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462|回复: 2

身为文官的张居正为何反对“以文制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古人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承平日久,武备废弛。文吏钳制弁员,不逊奴隶。夫平日既不能养其精锐之气,临敌何以责其折冲之勇?嗣后将帅忠勇可任者,宜假以事权,俾得展布,庶几临敌号令严整,士卒用命。”——这段经典名言是张居正在担任内阁首辅后的次年,在为万历讲课之后说的。而早在此前的隆庆二年,张居正在呈给皇帝的《陈六事疏》中,也说过如下的话:“臣惟当今之事,其可虑者,莫重于边防;庙堂之上,所当日夜图画者,亦莫重于边防。”
  “夫兵不患少而患弱。今军位虽缺,而粮俱存。若能按籍征求,清查冒占,随宜募补,从实训练,何患无兵!”(曾铣也曾经说过:中国不患无兵,而患不练兵)
  “捐无用不急之费,以抚养战斗之士,何患无财!(军费)”
  “悬重赏以劝有功,宽文法以伸将权;则忠勇之夫孰不思奋,又何患无将!”
  明朝在洪武、永乐时期,曾经是军事大国,可惜由于土地兼并的历代积累,以文制武制度的畸形过度和一代代缜密的发展细化,职业军人与武将权力地位的受限制、打压,军事卫所制度的衰败,发展到嘉靖一代,明帝国的军事力量,在内在质量上早已一落千丈,更别提军事科学和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了(而军衔制度已经在15、16世纪开始逐渐风靡欧洲)。当时是北有俺答铁骑屡屡入塞,南有倭寇横行沿海。而这些正是以上那些各条原因后果的具体体现。堂堂内阁首辅,能出于国家利益和公心,在以文制武制度盛行的明朝时代,张居正能如此为军队说出以上那些话,如此首辅在明朝可能是找不出别人了。
  明朝的内政、军事的不少好传统不能继承发扬,偏偏明朝在“以文制武”这方面,做的倒是一代代“发扬光大”;一代代比什么都认真细致。
  就说明朝军队的总兵,都相当于现在的司令了,在这种制度下,在军中,是“数百年来,自将士以至士卒,外而军舍,内及妇女,惟知有巡按之威,次方知有部院,次则有司,再次则抚院兵道,绝不知有主将。”军队涉及的权力,几乎全被文官掌握,总兵在官兵和官兵家属的眼里,地位居然是老末。总兵如此窝囊,当兵的也都摸透了规律,变成了兵油子,敌人来了就不战而逃,敌人退走了再回来。还不怕追查,因为总兵是武将而非文官,有败仗了反倒是在文官之前被逮捕;想查下边也查不得;而新来的总兵来了不知情况,也不能查。由此一代代成了军中恶劣之积习。上下相欺,大小相欺。军队自己号令纪律都不严明到如此地步,还怎么打仗?戚继光在打倭寇的龙山之战中,就吃了这个亏;幸亏他舍生忘死,箭不虚发,射死了倭寇三个头目,镇住了八百倭寇;否则戚继光这位名将,年轻时早就窝窝囊囊喂日本刀了。(不然为何他要坚持创建新的戚家军)
  总兵,在朝廷中地位更是窝囊。“内之部科,外之监军督抚,叠相弹压。”“弁帅如走卒”(——《明史.兵志二》)。总兵大多是公侯伯、一品官,见了兵部尚书,要给二品文官的兵部尚书跪下行礼。见了督抚,必须先着戎装行礼,不得坐;之后换上官服,再次行礼,始赐坐;文左武右(真够麻烦)。这个可是个规矩,谁要违反,轻则受训斥,重则遭弹劾(明朝对待自己的军人,玩这一套玩得是真够认真。这个劲头用到正地方就好了)。就是后来的总兵李如松,李成梁的儿子,也因为对这一套不熟悉,被文官弹劾了一次。在嘉靖朝时期,浙江一个副总兵,在给一个文官的拜帖上,居然署名“走狗爬见”。——此行为固然可鄙,但不要忽略打压军人地位的畸形制度。就连戚继光都曾愤怒的感叹:“武弁者,今时之贱官也!”
  这就是永乐之后一代代以来,明朝军人地位的真实写照!




上一篇:软弱皇帝错失宋军全歼辽军最好机会
下一篇: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居正从入阁开始(那时还未当一把手),就对症下药,大力选拔军事人才。军队要想建设的好,就必须要有好的干部。而张居正知人善任,不仅推举重用有真本事的武将,连懂军事会带兵的文官也用。隆庆元年,调抗倭名将两广总督谭纶、福建总兵戚继光入京任职(名将俞大猷因年老,被兵部否决)。谭纶总督蕲辽军务;戚继光起初是福建巡抚不想放人;后来俺答又在北方入寇,触动了明廷的神经,加之朝中不少人极力推荐戚继光任蕲镇总兵,明廷这才将他调入京师。结果刚到京师,还被高拱晾在一边。为何?因为戚将军是职业军人,不懂政治猫腻,上疏建议要朝廷给他10万军队,用两三年时间,训练成精锐部队;还有一条更触动朝中有些人神经之处,就是授予“便宜之权”,也就是军事将领的专权。“以文制武”这张文网,多少年可没军人敢这么碰啊,你上来就要“练兵10万”?还要“独立专权?”你他妈还挺有政治野心啊!以文制武,这叫“祖制”,明白不?朝中为了此事争论一时,幸有张居正暗中保护,外加举荐戚继光的大臣也不少,最终留用。不过给了个神机营副将。因为高拱对武将很有偏见,而对文帅相对偏爱。张居正要在朝中替谭纶戚继光周旋,以保全两位人才,后来在给好友的信中都说过此中艰难:谭戚二人“数年间大忤时宰意(时宰即指高拱),几欲杀之,仆委屈保全,始脱水火。”——干点正经事,真是难啊!
  隆庆三年(1569年),张居正借机果断将平庸无才、畏敌怯战的蕲镇总兵调走,让戚继光任蕲镇总兵,相当于军区司令;而且是九边中最为重要的蕲镇军区司令。在张居正不懈努力之下,戚继光这位名将,自此终于在北方继续大显身手!
  隆庆四年,还是张居正力主之功,任命军政双优的王崇古为宣大总督。张还评价王说,“公所谓非常之人也。”而此前的宣大总督文官陈其学,是个官场油头,走后门那一套很精,军事上是个庸才,俺答入侵大同一代,陈其学居然掩盖失败,反谎报说打胜了。这样的官,滚蛋就对了。
  李成梁,辽东铁岭人,朝鲜族;40岁仍家贫如洗,虽世袭铁岭卫指挥佥事,需要到京师来办世袭职务的手续,连路费都拿不出。是一位好心的文官资助他入京,办了袭职手续。袭职带兵后,还真挺争气,在辽东经常打胜仗,积功累至副总兵。好,有真本事,那就重用你!反对的声音也很多:辽东重地,西扼蒙古,北捍女真;怎能交给一个朝鲜族人?再说资历也没几年啊。张居正力排众议,蒙古族军官能在军中效力,朝鲜族人又为何不能?不都是我大明的人吗?提拔李成梁为总兵。李成梁自此在辽东坐镇20余年,战功显赫,辽东军威大振,边敌不敢轻举妄动。他的儿子李如松、李如梅也都是猛将,带领他在辽东战场培养出来的一大批职业军人,后来在朝鲜跟日本劲敌也是殊死血战,牺牲了不少将士,夺回了朝鲜北部,让丰臣秀吉吞并朝鲜全境、陈兵鸭绿江的野心和计划泡汤。(不过李成梁在晚年,向女真放弃宽甸领土800里,这是个一生抹不去的污点;这个就比不上戚继光了)
  明廷自隆庆朝就这样逐步大力加强北方边防。自此,蕲镇有谭纶、戚继光;辽东有李成梁;宣府有马芳(好像是萨尔浒战役阵亡的明将马林之父),宣大总督为王崇古;延绥有雷龙。这些人,都是懂军事的内行,都是能征善战的军事人才。明朝北部边防大为改观。在北部边境纵横多年的蒙古首领俺答部,可以说是明朝北方的巨大边患;结果是到了这时,陈兵边境再一看,发现明军壁垒森严,根本就没敢轻易入塞。而在嘉靖朝时期,由于明朝北方军事将领多不得其人,更有严嵩提拔的草包庸才油头在前线,边境屡屡被破;俺答还打到过京城。反差啊!
  张居正在担任首辅后,在经济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尤其针对土地兼并、税收方面也是痛下狠手。明帝国的财政状况大为改观。而经济财政有了起色,反过来也惠及了北方的军事边防。而张居正还大胆务实的赋予前线军事将领更多的正当“专权”,正所谓“宽文网以伸将权”。这其中,戚继光的例子最明显。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戚继光在蕲镇坐镇16年,最大的成就,其实是“练兵”。这看着就两个字,涉及的方面实际上很多,包含军队的军事训练、后勤保障、武器装备的制造革新、中央的财政、人事支持,等等。养兵练兵需要钱,需要赋予将领独立指挥权。这些,张居正全给了。明朝军队的武器供给和制造、钱粮供应,从朱元璋时代就定下了“祖制”,户部、工部死死的卡住了军队;就连弓箭这样的常备军备,明军也完全受制于工部,军队居然没有自己的后勤部门。而戚继光还偏爱发明制造实用的武器,来装备训练新式军队。工部制造的不少东西,已经腐朽不堪,管武库的太监还索要好处,明明能多给的装备偏偏少给;明明用不了的低劣装备、废装备还以次充好。戚继光上书请求,像重型火炮一类的武器请领之外,其他武器,还有火器由朝廷拨款,自己制造。军粮供应,严禁克扣士兵。后来还根据实战需要,一举创立了“辎重营”,这可是明朝军队第一支后勤专业部队。——这些可都是突破了“祖制”,而且突破的相当远。张居正经过调研审核,都给批准了。而且还在人事上,砍掉了巡边、巡关御史等官员(张居正裁撤庸官、简化机构很敢下手),在蕲镇只保留总督、巡抚、巡按,简化机构,提高行政效率。这些务实的举措,赋予了军事将领更多的专业权力,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些做法,以前的时代谁敢轻易干?那会容易被扣上政治帽子的。戚继光如此成就,跟张居正的倾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宽文网以伸将权”,张居正做到了。在明朝那个以文制武、过度打压限制军人武将权力地位的时代,能做到这些实属难能可贵!
  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之时,国库的太仓库已积累白银600万两;太仆寺存银400万两,共计1000万辆白银。存粮,可支十年。而此前的嘉靖朝、隆庆朝,明朝财政都是入不敷出,赤字财政。北方九边态势,边防大为改观。仅戚继光镇守的蕲镇,就已经训练出16万明帝国的精锐部队。只可惜。明帝国的实干家张居正去世之后,政治上立即遭受反攻倒算。经济上、土地上、中央税收上的改革和成果可惜的夭折了不说,明帝国军事上的固有顽疾又放大了,有才能的军事人才逐渐靠边站,“宽文网以伸将权”再也没人提倡和付诸实施了,相反,“文吏钳制弁员(指军人武将),不逊奴隶”又可怕的回来了。明朝军队,又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到了萨尔浒战役之际,万历皇帝仅仅为了300万两军费,就被迫把全国的大批弱势阶层征了个遍。而张居正时代大力选拔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到了萨尔浒战役时是无出色的军事专业人才和统帅,而用的是夸夸其谈的文官杨镐。
  明末的辽东战事,明朝真要是有一批像张居正时代选拔上来的军事专业人才,再加上戚继光时代的武备和训练出的兵员,尤其是再加上“宽文网以伸将权”,哪怕是仅有10万人去对抗努尔哈赤,结局也肯定是不一样吧。那样的话,就算是努尔哈赤真的拼命打到山海关,他的那点家底也早就耗光了。
  所以说句戏言,明朝的内政在各方面,发展到后来是大量本该认真做好的事情都未能做好;可偏偏在“以文制武”这一件事情上,做的是一直“非常认真”。(党争内斗、土地兼并也都认真)
  所以说明朝在洪武永乐时代本是个军事大国,而发展到末期,军事力量居然会那样一落千丈,根本原因就是自己内部的军事建设有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20:07 , Processed in 0.60224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