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587|回复: 5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分析街亭的真实位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7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分析街亭的真实位置

  在看过《三国》和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后,我一直以来就有一个疑问: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马谡所失的街亭到底在哪里?为何街亭的失守直接导致诸葛亮整个战役的惨败?

  本文试图根据基本军事、当时的交通和地理常识对街亭之战进行分析,从而证明马谡所失街亭的真实位置。

  本问主要有以下几个话题:

  1、历史上对街亭位置的争论。

  2、三国时期该地区地理和交通情况分析。

  3、同期在该地区的有关军事行动。

  4、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军事形势与部署。

  5、我的结论。




上一篇:起兵讨伐董卓的究竟有哪些人?
下一篇:三国时期到底有哪些特殊兵种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历史上对街亭位置的争论

  街亭A——《巩昌府志》、《秦州志》、《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广州教育出版社)》和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中,均记载街亭位于秦州(今甘肃天水)的东南70里。而现今在甘肃天水市东南40里处确有街亭镇,它地处陇山西侧,扼古丝绸之路(小路)出陇山的要道,是现今陇右防御来自关中进攻(特别是直接的进攻)的战略要点。

  街亭B——《读史方舆纪要》、《中国通史》(2001年青少年版)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中认为街亭位于今甘肃庄浪东40里。此地位于六盘山与陇山交汇处的关山(又称小陇山)的西侧,是历史上的古丝绸之路和关中走北中线出陇右的要道,也是著名的古战场,历史上各朝代争夺陇右北部(主要是泾原、固原等地)的战争经常在这一带进行。在该地曾挖掘出一些古代的兵器如弓、箭、弩等,这也是目前将此地认为是古街亭的主要原因。现今主要的历史书籍、地图大部分采纳本说法。

  街亭C——唐人认为街亭位于今陕西的陇县北一带。此地位于陇山东侧,应该说主要是关中地区用于防御陇右方面进攻的,并不适合于陇右地区对关中的防御。而且此地距关中较近,而距离诸葛亮驻军的西县过于遥远了。

  街亭D——《五代史》认为街亭在甘肃的西县,也就是说马谡是与诸葛亮在一起进行作战,这与所有的历史记载都相矛盾。

  街亭E——天水市政府编写的旅游投资指南、《秦安县志》和黎东方新编的《细说三国》等认为街亭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的陇城镇的街泉亭。此地位于天水东北的陇山与关山交汇处,是关中地区沿中线到达天水的必经之地,也是历史上陇右防御关中进攻的咽喉要地和著名战场。《中国历史地名词典》第4册记载:陇城镇既古略阳。

  以上就是历史上对街亭的五种主要说法。那么,到底哪个街亭才是街亭之战的发生地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三国时期关陇地区的基本军事地理与交通

  魏国的关陇地区指关中和陇右(陇西——陇山以西)地区,关中为雍州,陇西为凉州;魏蜀两国在此地区隔秦岭相持。虽然关陇和汉中地区地形平坦,利于大兵团行动,但由于中间相隔的秦岭山脉山高水险,道路崎岖,成为一道天然屏障,使双方在没有完全优势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发动军事进攻。

  关中为四塞之地,人口较多、经济发达,自古即为军事割据集团的起家之地,占领关中,东可以威胁魏国的中原,南可下宛城与荆州,北上则可以进攻并州,因此魏国是必须死保关中的。陇右处于关中的上游,具有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自古就有守关中必守陇右的说法。故关陇地区为魏国西线防御的重点地区。

  1、 汉中通向关陇地区的主要通道

  汉中通向关陇地区的主要通道当时有六条,由于介绍的文章比较多,这里简单说明一下:

  ——子午道、谠骆道和褒斜道3条道路是自汉中直接穿越秦岭的山谷小道,艰险难行,不利于大兵团的快速机动;

  ——秦岭西的大散关:由汉中向西出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至下辩(今武都),再向东北穿过武兴(今陕西略阳)和大散关可到达关中的陈仓,道路较平坦但路途较远,是大兵团进军的主要路线,历史上有过多次经此路进攻关中或汉中的战例;

  ——秦岭西的祁山:由汉中经阳平关至武都,再向北由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可到达陇右的天水(今甘肃甘谷东)。此条道路为西线迂回线路,为经汉中进攻陇右的唯一道路。路程较远,但比较平坦,利于大兵团行动和补给运输;

  ——秦岭东的武关:由汉中向东,迂回武关(今陕西商县东南)、饶关(今商县西北)、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南),可达关中地区。此路为秦岭东的迂回线路,但由于路途较远,加之比较靠近魏国的中原地区,既不易保持进军的突然与隐蔽,还容易遭到魏军中原兵力的增援与侧击。

  以上路线中,子午道、谠骆道、褒斜道和大散关为直接进攻关中地区的路线。而祁山线则必须先到达陇右地区,再由陇右进入关中。

  2、关中通向陇右地区的主要通道当时有五条,它们是:

  ——北线:自关中长安沿泾河河谷、陇山东麓向北、穿过崤关和六盘山之间的山道可到达陇右的安定郡,由此再向西、再折向南可达天水郡,此路相对平坦,利于大部队行动。但是此路需绕过整个六盘山才能抵达天水一带,路途较远,是通向陇右北部地区的重要通道。

  ——北中线:自关中郿县向西北到汧县,再向西北沿古丝绸之路沿穿越关山的山间小路,经华亭、庄浪可到达陇右的广魏郡,再折向南即可到天水。此路相对较远不过关山的小路较平坦,勉强能够通过部队。

  ——中线:自关中郿县向西北到汧县直接向西,沿渭河河谷、古丝绸之路可穿过陇山而到达天水郡,自古以来就是陇右与关中地区的最主要通道,虽地形险要,但较利于大部队行动。

  ——中南线:自关中陈仓直接沿渭河河谷和古丝绸之路(小路)可穿过陇山而到达天水郡,此地地形极为险峻,道路非常难行,在当时完全不适合大部队行动。

  ——南线:自关中陈仓向西南出大散关,经武兴绕道武都,再折向北可由祁山直达天水。此路道路较平坦,但路途最远,而且距离蜀国的汉中较近,是缓慢而危险的一条进军陇右的道路。

  对于以上五条连接陇右和关中的道路,到底哪些是三国时期的主要道路,哪些是后来才逐渐开发的呢?

  首先北线和南线的路途过远,由于魏军急于赶到陇右,从军事角度讲应该不会绕道远行,所以我们主要讨论中间三条道路。

  北中线——在当时有关的史料记载中,没有这条道路的任何记载。据《中国西部开发史》中记载,自关中通往陇西的道路古代一直就没有很好的修筑,在清朝的时候才在古驿道的基础上逐步修筑了自长安向西北通过关山(沿古丝绸之路)的正式驿道。

  中线——当时有不少作战部队通过此路进行运动的记载,比较有名的至少包括:东汉初刘秀的两次进攻陇右的战役和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战役,夏侯渊击败韩遂等的作战也曾经到过这里。

  南中线——根据军事地理方面的记载,由于渭河穿越陇山的河谷非常险峻,因此这条道路相当难走。据《中国西部开发史》中记载,这条道路直到1929年,由当时的陕甘政府开始修筑成沿渭河河谷的安(西安)兰(兰州)公路,1935年通车。应当说在三国时期是不适合大兵团行动的(偷袭或突击BD可以通过)。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在东汉和三国时期,中线是连接关陇的主要通道,南中线是当时连接关陇的捷径和小道,北中线在当时不是主要道路,估计是后来才逐步开发和利用起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同期发生的穿越陇山的军事行动

  我大致统计了一下,主要的穿越陇山(大都是由关中进入陇右,与魏将张郃在街亭之战中的进兵方向相同)之作战有:

  公元30年,汉武帝刘秀调集其大部分重要战将,进攻隗嚣占据的陇右地区,结果被隗嚣军坚守陇坻(今甘肃张家川一带)的陇山险道,一举击败刘秀军;

  公元32年,汉武帝刘秀再次调集大军自关中进攻陇右。这次刘秀先派来歙率2千精兵偷袭战略要地略阳,得手后吸引了大批隗嚣军来反攻,而后刘秀利用隗嚣军久攻略阳不下之机,发动全线进攻,消灭了大部分隗嚣军;

  同一次战役,隗嚣为防止刘秀部队增援略阳的守军,派大将王元率军再次占领陇坻,使后来刘秀向陇右的进军绕道高平第一城。

  公元214年,马超自汉中进攻祁山,情况紧急,夏侯渊命张郃率5千精兵出陈仓狭道至渭河上,很快解救了祁山之围,击败了马超;

  同一次作战,夏侯渊军接着北上进攻韩遂等的叛军,进兵到略阳一带。而后以略阳为基地,逐步消灭了韩遂集团并平定了北方的高平等地;

  公元231年,诸葛亮发动第四次北伐,司马懿带领张郃等人和大军自关中出略阳进入陇右地区,随后与诸葛亮在上邽、祁山一带作战。

  通过以上所记载的这个时期的重要军事行动,我们不难发现,三次大规模的进兵都是通过略阳和其东面的陇坻进行的(也就是中线),另一次小部队的紧急出击则是通过陈仓狭道进行的(即南中线)。而没有任何通过北中线的作战。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军事形势与部署

  1、 街亭之战开始前魏蜀两国的基本战略

  自从公元219年刘备军占领汉中,曹操军退回关中地区后,三国并立的局面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形势。随后虽然在荆州及南方地区连续进行了关羽进攻曹军、孙权偷袭关羽以及刘备进攻孙权的战争,但在关陇地区一直比较平静,双方没有发生什么战事。

  魏国自曹操由汉中撤退后,接受了谋臣的建议,采取修养生息、积蓄力量的国策,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进攻。同时针对吴国实力强于蜀国的情况,确定了东攻西守的战略,在东线的扬州和荆州前线一直保持着各8万人以上的两个方面军,而在西线的关陇地区仅留有数万人左右的军团,对蜀国进行监视和防御。

  蜀国自刘备死后(公元223年),又重修了与吴国的关系,并加紧养精蓄锐,囤积兵马、粮草,并平定了南方地区,5年后的公元228年才突然开始了进攻魏国的战争。

  蜀国的基本战略是:先取陇右,扩大地盘,再以陇右为根据地,配合汉中两面夹击关中地区,以后再视形势发展与吴国夹击魏国,达到消灭魏国,与吴国平分天下的目的,以至最终统一全国。

  2、双方的兵力部署

  此问题在另一篇《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役评析》中已经进行了分析,这里不再详谈。大致是;

  魏军6.5~7万:其中陇右防御部队5千到1万左右(天水太守马遵、陇西太守等),长安驻军1万左右(曹真、郭淮等),中央增援战略预备队5万人(张郃)。

  蜀军9万左右:诸葛亮西进主力兵团8万人,赵云、邓芝的疑兵估计6~8千人,汉中留守数千人。

  诸葛亮的战役企图是趁魏军兵力大部集中于合肥、荆州的时候,突然集中大军进攻陇右,从而达到迅速占据陇右,与魏军隔陇山对峙的局面。

  为达到上述目标,蜀军必须完成以下任务:

  a、尽快攻占陇右各主要战略要点和城镇,消灭陇右的魏守军;

  b、依托陇山险要,阻击魏国援军进入陇右,保证陇右的攻城作战的安全。

  诸葛亮的兵力部署大致为:

  a、魏延、吴壹的部队组成攻城兵团,负责攻占上邽、冀城、西县等重要城镇,消灭魏军防御部队。兵力没有记载,但是考虑到陇右的城镇都是小而坚固,没有较多的兵力轮番进攻是很难攻克的缘故,该兵团的兵力应在3万以上。

  b、马谡、王平、高详的阻援兵团,负责占领关中进入陇右的咽喉地带,阻击魏军的增援部队,不使其进入陇右,解救其被围攻的各郡县。其兵力估计应在2.5~3万左右。其中马谡、王平、李盛、张休、黄袭等主力扼守街亭,高详的偏军据守街亭北面的列柳城。

  c、诸葛亮的中军兼战役预备队:估计部署在西县、上邽和街亭A所形成的三角中心区里。在这里,即可以防备魏军可能出陈仓狭道的偷袭,又可以帮助对西县和上邽的攻城,唯一的缺点是距离马谡防守的街亭偏远。兵力约2~2.5万人。

  3、街亭之战基本经过

  我拜读了萨苏兄的大作《马谡的街亭》,其对街亭的实地考察,为我们详细了解街亭的真实地形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说明一下,该文是认为街亭位于甘肃秦安陇城乡的——也就是本文的街亭E。

  根据标准的历史教科书,街亭之战只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役中的一场重要的战斗。公元228年2月,诸葛亮开始率主力自汉中向陇右进兵,同时派赵云布疑兵于斜谷以吸引魏军主力。诸葛亮军很快通过武都等无人区到达祁山和西县一带,陇右震动,部分郡县起来响应蜀军。诸葛亮将中军扎在了西县,并分兵进行下一步行动:一部立即进攻天水的冀城、上邽等由魏军把守的据点,马谡、高详等快速向北运动阻击魏军来自关中地区的部队。魏军由曹真防守关中对抗赵云的疑兵,张郃率精锐主力兵团自关中向陇右的蜀军进攻。3月张郃兵团很快击败了马谡的军团并向天水一线继续推进,威胁到蜀军攻城部队的侧翼,诸葛亮看到战局不利,决定立即撤军。魏军没有追赶。而是收复了前期叛变的各个郡县。4月战役全部结束。

  在这一重大战役中,魏将张郃的5万大军到底走的是哪一条进入陇右的道路,实际上就决定了街亭的真实位置。

  根据前文的地理和同期军事行动的有关分析、记载,可以说明:

  北线和南线道路过于遥远,急于赶到陇右的张郃不会走,而且根据其进兵速度也可以证明其大军走的不是遥远的迂回道路;

  北中线由于在当时不是主要道路,张郃的大军走的可能性也很小;

  南中线由于路窄而崎岖,张郃的5万大军根本难以通行;

  所以张郃大军最合理的前进路线是中线,也就是通过街亭E的道路。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我的结论

  我们首先对从A到E的五个街亭进行详细的分析,即可找到答案:

  街亭A:

  1、 从地理上讲,道路过于崎岖险峻,在当时根本无法通过魏军5万人的部队。据《中国西部开发史》中记载,自关中通往陇西的道路古代一直就没有很好的修筑,在清朝的时候才在古驿道的基础上逐步修筑了自长安向西北通过关山(沿古丝绸之路)的正式驿道。直到1929年当时的陕甘政府才开始修筑沿渭河河谷的安(西安)兰(兰州)公路,1935年通车。在这个时期,关中向陇右进兵只有一次是通过渭河河谷直达天水的,但只有5千人参加。就是因为没有可供大军行动的道路。虽然此路距离最短。

  2、 在军事上,如果魏军不能自渭河河谷直接出兵天水,那就必须绕道北面的关山。自关山南下到达街亭A,需要穿过蜀军攻城部队和部署在街亭北面列柳城部队所形成的夹道,加上街亭A的蜀军,正好对南下的魏军进行三面攻击,这在战术上说不通,而且魏军部队侧敌行军也属兵家大忌。相信熟悉兵法的魏将张郃不会犯此等常识性错误。

  3、 街亭A距离诸葛亮的西县过近(约60~70公里),在马谡战败后,魏军将很快进攻诸葛亮的中军,而诸葛亮也就不可能很从容的将一千多户百姓迁往汉中了。相信实际的街亭应距离西县较远。

  因此,街亭A的可能性非常小。

  街亭B:

  1、 此地在历史上确实是关中出陇右的要点,也经常有攻防战在此发生。但此地在汉朝和三国时期并不是主要的防御要点,因为当时的主要道路在它的南面。在东汉时期刘秀进攻隗嚣的前两次战役全都是通过街亭B南面的古略阳进行的,曾经隗嚣大将死守陇坻(街亭E东30公里)数月而刘秀大军无法攻克只好败回关中。如果街亭B处还有大路的话,刘秀为何非要走略阳而不迂回街亭B呢?原因只有一个;当时街亭B处没有道路或只有小路。

  2、 明白了第1点,第2点就很清楚了:街亭B极有可能是当时的列柳城。首先,史书记载列柳城在街亭的北面,如果街亭在街亭B的话,再向北就没有路了。而如果街亭实际在南面某地,街亭B正好在其北面。

  3、 根据诸葛亮的部署也可以证明街亭防守的是大路,需要部署马谡的主力;街亭北面的列柳城防守的是小路仅安排高详的偏军。

  因此,不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军事上分析,街亭B的可能性有,但不符合当时的情况。

  街亭C:

  1、 从地理上分析,此地位于陇山东侧,为关中防御陇右进攻的要点,而不是陇右防御关中的合适位置;东汉时期刘秀军进攻隗嚣失利后就在此地防御过隗嚣大将王元的反攻。

  2、 此地距离诸葛亮的中军太遥远了,已经打进关中地区了,在当时的军事形势下,蜀军不可能进到如此远的魏国腹地。

  因此街亭C根本没有可能性,应当排除。

  街亭D:

  1、 太过荒谬。如果街亭在此地,就等于是诸葛亮自己在指挥了,那么马谡也就不会有什么错误了,也于历史上的记载完全不同;

  2、 诸葛亮也不会等到魏军打到自己跟前才开始作战,而置蜀军攻城部队于不顾,不符合最基本的军事常识。

  因此街亭D根本没有可能性,应当排除。

  街亭E:

  1、 此地根据历史考证为古略阳(见《中国地名大词典》),这是目前最有利于此说的证据。因为东汉时期刘秀进攻隗嚣的两次战役都通过略阳,三国时期的另外两作战也是经过了略阳(见《三国志夏侯渊传》、《张郃传》),说明略阳在当时就是唯一一条直接进入陇右的大道上的战略要点。

  2、 守住了街亭E,就完全挡住了魏军的关中部队,高详的部队只是防备魏军从小路包抄马谡军的侧翼。

  3、 街亭E的位置距西县约300公里,比街亭B近100里,从军事角度看,应比较符合实际,即距离不远不近,本来诸葛亮的中军在必要时可以赶过去增援,不过马谡失败的过快,导致战役预备队来不及使用。

  4、 街亭E的北面有列柳城的位置,正好部署高详的数千人防御小路。

  5、 天水市政府正准备在街亭E处建立街亭古战场纪念馆,说明最新的考古发现更倾向于此地。

  6、 另外,最新出版的一些关于三国的书籍大部份均支持此观点。

  因此街亭E是最有可能的地点。

  我的新观点

  综合以上的论证、分析,我认为街亭E是最有可能的真实战场,其理由见前述各点;其次是街亭B,虽然目前被大家公认,在军事和地理上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街亭A,虽然与现今地名相同,但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不现实,也不符合军事常识,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因此可能性不大;而街亭C和街亭D由于存在比较明显的漏洞,基本是没有可能的,应完全排除。

  总之,本文认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街亭之战的真实地点应在今甘肃省秦安市东北80里的陇城镇(东面5里)附近,即街亭E。

  街亭的失守,使魏军援军很快进入陇右,直接威胁到正在攻城的蜀军侧翼安全,而诸葛亮剩余的部队难以完成两面作战的任务,只好实行迅速的撤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3 12:24 , Processed in 0.80364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