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944|回复: 1

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实:儒学大师朱熹竟诱尼姑上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总有些出人意表的言行,让后人找不着北。宋人叶绍翁的《四朝见闻录》记载,朱熹“引诱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与官所,则与偕行,谓为能修身也,得乎”。想来老夫子的借口也只能糊弄三岁小孩儿,反正不少士大夫不信他的鬼话,将此事报告皇帝。宋宁宗一听就不乐意了,你朱熹是搞儒家学问的人,娶几个小妾也就罢了,招惹两个尼姑做啥?朱熹赶紧上表请罪:“草茅贱士,章句腐儒,唯知伪学之传,岂适明时之用。”至于其他笔记所载的“家妇不夫而孕”,似乎说朱熹有爬灰嫌疑,更让人难以接受。
有人说叶绍翁的记载缺乏可信度,为啥?因为在整个封建帝王时代,宋代言论最自由,言官们可以“风闻言事”,凭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就上书言事而不用担心诽谤罪,这种风气可能影响了宋代文人。另外,宋代也是“文人相轻”之风表现得最充分的一个朝代,文人几乎个个是人精,冒傻气的没有几个,叶绍翁的记载极有可能属于“文人相轻”的产物。
其实,赵炎以为,这种“生活作风问题”是真是假,完全没有必要去探究,真的怎么样?假的又怎么样?尽管《宋史》里有关“庆元党案”的记载很详细:“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还列举了十条罪状,其中就有勾引尼姑为妾,那又如何?谁能证明?这就好比女人与书,对文人来说,书就是女人,女人即是书,书中自有颜如玉,女人如书读不透,二者原本没什么区分。所以,我们还是就事论事,分析分析朱熹的言行,从另一个角度看看,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
对朱熹来说,尼姑比较其他女人,大概有“源头活水”的修身价值。庆元二年(1196),朱熹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写下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著名诗句。按照“修齐治平”的人生大目标来套,修身就成为做学问、实现人生目标的根本,那么,与尼姑交往,可以了解“伪学之传”,毕竟尼姑们学的佛教,儒生们学的孔孟正道,所谓“触类旁通”的妙用正在于此。事实上,朱熹不但热衷于道学,同时于佛学也有浓厚兴趣。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八的朱熹参加乡贡,据说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说被录取的。所以,修身之说也就成立了。只是将尼姑等同于妻妾,与修身有无关联,是否亵渎了佛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看你怎么理解了。天天喊灭人欲、存天理什么的,那是喊给别人听的,灭的别人的欲,存的是自己的理:尼姑也是女人呀。
另外,朱熹的实践也告诉我们,尼姑比较其他女人,还有“发明本心”的作用,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这是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言论,朱熹曾经是反对的,但他身体力行地实践了陆的理论,实在是格物穷理派的一个难言之隐。朱熹有一妻四妾,按说,他对女人不陌生了。但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女人多了,眼睛花了,怎么去“格”?而尼姑的出现,不同于寻常女子,方外之人,绝于滚滚红尘,净于男女之事,她们不食荤腥,体无异味,新鲜新奇刺激,于是乎,朱熹突然发现心中有了真善美,自我也达到了“完善”。至于“草茅贱士”等等,不过朱熹自谦而已,理论上站不住脚,与尼姑上床跟与女人上床,要做的事情都一样,跟身份贵贱扯不上关系吧,宋宁宗又不是傻瓜,焉能不知其中的意思?到这里,赵炎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何明代大儒王阳明的心学一出现,那么多的理学徒子徒孙集体做了叛徒,原来人欲终究是灭不了的。
我是能够理解朱老夫子的,就如同能够理解《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为什么要出家做和尚一样,说到底还是一个传统文人心灵姿态的问题,千百年来的定规,谁也颇不了,朱熹也难以逾越,奈何。什么定规?总体来看有两个。
第一,读书为了什么?学得权与术,货予帝王家,来实现人生价值。朱熹所学的东西很多,著述也很多,都毫无保留地卖给了帝王家,他的学术思想,在宋末和元明清,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可以说,这是传统文人的宿命,再怎么修身,体现价值的只有此一途。于是,金钱、地位、女人,要啥有啥,诸多人类原始的欲望得到了充分满足。这还不够,还要在尼姑身上打主意,尝鲜猎奇,在姿态上表现了极致,修身也罢,欲望也罢,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朱熹做了,而别人没有。




上一篇:唐朝军队有什么过人之处?令世界不敢轻慢
下一篇:探析武则天贴身服侍太宗多年为何未得宠爱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人生价值不能实现怎么办?远离权与术,采菊东篱下,寻求心灵安慰。朱熹的人生同样也充满了挫折,几度沉浮,历经风雨,对当局满怀失望情绪,曾萌生学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念头。传统文人的脆弱心灵,往往拘泥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华山一条路,朱熹也未能例外,呼喊着灭人欲,却灭不了自我的欲望,不能不算是理学的局限。朱熹不是陶渊明,他也做不了陶渊明。陶令宁愿饿死,也不为五斗米折腰,是真正的、自觉地为了节操道义而灭欲;朱熹妻妾成群,还要招惹尼姑,欲望的膨胀昭然若揭了,姿态几近扭曲。
    常说有局限才有美,道理是对的(虽然朱熹不一定同意,他认为只要“格”,就可以穷理,不存在局限)。历史有局限,没有局限的历史,不是历史而是今时;学问有局限,没有局限的学问,不是学问而是虚妄;人也有局限,没有局限的人,不是人而是神。朱熹不是神,不能为文化人作表率,是他的局限。与尼姑厮混,无论真假,也无论为修身还是为欲望,都可以理解为林黛玉的葬花之举、宝玉的出家之举,是一种文化上的心痛。“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等等,都是理想化的修身之要,当是笑谈尔耳,得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3 10:00 , Processed in 3.95578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