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801|回复: 9

书摘:三国刘璋退出争霸天下的悲剧性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马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马车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马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马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刘备总算得逞了。那刘璋怎么办?如果把他留下来会不会是个祸害呢?
  刘备最终还是没有向曹操学习,没有向曹操对付刘琮那样斩草除根。不仅如此,良心未泯的刘备还把南郡公安这块地方划给了刘璋,而且,刘璋家里原先的钱财物品,刘备都纹丝未动,如数奉还,就这样,刘璋佩戴着“振威将军”的印绶上任去了。
  后来孙权杀了关羽,得了荆州。刘璋的那块地方也归了东吴。孙权同样没杀刘璋,让他当了益州牧,驻于秭归。刘璋死后,其子刘阐曾在蜀汉南方作乱之时,再被东吴任命为益州刺史,后归吴,为东吴之御史中丞。
 
  刘璋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他是个失败者,是个亡国奴,是个窝囊废,但却很少有人讥笑他,只是觉得他生不逢时,如果不是在战乱时期,或许他会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才。
 
  说到底,刘璋还是生于一个悲剧性格。性格即命运,下面就来好好剖析一下刘璋,替他做个结案陈词吧。
  一只绵羊领着一群老虎,打不过一只老虎领着的一群绵羊。
 
  刘璋就是那只绵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但长期浸泡在那块土地,刘璋的性格自然要受到影响和同化。
  四川人是很宽容的,但对于刘璋来说,就是这种宽容要了他的亲命。宽容到头,就是懦弱了。
  我们还是入乡随俗的来了解一下四川的历史和风土。
  在历史上,四川一直是皇权政治势力控制较弱的地区,所有的政治冲撞和军事冲突到了这里大多会减弱。地理环境的封闭可能使四川人形成封闭的心理,但同时也使四川人更急于了解外面的世界,使他们的心理更加宽容。
  四川人确实是十分宽容地、友好地接纳远方的客人,而从不管他是流浪汉、罪犯、失意政客,还是独霸一方的君主。即使是讨口要饭的,也能在四川比较容易地生存下来。
  古时候一旦黄河流域或者是长江流域发生了水灾,皇帝就会下诏书,令灾区百姓就食巴蜀。一群一群的人来了,那些浪迹天涯的游子,文人墨客,到了四川以后,也会很快热爱上这块美丽的土地。





上一篇:书摘:周瑜死亡的教训:恼怒对身体有多么大的危害
下一篇:相貌决定命运:何晏和邓飏为何会被司马懿铲除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盆地四周形成的天然屏障,可以使四川人心安理得地享受各种物质文明成果。四川盆地的文明是典型的内陆文明,四川是中华民族的后花园,是一个安乐窝。这里的气候温和湿润,北方的寒流到了四川盆地,早已被北面横亘的秦岭大山消磨锐气,显得温和多了。
  南方的太平洋暖流到了这里,也不会像它在南方大地上那样肆无忌惮,而是温柔地放慢了它的步伐。所以,这里是一个温床,它能使各种繁华和丰富的物质文化悄无声息地生长。
  在这样一种优越的地理环境中,四川人特别懂得享受生活,悠闲人生。
  四川人的日子过得也就特别的惬意,韵味悠长。这里家给人足,无水旱之忧,少烽烟之苦。还在商周之世,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四川盆地就已十分富庶,尽管当时水涝之灾还时不时地侵扰着成都平原。这种安宁祥和的日子在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原人看来,一定是田园牧歌式的充满浪漫情调的生活。
  所有的日子在茶馆里都浸泡得满满的。清早起来,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个整天,日子总是那么的长,从天下大事到鸡毛蒜皮的街巷小事,都可以在那里评头论足,还可以获得心灵的碰撞,激发起思想的火花。
  光阴就在这样的逍遥中过去了,一切都是这样的平静,这样的安详。
  长久以往,这里的人们大都不思进取,对现状心安理得,出去闯天下的人很少,反正水旱从人愿,旱涝保丰收,何苦与自己过不去。在闲适的日子中享受生活,便成了这里的人们生活的一大准则。所以,自古以来,在成都平原上的土著居民,很少能产生出土生土长的富甲天下的人家,也很少能看见一家一户过不下去而外出逃荒的。
  这种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生活态度大大限制了一个区域的经济的大发展,使本地区经济的结构千百年来以消费为主,经济积累较差,人们不热心于投资,也不情愿去冒险。
  尽管这种生活态度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相差甚远,但在古代,它却是一幅十分令人羡慕的生活画卷。
  人们虽然不会大富大贵,但也少有因生存的威胁而苦苦奔波,还可经常有闲暇时间来关心国家大事,以显示出蜀人少有的胸襟天下的气度。
  了解到这些背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刘璋为什么会是这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的性格了。
  或许刘璋心里还纳闷呢:我好好的没招你没惹你,我关起门来过我自己的小日子,你们害我干啥呀?
  可是,这是乱事啊,这是个人吃人的年代。仅仅保平争胜是不够的,需要全攻全守。仅仅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不行的,需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需要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璋生于悲剧性格,这就导致他最大的问题:盲目自卑,引狼入室。
  刘璋所处的益州是个什么地方?天府之土,民殷国富,兵精粮足,人才辈出,猛将如云。
  这是多么好的条件啊,不要说自守,还可以成就一番霸业。但刘璋却感受不到这些,相反,忧患意识却日益严重。
  所以,只要一打仗,他就想着搬救兵。打张鲁,他求救曹操;曹操产生威胁,他又去找刘备。
  这不但是刘璋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更是对手下将士的侮辱。按照西蜀的人才,抵御个把坏人何足挂齿呢?刘璋至于这么惊弓之鸟吗?
  
  退一步说,就是找救兵你也有点儿眼光啊。刘备曹操这都是善茬吗?你能驾驭的了他们吗?
  导致时人视刘璋“暗弱”、“不武”的原因,除了刘璋为人宽柔,温仁,性格懦弱外,更与其身处推崇“人谋”的乱世之秋却不努力“人谋”有密切关系。
  说好听点儿,是这人太厚道,太老实,不会耍心眼;说难听点儿,就是这家伙是个窝囊废,人家把他卖了他还蒙在鼓里,帮人数钱呢
  保据益州,坐观天下,是刘璋之父刘焉定下的方针。这无疑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王夫之《读通鉴论》卷9中评论曰:“焉虽受命作牧,而汉之危亡,风波百沸,焉勿问焉。割土自擅,志士之所不肖事也。”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的刘璋基本遵循其父“坐保”政策。在一定意义上,“坐保”有它的合理性,如可以避免自身力量在纷争之中作无谓的消耗。然而,在汉末割据兼并的时代,满足于“自保”,没有远大的目标与积极的行动,最终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在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刘璋只不过是“守户之犬耳”,只想着看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不求上进。这显然是点到了问题的实质。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刘璋最起码该做到这一点吧?可惜,没有。
  刘璋的坐保,导致了他行动的保守和落后,黯于天下大势。当刘备处心竭虑谋夺益州时,刘璋还茫然不知,反而开门揖盗,最终葬送基业。
  除了性格造成的悲剧外,刘璋的眼光也很成问题。很多人打死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刘璋那么喜欢和信任张松呢?周围那么多忠臣良将都苦苦相劝,他就是不听,张松究竟用什么迷魂汤把刘璋迷惑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刘璋考察干部很有意思。他把个别谈话、征求意见、民主测评、专项调查等繁琐费劲程序全免了,代之以自己简便易行的独门绝技。张松就是摸透了其中的环节和奥妙,才将刘璋彻底蒙骗了。
  这天,刘璋召集大臣议事,正说到关键处,他猛然握住自己的一个手指,脸现痛苦状,惊愕地说手指上的指甲丢失了,并左顾右盼四下寻找。
  古时的人都习惯留长指甲,尤其是小拇指,据说是为了掏耳屎方便。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还有人在继承。
  大臣中还真有敢于“献身”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张松。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割下了自己的指甲,对刘璋说:“大王,别找了,是不是这个啊?”
  韩昭侯的脸立马由阴转晴,由苦转喜,乐呵呵地笑纳了张松的指甲。从此,张松在刘璋心中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刘璋对他言听计从。
  
  这场滑稽剧,表面上看是“逗你玩”,其实却是刘璋为考察干部而精心设计的假戏,他在考验臣子们关键时刻的表现以及对自己的忠诚度。
  通过小测验,哪个经得起考验,哪个经不起考验,哪个忠诚,哪个不忠,这些平日里不能轻易得到的结果让他在假戏真做中一目了然。
  最终的结果是,刘璋得到了张松的指甲,却断送了自己的江山,这个代价也太大了。
  总结起来,刘璋在保守益益州的过程中不能有所作为,在外来的刘备面前反主为客,处处被动,处处被欺,最终将益州拱手让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不识益州兵要地理形势,不能努力修好汉中的张鲁,丧失了益州北面屏障,使益州处于外敌威胁之下。
  2,缺乏重大军事斗争的心理素质。尽管拥有益州这块“风水宝地”,刘璋却极端地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对抗并不比其强大的张鲁,要拉曹操作为援手;当曹操对自己产生威胁时,又拉刘备来帮忙,使得刘备顺利入川。
  3,缺乏足够的军事才能。刘璋在认识到刘备入川的险恶用心、怒斩张松之后,虽迅速组织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来对抗刘备,却均以失败告终。其中郑度的遭遇,除了表明刘璋听不进忠言外,更主要的是表明刘璋“才非人雄”,缺乏军事头脑,不是枭雄刘备的对手。
  刘璋的确没有夺取天下的才能与野心,但他也不是一无是处。其父刘焉病死,他的手下知道刘璋秉性温和、仁慈,所以才共同拥护他为继承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备的军队转向,可怜刘璋根本阻止不了,一直让刘备围困住了成都。其实当时成都尚有三万精兵,粮草足够吃用一年,而且官兵都愿死战。但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投降,群下莫不流涕。刘备尽取其财物及震威将军印绶。
  虽然刘璋为人懦弱,少主见,但也有一颗仁慈之心。他任益州牧时,使蜀地富有,百姓安居乐业,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施行的是标准的仁政。从开城投降这一点就可以足以看出他的仁慈之心。从一个角度说,搞政治的人要心狠手辣,无毒不丈夫,刘璋当然不具备这些素质。但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看,刘璋最终不战而降,也使四川人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灾难。从这一点来看,刘璋也值得我们向他脱帽致敬。
  而且刘璋并非贪图享乐,荒淫无道之人。若生在太平年间,定为造福一方的良臣。只能是说刘璋生错了时代,是在乱世众多英雄的光辉下黯然失色的一个人物。
  如果站在如今的角度,来对比一下刘璋和刘备诸葛亮时期治理四川的情况,就不难发现,刘璋还是有些成就的。
  对于刘璋治益州,诸葛亮说: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毕竟刘璋治益州并不象诸葛亮所说明那样无能、无功,如从经济发展角度言,其成就即不逊于刘备、诸葛亮治蜀。
  如所周知,诸葛亮治蜀,益州连边远地区都得到开发,但蜀汉的经济整个说来并未上升,生产并未得到应有的发展。
  以人口为例,刘备章武元年(221年)有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到刘禅炎兴元年(263年)灭于魏时,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如果这个数字大致可信,蜀汉四十余年中只增加了四万人,其中还可能包括被征服的一些落后部族,所以可以说蜀国的人口基本上没有增加,这足以反映出在蜀汉统治之下,益州社会经济的停滞状态。
  
  此外,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首次北伐前夕,上《出师表》云:“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这样说,诚然有警醒后主刘禅要努力振作之意,但也足见益州已经不是“国富民强”之局面。
  在一条教令中,诸葛亮宣称:“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蜀锦耳。”要注意的是,此时正是蜀汉国力比较强的时期。“益州疲惫”、“唯仰蜀锦耳”,此种经济状况,显然比刘璋治蜀时期有所倒退。诸葛亮在襄阳献“隆中对策”时,曾对刘备说益州“民殷国富”。庞统也曾告诉刘备:“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也就是说,刘璋治理益州的效果是当世公认的。这除了与汉末益州少遭遇战乱的破坏有关外,更是与刘璋治蜀分不开。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璋还有一定的“民本”思想。考察刘璋的言行,时时都可窥测到他以民为念的思想。
  刘璋诚然算不得明君,但也不能归于昏君之类,更算不上暴君。《三国志刘二牧传》注引张璠言亦曰:“刘璋愚弱而守善言,其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为无道之主也。”回顾诸葛亮对刘璋的评价,其作《隆中对》时说“刘璋暗弱”,为的是树立刘备进攻益州的信心;在占领益州后,全面贬低刘璋治益州,则更多是为自己的严刑立威辩护。
  刘璋治理益州并不是“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而是有一定的“民本”的思想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刘璋失益州,也不是因为他昏庸无道,益州人民反对他的统治,而主要是处在东汉末年群雄相竞的时代,刘璋军事才能一般,拙于“人谋”,不识天下形势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说,刘璋可谓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凡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故事总会惊人的相似。事实上,早在八百多年前,刘璋的悲剧就曾经上演过。相对于刘璋的悲惨结局,八百年前的历史还多了几分神话色彩和声色成分,正所谓“望帝春心托杜鹃。”
  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璋最终将他爹打下的江山断送了,前面也给大家分析了他的性格悲剧。此外,刘璋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好好读书。如果多用功一点儿,多了解一下四川的历史,他恐怕也不会落得这个下场。
  前车之鉴鉴后人。事实上早在刘璋之前的八百多年前,一个叫杜宇的人就用自己的经历给刘璋上了生动的一课。如果杜宇的在天之灵知道了刘璋的重蹈覆辙,或许他会痛心疾首的对刘璋说:孩子啊,我这笔学费算是白交了,你怎么能跟我同栽在一条河流里呢?
  刘璋不好好读书,成了杜宇第二。为了避免出现杜宇第三,我还是再把杜宇的故事再给大家交代一下。
  蜀人对杜宇的故事最多、最美,传播也最广。史书上说:“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时间约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时代。
  据说,杜宇是“从天而降”的,他的妻子则是从井中出来的。这当然是神话故事,从井中出来的,其实是出水芙蓉的寓意。
  杜宇之所以能得到蜀人的拥护,取决于他的妻氏。他的妻子名叫梁利,是个女酋长,今天的成都崇州市人(古称江源),她的家族大概是成都平原一带的望族,有很大的政治权利。所以,杜宇就是依靠这种姻亲关系夺取了蜀国政权。
  杜宇可谓财色兼收。有一次路过一个游泳池,看到一个美女在游泳。杜宇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分明是一个出水芙蓉啊。火辣迷人的眼神,挑逗的动作,魔鬼般的身材,无不不撩动杜宇的心悬。这个女子就是梁利。
  如果说杜宇是当时的刘璋,那个叫鳖灵就是刘备的前身。
  憋灵和杜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漂亮的老婆。这就符合了参加“换妻俱乐部”的游戏规则,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从贵州赤水一带沿长江溯岷江而上的鳖灵,白手起家,在现在的乐山建立了根据地,又溯青衣江而上,在雅安的芦山县修建了开明城。鳖灵先是在成都边缘一带活动,以窥探杜宇王朝的虚实,并不急于向成都平原进攻。
 
  鳖灵是在等待机遇和选择好的策略。
  对来自荆楚之地的鳖灵,杜宇就像刘璋毫不堤防刘备一样,一点都没有察觉到他的野心。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蜀王本纪》记载,楚国有个叫鳖灵的人,有一天不小心失足落水被淹死,尸首不是顺流而下,而是逆流而上,一直冲到郫。更奇怪的是,刚打捞起来,他便复活了。
  
  这个被当成神话的传说,当然是鳖灵采取的“死而复活”的计策。
  望帝听说有这样的咄咄怪事,一下子就迸发出了强烈的好奇心,急忙叫人把鳖灵叫来相见。坐下来天南海北的一聊,两人谈得很投机。望帝觉得鳖灵不但聪明和有智慧,而且很懂得水性,是个人才,便叫他做了蜀国的丞相。
  显然,望帝一步步进入了鳖灵设计好的圈套。他哪里知道,自己一直是在明处的,早就被鳖灵研究成透明体了。而鳖灵一直在暗中偷窥,处心积虑,殚精竭虑的设计着一个个步骤,只等望帝心甘情愿的钻进口袋,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杜宇王以蜀人特有的热情好客,张开双臂欢迎了这位远方的客人。这不是因为杜宇的愚笨,而是鳖灵作为一个有手段谋略的野心家,太善于选择时机。
  
  取得望帝的信任,又坐上了丞相的位置后,鳖灵开始是时下一步计划,那就是收买人心。他当然知道一个道理: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要想得到老百姓们的拥护,就得为大家做些实事好事。
  当时蜀国正洪水爆发,从都江堰玉垒山泄下的洪水非常凶猛,和大禹时期的差不多,成都平原很多地方都成了泽国,望帝杜宇对它束手无策。毕竟,他从来没见过这种阵势啊,这可如何是好?
  鳖灵正好有治洪水的本领,于是,他勇挑重担,起到了望帝所期待的那种模范带头作用。
  鳖灵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他的第一步计划。他的第二步就是率领蜀国民众治水成功,争取蜀人的民心,以实现他夺取蜀国政权的宏伟蓝图。
  如果召开“鳖灵同志抗洪救灾模范事迹报告会”的话,发言稿或许可以这样写----
  受强热带风暴的影响,四川境内普降大雨,局部地区降特大暴雨,还首次出现了持续30个小时的普降大暴雨。在这次500年一遇的洪水灾害面前,当地人民在丞相鳖灵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上下齐心,心系群众,全力以赴,积极投身拱洪救灾工作中,为全面争取抗洪救灾工作的最终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次防汛任务十分艰巨。作为县防汛指挥长,鳖灵对防汛工作高度重视。很早以前他就对防汛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召开了防汛工作会议,对领导组织、方案制定、责任划分、物资筹备等作出了具体安排。当上游及区间突降大暴雨,汛情日益紧张时,他审时度势,针对水情、雨情、讯情的形势,及时提出防汛抗洪和迁移安置两手抓,大堤安全和群众生命安全两确保的思想,一方面积极向上申请调拨大量的防汛器材和物资,请求部队增援,另一方面精心布置,科学安排,将主要防汛资源和力量放在重要部位,同时,全力以赴做好群众转移准备工作。
  鳖灵同志始终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哪里最关键,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险情大,他就紧张奋战在哪里。越是艰险越向前。
  当第一次洪峰抵达成都的时候,不少堤段出现了散浸、塌方、漫水等险情,鳖灵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亲自到湖内搜寻、检查群众撤离情况。由于天黑路滑,他不时摔倒,但仍坚持逐村逐户检查。工作人员提醒他随时有崩决的可能。鳖灵果断地说:“危险的地方没有领导在,就会更危险;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需要领导干部坐镇在那里”。
  连日来高水位持续浸泡,大坝险象环生,鳖灵坐镇督战,他一边组织全线民工和所有护堤干部全部上堤,坚守岗位,严防死守,一边报请上级紧急支援,一边顶着狂风,迎着倾盆大雨,亲自到恶浪扑袭的大坝上现场指挥。不少地方水漫大坝,有的地方漫坝达0.5米之高,大坝岌岌可危,鳖灵边指挥,边加入到抢险的队伍中,打桩抬土,和军民奋战在一起。鳖灵一线作战,鼓舞了士气,大家越干越有劲,水涨坝高,有险即除,维护了大坝的安全,夺取了抗洪斗争的阶段性胜利。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鳖灵具有强烈的群众观念,看到不少群众奋不顾身,鏖战大堤,看见不少群众离开家园,露宿夜外,心情十分沉重,他以一个领导干部的强烈责任感多次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心系防汛一线,心系灾民疾苦,有人上人,有钱出钱,全力支持抗洪救灾工作。在防汛抗洪的危急时刻,他要求各级干部冲在最前线,在临危转移时,他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走在最后面。具体工作中,他率先垂范,甘当表率。不仅亲自到抗洪一线慰问参战军民,与大家一起日夜奋战大堤,而且多次到迁移一线做动员工作,帮助群众搬物推车。
  他顶风冒雨,夜日继日,始终工作在群众中。为了实现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所、有病能医的目标,他安排卫生防疫部门组织医疗小分队深入灾区,上门服务,给群众送医送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安排民政部门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掌握灾情,发动县直部门和各级干部开展捐献活动,积极争取外部支持,及时给灾民以必要的救助;安排公安部门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群众正常的生活秩序。他还经常到灾民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看到一个群众病卧在床,他当即安排医生上门医治,并亲自送去慰问品;得知有一部分灾民没有及时领到救灾粮,他责令当地政府连夜发放。在防汛抗洪的紧要关头,鳖灵身体力行,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塑造了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全县人民的拥护和称赞。
  《蜀王本纪》说,鳖灵以丞相之尊外出治水,杜宇在家中占有了鳖灵的妻子。这是鳖灵使了一个美人计。
  众所周知,美人计是三十六计中成功率最高的一条计谋,似乎历史上除了周喻使用美人计“赔了夫人又折兵”外,就没有什么失败的案例。所以,自古就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一说。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鳖灵在参加抗洪救灾之前,曾经接到了望帝的邀请,要为他壮行。而在这次晚宴上,双方都把自己漂亮的妻子带在了身边。
 
  老婆永远是人家的好。这两个大老爷们都被对方身边的那个美女所吸引,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对座的姑娘,直看得人家两腮绯红,娇羞无限。
  我们前面交代过望帝的妻子梁利,这里再说说鳖灵的老婆。
  鳖灵的老婆当时也就20岁,是当地的选美小姐冠军,还代表四川参加了当年的全国小姐选拔。曾在中国运城举办的世界模特小姐大赛中获得了季军的成绩。
  短短一个小时的晚宴,作为鳖灵的妻子就成功俘获了望帝的心。姣好的面容,迷人的双乳,性感的长腿,相信任何男人在这天赐尤物面前都会春心荡漾,望帝自然也不例外。他对人家老婆的喜爱溢于言表,让人对晚宴之后的事浮想联翩。
  但鳖灵毕竟还在啊,不能操之过急。望帝只好控制住自己,盼着鳖灵赶快出去抗洪救灾。
  鳖灵前脚走,望帝就骚动起来。郎有情妾有意,鳖灵的妻子也就半推半就,和望帝鬼混在一起。
  如此一来,鳖灵和望帝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鳖灵因为抗洪有功于人民,威望得到大大提升;一方面,望帝则因为趁虚而入,给鳖灵戴了个绿帽子,被大众广泛指责,成了老色鬼老流氓的代言人。
  这些事情,更象一场有预谋的圈套:鳖灵故意留下年青美貌的女人,并且让年迈优柔的杜宇无法拒绝。这是鳖灵的狡猾,他看透了望帝杜宇人性的弱点:本我的脆弱,自我的软弱,超我的强迫。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鳖灵发动了广泛的舆论斗争,让天下人来耻笑和声讨望帝。让望帝陷入深深的自责,“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
  虽然说是望帝把皇位主动禅让给了鳖灵,但不难看出,其中含有鳖灵巨大的心机和阴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是辞职,是被迫辞职。
  一出《李尔王》似的戏剧,一场和平政变,以一个女人的代价,鳖灵轻而易举成为了蜀国的新一代君王开明帝。
  但当上皇帝之后,鳖灵的本来面目也暴露了出来。他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要知道,绿帽子可是男人平生中最大的耻辱。
  一不做二不休,鳖灵也萌生了横刀夺爱的念头,他非要把望帝的老婆梁利也弄到手。但梁利是个烈女,可不像他那个选美的老婆甘心任人摆布。梁利誓死不从鳖灵的淫威而遭到幽囚。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一切真实总要成为一种诗学的隐喻:“望帝去时,子鹃鸣,故蜀人悲子鹃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
  作为一代有为的君主,杜宇最终难过美女关,这也让他丢掉了自己的王位和国家。然而,更多的考古学家相信,望帝杜宇其实是在一场宫廷政变中失去了王位,这场宫廷政变的另外两个主角,就是后来的从帝开明(鳖灵)和他妩媚的妻子。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鳖灵的妻子则成了为丈夫谋取政权的牺牲品。她除了陪望帝吃喝玩乐之外,她还干过什么?她有没有窃取军事、政治、经济等重要情报?有没有组织敌后武装破坏敌人的后勤基地?有没有通过各种手段暗杀敌人的军政要员?都没有!实际上,除了陪望帝吃喝玩乐之外,这个女人就没有干过什么“实事”。但正是她陪望帝吃喝玩乐才进一步导致了望帝政权的丢失。
  美人计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使用“糖衣炮弹”,先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人,设法去腐蚀他,使其斗志衰退,增加他其下属的怨恨情绪,从而一举击败敌人。
  传说望帝杜宇逃走后,变成杜鹃,每春月间,尽夜悲鸣,蜀人也时常想起他们的杜宇王,每每听到杜鹃的声音,便认为是望帝的灵魂显灵,催促他们播种春耕。“望帝春心托杜鹃”,千年以后,杜宇的故事出现在唐人李商隐的《锦瑟》中,口碑流传,家弦户诵。
  鳖灵被蜀人尊为崇帝,与杜宇一起被尊为望、崇二帝。后人还在今天的成都郫县立望崇祠以纪念这两位帝王。
  尽管杜宇以无能治理洪水而失国,尽管鳖灵的窃国也无可厚非,然而,蜀人却表现出了对杜宇帝的无限怀念之情。每到春月时节,杜鹃昼夜悲鸣,子规啼血的时候,蜀人都会起而悲之“这是我望帝的魂啊”。
  杜甫在《杜鹃》一诗中写道:“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表现了对杜宇的无限怜爱和崇敬之情。胡曾《成都》一诗说“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写出了杜宇亡国,人去城空,都城荒凉的凄惨的景象。
  李商隐的诗歌遗产《锦瑟》,是众多古典文学读者的挚爱,它意象迷离,却言说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暧昧的情感。诗中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些光华温润的句子,足以使诗人和他的杰作一起变得不朽。
  鳖灵开创了开明王朝。开明一朝传九世而终,亡于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灭蜀国,巴蜀融入了华夏民族的大家庭之中。
文章摘自 《刘备的超级马仔:法正》 作者:曾经沧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5 22:20 , Processed in 0.65979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