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听说周武王亲自率军前来,早就安排好七十万大军相迎。纣师虽众,士兵却因不满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大都临阵倒戈,周军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毫无悬念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攻入朝歌。这就是著名的“牧野之战”。 商纣王见大势已去,只好逃上鹿台,自焚而死。周武王追至鹿台,用黄钺砍下商纣王这个独夫民贼的头,悬挂在大白旗下,妲己的头也被砍下挂在了小白旗下。周武王活捉了商纣王部属一百多人,姜子牙则率军继续进攻商将方来(就是恶来,据说是秦的祖先)的部队,取得了灭商战争最后的胜利,并举行了献俘礼。次日,周武王宣布自己是天下之主。 战争胜利后,周武王向姜子牙询问如何才能永葆天下。姜子牙说:“大王问得很好!大王若欲江山长久,就要爱惜百姓,与民不争。”周武王认为他说得很对。接下来,姜子牙和周公一起辅佐周武王大修周政,开创了一个孔子无比向往的新时代。 姜子牙是灭商的第一功臣,所以被封为“齐公”,排在周公鲁国之前。其封地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有盐铁之利。姜子牙到了封国,“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实惠,所以人民多归齐,齐渐渐成为实力最雄厚的封国。到了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王室就命姜子牙“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到征伐大权,进一步成为政治上的大国。 中华第一“武圣” 说起“武圣”,今天的人大多会想到关帝庙里的关羽。实际上,明朝以前的“武圣”一直是姜子牙,关羽只是给他陪祀的武将之一。在宋太祖时给关羽的政治待遇(封号)和物质待遇(祭祀品)都还低得很,关羽甚至还一度被赶出陪祀的行列。 在后世,大家公认姜子牙是兴周倾商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是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兵书《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是古代武学必读之书。他的丰功伟绩早在《诗经·大明》中就被大加赞颂: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姜子牙是西周文、武二王的股肱,《史记》说: 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这里已经把姜子牙当做兵家之祖,俨然是封他为“武圣”了。 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按时祭祀,无论出师、命将之日都要引辞于武庙,还以古名将十人配享。可以说,姜子牙身后享受了无尽的荣光。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姜子牙被尊为“武成王”,祭奠规格与“文宣王”孔子等同。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奏治武成庙,画古今名将六十四人图形,此时的关羽还只是武圣庙里的一个配角而已。到了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武庙唯享武成王姜子牙及留侯张良,而诸将不再祭,关羽也被迫“下岗”了。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