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163|回复: 7

品读曹魏名将满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身世考

  1.出生地考:
  《三国志》曰: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守高平令。
  ◎郡国志:兖州山阳郡邑。
  ◎郡国志:山阳郡,故梁,景帝分置,雒阳东八百一十里。
  ◎一统志:昌邑故城,今山东济宁州金乡县西北四十里。
  ◎郡国志:山阳郡高平。
  ◎一统志:高平故城,今山东兖州府邹县西南。
  【另外向秀《思旧赋》中提到的:“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予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这里的山阳之旧居是指嵇康在山阳之地,不是在古山阳城内。】
  故山阳为今山东济宁,而非陕西山阳县,非江苏淮安的山阳国,更非焦作山阳城【1】。高平则隶属山阳郡,山阳郡在晋代改高平国,这里的高平与后来的晋代高平国是两个概念。班固的《汉书》当中称山阳郡原属刘武的封地,刘武是梁王,恰好与郡国志里的“山阳郡,故梁”相对,在王莽时期又称“高平县”。现在山河一统地域名又重新划分,当时的高平就是在如今的兖州附近。
  出生时间考:
  正史上没有大致说满宠的出生具体在哪一年,不过我们可以大致推断:满宠18岁时已经出仕【2】,公元192年曹操到兖州的时候看中了满宠并聘为从事【3】,故满宠的出生一定是在公元174年之前。
  【1】《三国志曹丕传》: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
  《后汉书》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为列侯。
  【2】《三国志满宠传》:年十八,为郡督邮。
  【3】《三国志满宠传》:太祖临兖州,辟(宠)为从事。
  2.姓氏源头考:
  满姓大致源头可粗略划分为4个:妫、姬、姜、少数民族演化。满宠本姓由少数民族演化基本上不可能,故这里只注妫、姬、姜。
  注“妫”:这个姓氏的由来是因为舜的后裔胡公满【1】封在陈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陈被灭后,陈的百姓改姓满。
  注“姬”:源头取自西周姬氏,周穆王姬满【2】的后裔。
  笔者认为满宠生活在兖州山阳郡,以上两姓的源头与满宠出生地极不符合,所以笔者进认为满宠姓的源头应该取自“姜”姓。
  注“姜”:源头出自西周卿士角伯之后。角伯,是姜子牙的后人。
  ◎《姓源》:“周卿士角伯之后有满伯氏。”
  ◎《路史》:“齐太公后有角氏。”
  ◎《吕览》:“正钧石,齐升角。”
  从《路史》来看满姓是齐太公后裔。齐太公即姜太公,也就是姜子牙,因为姜子牙被封于齐地,故称齐太公。公孙鞅被封在商地即称商鞅,是一个道理。满宠出生在如今山东济宁,山东被喻为“齐鲁之地”,与其地域相符。
  故笔者按,满宠的满姓源头应该为“姜”,究满宠祖上的根源,是周代名士姜子牙。
  【1】司马迁《史记》: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
  【2】司马迁《史记》: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
  二、初出仕

  1.年十八,风华正茂时
  《三国志》曰:年十八,为郡督邮。
  年纪轻轻的满宠少年得志,年满一十八岁已经担任起一山阳郡督邮。卢弼先生曾以“张俭为山阳郡督邮”来质疑满宠的官职【1】,但笔者认为不然。这个张俭就是“望门投止思张俭”中的张俭,他任山阳郡督邮是东部督邮,先不说张俭为民请命却落得弃官亡命,之后又经历“党锢”,单单这一个东部督邮就不足以否定满宠的官职。
  然而满宠的督邮也当的不清闲,在他任职期间,以李朔为首的一些山阳豪强就敢跟他叫板。李朔当满宠是个刚出道的毛头小伙,又仗着自己有私人军队,肆意侵害平民百姓,惹得百姓怨声载道。终于,太守下令让年轻的满宠去纠查李朔等人。最终结案以李朔等人请罪告终,并且表示再也不敢侵害布衣。满宠刚刚出仕就能为百姓清扫当地恶霸,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值得让人钦佩他不畏强权的政治面貌。




上一篇:盘点那些被低估的三国名将
下一篇:关羽仁义无双的两大善举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不得不讲到东汉时期的募兵制,应募者对将领有人身依附关系,演变成私有部曲,造成地方势力的膨胀。李朔虽然没有史料考证他的出生,但他能拥有个人武装,肯定是属于地方豪强。(当时出名的山阳豪强李姓者大有人在,诸如李典、李进。李朔作为山阳豪强是否与他们有关系无法考证,故这里没有定论)所以满宠办案看似简单
  ,实质上是大智大勇之举。
  笔者按,当时的满宠担任文职,尽心尽力,为行将就木的汉家江山履行着作为一个大汉子民的所应尽的责任,并且戮力为之。
  【1】《后汉书党锢传》: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
  2.“鞭”督邮
  《三国志》曰:守高平令。
  之后,满宠被任命为高平令。这里笔者赞同叶之秋的观点,认为这是升迁。至于你说为什么满宠身为郡督邮然后当了高平令是升迁?笔者按,郡督邮虽然权力大但并非是朝廷任命的官职是太守的亲信,而县令则是朝廷命官,受朝廷直接任命。
  督邮:官名。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始置于西汉中期,郡守属吏,掌监属官。
  《三国志》曰:县人张苞为郡督邮,贪秽受取,干乱吏政。宠因其来在传舍,率吏卒出收之,诘责所犯,即日考竟,遂弃官归。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肯定都记得张飞鞭打督邮那一段,作为罗贯中笔下的历史虚构的经典片段,张飞鞭打督邮为民解恨不禁让人听了拍手叫好。或许大家都知道刘备是鞭督邮的原型之一,然而却少有人知张飞鞭打督邮的历史原型还有另一人——他就是满宠。更让人无语的是,与满宠有瓜葛的督邮居然名为张苞!不禁让人感叹真是不巧不成书。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看满宠。这个故事大体是这样子的:郡督邮张苞贪污受贿,干扰吏政,满宠带着吏卒在其居住的客舍中将其抓获并在当天就办完案子,于是便弃官而走。
  先看官职,满宠是县令,督邮的权力是要比他大的,所以满宠没有权力去将督邮抓来审讯。但一生正气的满宠并不甘心让这目中无人的督邮逍遥法外,终于计上心来,在客舍中将督邮擒获,并在当日就结案。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满宠的人格光辉,以及他的勇气胆略与足智多谋。之后,德才兼备的满宠弃官而归。
  笔者认为满宠在做这件事之前就已经准备辞官不干了,而不是在处理完督邮受到惊恐才决定辞官。因为他明明知道督邮是太守的亲信,不能公开审讯,所以才拼着辞官在客舍中去捉督邮并且立刻结案。这就满宠在跟随曹操之前独立地为大汉王朝做的最后一件事,之后他便弃官而归,直至之后被曹操聘请再度出仕,或许是看到了大汉王朝的风雨飘摇,或许是自己的刚毅性格与官场的尔虞我诈格格不入。
  此刻离开了大汉王朝仕途的满宠究竟是怎样的心情,或悲耶?或喜耶?
  三、再出仕

  1.满宠仕曹
  《三国志》曰:太祖临兖州,辟为从事。及为大将军,辟署西朝属,为许令。
  公元192年,曹操入兖州,并征辟满宠为从事。【1】给了他第二次仕途生命的曹操成了满宠的“大恩人”,之后满宠也用自己的才华为曹魏集团添砖加瓦。(当然这是后话)公元192年,也就是初平三年,这一年对于曹操来说太重要了,对于曹魏集团来说太重要了。是年,曹操的主要谋士之一毛玠向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宏伟战略。等到公元196(建安元年)曹操迎奉天子之前,满宠一直担任着从事这个官职。汉时从事,名目众多,不过满宠的从事理论上来说是武职。后来满宠之所以能被升迁为许令,必然是因为满宠在担任从事期间表现出色。而“许令”这个官职更是不容小觑,曹操迎接天子到许县,可以说大本营就是在许县,满宠为许令,足以见得曹操非常认可满宠的能力,并对其非常信任,不然应该不会把许令这么重要的官来给满宠当。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故笔者按,满宠也是从小官做到大官,一步一个脚印,并非一步登天,一开始就受到曹操的格外信任。如果说第一次征辟满宠当官是因为他的名声,那么第二次升迁则是对满宠能力的肯定,名副其实。
  【1】《三国志武帝纪》:三年春···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
  2.有理者无畏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况是在官场呢?在满宠担任许令期间,就遇上了这么些事。曹洪的亲戚朋友在许县犯了法,被满宠给抓了起来。(三国志称“洪宗室亲贵”,但笔者按卢弼之说为是,当时“魏武以司空行车骑将军事,不应有宗室之称。”)这时候曹洪写信给满宠,而满宠却对此事置之不理,没有顺从曹洪。曹洪无奈之下上报给曹操听,曹操便招走许县主吏,满宠知道主吏回来后会放走抓的人,便将抓到的人都杀了。
  笔者按,这是满宠第一次升官,然而就摊上了这桩子事。曹洪跟随曹操征战多年,满宠是在曹操临兖州时候提拔的官员,论资历满宠必定要矮曹洪一头。而他却不畏强暴公然叫板权贵,杀伐果决,毫不拖泥带水。曹操早年也曾棒打权贵【1】,难怪见了满宠的所作所为后,不怒反喜【2】,并云“当事不当尔邪?”
  【1】曹瞒传: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畏惧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
  【2】三国志:“太祖喜曰:”
  3.“刑指杨彪”事辨
  前太尉杨彪被收押在大牢,荀彧和孔融都嘱咐满宠“但当受辞,勿加考掠。”满宠却“审讯如法”。几天后,满宠求见曹操,并说:“杨彪考无他辞语。当杀者宜先彰其罪;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必大失民望,窃为明公惜之。”太祖即日赦免杨彪。
  裴松之在三国志引注:臣松之以为杨公积德之门,身为名臣,纵有愆负,犹宜保佑,况淫刑所滥,而可加其楚掠乎?若理应考讯,荀、孔二贤岂其妄有相请属哉?宠以此为能,酷吏之用心耳。虽有后善,何解前虐?
  裴松之认为杨彪是名臣,荀彧、孔融两位贤人劝满宠不该用刑法,满宠不听,并给满宠扣上了“酷吏”的帽子。然而笔者却有不同看法。先看看荀彧和孔融都是什么人,他们两个究竟是不是贤人我们撇开不谈,单论他们之间关系。荀家早就和杨家有旧【1】,必然是为杨彪尽力开脱。但窃以为究其最根本原因,是因为杨彪不是曹操派。荀彧、孔融都是出了名的汉臣代表,自曹操迎天子以后,在朝廷地位逐渐加重,而原有的一系列帝党逐渐式微,杨彪作为帝党,自然受到孔融、荀彧的格外照顾。
  然而最终结果是找不到证据给杨彪定罪,那么我们仔细来看这个案子。杨彪究竟为何下狱?杨家和袁家一样,四世三公(曾祖父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都官居太尉),在朝臣中关系早已是盘根错节,尤其杨袁两家更是共同进退。
  后汉书中载:建安元年,从东都许。时天子新迁,大会公卿,兖州刺史曹操上殿,见彪色不悦,恐于此图之,未得宴设,托疾如厕,因出还营。彪以疾罢。时,袁术僭乱,操托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书中明言是曹操想要诬陷杨彪,而交给满宠拷问,但拷问无果,又有孔融从中劝谏曹操,并给曹操施加压力,【2】才使得曹操不得不释放杨彪。
  笔者按,满宠深知杨彪海内威望之高,一方面又无视荀彧、孔融的嘱咐,用刑依旧,是尽职;在拷问无结果之后,又劝谏曹操勿乱杀,是对曹操尽其忠。
  《三国志》曰:初,彧、融闻考掠彪,皆怒,及因此得了,更善宠。
  有学者通过这段文字认为满宠考掠杨彪是想纵容杨彪,更有甚者认为满宠是帝党,譬如李光地在抨击裴松之注时就云:“此松之迂论也。以操之猜很,若闻宽讯,其死杨公必矣。”而结果也是如李光地所想,荀彧、孔融等一干汉臣更“善”满宠。笔者认为:满宠并非亲汉党。窃以为,满宠所云“窃为明公惜之。”已明确表明了满宠的政治态度。不杀杨彪,其一是因为证据不足,其二是因为杨彪驰名海内,杀之于曹操不宜。满宠之建言,难道不也是一个亲信效忠其主子之所为么?
  若是真杀了杨彪,按孔融劝谏曹操这态度,“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还不得朝中大乱?若是不杀杨彪,按孔融和荀彧所嘱咐给杨彪“特别照顾”,以曹操之多疑不但会至杨彪于死地,还会落上对曹操不忠的罪名。满宠在处理这宗案件时不但为主上曹操排忧解难,又没有得罪同僚荀彧、孔融,不可谓不多智。
  故满宠用刑杨彪,并非如同裴松之所云乃酷吏之心,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的大智之举。
  【1】《后汉书》:中平六年,代董卓为司空,其冬,代黄琬为司徒。明年,关东兵起,董卓惧,欲迁都以违其难。乃大会公卿议曰:“高祖都关中十有一世,光武宫洛阳,于今亦十世矣。案《石包谶》,宜徙都长安,以应天人之意。”百官无敢言者。彪曰:“移都改制,天下大事,故盘庚五迁,殷民胥怨。昔关中遭王莽变乱,宫室焚荡,民庶涂炭,百不一在。光武受命,更都洛邑。今天下无虞,百姓乐安,明公建立圣主,光隆汉祚,无故捐宗庙,弃园陵,恐百姓惊动,必有糜沸之乱。《石包室谶》,妖邪之书,岂可信用?”卓曰:“关中肥饶,故秦得并吞六国。且陇右材木自出,致之甚易。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彪曰:“天下动之至易,安之甚难,惟明公虑焉。”卓作色曰:“公欲沮国计邪?”太尉黄琬曰:“此国之大事,杨公之言得无可思?”卓不答。司空荀爽见卓意壮,恐害彪等,因从容言曰:“相国岂乐此邪?山东兵起,非一日可禁,故当迁以图之,此秦、汉之势也。”卓意小解。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2】《后汉书》:融曰:“假使成王杀邵公,周公可得言不知邪?今天下缨緌搢绅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今横杀无辜,则海内观听,谁不解体!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操不得已,遂理出彪。
  四、坐镇汝南,满宠初掌军事

  1.汝南太守
  《郡国志》:“汝南郡,高帝置。雒阳东南六百五十里。”
  曹操迎奉天子之后,势力日益庞大。然而曹操的强劲对手袁绍,在黄河以北的势力范围同样也在膨胀。尤其是汝南作为袁绍的势力渗透范围之一,直接与颖川许县相邻。许昌,是曹操的根据地。汝南呢?汝南是袁绍的出生地,袁绍将他经营地也很完善,势力可以说是极度渗透。《三国志满宠传》上说“时袁绍盛于河硕,而汝南绍之本郡,门生宾客布在诸县,拥兵拒守。”足以见出汝南的战略地位重要。
  如果说双方没有对峙之前,汝南战略地位相当重要。那么当曹操与袁绍对峙之时,汝南的战略地位就更加突出。曹操更是以此为忧,足见汝南始终是曹操的心头里的一根针一个阴影,挥之不去。随即,出乎意料的是,曹操任命满宠为汝南太守。【1】
  这时的满宠踏上了他的军事生涯的第一步。那么既然汝南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曹操为什么又那么会安排这么一个之前没有过军事经验的满宠来担此大任呢?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这三点原因中,尤以第三点原因最为重要。其一,满宠在曹操身边任职许令期间执法严明又处事得当,已经受到曹操的充分信任,而汝南战略要地非亲信不得任用之。其二,满宠的才能已经受到曹操的肯定,曹操想进一步锻炼塑造这一位可造之才,让其成长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其三,也就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原因,汝南有早就成名的沙场老将【2】李通镇守,【3】可以帮助满宠完成其工作,无需担心满宠初次踏足军事经验不足。
  满宠当然没有让主上曹操失望。他不仅没有让曹操失望,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三国志》上说:“宠募其服从者五百人,率攻下二十余壁。”所谓“壁”,就是壁垒,即军营的围墙。二十余壁,也就是二十多个营垒。以五百人攻下二十多个营垒,着实战绩骄人。之后满宠又“诱其未降渠帅,于坐上杀十余人,一时皆平。得户二万,兵二干人,令就田业。”充分展现了满宠的足智多谋。至此,满宠的军事才华展露无疑,无愧风际雅绝伦。
  这是他军旅生涯的第一步,他用自己的善战与多谋屹立在曹操的心目中,屹立在曹魏集团的军事花苑里。他雷厉风行的手段堪称大将之才,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坐断汝南,不仅化解了曹操之忧,更了却了许昌之患。
  【1】《三国志满宠传》:太祖忧之,以宠为汝南太守。
  【2】《三国志李通传》:以侠闻于江、汝之间。与其郡人陈恭共起兵于朗陵,众多归之。时有周直者,众二千余家,与恭、通外和内违。通欲图杀直而恭难之。通知恭无断,乃独定策,与直克会,酒酣杀直。众人大扰,通率恭诛其党帅,尽并其营。后恭其妻弟陈-,杀恭而据其众。通攻破-军,斩-首以祭恭墓。又生禽黄巾大帅吴霸而降其属。遭岁大饥,通倾家振施,与士分糟糠,皆争为用。由是盗贼不敢犯。
  【3】《三国志李通传》:建安初,通举众诣太祖于许。拜通振威中郎将,屯汝南西界。
  2.看似没有硝烟的汝南战线
  在曹操迎天子入许之后,曹操与袁绍的明争暗斗就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升温,最后双方大战一触即发,更是爆发了史上闻名的官渡之战。
  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误解:官渡战线是曹袁交火之所在,所以官渡之战与汝南满宠没有半点关系。然而笔者却认为不然。
  不得不再次叙述汝南的战略地位之重要。汝南郡的南边正是江夏郡(刘表势力范围),距孙策的势力范围也不远。所以,汝南对于刘表、孙策都极为重要,因为拿下汝南,就能直取许县(也就是曹操的大本营)。那么平淡的汝南战线上,究竟又隐藏着怎样的杀机呢?
  袁绍、刘表、孙策等人都看出了汝南的战略地位之重要。袁绍与刘表纷纷想要招降当时镇守在汝南的沙场名将李通,都被李通拒绝。【1】孙策更是想要渡江袭许,迎奉天子,从而撼动曹魏集团大局。【2】可见汝南不愧为战略要地,看似没有硝烟,实则杀机四伏。
  笔者按,袁绍与刘表之所以想要招降李通就是看出了汝南的战略地位是曹操的要害之所在,也亏得李通的忠贞不二才保全了许昌免遭生灵涂炭,当然我们无法抹去汝南另一位主帅满宠的功勋,是他平定了汝南,解了曹操的燃眉之急。江东集团最终没有渡江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孙策遭人暗算最终一命呜呼,江东集团一时无主;其二,许昌有汝南这一层防线,汝南又有满宠、李通这样的出色将领。
  最后,我们用曹丕的话来看汝南战线的地位,大家就会更进一步了解这层防线的重要性。曹丕:“昔袁绍之难,自许、蔡以南,人怀异心。”可见曹丕所云确实不假,南方刘表、孙策确实就怀有异心。再化用宗师卢弼的一句话来概括汝南战区对于官渡之战的功劳;“李通(笔者按满宠与李通同镇汝南,也有相对功劳)淮、汝,臧霸青、徐,与钟繇关中之任并重,实委全局所系,不仅一隅之得失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不是官渡前线的参战者,却在汝南摩拳擦掌,对着怀有异心的刘表与孙策严阵以待。
  【1】《三国志李通传》: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通皆拒焉。通亲戚部曲流涕曰:“今孤危独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从绍。”通按剑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即斩绍使,送印绶诣太祖。
  【2】《三国志孙策传》: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安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五、曹操心腹

  1.赤壁战后
  建安十三年,对满宠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对曹操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对曹魏集团,对三国格局,都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坐镇汝南的太守满宠跟随曹操南下征讨荆州。三国志云:“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笔者按,“大军还”,即曹操北还,结合下文“留、屯”满宠屯当阳是在赤壁战后。
  我们再看看当阳在哪。
  ◎郡国志:“荆州南郡当阳”
  ◎一统志:当阳故城,今湖北荆门洲当阳县东一百四十里。
  可见,当阳地处曹魏集团势力的南境,满宠是当时留下来担任善后工作的。赤壁战后,江陵之战爆发,曹操以六军相继,【1】满宠应该就是南郡会战之中的六军之一。南郡之战作为曹魏集团在赤壁战后的第二次大败,实非满宠能以一人之力所能挽回。南郡战后,时汝南太守李通【2】已死,孙权又数次出兵骚扰曹魏集团势力范围的东部边境,满宠便被召回,再次坐镇汝南,并被封为关内侯。笔者按,此时的满宠已经称为曹操军中的骨干将领,曹操已经能派他独立的镇守要害之所。南郡丢失之后,汝南、南阳、淮南再次成为曹魏集团的第一防线,满宠坐镇汝南稳定局势,对经历两次大败的曹魏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赐爵关内侯”来看,满宠在数次抵御孙权进攻的战役中,应该立了不少战功,不然不会平白得一个“关内侯”的头衔吧?
  之前,满宠担任汝南太守,与李通合作。之后,满宠参与南郡会战,与曹操口中的六军合作。
  而今,满宠独断汝南防御孙权进攻,这是他军事能力趋于成熟的标志。
  【1】《三国志刘巴传》:巴谓曹公曰:“刘备据荆州,不可也。”公曰:“备如相图,孤以六军继之也。”
  【2】《三国志李通传》: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
  2.死守樊城事辨
  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曹操集团势力范围的汉中陷落。同年,荆州战线风起云涌,关羽北伐,攻打荆州北部樊城。这时候,满宠被委任协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以拒关羽。
  襄樊之战是三国历史上的又一大转折点,曹魏总共出动兵力数目非常之大,撇开襄樊的曹仁、满宠之守军,还有于禁所统帅的七军以及徐晃所统帅的援军。蜀汉刘备的荆州军团投入的兵力也不会少,至少在兵力上能围襄阳。【1】
  再看看当时曹魏集团的情势。东线孙权频频出兵,曹魏兵力严重受到牵制。西线更是丢了汉中,兵力受创。于此同时荆州战线的关羽把握了时机命糜芳、傅士仁留守江陵与公安,自己则亲率主力军出兵北伐,曹魏形势急窘。当时吕常守襄阳,满宠协助曹仁守樊城,将军徐晃在宛。曹操命左将军于禁率众救援襄樊,不料天降大雨汉水上涨,于禁又不通地理,导致所率领的部队均被水淹。因此于禁向关羽投降,庞德兵败被杀。曹魏集团朝野震动,眼见大势已去,便欲迁都【2】以避关羽锋芒。此时,胡修、傅方等人皆望风降于关羽,陆浑人孙狼等,也杀官起兵,响应关羽。【3】自此,关羽威震华夏。
  于禁既降,关羽乘胜追击,急攻樊城。因为天降大雨洪水暴发,樊城多处城墙崩坏,守军皆大惊失色。有人对曹仁说:“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虽失城,尚可全身。”然而满宠提出反对,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4】,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5】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关羽已经打到颍川,许昌岌岌可危,然而满宠这番话坚定了曹仁死守的决心。于是,满宠将自己的白马沉入水中,与将士们定下盟誓。之后徐晃率兵赶来救援,满宠又力战有功,逼得关羽退却!战后,满宠被封为安昌亭侯。
  笔者按,这场战役中满宠的作用巨大。倘若不是满宠力排众议劝谏曹仁死守樊城,曹仁依了众人之议撤兵逃跑,那情势就会陡然转变。按战局来看若曹仁撤走,关羽必然控制襄樊,也就说关羽的北部压力已经解除,大可回防荆州决战吕蒙,也可以选择从容退走。正是因为满宠的坚定决心,才从间接意义上逼死了蜀汉名将关羽。
  卢弼说:“当日情势,许下已岌岌可危,宜魏武议徙许都以避其锐,非宠之镇定,殆矣。”诚然如此。我们从此战之战不仅能看出满宠的胆略与才智,更看到了他的远见卓识,这是对大局了然于心的把握程度。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1】《三国志满宠传》:关羽围襄阳。
  【2】《三国志关羽传》: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3】《三国志关羽传》: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
  【4】胡三省曰:郏县属颍川郡。
  【5】胡三省曰:洪河,大河也。
  五、曹丕时代及满宠论战
  黄初元年,文帝即王位,满宠被封为扬武将军【1】。之后又在江陵破吴军,被拜为伏波将军【2】,驻扎在新野【3】。
  三国志曰:“大军南征,到精湖【4】,宠帅诸军在前,与贼隔水相对。”这件事究竟发生在哪年不得而知。卢弼先生认为:按蒋济传记载,应该是在黄初六年的事情,这里记载在黄初三年之前,前后倒置,并认为黄初初年的时候吴国向大魏称藩,并无大军南征。但笔者按,曹丕一生攻吴记录,有史可查的只有两次,其一是黄初三年,其二是黄初五年,所以笔者认为,此时应该发生在黄初三年较为准确。
  满宠帅诸军在前与贼相对,下命令给诸位将领说:“今夕风甚猛,贼必来烧军,宜为其备。”诸军听了满宠的话,都加强警备。半夜里,敌人果然派了十支部队来烧营,满宠“掩击破之”,大败敌军。可叹可敬,满宠料事如神。战后,满宠被封为南乡侯。
  笔者按,此刻的满宠已经是百战名将,在此创造了埋伏反偷袭的成功战例,料事如神,令人佩服。敌军面对满宠这样料敌决胜的出色将领,是不是也是他们的梦魇呢?
  黄初三年,假宠节钺。
  黄初五年,满宠被拜为前将军。【5】
  笔者按,满宠在曹操时代一直未受到重用,基本上是以配角的形式出现。但到了曹丕时代是一个明显的转型,满宠的官越做越大,已经成长成为曹魏集团的脊梁,开始从一个优秀的配角逐渐成为一个主角。
  【1】《百官志》:扬武将军,光武建武中以马成为之。
  【2】《百官志》:伏波将军,汉武帝征南越始置此号。
  【3】◎卢弼:三国魏因,改称义阳郡。
  ◎《郡国志》:荆州南阳郡新野。
  ◎《一统志》:新野故城,今河南南阳府新野县治南。
  【4】议者欲就留兵屯田,济以为东近湖,北临淮,若水盛时,贼易为寇,不可安屯。帝从之,车驾即发。还到精湖,水稍尽,尽留船付济。船本历适数百里中,济更凿地作四五道,蹴船令聚;豫作土豚遏断湖水,皆引后船,一时开遏入淮中。帝还洛阳,谓济曰:“事不可不晓。吾前决谓分半烧船于山阳池中,卿於后致之,略与吾俱至谯。又每得所陈,实入吾意。自今讨贼计画,善思论之。”
  【5】见《宋志》,魏有前、后、左、右将军
  六、太和时期

  1.1再论战:公元227年,魏明帝曹睿即位,称太和元年,满宠被封为昌邑侯。昌邑,即满宠出生地,也就是满宠被封了本县侯。此时满宠也算是三代老臣了。
  三国志曰:“太和二年,领豫州刺史。降人称吴大严,扬声欲诣江北猎,孙权欲自出。宠度其必袭西阳而为之备,权闻之,退还。”
  这里满宠再一次展现了他料敌先机的能力,满宠猜测孙权必然袭西阳,而做了事前准备,孙权听闻,果如满宠所料“退还”。
  “若满伯宁在”:吴、魏两国都想控制江淮地区导致双方争夺接连不断。公元228年,周鲂诈降曹休,请求曹休接应。曹休中计并亲率十万大军深入吴地。最后事情被察觉,曹休明知中计却自以为凭借大军十万可堪与东吴主力一战,所以并不退兵,反而继续进攻。东吴陆逊、全琮、朱桓兵分三路。【1】中路陆逊大败曹休,曹军遭受重创退走。最后朱灵与贾逵赶到救走曹休并阻止了东吴继续北上。
  然而这场战争的结果满宠却是早就料到。他曾上疏道:“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今所从道,背湖旁江,易进难退,此兵之洼地也。若入无强口,宜深为之备。”可惜表文还没有承到,曹休就已经深入敌阵,遭受大败了。
  笔者按:赤壁战后,曹孟德叹郭嘉【2】;猇亭之战,诸葛亮念法正【3】。时郭嘉、法正已故,然而石亭之战,满宠却给我们上演了一出真人版的“若满伯宁在···”。石亭之战虽然是曹魏军团的一次惨败,但是满宠的分析却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同年,曹休病逝,满宠代替曹休,总督扬州战区。
  太和四年,满宠被拜为征东将军。【4】
  1.2三论战
  同年冬天,孙权扬言想要攻打合肥。满宠给朝廷上表,要求集结兖州、豫州大军防备吴军。这时孙权见到满宠已经在集结大军,心知强攻攻不下合肥,便玩起了军事花招,他召集吴军假装退兵。魏明帝果然中计,得知吴军退兵,便下诏罢兵。幸亏满宠看穿了孙权的计谋,他认为:“今贼大举而还,非本意也,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而倒还乘虚,掩不备也。”便上表不罢兵。于是,朝廷听从了满宠的建策,没有停止集结兵力。【5】十多天后,孙权果然再次前来,攻打合肥城。由于满宠料事如神早就集结兵力恭候孙权攻城,孙权当然没有攻下。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按:石亭之战又挽回了孙吴在扬州战区的战略优势,孙权多年行军,攻城时又来了个欲擒故纵之计,差点再次大败魏军。也多亏了满宠这样慧眼如炬用兵如神的百战名将镇守合肥,才识破了孙权的计策,保得合肥无虞。
  1.3四论战
  太和六年,孙吴名将陆逊发兵庐江。众人议论纷纷,都认为应该立刻火速发兵援救庐江,迎战陆逊。满宠力排众议,道:“庐江虽小,将劲兵精,守则经时。【6】又贼舍船二百里来,后尾空县,尚欲诱致。今宜听其遂进,但恐走不可及耳。”于是,满宠“整军趋杨宜口【7】。”陆逊得知后,吓得连夜逃跑。
  笔者按,此战满宠再一次表现了他的算无遗策。陆逊远道而来,发兵庐江。按常规思路,满宠应该立刻发兵援救庐江,但是他却不动如山,为何?原因就在于,庐江虽然小,但将劲兵精。陆逊一时攻不下。若陆逊硬来,选择长驱直入,那便中了满宠诱敌深入之计。所以陆逊在得知满宠不动如山之后,别无他途,只得无功而返。这里也要赞叹一下陆逊的军事洞察能力,没有因为曹魏没有派出援兵而选择无脑强行攻城,不愧是历史名将。可见满宠与陆逊两人高手过招,点到即止,还没有开战,就已经预料到战争结果了。
  1.4.五论战
  当初,满宠与王凌“共事不平”,王凌便派人抵毁满宠,说他“疲老悖谬”。所以明帝诏满宠回京,却发现满宠体气康强,便令其返回。满宠不愿与王凌共事,请求留在京。明帝下诏说:“昔廉颇强食,马援据鞍,今君未老而自谓已老,何与廉、马之相背邪?其思安边境,惠此中国。”满宠听后,便行上任,无怨无悔。
  太和五年,孙布奉吴帝孙权旨意,派人与扬州刺史王凌联系,表示要投降,但云“道远不能自致,乞兵见迎。”无非是想故技重施,再演石亭之战。【8】满宠判断其中有诈,不同意王凌派军队。王凌上书说“知识邪正,欲避祸就顺,去暴归道,甚相嘉尚。今欲遣兵相迎,然计兵少则不足相卫,多则事必远闻。且先密计以成本志,临时节度其宜。”当时满宠奉召入朝,满宠告诫长史:“若凌欲往迎,勿与兵也。”王凌索要兵马不成,竟然自行出动,派一名督将率领七百人前往迎接。孙布乘夜袭击,魏军死伤大半。
  笔者按,满宠不愧是“能算”。不仅算出孙吴有诈,还能掉到王凌会在自己走后索兵,并且给长史下了“精囊妙计”,阻止了魏国主力损失惨重。倘若王凌索兵成功,那这次魏军就又要遭受大败了。
  【1】《三国志朱桓传》:时陆逊为元帅,全琮与桓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击休。
  【2】《三国志郭嘉传》: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说多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裴松之注《傅子》曰:太祖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3】《三国志法正传》: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4】《宋志》引:四征,魏武置,秩两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
  【5】胡三省曰:上表言敌情,请不罢兵也。
  【6】胡三省曰:谓陆逊若以兵围守,必经时而不能拔。
  【7】◎《水经注》:阳泉水受泱水东北流,迳阳泉县故城东,又西北入泱水,谓之阳泉口。
  ◎《郡国志》:阳泉县有阳泉湖,故阳泉乡也。汉灵帝封黄琬为侯国。
  ◎胡三省曰:魏庐江郡治阳泉县。
  ◎《一统志》:阳泉故城,在安徽颍州府霍丘县西。
  【8】《资治通鉴》:太和五年冬十月,吴主使中郎将孙布诈降以诱扬州刺史王凌,吴主伏兵于阜陵以俟之。
  ◎《晋志》:阜陵县,汉明帝时沦为麻湖。
  ◎卢弼:麻湖,在今和州历阳县西三十里。
  七、合肥新城

  1.新城的建造
  三国志曰:时权岁有来计。
  当时孙权年年都有来犯的意思,可他为何迟迟不动手?原因还是因为满宠的防御措施部署地非常完善,让孙权无法把握住战机。
  青龙元年,满宠上疏道:“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1】,贼攻围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乃得解。贼往甚易,而兵往救之甚难,宜移城内之兵,其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更立城以固守,此为引贼平地而掎其归路,于计为便。”可是马上便有人提出反对,为首的竟然是被陈寿喻为“世之奇士”蒋济。蒋济的观点是:“既示天下以弱,且望贼烟火而坏城,此为未攻而自拔。一至于此,劫略无限,必以淮北为守。”因为曹睿非常器重蒋济【2】,所以没有采纳满宠的建策。但是满宠不服,继续上表道:“孙子言,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以弱不能,骄之以利,示之以慑。此为形实不必相应也。又曰‘善动敌者形之’。今贼未至而移城却内,此所谓形而诱之也。引贼远水,择利而动,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矣。”这次还搬出了孙子兵法。多亏尚书赵咨认为满宠说的对,并把他的建策上报给了皇帝。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窃以为,满宠这辈子下得最高明的一步棋就是合肥新城。有兴趣且研究过三国版图的朋友会发现:东吴始终没有打出长江过远。为什么?自古南人善舟,北人善马。孙吴政权的陆战实力还是与北方曹魏集团有一定差距的。然而拒守新城,那么曹魏这个忧虑可以完全消除,因为新城远水,无法发挥出孙吴的水战能力,从而大大降低孙吴的军事发挥,以及拉长了孙吴的战略补给线。然而蒋济却是以不同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认为这是对东吴示弱,公然抨击这举不妥,却没有理解满宠的真实用意就是要示弱以敌诱敌深入。满宠说新城有险可守,诚然,之后他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当然,这还是后话。
  【1】胡三省曰:魏扬州治寿春,距合肥二百余里。
  【2】曹睿:“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
  2.合肥防御战
  三国志曰:“其年,权自出,欲围新城。”
  这里在解释一下这个“新城”。众所周知,蜀汉降将孟达为新城太守,这个新城是指新城郡,并非合肥新城,误混淆。
  孙权亲自出马,想要围困新城,但发现新城距离水域太远,竟然在水上呆了二十多天不敢下船。满宠告诉众人说:“权得吾移城。必于其众中有自大之言,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余。”于是便下令六千人于隐蔽处埋伏孙权部。结果孙权果不出满宠所料引军上岸耀武扬威,被满宠伏军“卒起击之,斩首数百,或有赴水死者。”
  可怜的孙权,再次无功而返。
  笔者按,这一次满宠充分发挥了新城的战略地位,他客观理性了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劣,选择主动占据有利地形来牵制对方。之后,满宠又发挥了他算无遗策的能力,料定孙权会下案,早就设下伏兵恭候。结果孙权果然下岸,被满宠杀得“斩首数百”。可怜的孙权,面对足智多谋的满宠束手无策毫无半点办法。
  青龙二年,孙权带领大军攻打合肥新城,号称十万大军。满宠“驰往赴”,招募了数十名壮士,折松枝为火把,灌上麻油,从上风放火,焚烧吴军攻城器械,并射杀孙权的侄子孙泰。
  我们仔细来看这场战争。满宠只有数十人,怎么可能打败孙权十万大军?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孙权出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响应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从而牵制曹魏兵力【1】;其二,七月,曹睿帅大军赶到,孙权要拿下合肥几乎无望。【2】
  笔者按,满宠这一次绝非是真正意义上以数十人破东吴十万大军。但是,孙权作为战略出击,仍被满宠射死侄子孙泰,不得不赞叹满宠之善战。满宠曾经上疏说新城“有险可依”,这次是真正意义上证明了这一点。
  【1】《三国志吴主传》:嘉禾三年,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是时蜀相诸葛亮围武功,权谓明帝不能远出,而帝自帅水军东征,权退还。
  【2】《三国志明帝纪》:青龙二年七月,帝御龙舟东征,权遁走。
  八、人格光辉

  曹休死后,满宠赴任扬州都督。他辖下的百姓极度不舍,想跟随满宠一同赴任,场面一直无法控制。【1】护军见到如此情况,便向皇帝上疏,请求杀死为首者,来阻止这样的情况发生。明帝得知后,便下令:只能让满宠带亲兵一千人赴任。
  笔者按,乱世之中地方上的百姓能遇上一个好官不容易。满宠无疑就是这样的好官,仁政爱民,才会有百姓去跟随他。“大小相随,奔随道路。”这样的场景着实让人感动。
  景初二年,以宠年老征还,迁为太尉。
  三国志曰:“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
  正始三年薨,谥曰景侯。
  笔者:清哉满宠,一生清廉,家无余财。
  【1】《三国志满宠传》:大小相随,奔随道路,不可禁止。
  九、也说满宠评:

  陈寿:“满宠立志刚毅,勇而有谋。”
  曹操:“当事不当尔邪?”
  郭谋:“宠为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二十馀年,有勋方岳。及镇淮南,吴人惮之。”
  曹睿:“昔廉颇强食,马援据鞍,今君未老而自谓已老,何与廉、马之相背邪?其思安边境,惠此中国。”
  曹芳:“君典兵在外,专心忧公,有行父、祭遵之风。”
  李重:“近自魏朝名守杜畿、满宠、田豫、胡质等,居郡或十余年,或二十年,或秩中二千石假节,犹不去郡,或还不易方,此亦古人苟善其事,虽没世不徙官之义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3 13:33 , Processed in 0.48335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