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506|回复: 2

儒学与书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古老的中华艺林之中,书法一脉最为健韧繁茂。这门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古老艺术,至今仍令无数人为之沉醉与倾倒。从东方升起第一束文明之光,到今日繁华书坛,无数有识之士曾不知疲倦地探寻它的艺术真谛,诠释它的社会价值。每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都藏蓄着一派动人心魄的魅力。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于何处?我们可以回到文明长河的源头,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共同找寻书法艺术跳动着的生命之泉。在自豪与叹服之余努力继承下这份宝贵的遗产,莫让岁月的风雨冲淡了它的光华,莫让时代的脚步错过了这道艺术的胜景。
  从事书法艺术的探究有许多不同的视角,由儒家思想及文化人类学角度去观察是一种新的尝试。人们常有这样的感觉:现代书论总是不愿跳出旧有的范式,总在依赖传统的艺术直觉去品评一幅作品,其中有太多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这些潜在的知识曾把许多现代的书法爱好者拒在了艺术殿堂之外。科技昌明的今天,有条件合理挖掘它的深层构造,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不应再只限于用艺术语言去剖析艺术自身。
  书法之美更得益于毛笔的神奇。毛笔刚柔相济,灵巧自如,其运动轨迹是在一个三维空间之内而不是在纸上做单纯的平面运动。所以书法实际上是一门雕塑艺术,提、顿、转、挑都是立体的雕刻动作,纸上留下的墨迹是雕塑的投影。欣赏书法其实是在品味一种立体造型艺术。用软刻刀进行着的雕刻其实是在对作者进行雕琢,是君子修身的切、磋、琢、磨功夫,是一种“反向雕刻”。质料把作者的力量返回来,作用在雕刻者身上,施加在了作者的意识情怀之中。雕塑家的作品正是作者自己,这正契合了儒家求之于己、克己成仁的修身工夫。书法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中国文化人内在的品格,一种宽容、静雅、矜持而又浪漫的意境美。这种自我塑持的精神之美是诗性的,是一种美的极至,其中的韵味是习惯使用硬笔在二维平面上书写者所难以领悟到的,古老的艺术殿堂里充满了神奇。
  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工具,更是一门伟大的艺术。书法则是对这门艺术的再发挥和再创造,可谓是艺术之上的艺术。它是集建筑、雕塑、舞蹈、绘画、音乐之美于一体的艺苑奇葩。传统书法由一个特定的文化群体——中国传统文化人维系和发展着。深入探究书艺要去追溯这一文化群体的悠远历史。? 如同其它远古文明一样,最早繁荣起来的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在与周边游牧部落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早期城邦居民。他们从事着手工制造、建筑、医药、礼乐、祭祀等知识含量较高的社会生产活动,引导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城邦主权则是被由游牧部族首领转变来的掌握着土地和军队的领主们控制着,他们利用早期农业文明创造的文字为自己的统治服务。在当时,文字的书写工作通常是由占卜师、史官们来完成,他们是最早的知识人。甲骨文就是在他们初创成果上发展完善起来的成熟的文字系统。
  一个失去了土地转而从事着上层城市文化事业的群体,是人类社会出现的第一批文化人。他们拥有先进的知识理念,努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被广大民众所爱戴,被尊称为“贤人”,得到历史的赞颂。中国民间自古流传着神农尝百草、仓颉造文字的美好传说,圣贤们发展继承和使用着古汉字,直到今天,对文字的精研妙用仍是文化人的专利。当时的文字书写必须符合领主的要求,形式规范铸就了最早的汉字字体。知识分子们不仅要会写,而且要写得好,要衬托出贵族权力的威严神圣,要以恭顺的姿态去迎合暴厉的统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接受和认可。在此基础上有限度地自由发挥,追求自己的审美情趣,慢慢形成了文化人自己的书艺审美取向。书体规范的选定在于社会权力,审美的指向则来自文化阶层。
  书法艺术离不开“法度”二字,一提到法度人们就会联想到严整、规范和拘谨。这并不奇怪,因为新兴部族在施行统治、推进中原时使用的必定是原始暴力(农业城邦的统治者同样崇尚着暴力手腕),农业先民只有无条件地屈从才能被动地生存下去。在这些强制性的生存规则面前,先进的农耕文化要自我束缚,尽藏锋芒,刻意恭顺,以防止权势的猜忌,得到信任和宽容之后才能够保全身家性命,否则稍有不从就会被压制和迫害然后无声地消亡,可谓是无奈至极。不过法则也是开启生命之门的钥匙,失法则亡,得法则生,遵守规矩就能被接受,就能保存自己的文化,得到生存权和发展权。同时,知识分子们也会被渴望得到知识与先进生产技能的广大民众信赖和爱戴,心灵可以得到慰藉。他们的智慧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的繁荣。所以,有了法度也就有了书法艺术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有了展示其价值的舞台;离开了法度,汉字的书写就超出了传统书法艺术的范畴,难以被社会理解和欣赏。




上一篇:诸葛亮隆中故居散考——经典名篇故地
下一篇:儒家道统思想浅释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的创造性实践也在推动着法度的革新,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转而会促进传统观念的演进。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人慢慢地展露出自己的艺术才能,书体逐渐变得自由而流畅,甲骨文、金文衍变为老成、灵逸的大篆,大篆又发展为玲珑规整的小篆。随着渐趋独立的思想对现实的尝试性超越,文化行为也开始超离社会实践,文字的装饰性渐趋浓重,出现了蝌蚪文、鸟虫文等字体。
  甲骨文极为拘谨,大篆初显了文人的自信,小篆则沉稳而圆滑。篆书极度内敛,笔笔中峰,不敢有半点棱角和一丝放纵。笔法之要首推对中锋运笔的克守,意气内敛,以逞法度之严,以显恭肃之心,是为“得法”。此后侧锋的出现,源于内敛所成之“余力”,离开中锋,侧锋就会失去根基而散漫无力了。?封建文人在领主制社会向集权封建社会过渡的秦汉时代充当着文职官吏角色,繁琐的公务和渐为宽裕的生存空间,使其得以初展管理才能。这时候,程式化而棱角显现的隶书随机发展起来。中国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个以官僚知识分子为主导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部分文化人已转变为了封建官僚,他们联系着上层统治者与下层的劳动大众,调和着社会矛盾,维持着大一统的封建国体,不再是唯命是从的奴仆而逐渐成为权力机构的有机组成。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作用。他们不再一味地屈从和克制自己,而是开始了有规则有分寸地实施自己的理想抱负。书法艺术也由追求温润含蓄之美转而以崇尚力度、拓展棱角、使用方笔以锐意精劲为时尚,隶书这时渐被楷书取代。
  文化人的信心与品格此时也开始得到了确立。晋代出现了一位书坛伟人——王羲之,他精熟楷法,才能卓著,却不愿去取悦权贵,进求仕途,而是奋力去攀登艺术的颠峰,为后世留传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以一幅《兰亭序》赢得了世人无尽的赞叹,其艺术成就得益于把文化管理才能真正用于了文化以造福社会而非贪谋私利,精神境界得到了突显。因为文化人代表着先进的思想,其主体性成功确立后就会进一步去寻求身心的独立与自由,从政成为了一种过程与选择。当时的很多士大夫选择了隐退山林,而不是留恋权势。王羲之能把握时势但不随波逐流,倚重于法度而不束缚于法度,对时势利禄的从容挥掷是其艺术神采所由生,是其高雅人格的展现。他的书法形逸而神寂,笔润而心肃,阅尽时势却不失赤子情怀,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世文人所珍尚。
  唐楷的出现,预示着封建社会由贵族专权转变为官僚主政。唐代文人已不再是承上启下的官吏,他们凭借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政治才能步入到封建政体的中心。不再空求玄理,高卧林泉,而是全心地投入角色。唐楷法度森严,威仪尊厚,颜体集其大成,柳体将其推到极致。再一变则成为任气随心,健逸挥洒,崇尚意趣的宋代书风。宋代文化人地位更为优越,因而书法尽可以冲破法度,放任才情,无所拘束,“宋人尚意”,充分展示了文化人格的自信与洒脱。?封建文人的优越地位,使之可以纵情于文艺,国势却随之变得文弱而浮华。明代的中国,文化繁荣发达,经济昌盛,但是政权内部却明争暗斗,激烈排斥。表面的繁荣最终被内部的矛盾所葬送。“文人相轻”,文人专政很容易相互猜忌,以至于人人自危,书法再没有了那份浪漫与飘逸,老成而近于麻木的赵体成为时代的象征。
  清代书法艺术曾达到过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由于独特的历史因缘所造成的。明代后期,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萌芽,封建文人从官僚阶层向工商士绅阶层过渡。他们厌倦了官场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尝试摆脱权与势的束缚,去追求物质财富或单纯的艺术事业。书法艺术已不再是文人抒发才情的玩物,而成为一种生存的寄托,一种赖以谋生的艺术技能。当书法家们正要在艺术的世界里大显身手的时候,满清贵族的铁蹄迫使他们重新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汉文化再一次包容了这支游牧民族,文化人被清廷所利用,学识艺能成为晋身之阶,他们重新做起了御用文人。但是汉族知识分子却失去了身心的自由和发展的空间,为了生存不得不俯首帖耳埋头治学,金石考据得以大行其道,加之几千年来的人文积累从而把封建文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刘墉、翁方纲为代表的肥润、浓艳、体态雍容的馆阁体,是封建社会中最为华丽的一种书体。当然,并非所有的士人都愿意做御用文人。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一群充满独立意识的书画家们,用清新俊朗、不拘常法的笔墨为千年书坛注入了新的气象。但终因过分追求艺术技法而疏远了社会时务,作品中总显现着一丝的酸楚与寒寂。然而毕竟是真正地走出了封建官僚文化的牢笼。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后期的书坛有过一次著名的“碑帖之争”,书法界都知道这是一次艺术观念的创新。这场艺术界的革命其实质是清末民主建国思想与封建等级意识在艺术世界里的一次交锋,是民主革命的一次预演。碑帖之争是文艺界的一个重要事件。当时的清廷腐朽没落,封建制度已走到尽头,民主思想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天下为公”正是儒家理想,新思想意识到国家不应再被视为个人的私产,知识分子应以国民福祉为己任,不可再卖身皇权……心存公理自是正气浩然,下笔则金石磊落,一改温郁媚世的贴学风气,转而崇尚汉魏碑石的那种刚毅大度、正气凛然的风骨。这必然要冒犯到正统封建文化的权威们,从而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辩论。斗争的结果当然是新事物经过历练逐渐壮大,伴随着社会变革的洪流,碑学书法的风采影响至今。书法曾在文化层面上为民族复兴大业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建设现代文化的历程中,那些唤起人们的激情、振奋人心、摧人向上的书法作品着实是功不可没。
  在人类文化的长河中,自从有了书法艺术,随之就有了书艺的美与丑真与假的辩论。美的东西被保存下来,供人研习、继承,反之则被遗忘。历史总是选择最有生命活力的事物展示给后人,后人再加以创新和提炼,使其符合新时代的需要。书法艺术就这样世代相传,千古常新。
  汉字的书写艺术往大处分可分为三个时期。最早为远古农耕文化时期,遗迹可见于岩画和出土陶片之上,它取法自然,形意天成,与大自然走得最近。发展到城邦社会阶段,自由和锐气都被包藏了起来,仅剩下一条刻在甲骨上的锲痕。直到最后一个封建朝代的灭亡,书法才有机会打破所有的枷锁走进一个全新的时代。?传统书法艺术的主体实际是先有“法”而后有“艺”。最基础的法是人们所熟知的中峰运笔,纯粹的收敛,这是书法的基本功,也是其社会价值与生存的契机所在。掌握了中峰运笔之理才能真正步入传统书艺的庙堂。现代青年人学习书法首先遇到的就是这一难题,这很自然,时代使人们不必再去背负历史的重责,心灵和手指都是自由的,临帖时最初总会觉得毛笔难以驾驭,会感到有难度甚至会望而却步。毕竟时代不同了。但是,要真正进入这座艺术殿堂,就要从对“法”的领悟开始,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法度之后才能领略到传统艺术的真正韵味。
  回归法度的意义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与本民族的历史做真实对话。只有全心投入了才能领会到它的博大精深,才能深切感悟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这就是自我与社会的和谐与认同。法度的“严”可以由“敬”——对民族文化的敬重之情的培养来实现。只要对民族文化付出了真正的情感,传统就会在血液中复活。继承的同时也要发展与弘扬,要建设新的法度,新的生命。时代会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将自我刻塑的规框变为自我实现的型模,这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传统的一种超越。
  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不曾中断文明进程的伟大国度,汉字及书法艺术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书法的价值在于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辅助文化人通过自我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参与时代的进步,保存并弘扬文化精神,使其在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中不是被破坏而是通过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得到更快的发展。书法艺术也是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刻感悟,对命运的勇敢抗争和积极适应,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热情实践。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其中激荡着的是赤子心与民族情,饱含着先进的人文理念,承载着天下为公的浩然之气;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铮铮傲骨,更有谦谦君子风、悠悠逸士情。仰观俯味,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振奋。古国神艺谁复当之!?当代书法已进入汉字书写艺术的第三个大的阶段。首要需要确立一个新的法度,这需要一个复杂过程。很多人在尝试“新书法”的时候,内心常会冲动着强烈的创作欲,恨不得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技法〖JP2〗一夜之间剔除干净,然后凭空构筑一派全新的技法。但是当许多脱离传统的形式隆重登场之时,艺术家随之体验到的却可能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失重。割断了历史血脉的艺术肯定会失去生命的张力,所找到的“无法之法”或许也并不新奇。古人曾追求过的超然逸趣,今天却经常变成急功近利的满纸狂怪。书法艺术是离不开传统文化底韵的。当代书法的一些尝试,不能简单以成败论之,创新本身是可贵的,当后人回顾这段艺术史的时候,也应该为之特书一笔。
  社会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所以要尊重传统,立足传统,打好基本功,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做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也不能食古不化作茧自缚;要善于创新,善于运用现代智慧以荣承民族血脉,开拓时代潮流。这是每一位书法爱好者共同的心愿,也是儒学与当代书法发展的共同道路,由此,书法艺术才能长盛不衰,古老的文化生命才能青春永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21:59 , Processed in 0.20971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