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形而上学问题。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普罗大众常犯的问题,这个是甚至很多历史学研究者都会出现的问题。它分为以下几种(1)、断章取义。先预设一个自己的观点,再把三国志符合这个观点的句子段落单独摘录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完全忽略这些句子段落所在上下文的环境,和这些句子段落所说者的立场和想说明的问题。最终造成了一些明显和当时环境在逻辑判断中不符的观点。(2)片面的看问题。单纯从某个点上去考虑问题,如仅仅只从一个人的官职就判断他的权力,仅仅只从一个人的出身就判断他的政治基础。现实社会是错综复杂的,单纯从某一点去判断都是不能令人信服的。(3)孤立的看问题。每个历史人物都是存在在他所在的历史阶段和环境之中的。他们所面对的客观环境客观条件不一样,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比较。只有当历史人物处于同一个历史条件及拥有相同资源时,在某个单独方面(比如政治,军事或道德)才可以根据史实稍微比较下。比如说诸葛亮打不过司马懿就不如司马懿就不如司马懿,那是乱扯。你说蜀汉实力和曹魏实力怎么比,那是乱扯。(4)从细节上看问题,而不是从大局去把握问题。在分析具体事件时,我们要结合当时政治经济环境,结合具体历史人物所处的处境,结合他的性格把他想象成一个现实的人在当时情况下的反应,而不是由某一个书中描述的细节就解读出古怪的结论。(5)以偏概全,分不清主次矛盾。过分夸大某一个点的作用,把次要矛盾当成主要矛盾。现在一些网友往往在网上看一些分析文,就觉得懂了深度的东西,开始把这些所谓的深度东西滥用。所以在分析文中很多出现了过分夸大士族作用,过分夸大少数民族作用,过分夸大蜀汉内部政治斗争等等问题。事实上这些在当时都只是次要矛盾而已。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