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797|回复: 1

浅析魏晋风骨第一人的曹操的诗歌艺术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1121214504494447.jpg

曹操画像

  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战乱年代,他作为有实力的一方诸侯用武力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从而结束了北方的战乱局面,他被后世史学家称为乱世之奸雄。他喜爱汉代乐府诗并受其影响,他的诗歌创作也大多是乐府诗形式。但是他却独辟蹊径,不受束缚,继承了府,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他总是“缘事而发”,不做无病呻吟之事。 “曹操的诗作,可以看做是汉音的收束者,同时也是魏响的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曹操是中国诗歌史上,除屈原外,有意写诗的第一位大诗人。”曹操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为数不多的政治家兼著名诗人,然而曹操能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一席之地完全是因为他那充满悲怆和苍凉的诗歌决定的,再加上曹操多方面的独创性,使他当之无愧成为魏晋风骨第一人!
  曹操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形式上“突破”与“创新”;在内容上将“小我”之壮志与“大我”之情怀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以“慷慨悲凉”为基调的“建安风骨”,受后世文人推崇。“曹公古直”,其诗绝少华美的辞藻,喜从大处着墨,内涵厚重而气势恢弘,抒发感情往往跌宕起伏,个性色彩极为鲜明。从他开始,乐府诗实实在在地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建安文学也成长为一个划时代的文学潮流。
  一、曹操在诗歌的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曹操所写的众多诗歌中流传至今的仅仅有二十多首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显示了曹操对诗歌的情有独钟。《魏书》说“太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这些乐府歌辞虽沿用汉乐府古题,却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写实的精神。曹操首开以乐府古题自作诗的风气,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乐府自东汉以来,文士始多仿制,然大都不过一二篇,其风未盛也。乐府既不采诗,民歌来源,根本断绝。而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人乐府,斯为极盛。”借古题写当世的生活情况,这点自曹操的《薤露行》、《篙里行》获得成功后,建安诗人就开始大胆仿效,后来蔚然成风,形成建安风骨。
  曹操诗歌很多是杂言体和五言体,而杂言体和五言体正是汉乐府民歌诗体的主要形式。他的诗歌古朴正直,不言废语,饱含深情。如写战争过后的惨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写家庭的贫困:“瓮中无斗储,发筐无尺增”。他惯用铺叙手法,如《冬十月》写天气寒冷,“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路鸡晨鸣,鸿雁南飞;鹜鸟潜藏,熊署窟栖……”。
   曹操诗歌吸取了汉代乐府民歌的营养,具有鲜明的民歌特色,显得更加动人。他将诗歌提升到一个汉乐府民歌未曾达到的领域,从简单的事实记录提升到抒发感情表达人文性的高度。文人大规模地学习、仿效乐府诗,是在曹魏时代及其之后的事情:“乐府自东汉以来,文士始多仿制,然大都不过一二篇,其风未盛也。至魏则乐府既不采诗,民歌来源,根本断绝,而“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人乐府,斯为极盛”。五言诗的成熟正是这种文人乐府诗运动的产物。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邺建成铜雀台,标志着清商乐和文人乐府诗创作的走向高潮,为五言诗的成熟准备了音乐条件和作者条件。曹操所倡导的清商乐和大力写作的文人乐府诗,正是抒情五言诗成熟的摇篮。
  曹操的五言诗显示了由言志向抒情转型的痕迹,并为后来山水诗、意象写法奠定了基础。曹操诗歌对于悲哀之美的审美追求,正是整个建安时代的审美特征,如曹操《蒿里行》的名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诗歌中明显地呈现出由四言诗向五言诗转型的痕迹,在曹操早期五言诗中,明显地依靠使用虚字来凑够五言,是以四言诗的写法来写五言,也呈现出由言志而转向抒情,特别是抒发悲情的痕迹,从而为建安诗歌的第二个阶段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盘点三国历史上最神勇的几次突围
下一篇:千古雄主说曹操:留给后世无尽的话题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的诗不仅对建安文学有开风气的作用,由于创造性较大,对后代文学也有重要的影响。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法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的启示。从他这种旧题新事乐府到杜甫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事乐府,再到白居易等人掀起的新乐府运动,可以清晰地看出一脉相承的发展。另外,《诗经》以后,四言诗很少佳篇,曹操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抒情的传统,创造出一些动人的篇章,使四言诗再一次放出光采。
  二、曹操就地取材,把现实和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诗歌当中
  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社会比较混乱的时期,曹操直接以汉末大乱为题材,描写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以《蒿里行》为代表,真实地描绘了天下动乱、生灵涂炭的苦难情景,这份胆色与才华在当时文人群体中是绝无仅有的。
  汉献帝初平元年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但是会师之后,渤海太守袁绍、淮南尹袁术等军阀却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使得战争极为惨烈,生灵涂炭。这首诗便是极为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史实。诗末六句概括地写出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惨象,并流露了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苍凉激楚,形象鲜明。由于这首诗具有非常强的概括力,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明人钟惺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是一个有魄力的政治家,对天下具有野心,想做到天下一统。最能反映曹操政治家的伟大胸襟和宏伟抱负的是他的咏志抒怀诗。《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堪称这方面的杰作。在这些诗中,总体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就是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曹操诗作的创作特色及其艺术魅力在于“气吞山河的壮志”、“大悲大壮的情怀”、“阔大雄奇的意境”这些充分体现了曹操诗歌的悲壮崇高美。乌桓多次骚扰边境,所以曹操决定建安二十年北伐。《观沧海》是诗人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既反映了当时作者东临碣石山所看到的大海的辽阔壮丽,通过对大海吞吐日月星辰那种壮丽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当时那种叱吒风云的气概,抒发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进取精神及气吞山河的情怀。历史学家范文澜评价曹操说:“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三.曹操政治家的身份让他的诗歌有一种慷慨悲凉之感
  曹操把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匆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而且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爱好提倡诗歌创作,遂使建安诗坛人才之蔚茂,一时文士彬彬,奠定了他建安文学领袖的地位,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亦影响了后来杜甫白居易等大家的文风。
  曹操的诗是抒写他自己真是的感情和思想,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用朴质的形式披露他的胸襟,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所以他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尽管在语言形式上极接近汉乐府,却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面对群雄并起的挑战、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壮志未酬的曹操在诗歌中,写实精神与浪漫主义交错灌注,故语言中不时展现沉雄古朴、悲凉慷慨的氛围。 建安之世,战乱频繁,百姓苦不堪言,人命朝不保夕,建安诗人面对浩劫,自然有深切的感受,作品便流露出浓重的悲伤气氛。
  曹操诗歌中弥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忧世之乱,忧才之失,忧己之志,并且这种意识贯穿了诗人创作的全过程,构成了曹操诗歌的感时伤事的情感基调。他的诗气势磅礴,格调悲壮,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悲凉壮美的人生画图。《短歌行》是曹操的得力之作,在这首诗里,诗人感时叹世,慷慨悲歌,全诗跌宕起伏,笔墨酣畅,以劲健质朴的笔调抒发了雄壮的气魄,描绘出宏阔的意境,呈现出豪迈纵横、苍凉悲壮的独特风格,把心胸披露得淋漓尽致。诗人悲叹功业未就,山河破碎,立志要像周公那样收揽人才,建功立业,争取“天下归心”。全诗壮里有悲,悲中含壮,悲和壮两种相异的情感在同一短诗内巧妙地结合。诗的开头部分慨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表示对功业未就的忧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流露出淡淡的伤感和微微的悲凉情调。
  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有着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但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向、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从《龟虽寿》这首诗可看出,曹操诗的特点是爽直、豪壮、通达、进取。爽直就是意真诚、讲实话,用今天的说法是尊重唯物论。你看,多神多能的命体都会面临死亡,神仙是不存在的,不是比秦始皇乃至其它求仙求药的帝王强多了吗?豪壮就是矢志有恒,但有一口气在,不尽全力誓不罢休。连同骏马的晚年尚怀千里之志,况乃人乎!通达就是想得通、看得开,现在称之为辩证法。万物的生命长短依从规律而又待于人为,遵行规律、抓住机遇竭力而行就有无限的希望。进取就是不信神、不赖天,尽心力、尽人为。整首诗的基本格调就是积极进取!曹操的诗歌总是在苍凉中透出追求进取的人生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3 21:02 , Processed in 0.63339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