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适应军事、教学、考选武举的需要,宋神宗赵顼于元丰三年(1080年)诏令国子监司业朱服等人校定兵书经典,于元丰年间(1078~1085)刊行,统称《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这是北宋朝廷从当时流行的三百四十多部中国古代兵书中挑选出来的,由《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共25卷,奉为武学经典,成为宋朝以来军事学校和考选武举的基本教材。《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精华,是中国军事理论殿堂里的瑰宝,在国外也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一、《孙子兵法》
作者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忠民县)人。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被誉为“兵学鼻祖”。
孙武的先祖是陈国的公子陈完,因陈国内乱,逃到齐国,改姓田齐景公时,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伐莒国有功,赐姓孙,食采于乐安。青年时代,孙武因齐国“四姓之乱”而离开齐国,来到新兴的吴国,并结识了来自楚国的军事家伍子胥。公元前512年,在伍子胥的竭力推荐下,孙武得以晋见吴王阖闾,并呈上了自己的兵法“十三篇”,得到吴王的赏识,被任为吴国的将军。此后,孙武辅住吴王阖闾经国整军,为吴国的强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孙子兵法》列《武经七书》之首,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兵书,世界公认现存最早的“兵学圣典”。至今虽已历经两千余年,但因其内容博大精深,理论高度概括,实践层出不穷,对现今社会中各层次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时至今日,《孙子》一书已以近30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历代注释批校《孙子》者不计其数,约有200多家,著作300余种。曹操《孙子略解》(《魏武帝注孙子》)是迄今所见最早的注本,其后注家蜂起。
二、《吴子兵法》
作者吴起(?-公元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县西)人。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和改革家。
吴起青年时赴鲁,从曾中学儒,因母丧不归被逐出师门。离开曾子后,转而研究兵法,希望在军事上有所建树。不久,齐军伐鲁。吴起被任为将,率领鲁军以弱击强,大败齐军,在军事上初露头角。后因遭到鲁国权臣的嫉妒和陷害,被迫于公元前410年左右离鲁赴魏,得到魏文侯赏识,被任为将,负责魏国西河地区的防守。在魏期间,吴起率魏军与诸侯大战76次,全胜64次,其余的也都打成了平手,为魏国拓地千里,取得了辉煌的战绩。魏文侯死后,吴起被魏武侯疏远,并被免职。吴起遂离魏赴楚,被任命为宛守。一年后,楚悼王任吴起为令尹(相当于宰相),进行全面变法。吴起感悼王知遇之恩,竭尽全力进行改革,终于使楚国走上强盛之路。随后,吴起率楚军南征北战,取得了“南平百越,北平陈、蔡,却三晋,西伐秦”的赫赫战功,一时威震诸侯,扬名天下。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突然去世。反对改革的楚国贵族势力乘机发难,向吴起实施突然袭击。吴起为乱箭射杀,结束了自己悲壮的一生。吴起爱兵如子,史留佳话。
《吴子》一书虽仅五千字左右,但内容十分丰富,是继《孙子》以后又一部体系完备、思想精深、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兵学论著,在中国古代兵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后世将孙吴并称,也将《孙子》与《吴子》并称为“孙吴兵法”。
三、《司马法》
旧题春秋司马穰苴作。
司马,是上古时职掌军事的最高官职。所谓“司马法”,便是历任司马关于当时战争问题言论的汇录。
司马穰苴,即田穰苴,是春秋后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齐景公时,晋、燕联军伐齐,大败齐军。穰苴临危受命,出任齐国的将军。他斩景公宠臣监军庄贾,严肃军纪;又平分口粮、亲问士兵疾苦,使全军上下士气高昂,争相赴战。消息传开,晋、燕联军闻风而退。穰析乘势率军追击,尽复失地。因功封大司马,故称司马穰苴。
穰苴对春秋以前的古兵法有很深刻的研究,尤以能申明古司马法而著称。战国中期,齐威王令大夫追论古《司马兵法》,并将司马穰苴的阐发之辞附于其中,便形成了后来的《司马法》。
《司马法》分为上中下三卷,主要论述战争观、治军以及阵法等内容。这部兵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以仁为本。同时它保留了春秋前期,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兵学观点。
四、《六韬》
旧题周吕望作,是七书中最长的一部。它的理论基础是以民为本。其中文韬、武韬、龙韬,讨论战争与战略,部队编成与将帅等问题,虎韬、豹韬、犬韬主要论述具体的战术问题。
|
上一篇:孙吴大都督之死下一篇:汉寿亭侯蜀前将军关圣帝君关羽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