是“留虎自卫”的愚蠢举措,不与认可。结果确如严颜所料,刘备入川后便进攻刘璋。其间,诸葛亮率张飞等人溯江而上,攻破江州,生擒严颜。张飞斥严颜曰:“我大军至,为何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回答道:“是你们不守信义,侵夺我州。我州只有断头将军,而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喝令将严颜斩首。严颜面不改色,说道:“砍头就砍头,还发什么怒呢!”张飞为其所动,不但释放了严颜,并将其引为宾客。其实,义释敌方将领,自古有之,不足为奇。但发生在张飞身上,就有些蹊跷了。因为较之早前怒杀曹豹的莽举,张飞没有怒杀敢于顶嘴的严颜,凡而奉为上宾,这表现出张飞对自我冲动人格的修正。
再如,建安十九年(214年),荆州名士刘巴归附刘备。张飞仰慕刘巴的才学,主动亲近。可刘巴却表现得很高傲,不跟张飞说话。张飞对此心中十分怨忿,可是却一直十分克制,态度之谦恭连诸葛亮都替他抱不平。此事若是放在从前,刘巴必是性命难保,而这时已官至右将军的张飞却能够如此隐忍,可见他追求理想自我的巨大进步。
还如,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派大将张郃率兵南下进攻巴西郡,并欲迁徙当地百姓到汉中。张飞时为巴西郡太守,迎战张郃。出乎张郃意料,张飞一改长板桥上一声吼的形象,不急不慢的设计诱敌,在交战中巧妙利用地形,出奇兵切断张郃的前后联系,使他孤立无援,大败而逃。这一战这完全颠覆了张飞在人们心目中的鲁莽冲动的刻板印象,成就了张飞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人格完善。由此一役,后世才有了“张飞穿针——粗中有细”的歇后语!
张飞的自我完善没有做到家
张飞自我完善的努力固然值得肯定,但人格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张飞的自我完善有一个致命的误区,就是他敬上欺下。张飞可以对文化人十分谦卑,却对手下的士兵非常严厉。哪个士兵一有过失动就刑罚上身,令属下都非常惧怕他。对于张飞的性急易怒,动辄杀人,刘备非常担心,曾多次劝喻他:“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表面上非常诚恳地听从刘备的建议,实际上却缺乏自我反省,事后依然是我行我素。而正是这种脾气暴躁,才导致了他在东征东吴出发时,因思羽心切,动辄鞭笞部下,被麾下将领张达﹑范强刺杀,更带其首级奔降孙权。可悲的是,张飞的被刺,不是孙氏集团的利诱所为,而是个人的性格缺陷所至。如果张飞平日能善待同僚和部下,张飞是决不会有此下场。
如何避免职场“冲动的惩罚”
人们常说,冲动坏事,鲁莽致悔。由此,如何克制的职场中的冲动行为是员工自我完善的关键。结合张飞冲动行为的转变,我想给大家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一.克制职场跳槽的冲动。
面对职场停滞不前的发展,人们往往会寻求跳槽。但若是准备不足,跳槽不仅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反而还会使得事业搁浅。尤其是在经济低落的时候,跳槽更应是慎之又慎。良好的跳槽规划应是三部曲:现状分析-跳槽规划-择机行动,而不应是盲目行动,负气出走。
二.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冲动。
面对职场中同事间的矛盾冲突,人们也应该注意疏缓冲动,克制鲁莽。以下是几点注意事项:1)在发泄愤怒前,先为自己的情绪降温,以推迟愤怒的发作;2)换个环境,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将注意力转移到自身上,如关注自己的心跳等转移情绪;3)培养沟通能力,以做到同感共情,在换位思维中平息愤怒;4)多消耗体能,如打球、跑步、游泳、拳击等,以在运动中化解内心的不快。
三、把人格完善进行到底
面对职场中的竞争,人们还需要不断优化自己的人格。而如何优化一个人的人格,则需要人们不断挑战自我。在这当中,人们要明确三点:一. 人格是可以改变的,但这需要有坚定的决心与锲而不舍的努力;二. 人格需要优化组合,但这需要有明确的自知之明与奋斗方向;三. 人格的优化组合导致人格完善,但这需要自我的不断反省调整。
总之,人格完善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自己跟自己斗,最终达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最佳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