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子大凡一旦进宫做了皇后、嫔妃是很难再出宫为民的,不是老死皇宫,就是陪葬先皇,即便是一般的宫女出宫也比登天还难。当然历史上也有几个清明的皇帝将部分宫女遣送出宫的先例,但这一般都是开国之初或者末世来临,清理前朝的宫女或者是无奈的放生。但是,史上也有一位来自民间最后又回到民间的才女皇妃,她就是曾写过名动一时《金缕衣》的杜秋娘。
杜秋娘是江南润州人,也就是现在的镇江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说起身世,真是一言难尽。那时她虽然家境贫寒,被卖进青楼,却独享天地之精华,山水之灵气,十五岁时便出落得风姿绰约,亭亭玉立,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娟秀妩媚,而且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更是了然于胸,一时风靡了润、扬的大江两岸。难怪自古就有江南出美女的说法!
杜秋娘小时候就被卖入青楼,学习歌舞弹唱,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要接客了。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杜秋娘渐渐地成为名动一时的大牌歌星。当然,当时像杜秋娘这样的大牌歌星日夜迎客、朝夕歌舞的辛酸也都是人所共知的。
俗话说,树大招风,歌女一旦出了名,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当时一个风尘女子一旦出了名,不要说王公大臣的任意欺负,纨绔子弟的为所欲为,就是平时那些客人的频频地无端骚扰就让这些歌女们难以承受。她们每天无不是人前强欢笑,人后泪交流。
那么,杜秋娘乃一介风尘歌女,又是如何走入皇宫,被唐宪宗李纯封为秋妃的呢?这事说起来话长,那是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驾崩,李诵继位为顺宗。这位皇帝常年卧病在床,无力处理朝政,在位仅八个月就禅位给儿子李纯,是为宪宗。李纯少年登基,年轻气盛,一登龙位就决心扭转藩镇割踞的分散局面,因而采取强制手段,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力。而当时身为镇海节度使的李锜对此却大为不满,依仗手中的兵力,竟然举兵反叛,但很快这场叛乱得到平息,李锜也在战乱中被杀身亡。
其实,这位镇海节度使李锜就是杜秋娘原先的夫君。原来杜秋娘十五岁那年,李锜见她年轻貌美,能歌善舞,便以重金将她从青楼买入府中收为侍妾。说实在的,他们虽是一对老夫少妻,但李锜对杜秋娘确实十分恩爱,以至成了一对忘年夫妻。所以春花秋月之中,他们度过了许多浪漫醉人的时光。
李锜兵败身亡后,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的。起初为奴,后充当歌姬。这个时候,天资聪慧的杜秋娘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她悄悄地谱写了一曲《金缕衣》,同时又把它编排成歌舞。这曲《金缕衣》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在艺术上虽非最上乘作品,但确也是不让须眉之作,可诵可传,可圈可点。
突然有一天宪宗李纯要看歌舞,杜秋娘便为他表演了《金缕衣》。果然李纯一见钟情,深受感染,连声夸赞。没多久,杜秋娘便被封为秋妃。后世有人歌曰,“太液池边烟柳绿,未央宫内羽衣红。”杜秋娘与宪宗李纯情深意切,颇似当年杨贵妃与唐玄宗的风情气韵。
其实,杜秋娘与杨贵妃相比,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杜女士不仅争得宪宗的宠爱,而且还不露痕迹地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以自己的聪慧和才智,为夫君分忧解愁,这想必其中也有许多酸甜苦辣?
当然这些事情说起来也是一言难尽的。当年李纯即位执政之初,由于锋芒凌利,对藩镇采取强制手段和高压态势,引起各地藩镇纷纷的不满。后因番邦外夷侵犯大唐边境,李纯对藩镇又施以宽柔政策,不但抵御了外侮,而且取得了国土的安定,使唐室得到中兴。宪宗之所以如此怀柔施政,除了大臣们的建议外,这枕边风也是不可少的。说实在的,杜秋娘就是以一颗女性的温柔之心,时时感化着锋芒毕露的唐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