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680|回复: 4

小孩侃三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侃之?品之?何为品?那可是专家权威大师之口,如品酒师,品烟师,品茶师,其能品出高雅纯朴悠远之味,品出酒之甘美,烟之醇香,茶之韵味。今有人品三国之,其能品得如痴如醉,品得你灵魂出窍,皆堪称当今之品牌大师。
本人孤陋寡闻自喻小孩,文如其风,童言无忌,讲的全是真话实话,心里想说的话。当然卑口只敢用侃之,“侃”多好呀,瞎侃乱侃,侃错了也无关紧要,侃跑题了也无伤大雅,不过被众人一笑了之――小孩之见耳。笑不死人就行,不要闹出人命就好。
小时候常听人哼唱京剧:长板坡救阿斗,杀得曹兵个个愁。张飞桥上一声吼,吓退曹兵水倒流……。唱词如此恢宏英雄气,痛快!也瞎学着哼唱两句。当然心里已经认定曹操是个大坏蛋。小孩间分兵打仗,一定把对方当曹兵。而嘴中常常大吼大叫:曹操的兵!老憨兵!曹操的将!豆瓣酱!……当长大一些,对文学有所偏好,喜曹操诗词之伟岸,不仅字透英雄气,也显帝王心。其不为帝王将相也可称文学诗词大师,可谓当时历史屈指可数高层一流知识分子。观其行,其如独行大侠持刀欲刺杀董卓,可谓有胆。我常想当今知识分子中谁有如此大侠胆量。汉献帝被人废立抛弃,逃出宫门,惶惶如丧家之犬,曹操独识其值。曹操真可谓有胆有识。在曹氏后代中,曹冲七岁称象,成千古美谈(可惜曹冲早夭),曹植定生死吟七步诗,更是千古绝唱,“建安三曹”留传千古,这些更当对曹操刮目相看。
在三国鼎足王者中,刘备全赖托于孔明,不仅托孤,他自己似乎也拜托给了孔明。或问计于孔明:如之奈何?或洗耳恭听。凡孔明在,刘备简直象个傻陪,发令遣将,行兵布阵,大小事由全由孔明安排调谴,刘备真落得做个逍遥王。其可称权力下放之典范。孙权稳重有余,智谋有限,身边养有大量幕僚,议事常争得不亦乐乎,其字:仲谋,“仲”意为:排行老二;位置居中。其集众家之言而常举棋不定。论三国王者英雄本事,曹操真英雄也,其有帝王之才,将帅之能,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
刘备虽有帝王之福却无帝王之大气。其怎么能为哥们义气用事,不顾国家利益得失,不顾天时地利大臣劝阻,倾全国之兵报结义之仇。结果仇未报,国气伤,其也只能白帝城托孤赶扑阴间与其结义哥们相会。彝陵之战火烧连营,输得如此窝囊。可见其用兵乏术并无多大真才。但其有 “黑虎掏心”之术。其桃园三结义得将心;三顾茅庐得帅心;携民过江得民心;刘备掷阿斗于地更是掏走了赵云的心,曰:为这孺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有人笑曰:刘备两手过膝,又坐于地下,所谓掷阿斗于地只等于将阿斗放到地上,却感动得赵云肝脑涂地。其白帝城托孤,嘱以后事,谓亮曰:“……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取而代之)。”亮涕曰:“臣……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口口声声要兴复汉室,又如何愿别人取而代之。如孔明有心取而代之,其死后又如何能阻止。其托孤给孔明又顺水推舟做个“君可自取”的人情。感动得孔明涕曰:“臣……继之以死。”刘备真是托孤有方夺人心魄。其死后将孔明的心似乎也带进了坟墓,令孔明时时感念先帝知遇信任之恩,想着先帝托孤之嘱,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用人,先交其心进而取其心,难怪其身边忠义名将如云,五虎上将之赵云单骑救阿斗,虽九死一生而不弃;张飞立桥怒吼曹兵,虽身临万军而不惧;关公单刀赴会,赤心如赤面,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报主之志坚,青天可鉴,曹操兔马焉能憾,皆成千古美谈。刘备欲取天下,并非先取得地,而是先取将心、帅心、民心,终成一方霸主。刘备虽无将帅之才,却能取天下之才,真是无才胜有才。
曹刘皆靠自身冒生死创业,如果说刘备得孔明得天下,那么曹操也挟 “天子”取天下。孙权承父兄之业,无惊无险,固守江土,为人沉稳。一生用人也好,处事也好并无大错,波浪不惊。其虽为人中豪杰,但与曹刘英雄大丈夫轰轰烈烈相比略显平庸。曹操虽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其虽夸赞却也把其贬为了儿子。而非如煮酒论英雄,手指刘备:“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上一篇:三国——该为谁而惋惜
下一篇:念奴娇·曹操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自夸英雄并非一历史笑话,其有胆有识,不仅识得天下英雄,识得挟天子之用,当然也识得天下人材。其对人材不仅识之,更爱之,甚至不择手段也想得到之。其挟持徐庶之母而逼徐庶投曹营,也留下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与刘备相比“取其心”确实大相径庭,难免要留下典故笑话。曹操对关羽更是爱不释手,赠赤兔,封亭侯,送锦袍,赐金银。欲“取其心”。但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反被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斩得曹操心寒,终不得不放虎归山。曹操之爱才爱得有时真能让人感动。其被陈琳骂通祖宗三代,不杀之,而赞其才,召为已用,可谓真爱才。曹操之爱才爱得有时很残忍。华佗曾两次拒绝做官,最后终因不愿做曹操的侍医而被曹操下狱杀害。曹操对人才提出“唯才是举” “不拘品行” “不拘微贱”“勿废偏短”。司马懿曾因看不起曹操,不愿为官,曹操以佝捕杀头相威胁司马懿,逼司马懿出来做官。曹操之“不拘品行”看人才,其强制威逼,其“品行”本身就有问题。难免司马懿后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司马氏三世专权重演“曹丕代汉”逼曹氏禅位。与之相比,诸葛亮对魏延慎用或宁缺勿用并非不无道理。曹操“不拘品行”与刘备相比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吕布被俘,对曹操表示服之愿降辅之。曹操心动问刘备“何如?”,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是惊疑之人,想到董卓之死而缢杀了吕布。吕布本如一只“白虎”即令人担心,又人人畏之,曹操仍想用之。吕布曾求刘备为其求情,刘备点头。但刘备不仅因其无忠无义不愿做个人情,更不愿这只白虎为曹操所用,日后对自己造成威胁,反而刺激曹操速杀了吕布。刘备“喜怒哀乐勿行于色”名不虚传。而曹操论英雄,既知刘备乃英雄是对手而不杀之,很可能与其爱才、贪才有关。曹操并非事事阴险奸诈,除误杀近侍言所谓梦中杀人显得有些阴外,其奸诈常不加掩饰,如挟持徐庶之母而逼徐庶就范,,以佝捕杀头相威胁司马懿为官,直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毫不掩饰使其奸雄像也显露得太直观。而不如刘备,明明蓄谋已久夺下刘障基业益卅,还假惺惺握刘璋手流涕曰:非吾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
在中国历史中,夺权篡位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如杨坚篡位建立隋,李渊起兵建立唐,明成祖起兵夺取了侄建文帝之位。其皆不仅不被后人称为奸雄,奸臣,反而被后人称道为英主明君。
那么为什么唯独曹操专权被后世称为奸雄,奸臣呢?皆因操起兵之初立世之本一些做法有违民心,其双手曾沾满了数十万无辜百姓的鲜血,曹操残忍杀害一代名医华佗更是为世人所不容。其梦中杀人,杀杨修,孔融无正当理由,不过是喜怒无常(杨修自以为能摸透知道领导的心思,其最终还是因不知领导而掉了脑袋,可见领导喜怒无常难料)。其儿媳躲在后花园穿了一件漂亮衣服(够可怜的吧),曹操见之便杀之。如果说其因崇尚俭朴,那么重娶一个儿媳总比一件衣服浪费吧。曹操是否因面貌长得丑,便痛恨别人爱美,这是心理变态吧!其草菅人命,无仁义之心自然不会得到老百姓的推崇。在封建社会里老百姓的生杀大权全掌握在君王的手里。老百姓的福祉安康全寄托在君王手上。对君王有无仁义极为看重,这是历代百姓平价君王好坏的第一大条件。既然曹操无仁义之心,其行天子之实而挂丞相名,自然老百姓要把其称为奸臣。再说三国之争,谁是忠臣?谁是奸臣?老百姓必然准备有一顶奸臣的帽子,就如同我们看电影分辨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老百姓必然要把奸臣的帽子扣到曹操头上,并无奸雄之秘可言,民心如此。《三国演义》成书前民间传说故事即如此道之,如果说《三国演义》对民间有影响,那也只能说引起民心的共鸣。书中真实记载许劭对曹操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奸雄还贬中有褒。而民间则把曹操直接丑化为奸臣。正如鲁迅先生说得好:“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可以这么说,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是一个成功者,“至少是一个英雄。”但其双手沾满了数十万无辜百姓的鲜血,乱杀无辜,恶行斑斑,喜怒无常,对人挟持威逼,毁了其在民间的一世英名。当今成功者比比皆是,不要说专权弄奸,即使弄假(偷税)也能毁其名,甚至一世英名。所以曹操自身的一些错误,缺陷,并非如“论坛”所说是可爱之奸雄,而应当戒之。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是否我们应该为曹操而感叹一失足遗千古恨呢?非也!作为历史人物,他就是一个特殊历史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历史人物。他就象一段古代历史,无所谓一失足遗千古恨。其奸也好,雄也好,他就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物,我们就象欣赏古物一样来欣赏之。古往今来所谓高大全的英雄人物无数,而曹操却是最具争议最有特色的英雄人物,其并非高大全。如果你认为英雄人物应该高大全,你可以不把他看英雄,甚至恨其恶把其看着奸雄。如果你认为英雄不一定要高大全,你就可以把他看作英雄。记得我每每看到对曹操的评价,我每每想到的是曹操戎马生涯,转战南北,登高必赋,诗词浑宏。其子多为人杰,建安三曹,传颂千古。相比之,刘备虽仁义取人心,其子却窝囊透顶。而每当看到书中指出曹操的一些错误,我往往不太在意,因为封建君王专权弄奸,乱杀无辜,司空见惯。而正是《品之》从热血青年起就把曹操塑造成高大全,到后来即使谈到奸雄,又狂加上可爱的奸雄,要把曹操的屁眼也堵上,完美无缺,曹操连臭屁都没有放过,真让人彻底倒了胃口。
这使我想起日本人,记得我国刚与日本邦交正常化,我对日本人即感亲近又感钦佩,想到我们是战胜国日本是战败国,其战后却创造了经济奇迹。其不仅国际形象与日俱增,在我眼里当时也超过任何外国人,受到国人的普遍尊重。但是近年来,日本不仅想否认历史,修改教科书,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在我眼里其真是一帮倭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形象真是变得十分丑恶。我常想当年美国丢原子弹为什么不丢二十颗,两百颗,让其教训再深刻一点(其实美国老当年只有三颗原子弹,留了一颗保底)。否认历史错误只会毁坏日本自身的形象。相反德国总理对二战受害国表示道歉,不仅赢得人们的理解,甚至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同样,评价历史人物你把缺点也变成可爱的,只会损坏历史人物的形象。正是由于 “品之”塑造英雄人物把缺点全部抹去,甚至把缺点也粉饰为可爱的,毁坏了我心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我不得不对其缺点耿耿于怀而写此文。
评价历史更不该对历史人物任意毁誉,其任意毁意我当然言词中也将对其任意毁誉。
谈到《三国演义》这部巨著。早已深入千家万户。三国人物家喻户晓。其为四大名著之首。什么叫四大名著,四大名著因其不仅拥有最广大的读者,更因其能让你捧之、阅之、掩卷思之,其人物让你无法忘记。比如阅《聊斋》,其之所以无法与四大名著相比。记得我除了一个“画皮”的故事因看过电视而能存留脑海外,其余什么狐精,花妖,全无法清晰存在脑海里。而阅四大名著任何一部,其人物都会永驻脑海,其人物都将会伴你一生。
可以这么说《三国演义》前三十六回以曹操为主线展开,其后诸葛亮出山曹操就退居二线。一切又都以诸葛亮为中心进入最精彩的篇章。一切三国人物都好象因诸葛亮出现而显精彩,离开了诸葛亮就会显得平淡。比如:关羽水淹七军,曹操一度吓得准备迁都,避其锋芒。关羽荆卅的胜利,不仅使曹操惊惶不安,也使孙权深感威胁忧虑。这时的国际形势,真是彼消我长。任其发展真有可能魏被蜀先灭,之后吴也将被蜀灭。这时司马懿献计变成了魏吴联盟抗蜀。同时这时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陆逊。陆逊用骄兵之术不仅使关羽兵败,也使关羽丧命。其后又要了刘备的命,使三国又进入了一个长期抗衡时期。陆逊正是这一转折时期的重要人物,所以良史之才陈寿曾写有陆逊传。但为什么谈三国很少有人会提起陆逊。其基本上没有多大名气。谈三国,知周瑜,言鲁肃,其(陆逊)名气不如谈孟获。皆因为整个聚光灯是打照在诸葛亮身上,周瑜、鲁速都跟诸葛亮有过蜀吴联盟之亲密交往,而陆逊基本上与诸葛亮没有什么直接接触。另一方面也因为陆逊以后守缰保土,无论军事政治再没有更突出的事例,《三国演义》就很少提到他了。而诸葛亮之后受托孤之重,为一个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阿斗,六出祁山,九伐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诸葛亮英年早逝,病死五丈原。其志未捷身先死。最终也没有消灭劲敌,为其死后保住蜀国江山。最终阿斗干脆投降,继续享福。阿斗这样一个庸碌无为的儿皇值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那么诸葛亮是否空忙了一场呢?非也!这使我想起戏剧大师莫里哀,其在戏台上心脏病突发倒地,观众未知其病,只为其演得如此逼真而起身鼓掌叫好。而莫里哀就此倒在了舞台上,英年早逝。其也成了戏舞台上的一座丰碑。同样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英年早逝,从历史角度讲他并非为阿斗,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才华都洒在了中国古战场的史册上,他成了智慧的象征。他为自己一生写下了最光辉精彩的篇章。叹我等在世碌碌无为,我们今天即使空活百年,也当仰英魂之永存。
下面我要侃跑题,谈一下四大名著,小孩子嘛侃跑题才象小孩。
四大名著都是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以主要人物为主线带出或带活一帮人。《西游记》
最突出,石破惊天,横空出世蹦出了一个千古石猴登场,而带出了人间百事,千奇妖孽,各路大仙。这里对神化故事当不必多说。人人早已烂熟于心。《三国演义》虽以史志为据,但作者把大量的笔墨泼到了诸葛亮身上,对诸葛亮神化塑造性也最多,什么借东风,三气周瑜,智算华容道。但为了突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常常出现这样的描写: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曰:吾不笑别人,单笑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时,预先在这里埋伏一军,如这奈何。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冲天而起,斜刺里一彪军杀出。其实曹操兵败逃命,慌不择路,惶惶如惊弓之鸟,那里还能到一处险景便仰面大笑不止。小说突出了诸葛亮,也带活了曹操,曹操真是百败不馁显出英雄气,逃命中还仰面大笑不止,谈论一番对方应如何用兵。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名声最亮,但曹操的名气却也最大,至少不亚于诸葛亮。民间有“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的谚语,诸葛亮成了智慧的化身,无形中成了大众化的(智慧)偶象。但不论你认为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民间却流传有“说曹操,曹操到”的谚语,则说明人们谈论曹操却是最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在诸葛亮临死前有一段求战司马懿的描写:孔明以巾帼女衣辱司马懿,司马懿受之始终不战。戏剧电影中还写有司马懿穿起大红女人衣,让诸葛亮看,这是叫你诸葛亮死了心,我不跟你战。最终诸葛亮欲速则不达,无计可施。不几天诸葛亮焦虑成疾,病死五丈原,英年早逝。这里我想“三十六计”应该再加一计叫:无计可施――当然应该使敌方无计可施。诸葛亮一生足智多谋,最终死于无计可施。
清人毛宗岗评赞《三国演义》妙笔生花,一连写下二十个评《三国》之“妙”,可谓赞不绝口,称天下第一书,其也是公认的章回小说开山之祖。其实从后来元末明初几乎同时出现的《水浒》中也能看出罗贯中之大手笔。《水浒》系施耐庵据史料及民间戏曲、话本再创作而成。施耐庵为写好武松打虎一节,曾数夜攀蹬树上观测老虎行踪(其武功本身就了得)。终于写出了老虎一扑,一掀、一剪(尾鞭)的威猛。但其最初名为《荡寇志》等,其可能还稍前于《三国演义》出现,其故事多为散本,有记载其曾将一些故事手稿交其侄女,告之困难时可交书局刻版换口饭吃。从中可以看出《荡寇传》初并未能在社会上大量发行。因为封建社会的的伦理道德中,不讲忠孝,便是无君无父,若不忠,占山为王者便只能是寇。自古占山为寇者很难被人称做英雄好汉,如黄巾起义,赤眉绿林,方猎起义般,至今也没有人把其看着英雄。《水浒》逐渐从最初的三十六位好汉增至一百零八位好汉,《水浒》的成书也可看出有罗贯中的润笔。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多有:“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及七十回之后为罗所继”等的史料。史料中的宋江曾几次招安,几次又反。但书中的宋江却以忠义贯通全书。宋江虽没有多大真本事,但却是《水浒》忠义的化身。其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书中以宋江为主线,坐上第一把交椅,也衬带出了一百零八忠义之士。
后宋江托名妓求招安,千方百计寻求为国效力。而皇帝却在宫里宫外寻花惹草。宋江正是在这荒淫无度中求得招安,亲率一百零七好汉破方猎,一条条好汉为国捐躯,武松断臂出家,更显出了一百零八好汉之忠烈。
其实书中要反皇帝而无力反,或者说不敢反,只能用好汉们的忠心来揭露皇帝的荒淫。书中想反贪官也无力反,林冲怒发冲冠,豹眼圆睁,却无权杀了高球。杀了高球的命痛是痛快,但留下高球的命却是妙笔,留下高球的命说明当朝仍然是贪官当道,贪官继续把好汉们往死里送。说明作者完全是站在好汉们的立场上来揭露封建统治者的。
有人批评《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在封建社会能反皇帝吗?你不是被逼上梁山,而是主张上山造反反皇帝,不要说你的书发行不了,你不被杀头殊连九族就算是幸运。《水浒》中一首诗,一封信就被诬陷为反诗几乎掉了脑袋,被逼上梁山。你还敢写书主张反皇帝,真是天大的笑话。
我想起“杨乃五与小百菜”的冤案,当时杨乃五对冤情的哭诉状写有这样这样激愤的言词:扬洲无日月,神洲无青天。一朋友名士审阅后只改了一个字将:神洲无青天,改为:神洲有青天。结果上诉状到了慈禧手上,老佛爷大概被“神洲有青天“感动,连续三次督办查清原案,“杨乃五与小百菜”的冤案终于平反昭雪。
《水浒》的作者正是以“忠义“二字使《水浒》中一百零八好汉数百年来在封建社会能够传诵。
我想,如果把认定四大名著比喻为中国式诺贝尔奖,那么罗贯中应该说拿了两次诺贝尔奖。但是在翻看任何一本编汇的“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中,四大名著的作者无一被列其中。是否还因为数千年来封建社会士大夫把小说列为三教九流之末或之外的原因。俄国托尔斯泰在世十年,诺贝尔对其熟视无睹,未受其奖。有人说这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耻辱,我想应该是瑞典文学院那些士大夫评委们的耻辱。那么今天当我们手捧四大名著的时候,是否会为中国当今文坛的士大夫编委们而感到耻辱呢?
在四大名著中,作者们虽未被列入“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中,但数《红数梦》作者最窜红,因被认定《红数梦》里的主人公贾宝玉与作者曹雪芹本人身世有关,所以成立了无数个红学派把曹雪芹祖宗三代也拉出来一一对照。最早胡适得出结论:《红数梦》是作者曹雪芹的自叙传,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
我并非红学派,对红楼梦很早以前也仅草草看过一遍,我甚至连名字也没有记住几个,至今也没准备看第二遍。但我至今脑里仍留着看了第一遍后的清晰感觉。那就是在贾宝玉身上你看不到主子的模样,他非但没有主子的模样,他同样棍棒加身,婚姻无主,他和丫鬟几乎同样处于下层位置。他成天与“贫下中农”真是打成一片,有事求着丫鬟总是好妹妹,好姐姐一个劲的叫。如作者自己表白的,讲的是“闺友闺情”,“念及当日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也可使闺阁昭传”。在封建社会等级禁严,冷酷的人与人之间透出了一种清新的主仆之间的人性化的赞美和关爱,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早期的资产阶级“平等,博受”思想。但他对丫鬟的命运除了怜爱同情却无法改变她们一些悲惨的命运,同样丫鬟们也无法帮他改变命运。他甚至常常发脾气把他佩戴的宝玉砸了,说“要这捞什子干什么?”甚至弄丢了。说明他并不看重代表他高贵的主子身份的这块宝玉。曹雪芹有一首自题画石诗:“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神仙。”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堕世又何年?当然有堕落的含意,有志归完璞,是要回到原来自然的粗石璞玉模样。因代表他身份的玉石都是经过对璞玉粗石的切削加工雕刻而成。无才去补天,说明曹雪芹对封建家庭的败落无力也不想去补救,也根本不会去考什么举人状元。潇洒做神仙,出家倒有可能。《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可能正是要舒发这样“有志归完璞”的感情。但是后人把书名改为《红楼梦》有了更深的一层含义,不仅书借梦幻开始,更因为大观园红楼碧瓦真如梦幻一般,倾刻崩散。王熙凤昔日是何等风光,转眼求死不能,求生难求。封建社会一朝天子一朝臣,红楼一梦真是如历在目。我想如果和珅后人有才,当再写一部《朱楼梦》。真如红楼梦 “好了歌”注解所言: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红楼梦》开场一首“好了歌”隐示出了深刻的社会内容。
对于红楼梦开场“好了歌”我记忆最深的一句就是:“人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记得一位亲戚,其并没有多少余钱。却常上庙里捐钱,见了人总是劝人捐钱说:你这一世给菩萨捐一块钱,下一世菩萨会给你一万十万,你捐得越多菩萨就给你的越多,上百万上千万都能得到,对我也这样说。我说:你捐一块钱,要菩萨给你十万,你这是想吃小亏占大便宜。菩萨既然是神仙,当然能看透你捐钱的动机,说不定你这一世的钱下一世菩萨都不再给你,看你还敢不敢想占菩萨的大便宜。其吓得眼睛发直,瞪得老大,发呆得半天都不敢再讲一句话。我看其很尴尬。我则引用好了歌的缀语话说:好了!好了!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好了!好了!我一跑题就跑得老远。真是一跑跑出了国。还当回到三国。近日偶看论坛之“拷问”,一看又看出了许多想说的闲话。有幸看了避席,避半席之重播。我怎么越看越象是为曹操竞选英雄演说还加上了小品。这使我想起了“文化大革命”一个成语,什么叫:克已复礼。其中天先生跪在席上做了最鲜活的解释。本来避席,避半席就是象我们平常见了老人起身让坐,见了一般朋友就往沙发旁边挪一挪,挤在一起坐。就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却精心准备一番道具,做如此之小品表演。好象不如此不能显示其研究考古之深透,这就是中天先生钻研出的国粹。难怪一个小孩坦言:这么个小问题浪费这么多时间左讲又讲,左讲又讲……。不知对管宁割席分坐,是否还有小品。
不过前几天看了半截中天先生“青梅煮酒论英雄”,感觉其去了很多浮词,引证也多了一些,多少有了一点严谨风作,但愿其以学者的严谨,修得正果。
但是,中天先生在“拷问”中似神密又得意地说准备为三国搞一个英雄排行榜。我却大感其还是那么轻浮。自古以来“无以成败论英雄”,从另一侧面说明了英雄难论其名次,自古多少名人高士不为之,也不可为之,如何能凭一人之见为古人画框定格,如此历代名人将画出多少个框框格格。所幸名高士们但留后人评说。毛宗岗评三国仅列了一个运筹谋士,用兵陷阵的序列名单,供读者参考,并非排位,刘备、孙权也未列其中。不知中天先生的英雄排行榜是以成败,品行,还是以武功,谋略,还是以忠义勇猛排位。如何给古人画圈定位,当不能以一人之见定论也。正如其讲到“一错再错”,讲到董卓之“废立“。我则认为此时不废立更待何时,其一个废立,搅得英雄四起。搅出了一段中国最辉煌最灿烂的三国战争史,搅出了一幕千年谈之不厌,观之不倦的三国战争大片。如果说罗贯中之神笔能写出如此光彩夺目流传千古的《三国演义》,这第一笔当为董卓所为。
我总觉得中天先生任意毁誉古人,嘲笑名著,又想搞一个英雄排行榜。总是想闹出点什么名堂,搞点什么东西留世似的。这里有一个笑话:“罗贯中”可以说是“锣”掼(击打)中――响当当,中天先生本想击打锣(罗)也弄出点声响,但“一”捶“中天”……打空了,不知闪着老腰否?但愿不要给后人留下笑话。


   二○○六年六月一日(小孩侃嘛当然应该在六一儿童节发布此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9 07:55 , Processed in 0.10864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