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6417|回复: 25

【笔记】《三国志满宠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26 18:21 编辑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也。 【◎《郡国志》:兖州山阳郡邑。◎《一统志》:昌邑故城,今山东济宁州金乡县西北四十里。】
年十八,为郡督邮。 【◎范《书·党锢传》:张俭为山阳郡督邮。】
时郡内李朔等各拥部曲,害于平民,太守使宠纠焉。
朔等请罪,不复钞略。
守高平令。 【◎《郡国志》:山阳郡高平。◎《一统志》:高平故城,今山东兖州府邹县西南。】
县人张苞为郡督邮,贪秽受取,干乱吏政。
宠因其来在传舍,率吏卒出收之,诘责所犯,即日考竟,遂弃官归。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也。
关于表字:
《白虎通义》中说:
称号所以有四何?法四时用事先后,长幼兄弟之象也,故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伯者,长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适长称伯,伯禽是也。庶长称孟,以鲁大夫孟氏。
古人以伯仲叔季排辈分。最典型的比如司马八达中,司马防长子司马朗字伯达,次子司马懿字仲达,三子司马孚字叔达,四子司马馗字季达。再如孙坚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另外最小的儿子,表字通常用“幼”字。比如司马防幼子司马敏字幼达,又如马氏五常中,马良字季常,马谡字幼常。
嫡长称伯,庶长称孟。
满宠字伯宁,应该是家中嫡长子。

宠的本义是家养大蛇以求吉祥。【宠,尊居也。——《说文》
后引申为荣耀,尊贵,宠爱等。比如东汉时刘宠,字祖荣
宁的本义是富足而安乐的【寍,安也。——《说文》。经传皆以寧为之。
引申为愿意,甘愿。【宁,愿词也。——《说文》

没找到比较明显的名和字之间的关系,暂时就不乱猜测了。



关于满宠的生年:年十八,为郡督邮。在曹操临兖州(a.d.192)辟为从事之前,也就是说满宠生年下限是175年。

后文中提到,满宠和王淩共事时,王淩的党羽曾经诋毁满宠年老行事荒谬。王淩支党既然拿老迈来攻击满宠,那么此时满宠年龄至少要比王淩大,否则这个攻击太不合理了。因此,满宠的生年应该不晚于172年。


年十八,为郡督邮。 时郡内李朔等各拥部曲,害于平民,太守使宠纠焉。朔等请罪,不复钞略。

督邮
《后汉书》卷二十五中李贤注《续汉志》曰:“郡监县有五部,部有督邮掾,以察诸县也。”
志第二十八百官五,注曰:诸曹略如公府曹,无东西曹。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有五官掾,署功曹及诸曹事。其监属县,有五部督邮,曹掾一人。正门有亭长一人。主记室史,主录记书,催期会。无令史。阁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


集解中提到的张俭为山阳郡督邮,
《后汉书党锢传》: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
张俭曾经担任山阳郡的东部都尉。张俭时山阳太守为翟超。
《后汉书陈蕃传》:山阳太守翟超,没入中常侍侯览财产,东海相黄浮,诛杀下邳令徐宣,超、浮并坐髡钳,输作左校。
延熹八年(AD165)翟超已经坐髡钳,输作左校。
【"输作左校是东汉政府对犯罪官员的一种惩罚。左校是将作大匠的下属机构,主要负责京师工程劳作,输作左校就是服劳役刑。"】

刘昭补注《律历志》引袁山松《书》曰:刘洪字元卓,泰山蒙阴人,鲁王之宗室也。延熹中(AD158-AD167),以校尉应太史征,拜郎中,迁常山长史。后为上计掾,拜郎中,检东观,著作《律历记》。迁谒者、谷城门候、会稽东(郡)[部]都尉。征还,未至,领山阳太守,卒官。
刘洪在途中被改任山阳太守,时间大概在公元188、189年左右。
关于刘洪的生平: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 X3u-reDMArxH_snh9JW

袁遗,初平元年(AD190)作为山阳太守参加反董联盟。后被袁绍派遣领扬州刺史,(AD192)为袁术所败,被士卒所杀【臣松之案:《英雄记》 :“陈温字元悌,汝南人。先为扬州刺史,自病死。袁绍遣袁遗领州,败散,奔沛国,为兵所杀”】

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使满宠纠察李朔的那位山阳太守。不抱什么希望,慢慢找吧。

刘繇父亲刘舆,一名刘方,曾任山阳太守【后汉书循吏传

公元192年曹操到兖州的时候聘满宠为从事。此事至少发生在192年之前,当然弃官归去到被征辟应该还有一段时间。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次年被镇压。黄巾之乱虽然平息,但是治安恶化。
黄巾之乱之中,地方豪族扩大自己的私人武装。时郡内李朔等各拥部曲,害于平民,太守使宠纠焉。应该是在黄巾之乱之后。

武帝纪:布到乘氏, 为其县人李进所破。
李典传:典从父乾,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是李姓为乘氏大姓。
乘氏县属济阴郡,在钜野县西南五十七里。钜野县属山阳郡,山阳郡治昌邑在巨野县南。
这位“拥部曲,害于平民”的李朔也姓李。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更深的关联。

钞略
即抄掠。抢劫;掠夺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观贼众羣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


守高平令。县人张苞为郡督邮,贪秽受取,干乱吏政。宠因其来在传舍,率吏卒出收之,诘责所犯,即日考竟,遂弃官归。
守高平令:
守:
两汉时,文武官员,中央或是地方官员,均有试守之制。守,为试署性质,一般是试守一岁,即试验期为一年,称职者即可为真。真,即真除实授,一般不用这个“真”字,只是在与守相对时才用。通俗地讲,这就是一种实习制度。
具体参考
http://tieba.baidu.com/p/875045256# 汉代官员的任用
《汉书•张敞传》:
“(张敞)守太原,满岁为真。”
“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霸视事数月,不称,罢归颍川。”


由此可见,满宠由督邮转为高平县令,实际是由只对太守负责的编外人员转为实习期的拥有正式编制的汉朝官吏。

传舍
原为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客有上、中、下之分,舍也分传舍、幸舍、代舍。泛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四回:“(齐湣王)乃置为客舍三等:上等曰‘代舍’,中等曰‘幸舍’,下等曰‘传舍’。代舍者,言其人可以自代也;上客居之,食肉乘舆。幸舍者,言其人可任用也;中客居之,但食肉不乘舆。传舍者,脱粟之饭,免其饥馁;出入听其自便。”

考竟
考竟,《释名》云:“狱死曰考竟,考得其情,竟其命于狱也。然而考竟的本意应该只是刑讯究竟,并没有致死之意。

《后汉书·安帝纪》:“自今长吏被考竟未报,自非父母丧无故輒去职者,剧县十岁,平县五岁以上,乃得次用。” 李贤 注:“考,谓考问其状也;报,谓断决也。”
如《三国志·贾逵传》中”兵曹从事受前刺史假,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倘若考竟致死,便没有再奏免的必要了。
又如“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 【◎胡三省曰:考核而穷竟之。】

无论督邮有没有死于狱中,高平令本来就没有权力抓捕督邮进行拷问。何况满宠此时还在考察期而非正式的高平令,即使此次能够不受责罚,等待他的大概也是期满遣归。由此,满宠出于正义收捕这位”贪秽受取,平乱吏政“不法督邮,事后自己弃官而去,就更在情理之中了。




上一篇:曹操追杀匈奴使节的原因
下一篇:岳飞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2-27 22:23 编辑

太祖临兖州,辟为从事。
及为大将军,辟署西曹属,为许令。
时曹洪宗室亲贵, 【时为建安初元,魏武以司空行车骑将军事,不应有宗室之称。《通鉴》书“操从弟洪”。】
有宾客在界, 数犯法,宠收治之。【在许县界。】
洪书报宠, 宠不听。【◎胡三省曰:○报,告也。○《前汉书》:霍显曰:“少夫幸报我以事。”】
洪白太祖,太祖召许主者。 【◎胡三省曰:主者,许县主吏也。】
宠知将欲原,乃速杀之。
太祖喜曰:“当事不当尔邪?” 【宋本、元本“尔”作“耳”,误。】



太祖临兖州,辟为从事。
曹操到兖州是初平三年(AD192)
从事:
从事作为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后从事改为参军
续汉书志第二十七百官四:
司隶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元帝去节,成帝省,建武中复置,并领一州。从事史十二人。本注曰:都官从事,主察举百官犯法者。蔡质《汉仪》曰:“都官主雒阳百官朝会,与三府掾同。”《博物记》曰:“中兴以来,都官从事多出之河内,掊击贵戚。”功曹从事,主州选署及众事。别驾从事,校尉行部则奉引,录众事。簿曹从事,主财谷簿书。其有军事,则置兵曹从事,主兵事。其余部郡国从事,每郡国各一人,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皆州自辟除,故通为百石云。
志第二十八百官五
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秦有监御史,监诸郡,汉兴省之,但遣丞相史分刺诸州,无常官。孝武帝初置刺史十三人,秩六百石。成帝更为牧,秩二千石。建武十八年,复为刺史,十二人各主一州,其一州属司隶校尉。
皆有从事史、假佐。本注曰:员职略与司隶同,无都官从事,其功曹从事为治中从事。


曹操此时为兖州牧【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兗州牧。
虽然是诸将迎立而非朝廷任命,但是手下官员配置应该差不多
从事包括:
别驾从事,校尉行部则奉引,录众事。
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奉引:泛指在前导引 录:总领【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后汉书·章帝纪》
司隶校尉巡行时另乘一车在前引导。别驾从事为刺史属吏之长,总领州中事物。

治中从事,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仅次于别驾从事。
簿曹从事,主财谷簿书。
兵曹从事,主兵事。
关于东汉地方州郡官职表:
http://tieba.baidu.com/p/1313299698?pid=15837266315&cid=#15837266315

曹操以州牧的身份征辟士人作为自己的掾属。
这一段时期,有记载的、和满宠共事的:
毕谌,别驾从事【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武帝纪》
毛玠,治中从事【太祖临兖州,辟为治中从事——《毛玠传》
吕虔,从事       【太祖在兖州,闻虔有胆策,以为从事,将家兵守湖陆。——《吕虔传》
程昱,守寿张令【太祖临兖州,辟昱。……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程昱传》
魏种,未知何职【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武帝纪》


及为大将军,辟署西曹属,为许令。
曹操为大将军,是建安元年九月(AD196)【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辟署
辟除,又作辟署。是汉代高级官员自行任用属吏的一种制度。代辟除官吏有两种,即中央的公府辟除和地方的州郡辟除。公府辟除主要是指由三公以及太傅、大将军府所进行的任用属吏的情况,而其中以丞相之权为最大。公府辟除后,经过试用,对有才能者或举荐或察举,使之出补中央官职或外长州郡,所以公府的属吏虽位卑而权重,出仕升迁一般都比较迅速。此外九卿及其他中央官长虽然也可自行辟除,但与公府相比,则远非时人所重。
汉代的地方州郡长官亦具有辟除之权。早在西汉初年,郡守即可以自除掾属,甚至连职位的设置都可以酌加变更;州的辟除出现于西汉后期;东汉以后,刺史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辟除之权则变得相当之大。他们自辟佐吏,并通过推荐或察举,使之进入中央任职,或为地方长官。

西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续汉书志第二十四百官一:
《汉旧注》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故曰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或曰,汉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则为百石属。其后皆自辟除,故通为百石云。
西曹主府史署用。

时曹操为大将军,满宠是大将军属官。
至于为许令,或许是曹操由大将军改为以司空行车骑将军事之时,满宠作为大将军府属西曹属因而改任许令?

许令:即许县令,秦置许县,两汉因之。
县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为长。

当时曹操迎天子至许,而以满宠为许令。官职虽小,位置特殊,足见曹操对满宠能力的肯定和信任。



时曹洪宗室亲贵, 有宾客在界, 数犯法,宠收治之。洪书报宠, 宠不听。洪白太祖,太祖召许主者。 宠知将欲原,乃速杀之。太祖喜曰:“当事不当尔邪?”


满宠在担任许令时,曹操从弟曹洪的门客多次犯法,满宠收捕他打算法办。曹洪写信给满宠(为他求情),满宠没有听从。曹洪告诉曹操,曹操召来许县主事官吏,满宠知道曹操打算赦免他(原:宽恕,赦免),于是迅速将此人处决。曹操高兴地说:处理公务的人,难道不应当这样做吗?

也许是因为人已经被杀了,曹操也无可奈何。曹操不怒反喜,虽然也有顺水推舟勉励部下的用意,然而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早年不畏权贵的旧事呢【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於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对于满宠的刚正不阿,此时的曹操大概是真心赞赏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17 22:06 编辑

故太尉杨彪收付县狱, 【◎范《书·杨彪传》:操托彪与袁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立,奏收下狱,劾以大逆。】
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并属宠:“但当受辞,勿加考掠。”
宠一无所报,考(訉)[讯]如法。
数日,求见太祖,言之曰:“杨彪考(訉)[讯]无他辞语。
当杀者宜先彰其罪;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必大失民望,窃为明公惜之。”
太祖即日赦出彪。 【◎范《书·杨彪传》:将作大匠孔融闻之,不及朝服,往见操曰:“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袁氏归罪杨公。今横杀无辜,海内观听,谁不解体!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操不得已,遂理出彪。】
初,彧、融闻考掠彪,皆怒,及因此得了,更善宠。
【◎臣松之以为:杨公积德之门,身为名臣,纵有愆负,犹宜保祐,况淫刑所滥,而可加其楚掠乎?若理应考讯,荀、孔二贤岂其妄有相请 属哉?宠以此为能,酷吏之用心耳。虽有后善,何解前虐?【◎何焯曰:世期此论无异于孙氏之责高文惠也。◎李光地曰:此松之迂论也。以操之猜很,若闻宽讯,其死杨公必矣。】 】



故太尉杨彪收付县狱
《后汉书杨彪传》:建安元年,从东都许。时天子新迁,大会公卿,兗州刺史曹操上殿,见彪色不悦,恐于此图之,未得宴设,托疾如厕,因出还营。彪以疾罢。
建安元年九月,罢太尉。
《后汉书杨彪传》:时袁术僭乱,操托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
《后汉书·孝献帝纪》:(建安)二年春,袁术自称天子。

袁术僭乱是建安二年(A.D.197),曹操借杨彪和袁术有姻亲,诬陷杨彪想要废立献帝,上奏将杨彪收入狱中,并弹劾他大逆不道。
《通鉴》说此事是建安二年九月

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并属宠:“但当受辞,勿加考掠。”
《后汉书杨彪传》:将作大匠孔融闻之,不及朝服,往见操曰 : 「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 。 《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袁氏归罪杨公 。 《易》称 ' 积善余庆 ' ,徒欺人耳 。 」 操曰 : 「 此国家之意 。 」 融曰 : 「 假使成王杀邵公 , 周公可得言不知邪?今天下缨緌搢绅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今横杀无辜 , 则海内观听,谁不解体!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 。 」操不得已,遂理出彪。

后汉书记载此时孔融为将作大匠。
建安二年,使将作大匠孔融持节拜绍大将军,满宠传中提及此事已经为少府孔融。孔融迁作少府,或许就在这段时间?



宠一无所报,考(訉)[讯]如法。数日,求见太祖,言之曰:“杨彪考(訉)[讯]无他辞语。当杀者宜先彰其罪;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必大失民望,窃为明公惜之。”太祖即日赦出彪。
初,彧、融闻考掠彪,皆怒,及因此得了,更善宠。
前太尉杨彪,此时被关在许县的监狱中。也就是说,曹操将此事交由满宠处理。
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一起嘱咐满宠:只要审问获取口供,不要加以拷打。满宠一个都没有回复,依法进行拷打问讯。
几天后,满宠求见曹操说:“审讯杨彪并没有得到其他的口供,要杀人应该先公布他所犯的罪,杨彪闻名海内,如果罪证不明,一定因此会失去民众的支持,我私下里为您感到可惜。”曹操当日赦免杨彪将其释放出狱。
起初,荀彧孔融听说满宠拷打杨彪,十分生气。等到得知最后的结果,更加对满宠友善。

因为这件事,裴松之评价满宠为酷吏,不妨先来看一看裴松之的观点。
臣松之以为:杨公积德之门,身为名臣,纵有愆负,犹宜保祐,况淫刑所滥,而可加其楚掠乎?若理应考讯,荀、孔二贤岂其妄有相请属哉?宠以此为能,酷吏之用心耳。虽有后善,何解前虐?
裴松之认为,杨彪是名臣即使有过失( 愆,罪过,过失;负 :背负)也应该加以佑护,怎么能加以拷打(楚是古代的刑杖,楚掠即拷打)。如果按理应当考讯,荀彧孔融两位贤人怎么会胡乱请求。即使满宠事后因为证据不足请求放人,依然无法掩饰酷吏的用心。
裴松之认为满宠是酷吏,是基于杨彪不应被拷打而满宠进行了拷打。至于为何不应当拷打杨彪,裴松之举出两条理由:1、杨彪是名臣,即使有过失,也不能动刑;2、荀彧孔融两位是贤人,他们曾经请求不要拷打杨彪,必定是有道理的。
以现在的观点,看裴松之的言论,大概无需花太多力气辩驳便知道站不住脚。满宠审问杨彪,“考讯如法”。即使杨彪自身清白,满宠也只是依法办理,并未施以滥刑。拒绝为杨彪打招呼要求关照的荀彧孔融,和拒绝为其宾客说情的曹洪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是满宠刚正不阿,维护法律公正的体现。且抛开荀彧和孔融是否是贤人不论,难道仅仅因为说情之人是贤人,就应该无视法律予以答应吗?以杨彪是名臣和以有贤人为其求情不应受刑,来指责依法考讯的满宠是酷吏,显然没有道理。

再看何焯和李光地的批语。

何焯曰:世期此论无异于孙氏之责高文惠也。
世期是裴松之的字,孙氏之责高文惠 ,高文惠,即高柔,字文惠。
《三国志高柔传》记载:
初,公孙渊兄晃,为叔父恭任内侍,先渊未反,数陈其变。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 【◎胡三省曰:晃数陈渊之必反,非同逆者也。帝欲杀之以绝其类,刑之于市则无名,故欲就狱杀之。】
柔上疏曰: “《书》称‘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 ,此王制之明典也。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夫仲尼亮司马牛之忧, 祁奚明叔向之过,在昔之美义也。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圄,使自引分, 【◎胡三省曰:引分,即引决也。】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 ”帝不听,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胡三省曰:宅,晃所居者。】

【◎胡三省曰:司马牛,宋司马桓魋之弟也。魋凶恶,牛忧之,曰: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谓魋之积恶,将死,亡无日。◎钱大昕曰:亮,即“谅”字。然《论语》司马牛忧无兄弟,而子夏解之,此云仲尼,未审所出。】
【◎《左传》 :晋人逐栾盈,杀羊舌虎,囚虎兄叔向。祁奚见范宣子曰: “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以虎也弃社稷?”宣子言诸公而免之。】
【◎周寿昌曰:○市斩,言斩于市也。○《礼》:刑人于市。○《论语》曰:肆诸市朝。】

孙盛指责高柔
孙盛曰:闻五帝无诰誓之文,三王无盟祝之事,然则盟誓之文,始自三季,质任之作,起于周微。夫贞夫之一,则天地可动,机心内萌,则鸥鸟不下。 况信不足焉而祈物之必附,猜生于我而望彼之必怀,何异挟冰求温,抱炭希凉者哉?且夫要功之伦,陵肆之类,莫不背情任计,昧利忘亲,纵怀慈孝之爱,或虑倾身之祸。是以周、郑交恶, 汉高请羹, 隗嚣捐子,马超背父,其为酷忍如此之极也,安在其因质委诚,取任永固哉?世主若能远览先王闲邪之至道,近鉴狡肆徇利之凶心,胜之以解网之仁,致之以来苏之惠,耀之以雷霆之威,润之以时雨之施,则不恭可敛衽于一朝,炰哮可屈膝于象魏矣。何必拘厥亲以来其情,逼所爱以制其命乎?苟不能然,而仗夫计术, 笼之以权数,检之以一切,虽览一室而庶征于四海,法生鄙局,冀或半之暂益, 自不得不有不忍之刑,以遂孥戮之罚,亦犹渎盟由乎一人,而云俾坠其师,无克遗育之言耳。岂得复引四罪不及之典,司马牛获宥之义乎?假令任者皆不保其父兄,辄有二三之言,曲哀其意而悉活之,则长人子危亲自存之悖。子弟虽质,必无刑戮之忧,父兄虽逆,终无剿绝之虑。柔不究明此术非盛王之道,宜开张远义,蠲此近制,而陈法内之刑以申一人之命,可谓心存小善,非王者之体。古者杀人之中,又有仁焉。刑之于狱,未为失也。

孙盛的这长篇大论后面再慢慢分析,大意就是说,高柔关于处理公孙晃的言论,未能接触“仁”的根本,是自相矛盾的权宜之计和妇人之仁

裴松之评论
臣松之以为:辨章事理,贵得当时之宜,无为虚唱大言而终归无用。浮诞之论,不切于实,犹若画魑魅之象, 而踬于犬马之形也。质任之兴,非昉近世, 况三方鼎峙,辽东偏远,羁其亲属以防未然,不为非矣。柔谓晃有先言之善,宜蒙原心之宥。而盛责柔不能开张远理,蠲此近制。不达此言竟为何谓?若云猜防为非,质任宜废,是谓应大明先王之道,不预任者生死也。晃之为任,历年已久,岂得于杀活之际,方论至理之本。是何异丛棘既繁,事须判决,空论刑措之美,无闻当不之实哉?其为迂阔,亦已甚矣,汉高事穷理迫,权以济亲,而总之酷忍之科,既已大有所诬。且自古以来,未有子弟妄告父兄以图全身者,自存之悖,未之或闻。晃以兄告弟,而其事果验。谓晃应杀,将以遏防。若言之亦死,不言亦死,岂不杜归善之心,失正刑之中哉?若赵括之母,以先请获免, 钟会之兄,以密言全子, 古今此比,盖为不少。晃之前言,事同斯例,而独遇否闭,良可哀哉!

裴松之指责孙盛“开张远理,蠲此近制”的主张也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辩章事理,贵得当时之宜”。也就是说要灵活处理。

孙盛指责高柔实在是无理苛责,对此裴松之自己曾经驳斥过。何焯认为裴松之指责满宠无异于孙盛指责高柔,可见也是不同意裴松之此处观点的。

李光地曰:此松之迂论也。以操之猜很,若闻宽讯,其死杨公必矣。
李光地认为这是裴松之的迂论,以曹操的猜忌,如果优待不加严刑,那么杨彪必死无疑。

有趣的是,这件事也被收录在冯梦龙编纂的智囊全集中,而冯梦龙的评语也与李光地相似
智囊·术智·隐而不显
满宠 郭元振
【原文】
太尉杨彪与袁术婚,曹操恶之,欲诬以图废立,收彪下狱,使许令满宠按之。将作大匠孔融与荀彧嘱宠曰:“但受词,勿加考掠。”[边批:惜客误客,书生之见。]宠不报,考讯如法。数日,见操言曰:“杨彪考讯无他词。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白,必大失民望。窃为明公惜之。”操于是即日赦出彪。初,彧与融闻宠考掠彪,皆大怒。及因是得出,乃反善宠。
郭元振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强盛,款塞欲和。元振即其牙帐与之计事。会天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冻。会罢,即死。其子婆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来袭。副使解琬劝元振夜遁。元振不从,坚卧营中。[边批:畏其袭者决不敢杀,敢杀则必有对之矣。]明日,素服往吊,赠礼哭之甚哀,[边批:奸甚。]留数十日,为助丧事。婆葛感悦,更遣使献马五千、驼二百、牛羊十余万。
[评]
考掠也,而反以活之;立语也,而乃以杀之;其情隐矣。怒我者,转而善我,知其情故也;欲袭我者,转而感悦我,不知其情故也。虽然,多智如曹公,亦不知宠之情,况庸才如解琬,而能知元振乎?


冯梦龙批荀彧孔融为杨彪求照顾是书生之见。将满宠此事和郭元振并列比较,认为满宠拷问杨彪,是为给予杨彪活命的机会;郭元振站着与乌质勒商议大事,是想引他病发而死。这些是隐而不见的内情。孔融、荀彧由不谅解满宠转而感激、礼遇,是由于日后了解实情;葛婆由率军包围郭元振转而感动、臣服,是因不了解实情。




满宠考讯杨彪,未必是想要保全杨彪,只是依法行事而已。他拒绝孔融荀彧为杨彪寻求照顾,和拒绝曹洪为宾客求情,并没有什么区别,同样是维护法律的平等与公正,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已。之后建议曹操释放杨彪,是因为“杨彪考讯无他辞语”既没有杨彪承认犯罪的口供,“罪不明”又没有证据,不足以定杨彪之罪,这是满宠的正义。又从曹操的角度分析,杨彪闻名海内,不明不白的处决会失去民心,这是满宠的忠心与智慧。
至于孔融荀彧在得知此事结果之后,“更善宠”。我猜测原因大概是:其一,客观上满宠保全了杨彪的性命,使杨彪最终得以被释放;其二,通过整件事曹操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曹操对满宠的信任;其三,也许通过此事,他们也见识到了满宠的忠直刚正的人格魅力。


卢弼在顾雍传中也提到这件事,
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雍往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谓壹曰: “君意得无欲有所道?” 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曰: “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 【◎何焯曰:国体当尔。壹之死,于此益无所展矣。权多猜,不使壹得尽其情,则疑大臣衔前事而周内之矣。◎弼按:此与满宠之考讯杨彪事相反,而用意相同。】
官有正法,满宠考讯杨彪、不应他人请求袒护,和顾雍训斥怀叙不该辱骂吕壹,都是维护法律的体现。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27 15:55 编辑

时袁绍盛于河朔,而汝南绍之本郡,门生宾客布在诸县,拥兵拒守。
太祖忧之,以宠为汝南太守。
宠募其服从者五百人,率攻下二十余壁,诱其未降渠帅,于坐上杀十余人,一时皆平。
得户二万,兵二千人,令就田业。


河朔:指黄河以北平原
建安四年(AD199),袁绍将兵十万,意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即将爆发【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瓚,兼四州之地,众十馀万,将进军攻许

满宠被曹操派往汝南担任太守,就在这段时期。

太守
续汉书百官志5:
豫州部郡国六,冀州部九,兗州部八,徐州部五,青州部六,荆州部七,扬州部六,益州部十二,凉州部十二,并州部九,幽州部十一,交州部七,凡九十八。其二十七王国相,其七十一郡太守。
每郡置太守一人,二千石


汝南郡[*高帝置。雒阳东南六百五十里。*]

汝南绍之本郡,汝南是袁绍的家乡【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
袁绍的很多门徒宾客遍布汝南各县拥兵自守。曹操心里面非常担忧,于是派遣满宠担任汝南太守。
满宠到汝南后,招募了五百人,率领他们攻下二十多个营垒(壁:营垒)。又用计引诱那些没有投降的首领,在席间杀死十余人,一时叛乱都被平定。收拢得到民二万余户,兵二千余人,命令他们归田耕作。
豫州汝南郡,与许县所在的颍川郡相邻,汝南不安,无疑会对曹操的大本营产生威胁。面临与袁绍决战的曹操,此刻是绝对不能容许后方有这样潜伏的隐患的。
yuzhou.jpg
武帝纪: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 (建安五年)
曹仁传:太祖与袁绍久相持於官渡,绍遣刘备徇氵隐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仁曰:“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势不能相救,刘备以强兵临之,其背叛固宜也。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仁尽复收诸叛县而还。

此事在满宠镇守汝南之前还是之后?有没有可能是“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袁家过去的门徒宾客等等也趁势开始公然作乱(原来只是蠢蠢欲动),等到刘辟和袁绍派来接应的刘备被曹仁击破,(而“略许下”,也让曹操更加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到不得不专门整治的时候了)满宠才被派去镇守汝南,也是收拾和清理残局,所以满宠以五百人干脆利落攻下二十多个营垒,可见此时也不是什么大规模的叛乱,之后满宠诱杀余下贼首,又收拢安置兵民,使汝南彻底平定。
满宠此前没有记载有带兵的经历,也不像李典吕虔有家兵。到汝南之后的举动不算是军事行动更类似于是搞治安工作。

武帝纪:(建安六年)九月,公还许。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等应之。遣蔡扬击都,不利,为都所破。公南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都等皆散。
先主传:曹公遣曹仁将兵击先主,先主还绍军,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刘备被曹仁击走之后回到袁绍处,后来借游说刘表南下,带兵又到汝南,和汝南贼龚都等会合,纠集数千人。曹操派遣蔡阳攻击,结果蔡阳被杀。曹操在攻破袁绍之后回军许,亲征刘备,刘备投奔刘表,龚都等人各自逃散。


关于汝南太守:
后汉书徐璆传:中平元年,与中郎将朱隽击黄巾贼于宛,破之。张忠怨璆,与诸阉官构造无端,璆遂以罪征。有破贼功,得免官归家。后再征,迁汝南太守,转东海相,所在化行。献帝迁许,以廷尉征,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术僭号,欲授以上公之位,璆终不为屈。
三国志荀攸传:太祖迎天子都许,遗攸书曰:“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于是征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

曹操以汝南太守征辟荀攸,是建安元年的事。
满宠担任汝南太守,时间相距不远,或许上一任就是荀攸?

再说当时的汝南,还有一位曹魏名将镇守,李通,李文达。
三国志李通传:
建安初,通举众诣太祖于许。拜通振威中郎将,屯汝南西界。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拜裨将军,封建功侯。 分汝南二县,以通为阳安都尉。 【◎钱大昕曰:《魏略》称通领阳安太守,盖以都尉行太守事也。《赵俨传》“袁绍遣使招诱诸郡,惟阳安郡不动”,盖当时都尉别领县者亦称郡矣。◎赵一清曰:○《郡国志》:汝南郡阳安,道亭故国。朗陵,侯国。○注引《魏氏春秋》曰:初平三年,分二县置阳安都尉。○《方舆纪要》卷五十:曹操分汝南置阳安都尉,以朗陵县属焉,亦曰阳安郡,寻罢。阳安城光州息县西南十里。朗陵城在确山县西南三十五里。◎谢鍾英曰:魏受禅后,阳安郡不见于《国志》,盖置郡旋废。◎《一统志》:阳安故城,今河南汝宁府确山县东北。】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长赵俨收治, 【◎钱大昕曰:汉制大县置令,小县置长。此与《赵俨传》称朗陵长,而《田豫传》称除朗陵令,当有一误。】致之大辟。是时杀生之柄,决于牧守,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通曰:“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嘉俨执宪不阿,与为亲交。

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通皆拒焉。 【《赵俨传》注引《魏略》云“通欲遣使于绍”,与此异。】通亲戚部曲流涕曰:“今孤危独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从绍。”通按剑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即斩绍使,送印绶诣太祖。又击郡贼瞿恭、 【◎胡三省曰:瞿,姓也。王僧孺《百家谱》有苍梧瞿宝。】江宫、沈成等,皆破歼其众, 【宋本“歼”作“残”。】送其首。遂定淮、汝之地。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


建安初年,李通作为振威中郎将,驻守汝南西界。

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
从描述来看,和建安三年曹操第二次征讨张绣的时候的描述吻合。
三国志武帝纪:
(建安三年)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公与荀彧书曰:“贼来追吾,虽日行数里,吾策之,到安众,破绣必矣。”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也就是建安三年之后,曹操拜李通为裨将军,封建功侯。
分汝南二县,任命李通为阳安都尉。
都尉豫州部郡国六,冀州部九,兗州部八,徐州部五,青州部六,荆州部七,扬州部六,益州部十二,凉州部十二,并州部九,幽州部十一,交州部七,凡九十八。其二十七王国相,其七十一郡太守。其属国都尉。属国,分郡离远县置之,如郡差小,置本郡名。
每属国置都尉一人,比二千石,丞一人。本注曰:凡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讼检奸。常以春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岁尽遣吏上计。并举孝廉,郡口二十万举一人。尉一人,典兵禁,备盗贼,景帝更名都尉。武帝又置三辅都尉各一人,讥出入。边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又置属国都尉,主蛮夷降者。中兴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省关都尉,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民比郡。安帝以羌犯法,三辅有陵园之守,乃复置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皆置诸曹掾史。

后汉书说中兴建武六年之后,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只有边郡会设置都尉。从之前来看,都尉是掌管军事,职权低于太守。

钱大昕曰:《魏略》称通领阳安太守,盖以都尉行太守事也。
从后面的描述“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长赵俨收治, 致之大辟。是时杀生之柄,决于牧守,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通曰:“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嘉俨执宪不阿,与为亲交。”来看,李通这个阳安都尉,确实具有太守的实权,行太守事。
赵俨传中则直接称阳安郡了。(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
作为汝南太守的满宠和作为阳安都尉的李通,可能并不具有实际的上下级关系。(李通治阳安,满宠的治所应该在平舆)。


前面说汝南与许都所在的颍川郡相邻,而袁绍的门生在此处公然作乱,会对曹操的后方产生威胁。
再看李通事迹
汝南在豫州南部,与荆、扬相接。

之前曹操两次征讨张绣
公之自舞阴还也,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公遣曹洪击之,不利,还屯叶, 数为绣、表所侵。冬十一月,公自南征,至宛。祠亡将士,歔欷流涕,众皆感恸。表将邓济据湖阳。 攻拔之,生擒济,湖阳降。攻舞阴,下之。
三月,公围张绣于穰。 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  公将引还,绣兵来, 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公与荀彧书曰:“贼来追吾,虽日行数里, 吾策之,到安众,破绣必矣。”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建安四年)冬十一月,张绣率众降,封列侯。
建安四年(A.D.199)张绣投降曹操。
曹操占据荆州北部包括南阳郡在内的部分地区。

荆州的大部分地区则被和袁绍结盟的刘表占据。【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
虽然刘表此时按兵不动,静观其变,然而并不是毫无作为。
据李通传记载: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通皆拒焉。
袁绍和刘表都曾经试图拉拢李通,最终都被李通拒绝。可见此刻远离官渡主战场的汝南,在曹操和袁绍决战之时,也潜伏着重重危机。

《三国志·赵俨传》: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俨见通曰:「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通曰:「绍与大将军相持甚急,左右郡县背叛乃尔。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俨曰:「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小缓调,当为君释此患。」乃书与荀彧曰:「今阳安郡当送绵绢,道路艰阻,必致寇害。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且此郡人执守忠节,在险不贰。微善必赏,则为义者劝。善为国者,藏之於民。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彧报曰:「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上下欢喜,郡内遂安。

曹丕评价李通:
文帝践阼,谥曰刚侯。诏曰:“昔袁绍之难,自许、蔡以南,人怀异心。通秉义不顾,使携贰率服,朕甚嘉之。

卢弼先生点评官渡之战:李通淮、汝,臧霸青、徐,与钟繇关中之任并重,实委全局所系,不仅一隅之得失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2-28 21:49 编辑

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
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 【◎《宋书·百官志》:奋威将军,前汉世任千秋为之。】
屯当阳。 【◎《郡国志》:荆州南郡当阳。◎《一统志》:当阳故城,今湖北荆门州当阳县东一百四十里。
孙权数扰东陲,复召宠还为汝南太守,赐爵关内侯。



三国志武帝纪:(十三年)秋七月,公南征刘表。
建安十三年(AD208)曹操南征刘表。满宠从征

(十三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行奋威将军:
行是官缺未补,暂由他官摄行之意。两汉时,有以低级官吏摄行高一级官吏职务者,如司直行大司徒事,卫尉行太尉事;有以同级官吏互相摄行者,如少府行大鸿胪事;有以高级官吏摄行低级官吏之事者,如廷尉行丞相长史事;有以文官行武官事者或武官行文官事者。摄行制度较为普遍,这是在遇有官缺,而一时无适当人选补缺时所采取的一种临时任用方式。
大概可以理解为暂代。

奋威将军,杂号将军
续汉书百官志一:
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及前、后、左、右杂号将军众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


建安十八年,时邓展任奋威将军(劝进魏公表)。

当阳,在荆州南郡
133443q4xjyqph97x1y09h_副本.jpg

徐晃传里有这么一句“又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与曹仁击周瑜于江陵。”
关于南郡之战
魏书:
李通传:
又击郡贼瞿恭、 【◎胡三省曰:瞿,姓也。王僧孺《百家谱》有苍梧瞿宝。】江宫、沈成等,皆破歼其众, 【宋本“歼”作“残”。】送其首。遂定淮、汝之地。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时贼张赤等五千余家聚桃山,通攻破之。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通道得病薨,时年四十二。

曹仁传:
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 “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 ”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余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余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 “将军真天人也! ”三军服其勇。太祖益壮之, 【◎姜宸英曰:此有饰词,仁岂公瑾之敌?】转封安平亭侯。

徐晃传:
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 【中庐,见《刘表传》 。临沮、宜城,见《明纪》景初元年。】又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与曹仁击周瑜于江陵。

乐进传:
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 【◎《蜀志·先主传》: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施阳长梁大,皆大破之。”(青泥之战)

文聘传:
太祖先定荆州,江夏与吴接,民心不安,乃以聘为江夏太守, 使典北兵,委以边事,赐爵关内侯。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
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 又攻羽辎重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

吴书:
吴主传:
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时甘宁在江陵, 【◎宋本“江陵”作“夷陵”。夷陵,吴改曰西陵,属宜都郡,今湖北宜昌府东湖县东,见《魏志·文帝纪》黄初三年。◎《甘宁传》:宁建计先迳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围宁。◎《吕蒙传》:周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攻宁。◎据此二传,自以作“夷陵”为是。各本作“江陵”,误。】为仁党所围,用吕蒙计,留凌统以拒仁,以其半救宁,军以胜反。

周瑜传: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涨天,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 【◎赵一清曰:○《方舆纪要》卷七十八:大江在荆州府西南七里,自四川夔州府巫山县流入府界,经巴东、归州、夷陵、宜都、枝江县境,东南经府城城南七里,又东经公安、石首而入岳州府界。】
兵未交锋, 【◎《吴录》曰:备谓瑜云: “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 【◎赵一清曰:○《方舆纪要》:夏水在荆州府东南三十五里,有夏水口,乃夏水之首,江之汜也,亦谓之豫章口。○《水经注》:江水又东得豫章口,夏水所通也,西北有豫章冈,盖因冈而得名。】仁闻吾入必走。 ”瑜以二千人益之。】
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 【夷陵,吴改曰西陵,见《魏志·文帝纪》黄初三年。】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櫟阵, 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阵。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吕蒙传:
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益州将袭肃举军来附, 【◎元本“袭”作“龚” ,《通鉴》作“袭” 。◎胡注:甘宁先取夷陵,则与益州为邻,故袭肃举
军以降。袭姓,肃名。 】瑜表以肃兵益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 也。 【◎何焯曰:此举征其为万人督矣。 】权善其言,还肃兵。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攻宁,宁困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诸将曰: 【宋本“蒙谓瑜、普曰”。 】 “留凌公绩,  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 ”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于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 【◎林国赞曰:南郡为荆州之一郡,如本传,似南郡为蒙据,荆州亦赖蒙定,此在关羽破后言之则可,若在曹仁破后言之则误矣。】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寻阳,见《孙策传》。◎赵一清曰:○《方舆纪要》卷八十五:九江府德化县有寻阳城,汉县,属庐江郡,吴属蕲春郡,三国时为督护要津。】

程普传:
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 【◎杭世骏曰:○《湘中记》云:君山有地道楂渚,对岸古城,孙权遣程普所立。◎弼按:○《孙皎传》 :吕蒙说权曰: “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 ” 】又进攻南郡,走曹仁。拜裨将军,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

周泰传:
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于赤壁,攻曹仁于南郡。荆州平定,将兵屯岑。

凌统传:
权以统为承烈都尉, 【承烈都尉,一人,吴置。】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


《晋书·地理志》: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及败于赤壁,南郡以南属吴,吴后遂与蜀分荆州,于是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为蜀,江夏、桂阳、长沙三郡为吴。南阳、襄阳、南乡三郡为魏。而荆州之名,南北双立。蜀分南郡立宜都郡,刘备没后,宜都、武陵、零陵、南郡四郡之地悉复属吴。
◎弼按:赤壁战后,南郡以南,刘备据有四郡。《晋志》谓“南郡以南属吴”,其误一。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使吕蒙袭取荆州,是时刘备尚存,荆南已失,《晋志》言“备没后,四郡属吴”,其误二。盖备之有荆州江南四郡,乃征讨所得,非尽由孙权所假。建安二十年,吴、蜀连和,分疆画界。逮吕蒙生衅,盟好不终,事实昭然。《晋志》为官书,故错违如此

关于南郡之战,三国志中记载不多,而且模糊。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率军北还。此时南郡及附近曹军的部署,大概是这样: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奋威将军满宠屯当阳。江夏太守文聘,屯石阳。
周瑜、程普与曹仁隔江对峙,甘宁献计先取夷陵,周瑜于是派遣甘宁前往攻下夷陵城,曹仁分兵围攻甘宁,周瑜采纳吕蒙的提议,留凌统驻守,带兵前去救援甘宁,大破曹仁军,获战马三百匹。吴军士气高昂,周瑜接着渡江,驻兵北岸。
之后就是围攻江陵城,按曹仁传记载,
周瑜领数万人马进攻,当先锋数千名士兵到了城下时,曹仁登上城墙察看了一番,接着组织了三百名勇士,派部曲将牛金带领,前去应战。贼兵人多,牛金兵少,三百人被一千多人团团围住。长史陈矫等人都在城墙上观战,看见牛金寡不敌众,脸色都吓变了。曹仁怒气冲天,吩咐牵过自己的坐骑,陈矫等人都来拦他,说:“敌兵人多,其势不可挡啊!不如舍弃这几百名兄弟,将军您何必以身赴难呢?”曹仁不理睬,披挂整齐,带领手下数十名壮士冲出城门。离贼兵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河沟,陈矫等人都以为曹仁会在沟旁停住,与周瑜的队伍形成对峙,但曹仁越沟而前,冲入吴军的包围圈,将牛金等人解救了出来。还有一些士兵被困在敌阵里,曹仁再次冲入敌阵,救出那些士兵,消灭了数名敌人,吴军开始后退。
对于曹仁的勇武,周瑜亲自跨马掠阵,被乱箭射中右胸,伤势严重,只好退还。后来曹仁听说周瑜卧床未起,便率兵上阵出战。周瑜强行起床,带伤巡察军营,激励将士勇气,曹仁于是只好撤军。
这两段只是各自描写曹仁和周瑜的英勇事迹而已,只能算是战争中的插曲。具体的战争过程不得而知,但是结果却很清楚,长达一年的对峙,最终以曹仁弃城撤走结束。
最模糊的是关羽绝北道,李通传中提到。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通道得病薨,时年四十二。
大概在这个时期,曹魏诸将与关羽交战的记录,
徐晃传:又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与曹仁击周瑜于江陵。
乐进传: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 【◎《蜀志·先主传》: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施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文聘传: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 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

然而乐进传和文聘传中提到的与关羽交战,更有可能是建安十七年青泥之战时的记载。
三国志先主传中,刘备提到“……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
而徐晃传中,与满宠击关羽在前,与曹仁在江陵击周瑜在后。李通传中提到周瑜和刘备围攻江陵的时候,派遣关羽“绝北道”。

关于关羽的绝北道本来资料就少,历来争论颇多,关羽到底几次和曹军发生冲突,目的到底是阻断援军还是围曹仁,是游击骚扰还是正面拒敌,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总之满宠在这个时期跟着徐晃和关羽打了一仗,交战的结果应该不怎么样,很可能两方都没太大损失,所以关羽继续在荆州活跃,至少曹仁撤退时他的“绝北道”让曹操派遣汝南李通来接应曹仁。而徐晃则赶往往江陵,和曹仁一起对抗周瑜。


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应该并没有太长时间。曹仁撤退,需要屯兵阳安的汝南太守李通带兵来接应,应该是已经到南郡北部的位置,很可能当时南郡其他地方的曹魏守将已经先于曹仁或者随着曹仁一起撤退了。

建安十八年,时邓展为奋威将军。
李通在接应曹仁的路上病死,时任汝南太守,当时是建安十四年。
孙权数扰东陲,复召宠还为汝南太守。
满宠重新出任汝南太守,也许就在李通死后?
孙权数扰东陲,似乎也不是什么大规模的战争。本传中下一件事是建安二十四年的樊城之战。在建安十四年到建安二十四年之间,由孙权主动发起的魏吴交战的记载就是建安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
数扰东陲应该只是小规模的冲突,双方损失也不严重,没什么重大的战果可书写就忽略了?

关内侯:
秦制,爵二十等以赏功劳
二十、彻侯,后汉志曰:“彻侯,金印紫绶,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后避汉武帝讳,改曰通侯,或曰列侯。”
十九、关内侯,颜师古曰:“言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国邑也。”荀绰百官表注曰:“时六国未平,将帅皆家关中,故以为号。”刘昭曰:“关内侯无土,寄食在所县,民租多少,各有户数为限。”如淳释曰:“列侯出关就国。侯但爵其身,有家累者,与之关内之邑,食其租税。”又有伦侯,建成侯赵亥、昌武侯冯无择是也。但有封名,而无食邑。
十八、大庶长,刘昭曰:“自左庶长以上至大庶长,皆将军也。所将庶人更卒,故以为名。大庶长即大将军也,左右庶长即左右偏裨将军也。”
十七、驷车庶长,言乘驷马之车而为众庶之长。
十六、大上造,言皆主上造之士。
十五、少上造,
十四、右更,言主领更卒,部其役事。
十三、中更,
十二、左更,
十一、右庶长,言为众列之长。
十、左庶长,
九、五大夫,大夫之尊者也。刘昭曰:“自公士至五大夫,皆军吏也。”
八、公乘,言得乘公家之车也。刘昭曰:“自吏民爵不得过公乘,过者得贳与子若同产。然则公乘者,军吏之爵最尊者。”
七、公大夫,与下同。
六、官大夫,加官者,示稍尊也,亦谓之国大夫。
五、大夫,列位从大夫。
四、不更,言不预更卒之事。
三、簪褭,以组带马曰褭。簪褭者,主饰此马
二、上造,造,成也,言有成命于上。
一、公士。言有爵命,异于士卒。刘昭曰:“步卒之有爵为士者也。”战国之际,秦项之闲,权设班宠,有加赐阂君者,盖假其位号,或空受其爵耳。则田婴为靖郭君,白起为武安君,魏冉弟为华阳君,秦昭王弟为泾阳君及高陵君,蔡泽为刚成君,其后项梁为武信君,陈馀为成安君,李左车为广武君之类是也。至汉尤多,盖在封爵之外,别加美号也。

汉兴,设爵二等,曰王,曰侯。皇子而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故谓之诸侯王。王子封为侯者,谓之诸侯。群臣异姓以功封者,谓之彻侯。
列侯,所食县为侯国。本注曰:承秦爵二十等,为彻侯,金印紫绶,以赏有功。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后避武帝讳,为列侯。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家为封,亦为列侯。旧列侯奉朝请在长安者,位次三公。中兴以来,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次军骑将军;赐位朝侯,次五校尉;赐位侍祠侯,次大夫。

汉承秦爵位,最高等级二十等的彻侯,因避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

关内侯,承秦赐爵十九等,为关内侯,无土,寄食在所县,民租多少,各有户数为限。

至献帝建安初,封曹操为费亭侯,亭侯之制,自此始也。二十年
冬十月,始置名号侯至五大夫,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以赏军功。《魏书》曰:名号侯爵十八级,关中侯爵十七级,皆金印紫绶。又置关内外侯十六级,铜印龟纽墨绶大夫十五级,铜印环纽,亦墨绶,皆不食租,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
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置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以当时蜀、吴两国所辖邑名封之,受爵者无从收取租税,开后世虚封先河。

魏黄初三年,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庶子为乡侯,公之庶子为亭伯。其后定制,凡国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次县侯,次乡侯,次亭侯,次关内侯。又置名号侯爵十八级,关中侯爵十七级,皆金印紫绶。关外侯爵十六级,铜印龟纽,墨绶。五大夫十五级,铜印环纽,亦墨绶。自关内侯皆不食租,虚封爵。

其时,列侯最高,列侯中又以功勋大小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其次为关内侯,其次为名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侯十五级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9 17:30 编辑

关羽围襄阳,宠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拒之,而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水长为羽所没。
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
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
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胡三省曰:○郏县属颍川郡。○师古曰:郏,音夹。○《晋地理志》襄城郡复有郏县,盖东汉省而魏、晋复置县也。◎洪亮吉曰:郏,汉旧县,中兴后省,疑魏时复立。◎谢鍾英曰:王军摩陂,即御别将,时建安二十四年,是郏县为汉末所立,《晋志》改属襄城郡。◎《一统志》:郏县故城,今河南汝州郏县治。】
自许以南,百姓扰扰, 【◎《蜀志·关羽传》: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
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 【各本皆作“遁”,毛本作“遯”。】
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 【◎胡三省曰:洪河,大河也。】
君宜待之。” 【当日情势,许下已岌岌可危,宜魏武议徙许都以避其锐,非宠之镇定,殆矣。】
仁曰:“善。”宠乃沈白马,与军人盟誓。
会徐晃等救至,宠力战有功,羽遂退。
进封安昌亭侯。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关羽包围襄阳,满宠协助征南将军曹仁屯兵樊城,迎击关羽。左将军于禁等因为大雨连绵,汉水上涨而被关羽消灭。关羽猛攻樊城,樊城遭遇大水,城墙多被毁(曹仁传: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众人都大惊失色。有人对曹仁说:“今日所面临的危机,我们力不能及。趁关羽尚未大举包围,赶紧在夜里乘小船逃走,虽失掉樊城,却可保全性命。”满宠说:“山水来去迅急,估计它不会持续很久。听说关羽已派遣部下到郏县。自许县以南,人心惶惶。关羽所以不敢再推进,是怕我们在后面攻击他。如果现在弃城而逃,洪河以南的领土,不再属于国家。您应该再坚持一下。”曹仁说:“对!”满宠于是沉白马,与军士盟誓。正好徐晃率援兵赶来,满宠奋力冲杀,立下战功,关羽终于退却。满宠因功被封为安昌亭侯。

李通死后(或者李通担任汝南太守之后)阳安郡是否不再存在并入汝南?

曹仁传: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
曹仁假节行征南将军,屯守樊城。宛城侯音叛乱,曹仁前去镇压,斩侯音,回到樊城屯守,正式拜为征南将军。

武帝纪:(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庞德传: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
侯音叛乱是建安二十三年十月。
之前派遣曹仁讨伐关羽,屯守樊城,当月命令曹仁围攻宛城。 庞德随曹仁一起。

对于这场困境,曹魏方面早有人曾经担忧过。
温恢传: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


满宠劝曹仁击坚守樊城,先是从实际情况分析,“山水速疾,冀其不久”山水来去迅急,不会持续很久,情况即将好转。更何况山水退去之后,援兵也有可能到来。
再分析当时时局(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以国家大义,劝说曹仁不要弃城,否则关羽继续进军,国家将会遭受巨大损失(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

那么当时情况究竟如何呢?

据蜀书关羽传:是岁(建安二十四年),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
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惪。(于禁传中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悳不屈节而死。)
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 羽威震华夏。


满宠说“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事实上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梁、郏、陆浑群盗已经私下和关羽联合,开始作乱了。
陆浑民孙狼等杀县主簿,南附关羽” ,见《魏志·管宁传》附《胡昭传》 。

据《资治通鉴》,早在建安二十二年:时关羽强盛,京兆金祎睹汉祚将移,乃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太医令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谋杀必,挟天子以攻魏,南引关羽为援。

之前侯音的叛乱,也曾和关羽联系,见《魏志·武纪》建安二十四年注引《曹瞒传》:音于是执太守东里裦, 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又《晋书·宣帝纪》:帝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魏武不之察。及蜀将关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沒,修、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
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关羽。

《水经注》:“丹水又南,径南乡县故城东北……城南门外,旧有郡社柏树,大三十围。萧欣为郡,伐之,言有大蛇从树腹中坠下,大数围,长三丈,群小蛇数十,随入南山,声如风雨。”



jingzhouwei.jpg


《魏横海将军吕君碑》云:关羽荡摇边鄙,虔刘民人,而洪水播溢,氾没樊城,平原十刃,外渎潜通,猛将骁骑,载沈载浮。于是不逞作慝,群凶鼎沸,或保城而叛,或率众负旌,自即敌门。中人以下,并生异心。

自许以南,百姓扰扰。可见并不夸张。当是时,关羽威震华夏,以至于“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懿和蒋济建议“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利用东吴进攻关羽后方,曹操听从,樊城之围才最终得解。
然而,若不是满宠的劝说,倘若曹仁采纳部下意见“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那么关羽将不再有所顾忌而放心推进,与各地盗贼叛将呼应,直接威胁到许都。甚至即使日后孙吴攻下荆州,恐怕关羽也可以从容撤走,而不会腹背受敌,兵败而死了。

曹仁采纳满宠意见,坚守樊城。直至援军徐晃到来,与曹仁内外夹击关羽,关羽退兵,樊城之围得解。而吕蒙取得荆州,切断关羽后路。最终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俘杀。


满宠力战有功,羽遂退。进封安昌亭侯。

此时满宠的爵位由之前的关内侯进封列侯。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2-28 21:51 编辑

文帝即王位,迁扬武将军。
破吴于江陵有功,更拜伏波将军, 【◎《宋书·百官志》:扬武将军,光武建武中以马成为之。伏波将军,汉武帝征南越始置此号,以路博德为之。◎赵一清曰:○《宋志》:荡寇将军,汉建安中满宠居之。○传盖失之。】
屯新野。 【◎《郡国志》:荆州南阳郡新野。◎三国魏因,改属义阳郡。◎《一统志》:新野故城,今河南南阳府新野县治南。】
大军南征,到精湖, 【精湖,详见《蒋济传》,为黄初六年事,此传误书在黄初三年之前,已先后倒置,又承上文“文帝即王位”而言,益觉界限不明。盖黄初初元,吴方称藩于魏,无大军南征之事。】
宠帅诸军在前,与贼隔水相对。宠敕诸将曰:“今夕风甚猛,贼必来烧军, 【《御览》卷三百三十“军”作“营”。】
宜为其备。”诸军皆警。
夜半,贼果遣十部伏夜来烧,宠掩击破之,进封南乡侯。



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AD220)
满宠迁扬武将军

扬武将军:
东汉始置,掌征伐,马成曾任此职。三国魏沿置,第四品


建安四年十一月,张绣率众降,封列侯,拜扬武将军
建安十八年,时王忠任扬武将军(劝进表)
太和五年,郭淮转扬武将军


后文“黄初三年,假宠节钺。”陈寿将破吴于江陵和下面精湖识破吴军夜袭都放在延康元年(文帝即王位)和黄初三年之间。
三国志中记载可能发生在延康元年到黄初三年之间魏吴的冲突

文帝纪:
(延康元年)六月辛亥,治兵于东郊; 庚午,遂南征。
七月,孙权遣使奉献。

曹休传:孙权遣将屯历阳, 休到,击破之,又别遣兵渡江,烧贼芜湖营数千家。 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延康中)
可能与之有关的就是延康元年六月曹丕的南征。然而历来大家都不怎么把这次南征当回事,资治通鉴更是直接改南征成南巡了。
如果“破吴于江陵”是发生在延康元年,需要在七月孙权遣使奉献前完成。
何况江陵是军事重镇,然而“破吴于江陵”在这一时期其他人传记中完全没有相关记载,难道是满宠独自攻打?


如果如下文分析,假宠节钺并非是黄初三年事。那么黄初三年这个界限就不存在。时间区间应该是黄初元年到黄初五年。
这期间又多了一次黄初三年的三路伐吴。
《吴主传》:(黄武元年AD222)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
曹丕分三路伐吴:一路是曹休、张辽、臧霸出洞浦口;一路是曹仁攻濡须坞;一路是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江陵。

参见黄初三年十月曹丕的《伐吴诏》:“征南进运,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大司马及征东诸将,卷甲长驱,其舟队今已向济。”
十月,对江陵的作战已经获得了战果。“破吴于江陵”,比较有可能正在此时。
之后满宠迁扬武将军,屯新野。

那么精湖识破敌人夜袭是否也在三路伐吴之时呢?
满宠破吴于江陵之后,回屯新野。

关于精湖:
◎《方舆纪要》卷二十三:津湖在宝应县南六十里,或曰即精湖,蒋济凿地聚船,遏湖水灌之入淮,即此。◎刘文淇曰:一名界首湖,接高邮界。胡三省谓在山阳,非也。◎谢鍾英曰:精湖,今扬州府宝应县南六十里之津湖。
031814zzvrttlprzh9prdr_副本.jpg

如果说江陵局势顺利,满宠此时回屯新野的,没有参与接下来的对江陵作战。
那么满宠为什么要奔赴东线作战呢?

先看东线曹休一路的情况。

曹休传: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 击权大将吕范等于洞浦。

董昭传:三年,征东大将军曹休临江在洞浦口,自表:“愿将锐卒虎步江南,因敌取资,事必克捷;若其无臣,不须为念。 ”帝恐休便渡江,驿马诏止。时昭侍侧,因曰:“今者渡江,人情所难,就休有此志,当须诸将。臧霸等既富且贵,何肯乘危?苟霸等不进,休意自沮。臣恐陛下虽有敕渡之诏,犹必沈吟,未便从命也。 ”
曹休临江在洞浦口,自表:“愿将锐卒虎步江南,因敌取资,事必克捷;若其无臣,不须为念。 ”   
曹丕“恐休便渡江,驿马诏止”

吴主传:冬十一月,大风,范等兵溺死者数千,馀军还江南(董昭传:是后无几,暴风吹贼船,悉诣休等营下,斩首获生,贼遂进散。)
不久,大风,(吕范)诸船绠绁断绝,漂没着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沈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
王淩传: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 淩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
这是黄初三年十一月的事

董昭传:诏敕诸军促渡。军未时进,贼救船遂至。
这之后,曹丕“敕诸军促渡”   曹休令臧霸攻徐陵“ 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
吴主传:曹休使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 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
将军全琮、徐盛追斩魏将尹卢,杀获数百。

其后吴军追击“将军全琮、徐盛追斩魏将尹卢,杀获数百。”

十一月之后,曹休一路基本不再有动静。

敕还师诏(黄初四年三月):
孙权残害民物,朕以寇不可长,故分命猛将三道并征。今征东诸军与权党吕范等水战,则斩首四万,获船万艘。大司马据守濡须,其所禽获亦以万数。中军、征南,攻围江陵,左将军张郃等舳舻直渡,击其南渚,贼赴水溺死者数千人。又为地道攻城,城中外雀鼠不得出入,此几上肉耳。而贼中疠气疾病,夹江涂地,恐相染污。昔周武伐殷,旋师孟津,汉祖征隗嚣,还军高平,皆知天时而度贼情也。且成汤解三面之网,天下归仁。今开江陵之围,以缓成死之禽。且休力役,罢省繇戍,畜养士民,咸使安息。



今征东诸军与权党吕范等水战,则斩首四万,获船万艘。 当然是夸张,不过曹休这一路是比较顺利应该没什么问题,从吴方面的记载看也是如此。似乎没有必要调动远在荆州新野的满宠增援。

曹休一路主要的记载是在广陵,和吴隔江相对。精湖在后方,属于魏的控制区。东线吴军不利,难道还有余力追击曹休甚至侵略曹魏?
就算是吴军追击到精湖,怎么也不会是“宠帅诸军在前”
吴方面也没有相关的记载。


总之这一段太奇怪了。


◎赵一清曰:○《宋志》:荡寇将军,汉建安中满宠居之。○传盖失之。
如果满宠担任过荡寇将军,比较可能是建安十年以前
建安十年到建安二十年,荡寇将军为张辽
"从攻袁谭,谭破,别将徇海滨,破辽东贼柳毅等。还邺,太祖自出迎辽,引共载,以辽为荡寇将军"
建安二十年,张辽在合肥击退孙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建安末,荡寇将军为张郃
"进军宕渠, 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 拜荡寇将军。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2-27 22:57 编辑

黄初三年,假宠节钺。
五年,拜前将军。【魏有前、后、左、右将军,见《宋志》。】
明帝即位,进封昌邑侯。 【封本县侯。】



黄初三年(AD222),假宠节钺

节钺:
假节、持节、使持节:
据宋书百官志:
持节都督,无定员。前汉遣使,始有持节。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时置督军御史,事竟罢。建安中,魏武帝为相,始遣大将军督军。二十一年,征孙权还,夏侯惇督二十六军是也。魏文帝黄初二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三年,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则总统外内诸军矣。明帝太和四年,晋宣帝征蜀,加号大都督。高贵公正元二年,晋文帝都督中外诸军,寻加大都督。晋世则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

钺,即鈇钺,指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礼记·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钺然后杀。”
黄钺,以黄金为饰,古代帝王所用,后世用为仪仗。以黄钺借给大臣,即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权之意

查阅三国志中魏书关于假节钺的记载:
①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
《晋书·职官志》: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假黄钺,则总统内外诸军矣。录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上,犹古冢宰总已之义。
尽获其辎重,得尚印绶节钺
《御览·三百五十六》引《魏武破袁尚上事》云:臣前上言:“逆贼袁尚还,即属精锐讨之。”今尚人徒震荡,部曲丧守,引兵遁亡。臣陈军被坚执锐,朱旗震曜,虎士雷譟,望旗眩睛,闻声丧气,投戈解甲,翕然沮坏。尚单骑迸走,捐弃伪节、鈇钺、大将军邟乡侯印各一枚,兜鍪万九千六百二十枚,其矛盾弓戟,不可胜数
③(董卓)于是以久不雨,策免司空刘弘而卓代之, 俄迁太尉,假节钺虎贲。
【◎范《书·献帝纪》 、 《卓传》迁太尉假节钺,在废帝之后, 《献帝纪》作“加鈇钺虎贲” 。◎章怀注:○引《礼记》曰:诸侯赐鈇钺,然后专杀。○《说文》曰:鈇,莝刀也。○《苍颉篇》曰:鈇,斧也。○加鈇钺者,得专杀也。】
④(曹真)黄初三年还京都,以真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
⑤(曹爽)帝寝疾,乃引爽入卧内,拜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
⑥(于禁)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⑦(王淩)司马宣王既诛曹爽,进淩为太尉, 假节钺
董卓、王淩以太尉假节钺,曹真以上军大将军假节钺,曹爽以大将军假节钺,于禁以左将军假节钺。

以及假钺者:
夏侯尚:假钺。(时夏侯尚为征南大将军)城末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益封六百户,并前干九百户,假钺,进为牧。
曹休:假黄钺。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击权大将吕范等于洞浦,破之。
司马懿:假黄钺。命大将军司马文王加号大都督,奏事不名,假黄钺

以满宠传中记载,黄初三年,满宠为伏波将军。以伏波将军假节或者持节尚有可能(甄像为伏波将军,持节监诸将东征),假钺却似乎不太可能。
黄初间曹真以上军大将军假节钺,夏侯尚、曹休分别以以征南、征东大将军假钺。不仅官职很高,而且都是曹魏宗亲。这样比较,满宠若以伏波将军假节钺,可能性非常小。
如果是伏波将军,假节更为可能。
如果是假节钺无误,那么很有可能不是黄初三年。查看满宠历任官职,最有可能假节钺的,是“景初二年以年老征还,迁为太尉”之后。
那么有没有可能其实是“景初三年,假宠节钺”呢?
如果黄初三年是景初三年之误,那么上文所谓的颠倒也就不存在了。
当然如果是这样,满宠以年老征还为太尉,其后未见督军征伐等记载,此时的“假节钺”,基本已经成为荣誉性质的赏赐了。

黄初五年(AD224),拜前将军。

前将军
宋书百官志: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以下,周末官,秦、汉并因之,光武建武七年省,魏以来复置。

战国已有。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次于上卿。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汉末以后,将军名号繁多,名称素朴之前、后、左、右之类,遂渐废弃。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
魏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黄初三年,前将军张辽薨。
黄初五年,满宠拜为前将军。

明帝即位(太和元年AD227),进封昌邑侯。

昌邑侯:满宠为山阳郡昌邑县人。封本县侯。
之前的南乡侯,不知道封地是不是荆州南乡郡南乡县。如果是的话那么南乡侯也是县侯。
封本县侯应该算是最高荣耀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2-22 13:19 编辑

太和二年,领豫州刺史。
三年春,降人称吴大严,扬声欲诣江北猎,孙权欲自出。
宠度其必袭西阳而为之备,权闻之,退还。
【◎此传满宠于太和二年领豫州刺史,与《贾逵传》不合。曹休进兵失利,宠上疏请备无彊口事,均在太和二年,此传云三年,亦误。今举证如下:按《贾逵传》“太和二年,帝使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军,从西阳直向东关”,是时逵为豫州刺史,以名刺史著称。《逵传》又明言“使逵督前将军满宠”,不言“豫州刺史满宠”也。《通鉴》“太和二年,前将军满宠上疏请备无疆口”,亦书“前将军”,不书“豫州刺史”,是宠领豫州刺史或在后也。又按《曹休传》、《贾逵传》均言休兵之败在太和二年,休死于是年九月,见《明帝纪》。休死宠代,亦当在是年,益证此传“三年”之误。◎赵一清曰:○《汉志》:江夏郡西阳。○《方舆纪要·七十六》:西阳城在黄州府东南百三十里,三国魏为重地。◎弼按:西阳戍在安庆府桐城县东北,见《方舆纪要》卷二十六,赵说非是。】




太和二年(AD228),领豫州刺史。
豫州刺史:
豫州统郡国十二(颍川、襄城、汝南、汝阴、阳安、弋阳、陈郡、谯郡、鲁郡、安丰十郡,梁、沛二国)治项
○《晋地理志》曰:魏武分沛郡立谯郡,分汝南立汝阴,合陈郡于梁国。
○沈约《志》曰:弋阳县本属汝南,魏文帝分立郡,又分庐江为安丰郡。
◎谢鍾英曰:魏分汝南置汝阴郡,其后郡废,县还属汝南。安丰郡,嘉平后废。胡氏偶未检耳。魏豫州得汉旧郡国六,分置谯郡、弋阳,合六郡二国。

关于治所:
吴增僅曰:○沈《志》:豫州,汉治谯,魏治安成。○钱大昭据《郡国志》,谓豫州刺史治谯,魏武立谯郡,改治汝南项县。
○案诸说,各言一时事。《贾逵传》“文帝出征,逵从至谯,以逵为豫州刺史”,是魏初犹治谯。“明帝即位,时州军在项”,是明帝时,徙治项。徙治安成,当在正始、嘉平之际。

贾逵传:明帝即位,增邑二百户,并前四百户。时孙权在东关,当豫州南,去江四百馀里。每出兵为寇,辄西从江夏,东从庐江。国家征伐,亦由淮、沔。是时州军在项,汝南、弋阳诸郡,守境而已。权无北方之虞,东西有急,并军相救,故常少败。逵以为宜开直道临江,若权自守,则二方无救;若二方无救,则东关可取。乃移屯潦口,陈攻取之计,帝善之。
满宠于贾逵之后接任豫州刺史,治所应该在汝南郡项县。
后来满宠以前将军都督扬州军事,汝南兵民自发相随禁不能止。也可以旁证时豫州刺史治所不在谯。

刺史:
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秦有监御史,监诸郡,汉兴省之,但遣丞相史分刺诸州,无常官。孝武帝初置刺史十三人,秩六百石。成帝更为牧,秩二千石。建武十八年,复为刺史,十二人各主一州,其一州属司隶校尉。诸州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都奏事,中兴但因计吏。

◎此传满宠于太和二年领豫州刺史,与《贾逵传》不合。曹休进兵失利,宠上疏请备无彊口事,均在太和二年,此传云三年,亦误。今举证如下:按《贾逵传》“太和二年,帝使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军,从西阳直向东关”,是时逵为豫州刺史,以名刺史著称。《逵传》又明言“使逵督前将军满宠”,不言“豫州刺史满宠”也。《通鉴》“太和二年,前将军满宠上疏请备无疆口”,亦书“前将军”,不书“豫州刺史”,是宠领豫州刺史或在后也。又按《曹休传》、《贾逵传》均言休兵之败在太和二年,休死于是年九月,见《明帝纪》。休死宠代,亦当在是年,益证此传“三年”之误。

太和二年贾逵传中提到满宠时是前将军而没提到豫州刺史。满宠领豫州刺史可能是在石亭之战之后。可能是太和二年曹休兵败之后,本传误把石亭之战记做太和三年,所以把领豫州刺史提到之前了。


三年春,降人称吴大严,扬声欲诣江北猎,孙权欲自出。宠度其必袭西阳而为之备,权闻之,退还。
太和三年(此事应该发生在太和二年AD228)春天,投降的人说吴整备军队(严:整饬,整备。三国志王淩传:淩欲因此发, 大严诸军),扬言要到江北来狩猎(北猎估计和北狩差不多,都是借指向北出兵吧),孙权将要亲自出击。
满宠揣度他一定会袭击西阳,于是为之进行防备。孙权听说后,退兵。
1855143booulbja3j8wbuz_副本.jpg
西阳在豫州南部的弋阳郡。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15 12:47 编辑

秋,使曹休从庐江南入合肥,令宠向夏口。
宠上疏曰:“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今所从道,背湖旁江,易进难退,此兵之洼地也。 【◎《通鉴》“洼”作“絓”。◎胡注:○絓,古卖翻,罥也。言其地险,师行由之,为所罥挂,进退不可也。○《孙子·地形篇》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可以往,难以返,曰挂。】
若入无彊口, 【◎胡注:无彊口在夹石东南。◎《方舆纪要·二十六》:无彊口在桐城县夹石东南。◎姚范曰:无彊口即桐城之崇山镇。◎谢鍾英曰:今北峡关司东南。】

宜深为之备。”宠表未报,休遂深入。贼果从无强口断夹石,要休还路。 【◎沈钦韩曰:○《寰宇记》:南峡戍在舒州桐城县北四十七里。南峡山在庐州舒城县西南一百里,山有两峰夹道,故曰夹山。连峰夹嶂,绵亘甚远。○吴人断曹休归路,当在夹石戍西北也。满宠言“背湖傍江”,湖既是巢湖,在巢县西南十五里。盖无为镇本曰无彊,由濡须口以断夹石北也。◎谢鍾英曰:○《通释》:淮南有两峡石,在寿州淮水上者曰北峡石,在桐城者曰南峡石。南峡所以蔽皖也。○《方舆纪要》:桐城县北六十里。○《县志》:北峡关司两岩相夹如关,在桐城县北四十七里。○《一统志》:即古峡石。】

休战不利,退走。
会朱灵等从后来断道,与贼相遇。贼惊走,休军乃得还。
是岁休薨,宠以前将军代都督扬州诸军事。
汝南兵民恋慕,大小相率,奔随道路,不可禁止。护军表上,欲杀其为首者。
诏使宠将亲兵千人自随,其余一无所问。





曹休传:太和二年,帝为二道征吴,遣司马宣王从汉水下,督休诸军向寻阳。贼将伪降(吴主传:夏五月,鄱阳太守周鲂伪叛)诱魏将曹休。休深入,战不利,退还宿石亭。《三国志明帝纪》:秋九月,曹休率诸军至皖,与吴将陆议战於石亭,败绩。  )
曹休军由寿春从庐江南入合肥,向寻阳进军。
王淩传:后从曹休征吴,与贼遇于夹石, 休军失利,淩力战决围,休得免难。

满宠向夏口方向进军。

据贾逵传:太和二年,帝使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军,从西阳直向东关,贾逵传前述:时孙权在东关,当豫州南,去江四百馀里。曹休从皖,司马宣王从江陵。逵至五将山,休更表贼有请降者,求深入应之。诏宣王驻军,逵东与休合进。逵度贼无东关之备,必并军於皖;休深入与贼战,必败。乃部署诸将,水陆并进,行二百里,得生贼,言休战败,权遣兵断夹石。诸将不知所出,或欲待后军。逵曰:“休兵败於外,路绝於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此所谓先人以夺其心也,贼见吾兵必走。若待后军,贼已断险,兵虽多何益!”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贼见逵军,遂退。逵据夹石,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  
蒋济传:大司马曹休帅军向皖,济表以为“深入虏地,与权精兵对,而朱然等在上流,乘休后,臣未见其利也。”军至皖,吴出兵安陆,济又上疏曰:“今贼示形於西,必欲并兵图东,宜急诏诸军往救之。”会休军已败,尽弃器仗辎重退还。吴欲塞夹石,遇救兵至,是以官军得不没。)

关于东关:
帝使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军,从西阳直向东关。贾逵所要去的东关应该就是前述“当豫州南,去江四百馀里” 的“东关“。”时孙权在东关“结合孙权黄初二年之后一直身在在武昌,所谓东关应该就在武昌一带。
又《晋书宣帝纪》:“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堕,破之必矣。”
满宠传中“令宠向夏口”,夏口与武昌相距不远,正可以和贾逵传中“使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军,从西阳直向东关”呼应。
如果东关是指是吴国诸葛恪公元252年修建的位于濡须山上的东关,那么从西阳南下之后,贾逵的进军路线就和满宠的完全分开。满宠南下向夏口,贾逵向东进军,并且穿过曹休南下的路线,孤军东向至濡须,实在是十分奇怪。

整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曹魏方面分三路进军,一路是司马懿,从从汉水下,目标是江陵。一路是曹休,从庐江南入合肥,目标是寻阳。一路是贾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军,从西阳南下,目标是东关。

曹休上表说贼有请降者夏五月,鄱阳太守周鲂伪叛),请示深入接应。这时贾逵到达五将山。明帝准许了曹休的请求,并且下诏司马懿一路驻军,贾逵一路则向东与曹休合兵推进。

曹休军向皖进发,尚书蒋济认为进兵过于深入,易遭敌人断后,形势不利。

满宠上表,提醒曹休行军路线是兵之洼地,无强口很容易被敌人切断;但是表还未到,曹休已经深入。

(孙礼: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礼谏以为不可深入,不从而败。)

秋九月,曹休率诸军抵达皖。吴军向安陆出兵,尚书蒋济认为吴军面对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反而在西面出击是很明显的假象,表明其必然要在东线展开强力的反击,应立即紧急进行增援。

贾逵发现东关没有吴军大军防备,认为吴军合兵于皖,曹休深入必败。于是水陆并进二百多里,抓到了敌人的俘虏,得知曹休已经战败,并且吴军已经派兵切断了夹石的退路。这时贾逵的部将中有人建议等待后方再派来部队后行动,贾逵认为:曹休主力已经非常危险,如不及时救援,将很快被消灭。而敌人以为我军没有后续部队,所以才敢于以少量部队切断夹石隘道。我们只要突然赶到,敌人必然惊走。于是贾逵军立即昼夜兼程,赶到了夹石,同时多设旌旗鼓号,果然如贾逵言,吴军退走,曹休得解。

满宠传中还提到“会朱灵等从后来断道,与贼相遇。贼惊走,休军乃得还。”
帝使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军。朱灵部或许也是其中之一?
1_副本.png


太和二年(AD228) 九月,大司马曹休薨。

满宠以前将军都督扬州军事。

都督区的建立是在魏文帝曹丕称帝前夕。延康元年(220),他即魏王位﹐将统治区内的沿边诸州分为五个都督区,分别以曹真都督雍凉,曹仁都督荆﹑扬﹑益,曹休都督扬州,臧霸都督青州,吴质都督幽、并,各自负责一个方面的军事。曹魏初置都督区时,都督与刺史各置。只有少数都督兼任所驻州刺史。
都督是最高军事长官,刺史的军事行动受制于都督。都督本身不具有行政权,但是有时都督兼领刺史,因而治民。


曹魏都督制与州制:http://pan.baidu.com/share/link? ... 79787&fid=881569422

汝南士兵和民众慕恋满宠,扶老携幼,要随满宠一起走,无法阻止。护军上表请求杀掉带头的人。明帝下诏让满宠带走亲信部下的一千人,其余的人也不治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16:40 , Processed in 1.05578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