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585|回复: 1

明之殇:洪承畴仁至义尽的变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是在看《李自成》这本书的时候接触到洪承畴这个人物的。当时年纪很小,看不太懂,印象比较深刻是他在潼关大设伏狙击李闯王,洪承畴、孙传庭、贺人龙和左良玉在我心目中是四大“恶魔”级别的明朝将领。
  随着年岁的增长,阅读得越来越多了,是非观也有了一些修正。现在再看去这个历史人物,我觉得洪承畴也算是为明朝尽了忠,做到了仁至义尽;而且,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他甚至堪称为“一代名将”。
  在文史评论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洪承畴被定义为“汉奸”,“卖国贼”,“名将”与“卖国贼”所定义的范畴不同,并无概念上的冲突。一个类比,林彪,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建国后反党叛国,企图谋朝篡位。我们的政府(也就是官方)现在还是承认他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并没有因为他曾叛逃到蒙古就否定他在军事领域的贡献。诚然,很少有人愿意去“客观”评议“卖国贼”的军事才华。
  第一,洪承畴对明朝的贡献。

  洪承畴是明朝末年比较有影响,很有才华的军事家。他二十四岁中了进士,说明洪承畴是属于那种“饱读诗书”的人,根本不是我儿时记忆中类比关羽赵云之类的武将,而是文人儒将。然后,洪承畴在江浙一带任职。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一六二九年,农民军攻打韩城,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命文官洪承畴率兵救急,赶鸭子上架,洪承畴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初次掌兵的洪承畴大获全胜,击溃农民军,解了韩城之围。从此,洪承畴在军事领域声名鹊起。
  洪承畴和其他明朝将领的“剿抚并举”策略不同,就一个字:“杀”。而且事实证明洪承畴这样,少走很多弯路,明末很多的农民军都是反复无常,造反了又投降,投降了又造反,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镇压。洪承畴用农民军鲜血累积的战功升迁到了陕西三边总督的位置。
  随后洪承畴还追剿了其他一些农民武装,这期间大约十年的时间,洪承畴转战中原沙场,多次击败李自成等人,他采取的主要是“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围歼”的战术。在潼关设伏击败李自成,应该可以算是洪承畴的得意之作,据史籍记载,李自成仅率十八骑逃脱。明末的整个农民起义因为他主导的“剿匪”而走向了低潮。洪承畴为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明朝末年剿灭农民军的名将之一。吴三桂、贺人龙、曹变蛟等明末名将都曾是洪承畴的部下。
  一六四零年冬,清军进攻锦州及宁远,守将祖大寿向朝廷求救。蓟辽总督洪承畴奉命前去增援,他当时指挥着八镇总兵十三万大军。洪承畴本意不急于进兵,提出了“先守后战”,“待敌困乏时再疾攻之”的正确策略。
  兵部尚书陈新甲不顾实际,主张速战速决,派兵部职方郎中张若骐作监军,到前线督促洪承畴速战;陈新甲还密奏崇祯下令催战。因为崇祯此人疑心很重,洪承畴不得已在粮草尚留在远地的情况下,进兵松山。
  果然,一天之内,清兵掘壕三道,从锦州西面往南,一直到海边,完全截断了明军粮道。明军恐慌,因为军粮仅供三天。洪承畴决意组织八镇总兵死战突围,不想大同总兵王朴率本部人马乘夜逃遁,八镇总兵纷纷效尤,明军不战而溃,清军趁势掩杀,明军大败。
  洪承畴留万余明军驻城,决意死守松山,命令其他总兵率部突围冲阵。清军早已严阵以待,突围明军遭拦截,进退不能。或被清军全歼,或被海潮席卷,基本上被消灭掉,仅有二百余人幸免,吴三桂等六位总兵逃入宁远。
  洪承畴实际上是兵临绝境了,外援断绝,被十倍于己的清兵合围。清军对松山孤城只围不攻,洪承畴苦守了五个月,屡次组织突围尽皆失败,援军根本就没有任何希望。明军副将夏成德秘密降清了,引清兵在暗夜登城。据传说,城破之时,洪承畴突围而走,马失前蹄被清兵生擒。
  第二,洪承畴降清情有可原。

  洪承畴被清朝生擒之后,骂不绝口但求速死,曾经也想过要自杀,但没有成功。据野史记载,洪承畴被擒之后曾绝食,于是皇太极派爱妃小博尔济吉特氏去送人参汤,洪承畴以为是毒药,慨然饮之。至于洪承畴与小博尔济吉特氏之间的其他“艳情故事”,我也认为靠谱程度是比较低的。据《清史稿》记载:“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因为洪承畴太有才华了,而且他名望很高,通过他可以影响到一大批的人,如果洪承畴能够投降,满族的“以汉治汉”策略将获得巨大成功,所以皇太极非常重视洪承畴,想尽了一切办法要劝降他。如果他没什么本事,清朝根本就没有必要这么做了,这史实从反面证明了洪承畴的军事才华和政治价值。




上一篇:宋代官衙破落没钱修高官都是租房住
下一篇:皇帝纵容寡嫂毒害皇后导致亡国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综观洪承畴降清的过程,我个人认为,他对明朝也算是做到了仁至义尽。虽然深受儒家“忠君”“保国”思想的教育,可儒家思想里同样有着“良禽择木而息”,“成王败寇”等的教育。面对生死荣辱的考验,洪承畴显然还想活下去。据说范文程去监牢劝降,看见洪承畴在弹拭衣服上的灰尘,就得出结论“此人注重仪容,还想活!”而明朝永远也不可能来营救他了,洪承畴只能自己救自己。明朝的统治已然分崩离析,而满清励精图治,蒸蒸日上,王霸之气凸现。聪明的洪承畴看不到一丝坚持下去的曙光……
  仁至义尽之后,洪承畴最终变节降清,应属于人之常情的范畴,崇祯皇帝也不是没有深究的吗?!果然,后来满清灭掉李自成、南明等残余势力,统一了中原,洪承畴成为新王朝的“开国功臣”,证明了洪承畴还是有一定眼光的。
  后世,尤其民国,后现代的部分愤青,学者指责洪承畴降清,一般认为他“引狼入室”,“助纣为虐”,对后来的清的嘉定,扬州三屠负有间接责任,乃至部分人认为的满清入关之后,曾杀汉人杀了多少多少,作为投敌者,洪承畴是“帮凶”……笔者认为这些血案发生在洪承畴投降以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可能达到那么深远,苛求他未卜先知实属于强人所难了。
  对于洪承畴是不是“汉奸”,我不想去发表意见,因为我对这个问题没什么兴趣。我只想说,站在换位思考的角度,我理解他的变节,这世界上真正不怕死的人毕竟是少数。诚然,我也认为,“自杀成仁”应该是一种比投降更好的选择,人谁没有一死呢?如果我是洪承畴,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就抹了脖子,不会有那么多的后续故事。但想活下去,也是可以理解的,对死、生命的态度,实际上取决于个人的情境、心态和人生观……说不怕死的我哪一天又突然怕死了,也是很有可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那些被俘虏或投降的美军士兵在回国后,并没有因为投降而被政府追究责任。所以在新时代,新社会里,我们对投降的人,还是要分清情况,人性化分析,人性化对待。
  第三,洪承畴成为清朝的开国功臣。

  清兵入关之初,曾问计于洪承畴,洪承畴提出了趁李自成二十万主力被吴三桂吸引在山海关之际,出奇兵直取北京的策略,可惜此计没有被顺治帝所接受。否则,大顺政权崩溃的速度会更快一些。这说明了洪承畴的军事眼光相当地独到。
  后来,多尔衮接受洪承畴的意见,先遗官宣布王令,录用明朝降臣,设府县施政,稳定社会秩序,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约束军纪,秋毫无犯;免除三饷,民有轻负之喜。
  明之殇:洪承畴仁至义尽的变节【原创】洪承畴借助参与国家大计之机,对清朝的政权建设、稳定社会秩序提出一系列措施,诸如袭明制、行保举、选人才、学汉语、读儒书等,促进社会发展。
  洪承畴授命招抚江南各省总督军务大学士的重任,采取“以抚为主,以剿有辅”的策略。在政治上联络族汉地主,以“原官留任”为条件,招抚安徽、江西要地十三府,招降郑芝龙,清军入闽;军事上以瓦解前明兵部尚书张缙颜的抗清力量为重点,使豫、鄂、湘诸省四十余寨“渐次驯服”;文化上则连续开科取士,(传说有“状元不满中,汉女不入官”的条款)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使新进之士有机参与朝政;经济上疏请准予减免苏杭赋税,停征漕粮等。这些措施,对缓和民族矛盾,减少兵火洗劫,生灵涂炭,减轻人民负担,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生产发展,均起了积极作用。洪承畴然后帮助清朝进攻内地,直取云贵,后来只要抬出“洪承畴”三个字,许多明朝的将领就纷纷投降。史书说:“清初诸大政,皆定自太祖、太宗朝,是为承畴事成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19:58 , Processed in 0.74043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