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642|回复: 1

[转载] 三“粗”一“二”的《三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国》电视剧已播放八集,发现这部电视剧既不是《三国演义》,也不是三国历史,是导演与编剧依据《三国演义》胡编烂造的产物,同猪八戒系列大致一类。所有感觉,可以归纳为三粗一二,即粗浅,粗疏,粗鄙和有一点二杆子味道。
  粗浅。
  《三国》一开始,已将黄巾农民大起义这一节历史断然删除,好像是为了直奔主题,其实不然。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三国这段民族内部长达八十年之间的血腥残杀,正是独裁者桓帝灵帝昏聩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一个王朝灭亡时,人们总是说“气数已尽”,这话听起来玄而又玄,不可捉摸,其实气数已尽有硬指标支撑,即独裁者昏聩无能或年幼无知;社会基本矛盾激化到不能调节的地步,民众已经不能照常地生活下去,民心已彻底背离;宵小当权误国;人才丧失殆尽等等。
  黄巾农民大起义前夕,东汉王朝正面临这样的危机形势,已经坐在火药桶上。同其他灭亡王朝不同的是,东汉已土崩瓦解。土崩是十常侍作乱,董卓专政,军阀各自为政;瓦解即农民大起义。《三国演义》虽然将起义民众视之为贼,但是并没有忽略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唯其有这一铺垫,才使读者看清了东汉灭亡的不可避免。删除农民大起义的历史,只能煽起受众对东汉王朝的廉价同情,不能总结出珍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也就丧失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宏著的应有之义。
  《三国演义》中,根据史书上记载,吕布调戏董卓小妾被董卓追杀,王允知道后,利用两人之间的纠纷,让吕布杀了董卓这一原型。塑造了貂蝉这一可爱可敬的小女子形象,演绎了一场绘声绘色的连环计。连环计天衣无缝,借此鞭挞董卓的荒淫,吕布的好色,王允的正义和智慧,更突出了一个小女子貂蝉的牺牲精神。读后不得不拍案叫绝。
  《三国》将连环计重新进行改造,加进了吕布与貂蝉的爱情戏,先是吕布带兵对王允之家抄没时,与貂蝉邂逅,貂蝉竟对这个带兵抄没者一见钟情,全然丧失了是非观念;董卓迁都长安的路上,又安排吕布英雄救美,于是乎情意绵绵。其后又与貂蝉幽会几次,在吕布祝贺貂蝉生日时,貂蝉竟然留宿吕布,还有了已经上床的语言揭示,直到二更天,王允才敲窗子叫醒吕布。明知道义女与吕布热恋,并已将生米做成熟饭,王允又让貂蝉嫁于董卓,貂蝉当然不肯答应,王允遂以死相逼,不吃不喝了九天,迫使貂蝉牺牲爱情转嫁董卓。
  董卓见到貂蝉后,又以给皇帝选贵妃迎走貂蝉。当王允以这样口实向吕布解释时候,在吕布眼中,王允已留下难以自圆其说的破绽——吕布会想,为什
  么不向董卓解释清楚?这本来不是难事。这段插曲太粗浅了,不能望《三国演义》之项背。不仅使董卓、王允、吕布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遭到破坏,塑造出的貂蝉形象也失去意义,是一个可怜巴巴的弱女子形象,只能让人啼笑皆非。
  董卓很坏,坏得在历史上屈指可数,罗贯中老先生几乎不需要虚构,只是依着《三国志》照搬过来就已经怵目惊心。董卓有两句名言:“我相,贵无上也。”“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无辜杀害朝中命官已成习惯,而这些人中,不乏为民请命者。洛阳民众社会期间,董卓派兵包围起来,将男子全部杀害,将头颅悬挂在车辆、马脖子,让士兵高呼万岁,宣扬他的军队围剿敌人打了胜仗。将女子掳掠回去,像财产一样给部下分配。为什么火烧洛阳?迁都时,纵容军队抢劫洛阳民众特别是富有人家,抢劫完后,为了掩盖军队抢劫和杀人罪行,这才放火将洛阳烧成一片废墟。《三国》将这些通统删除,只保留了董卓董卓淫乱后宫、蔑视娃娃皇帝的一节,显然,《三国》的帝王情结还十分浓厚,只是缺乏了民众立场。
  粗鄙。
  关于称呼。直至解放前,中国男子都有姓名和表字,表字也叫字,相互交往中,身份高的人、长辈称呼身份低的人或者小辈,称表字而不直呼其名;身份低的人或者长辈,称呼身份高的人或者长辈,则称呼官衔,或者在第一个表字下边加以公字,省略表字的第二个字;平等级相互称表字或者兄台。这里举一个例子,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后,安徽大学学生带头到总统府游行示威。蒋
  介石召见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一见面,蒋介石气势汹汹地质问:“你就是刘文典?”刘文典毫不客气地回答说:“姓刘名文典字淑雅,刘文典不是谁都可以叫的!”想要教训刘文典,反而受到刘文典教训,气急败坏中,蒋介石指着刘文典鼻子叫骂。文弱的刘文典将袍子一撩,一个钢头炮打了过去!不是蒋介石身手灵活,肯定会闹下人命。看看,这就是士,这就是士大夫“士可杀而不可辱”的铮铮骨气。由此可见,称呼对方表字是何等重要!《三国》人物中,大多都直呼其名,以至于称呼部下表字的同时,却对同盟者直呼其名,孙坚称呼部将程普为德谋,却曹操为曹操。




上一篇:李严一案始末
下一篇:曹操的婚姻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诸如此类着数不胜数,曹操直呼马腾,张飞直呼曹操,袁术直呼曹操……孙坚更将刘表不称景升而称之为老刘。还有更为出格的,王允竟然对董卓臣!王允家人称呼王允为主公。主公是一特殊称谓,是乱世那些割据者部下巴结主子的特殊称呼。不能呼表字,呼表字就是大不敬;不能呼职务,因为割据者不肯甘居人下;然而割据者又没有称王称帝,没有合适的称谓拿来恭维,只好称主公。王允家人称呼王允为主公,不是恭维是辱没。
  故事情节中,粗鄙的内容远不止这些,无需一一罗列了。
  粗疏。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三国》剧本编写的过于粗疏。举两个例子,其一是,曹操不请自到王允寿宴,先是别人向王允介绍:这人叫曹操,王允愕然,不知道曹操是谁?接着王允又历数曹操投靠董卓的罪恶,观众不得不问了,到底王允知道不知道曹操?
  董卓作恶时,首倡义兵的,是曹操不是袁绍,曹操不肯接受董卓骠骑校尉的封赏,在中平六年秘密潜回老家亳州,招收义兵高举义旗讨伐董卓,第二年即初平元年,其他诸侯包括袁绍才陆续响应;袁绍起兵是在叔父袁隗(时为太傅)被董卓杀害之后,自己也受到威胁时候的,既不是因为袁绍起兵,董卓才报复杀害了袁隗,更不是袁绍首倡义兵。当然,文艺作品允许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前后置换等艺术手法的出现,但是得以强化人物形象,增强艺术效果为前提。《三国》将首倡义兵的桂冠移植到袁绍头上,却又在讨伐董卓战争中表现得优柔寡断,自私无能,坐失良机。到底是要突出袁绍的英雄形象,还是要渲染袁绍徒有虚名,不堪大任?《三国》中,袁绍已经成为一个恍惚的身影,前矛后盾的身影,立不起来坐不下去的虚影。
  曹操的形象,远远偏离了政治家和军事家形象,倒像一个沿街卖菜的,或者是杀狗的屠户,不仅是语言粗鄙,制造皇帝矫诏更莫名其妙。矫诏是借用皇帝或太后头衔号召民众,必须打扮得若有其事,要让世人确信不疑。这就得保密,严密的密不透风,不能让其他人知道玄机。曹操往见诸侯时,一方面声称送给众位诸侯一个重礼,一方面又声称这是假的,承认只是个矫诏。编剧、导演意在塑造曹操的大智大勇,曹操的与众不同,结果塑造出了一个骗子形象,还是一个自己砸自己牌子的形象。这个不攻自破的皇帝矫诏,不仅收不到号召天下的效果,更把本人推到低级庸俗、说话没谱的下三赖地位,曹操有这样傻吗?几乎傻子都知道,说谎要装得煞有介事!
  刘备加入盟军时,袁绍曾问带来了多少人马?刘备回答仅只是三人。在向袁术要粮饷时,关羽又说,我已派小校去了。小校是中下级军官,下边当然有众多士兵,那么,刘备带去的就不是三、四个人了,而是
  一大帮。刘关张不为袁术所容,出走时,又是孤零零的刘关张三人。到底刘备加盟时候,带去了几人?刘备向曹操介绍关羽时,说关羽是弓马手,弓马手就是骑兵,而这个弓马手却能指挥小校!嘿,前言不搭后语的。显然,剧本尚未曾打磨,至少说,尚未仔细地打磨!
  二杆子味道。
  曹操一出场,编剧和导演大概要收到与众不同的烘托效果,让曹操站在皇宫门口大声叫喊:董卓是乱臣贼子!人们不禁问:这是那个阿瞒吗?这是那个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吗?通统不是,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二杆子,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二百五!
  王允形象也是这样,高层政治生活中,最忌讳拉帮结派。为避嫌疑,都不会大宴同僚,像董卓这样让路人侧之以目的专政时期,因其耳目遍布朝野,官吏们交往更噤若寒蝉,哪里敢把满朝文武请到家中,还在宴会上痛骂“鹰犬”曹操和董卓本人。这是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只能取来杀身之祸,只有二杆子、二百五才会这样!
  为了那颗传国玉玺,曹操同孙坚谈话中,说了玉玺不值得重视的几句话。孙坚则说:你同我小儿子孙权说的差不多!编剧、导演大概是为了突出幼年孙权的智慧,不惜借机拔高夸大孙权的识见,客观地说,这已经犯下先验论的认识错误,即是说,人的聪明才智不是后天学习的,而是先天带来的。时代发展到今天,还在鼓吹这种陈腐的谬论,已经让人大跌眼镜。更荒唐的是,说别人所说的,同自己儿子所说的一样,是不折不扣的骂人话,该挨嘴巴子,不信让导演、编剧试试。
  《三国》语言粗鄙低级到这种程度,令人惊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4 09:14 , Processed in 0.6046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