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974|回复: 3

有关于三国时期的的匈奴活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致简介和基本常识

  匈奴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史记·卷110·匈奴列传》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商”。曾经有着让汉王朝俯首称臣的实力,但是由于种种缘故,日益衰落。
  因为本吧属于三国吧的缘故,所以我只讲匈奴在三国时期的具体活动。什么汉武征讨、单于之争、张奂平乱什么的我都直接跳过了。不过诸位若是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百科一下。
  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记住一个名词“南匈奴”。匈奴在东汉时期,分为了南北2部。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安置在汉朝的河套地区(河套地区在那时是并州和幽州那一块)。而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后来北匈奴西迁了,然后就基本上消失在了中国的历史中。而南匈奴则混到了东汉末年。(本次所讲的匈奴就是南匈奴)
  官职:

  匈奴的大首领叫做 单于,单于的老婆叫做 阙氏。注意 阙氏 不一定就是皇后,只是对匈奴老婆的统称罢了,为了区别 众阙氏 的高低贵贱,有时也会在 阙氏 前加以数量词,比方说 第二阙氏,第三阙氏,大阙氏等等。
  匈奴单于往下数就是 左右贤王,为了管辖 匈奴 辽阔的土地,除了原来的单于王庭(朝廷)外,还增设了左贤王庭与右贤王庭。左贤王管辖匈奴东部地区,右贤王管辖匈奴西部地区。
  一般来说,左贤王都是由 单于所立的太子担任的,所以,左贤王的权力往往大于右贤王。
  再往下就是 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等等,由那些王公贵族分别统领。这些基本上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下面我们讲匈奴在三国时期的活动历时。
  匈奴内变和须卜骨

  中平四年(公元187), 前任中山太守张纯(张纯此人大家应该很熟悉吧)反叛,接着率领鲜卑人马入侵边郡。灵帝下诏书征调南匈奴的兵力,调给幽州牧刘虞率领,攻打张纯。匈奴单于 派他的 左贤王 率骑兵前往幽州.但是国内的人害怕 单于(当时的单于是叫 羌渠 ) 没完没了的发兵,在中平五年,国内十多万人反叛,进攻杀害了单于。(出自《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单于儿子 左贤王 於夫罗即位。而参与者恐被报复不认可新单于,另立一位单于 须卜骨,而 於夫罗 因为无法进入匈奴没办法只好带着几千本部人马前往汉朝申诉求助。但是当时的汉王朝还有功夫管他?自己国家的事都料理不过来了。汉灵帝当时刚刚驾崩,汉王朝已在迅速瓦解中,汉王朝实在是没有精力没有能力来管此事了,于是就将这件事情就暂且搁在一边了。(出自《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后来,须卜骨都侯当了一年单于就死了(后汉书),单于位置就此空缺,由年老的王侯掌管国内事务。(出自《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至此匈奴分裂成了两种势力,一个就是由老王侯所组成的临时匈奴政府,还有一个就是 正统单于於夫罗 所组织的流浪匈奴军。
  於夫罗的7年奋战

  於夫罗 被国人们驱逐出境后, 洛阳寻助失败后,看准当时天下大乱的时机,和当时农民起义军的一支 白波贼开始鬼混了,变成当地的流寇,进攻河内、太原等郡县(《魏书》)。但是当地的豪强则让他吃尽了苦头。在黄巾之乱时,地方豪强为了镇压叛党,早已纷纷结坞壁自保。於夫罗进攻无利,自己反而折了不少人马,打算退兵返回匈奴王庭,但是国人又不允许,毕竟自己等人可是杀了对方的亲爹啊。在进退两难之中,於夫罗只好暂时将部众留在了河东郡的平阳县。(《后汉书》)
  根据《三国志·张杨传》的记载,在初平元年 (190)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於夫罗和袁绍、张杨联盟。不过於夫罗过了不久就反悔了,引兵叛离,顺便还劫持了张杨。袁绍一看就怒了,丫的当我这是客栈啊,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盛怒之下的袁绍派出一员大将,在邺城附近把他击败了。而这位大将就是日后因击败白马义从而闻名天下的麴义。
  於夫罗倒是也有点本事的,在大败之后并没有一蹶不振,后来于夫罗劫持张杨来到黎阳,打败了度辽将军耿祉,势力又壮大起来。在黎阳就这样太平地度过了2年。黎阳这个地方属于河南,也就是说这时候 於夫罗已经到中原了。之后加入到了中原混战之中…………
  蔡文姬就是在中原混战的时候被匈奴掠去的,大致时间为194年-195年(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初平三年(192),正义的曹操率部讨伐黑山贼(诸位没看错,就是黑山贼),成功击破了 眭固等部,又顺便在 内黄 把“流寇” 於夫罗 给击退了。(出自《三国志·武帝纪》)




上一篇:细看葛剑雄版《中国人口史》对三国人口的误读
下一篇:对央视94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评价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段,曹操打於夫罗,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于夫罗 先生的合作对象应该并不是单一的。在当时就已经和黑山贼军开始合作了,并且在曹操讨伐黑山期间派兵前往了救援,否则曹操也不会闲着没事去破於夫罗。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魏武皇帝正义感爆棚,看不惯异族欺我大汉,于是就把於夫罗给击破了。
  初平四年(193),那时候袁术和袁绍的内斗已经开始了,为了消灭当时身为袁绍盟友的占据兖州的曹操,袁术联同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挥军攻击兖州。之后又有黑山贼的余部以及匈奴于扶罗等助战,可能正是因为之前被曹操所击败了所以怀恨在心,又或者是因为袁术的威逼利诱,於夫罗依然参加了这次攻曹大战,不过事实是残酷的,他又打输了。(出自《三国志·武帝纪》)
  公元195年,当了7年单于的於夫罗病逝,其弟弟呼厨泉 继位,其子刘豹成了匈奴左贤王。虽然在位只有七年,这七年却是十分精彩,与麴义、曹操等名将交手但是还可以全身而退,已经算是不容易了。
  呼厨泉与曹袁

  呼厨泉 继位后,由于其兄是被驱逐出境的,所以他在前期也不得已入匈奴国。
  首先我们要讲的是天子东归,此事匈奴人也有参与。
  兴平二年(195年),关中动荡,李傕、郭汜、杨奉、董承斗得不亦乐乎。汉献帝趁机与百官奔出关中,入弘农。在此期间董承、杨奉巧妙地运用了缓兵之计,假意和李催等人联合,而秘密派人到河东,联合以前白波的头领李乐、韩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一同率领他们的部众数千骑而来,和董承、杨奉共同攻击李催等人。果然在双方的两面夹击下,他们顺利击退了叛军的先头部队。
  之后,匈奴人与白波贼部队担任了大部队中守卫后部的角色,我们就简称为“后卫”好了。
  PS:关于南匈奴右贤王去卑 :有一说认为他是单于於夫罗之次子,也就是呼厨泉的侄子,刘豹的弟弟,之后我们会提到他的。据说他的子孙后来以“独孤”作为姓氏了。
  在一番辗转以后,天子终于回到了洛阳,之后没几天就被曹操给迎往许昌去了。根据《后汉书·南匈奴列传》的说法,在天子被迎回许昌后不久,呼厨泉也顺利地回到了匈奴本国,并且仍保持着“单于”的名号。由此可见,他在此时,确实已成为了匈奴国人心中公认的大当家了,单于的位子也就此稳了。
  可是,让我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之前“不得归国”的呼厨泉就这么突然地回国了,而且成了公认的大当家了呢?
  根据我的推理,原因就是他获得了当时一个重量级人物的支持。
  董卓死后,当时的重量级人物有3个:曹操、袁绍、袁术。
  袁术远在淮南,不可能干涉远在千里之外的并州匈奴的内事,所以他最先排除。
  曹操在当时也依然有了霸主的风范,呼厨泉依赖他倒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但是考虑到匈奴之后对曹操所发动的战争,所以他也排除。
  那么最后只剩下袁绍了,袁绍在当时地处北方大地,拥兵十余万,而且与匈奴领土的距离并不算远,他是最有可能作为呼厨泉后台的人物。
  下面是进一步的推理:
  呼厨泉凭借袁家的支持返回了匈奴国土,并且压倒了国内的反对势力(主要的反对势力还是杀害他父亲的那群人),重新夺得了主导地位。而取得袁家的支持的代价就是在日后的曹袁战争中出力。而在曹袁战争中,我们确实可以依稀看到匈奴人的影子。司马彪的《战略》有说过“袁氏背王命,驱胡虏以陵中国。”
  在前文,我也大致给大家讲了下匈奴人的当时状况可以说是不怎么地的,连年的用兵早已使匈奴人不堪重负,不堪到甚至国人都要杀害单于的程度才能停息。但在这种不堪重负的情况下,袁家一声令下,匈奴人照样二话不说提着脑袋赶往战场,足以看出匈奴人欠着袁家很大的一份人情。鉴于史书上也没有写过袁家和匈奴有什么互相开通经济贸易往来的资料或是大规模援助的记载,所以我推定这份人情就是在呼厨泉归国的时候欠下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讲讲匈奴人为了这份人情而打的仗。
  根据《三国志·钟繇传》来看,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2年。
  大致的流程是这样的,那时候是袁绍新亡、袁尚上位。袁尚
  派遣高干、郭援二将领兵数万人联合匈奴单于一起攻击河东,顺便还联系了西北的马腾、韩遂。史书上说是“腾等阴许之”,也就是假装答应了。
  可是马腾在张既的劝说下,毅然相应了大义(袁尚联合外族攻击大汉领土),派出了一员大将和钟繇前后夹击,大破之。这位年轻的大将就是在《演义》中位居五虎系列的马超。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臣服后的变化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击败了归降未久而又反叛的并州刺史高干,彻底占据了并州,于是任命梁习以别部司马暂领并州刺史。
  梁习一上位就所面临的局面就非常不稳定。“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棋跱。”是《三国志》对于当时局面的描写。
  上文中的“胡狄”主要为南匈奴诸部,“张雄跋扈”则表示了他们内在潜有的割据隐患。为了可以消除这样的隐患,梁习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三国志·梁习传》对梁习的治理措施描写完毕后,第一句话就是“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於编户。”可见,梁习主要针对的对象还是匈奴。
  梁习的治理政策可以大致分为3类:
  1、把匈奴的高官子弟、上层人物吸收到地方政府中担任官职,使他们与部众完全脱离关系。(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
  2、把匈奴的牧民壮丁调征,编为“义从胡”和“勇力吏兵”,分发到各个地方打仗或驻防,他们的家属则迁移到了邺城居住。我想在座的应该知道邺城是什么样的地方。(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
  3、对于一般匈奴百姓,鼓励他们参与农业生产。可以说从这里匈奴人开始从畜牧经济转向了农业经济(百姓布野,勤劝农桑)。
  在采取一系列政策之后,梁习有效消除了匈奴对于北方的余在威胁。以至于 陈寿 不得不评论他说为“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至此匈奴的威胁基本解除。
  公元207年,曹操派人去南匈奴左贤王(当时的左贤王是刘豹)那里迎回了蔡文姬,这就是有名的“文姬归汉”。(不过这件事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
  在公元216年,匈奴发生了惊天的巨变。那年,曹操晋魏王,威名遍天下,他的声明传到了北方,匈奴人都很仰慕他,于是单于呼厨泉 亲自 来邺城拜贺曹操,注意是亲自。(《后汉书》和《三国志》乃至《晋书》都有提及)
  曹操为了削弱匈奴势力,将呼厨泉留在了邺城,用上宾之礼对待他,让他的右贤王回去帮他管理南匈奴各部。
  曹操又匈奴分为了 左、右、南、北、中5部,每部选尊贵者为帅,别令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
  匈奴部落组织虽然名义上虽还被继续保存着,但权力就此却已全部落入曹魏政权的手中,单于也变成了徒有虚名的称号,南匈奴国家政权基本灭亡。
  不过匈奴人那也不是束以待毙的,他们之中也不乏野心极大而富远见的人物。此人就是呼厨泉的时期所立的 左贤王,本应该在呼厨泉死后担任单于之位的刘豹。但由于曹操的分匈奴为五部的举措,刘豹只担任了一个左部统帅。对了这个刘豹有一个厉害的儿子。那个儿子就是赵汉的开国皇帝 刘渊。因为此段属于晋朝的历史了,所以我就不提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百科一下。
  《三国志·邓艾传》记载:
  是时并州右贤王刘豹并为一部,艾上言曰:"戎狄兽心,不以义亲,强则侵暴,弱则内附,故周宣有玁狁之寇,汉祖有平城之围。每匈奴一盛,为前代重患。自单于在外,莫能牵制长卑。诱而致之,使来入侍。由是羌夷失统,合散无主。以单于在内,万里顺轨。今单于之尊日疏,外土之威浸重,则胡虏不可不深备也。闻刘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为二国,以分其势。去卑(分五部匈奴时候曹操所派去监国的右贤王)功显前朝,而子不继业,宜加其子显号,使居雁门。离国弱寇,追录旧勋,此御边长计也。"又陈:"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塞奸宄之路。"大将军司马景王新辅政,多纳用焉。
  上述文段大概是邓艾在嘉平元年(249)左右提出的。开头第一句就直接表明了刘豹此人的野心能力。
  《三国志》在此处引录了这样一段文字:
  胡三省曰:谓南单于留邺,虽有尊名,日与部落疏。而左贤王豹居外,部族最强,其威日重也。
  从上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2个结论:
  1、南匈奴的单于此时仍然在曹魏方做人质,但是由于时间太长了所以已是名不副实。
  2、刘豹此时的部落对于当时的曹魏已然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而邓艾所述的“外土之威浸重,则胡虏不可不深备也。 ”所说的则是刘豹吞并其他诸部的行为。
发表于 2014-5-11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10权限而不懈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3 03:58 , Processed in 0.09686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