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050|回复: 1

三国历史上的三次特殊的托孤之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所谓“托孤”就是在一位君主临终前委命自己的亲信大臣辅助自己年幼的孩子处理国事。中国古代历史上托孤事情是有发生,当然托孤的结果也是各有不同,要么这些委命辅臣尽心尽力,辅佐幼主,像周公辅佐周成王,张居正辅佐明神宗,也有趁机夺取政权自立为帝的,像西晋的司马昭父子,东晋的刘裕父子。历史最有名托孤当属三国时期的刘备托孤,最让人惊叹也是刘备的一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在三国时期的各位临终的君主中说出类似的话得不仅仅是刘备而已。
  首先,刘表就曾说过这样的话。《三国志-先主传》注引《魏书》有“(刘)表病笃,托国于(刘)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自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当然这段记载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而是裴松之在作著的时候加加进来的,由于蜀国没有史官所以陈寿的《三国志》在蜀汉方面记载不是很多,并且对于自己认为不是很确切的记载就不予以记载。而这段记载是裴松之根据晋朝的王沈的《魏书》加进去的,《晋书—王沈传》记载“(王沈)与荀顗、阮籍共撰《魏》,多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根据《晋书—王沈传》记载王沈是一个遵循儒家思想,讲究治学严谨的生活在三国后期的魏国臣子,史书上评价是“礼居正,执心清粹,经纶坟典,才识通洽”。因此对于《魏书》,后人还是比较可信的,裴松之也经常引《魏书》为《三国志》作著,但是裴松之在本注引后面写道“臣松之以为表夫妻素爱琮,舍嫡立庶,情计久定,无缘临终举荆州以授备,此亦不然之言”。裴松之的话也很有道理,刘表与蔡氏中意小子刘琮,并且刘表对刘备心存疑忌,按照常理来说是应该像裴松之所说“不然之言”。但是三国作为一个动乱的其实,君主臣子所说之言“实虚不定,难鉴真伪”,康熙皇帝就认为这是三国时代的陋习,他说三国时代的人都是不说真话的,都是喜欢讲一些猜疑、诡诈这些话。作者认为这段记载还是很具有参考性质的,当时的情势对于荆州地区非常紧张,曹操吞并袁绍基本上控制住北方,正准备南下吞并荆州,所以荆州人心惶惶,刘备乃是曹操钦点“潜龙”,刘表知道自己“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更何况刘备手下勇将谋臣非等闲之辈,自己一亡,刘备若真有意取荆州,岂非囊中之物。历史上对于这段记载并无评论,刘表此言无非试探之意,刘备若有心可能就要惹杀身之祸,后来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从刘表言时说“此人待我甚厚,今从其言,人必以为我为薄,所不忍也”很显然是刘备不想要吗?不是,是刘备怕失去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汉家皇叔这一个政治资本,让世人以为他“薄”。当然此时刘备的实力还不足以吞并荆州,此时荆州的军事由刘表的心腹蔡瑁、张允把持,而刘备手下士兵绝不超过4千人,所以《三国志·先主传》曰:“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先跨荆州再领益州的战略思想,刘备是“善哉”。是“吾不忍也”吗?那刘备为什么有军事实力后就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对刘璋这位自己宗室大下痛手?其实刘备一直没有自己的地盘对于冷兵器时代人口、土地就是最大优势,诸葛亮就说“英雄无用武之地”,荆州这么一块肥肉谁不眼红。刘表对于刘备的投奔也是“厚待之,然不能用”,对刘备一直心存顾忌,作为以“家天下”思想的封建社会,谁会无缘无故将自己的宝座不让给儿子而授予他人呢?




上一篇:西门庆等泼皮眼中的武松是何等人物
下一篇:元宵灯节的来历和起源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就是刘备的永安托孤之谜,这个对于大家都非常熟悉,历史对此也是褒贬不一,陈寿在《三国志·先主传》的评语里面说,刘备“举国托孤于诸葛亮,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但是孙盛和今人张作耀先生都认为“此乃诡伪之词”。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最让后人争议无非是刘备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说法。在本人很支持易中天先生的观点,在这里不多做评述,请参看易中天先生的《永安托孤》但是有点本人觉得很有意思。刘备这番话与刘表这番话非常类似,刘备作为两次的参与人,不得让我们觉得两件事情具有可比性,刘表对刘备所说的话就是试探之言,这个并无争议,因为刘表不信任刘备这个亲戚,刘备又怎么会不清楚呢?诸葛亮在刘备后期也逐渐遭到冷若(见《永安托孤》),但是他又不得不托孤与诸葛亮,刘备既然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他又怎么不会知道现在作为当事人的诸葛亮的感受呢?我们不得不认为刘备此言别有用心,当然我们无法亲历第一历史,后人的种种说法也只是猜测。孙策也曾托孤与张昭,孙策是与刘备、刘表一样都是君主,所以孙策的话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史书上孙策对张昭说“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三国志-孙策传》)。孙策非常信任张昭,将他比作管仲,并且“文武之事,一以委昭”(《三国志-张昭传》),在临终前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三国志-张昭传》注引《吴历》)。孙策对于张昭乃是将其比作“齐相管仲”,孙策是“勇挚刚毅,英气杰济”性情中人,并非善于使手段,这段话无任何试探之意,所谓“自取”之意乃是方北辰先生在对刘备托孤中对刘备所说“自取”之意的解释,暨自己安排,就是在孙氏家族中再选,乃是废立之权。孙策有孙权和孙诩两个弟弟,史书上说“诩骁悍果烈,有兄策风”,张昭等人当时也主张过立孙诩。孙策非常信任张昭,所以将君主的废立之权授之于张昭。易中天先生曾经做过一组对比,诸葛亮对张昭,李严对周瑜。但是易中天先生没有分析到孙策是将废立之权授予张昭一人,而刘备安排一个与诸葛亮不一集团的副职,并且在刘备与孙策的临终前对二人的态度也是完全不同。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刘备对诸葛亮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说法不得不对其的用心怀疑。
       在封建社会时期,皇族“家天下”的思想是每个统治者对于皇位继承的唯一思想,托孤与大臣实际上时每个统治者都不想期望的,因为所选托孤的人肯定是威望高,能力强的大臣,无形中势必对自己的幼子君权产生冲击,所以一般都会委任数个顾命大臣以起到牵制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22:22 , Processed in 0.14029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