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袁绍把公孙瓒灭了,又通过联姻的方式收服了北方的游牧部落,实力和地盘远远超过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当皇帝的野心更加蠢蠢欲动。他私下里把主簿耿苞找来,让他写一份密白,也就是密信、内参一类的东西,里面说:“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古人给颜色赋予了一些类似图腾崇拜的特殊意义,“赤”即“火德”,代表着汉朝,比如刘邦斩白蛇起义,就是汉朝的“赤”取代秦朝的“白”的预兆。耿苞这份密白里说“赤德衰尽”,就是说汉朝的运数已经到头了,该轮到谁接班呢?应该以土承火,也就是代表“土德”的“黄”!老袁家是“黄”的代表,所以应该早早顺应天意,建立袁氏帝国。改天袁绍召集将领谋士开办公会议的时候,把密白拿了出来,美滋滋地说耿苞给我写了个这个,大家伙儿都看看,如果有啥感想有啥意见建议,都说说,畅所欲言吧。
袁绍曲里拐弯地导演这出戏,当然是希望手下人争先恐后地表示拥护,那样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在群众的拥戴下称帝了,可出乎他意料的是,与会者的密白读后感竟然十分一致——耿苞这小子妖言惑众,应该砍头!这下子,袁绍的小心肝顿时哇凉哇凉的,但又不好明说这其实是他自己的主意,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坦荡,马马虎虎把耿苞杀掉了事。
袁绍的兄弟袁术倒是过了几天皇帝瘾。前面说过,袁绍和韩馥谋划拥立刘虞当皇帝的时候,遭到了袁术的反对,但袁术嘴上说的非常之义正辞严——“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但心里实际想的却是,假如汉朝的皇帝换了刘虞这样年纪大又有工作经验的,肯定会妨碍他日后登基称帝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相比之下,刘协那个娃娃皇帝就好操纵得多。后来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袁术先控制小皇帝再自己当皇帝的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而机缘巧合,他又从孙坚的孤儿寡妇那里得到了传国玉玺,于是经过筹备,袁术在九江称帝登基,他的两个老婆也展开了对皇后宝座的角逐。但是,在大家都在名义上拥护汉朝的时候跳出来说自己是皇帝,这种行为明显是造反,曹操很快打着讨伐叛逆的旗号攻打过来了。袁术败了一仗又一仗,只好厚着脸皮给他一直看不起的袁绍写信说,这皇帝我没法当了,还是应该大哥你来,你就拉兄弟一把吧。袁绍收到这信挺高兴,可是袁术走到半道上就发病死了,传国玉玺被人拿去献给曹操,这皇帝自然也没轮到袁绍来做。
在那个时候,当皇帝要具备很多条件。首先当然是实力,董卓爱让谁当皇帝就让谁当皇帝,凭的就是他西凉系部队的拳头大腰杆硬;反之,下邳的阙宣实力不够,称帝没几天,就被徐州牧陶谦瞅准机会砍了脑袋,把他的人马全部收编了。其次还要有部下的拥护,刘备、曹丕、孙权建国都是如此,袁绍过不了部下这一关,就一直没敢有实质性的行动。有实力、有人拥戴还不够,还要看本人的意愿,像曹操先封魏公,后当魏王,早已是北方实际意义上的统治者,头衔距离皇帝也只有一步之遥,部下也建议他当皇帝,他一直不同意,后来建议的次数多了,他才说了句“如果天命真的在我家,那我就当周文王吧”,默许了儿子可以去当皇帝,但他自己却一辈子是汉朝的大臣。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舆论支持,像董卓废掉刘辩的时候就说他品行不检点,曹丕当皇帝就是汉献帝死乞白赖地要把龙椅让给他,刘备则一口咬定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害了,因为大汉朝不能断根绝后,于是他这个汉室宗亲只能当仁不让地登基坐殿,把“兴复汉室”的使命扛在肩上。
因为皇帝是天子,所以按照惯例,在新皇帝上任之前,老天爷总是会用一些特别的方式进行提示,像“黄龙出于井”之类的爆炸性新闻,或者民间莫名其妙地流传一些暗示性的歌谣,再就是像袁绍给刘虞炮制的那些假新闻。这方面,辽东太守公孙度的表现就十分出色,他召集部下讨论当皇帝事宜时陈述的理由是:“民间现在流传着‘孙登当为天子’的说法,大家看看,俺姓公孙,字升济,‘孙’和‘公孙’差不了多少,‘登’高了地位自然就‘升’了,所以这‘孙登当为天子’的寓意就是俺‘公孙升济当为天子’。”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找依据就把谣言当字谜猜到这种程度,这孩子的确够聪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