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726|回复: 1

三国演义中的“五绝”及其悲剧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五绝”
  曹操:曹操谋董卓完全是为了自己能称霸群雄,自出逃之后误杀八人之后,他便狠下心来杀死了吕伯奢。自此之后便大开杀戒。在他的心里从来都是高唱“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之所以善于采纳谋士的意见,注重贤才都是为了自己称霸,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爱。凡是不愿对他自己的霸业不相容的,最终难免一死。吕布之死就是最好的证明。他明明有心要杀吕布,却还要去借刘备之口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虚伪。他煮酒论英雄,并非是惜英雄爱英雄,目的是为了试探刘备。他处处为奸,祢衡不愿效忠于他,他便借刀杀人;吉平欲行大义,结果被他截除十指,然后触柱而死。实际上他根本就唯我独尊,容不得任何一个气盛的人。杨修就是很好的例证。像杨修那样知曹操的心,毕竟是少数,可是他就是看不惯杨修的狂妄。其实他早就想制杨修于死地,曹操夜杀近侍,众人皆以为曹操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嫉妒杨修的贤能,最终以他破“鸡肋“之语退兵,说他乱了军心,杀了他。曹操杀死了汉献帝身边的所有忠臣,连身怀龙种的董妃也不放过。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用心险恶。许攸决计来访,他不以实情相告,先说是军粮可用一年,接着说可用半年,然后说可用三个月,最后在许攸的盘问下,无奈才虚伪地说出只可用一个月了。可以看出曹操心思慎密,老奸巨滑。
  刘备:一路寄人檐下,抱负不得施展。他为了保住他的仁义之名,委实受了许多苦。他不能像吕布那样在谁之下反谁,使他丧失了一次又一次使自己强大的机会。他寄身于刘表之下,完全有能力也有机会夺取荆州之地。诸葛亮早就叫他取之,他却说不忍,刘表是兄弟,夺之不仁。庞统几次献计,叫他夺取刘璋之地,可是他始终认为不义,结果错失良机,损兵折将。刘备处处为别人着想,顾虑太多,但是这正是他的仁。他爱民如子,视部下为兄弟,他的形象正是战乱年代,贤才所渴求的“仁君”的风范。
  关羽:大智大勇,气拔山河。自刘备战败之后,关羽投靠曹操,曹操待他甚善,给他官做,给他赤兔马,给他钱财美女……但是关羽终不忘桃园三结义,他保护着他的嫂夫人,惦记着他的兄长。过五关斩六将,不远千里,去寻刘备,所作所为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忠义之士。后来刘备托荆州给他守,他更是凭着自己的才智和武艺,死力相守,最终死在吴人的计里。
  张飞:勇气非凡,强悍逼人。在他的眼里从来就没有“怕“字,面对强悍的吕布,曾经三英战吕布也不能奈何,射戟辕门更可以看出吕布的武艺之精,张飞还敢与他大战,确实是一个勇士。直至当阳长坂坡一战,方才显出他的粗中有细,急中有智。一声巨吼,谁敢来战,这种无畏显示着他的豪情与胆量。然而勇猛、性急的人,往往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沉不住气。张飞遇害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因为急兄仇,而不体会属下的感受,醉酒、鞭斥、怒骂、威逼,他的勇在此时已经近乎暴了。也难怪他的手下会造反,甚至割掉他的首级。
  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博学多才。面对孙吴群雄,他沉着冷静。特别是对于孙权的犹豫不决,周瑜的好大喜功,唯我独尊,他更是用激将法,使他们定下心来决计曹操。面对周瑜的几番刁难,诸葛亮始终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周瑜每一次用计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离间蔡瑁和张允、黄盖的苦肉计、庞统的连环计、以及后来的计取南郡、美人计、假途伐虢等等,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正是着着棋高难对敌,几番算定总成空,周瑜只能感叹“既生瑜,何生亮”含恨而去。自他出山一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而街亭一战却是他始料未及的。诸葛亮毕竟是一个智者,尽管他的思虑非常人能猜透,但是在他的骨子里总是希望能找到理解他的知心,比如庞统、马谡以及后来的姜维等。自庞统功业未建便仙逝战场之后,很难找到像马谡这样的人。他在承认自己是一个智者的同时,也想给马谡一个机会。疏不知马谡是一个不讲实际,只知道纸上谈兵的人。智者千虑,终有一失,诸葛亮这遭“失”就是失就失在用人上,失在自己的虚荣心上。刘备托事于他,他尽忠职守,从不懈怠。刘备临终之时,明明说了若阿斗不贤便取而代之,可是诸葛亮明明知道阿斗不是可塑之王,却还是用尽心血尽力扶持,他用他的余生回报了刘备的知遇之恩。
  二、三国演义的悲剧精神




上一篇:如果关羽选择败向上庸而非入川
下一篇:被高估的三国智者——凤雏庞统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备、关羽、张飞自桃园三结义之后,情同手足,共谋天下。关羽雄威令人退避,他不仅有勇,而且有谋。关羽征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刘备和诸葛亮才放心地把荆州拿给他去驻守。凭着结义情深,他领命时便说要以死相守。他守住荆州,也没有给孙权和曹操有机可乘的机会。但是襟怀磊落的忠义之士最终难逃小人的奸计,自诸葛谨为孙权献策欲与关羽结为亲家,关羽不许之后,他就忘记了诸葛亮给他的嘱咐“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被吕蒙偷袭荆州之后,他更是心急如焚,觉得愧对刘备,加上自己箭伤初愈,他的心已经乱了套。所以他顾不得属下的劝告,逞能要走小路求救,结果被捕遇害。
  关羽遇害,刘备没有反思原因(即“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却持妇人之仁,心悲伤神,不听众臣的劝告,执意要发东吴。张飞本来就有些鲁莽,加上二哥遇害,使他失去了理智,他的莽撞的性格就越发暴露出来。他无故鞭打军士,使他们早就愤怒不已,加上又对他们如此苛刻的要求,结果遭到军士的报复,也命丧黄泉。张飞的死使刘备痛上加痛,焦灼的内心使他愈生报仇之念。杀尽所有谋害关羽和张飞的仇人之后,此时的刘备已经失去了“仁君”的风范,再次发吴就已经不合道义了。急于报复,使刘备变得越来越固执,他执意连营七百里,结果被陆逊杀得大败,损兵折将。要不是诸葛亮有先见之明,派赵云接应,他早已追随他的两个兄弟去了。退守白帝城,实际上是蜀国的一个转折点,蜀国从此失去与魏国较量的强大后劲,这都是“义”所致。如果刘备和张飞能够化悲痛为力量,冷静下来听听群臣的计策又何致于此呢?
  在诸葛亮看来,先帝伐东吴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然而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关羽和刘备除了违反“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重要外交策略之外,还有就是义气用事,不顾全大局)。七擒孟获虽然以蜀军的胜利告终,但是这已经使蜀国元气大伤,这是诸葛亮他自己也知道的。然而尽管朝中许多大臣都劝谏暂时不去伐魏,但是他感于先帝知遇之恩(这在出师表中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还是不顾群臣的劝谏,下定决心伐吴。六出祁山虽然在整体上仍以蜀方的胜利为主,但是蜀国取胜的法宝乃是靠诸葛亮的智谋取胜,而不是靠真正的实力。面对国富兵强的魏国,损兵折将是难免的。虽然魏国损兵折将更加严重,但是魏国有强大的后劲,蜀国却没有。因此在后来蜀国的战将都屈指可数的时候,而魏国却人才辈出,加上本身强大的实力,蜀国的失败已经是很必然的了。又有后主昏庸无能,诸葛亮交给姜维的任务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姜维只有痛苦地挣扎,最后难免落个“吾计不成,乃天命也”的结局。如果诸葛亮能清醒认识刘备临终前的嘱托,不急于建功立业,在有生之余实现刘备未完成的夙愿,而努力搞好蜀国的建设,相信蜀国也至于那么快灭亡。
  《三国演义》中多次曾几次写显圣,我个人认为有两种作用:一是为含冤而死打抱不平,如关羽附身杀死吕蒙等,这是缘于佛教中人死魂在的思想;二是于困境中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更加渲染悲情。如关公显灵救关兴、诸葛亮显圣告钟会等,更加显示出关羽的勇、武艺的超绝和诸葛亮的智绝以及他们在蜀国的重要性。但是人死不能复生,作者用显圣说明了一个道理:关羽、诸葛亮等的存在只能改变蜀国一时的命运,却不能长久。任何英雄人物的存在,无法改变历史规律。《三国演义》正是运用了这一点,从而加重了悲剧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5 09:47 , Processed in 0.57213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