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罗贯中本人也没想到这本小说会这么火,毕竟他同时期的其他作品反应并不强烈。有意思的是,《三国演义》虽然名叫“三国”,但是在东汉末年实际存在的是四个国家。 那么,被抹掉的国家是哪一个呢?为何罗贯中不将其写入其中,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三国演义》的重要地位《三国演义》可以说在我国历史小说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著,一度成为现代中小学生必读的经典著作。艺术高于生活却来源于生活,《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并根据民间的一些话本、戏曲中对于东汉末年三国的一些轶事传闻而改编的,其大致可以分为五部分。 这五个单元分别是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和三国归晋,它主要以战争为主描写了东汉末年兵荒马乱下的一些乱世英雄,这些英雄分别隶属于魏、蜀、吴三国,故而称之为《三国演义》。 因此,罗贯中笔下对于东汉末年的故事描写主要集中在魏、蜀、吴三国,由于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以至于它的作用甚至盖过了历史的真实。 或许也是因为这一个原因吧,很多读者误以为东汉末年只是这三个国家的纷争,其实并非如此。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远在中原之外还存在一方割据势力,也就是被罗贯中忽视的燕国,那么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又为什么会被历史所忽略呢? 三国时期的燕国提及燕国这两个字,我们最为熟知的应该是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但很多人却不知的是在东汉末年也曾出现过燕国,就大概处于现在的辽宁境内,他的领导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公孙家族。 昔公孙氏承藉父兄,世居东裔,拥带燕胡,凭陵险远...... 当时,燕国之所以能兴起少不了他的创始人公孙度,公孙度是辽东襄平人,也就是现在的辽宁辽阳市一带,可以说是一个正八经的辽宁土著。 公孙度幼年随父亲为躲避追捕逃到了玄菟郡,当时玄菟郡的太守是一个叫公孙域的人,他有一个儿子叫公孙豹十八岁就夭折了,也就在这时公孙度出现了。 因为早年也曾用过公孙豹这个名字,再加上与公孙域的儿子年纪相仿,所以公孙度十分讨公孙域的喜欢,后者把他视为己出,不仅送他上学还为他娶妻。 董卓擅政后,经其手下徐荣引荐公孙度顺利担任辽东太守。《三国志》的陈寿评价公孙度: 度残暴而不节。 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他睚眦必报的人物性格上,公孙度是由玄菟郡的小官发家的,不免被世人所不服,事实上别看他身居高位,但看不起他的也大有人在。 公孙昭曾经想让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去服役,公孙度怀恨在心,一上任就把公孙昭抓起来当众鞭策而死。 其他曾经招惹过甚至未对他有过恩惠的人全部被他视为仇人,统统找借口杀了,可谓杀鸡儆猴以此立威。 公孙度的功业主要体现在“北伐”上,他一生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占据辽东半岛还甚至越海取胶东半岛以开拓疆土,他虽残暴但也广招流民苦心经营着自己的一方疆土。当时,公孙度让辽东的百姓在三国那个乱世中得以片刻安宁,也算是造福百姓了。 使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 公孙渊是何许人也?公孙家族除了公孙度外,要数其孙公孙渊最为出名了。 辽东在古代也算蛮夷之地,少数民族给中原人留下的印象可能就是粗狂、豪迈与刻板的个性,至于“神机妙算”这样的词汇从来都不专属于他们。但公孙渊这个人总体来看还是有点小聪明的,所作所为最有名的就是把当时的孙权气得够呛,三国时期也算有点名声了,也间接导致了公孙家族的灭亡。 渊仍业以载凶,秪足覆其族也。 公孙渊的权位是从他叔叔手里夺来的,公孙度死后本来传位给他的儿子公孙恭,但因公孙恭体柔多病、毫无君王之气,所以轻而易举被公孙渊抢了去,这就是他的生平轶事之一“胁权叔位”。 除此之外,他如何使用计谋在吴、魏两国之间周旋也被史书记录了下来,当时中原三国鼎立,离燕最近的曹魏不可能集中精力去打远在边外的公孙渊。结果公孙渊一度膨胀想要联合吴、蜀共同抗魏,所以就有了假降孙权的闹剧,此事让孙权名声扫地,对公孙渊更是恨得咬牙切齿、分分钟想把他碎尸万段。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公孙渊派使臣出使吴国假降孙权,孙权当然很开心,一激动就把公孙渊封为燕王,还派了使节驾船去辽东赏赐公孙渊。 公孙渊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奉表称臣于吴;吴主(孙权)大悦,为之大赦。 公孙渊一看事情闹大了,私底下思量一番后,他觉得毕竟吴国离自己远,一旦这消息传到曹魏耳里惹怒了魏国皇帝,被其痛下杀手可就得不偿失了。吴国毕竟山高皇帝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到时候即使想救也救不了自己了,于是公孙渊当机立断杀了吴国使节扣留财物,并把他们的头颅送给了曹魏以示归降之心。 原本吴国的大臣就不支持孙权纳降,可孙权却执意要这么做,可想而知这件事让孙权丢尽颜面,并发誓一定要手撕了鼠辈的脑袋扔进大海。 权大怒,欲自征渊。 当然,最后燕国并不是被孙权所灭,而是被魏国大将司马懿所灭。按理说,公孙渊背叛了吴国应该依附魏国,应该要向魏国表明自己示好的态度。可是,他的一些计谋似乎让人捉摸不透,所有的行为好像都是随机而变并没有事先计划过,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的感觉。 公孙渊示好魏好像只是为了缓解一时紧张的局势,等到魏国派使者去拜见公孙渊的时候他又对魏言语辱骂,引起魏明帝曹睿的极大不满。 魏明帝即刻派人征讨却阴差阳错撤军,这大大鼓舞了公孙渊的士气,他以为堂堂大魏也不过如此,便顺势自立为燕王,并且他还联合鲜卑抗魏。 渊遂自立为燕王,置百官有司。一次次“作死”的行径成功引起魏国注意,让自己成为魏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最后曹睿决心必杀之而后快,派出司马懿携四万大军去铲除公孙渊。 司马懿可是三国中后期最顶尖的战略家,其计谋高深莫测可以和诸葛亮抗衡,怎么会玩不过一个只会使用下三滥招数的鼠雀之辈公孙渊呢! 结局自然可想而知,刚刚立国不久的公孙渊最后困死襄平,他和他的儿子还有他的部下以及城中七千余人统统被斩杀,结局称得上惨烈二字。 公孙渊的燕国被消灭之前,他还曾派遣使者去东吴求救,但孙权却不再上当。 当然,为了一些政治上的利益,依旧派遣小股部队做做样子,只是部队还没到达燕国就被覆灭了。 公孙渊闻之,复遣使称臣,求救于吴。 《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在曹丕篡汉之后才开始的,北方的燕国也在这一时期的,纵览当时天下13州之地的确是四大政权并行于天下。 不过,通过对燕国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和魏蜀吴三国相比它确实不足挂齿,而且其军政统领无论从才能还是品德都不能和三国英雄相提并论。
再加上当时的燕远在中原之外很难掀起什么大风浪,自然不被魏蜀吴三国放在眼里,在世人眼里辽东乃蛮夷之地气候不比中原,有能耐的人肯定争相掠夺中原大地,对于那些荒野之地自然无人问津。 从某个角度来说,公孙家族就像占山为王的“伪政权”一样,只要不参和三国之争应该也会安宁的过上几代,只不过最后玩火自焚惹怒曹睿被彻底铲灭。 城破,斩相国以下首级以千数,传渊首洛阳。 总的来说,燕国虽然存在了将近五十年,但却被罗贯中忽视也是有原因的,毕竟东汉末年主要还是魏蜀吴三国的争夺,而《三国演义》也只是一本小说并不是史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