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 周文王早上对大夫们说:“我梦见一个好人,面黑而长髯,对我说,给你一个好的辅佐,这样老百姓就有大救星了。”大夫们听了,都说这个好人就是周文王的太公。周文王欲擒故纵地说还需要占卜来确定,而信梦的诸大夫却说这是祖先的命令,无须再占。就这样,周文王顺理成章地任用姜子牙为太师。 文王良佐 周文王对姜子牙有知遇之恩,把朝政委托给他。姜子牙治国也尽心尽力,不更改典章法规,不发布偏曲的政令。三年之后,周文王巡查国内,见到各地的地方势力集团全都纷纷离散,各级长官不再夸耀自己的功德,不同的斛不再进入国境使用,国家得到大治。 除了辅佐周文王治国,据说姜子牙还曾经救过周文王一命:当年周文王因为崇侯虎密告,被以“酒池肉林”闻名的商纣王囚在羑里达七年之久。周的臣子都很着急,周文王听说姜子牙的大名,就派散宜生、闳夭将姜子牙招来。姜子牙就让散宜生、闳夭等拿着黄金千镒,寻到有莘氏的美女、骊戎的文马、有熊的九驷,以及其他珍稀之物,通过宠臣费仲献给商纣王。商纣王喜不自禁地说:“只要有其中之一就可以放了西伯,何况是这么多宝贝呢?”于是就掉以轻心地放了周文王。周文王出狱后就听从姜子牙之言向商纣王献上洛西之地,以请求免除炮烙之刑。商纣王不仅答应了周文王的请求,还任命他为西伯,赐给他弓矢斧钺,让他可以四处征伐,周文王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商纣王得到的只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而周文王得到的却是民心。 失尽民心的商纣王依然怙恶不悛,并用善谀好利的费仲为政,朝政坏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而周文王却是大行善政,积蓄力量收买民心。周文王还悄悄地联络各路诸侯,先后讨伐了犬戎、密须、崇侯虎等部落,剪除了商纣王的羽翼。然后周文王自岐下迁都于丰邑,此时三分天下周有其二,大有取商代周之势。 《帝王世纪》说周文王曾梦“日月着其身”。日月是帝王之象征,这个梦显然是想说周文王受命于天。这种“受命于天”的说法也是后世想称王称霸者所刻意模仿的行为。但周文王没有天子之福,迁都的第二年他就去世了,由周武王即位。 周武王即位后,对姜子牙更是倚重,把他尊为“师尚父”,君臣二人日夜策划,把灭商兴周作为头等大事。 为了体现反商的“政治正确性”,免除犯上作乱的恶名,周武王他们不仅大加指责商纣王的种种罪行以占据舆论的高地,而且姜子牙还设了个计:他用丹药喂食一个小儿,令其全身纯赤,长大后,还教这个小孩说“殷亡”。这是古代一例成功的心理战,殷民见这个小孩像“红孩儿”般全身赤色,以为他就是天神,又听他说出“殷亡”二字,都以为是天要亡商了。 即位后不久,周武王以姜子牙为太师,周公旦为宰辅,召公、毕公等为左右,进攻到了孟津。这是周武王为了试探诸侯是否齐心而发起的一次军事演习。此次诸侯不期而会的有八百人之多,大家都认为暴纣可伐。而最终周武王却因为“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觉得时机尚未成熟,“汝未知天命,未可也”,在阅兵之后就退军了。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听说商纣王昏乱暴虐更甚,甚至六亲不认地杀了叔父比干,囚禁了箕子。见商纣王已经众叛亲离,周武王于是遍告诸侯,说:“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 大军临出发时,先按惯例占卜龟兆,出乎预料的是不仅一占不吉,还有风雨雷电接踵而至,连周武王的马也被雷击死了,大家都十分恐惧,连周公也说:“天不佑周矣!”在关键时刻,姜子牙表现出领导者的睿智和坚定,他推开占蓍,脚踩龟壳大骂:“枯骨死草,何知而凶?” 姜子牙相信“成事在人不在天”,他力排众议说:“君秉德而受之,不可如何也?”他这种坚决的举动大大坚定了周武王的信心。于是周武王亲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东伐纣王(《尚书》等称是三千人)。姜子牙又下令周军将走过的桥梁全部烧毁,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看来,“破釜沉舟”之举并不是项羽首创,而是姜子牙。 尽管周军按计划顺利前进了,但周武王心里还是有些没底。一天,周武王告诉周公说:“呜呼,谋泄哉!今朕寤,有商惊予。欲与无□,则欲攻无庸,以王不足。戒乃不兴,忧其深矣!”(《逸周书·寤儆解》)武王说他梦见伐商的计谋已经泄露,商人惊动了自己,想服从呢没有好的方法,想进攻呢又怕不能成功,想取代为王呢条件又不成熟,他感到这次战争未必能够战胜商纣王,因而很忧虑。周公宽慰周武王说,这是上天对周人不能指望一帆风顺而取得胜利的提示,所以通过梦告诫他,周军一定要戒骄戒躁才能取得胜利。听了周公的这番话,周武王悬在半空的心才勉强放了下来。 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周武王召集诸将和各族头领,发表誓师之词《牧誓》,指责商纣王昏庸暴戾,唯宠妃妲己之言是听,号召大家齐心协力消灭暴君。此时诸侯与会的共有车四千乘,反商联军可谓声势浩大。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