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6876|回复: 44

【笔记】《晋书·刑法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9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8-20 14:59 编辑

读书笔记,若非讨论请勿插楼,感谢。
若您发现理解有误或者您有其他见解,欢迎回帖赐教。




上一篇:司马懿
下一篇:貂蝉最后去了哪里?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8-19 02:14 编辑

  传曰:“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刑之不可犯,不若礼之不可逾,则昊岁比于牺年,宜有降矣。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出自《论语》,原句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的大意是:用礼仪来约束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
齐有整齐约束的意思。“格”在儒家的经典中是个很玄妙的词。格有格除的意思,我就理解为改正错误了。反正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宣传用礼仪来约束百姓。


刑之不可犯,不若礼之不可逾,则昊岁比于牺年,宜有降矣。
大意是:让百姓不触犯刑法,不如让百姓不逾越礼法。那么帝昊时期相比于伏羲时期,应该是有所不如的。
昊岁指帝昊时期,牺年指伏羲时期。


《商君书》中说“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
可见伏羲时期以教化为主

帝昊应该是指皇帝之子少昊
少昊时期没找到刑法的资料,不过著名的司法鼻祖皋陶,就是少昊的后裔,东夷部落的首领。或许由此可窥见东夷部落大概有注重刑律的传统吧。
(此处暂且存疑)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夫穹圆肇判,宵貌攸分,流形播其喜怒,禀气彰其善恶,则有自然之理焉。


“穹圆肇判,宵貌攸分”
穹圆,大概是说天,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肇是初始的意思。
宵是夜晚,猜测这句话可能是说天地初分,有了白天黑夜(估计和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有关?)
总之是说世界最初的时候。

流形播其喜怒,禀气彰其善恶,则有自然之理焉。
流形大概是指物体的各种形态,比如文天祥的诗句就有“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禀气指天赋的气性,王充 《论衡》:“人之禀气,或充实而坚强,或虚劣而软弱。”


万物的各种形态传播它的喜怒,天赋的气性彰显它的善恶,在此之中是有自然的道理的。
(没看懂这句,估计要看下文才能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室后刑,衢樽先惠,将以屏除灾害,引导休和,取譬琴瑟,不忘衔策,拟阳秋之成化,若尧舜之为心也。

念室后刑,衢樽先惠
念室是牢狱的别称。《初学记》卷二十引晋·张华 《博物志》:“ 夏 曰‘念室’, 殷 曰‘动止’, 周 曰‘稽留’,三代之异名也。”
衢樽,典出《淮南子》卷十《缪称训》,“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致尊邪:过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其所宜。”指在通衢大道设酒,行人自饮。后为喻仁政的典实。
这句是说先施行仁政,再施行刑罚(估计是强调以教化为主,刑罚作为保障措施)


将以屏除灾害,引导休和,取譬琴瑟,不忘衔策,
衔策本意是马嚼子和马鞭,喻指准绳、准则。
就可以摒除灾害,引导百姓和睦,如同琴瑟一样,不忘记准则


拟阳秋之成化,若尧舜之为心也。
拟阳秋之成化,全译翻译成好像春秋化成万物。
好像尧舜的感化民心。

这段依旧是说治理百姓要施行仁政,以教化为主。而刑罚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保障手段。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8-20 00:58 编辑

     效原布肃,轩皇有辔野之师;雷电扬威,高辛有触山之务。陈乎兵甲而肆诸市朝,具严天刑,以惩乱首,论其本意,盖有不得已而用之者焉。是以丹浦兴仁,羽山咸服。


效原布肃,轩皇有辔野之师;雷电扬威,高辛有触山之务。
这句话全译翻译成在原野上排兵布阵,黄帝有辔野的军队。像雷电一样显示威势,是高辛氏装倒不周山的事。
感觉全译也没全读懂这句话,翻译得很别扭。
问题是,撞到不周山的不应该是和高辛氏作战失败的共工吗?

陈乎兵甲而肆诸市朝,具严天刑,以惩乱首,论其本意,盖有不得已而用之者焉。
这句话全译翻译成:在战场上摆开阵势杀敌和把罪犯杀死后在市朝陈列示众,都是要严肃天刑,惩罚为首作乱的人,推论他们的本意,大概是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
肆有陈列的意思,这里理解为将罪犯处刑后示众了。
结合上句,大概是说黄帝和高辛氏的行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上句有一个可能的理解,黄帝和高辛氏的行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也就是不值得宣扬的。那么高辛有触山之务是否可以理解成高辛氏有造成共工触山的罪责?但是这样这两句的并列关系就讲不通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黄帝和高辛氏的行为,都应了下句的“陈乎兵甲”


是以丹浦兴仁,羽山咸服。
因此在丹浦兴起仁义之师,羽山一带全部归服。
这说的是什么典故?

发表于 2014-8-20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8-20 00:52
效原布肃,轩皇有辔野之师;雷电扬威,高辛有触山之务。陈乎兵甲而肆诸市朝,具严天刑,以惩乱首,论 ...

“丹浦兴仁”典故:尧在丹水的附近打败有苗。
“羽山咸服”典故:祝融在羽山附近击杀


至于有苗与鲧,应该多本古籍都有说明,我也不用解释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离爨 发表于 2014-8-20 09:12
“丹浦兴仁”典故:尧在丹水的附近打败有苗。
“羽山咸服”典故:祝融在羽山附近击杀鲧。

这两个典故我都知道,(后一个我只知道鲧死于此处不知道是祝融诛杀的)我没想到这两个典故的原因是,全译的翻译让我觉得这两句是一个事件——某人在丹水一带起义,羽山的百姓都望风归顺。
当然不能都归罪于全译,因为我自己第一遍看的时候也是这么理解的。

另外,再请教您一个问题
全译把“高辛氏有触山之务”翻译成“这是高辛氏撞倒不周山的事”
高辛氏撞过不周山吗?


发表于 2014-8-20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8-20 11:58
这两个典故我都知道,(后一个我只知道鲧死于此处不知道是祝融诛杀的)我没想到这两个典故的原因是,全译 ...

这句话翻译上的确是高辛氏触山之务(事)。

至于为什么这里写作是高辛氏触山,而不是共工氏,只能说当时可能存在这样一个传说,不周山的触倒是高辛氏战败共工氏之后,天雷所产生的状况。只不过现在流传下来的记载多是共工氏怒触不周山而已。

至于语法上不用怀疑,前面那一句就证明这一句的确是这么翻译。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世属侥幸,事关攸蠹,政失礼微,狱成刑起,则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而世属侥幸,事关攸蠹,政失礼微,狱成刑起,
但是世人心存侥幸,世事败坏,国政混乱,礼教衰落,诉讼和刑罚不断出现


则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于是孔子说:“审理诉讼,我和别人一样,一定要使诉讼的事件完全消灭了才好!”
这句话出自论语。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因为道德败坏,世风日下,才会导致诉讼和刑罚的出现。
依然和上文表达的意思一样,刑罚这种手段都是不得已而为,最根本是实行教化,恢复礼制。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8-20 22:12 编辑

      及周氏龚行,却收锋刃,祖述生成,宪章尧禹,政有膏露,威兼礼乐,或观辞以明其趣,或倾耳以照其微,或彰善以激其情,或除恶以崇其本。

这是描述周朝的法制状况。
到了周朝恭敬地履行天命,收藏起各种武器,师法大自然养育人民的原则,效法尧禹的做法,在治理国政中施行恩泽,威权之中含有礼乐,有时是通过观察言词来弄清楚旨趣,有时是通过仔细听取言词来察看言外之意,有时是通过彰明善行来激发真情,有时是通过铲除恶行来推崇根本。

      至夫取威定霸,一匡九合,寓言成康,不由凝网,此所谓酌其遗美,而爱民治国者焉。

至于用威势来确定霸业,把天下纳入正轨,用成王、康王的事来寄托思想,不因循固有的道理,这就是所说的酌取遣存的善行来爱民治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10:25 , Processed in 1.4626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