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556|回复: 3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且说郭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纵是眉如春山眼若秋水,八重韶光飞逝,也应是尘满面,鬓如霜。
  然而心里却始终有那样一个名字,鲜活依旧,随万顷江山浮浮沉沉,不灭不朽。
  ——郭嘉,郭奉孝。
  【一、天生郭奉孝】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洧阳亭侯。后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司空军祭酒这个职位,顾名思义即就是司空的军师祭酒。当时的汉司空就是曹操,而军祭酒也是曹操为郭嘉创立的特殊官职,可见其待遇。
  郭嘉二十七岁受荀彧推荐归向曹操,三十八岁因病逝于乌丸,而在追随曹操短短十一年时间里,对曹操平定北方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用曹操本人的话来说就是“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
  在曹操看来,郭嘉在其北定中原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曹操本人对郭嘉也是极为欣赏器重郭嘉。在对郭嘉为数不多的评论里,出自曹操之口的便占了半数以上:
  太祖曰:“难奉孝为能知孤意。”“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太祖表嘉曰:“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太祖与荀彧书,追伤嘉曰:“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
  除此之外,历史上对郭嘉的评价虽然不多,但都很高。
  《三国志•郭嘉传》曰: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
  《三国志•程郭董刘蒋刘传》评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傅子曰:“嘉少有远量”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更有诗赞其:“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其中“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两句无疑是对郭嘉军事才能的极高赞扬。
  而据党文献记载,毛丶泽东曾多次推荐高级干部读《郭嘉传》,赞其:“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这里面有没有英雄重英雄的情感我们不得而知,但能让毛丶泽东这位身经百战的革命家也对其谋略给予高度评价,郭嘉在军事谋略这方面的才能显然不容小觑。





上一篇:魏延径出子午谷计划的可行性大吗?不大吗?
下一篇:兵家必争之地的荆州,三国永远的痛!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
???????±??
1??????
ν?????????????
?????ν????????Ч????????????????????ж????????廣???
???????ж??????????????????С???伫????????????????????á?????????????????????????
ζ?????????磬??ζ??????п??
???ν???????????УΣ??У??Ψ???????????????????涯?????????????????????Ψ?????Ψ????????????У????????????????У???й???????????????????ν?????С????????????????????У?????????????????????η????
???ж??,?????ó?????????????????磬?γ????????о????????ζ??????
??????????
?ò?????УΨ???????????????????????У?????????????????м?й?Ч?????????
?????????д????????
??????С??塢??ε??治?ε??Щ????п???????п?????Ψ?п??????????????????ν???????
?????ε??????? ???????????????????????????????????á
???????????
???ó?С????????ν????
???н?????????壬??????????а?????????ж?????δ???
ζ???????δ??е??С?YY??????????????β??????????????????????????????????
??δ????е???ɡ??????????????Ц????δ??????????????η?????????????????
??????ζ???????ν???????У??, ??巢?, ±?????????????????????лβ?????С??????????壩
μ???????????????????????λ?ɡ??ε?ì???κ顷б????
κ顷???ν????????Σ???????п??δ??鼺???????????????Σ?????Ц???
???????????????????áι?????δ?????У????????л??δ???????????????????ü??
??????κ顷е???κ顷??????????????????н?????????????????ùε?????????Σ?????????????и????????У?鲻???????????μ?????δ???????????????????????????
?????磬????е?????????????????Σ??????????????????????ε????????У???Χ??????????????????
2????
?ι?????仯?У?????
????????δ????????????????????????
?????????????????й?????????????????????????й???о???????滹?????????
??????????????δ?β???????????????????λ???????????????????????
??????????????ī?????硶???????
?ξ??????????????е????????
?潫?裬????棬????豸?????ж??档???δ????????????????????????????????С???????????????????????????????м?
?????????????????
裨??塣貿?????????Χ??????????????硣????????????????貿???????????????У????????λ?????貿??????·???????????????????
????????У?????????????????????????????????棬???????????е??????裺?????????????????·磬?????塣??????????????????????伲硢??????????ɡ??
?????Σ??????????·?, ????????????????????
ν????Σ??????
???????????????????????е?
С

ν???T?
????????????ι???????????У?????????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青青子衿】
  很多人都说,郭嘉的高明就高明在他不仅在于他看透了敌人,也善于揣摩曹操的心思。
  然而笔者主观上更愿意相信他们之间并不是儒家正统观念中的君臣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掺杂了朋友之义、英雄所见略同的惺惺相惜。曹操和郭嘉身上看到许多相似之处,同样的不拘礼法,行径放浪,《武帝纪》中的记载便是“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而郭嘉也是“陈群数非嘉不治行检”。关于郭嘉“不治行检”这点我们在后面还会说到,此处便暂且不说,但多少还是有点放荡不羁的意思在里面的。
  而说起“聪明”和“善于揣测曹操心思”这两点,我们不难想到另外一个人——杨修。
  然而两人的结局又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郭嘉的聪明往往是不经意的,再加上郭嘉这个人一向低调,不到大事不开口,不喜欢争功劳,又不和谁特别交好,郭嘉的“知孤意”对曹操来说自然是无害的;对比之下杨修的就更像是恃才傲物的小聪明了。因而杨修虽然善于揣测曹操的意思,但他的聪明往往就表现在些无聊的小方面,自然就犯了曹操的忌讳。再加上卷入了曹丕和曹植的立嗣之争中,曹植对他太过信任,他本人又和袁氏有姻亲关系,留下此人自然是弊大于利。
  因为这样,曹操显然是把郭嘉当做了知己,平日里是“行同骑乘,坐同幄席”,也正如曹操所言“难奉孝为能知孤意”,两人之间总有着这样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而这种默契也往往表现在两人军事战略上的同步。
  傅子曰:太祖欲速征刘备,议者惧军出,袁绍击其后,进不得战而退失所据。语在《武纪》。太祖疑,以问嘉。嘉劝太祖曰:“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太祖曰:“善。”遂东征备。备败奔绍,绍果不出。
  裴注里却提到:“臣松之案《武纪》,决计征备,量绍不出,皆出自太祖。此云用嘉计,则为不同。”显然连裴松之也难以判断着到底是谁的计策,笔者则认为郭嘉和曹操大概都想到这点上了。相信诸君都知道,曹操生性多疑,虽然是非常善于纳谏,却几乎不会让谋士替他拿主意,即使是荀彧、贾诩等人的意见,曹操也多有“太祖不从”的时候。然而曹操却惟独对郭嘉无条件信任,有时甚至是力排众议或是不惜以身犯险(乌丸之战),这也许让很多人感到不解。但如果说郭嘉的想法很多时候恰好就是他曹某人心中所想,又或许只有曹操能看出了郭嘉谋略中的高妙之处的话,曹操对郭嘉的言听计从也就解释得通了。
  因为郭嘉对曹操更多的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知遇之情。曹操给荀彧写信追伤郭嘉的时候就曾提到:“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还有征乌丸也是一样的。这场战争非常艰苦,途径沙漠,郭嘉就是在途中水土不服去世的。可见郭嘉每次献策都是为曹操着想,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在乎。
  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郭嘉的死自然是让曹操悲痛万分的,不然也不会多次跟荀彧写信追伤郭嘉,甚至在赤壁之战大败后,嗟然长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曹操的这一声叹息,历来众说纷纭。《三国演义》中便说曹操是为了“愧众谋士”。但在这种说法显然是没有道理的。曹操赤壁的战败主要责任并不在于谋士,像孙刘联盟的结成,程昱显然是早有预见的(昱料之曰:“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而在曹操夺取江陵后,贾诩也曾劝过曹操休养生息(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只是曹操一意孤行(太祖不从,军遂无利)。曹操大概连“自愧”都来不及了又怎会借怀念郭嘉来“愧众谋士”?比起这番话是曹操推卸责任的说辞,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曹操在赤壁战败后思及郭嘉时的真情流露。
  我们姑且不讨论郭嘉是否能在赤壁之战中洞察先机、出奇制胜,单是赤壁之战会不会发生这一点就很值得玩味。按易中天先生的说法,赤壁之战失败就在于“曹操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发动一场错误的战争”。
  正所谓“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笔者认为赤壁之战的失败并不是一次失误造成的,而是因为曹操的多次战略失误的最终产物。
  首先曹操对战略目标就极为的不明确,究竟要打刘备还是孙权估计曹操自己也没个准儿。估计曹操是既想除去刘备,又想顺便把孙权一起收拾了,但显然,贪多必失。
  依笔者看来,曹操八月份进军江陵,却到了十二月才发动赤壁之战,这中间显然空出了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也许正是想像当初对付袁尚和袁熙那样,等着孙权奉上刘备人头。但这一回他曹某人却显然不像当初那么沉得住气了,“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这点他自己显然没有贯彻落实好。不但没有像公孙康那时那样以退为进,还写了封信变相威逼孙权:
  江表传载曹公与权书曰:“近年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向震失色。
  把孙权逼得太紧,又过于骄傲轻敌,这也许就注定了曹操“骄兵必败”。
  易中天品三国里就分析过:“在这里,事情坏就坏在“不长不短”四个字上。如果停留的时间短,孙刘联盟就还没有形成,曹操的敌人就只有刘备一个;停留的时间长,战争的准备就更充分,作战的时间也更合适。比如在来年开春之后再进军赤壁,也许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麻烦了。”
  我是很赞同易中天先生的看法的,所以我认为,如果郭嘉还在世的话,起到的作用恰好就是帮曹操抓住算准这作战的最佳时机。
  首先,在当阳大败了刘备后,郭嘉也许会劝曹操乘胜追击,赶在刘备逃往夏口前将其一举歼灭,而不是让曹操转攻江陵,毕竟刘琮投降了,襄阳也落到了自己手里,江陵岂非他曹某人囊中之物?这样便是不能消灭刘备,也可以最大程度隔断刘备和江东的联系,孙刘联盟也就很难结成了。
  或者再攻占江陵之后,郭嘉会和贾诩一起说服曹操按兵不动,在江陵暂时修养生息,并对孙权实行怀柔政策。郭嘉在曹操讨袁尚、袁谭的时候就曾经提出过:“急之而相持,缓之则争心生”这一论断,当时曹操也是同意了的。曹操在讨袁熙、袁尚所采取的做法明显也是借鉴了郭嘉的。如果郭嘉和贾诩一起去向曹操进谏,郭嘉大概会更详细地为曹操分析形势和个中利害。而以曹操对郭嘉的信任,多半也会听从郭嘉劝谏以整固荆州为先(毕竟曹操对郭嘉一直是言听计从的),那么会不会出现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很难说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1、小议【陈群非郭嘉不治行检】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对于【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的原因,笔者大概总结了下,大体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罪大恶极说】(杀人抢劫、欺男霸女之类违法乱纪的)二是【嗜酒好色说】三是【礼仪失当说】
  个人认为,一纯属无稽之谈 二不太靠谱 三有些可能,尚且保留意见
  首先我们就有必要先了解下陈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群,三国时曹魏名臣。其祖父陈寔、父陈纪、叔陈谌皆望族名士。陈群为人清尚有仪,雅好结友,有知人之明。先为刘备所用,后刘备被吕布所袭,陈群与父避居徐州;及吕布破后,方归曹操,历任司空西曹掾属、治书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后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曹丕即王位,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曹丕践阼后,陈群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颖乡侯。陈群在魏,一直位居要职,先后受曹操、曹丕托孤,成为国之重臣,多次向曹睿作出规劝,比如曹睿的女儿曹淑去世,明帝异常哀痛,丧仪过奢不合礼制,他便上书劝谏,由此可见是正直敢言,极重礼法。其后他制定的九品中正制,也可见他对礼法的重视。官至司空。于青龙四年逝,追谥靖侯。其子陈泰,亦是魏国后期名将。
  了解了陈群是什么样的人后,我们就来讨论下上面的几种说法。
  【罪大恶极说】
  根据:指出同时期史书中几次在别人身上用到这四个字,之后都解释为一些明显违犯刑律的行为,如抢劫,强掠民女等等。又说如果不是严重犯罪,又怎至于让陈群如此激动,多次在曹操面前当廷举报斥责。
  个人看法:郭嘉传里写【陈群非郭嘉不治行检】只是陈寿对这件事的客观记载,而不属于陈寿的主观论断(像程昱传中【昱性刚戾】)。既然是陈群作为当事人的主观看法,那自然是以陈群的价值标准作为衡量标准的了,而史官编写史书是站在客观立场上看的,两者并不能相提并论。而且个人认为陈寿原文的语气更偏向于是赞赏郭嘉的泰然自若的。
  另外操虽然用人不计其德行,唯才是用,但也不可能宽容到昏聩的地步,荀彧所提的四胜论里就说曹操是【法令既明,赏罚必行】,曹操自己违反了军令都尚且割发代首,如果郭嘉真的有做出什么触犯法纪之事,曹操估计也只能【挥泪斩郭嘉】了,更不可能对他愈加器重。而且推荐郭嘉给曹操的荀彧也是品行端正、清正廉明之人,为人又一向谨慎稳重。倘若是郭嘉真是罪大恶极之徒,先不说曹操,恐怕连荀彧这关也难过得了,更别说会被荀彧推荐给曹操了。
  【嗜酒好色说】
  依据:一郭嘉身体不好,有可能是纵情酒色之故;二郭嘉与曹操关系密切,两人臭味相投。
  个人看法:郭嘉嗜不嗜酒好不好色,很难说,但这点不太可能会成为陈群在廷议上弹劾郭嘉的理由。首先嗜酒好色这点就涉及个人私生活,换了今天,那也是上不了台面的私事,陈群又怎么可能会不分轻重地在曹公廷议上提出?就算是私下跟曹操反应也有点多管闲事了。除非是郭嘉真的荒淫无度,或者触犯了法纪,曹操若要徇私定会引人非议,至少曹操不会【益器重之】。再说了,在嗜酒好色这方面,曹操可谓各种翘楚。你这陈群检举郭嘉不是摆明了在讽刺他曹某人么?即使陈群不怕犯了曹操忌讳,曹操也不一定会因此治陈群的罪,但心里总是会有疙瘩的,更不可能会“亦喜之”。而且正史和裴松之的引注里都没有提到郭嘉嗜酒好色这一说,这说法很有可能是后人的主观臆测。
  个人以为最有可能的是【礼仪失当】这种说法。
  首先,陈群出身名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一般都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显然是极重礼法的。这从他后来上书劝谏曹丕说皇女丧礼过奢不合礼法,以及他后来制定的九品中正制我们都能看得出来。
  儒家思想所推崇的三纲五常我们都很熟悉,东汉班固编纂的有伦理学法典之誉的《白虎通义》也曾记载“……所以制朝聘之礼何?以尊君父,重孝道也。夫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欲全臣子之恩,一统尊君……”,可见当时士人对君臣之礼是极为重视的。
  而曹操和郭嘉这边又是什么情况呢,用曹操的话来说就是“行同骑乘,坐共幄席”, 从曹操的角度,是谦恭下士,礼遇郭嘉,无可非议,换成是对诸葛亮、荀彧这种品行端正的人那没什么,可偏偏郭嘉又是生性放荡不拘小节之人,对此也是一派受之泰然自若的态度。以曹操的出身气度看来自然没什么,他曹某人本身就不是什么固守礼法的人。但在从小受出身名门、受礼教熏陶长大的陈群看来恐怕就大大不妥了。这郭嘉对于君父的礼节,尚且如此,更何况官仪官体呢?曹操创业初期立足未稳,集团内部也需依典章礼法,确立严整的统治秩序与权威的统治核心,由此看来,郭嘉的行为,似乎就足以让陈群廷诉了。
  而且后人王昶对奉孝之子郭奕的评价,指其自恃才高,对投缘的人怎么好都嫌不够,而对其他人完全不放在眼里(“其为人弘旷不足,轻贵有余;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想来这有其子也必有其父吧。
  (当然这也是笔者主观看法和猜测,仅供参考吧)
  【终】
  综上所述,在我心目中,郭嘉是一个真性情的奇才。和荀彧想比,多了几分随性;和贾诩想比,又多了几分率真。他的一生活得很潇洒,纵然在当时有些不容于世,却依然自得其所。他不太在乎世人的眼光,他的智慧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领会。然而如此率性的郭奉孝,出山多年后仍俨然一身“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隐士风范,一派“我行我素,笑骂由他”的风流自赏的气度,实在是令人心向往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4 03:46 , Processed in 0.1077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