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925|回复: 7

纸上谈兵话三国——漫谈《三国演义》的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Ⅰ 绪论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不同于正史而倍受欢迎,不仅是作者对人物艺术形象的成功刻画,关键也在于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氛围作为传承媒体,以这段历史众多绚丽多彩的事例战例,深入浅出阐述了中华民族的兵法真髓。
  不论是经典的《孙子兵法》还是雅俗共赏的《三十六计》,在这部书中几乎都可以找到诠释或者案例。所以后来或行走江湖或占山为王者,乱世里的《三国演义》,毫不夸张地加冕成万用的兵书战策。据说明末农民起义的李自成、张献忠等皆奉之为圭臬。即使关外后金八旗辫子兵难以识字,也有满汉对照翻译本通行,以飨不汉化的老贝勒郡王什么的这个读者群。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相传耶稣的弟弟天王洪秀全,是左手按圣经,右手抚三国,我觉得像张角。

  三国开篇朱隽与刘关张,使用“猪羊血并秽物”,破黄巾“地公将军”张宝的妖术之法,一直到鸦片战争以后,仍旧被义和团生搬硬套。只是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坚船利炮火枪下,妄想通过辟邪、念咒、烧香而刀枪不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除了勇敢牺牲的壮烈悲情,只剩下愚昧落后的精神麻醉。这显然和《三国演义》的智慧内蕴,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相反,课本里讲的少女《冯婉贞》,倒深谙个中味道,虽然没有达到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标,但起码知道了扬长补短,冷兵器“精技击者”选择雨天近身攻击使用远程火器的侵略者。子曰:“惟女子小人难养也。”女子率领一帮子小人,“真理”的颠覆。弱小之军,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可以打败强大之敌的。《孙子兵法》中表述有:“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在《三国演义》中,浓重墨力渲染的官渡、赤壁和彝陵三大战役,都是因地制宜以弱胜强。
  当代和平环境下,《三国演义》的精华在经济管理领域中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点,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雅玛台做得比浮躁的我们好,研究得很深入。我们象没落世家的纨绔子弟,做事赚钱的本事少,跑马走犬吃喝玩乐的毛病全。不能这样,应该学点。
  兵,从廾,从斤。就是两手持斧头,有曹操鸡肋巡营,有徐晃高林救驾。《说文》曰:兵,械也。兵法,狭义是行军布阵的方略,广义是历来哲人追求的道。当然还有一层借用,就是操持兵械者,也是兵,古雅些谓之士卒。
  当今社会和谐,诸事以人为本,今天这里就围绕士卒一叙。主要是大胆提出些看法,以期有识者批评指正,从而学到些知识。






上一篇:扮猪吃老虎的“假痴不颠”
下一篇:从官渡之战看曹操用人哲学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Ⅱ 兵源和兵制



  谈兵,刨根问底就要探求其本源,以及兵制。男人,这是正事。从15岁到60岁,两年义务兵,本地一年称为“正卒”,一年边关任“戍卒”或到京城当“卫士”。当然,修路整地出义务工的徭役不算在其内,但是,不管怎样,可以花钱出财物让人替换,这是合法的。现在当兵好,需要花钱走关系,争着去,反过来了。说男人,自然就有不算男人的,平民户口以上的算,奴仆、囚徒、部曲、食客、附庸不算,他们就不属于征兵制度的对象。长期征战伤亡补充,大规模战斗减员,这两年义务兵是不够用的,“征兵制”捉肘见襟。很自然,募兵制应运而生。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燕界分,校尉邹靖来见幽州太守。太守姓刘,名焉,字均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刘焉问邹靖云:“黄巾生发,侵及境界,当如之何?” 靖曰:“既汉天子有明诏,令各处讨贼,明公何不招军以助国用?”焉然其说,随即出榜,各处张挂,招募义兵,量才擢用。


  引出主角登场,刘备,怎么界定呢?祭起我们百试百爽的阶级分析法,不难找到答案。刘备的老师和同学只代表他们自己,学历和社会关系不代表职业。“贩履织席”有两层含义,其一前者表示他带有行商坐贾的个体经营者特色。但是,不同于真正的行商,“中山大商:一个是张世平,一个是苏双,每年往北地贩马”,起步资金投入要求高,当然利益也高,风险顺延下来也大,有证据:“引十数伴当,赶一群马”。汉初马就贵,是出于战后条件差,又面临匈奴威胁,国家急需战马。汉末乱世,毋容置疑,战马的价值不菲。“环眼贼”屡次三番地刺激,不如张飞抢走吕布一百五十匹马的结果。“布挺戟出马,来战张飞,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这因为:


  宋宪曰:“买得好马三百余匹,回至沛县界首,被强寇劫去一半。打听得是刘备手下将张飞,诈妆作山贼,抢劫马匹去了。”吕布听信,心中大怒,随令点军去小沛捉杀张飞。


  刘备小本经营,自不可比张世平、苏双这样的行走商人。可以想象,他们那“十数伴当”,和后来张飞麾下的十数骑一样,都应该是和成百上千的坞和屯的守护者差不多,比如葛陂坞的许褚,能人吧,在道上混,需要强力保镖。

  “贩履织席”的另一层含义说明,刘备带有手工业工人的特色,而且不仅限于自给自足,甚至应该算熟练技能者才有产品剩余,从而产生交换。贩履的利润空间以及市场消费量,决定了收入是有限的。织席到县城卖,由于席比草鞋这种低值易耗品而言,属于居家耐用品。耐用则周期长,即使利润稍高,但销路低,需要“贩履”这块互补。县城不比楼桑村,竞争能力基于物美价廉,所以刘备有可能手巧。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德平生爱结帽。一日,有人送犛牛尾至,玄德得尾而结之。


  通过“结帽”这种戴头上显著部位的编织品看,通过刘备的箭术和舞动雌雄一对双股剑,不难肯定我们前面手巧的假设。

  显然,刘备区别于“行商”的同时,也不是什么“坐贾”。虽然没有描写出类似吕不韦这种奇货可居的高人,但是,徐州的糜竺下邳的田氏,隐约此类。张飞基本也算,具体而微:

  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益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壮士。却才见公看榜,缘何长叹?”

  张飞和刘备的差别在于土地,“颇有庄田”说明了张飞是带有城市/县城小资产阶级性质的地主阶级。张飞可以当兵吃皇粮,刘备不能,所以张飞可以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苦长叹?”而刘备只能叹气。刘备少有大志,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为什么一直停留在熟练工小商贩这个水准上呢?什么原因或者什么机会改变了他命运?从军——这都知道。讨黄巾贼——这也知道。但是刘备起家是义勇军的志愿性质,不是代表政府国家的正规军。
  中平元年,涿郡招军。此时玄德年二十八岁,立于榜下,长叹一声而回。


  “长叹一声而回”,这是因为征兵面向平民,有出息。募兵面向全体自由者,但前途不好,部曲私兵,战功归付出钱粮布帛的封建主。这是刘备与张飞阶级立场不同情况下,产生不同的表现。而关羽又不同这二位。


  一大汉推一辆小车,到店门外歇下车子,入来饮酒,坐在桑木凳上,唤酒保:“即酾酒来,我待赶入城去充军,怕迟了!”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同坐,问及姓名。其人言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其后改为云长,乃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豪霸倚势欺人,关某杀之,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招募义士破黄巾贼,欲往应募。”


  对于逃难江湖者,官府既然“量才擢用”,则不计前嫌,显然是目前情况下的好出身。“招军以助国”的地方封建割据势力的雇佣军,作为“汉室宗亲”资格刘备是不便参与的。这也是他颠簸流离大半生,先后客居刘焉、卢植、公孙瓒、袁绍、曹操、陶谦、吕布、刘表、刘璋等处,同流而不合污的大概原因吧。成大事者,不甘居人下。

  宋陈傅良的《历代兵制》里,“京师南北军如故”。黄巾起义,“置八关都尉(中平元年)、十三州牧、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统之”。按戍守地域看,汉朝的兵可分为京师兵﹑地方兵和边兵。京师兵主要有南军和北军:中尉所领的屯兵驻於未央宫北称北军;卫尉统领的称南军。南军士兵大多调自内郡,北军士兵主要调自京辅,均是一年一轮换。北军八校(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合为五营,置北军中候监领﹐末期多由宦官统领。宦官执掌尚书事和兵权,这也是外戚大将军何进失败身死的根源。

  天灾流民导致户籍口数锐减,一方面粮食生产需要劳动力,另一方面维护统治秩序需要强征劳动力入伍,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屯田,兵户,世兵制逐渐形成,俘虏投降的黄巾贼整编的青州兵应该是其代表吧。另外,少数民族,比方乌桓、山越、羌等也不同程度掺和进来,这也是五胡乱华“民族大融合”的前兆吧。

  总之,兵制的崩溃是统治力量瓦解的前兆,新的兵制形成孕育着新的阶层的诞生,这是比较实事求是的客观说法吧。周代平时农民战时兵,按井田制的布局,主子在九宫格儿中间,是不是八阵就不清楚了。以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征兵制,必然随封建经济破坏,自由民破产变为附庸,而变得次要,那么私兵出现来弥补其不足就合情合理,因之分裂割据有了武力保障成为必然。


Ⅲ 说曹魏兵


  兵种上看,正规军有“轻车、骑士、材官、楼船”。诸葛亮四轮小车轻归轻,应该不是轻车。春秋战国争霸千乘之国的那种算重型的,古希腊式的镰刀战车是游戏中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应该为其拉上帷幕退场。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羌国王彻里吉,又有战车,其车用铁叶裹钉,装载粮食军器什物,或用骆驼驾之,或用骡马驾之,一歇行数干里不乏,因此号为“铁车兵”。
  这也不是轻车吧,骆驼都出来了,越吉元帅是否靠坐骑克关兴胆寒,当然他自己胯下龙马,但据说骆驼气味儿使马生厌,从而战斗力下降云云。
  说到骑士,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曹休的虎豹骑都是有代表性的。相传,曹家骑士有乌桓成分。那时候,马贵,品种和质量也好。很自然,一般农民置办不起,有钱有势才能有这大手笔,古罗马帝国是奴隶主为骑士。中世纪欧洲,骑士更是昂贵奢侈的兵。贵就少,但其物有所值。三国为轻骑兵,战斗方式与欧洲不同。三英战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关羽刺颜良,下马斩首,赵云长坂救主,下马得剑,庞德摔下能步战。这些说明,战斗方式还是落后的步兵战斗方式的延续,唯一的希望青龙偃月刀是马刀突袭的初步雏形吧。至于马镫马蹄铁掌,这是学术考古上存争议的东西了。
  据说马奔跑时速约六十里,但不能持久,一般速度行走每小时十几里地。前苏联骑兵团创每天三百里的极限,这和曹操的江陵攻略吻合:
  操问左右:“此时刘备约行有多少路?”知者答曰:“闻刘备同百姓日行十数里,计程只有三百余里。”操教各部选精壮五千军马,速即前去,限一日一夜赶上刘备。


  持续奔跑,必须分段换马,就有十里长亭,三十里驿站换人换马,行进中交换接力棒一般传递十万火急之书。

  持续而不换人马,则必须减速。粗算300里÷60里/小时=5小时,一天一夜曹骑兵纯跑5小时,休息19小时。或者300里÷24小时=12.5里/小时,这个速度不怎么样。请看步兵:

  强行军——部队最高机动速度,日夜220里;

  急行军——部队中等机动速度,日夜160公里;

  行军——部队基本速度,日夜100公里。

  强行军是用于特殊目的,后果是过度增加疲劳和非战斗减员率。行军是有战斗力保证的,也是常见的方式。急行军多用于战术迂回,从而形成局部绝对优势,攻击并扩大战果。

  一般行进的例子也是有的,刘皇叔协民渡江时,“言襄阳既定,刘玄德已去二十余日”,距离三百多里,计算白天行军约15里。显然这比步兵一天行进70里的平均数差太多,所以诸葛亮着急。

  孔明曰:“江陵要紧,可以拒守。今拥大众十余万皆是百姓,披甲者少,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到江陵?倘曹操至,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


  这是特例,真正的行军速度呢?


  曹仁、曹洪为前部先锋,引大军十万、战将数员,前面有许褚引三千铁甲军。日当正午,来到鹊尾坡。许褚问乡导官曰:“此处至新野县有多少路?”答曰:“只有三十里。”此时红日坠西。许褚却欲进县。选定在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末旬丙午日出师。


  这段摘录可得,半个白天,30里路程,和日行程70里是吻合的。

  这样比较,短时间的冲刺,骑兵有速度和质量两方面加成,动量大,冲击力强。所以,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在于破坏对方阵形,瘫痪对方指挥,从而击溃,而真正的屠宰,歼灭战,需要其他兵种协同完成。

  同时,骑兵起作用需要一定规模,否则就是一个巨大的靶子。骑兵团攻击,需要相同的速度,这是平日练兵的功夫。否则,速度不一,必然导致队形散乱,为敌所乘。显然,相同的速度,意味着较快马要刻意减速,毕竟慢马提速是难以实现的吧。

  上面的数据分析,一天一夜强行军300里与220里的差别是显著的,有力支撑骑兵的优势。但是有资料表明,连续行军七天以上,骑兵和步兵没有区别。马的高速行进,体能消耗大,某些情况下,骑兵突击前要歇马储能,应当是出于持久力的考虑吧。

  步兵强者,曹魏的青州兵,这是精锐部队,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经历了磨练和考验。读演义,曹魏大败,兵力仍强,一是本来基数大,另外就是管理合适。古罗马临阵脱逃,实施“十一抽杀律”,相当于“连坐”“诛九族”,不过更有效。中国古代犯罪满门抄斩,只是事后震慑,缺乏预先的牵制监督作用。“十一抽杀律”,不是不好好干么?排队,报数,十的整数倍向前一步走,砍头。这样一来,相互敦促,战斗力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曹魏屯田,这应该是全家种地,户籍与平民不同。生产劳动外,打仗的时候说家庭是人质也似乎无不可。诸葛亮二出祁山,部曲鄞祥曰:

  “郝昭与某同乡,自幼契交,乃陇西人氏。某流落西川,久不相见。某今到彼,以利害说之,必来降矣!”
  昭曰:“魏国法度,兄所知也。吾受国恩,有不可言者,但有死而已,兄不必下说词。早回见诸葛亮,教快来攻城,吾不惧之。”


  这个“法度”耐人寻味,“有不可言者,但有死而已”,很无奈的表白。关云长水淹七军,庞德求死,也大概有点意思。至于服毒而死的于禁,饱受白眼和凌辱,政治生命上是宣判了死刑。夏侯霸、马超投奔蜀汉,没有家庭后顾之忧了。黄权不降吴降魏,仍拿家小测试他:


  忽近臣奏曰:“有细作人自蜀中来,说先主将黄权家属尽皆诛戮。”权曰:“臣与先主推诚相信,足知臣之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曹丕,待人没法儿比刘备。

  骑兵与步兵较量,上面分析了前者的机动性和冲击力,后者“结阵”与前者使之“结阵不能”这对矛盾对立统一,从而判断双方优劣。那么,强弩之末,不破鲁缟,骑兵马力过度消耗,失去速度优势,自然有必蹶上将军之说。

  张飞保着玄德,杀散铁骑,迤逦望东而走。渐渐喊声远去,玄德方才歇马。


  这就是以逸待劳的威力,曹操疲师,想必是时间仓促,以及数十万百姓缺乏组织,导致刘备不能结阵据敌,从而溃散。而局部对战,将领没有阵亡,兵越来越少,应该从兵自身找原因吧。

  说了半天,步兵不是中央军就叫“材官”,至于“楼船”,水军。


    示意图
  △△   §
  △△  §
  景山▲▲襄阳§
     ▲▲  §
      ▲▲  §
     荆山▲▲  §
        ▲▲  §
        ※※※长坂坡
       ○
       当阳

              江陵
            ≈≈≈≈≈≈≈≈≈≈≈ 
               长江

  
答曰:“前面便是当阳县,这座山名为景山。”


  数十万百姓,在这么个小地方,很密,或者绵延不断距离很长。


Ⅳ 刘备屡次兵败


  沈屯子听书至“杨文广被围柳州,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满面忧愁,以至于郁闷成病。家人劝他外出散心,路人扛竹而行,沈屯子大忧:“竹两头尖锐,恐怕戳伤行人。”病情加剧。找巫驱邪:“查阴间生死簿,你来世为女嫁于番邦丑男麻哈。”结果愁上加愁。对劝慰他宽心者道:“若开心结不难,条件有三:一是杨文广必须解围,二是让扛竹者把两头弄钝,三是从异域麻哈处讨封休书。”——这是宋代笔记小说《渔矶漫钞》里载录的一则典型的“心病”,笑话之余,也反映了时人对杨家将和番邦的看法。说这个也是为了引出刘备,刘备屡次兵败,大半生经历完全不考虑读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三国归晋的结果,难说不是导致后来乱臣贼子泛滥的间接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作家,誉为“现代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他塑造的克鲁索·鲁滨逊并不是很辉煌的Hero。读小人书连环画,无限向往的是荒岛探险求生的那个过程,从零开始,从无到有,渔猎到饲养,采集到耕种,自救到救人……典型的SLG游戏题材,具备和《帝国时代》还有《凯撒》或者《模拟城市》一样的素材原型。由弱到强的经营,限时过关任务,强盛下豪华阵容会战华彩般地一击。这是跟读《三国演义》一样,具有完全相同形状的心理兴奋曲线,这也是三国题材游戏继往开来盛行不衰的土壤和基石。类似地,日本战国武士大名,西方罗马骑士,殊途同归。一言而蔽之,战胜自然需要统一强盛的国家,大国的灵魂或者核心是明君贤相,人们心目中需要一个神。显然,刘备和诸葛亮,适时填充了心理的这个空间。刘备屡次兵败,形象地展示孟子的箴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回到说兵上,刘备起家是义勇军、志愿军,有别于征兵和募兵。征兵是尽义务,两年期限,有时效性和法律性,存在敷衍的可能。古今中外,官府正规军中央军到王朝末期,往往腐化无能,除了欺压百姓鱼肉乡里,无一是处,徒浪费民脂民膏,这是由其本身性质先天局限所致。黄巾起义后汉政府乱了手脚,不得不转向地方豪强借力,军权旁落实属无奈的抉择。当然,卖官鬻爵弥补朝廷中央的亏空,桓灵帝伊始大厦将倾。募兵算雇佣军,职业军人的雏形,遵循默许的契约,功利性是核心。俗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真正的雇佣军,一旦调动其职业的能动性,战斗力也是很可观的,短期发展壮大速度很快,军阀强逾中央是为表现。但是雇佣的职业军人也并非完美无瑕,一旦遇挫,特别地,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赖以凝聚的核心追求没有了,会出现兵变,溃散,灾难性的后果。欧洲所谓军事战略之父,北非古迦太基,雇佣兵横扫欧洲,遗憾的是罗马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终于汉尼拔被拖垮。志愿军不同,当然这与朝鲜战争的不一回事,和东北抗联有些接近。志愿军的团结是其共同的信念,在此指导下前仆后继一往无前。这种队伍起初往往是弱小的,在前进的历程中,大浪淘沙,生存下来的都是菁华。经历了战斗磨练,失败的考验,战斗力夸张地讲只逊于特种部队,解放军战胜麦克阿瑟联合国部队,应该有这方面的因素。是不是诸葛亮原著不谈,《后出师表》“未解五”深刻总结了这个特性: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


  战争的成败有偶然性,取决于很多因素,而并不考虑其是否代表正义性,现在是可以这么讲的,实力为基础,策划是保证,至于媒体宣传可以借鉴:历史,不过胜利者的LOG。刘备秉承或者坚持的“正统”,在当时也是备受谶言和“五德终始”轮回之说的质疑。更何况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大势天时在握,那么刘备奋斗的艰辛则成为必然,屡次兵败自然是其军旅生涯的主题曲。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败不馁是必经的上坡路途中的基本气节,丢了妻儿老小不疼,刘备这样,乃祖刘邦也这样。曹操赤壁之战,一路三笑,可与唐伯虎相映成辉,现在称之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时候叫重视士气。

  刘备带兵,三英平黄巾赫赫威名。不排除指挥上的因素,毕竟将熊熊一窝,剖析下兵,也可以附会一下。张角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本质在于强调自己改朝换代是名正言顺的,以区别于犯上作乱,吸引乱世投机分子的加入。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宝称“地公将军”,弟梁称“人公将军”,召百姓云:“今汉运数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 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逢州遇县放火劫人,所在官吏望风逃窜。


  这席话,描摹了希望,也是给参与百姓口头上应许的契约,人们有了奋斗目标,行动有了纲领,人民的力量初步展示。
  人多力量大,这成立是基于一个假定的前提,人们有序叠加力量。很显然,局部个体有序容易,宏观整体难。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自然界是熵增加的,就是说,人多乱,越多越乱。乱到一定程度,全是内耗,温度够高,却做不了功。管理学应运而生,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张角也不遑多让。张角一方面制造了政治影响,又一方面掌握了民心,管理有序,分配得当,统战工作也考虑到了,不愧为经庄子点化的徒弟,基本上算神仙的选民。遗憾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尤其是情商上,起码弟子唐州这里表现就很失败。

  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救病。次后徒众极多,角立三十六方,分布大小方者,乃将军之称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众以白土,写“甲子”二字于各家门上;及郡县市镇,宫观寺院门上,亦书“甲子”二字。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其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大方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十常侍封谞、徐奉以为内应。角与弟梁、宝商议云:“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万代之可惜!”梁云:“正合弟机。”一面造下黄旗,约会三月初五一齐举事,谴弟子唐州,驰书报封谞。唐州径赴省中告变。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先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狱。


  人无完人,神也一样。圣人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比例很低。圣子耶稣十二门徒,犹大卖师就为了三十枚罗马银币,当然,耶稣知道,可为什么不教育,难道阴暗。张角五百才出了一个叛徒,比弥赛亚基督只强不弱。

  同样,刘备的管理如何?这值得我们思考。一样的,刘备的失误,一样可以原谅。

  掌握人心后,张角兄弟都知道“不乘势取天下,诚为万代之可惜”,刘备以及手下智囊团也知道。特别是实力膨胀的时候,狂话,能够实现为“杠杠硬”的实话的。陈桥驿黄袍加身,是实至名归的例子。

  众将皆有推尊玄德为帝之心,未敢擅便,遂告诸葛军师。孔明曰:“吾意已定夺了。”随引法正等入见玄德。孔明曰:“方今汉帝懦弱,曹操专权,天下百姓无主。主公年过半百,威震四海,东除西荡,今得两川,可以应天顺人,法尧禅舜,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此合天理,事不宜迟,便请择日。”玄德大惊曰:“军师之言差矣!某虽汉室宗亲,乃臣下之臣;若为此事,乃反汉也。”孔明曰:“非也。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有才德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舍死亡生而事其主者,若非为名,即为利也。今主公苟避嫌疑,守义不举,手下之士,大小皆无所望,其心皆惮,不久尽去矣。愿主公熟思之。”玄德曰:“僭居尊位,吾实不为!汝等再宜商议。”诸将一齐言曰:“主公若是推却,三军变矣!”孔明曰:“主公平生以义本,安肯便称尊号?今有荆、襄、两川之地,可暂为汉中王。以正其位,方可用人。”玄德曰:“汝等虽欲尊吾为王,不得天子明诏,是僭称也。”孔明曰:“离乱之时,宜从权变;若守常道,必误大事。”张飞大叫曰:“异姓之人皆欲为君,何况哥哥乃汉朝宗派!若不如此,半世英雄成一梦矣!”孔明曰:“主公可宜从权变,进位汉中王,臣等自作表章申奏天子。”玄德再三推辞不过,又恐军心有变,只得依允。


  有人说刘备虚伪,真是仁孝,遇到这种情况为什么不力拒或者隐逸?虚伪,不如奸雄曹操,为天下着想,做周文王。有个故事:“唐尧访贤,欲让位许由。许由以帝位为耻,逃至荒郊,洗耳去污。适巢父牵牛欲饮,见而问故;许由告之,巢父以为河水经许由洗耳,已受污浊,怒而牵牛别饮。”这俩,够矫情,后人不以此为美,回到本章开头沈屯子的故事,刘备更胜于杨文广——人心啊。

  掌握人心施仁政,刘玄德一个德字了得。好处是美名远扬,坏处是不能为求胜利而不择手段。

  玄德曰:“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为此不忍也。”


  曹操望梅止渴和杀粮官,好点子也奸诈。刘备不忍心从诸葛亮计策“欺负”刘琮,不用庞统的“上计”击刘璋,都是走儒家圣王的中庸路线。曹操数次屠城,刘备协同数十万百姓渡江。诸葛亮和庞统都强调,“宜从权变”,这与曹操不谋而合,是符合其身份的,刘备要做老大,自始至终的,那必须牺牲一些眼下利益,借以完善成为精神领袖。显然,在此方针下,不再是以最大限度地追求战争胜利为目的了,屡败倒可以解释了。

  后来的诸葛亮北伐时,又有两个情节:一次是戍卒轮值两年到期,换班未至敌军至,孔明推心置腹,感动使之坚持到最终;一次是辎重部队交接,诸葛亮协商押运部队上阵,当即表示万死不辞。这些,不能单纯从诸葛亮的情商或者权舆术领导艺术工作方法上去想,还应该意识到,蜀汉继续中央汉朝制度,正规军还是遵循老一套体制。当然,汉中屯田也是有的,区别于曹魏的地方也许是规模吧?

  不得不说的一件事,兵变。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雄师,被韩信包围后,四面楚歌瓦解之。关羽北伐威震华夏,吕蒙白衣渡江,充分借鉴,爷娘呼妻子唤,荆州兵直接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有诗为证:

  势去人离奈若何?休言百万甲兵多。吕蒙预定招降计,绝胜张良散楚歌。

  这一次是将欲战而兵无战心,这么“反”了的兵变。东吴打仗不咋地,阴谋诡计行。拿人质做文章,大概孙权北面称臣跟曹魏学来的,不过,聪明的是没有把儿子送到许昌。熟练地应用到对己方部下,以及对盟军身上。还有一次兵变,那是将作乱而兵不反,相对主将而言,那样的“反”了。

  忽报宫外汹汹,如失火之状。会欲令人探时,喊声大震,四面八方,无限兵到。维方苏醒。维曰:“此必是诸将作恶,可先斩之。”人报兵已入内。会令闭上殿门,诸将上宫,以瓦击之,互相杀死数十人。宫外四面火起,城上矢石如雨,外兵砍开殿门杀入。会自掣剑立杀数人。城上乱箭将会射倒,先枭其首。维拔剑下殿,往来冲杀,不幸心疼转加。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言毕,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九岁。宫中死者数百人。

  曹魏兵不反,上一章分析了原因。蜀汉对兵的管理,没有拿父老妻小来胁迫,在关键时刻,暴露了征兵制下中央政府军的不作为的陋习。关羽失败,邓艾成功,是正反两个例子。相反屯田汉中的兵,面对强敌的表现不错,对峙。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id="fosi">  刘备的兵,随着刘备的实力变化,成份和性质在变化,要有动态的认识过程。从代表下层困苦人民、自由民、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小商人以及进步小地主利益,逐步过渡到,与其他地主武装没什么两样的代表封建割据军阀的利益,唯一区别是口号,他坚持了主义。不这样不行,鞭督邮囚卢植,宣告了乱世做清官比冀州刘馥扬州刘繇还失败,娶糜夫人、孙夫人、吴夫人,看看她们三个女人的大哥是谁,也许该称之为统战,或政治联姻。

  最后少说点两个弓手吧,他们也是最重要的俩小兵。马弓手关羽,他是杀人犯,所以擅杀人,杀手都狂傲么?张飞“专好结交天下壮士”,好斗的一生,不壮的瞧不上就抽。


Ⅴ 江东世族的家兵


  孙坚本来是基层小官,天赐良缘,也不在官军里混功名利禄,特别是报怨袁术以及藏匿玉玺,有不臣之心昭昭然。当然,口头上和曹操一样,“望兴仁义之师,来赴忠烈之会,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见黄巾寇起,聚集乡中少年及诸商旅,并淮、泗精兵一千五百余人,前来接应。


  讨黄巾,因为个人能力,再加上有门路,投机功成名就,加官进爵。所以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尽管曹操矫诏伪造圣旨,但经手董卓的圣旨置信度也不高,关键,投机的空子又来了。哪一路先到?江东!当然,两大阵营都看好这支绩优股,袁术嫉妒而釜底抽薪饿他一顿,董卓派遣爱将李傕为使者联姻,并应许批量封官。面对诱惑孙坚很有英雄气概,见到玉玺就不行了,修养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起码不如儿子善于审时度势,合理发挥玉玺的实用价值。明显,玉玺不会自动积极地去改变持有者的命运,孙坚和袁术的争斗以及死亡,与其说宿命不如说悲哀。

  孙吴四大家将先后一直紧紧跟随三个主子,吕范、周瑜带着家僮部曲性质的私兵前来合伙。到后来,打江山,定基业,也是连人口带地盘赏赐,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将领们努力打仗,获得利益就多,国土有限,一直到江东基本占领,前进的动力也告一段落。

  这种兵,显然和前面完全不同,他们维护的是世族地主阶级利益。所以,一切军事行动政治事件,可以围绕世族的得失来解释。赤壁之战,虽然有主战与主和的分歧,但基本上可以很好地吻合。

  肃曰:“却才众人之意,专误将军,不足以图大事。众皆可降曹耳,如将军必不可也。”权曰:“何也?”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为操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政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曹操,欲安所归乎?官不过封候而已,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十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为自己,不可用也。将军详之,早定大事。”

  文官主降,考虑维持现有的世族利益;武将主战,渴望扩大既得利益。所以,这个矛盾好解决,瓦解曹操的进攻即可。同样地,刘备七百里联营下江东,世族的利益面临威胁的时候,东吴又一次取得胜利。
  世族掌握了主要力量,缓冲能力不可小觑,但是,进取心不足。少壮派或者好战分子在东吴一直占次要地位,这是客观的,他们势力弱,盼望通过战争壮大。但是很遗憾,北伐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这是整个孙吴的政治格局决定的。当然,孙吴的水军不错,象后期晋那样的楼船似乎没有,偏安自守可,上岸的海军陆战队也许规模还不够吧。国力所局限,总兵力是定数,水军强大了,临江水战有周郎,甘宁的铃铛铁锁锦帆多招摇;陆军实力那么就得小一点,伏路把关饶子敬,周泰浑身是伤,乐进一刀断双戟,张辽威震逍遥津。
  类似抗日战争时期的保安大队,保存实力。家兵的这个性质,与家老患得患失完全挂钩。一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才怒吼。东吴的兵,需要压力,很小资。
  江东世族形成于三国,甚至可以说一直维持到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世族的家兵,在进取心上的缺陷,即使有周瑜或者后来的祖逖,北伐也是受保守势力掣肘,连赤壁之战,孙权给周瑜的兵力还真是不多。王权与豪门之间的斗争,是没有大战时的主要矛盾,要想坐稳江山,需要制衡,那就不可使一家过分做大,尾大不掉,最终恶性循环成王权旁落而改朝换代。这样看来,孙吴的将领倒有些类似欧洲那些公爵伯爵的,等到了南朝,势力大的就是选帝侯了。这种情况下的兵,雄主在世好说,昏庸或者孱弱的在位,实在不堪设想。



Ⅵ 战斗中的小兵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讲了,曹魏的世兵是“兄终弟及,父殁子代”,跟杨家将差不多,兵户从社会分离出来专门管理,受屯田中郎将、屯田校尉或者更低级的屯田都尉节制,兵力不够强招或者用战俘转;孙吴的“家兵”和胸口绣个“家丁”或者“乡勇”的地主武装差不多,张昭还是周瑜,手底下都有,自带武装力量加入自动就是将领了,有功可以获得兵力上的赏赐,类似岳家军什么的;只有蜀汉,正儿八经的制度,征兵。说这个是关系到战斗,兵户八辈子是兵,除非太老太小,或者是女的,打仗之余就是在军工农场种地,没有指望了。家兵呢,功劳是主子的,而且随时还可能和奴隶一样被转赐,哦,那时候类似的有叫部曲、郎、童、仆什么的。征兵制下,兵是“公民”在服役,公民有“公田”可种,在此前提下,碰到好的帝王将相,还是有出息的。
  接下来,就打呗,战斗中的小兵。好死不如赖活著,人怕横,横怕愣,愣的害怕不要命的。两人打架,士气或者气势很重要,没有战意没有争强好斗的心很容易败北,不怕死也不等于无谓的牺牲。当然,打是有技巧的,力量与速度的掌握,平衡性以及协调性,都是跟身体素质和脑袋瓜子相关的。多人打架,慢慢会体现出集体力量来,步调一致效果好,道理跟放大镜汇聚阳光能取火一样。这时候,体能、身高、技巧,逐渐变得次要。战斗达到一定规模,三国演义的亮点——武将格斗,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孙策被三个所谓许贡家人伤,曹操也是失算于两个小兵之手:
  两个步军伏于草中,见操马来,二枪齐发,曹操翻身落马,马中二枪先倒。二卒抢住曹操,揪下草坡。


  步兵徒步作战,受地形、天候、气象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骑兵机动性强,可用于追击、堵截、奔袭以及侦察、警戒等。兵的体能素质和战斗技巧需要平时训练,战斗中,需要统帅将领的指挥,以某种战斗队形投入到战场。那时候的通讯手段有限,金鼓旗幡和通信员传令兵是主要途径。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迅速、准确、保密、稳定”地通讯联络是制胜的前提。反之,参战部队之间信息交换反应迟缓、情报不准、计划泄密、误解,都会造成难以设想的后果。大雾垂江,诸葛亮协鲁肃草船借箭,曹操就是因为情报不准而白白丧失不少战争物资飨敌。文鸯单骑退雄兵,文钦也是因为相互间缺乏情报交流而贻误战机。

  却说文钦被山路崎岖,迷入谷中,行了半夜,比及寻路而出,天色已晓。又不知文鸯人马所向,只见魏兵取胜,钦不战而退。魏兵乘势追杀,钦引兵望寿春而走。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小兵缺乏调配指挥而混乱崩溃。黄忠馘斩夏侯渊,多亏杜袭促成张郃接替都督印信“以安军心”。

  都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熟练阵法,指挥通信系统正常运转,那就比兵力多寡和战机把握能力,再就是设法改变局面,就是用计策了。你兵力多,我可以避实击虚,这需要高机动力进行战术迂回,或者提前设伏,或者重点打击指挥通信系统。当然,破坏后勤补给,这也是降敌士气最直接的方法,历来为兵家所倚重。

  阵法,就是一种有序的战斗队形,目的是高效发挥战斗序列某一方面的特点。比如,圆阵有利于防守,锥形、锋矢有利于突击,雁翼更适合射击,方阵多用于冲锋。战斗队形不利的一面在于,需要训练,一旦核心系统失控,即阵眼受制于敌,这阵就算给破了。徐庶破曹仁就是这样的例子,曹仁如果能摆阵还能及时变阵就不会惨败,说不定还有胜机呢。可惜这连司马懿都做不到,除非诸葛亮,但是,会破阵的徐庶比困在阵中陆逊还是强不少。孔明祁山布八阵,曹真愁死了,司马懿是死活不出营门甘心接受巾帼。常常,诸葛亮安排一将率领三千兵,锦囊一个,约好信号,接下来就是胜利。其实,其中学问很深。蜀汉弱小,诸葛亮通过机动,通过行军,调动敌方行军,在动态中,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歼敌或者击溃。在这样的前提下,司马懿最优化选择就是坚守,诸葛亮无法一口吃掉主力。当然,如果诸葛亮有一支高机动性的强大骑兵力量,蜀汉早就胜利了。表面上,魏强蜀弱,但是,诸葛亮熟练施展类似现代的运动战,使得曹魏疲于应付,稍有不慎,便会局部或者一部失利。

  阵法,在军营布局建设上同样体现,这有利于休息中的小兵随时高效投入新的战斗。刘备伐吴猇亭七百里联营,孔明观讫,拍案叫苦曰:“是何人教主上如此下寨?可斩此人!”而祁山呢:

  一路上见孔明安营下寨之所,前后左右,整整有条,懿叹曰:“此天下奇才也!”众将观之,无不骇然


  曹魏的骑兵,在西北山地受限,兼之诸葛弩、元戎弩强力杀伤武器在蜀汉投产使用,还有扎马钉的牵制作用,骑兵优势进一步缩水。畏蜀如虎,龟缩营垒,把骑兵最后一点作用也抹煞了,唯一好处是保存了实力。其实,真正战斗中的小兵,未必战死多少,相反多死于溃逃的过程中。这个时候,一支骑兵队随后追尾,类似辽沈战役中林彪打廖耀湘那样,战果辉煌,可惜蜀汉没有。


Ⅶ 差不多该说的都说了



  是吧,差不多该说的都说了,再说就教条了。总之,小兵不可欺。古希腊古罗马熟练兵近身格斗经验很丰富,适合混战,骑兵、车兵机动力和冲击力需要在开阔地展开。重要一点,双方对阵时,是留有距离,正好在普通弓箭射程外。和现代战争一样,远程炮火准备后再白刃战,但是弓箭数目有限有时候消耗不起,而长矛大戟使用寿命长使用更广。有一种说法,杀敌并没有使敌人特别是精神上受伤受迫更有效。这样的话,信心受挫对一支部队也许是致命的,甘宁百骑劫魏营的意义就是在此。尤其是,甘露寺刘备招亲,诸葛亮让士兵大喊,绝对不是衣锦还乡俗不可耐地炫耀。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瑜身中数箭,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高策,陪了夫人,又折许多人马!”周瑜回顾岸上,乃是败走吴军,尽都赶来。瑜怒曰:“可再登岸,决一死战!”黄盖、韩当力阻。瑜自思曰:“有何面目去见吴侯!”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众将救之,却早不省人事。

  周瑜一不行了,小兵也就没有战斗力了,因为将领是小兵的魂或者胆。反过来,将领统帅沉着冷静,即使小兵暂时乱了营,也会快速恢复,张辽那个例子就很有说服力。
  三国时期,正规军之外民兵预备役也有,多在守城时,当然,造反或者图谋不轨的家兵,某种意义上这比正规军还要强,司马懿就是靠这些“阴养”的“死士”,保证其政变的成功。这些士兵,类似现代的特种部队,大概属于城市作战的美国游骑兵性质,拿来对付政客才,绰绰有余。当然,孙吴有没有海豹突击队不清楚,蜀汉的三角洲部队应该是那支挑选出来的少数民族精兵吧,毕竟诸葛亮富国强兵的路线下,出一堆贝雷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影视说“兵王”,看看《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勤能补拙,通过后天的努力,实现打造强力小兵,一切皆有可能,ove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4 00:45 , Processed in 0.14128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