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115|回复: 1

没落的帝国:清朝不知英美是两个国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中国与西方的接触当中,美国不算是个迟到的国家。1784年8月28日,一艘小小的美国木帆商船就来到中国广州黄埔港——这是美国船只对中国的首航,也是美国人首次踏上中国领土。美国商人为商船起了很好听的名字——“中国皇后”号。
  此时美国建国刚刚8年。一个才8岁的年轻西方国家,主动与一个已有5000岁的东方古国直接交往。对双方而言,都应该说开个好头。
  但是,在18世纪末,晚清中国对外面世界普遍缺乏了解的晚清官员,相对熟悉在广州做生意的英国人,对素无渊源的美国认识模糊,甚至连其方位所在也一知半解,再加上他们相貌语言与英国人极为相仿,所以美国在当时中国成为一个被混淆的国家,中国商人与官员一致把“美夷”当做“英夷”。
  晚清的史官对美国的来历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时被称为“一代硕学”的阮元在撰写《广州通志》时,还把美国说成是在非洲境内。对于闻所未闻的美国政治制度,晚清人更是不可理解。
  两广总督蒋攸铦在给朝廷的奏报中含混说道:
  “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阉轮充,四年一换。”
  身为晚清大员,竟把新生民主国家视作一个未曾开化的原始部落,理由就是因为美国“没有国王”,选举议员即为“抓阄当官”。
   蒋攸铦对美国的误读也影响到他的后任林则徐那里。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给道光的奏折中也转述了对美利坚同样的“认识”。
  大英帝国当时是“世界老总”地位。英国商人十分恼火,他们向当时的两广总督长麟严正交涉,要求“不要把我们和他们混在一起”。而美国人对此混淆也毫不领情,他们强调自己是个独立国家,要求清政府不仅仅从“旗号”上分清两国。
  在美国人眼里,自己是个“优生儿”,虽然整体国力与大英帝国无法相提并论,但至少有两个“软件”方面的优势一出生就走在大英帝国之前。
  其一,政治制度。宪政是17世纪英格兰人的发明,而18世纪末叶出生的美国一下子就把它提到“三权分立”的高度。如果说发明宪政的英国是“高中水平”,那么美国的宪政,一亮相,就是“大学本科”。
  18世纪末,对于许多国家而言,美国是个新世界。而每个美国人都几乎具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与“血统”、人种无关,而是源自国家政治制度的高起点。
  其二,领导人。在美国人眼里,英国女王是无法与他们的国父华盛顿总统相提并论的。缔造美国的第一人华盛顿,在美国被视为“圣人”崇拜,他主动辞官、不做国王的高风亮节,是终身制的女王无法比拟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中国商人隐约感觉到,这群“英夷”与那些“老英夷”不同,他们更温和,更友善。所以称之为“新人”。但他们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印象,并没有探究更深的不同。
  美国人和英国人不是一回事,他们是新生事物。对于这一点,晚清中国,并非一个明白人都没有。徐继畲,这位大清闽浙总督,就比他的同僚有眼光,对美国的认识,明显高出一筹。
   徐继畲在他的学术名著《瀛环志略》里,把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看成是“一世之雄”,说他可与“尧、舜”相比拟,甚至于把他描述成前所未有的“尧、舜、汤、武合为一人”的形象: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比较魏源的《海国图志》 ,徐继畲《瀛环志略》的见识更有深度。《瀛环志略》之长在“开眼看世界”,称得上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世界历史地理书。《瀛环志略》介绍并推崇美国民主制度和领袖人物,这在当时来说,确系首创,给予中国当时的知识界以重大影响。
  打下来江山,不传子孙,自己也主动辞官、权力交由国民公选。“华盛顿神话”,对于古老的中国来说从头到脚都是“新鲜事”。 徐继畲敏锐地看到了华盛顿之伟大,毫不吝惜对这位异国总统的赞美。
  1811年,美国政府为纪念开国总统华盛顿,开始筹建华盛顿纪念碑。在建碑过程中,美国政府向全世界广征纪念物。徐继畲所在的浙江宁波府向美国赠送了一块花岗岩石碑,用中文刻有徐书中赞美华盛顿总统的上述两段按语。
  美国传教士伯驾将碑文译成英文后发表,使徐继畲的言论在美国不胫而走。尤其是徐继畲对华盛顿的赞誉言论,使美国朝野上下大为感动,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表达对这位中国官员的崇敬,1867年10月21日,即将离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代表美国政府将一幅华盛顿像赠送给了徐继畲。《纽约时报》称徐继畲为“东方伽利略”。




上一篇:变脸真伪:清名臣曾国藩夺权的秘诀
下一篇:看清朝是如何污蔑诋毁明朝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在当时的清朝,徐继畲的“亲美言论”无异于晴空惊雷。保守派们强烈攻击徐继畲“称颂夷人,献媚夷酋”,就连思想开放曾经称赞徐继畲为“天下奇才”的曾国藩,也认为 “徐松龛中丞著书,颇张大英夷”。更有甚者采取断章摘句的手法,弹劾《瀛环志略》“轻重失伦,尤伤国体”,主张将它销毁,欲置徐于死地。     
  其间,发生了徐继畲管辖的福州租给洋人房的“神光寺事件”。 在福州养病在籍的原云贵总督林则徐对徐继畲的“张大英夷”的做法素怀不满,连同在京的一些福建籍的官僚,告其“对夷人一味畏惧,偏袒夷人维护汉奸,不理士绅丧失民心,是何居心”,上书弹劾徐继畲。
  虽然当时的咸丰皇帝对徐继畲比较欣赏,但三人成虎,何况是遭到百官的“群殴”,在“亲美言论”与“偏袒夷人”的双重罪名下,徐终遭革职。
  徐继畲与包括林则徐、曾国藩在内的晚清百官之分歧在哪里呢?
  不是简单或深刻地认识厘清英美,而是对外面世界采取的根本态度。在天朝上国观念的支配下,清朝官员普遍缺乏了解外面世界的热情。对发生在“洋面”的事情借口“无从查考”、敷衍了事是为常态。即便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等官员,也是抱着“厚中薄外”的先入为主固见。说“美夷”的“头人”境界比大清皇帝高,其伟大超过中国尧舜,古今人物都应该以其为榜样,这是“大逆不道”。
  ——满朝“求道”,唯徐继畲一人“求真”,故不见容于当世矣。  
  清朝真正深刻认识到英美两国的不同,是在徐继畲被革职的半个多世纪之后。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北京,清廷再次以巨额赔款“灭火”。而美国的做法与英俄诸国趁火打劫大相径庭,将所得赔款一部分退回中国,一部分用在了中国教育上。
  至于徐继畲赞美的华盛顿传奇故事,也对后来中国的进步青年颇有启示。
  华盛顿的最初理想是当个英国军队的正式军官,但是他始终没有实现这个理想,在造反前只是个殖民地的“民兵队长”,遂揭竿而起,成为一代开国功勋。
  晚清进步青年孙中山,因为上书李鸿章未果,一气之下,效仿华盛顿,造反革命,并在革命成功之后,表现出与华盛顿同样的高风亮节。
  美利坚合众国之国父,与中华民国国父的道路,相似乃尔。这里,莫不有徐继畲《瀛环志略》“赞美”之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16:47 , Processed in 0.43890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