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公元185年是个多事之秋,这一年,从正月起许多地方瘟疫流行,之后皇宫又发生火灾,五月的时候,许多地方天将大雹子,七月份的时候三辅地区爆发蝗灾。
不但是天灾连连,人祸也不停息。张角虽然覆灭,可是全国范围内的起义风起云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资治通鉴》记载“……不可胜数,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人。”与此同时,凉州地区的边章、韩遂等人的叛乱也如火如荼,一度进攻到三辅地区,报急文书雪片一般飞到朝廷。朝廷公卿甚至有人主张放弃苦寒的凉州,以节省巨额军费。虽然凉州边乱在皇甫嵩、朱隽、张温、董卓等文臣武将的合力围剿下,最终被击退,但是大汉王朝已经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在这个时候,谏议大夫刘陶向朝廷上书,阐明自己对天下局势的分析。
刘陶认为,“天下前遇张角之乱,后遭边章之寇”,早已混乱不堪。而在这种危难情况下更为可怕的事情是“民有百走退死之心,而无一前斗生之计”。当政府、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候,百姓不是和政府、国家共存亡,而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逃走。当时张温正在前线和边章等叛军作战,万一失败,边章等人就可以挥军突进,而几百年的朝廷将面临一朝覆灭的危险境地。那么,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糟糕的局面呢,又如何改变这样糟糕的局面呢?只有一个原因,也只有一个办法。十常侍等宦官势力横行,就是罪恶之源。不杀宦官,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得官心。
可是,刘陶的上书,不但没有换来汉灵帝的醒悟,反而受到宦官势力的猛烈反扑。
十常侍等人联合起来,共同向汉灵帝进谗言,并且告诉汉灵帝,之前张角确实叛乱,霍乱一方。可是,朝廷已经颁布恩旨,一些暴民也知道了朝廷的天威,早就改悔,天下已经平定。而刘陶却在这里公开抨击朝廷善政,无疑是在讥讽汉灵帝。并且,中常侍列举了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州郡不上,陶缘何知?”各地州郡的奏章上都没有上报有关黄巾盗贼起兵的事情,那刘陶又怎么会知道呢?一定是刻意诬陷,造谣生事!、
汉灵帝于是下令把刘陶抓起来,放到黄门北寺大牢。很明显,汉灵帝非常讨厌刘陶,一心想要整死刘陶,于是没有按照正常的制度,把刘陶放到大理寺,由朝廷公卿审理,而是放到了宦官掌控的黄门北寺监狱。
那么,汉灵帝为什么想要处死一心为国的刘陶呢?因为刘陶说了许多犯忌讳的话,冒犯了天威,一旦得罪了皇帝,那还不是死路一条。
刘陶到底说了什么呢?
首先,刘陶全盘否定了汉灵帝统治下的太平局面。汉灵帝为什么喜欢中常侍等宦官?因为宦官知道投其所好。汉灵帝朝确实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张角在公元184年,同时在全国三四十个地方发动起义,震动天下,各地官员初次遭逢暴动,根本无力对抗,自然要申报朝廷,请求支援。于是,一直生活在中常侍和朝廷公卿共同编织的美好谎言中的汉灵帝,也稍微清醒了一点。于是调配军队,积极围剿,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张角等黄巾主力前后叛乱不到一年就被平定。于是,中常侍高呼:“自此以来,各各改悔,四方安静。”汉灵帝自然是愿意相信自己的一番努力终于换得了成效,虽然有些许动荡,但是自己的统治依然是稳固的,民众对自己的评价依然是千古圣君。
可是,刘陶却公开戳破了中常侍和朝廷公卿共同编织的美好谎言。刘陶公开说朝廷危急,不但是之前战乱四起,就算是在眼前,“今西羌逆类,私署将帅,皆多段颎时吏,晓习战陈,识知山川,变诈万端。”原来,西凉地区的叛军和张角等人完全不同。张角率领的黄巾军,大都是各地流民,乌合之众,于是各路诸侯经常是几万人就击败黄巾十数万人。可是西凉叛军却是原来的太尉段颎的部将,都深通兵马,并且了解西凉和三辅地区的形势,甚至对朝廷兵马的部署,进攻的常用方式都了解的一清二楚。于是,征讨起来非常困难。即便是太尉张温率领西凉猛将董卓,还有军中的优秀将领孙坚,依然是互有胜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