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262|回复: 3

《孙吴建国的道路》对孙策诛杀会稽盛、周的污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此文继续质疑《孙吴建国的道路》及不辨是非就对此文大加追捧的读者。说孙策杀了不少人,这点我承认。说孙策杀了高岱,是他的错误,这点我也承认。
  但是,现在很多人根本就不提高岱,直接说盛宪、周昕,而且动不动就是,“孙策杀了他们全家,残酷迫害他们族人”。孙策手上沾满了会稽大族的鲜血,动不动就灭族、手段残忍无比。会稽大族和孙策势不两立。孙策傻傻地只知道乱杀人,要不是孙权力挽狂澜,孙吴早就完了。等等。不出意外,这帮人又是受了《孙吴建国的道路》的影响。或者还可能会拿出《三国人物散论》作为旁证。(《三国人物散论》对孙策做会稽太守的原因的分析是错误的,并且方诗铭也没有像某人那样别有用心造谣污蔑。)
  刚听到这种说法的时候,我也是傻傻地接受了这种说法,然后第一反应就是去思考,为什么孙策要杀他们,还残酷迫害他们全家?很多朋友显然也和我一样,他们为孙策辩解,说盛宪、周昕就是该杀,或者说,曹操也杀了类似的人,等等。
  但是,再仔细一看,孙策究竟有没有杀这些人?疯狂迫害会稽大族这件事,究竟有没有发生过?有没有哪怕一条证据,证明是孙策做了这些事?
  根本没有任何证据!
  我们太天真了,以为某大师肯定不会空口说瞎话,又看到史书上确实有那几个人的悲惨遭遇,我们心里就默认了这些是孙策干的。谁知这竟然是完完全全的污蔑!
  下面摘录《孙吴建国的道路》中的相关描述:
  ===========
  盛宪,会稽人,举孝廉,补尚书郎,稍迁吴郡太守,以疾去官,事迹见《孙韶传》往引《会稽典录》及《孙策传》注引《吴录》。盛宪与北方的孔融相善,孔融调盛宪“有天下大名”,“实丈夫之雄,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许贡领吴郡,盛宪不见容,奔匿得免。“孙策平定吴、会,诛其英豪,宪素有高名,[[策深忌之。]]”郝经《续后汉书•盛宪传》推定孙策“不及害宪而卒”。孙权统事,幽执盛宪,“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建安九年孔融与曹操书,请以制命发使征盛宪。制命未至,宪为孙权所害。孙氏害盛宪,反响甚大。《檄》谓“盛孝章,君也,而权诛之”;又谓“周、盛门户无辜被戮,遗类流离,湮没林莽,言之可为怆然”。《檄》文资孙权,最重事例即此。周、盛遗类“湮没林莽”,按。当时情势度之,可能是投奔山寇,被山寇保护起来,与许贡被迫投靠“山贼”严白虎一样。盛宪事还株连门生故吏。《孙韶传》:“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宪故孝廉如览、戴员亡匿山中”,也是指投靠山寇。
  =============
  周昕,丹阳太守,前后遣兵助曹操征战。袁术在淮南,周昕绝不与通。袁术道吴景攻丹阳,逐周昕,周昕散兵回乡里。周昂,九江太守,袁术遣孙贲攻周昂于阴陵,周昂弟周喁往助。周昂兵败,亦还乡里,为吴郡太守许贡所杀。周隅,先从曹操征战,后为袁绍将,奉袁绍命攻孙坚之军于鲁阳,遂居孙坚之位为豫州刺史。周氏兄弟三人均居显位,处境不利时又多奔返乡里会稽,其家族在乡里地位可得而知。三人事迹中,有周喁攻孙坚于鲁阳、吴景攻周听于丹阳、孙贲攻周昂于阴陵等事,可见会稽周氏兄弟与孙氏父子的敌对关系早已形成,根深抵固。孙策过江后攻会稽郡时,周昕家居,犹领兵众助太守王朗抗拒孙策,[[为孙策军所击斩]]。可以说,周氏兄弟是这一阶段江东大族反对孙氏最有实力的代表人物。陈琳《檄》文曰:“……周泰明当世俊彦,德行修明,皆宜膺受多福,保父子孙。而周、盛门户无辜被戮,遗类流离,湮没林莽,言之可为抢然。”周泰明,《选》学注家未详其名,当即周听。《孙静传》往引《会稽典录》:“昕字大明。”大明即太明、泰明。昕、昂、喁兄弟之名均从日,字或以明为辈,名与字相叶。《孙坚传》注引《吴录》,隅字仁明,可以为证。孙氏摧残周氏,与摧残盛氏一样惨酷。左思《吴部赋》炫耀江东人物之盛,吴、会并重,却未提及会稽周、盛二族,此后典籍亦罕见会稽周、盛家族人物事迹,可见晋时二族已经衰颓,不为世重了。
  ============================
  关于“贼义”,即诛戮英豪,《檄》文大加渲染,把孙策、孙权的事写在一起,不加区别。所举残害周、盛门户,是孙氏诛戮州郡英豪最重要的事例,而且[[主要是孙策所为]]。周、盛以外,受打击的吴会门户,《檄》文也有所反映,不过并非列举不漏。
  王晟是卸职在籍官员,与孙氏为世谊,孙策父执。他亦与邹他、钱铜一样疾恨孙氏,聚众抗拒。[[孙策对他们处置惨酷,不亚盛、周。]]
  这就是说魏氏魏朗之后有魏周(周荣),虞氏虞欲之后有虞翻(仲翔),比起同郡的盛、周[[门户被戮略尽者]]要幸运得多。




上一篇:????
下一篇:三国时代不同版本的“隆中”三对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往引《会稽典录》会稽郡门下书往山阴朱育向太守酒阳兴陈述当年虞翻答王朝关于会稽人物之间,列述会稽古今人物,及于未精,但无盛、周。朱育又向濮阳兴补充陈述了一些会稽后出人物,亦无盛、周。据我推测,虞翻答王朗问,在[[孙策诛戮英豪]]之前,照理说不应漏列盛、周,故疑为后人删削。但朱育陈述则为孙权时事,[[盛、周家族已被摧残]],故朱育避忌,略而不言。是否如此,有待新证。
  ===========
  下面我们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1)盛、周两家是否如陈琳说的那么惨?
  (2)盛、周两家是否遭到过孙家的迫害?
  (3)就算他们真的遭到迫害了,有什么证据证明是孙策干的?
  (1)盛、周两家是否如陈琳说的那么惨?
  陈琳对他们的描述是,“周、盛门户无辜被戮,遗类流离,湮没林莽,言之可为抢然。”
  某些人坚决认为,陈琳的檄文一定是真实的,因为檄文是写给所有人看的,必须要用真实的东西才能服众。这种逻辑是荒唐的,大大低估了人类睁眼说瞎话的能力。如果写给所有人看的东西必须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就都去看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社论了,那么我们完全相信美国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了,那么我们就不用看历史书而是看希特勒的演讲了。别的不说,《孙吴建国的道路》就是发表出来给所有人看的,结果还不是有很多刻意污蔑的地方?如果陈琳的檄文我们都应该相信,“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所以你们都相信曹操就是《鬼吹灯》的始祖,盗墓公务员化的创始人,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的幕后老板?
  所以,陈琳的檄文,有很多夸张、污蔑的成分,有些可能确有其事但与对手无关,却被因为被巧妙地表现出来,变成攻击对手的武器。有些可能根本就是胡说八道。因此如果只有陈琳这一处孤证,是不可以相信的。
  不过我们必须承认,陈琳写的这一段盛、周家族的没落,就是属于确有其事的。
  会稽典录曰:宪字孝章,器量雅伟,举孝廉,补尚书郎,稍迁吴郡太守,以疾去官。孙策平定吴、会,诛其英豪,宪素有高名,策深忌之。初,宪与少府孔融善,融忧其不免祸,乃与曹公书曰:“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於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谭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於幽执,命不期於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也。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平皮柄反。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乡使郭隗倒县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由是徵为骑都尉。制命未至,果为权所害。子匡奔魏,位至征东司马。
  孔融给曹操的上书中说,盛宪“妻孥湮没,单孑独立”,说明盛家人死了不少。孔融人品是没问题的,因此他这话我们应该相信的,盛宪确实很惨。
  会稽典录曰:昕字大明。少游京师,师事太傅陈蕃,博览群书,明於风角,善推灾异。辟太尉府,举高第,稍迁【丹杨太守】。【曹公】起义兵,昕前后遣兵万馀人助公征伐。袁术之在淮南也,昕恶其**,绝不与通。献帝春秋曰:袁术遣【吴景】攻昕,未拔,景乃募百姓敢从【周昕】者死不赦。昕曰:“我则不德,百姓何罪?”遂散兵,还本郡。三国志·孙静传:朗大惊,遣故丹杨太守【周昕】等帅兵前战。策破昕等,斩之,遂定会稽。吴录曰:是时关东州郡,务相兼并以自强大。袁绍遣会稽【周喁】为豫州刺史,来袭取州。【孙坚】慨然叹曰:“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言发涕下。喁字仁明,【周昕】之弟也。会稽典录曰:初【曹公】兴义兵,遣人要喁,喁即收合兵众,得二千人,从公征伐,以为军师。后与坚争豫州,屡战失利。会次兄九江太守【周昂】为袁术所攻,喁往助之。军败,还乡里,为【许贡】所害。
  可见,周昕、周昂、周喁三兄弟,的确很惨,屡战屡败,最后兵败被杀。考虑到可能有不少周氏子弟也在他们的军队中,他们的失败导致家族的巨大损失,从此一蹶不振。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陈琳说盛宪、周昕两家都很惨,是真的。但是我们就要问下一个问题了,他们混得这么惨的原因是什么?
  (3)就算他们真的遭到迫害了,有什么证据证明是孙策干的?
  先说周昕吧。首先,不存在任何孙策迫害周家人的记载。吴录可以写孙策杀高岱,会稽典录写孙权杀盛宪,如果孙策真的迫害无辜的周家人,那么会稽典录肯定会记录的。其次,周家失败确实都是与孙坚、孙贲、吴景有关,但那只是两军交战,愿赌服输,和“迫害”是两码事。而且,这些争斗归根结底是袁绍袁术豫州、淮南之争,跟孙策又有什么关系。
  孙策所做的,只是在交战中,他的军队杀死了周昕而已。周昕都领兵出战了,孙策还能干什么呢?如果想不杀人,那孙策干脆不要下江东,躲在家里做个乖孩子算了。
  事实上,《孙吴建国的道路》原文中也无法给出孙策迫害周家的证据。原文中提到孙策的只有“孙策过江后攻会稽郡时,周昕家居,犹领兵众助太守王朗抗拒孙策,[[为孙策军所击斩]]。”
  再说盛宪。孙策和盛宪唯一的相关记载就是“孙策深忌之”,但是没有任何记载说孙策抓住了盛宪,或者孙策在折磨盛宪。“深忌之”,就说明孙策一定要害死盛宪了吗?甚至日后孙权杀人,也要算在孙策头上?陶谦“深忌”孙策,这么说,孙策被刺杀就是陶谦生前一手策划的?我很恨某人,难道日后某人死了,就一定是我杀的?
  郝经《续后汉书》说孙策来不及杀盛宪就死了。这是非常荒唐的。郝经是元代人,他在《续后汉书》里对高岱和盛宪的记载,完全基于三国志的裴注,基本上每个字都一样。他手头的资料,并没有比我们多。他推测孙策来不及杀盛宪,是完全没道理的。孙策要杀人,需要多少时间?孙策要杀人,也根本不会有所顾忌、而是毫不犹豫。怎么可能有孙策“来不及”杀的人?《会稽典录》都可以写孙策“忌”盛宪、孙权杀害盛宪,如果孙策真的曾经把盛宪打入死牢,为啥不写出来?
  孙策没有迫害盛宪,还有三个侧面证据。
  其一,孙策想请高岱出山。孙策是认真地想请出高岱的,而高岱和盛宪可以说是生死之交,高岱可以为盛宪不惜性命。如果孙策已经准备害死盛宪,以他的政治智商,怎么可能还想去找高岱?正如,有人准备害死刘备,他还会想去招揽关羽吗?并且,如果盛宪有危险,按照高岱以往的记录,他应该努力营救,而不是和孙策打哑谜。
  其二,孔融上书准备救盛宪,按照孔融文中记载,是在曹操五十岁时,也就是孙策死后四年(建安九年)。孔融建安元年就在曹操身边了,而且一开始和曹操关系似乎也不错。如果孙策在世时盛宪就有危险,而且这一封上书是性命攸关的,为什么孔融这么晚才写?就算在四光年外的半人马座也应该早就得到消息了。
  其三,如果孙策真的迫害了无辜的会稽名士,那同是会稽名士的虞翻为什么还会和孙策这么亲热。虞翻古之狂直,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对名利似乎无所追求,他是最不可能说违心的话、屈服权威做顺民的人。因为孙策“深忌”盛宪,就说他迫害了盛宪。因为盛宪是孙权杀的,就说其实孙策是“来不及”杀。这算什么罪名啊?按这种逻辑,我们每个人都是杀人犯,因为我们心里都有很讨厌的人,而且我们也都“来不及”杀人啊!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盛宪和周昕真的被迫害了,也完全没有证据证明这是孙策干的。陈琳的檄文里暗示孙家对盛、周迫害,但是根本没说是孙策。《孙吴建国的道路》一文中,在对盛宪和周昕的论述中,也无法证明孙策做了这些事。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此文用心险恶。本身不能证明的事,竟然被当成确凿的事实反复强调。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
  **关于“贼义”,即诛戮英豪,《檄》文大加渲染,把孙策、孙权的事写在一起,不加区别。所举残害周、盛门户,是孙氏诛戮州郡英豪[[最重要]]的事例,而且[[主要是孙策所为]]。周、盛以外,受打击的吴会门户,《檄》文也有所反映,不过并非列举不漏。
  **王晟是卸职在籍官员,与孙氏为世谊,孙策父执。他亦与邹他、钱铜一样疾恨孙氏,聚众抗拒。[[孙策对他们处置惨酷,不亚盛、周。]]
  **这就是说魏氏魏朗之后有魏周(周荣),虞氏虞欲之后有虞翻(仲翔),比起同郡的盛、周[[门户被戮略尽者]]要幸运得多。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往引《会稽典录》会稽郡门下书往山阴朱育向太守酒阳兴陈述当年虞翻答王朝关于会稽人物之间,列述会稽古今人物,及于未精,但无盛、周。朱育又向濮阳兴补充陈述了一些会稽后出人物,亦无盛、周。据我推测,虞翻答王朗问,在[[孙策诛戮英豪]]之前,照理说不应漏列盛、周,故疑为后人删削。但朱育陈述则为孙权时事,[[盛、周家族已被摧残]],故朱育避忌,略而不言。是否如此,有待新证。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反复说盛、周两家被孙策摧残;孙策残酷迫害盛、周;虽然陈琳没写,但是主要是孙策做的。等等。我实在想象不出,作者是在以什么心态写这篇所谓的学术论文。一个你自己的文中都无法证明的东西,居然在文中言之凿凿,似乎这已经是一个大家都普遍承认的事实。企图用反复出现的语句,对读者产生催眠效果。等读者看完了这篇毫无逻辑的文章,记忆中只剩下了“孙策”“迫害”“盛、周”。这个方法看来效果很不错,大家可以试试。
  最后,再说说《三国人物散论》对孙策和会稽大族的分析。首先,方诗铭只是说孙吴统治者和会稽大族关系紧张,并没说是孙策迫害了那些人。毕竟,正常学者还是要讲证据的。其次,方诗铭认为,孙策非要领会稽太守而不是吴郡太守,因为会稽大族势力强大,他必须亲自处理。但事实上,孙策作为吴郡人,是不能做吴郡太守的,孙策当时只有吴郡、会稽和丹阳。其中丹阳又是舅舅吴景的旧领地,当然还是给吴景。那么孙策自己只剩下会稽了。孙策本人一直是在吴郡办公的,会稽的事务一般交给会稽虞氏的虞翻。
  策笑曰:“然。”因曰:“孤有征讨事,未得还府,卿(指虞翻)复以功曹为吾萧何,守会稽耳。”
  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顾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
  可见,不论是孙策还是孙权,他们做会稽太守的时候,基本上都不管会稽的事,而是放心地全权交给虞翻和顾雍这两个江东大族的代表人物。会稽郡在他们眼中,根本就是个非常太平的和谐社会,哪有什么血腥暴力、残酷迫害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4 04:24 , Processed in 0.09403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