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330|回复: 3

当项羽遇到刘邦:从一句话看差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性格决定成败。这话如今很流行,却也并不算什么发明,它不过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和总结。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着这个人做事时的态度、速度、热度,投入的程度不一样,产出自然也就不一样。
  项羽和刘邦性格迥异,这在他们后来的军事和政治对决中展露无遗,他们不同的性格,也注定他们会做出不同的事,走出不同的人生道路。这种性格,其实早在二人刚出道时,便已经流露出来了。
<img title="项羽刘邦" alt="项羽刘邦" onload=imgresize(this) border=0>

  他们二位都曾经历过同一件事情,就是秦始皇的出巡。同样的出巡,虽然时间不一样,但是场景一样,形式一样。秦始皇一样风光无限,武士一样巡逻开道,地方官吏一样净水泼街,围观群众一样被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可以说,项羽和刘邦是在同样的距离、同样的环境下目睹此景的。然而,他们却说了不同的话。
  项羽如是说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项梁和项羽叔侄两个去围观,当秦始皇车驾在铜锣声和吆喝声中威风凛凛地驶过来时,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我可以取代他,或我比他强。
  这话是太史公的书面语,文绉绉的,生活中的口语肯定不这样,之乎者也的,体现不出气势。现在的干部看不上哪个上级,话说的比这粗多了,直言:他算个屁(或毬或屌或蛋)。北京人则就更加简单直接,俩字儿:姥姥。
  项羽具体说的啥我们没必要去探讨了,也探讨不出来,既然太史公这样记载,大意是错不了的。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将项羽的性格暴露无遗了。从中我们最少能够得到三个方面的信息:
  首先说,项羽是一个性情中人。
  秦始皇那是什么人啊,扫六合而定中原,如今的大好河山是打出来的、杀出来的,他遵循的是法家治国理念,靠严酷刑罚统治人民。当时秦朝法律严苛到什么程度呢?“偶语弃于市”,就是俩人在当街碰上了,在一起咬耳朵说两句悄悄话,发现了都要治罪,哪怕你俩扯得是家长里短、保媒拉纤的闲篇儿,那也活该你倒霉,形迹可疑嘛。
  因言获罪犯不上,所以大家都三缄其口,都做观棋不语的真君子,都保持沉默是金的生活态度。天子的威力那是在几十米外都能感受得到的,腿不打哆嗦就是好事。况且项羽当时二十三岁,正是半大小伙子,底气十足地来这么一嗓子,好似晴天一个炸雷。项羽话到嘴边,不吐不快,足见他是一个口无遮拦、敢想敢说的真汉子,也是一个光明磊落、勇于担当的人;
  再者,项羽是个行事不顾细谨的人。
  这是委婉的说法,其实说白了就是行事鲁莽,咱给项羽留着面子呢,这样的人粗鄙却不失可爱,咱不能再在人家伤口上撒盐。你想啊,项羽说这话时,秦始皇本人或秦始皇的随从武士也可能没听见,那家伙一路被车轱辘声、铜锣开道声、歌功颂德声所包围,享受着噪音污染,也挺不容易的。但他们听不见不等于别人听不见,项羽周遭寂寞宁静,围观群众是谁也不敢言语的,大气都不敢出,掉根针都能听见响儿。项羽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一出口,周围那些善良的群众都得离他远点,怕受他牵连,我的妈呀,这是哪来的疯子。万一有好事者立功心切,再给项羽告上一状,项羽小命休矣。
  而且最窝心的当是项梁。项梁一直怀念着祖先的荣耀,也想恢复祖先的荣耀,他一直在为此做着努力和准备。在吴中,给人家办红白事,都要军事化,搞不好做梦都在想。只是他没遇到合适的机会。项羽说的这话,他心里未必不是这么想的,但他没有说出来,因为他不是年轻气盛的岁数了,他懂得忍,在没有把握时,他不想暴露自己,搞得前功尽弃。同时他也害怕,毕竟面对的是生杀予夺一言九鼎的当朝天子,项羽这一嗓子差点没让他前功尽弃,所以项梁闻言急忙捂住项羽的嘴,说:“毋妄言,族矣!”那是吓得魂飞天外。这话可不是闹着玩的。
  第三,项羽是一个自信的人。
  项羽的话目的明确,杀气腾腾,字字咬牙切齿、充满仇恨。除了情感上的强烈,这话还有内涵,它表现了项羽的一种不屑,在他眼里,秦始皇并不算什么,别看你威风,我将来比你威风,似乎夺取天下并不算什么特别费劲的事,他觉得对于他项羽来说,取代秦始皇只是个时间问题,根本算不得什么。这种骨子里的不屑,体现了项羽的一种自信。




上一篇:杨广如何两面三刀谋夺太子之位
下一篇:东汉文化兴盛之地 独领风骚的关中私学教育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项羽的这种自信里也多少含有些自傲的成分,因为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怎样,不过理想归理想,报复归报复,如果不是后来陈胜吴广被迫起兵,项梁项羽叔侄二人不知要等到何时才会有所动作。
  刘邦如是说
  刘邦是在征送徭役去咸阳的一个偶然机会看到秦始皇的,目睹始皇的威风,他“喟然太息”,长叹一声,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意思是男子汉就该这样,这才叫成功的男人。羡慕、崇拜之情溢于言表。这也传递出刘邦三方面的信息:
  首先,刘邦是个会服气的人。
  从这句话中,我们丝毫看不到项羽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谁也不服的霸气和傲气,他的话里除了羡慕就是羡慕,而且羡慕却不嫉妒,更加不会恨。他内心对秦始皇充满了崇敬和崇拜,而且崇拜得五体投地。就是说,这个世上有真正让他折服的人,他并没有自我感觉特别良好。
  二者,刘邦对自己的现状不满。
  一个人所崇拜的,定然是自己感觉高不可攀的东西。这种潜意识的攀比,会让他自惭形秽,进而对自己的现状不满。
  应该说,刘邦当时混得还算不错的。泗水亭长充其量算个低级公务员,是吏而不是官,但他毕竟是吃官家饭、做官家事的,人前人后吆五喝六,小日子过得定然也很悠哉快活。况且县官不如现管,阎王好见小鬼难拿,那愿意巴结的老百姓定然不在少数,每天请吃请喝,混一肚子好下水还是没问题的。
  可什么事就怕比,烦恼皆由对比生,在泗水你人模狗样,到咸阳你还威风得起来?在秦始皇面前,那泗水亭长算个啥呀!你以为人生的真谛就是每天有俩菜整两盅?丢人啊。所以刘邦目睹始皇风采,内心波动是肯定的,他那句由衷的慨叹,已然说明一切。
  其实即便没有看到秦始皇这出,刘邦也绝不甘心一辈子只做个小小的泗水亭长,官也好吏也罢,只要和权力沾边的,没有哪一个人会觉得现在的位置就到头了,都在那两眼泛光、削尖脑袋时刻准备着呢。
  第三,刘邦没有太高的欲望。
  刘邦说这话的基调在“喟然太息”上,大声叹息,连连叹息。一个人叹气,大约有两种情况,一是困顿时的无助,一是无法抵达的无奈。刘邦应当属于后者,对于一个小小的亭长来说,和当朝天子简直是天壤之别,那样的位置是想都不敢想的,即便当时刘邦有雄心有壮志,顶大也就瞄瞄郡守县令,这还算靠点谱。
  欲望的大小是和你所处的地位成正比的。局长见市长,绝不会战战兢兢,混熟了还能称兄道弟呢。可他要见省长或是更大的官,心里不打鼓两腿不哆嗦我服了他,生怕哪句话说错官就没了,哪有功夫幻想有朝一日和他勾肩搭背啊。刘邦作为一个最底层的公务员,秦始皇的威风是可望不可及的,甚至能够远远地瞻仰一下,都是一种莫大的荣耀,都会让他激动好一阵子。
  我们不能因为后来刘邦平定天下,威风甚至超过了秦始皇,就说他当时内心做着怎样的取舍,有着怎样的担当,酝酿着怎样的蓝图,那是那些为英雄伟人树碑立传的御用文人通用的伎俩,是哄人的把戏,我们可爱的祖国花朵就是这么给教坏的,良好正直的社会风气就是这么给败坏的。务实点比什么不好啊,干嘛学得那么乖巧!
  话里的玄机
  相同的情景设定,二人却表露出不同的姿态。要说有共同之处,就是他们说的都是发自肺腑的话。言由心生,没有丝毫的矫情和掩饰。除此之外,就是当时他们谁也没想当皇帝。我们先说刘邦。
  作为泗水的小吏,刘邦早已是社会油子,是个喝酒赊账,诸事不干其虑,“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的主儿,今朝有酒今朝醉,怎么潇洒怎么活。他没有多大的社会和生活压力,也没有多少雄心大志。
  彼时一些诸如其母刘缊“梦与神遇”、武负、王媪二位酒店老板“见其上常有龙”,以及后来刘邦斩白蛇、吕雉循云气找刘邦,等等美丽传说,只是增加了他的神秘色彩,让他自我感觉良好些罢了,况且那些传说是不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授意他人放的烟雾弹也未可知。总之那时他绝不会想到将来要当皇帝,即便想,也和如今那些学炒股的想成为巴菲特一样,是一种美丽的期待,能否实现自己心里也没底。
  刘邦乐得逍遥自在,或许也想获得更大的权利、想当更大一点的地方官,每天有人拍马匹,有酒喝、有肉吃、有妞泡也就满足了,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奢侈的。皇帝那事离他太远,况且人事变化瞬息万变,能保住这个泗水亭长就不错了。
  项羽当时也没想到要当皇帝,或是成为后来号令天下的西楚霸王。那是后来随着事态的发展水到渠成的事,就像如今做的五年或十年期规划,与最终的五年或十年期总结并不一致,但总会有高人能将他们变成一致一样。人的发展还不同于指标,指标是具体的,尚且如此不靠谱,更别说人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的话,其实就是一时之愤,而且他说话的重点在“取”,而并没有期望要“代”,没有想除掉秦始皇后自己去坐他的位子,他只是不想让秦始皇在那个位子上悠哉快活了,他看着长气。
  虽说是简单的一句话,却也像“怎么看”和“怎么办”一样,一字之差,谬以千里。项羽和刘邦在彼时情景的说话,应该是二人内心情结的一种完全流露。从现象看本质,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别。
  1、二人目的不同。
  项羽要的是结果,刘邦做出的是规划。或者说,项羽是要夺天下,刘邦是想坐天下。
  项羽的取代,强调的是一种手段,是一个实现目的的过程。这注定他会用铁血手腕去征服世界,也注定他在做事时甘于冒险、喜欢冒进。也在他看来,武力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所以当刘邦向他示弱时,他会毫不怀疑他的动机,因为他觉得自己足够强大,有着足够的威慑力。
  刘邦的艳羡,则是人生的一种目标,是一种很平和的向往。这种平和注定他会稳扎稳打、按部就班,不会轻易冒进。这种循序渐进会转变成机智,遇事能以柔克刚;也会让他头脑清醒,凡事避其锋芒,做出暂时的妥协。刘邦先入关,按照楚王熊心的约定,他该理所当然地称王,可是面对项羽的霸气,他最终选择了妥协,因为他清楚自己还不是项羽的对手。
  2、刘邦比项羽成熟。
  在处事上,刘邦肯定比项羽要成熟、老道。项羽直来直去,有啥说啥,想啥做啥。从项羽义愤填膺、不管不顾的说话中,已然证明了他的不成熟。刘邦会则会将心里的渴望埋藏起来,等时机成熟了,再拿出来熨平。事情说起来简单,里面却有曲折、有包容、有妥协,不会如项羽般是一条笔挺的直线。
  3、项羽比刘邦压力大。
  抛开后来两人的发展,单就这两句话来说,刘邦的话更现实些,它没有任何负担,说说就算,最多晚上睡不着或是灌点黄汤的时候,拿出来回味向往一下,想象着自己替代秦始皇去坐豪华车的情形。项羽则不然,他心机沉重,那话是真往心里去了,以后每每想来都会如骨鲠在喉。
  差别来自哪里
  相同的情形,二人为何表现出如此大的反差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
  一、岁数的差别。
  从岁数上讲,刘邦比项羽大二十四岁,项羽说这话时二十出头,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刘邦见到秦始皇应当比项羽早,就算是秦始皇刚登基时被刘邦看到,那岁数最起码也比项羽看到时大着十一、二岁,也是三十好几的人了。
  有人不服岁数,会举出若干少年老成或者年轻有为的活生例子,这个我承认,也很佩服,但也只能说明智力和用功程度上的差别,莫说这种差别不会太大,就是大,它也代替不了人的经历和经验,一个人的经历和经验不是单纯靠智力和用功解决得了的,尽管有时它们能起到促进作用。对于人生来讲,每个阶段都不尽相同,你不到那个岁数,你就永远不会做出那个岁数的事。所以从岁数上讲,刘邦比项羽要见多识广,也注定他不会像项羽那般口无遮拦。
  二、身份的差别。
  大家有个误解,以为项羽是贵族出身,刘邦是个泼皮破落户。所以项羽气质高贵,刘邦无赖到家,或者说项羽比刘邦素质高。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对。素质看表现在哪里,看品质,项羽肯定比刘邦高,刘邦喝酒逛窑子,作风不敢恭维;看诚信,项羽也比刘邦高,刘邦身上镚子儿不带就敢去喝人家的蹭酒,这事项羽无论如何是干不出来的。
  但要论讲政治,项羽就不如刘邦了。项羽家底再厚实,祖宗再荣光,也不过是个富二代、官二代,他本人仍就属于无业游民之列,没有什么具体的营生可干。那刘邦再不济,他也是个公务员啊,少不了开个会看个文件啥的,耳濡目染,政治素质肯定比项羽高。所以见到秦始皇,刘邦会说羡慕的话,而项羽则只会说反动的话。
  三、情感的差别。
  项羽对秦始皇只有恨,因为他觉得秦始皇抢了他的威风。项家世代为楚国将军,爷爷项燕更是楚国的柱梁,衣食无忧、受人尊敬。在击退李信的二十万大军之后,项家也达到了荣耀的顶峰。但这种光鲜维持得太短,王翦六十万大军压境,项燕兵败后自杀,家族从顶峰跌落谷底。从风光到落拓,这个弯儿项羽不是一下子能转过来的。
  家族的荣耀相去未远,挥之不去,这就成了项羽心底的一个死结。犹如一个失意的官员,总是回忆自己过去的威风一样,在谈笑风生的表面,深埋着失落和沮丧的遗憾。尽管项燕死时项羽才十岁,记忆可能有些模糊,但叔父项梁却是记忆尤深的,他未必不会将他的那种情绪带给项羽不是?项家落到这般田地,都是拜秦始皇所赐。所以秦始皇越威风,他就越失落,这种失落之情,有时会激发人的野性。野性出来,也就无所谓怕了,所以他敢说犯天下大忌的话。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对秦始皇没有恨,作为秦朝的一个地方小吏,吃着秦始皇给的俸禄,享受着秦始皇给的权势,他应该感谢秦始皇才对。即便偶尔不如意时发发牢骚,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他对秦始皇也不应该有实质性的恨,因为秦始皇并没有伤害过他的利益。
  不同的影响
  二人不同的言论,也在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变异着、存在着。
  项羽的取而代之,杀气腾腾,火药味十足。后来这种杀气变成了霸气,处处锋芒毕露,他破釜沉舟,是为了争夺天下,争夺原本属于他的荣耀;火烧咸阳,是为了毁灭天下,毁灭秦始皇的旧有秩序。他为所欲为,视天下为囊中之物,任由自己放纵。他的霸气终于达到了沸点,烧腾起来,让他忘乎所以。
  刘邦虽说当时没有奢望,可这种天上地下的强烈对比,也会让刘邦的内心翻江倒海、五味俱全,也会引出他内心的那种不安分,进而激起刘邦的万丈豪情。秦始皇的威风刺激了刘邦,也给了刘邦一个企盼的目标,虽然这个目标是模糊的,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许只是很快地一闪,瞬间便消逝得了无踪影,但却在心底留下了痕迹,一旦条件成熟,它就会重新翻腾起来。
  正是因为当时的羡慕,所以刘邦以后会不断地憧憬未来,随着反秦风暴的蔓延,刘邦有了自己的地位,他成了反秦大军中的一份子,是要取代大秦帝国的一份子,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想会发生变化,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其想法也是模糊的、不成形的,有时不过是在心情低落时,自我安慰一下,但这已经上升到了另一种高度,因为他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人的目标信念的形成,往往都是从最初的不安分开始的。刘邦内心的躁动,也就成了他理想的雏形。尽管当时这个雏形还是毛茸茸的,离长上翅膀还差得很远。随着天下只剩下刘项对决,刘邦的雄心会彻底激发出来:原来我也可以那样的。那时刘邦的心境完全发生了改变,他不会再认为那是不可能完成的梦想。当他的威风越来越接近始皇的威风,这种梦想就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了,进而成了一种目标。正是靠着这个目标,刘邦有了前进的向导和动力,才有他后来的一系列成就。
  项羽有魅力,刘邦有欲望
  项羽的话传递的信息就是要拿下、取代,过程直接而短促。刘邦则是憧憬、向往,要实现则需要一个过程。通过二人简单的说话,也可以得出二人的性格特点,那就是:项羽有魅力,刘邦有欲望。
  项羽的性格个性突出、张力十足,感染力颇强,因为他有棱角。他像一个游行侠,由着自己的性子,随性随心,快意恩仇,活得很真实,也很自我。这样的人适合交朋友,因为他没有太多的心机,他会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和朋友翻脸。
  刘邦则像一个普通人,他很现实,有欲望,知道凡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会让他性格相对柔顺些,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会分析利弊,变得有心计。
  相比之下,项羽更让人喜欢,因为他直接,干脆,透明。刘邦则让人佩服,他沉稳,包容,老辣。他们都将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3 06:25 , Processed in 0.0951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