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136|回复: 2

慈禧晚年沉默慈祥却害怕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写完《乞巧》这节以后,我不禁伫笔深思。清宫里的好些举动有些在《红楼梦》里都能寻见踪迹。
  我现在不去查书了,因为读者比我熟悉。《红楼梦》里好多叙述到女孩子做针线活的地方,像史湘云,算是个侯门小姐吧,写她和寡婶娘在一起做针线的地方最多,而她又最巧,给宝玉做过香囊(荷包),替袭人为宝玉做过鞋等等;富商巨贾家庭长大的薛宝钗搬进大观园后,在香菱的陪同下,秋窗深夜还做针线,在绛芸轩里还能替袭人绣鸳鸯呢!连林黛玉都能做精巧的香袋儿,何况其他人。各屋的丫头更不用说了,慧紫娟不是坐在回廊上做针线时试的莽玉吗?黄金莺不是替宝玉巧结梅花络吗?俊袭人在怡红院里绣过荷花鸳鸯,最出名的巧手要数晴雯了,深夜勇补孔雀金裘,可以说巧冠群芳了。《红楼梦》里写女孩子做针线的地方不下几十处。贾宝玉在四时即景诗里不也说过“卷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吗?其劳作也是相当艰苦的。以宝钗为例:“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见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每日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估计她们不会没有针线妈妈的(旗人称做针线的保姆叫针线妈妈),可她们还自己做针线。这大概是大家闺秀的风范吧!汉民族自古以来对女人的要求有四项标准,曰妇德、曰妇言、曰妇容、曰妇工。德,指品质;言,指应对礼节;容,指相貌体态;工,指劳作,如刺绣、烹饪等。满洲妇女大概在努尔哈赤编排牛禄(狩猎生产、作战的最小编制)开始,就已形成战时体制,男征女织,女人就已成为后勤部人员了。她们从小就要勤劳操作。满族入关后,很快就接受了汉族的文化,满族的大家闺秀也很可能以这四德为风范,虽然是锦衣玉食,也要有描龙绣凤的巧手。不然,怎么解释大观园里大家闺秀的做女工呢?显然,这和宫里的风气是一样的。多数的人以为宫里的侍女们,横针不摸,竖线不拿,除伺候主子以外,伸直十个手指头养膘,懒得要命,那就错怪清廷的制度了。她们大体不是为了将来“缝、连、补、缀”度日而做针线活,而是为了“敢将十指夸针巧”,能作工艺品等小点缀。这女红和琴棋书画相同,作为上层妇女的一种修养美德,说通俗了,比嫁妆还高一等,也算是陪嫁的重要本钱之一。这里我自夸一句,年轻的时候好新鲜事,最爱数别人家的门坎子(北京俗话,管闲串门叫数别人家的门坎子,是贬义词),也到过许多旗下亲友家里,一般满洲家庭妇女和在街面上游手好闲吃大饽饽式的男子汉不同,讲究的是“上炕一把剪子,下地一把铲子”,上炕能飞针走线,裁剪冬棉夏单,下地能煎炒烹炸。甚至每家都有本家的拿手菜饭,这是满洲妇女的传统。记得前些日子看《四世同堂》这部电视片,写老太爷(老祖父)生日,有人来暖寿,老太爷留客人吃寿面,必须小顺妈(孙子媳妇)亲自下厨房去抻面,表示恭敬热情。客人吃完面后,要亲自向小顺妈道谢,说:“孙少奶奶,面抻得好,谢谢。”小顺妈要谦逊地说:“我抻不好,您包涵着吃。”这叫做双方话到礼到。总之,老北京妇女德言容工,要面面做到。那时如果到谁家去,主人买斤机器切面待客,客人会甩甩袖子,拱拱手,向您施礼告辞的。这就是老北京人的风气,而且旗人居多。《红楼梦》里每个女子都有恰如身份的语言、拿手的工艺,这正是德言容工的具体表现。我深切希望博雅君子能从清代的皇家秘笈、笔记小说里,搜、剔、扒、掘,把清室的风俗,勾勒出来,来印证《红楼梦》等书,以造福后人。这种风俗一直影响到现在北京人的生活。
  记得老宫女跟我谈,在庚子年老太后仓皇西奔以后,到旧历十一月中的时候,由戈什(护卫武弁)押着车,从北京给老太后送来过冬的衣服。这是晋妃、瑜妃亲手给老太后做的。晋妃、瑜妃都是同治帝的妃子,她们已经住入慈宁宫好久了,惦记着老太后出门在外,尤其是陕西的冬天,天气冷,取暖设备差,哪能像宫里,屋内有暖炕,四外有宫墙,行动到哪,都有手炉、脚炉,所以她们特给老太后做了棉袜子、棉鞋、皮裤子,其中最多的是棉袜子。老太后过去是一天换一双新袜子的,因此她们做了好多双。宫里的事她们原本是丝毫不过问的,就知道吃斋念佛,当然更无权力去支配绣工了。这些棉衣服、棉鞋袜等,都是晋、瑜二妃带着本宫的侍女亲自动手做的。伺候老太后不是件容易的事,能够让老太后点点头说句不错,更是不容易,老太后对棉袜子棉鞋很满意,这就可以看出晋、瑜二妃做针线的技艺来了。这也是在西安的事,一天老太后斋戒、不吃荤,为了讨老人家的喜欢,皇后亲自动手,给做了香菇面筋,瑾妃做香椿鱼,四格格独出心裁炒了盘麻豆腐,老太后很高兴。我记叙这些事的目的,说明清宫里贵为皇后妃子尚且工于刺绣,善烹调,何况底下的其他人呢?这也足可以说明清朝宫里的风气了。虽然老太后喜欢听戏,但在内宫里笙管笛箫之类是没有的,各个宫苑里也没有飘过笙管的声音,平常日子整个宫里寂静安谧,只求安闲地度过光阴,决没有“朱门沉沉按歌舞”的现象。




上一篇:汉朝第一大侠
下一篇:唐太宗李世民篡改唐史究竟想隐瞒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话扯得太远了,还是听老宫女叙说宫里的事吧!老宫女慢声细语的谈话,就像小河流水一样,缓缓地但又清脆地注入听者的耳朵里。
  “过了七月七以后,园子里的气氛就有些变了,变得有些沉闷了。我说过多少次,我们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的,完全看老太后的颜色。早晨一打洗脸水,司衾的宫女第一件事就是由帘子里传出手势,暗示老太后今天高兴不,让大家留神言谈举止。这是我们姐妹之间互相的关照。老太后的性格是很特殊的,平常我们各人手指头上几个斗几个簸箕,老太后都知道得很清楚。有时老太后心闲又高兴,把我们叫到跟前,搬着我们的手指头,细细地看指纹,谁的手上有多少个圆圈,有多少个扫帚形,有多少个簸箕形,还说圆圈形的叫斗,斗多好,俗话说,九斗一簸箕,不求人也过去。那种温和劲儿,活像老祖母。但是只要犯了错,触怒了老太后,一声令下,拉出宫外头去,让掌刑的打。那——这个宫女子就不知去向,也永远不能回宫了。并不是打完了以后,宫女重新进宫当差,给老太后磕几个头谢恩就算完了。不是的,不是这样的。我没见过被打过的宫女还能重新回宫当差的。这是决不可能的,因为被打完以后,她必有怨气,有怨气就决不能再当近侍了,老太后是深明这个道理的。我们小姐妹们也渐渐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处处都要留心观察老太后的颜色。早晨一起床,上夜的、司衾的,就要仔细留心老太后的心情,如果气出得调匀,话说得慢声细语,那就可以和老太后说笑;如果今天老太后说话气发直,那就干脆不要多说话,唯一的语言是‘口庶’、‘喳’、‘是’,躲过这段时间也许老太后会顺过这口气来!这就是我们当侍女的规矩,也是我七八年来没挨罚的经验。
  “按说七月十五是个非常美好的节日。酷热的暑天刚过,天气早晚有些发凉了,天上的黑色怒云变成了鱼肚子色般的细片麟,风吹在人的身上也不那么发黏了,正好可以玩一玩,看一看茂盛的荷花,葱郁的树木。可老太后在这样好的日子偏不出游,就是遛弯也在长廊的北面。
  “总而言之一句话:老太后怕鬼!
  “据说,中元节是鬼节。宫里对这事传说得很盛,聚谈起来,添枝加叶,越说越玄虚。有的说这是鬼过关的日子。咱们阳世间不是有冬至节吗?那是斩监候犯人过关的日子。冬至节快到了,每个斩监候的人都要剃头刮脸,准备出红差,他们提心吊胆,担心自己要杀头了;有的冬至节砍了头,就坠入地狱,变成恶鬼了;有的冬至节熬过来了,以后还有活的希望。阳世间是这样,鬼过关也是这样。有的被超度了,脱离了地狱,脱离了苦海。放荷花灯就是这个意思。观世音菩萨不是居住在南海吗?南海盛开荷花,用荷花瓣做成了船放上灯,在黑暗的苦海里放上一盏明灯,指明了方向,让这些冤鬼们乘上船点着灯,登上了彼岸,这就叫慈航普度。在这个鬼过关的日子里,能帮他们一把,是功德无量的。也正因为阴世和阳世是一样的,有那种穷凶恶极、作乱犯上的鬼,自己明知超度不了,于是看到旁人被度,自生嫉愤,铤而走险,就同阳世间的人‘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样。那种无法无天的亡命徒,在鬼里更多,要提防的就是这种鬼。还有一种生前含冤,死后找替身的鬼,也是到处乱走。在这种升天和下地狱的关键日子口上,鬼是到处乱窜的。所以,老太后这几天里既不游湖,也不到僻静的地方去。
  “老太后是十分迷信的,并不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模糊态度,她是真信,不是假信。一过七月初十以后,丢失的东西就不许再找了。譬如老太后把扇子忘掉在什么地方了,但不许找,说不要找了,过几天再说吧!过几天真个找到了,老太后会说,我说不用找吧,过几天就会回来的。其他的东西也是这样。老太后认为这几天到处有鬼,鬼看见喜爱的东西,就许借去玩几天,所以不要找。对他们不要鼠肚鸡肠,要大大方方,如果找急了,他们反而会不好意思,就会把东西给毁了,往僻静处一扔,那就表示惹他们生气了。我们阳世上的人何必惹鬼生气呢?老太后这种体贴入微,宽宏大量的态度,对人是很少见的,只有对鬼才能这样大度宽容!
  “这些天园子里的瞎话也特别多。
  “有两个小太监在月色朦胧里到湖的西岸罗锅桥(玉带桥的俗称)北边去捉蛐蛐,很清楚地看见有两个人骑在石桥的栏杆上,面对面地坐着,好像两人在谈心,又像商量什么事,其中一个人总是比比划划的,但又听不见他们谈话的声音。两个小太监很纳闷,以为是护军查夜,跟什么人争起来了。小太监也不在意,时间很长了,等小太监走到近处细看,这两个人都没脑袋,当然不会说话了,只能彼此打手势,把两个小太监吓坏了,扔下蛐蛐罐,撒腿就跑。据说从此两个小太监茶饭不吃,迷迷糊糊两三天,仿佛得了大病一场。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张福亲口对我说的。他还说:‘有一天夜晚,我心里总感到发闷,想遛到长廊上坐一会儿,吹吹风,解解烦闷。谁想到心里一有闷气,鬼就会来欺人。刚把背靠在长廊的柱子上,就看见西边曲廊上远远有人在吸烟,旱烟袋锅里的火一明一灭的。我心想,谁这样大胆,游廊里向来不许吸烟的。我站起来想看个究竟,紧赶慢赶没有追上,可烟袋锅里的火,反而飘飘洒洒地成片儿飞下来。我有些生气了。喊声——站住,不要脑袋啦!嘿,根本没人理我。这时正好西边有两个查夜的,听到我的喊声,顺着廊子走过来了,问我:“刚才您跟谁嚷来着?”我说:“有个人在廊子里吸烟,跟您二位走个对面,您没看见?”两个查夜的说:“根本没碰见人啊,您大概刚起来,眼发了吧!”正在这时,我抬头一看,立刻对两个查夜的人说:“你们俩看,那个吸烟的人还在廊子里磕烟斗灰呢!”那两个查夜的说:“我们什么也没有看到。”咳!时运不济鬼来欺人,姑娘,大概我阳寿不会太久了吧!为什么让我活见鬼了呢?’”
  老宫女说到这里,停住了,不再往下多说了。旗下人心眼多,我正在病中,说些乌七八糟的话,怕我忌讳,惹我心烦,这该多不好哇。所以我紧忙着说:“您别多心,我什么忌讳也没有,回头我睡觉的时候,请您把皇历(过去把日历叫皇历,也叫宪书,传说这书避邪。)给我压在枕头底下就什么事也没有啦!”她知道我在和她开玩笑,也就松心了。从老宫女的谈话里,也可以了解大部分的情况,从上至至尊下到阉竖,整个颐和园是笼罩在一片迷信的烟雾里,昏聩如此,国事就可想而知了。
  “各种传言都慢慢集中到老太后的耳朵里,老太后是听进耳里记在心里,默默地点点头,仿佛真有这些事似的。四格格、李莲英等人表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透着‘谈笑扌为敌’,满不在乎的神气,照常哄老太后说笑。但不敢放纵,看出来是谈话中带着拘谨,不如往常那样自如。老张福就像秋天的草被霜打了似的,显着发蔫。这是他被鬼吓的,像有块石头压在他的身上。
  “过年过节是伺候神仙,神仙是由天上下来的,他们大仁大义,决不会胡闹,是保护着主子们的。鬼是由地里冒出来的,他们出了地狱以后就胡作非为,所以老太后不怕神仙而怕鬼。这大概是老太后的心理。因此到中元节祭鬼的日子,要多做好事,免得他们胡闹。
  “我们真像过关的一样,白天还好过些,人多有依靠,一到夜晚就糟了。姐妹们三五成群挤在一起,光一个人连屋子也不敢出。晚上睡觉,不论多热的天气,总是把头蒙得严严的。我们住在乐寿堂后面。没在颐和园住过的人,体会不到那种滋味。整个夜里到处叮咚乱响,七月十五前后正是各种虫子和小动物撒欢的时候,屋子一有亮,大的蚱蜢就来撞窗户,什么会飞的东西全来。野猫和刺猬专等着吃落地的蚱蜢,吓人的号叫声,唿哧唿哧的吹气声,彼此的吵架声,由晚上一直闹到天亮。本来我们当差就提心吊胆地怕误了差事,偏偏它们在夜里喧闹,虽然有值更的太监,也管不了多少事。野猫和刺猬这类的东西,根本不怕人,人往前进三步,它们往后退三步;人往回退三步,它们又往前进三步,因为这里有它们爱吃的食物,怎么也撵不走它们。我们侍女寝室的屋门向例是不许插上闩的,有值班的同伴在外头,女孩子又事多,为了方便,只把门掩上就算完了,可有时刺猬就能钻到屋里来。吓得我们蒙上头,身上冒白汗。谁都知道颐和园是个好地方,可在颐和园受苦的滋味,是谁也想不到的。我们一群十几岁不懂事的女孩子,无论白天黑夜都是战战兢兢地过日子。
  “中元节临近了。大家都在做荷花灯。这是全园子人们一次感情的大流露。
  “我们在宫里长年累月是不许祭奠自己的亲人的。一不许焚香,二不许烧纸,三不许上供。无论过年过节或遇亲人祭日,也只能找个没人的地方,愣一会儿神,默默地道几句,眨一眨眼皮就算完了,只有在做荷花灯的时候,能寄托我们的一切哀思。所谓一切,是为了纪念一个人做一盏灯,也可以为纪念第二个人第三个人,连续做第二第三盏灯。能尽量表达我们的哀思,这总算是极大的恩典了。
  “当然,我们谁也不会透露自己的心事,都说是给老太后积功德,但这秘而不宣的感情是彼此全然了解的。由于外界的环境,内在的心事,所以我们整个园子里都浸沉在一片沉寂的气氛里。
  “应该特别表白的是,对我们这群贴身的侍女还有额外的恩典。老太后在屋里像闲谈似的说一句,‘你们有给亲人带包袱(祭品)的,也可以交给法船给你们带去’。就这样的一句话,突然让我们身价提高了好多倍,像雷一样传遍了全园子,连有头有脸的老太监也会登门求情,求我们大慈大悲,多积功德,替他们代捎一个包袱给他们的亲人(死鬼)。因为这乃御用的法船,给普通人捎包袱,是皇恩浩荡,能沾上这个光,很不容易。他们说完,连续双腿跪安,感恩不尽,满面悲苦,实在是感动人。跟我们日常有来往的小太监更不用提了,这几天他们在暗地里窥视着我们,一有机会就远远地扑倒在地下,膝行几步,恳求我们开恩,给他们的亲人捎点东西。他们指天发誓,以后让干什么准干什么,大有舍身图报的意思。他们都是苦人,一出娘胎,不是爹死就是母亡,以致当了阉人。他们也最迷信,认为这是报答亲人千载难逢的机会,能给他们弥补上过去所欠缺的情意是天大的恩情。
  “我又想起我最好的女伴春苓子,春苓子这几天比谁都沉闷,我们都可怜她。她从小就没妈,继母对她很冷淡。她妈妈生她们姐妹三个,她最小,四岁时妈妈就过世了。她听姐姐说,妈妈死前有个愿望,说生你们三个,给你们浆洗衣服,不知糟蹋了多少桶清水。我死后在阴间是要罚把脏水都喝完的。我希望你们给我糊个牛,能替我喝些脏水,就算对我尽孝了。于是她想糊个牛让法船带去,就怕老太后不答应。小娟子心直口快,替春苓子禀告了老太后。老太后很夸奖了一番,说:‘苓子好孝心,让她糊吧!’这是老太后特殊的恩典。老太后在这个时刻是有求必应的。
  “我这里放胆说句话,老太后到晚年的性格大体是这样的。越沉默越有心事,往往闭着嘴半天不说话,在这个时候对下人越慈祥。由春苓子的事就可以看出来。这时大致是戊戌年(1898年)七月十五日前后的情形。
  “由七月十三日傍晚起,开始做法事了。这时对我们规矩特别严,一不许到游廊南边去,二出来进去必须用水盆照自己。法事由三棚经组成:一是僧,二是道,三是喇嘛。这做僧、道、番法事的都是有名的高僧高道。法源寺的僧、白云观的道、雍和宫的喇嘛,平日都是请不动的,只有老太后做道场才出来广结善缘。每棚100人,各有自己镇山门的法器,如和尚的铙钹,道士的长鼓,喇嘛的法螺,由薄暮时吹奏起,绕着法坛行走,此起彼落,各教有各教的玄妙。
  “据老太监跟我们谈,和尚和喇嘛是一回事,都是讲超度,以劝善为主,他们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道士不这样,道士是凭法力,讲的是拘魂镇压,捉住鬼头,最后放焰口。
  “放焰口是糊一个大鬼,有一丈多高,蓝袍蓝脸,很凶恶,嘴两旁涂着火红的颜色,像由口里往外冒火焰似的,所以这个鬼叫焰口。据说在枉死城里有成千上万的饿鬼,而饿鬼有个头领,蓝袍蓝脸的鬼,就是饿鬼头领。七月十五日地狱门开了,群鬼走到了阴阳界,和尚喇嘛念经超度他们,道士是把大鬼拘来,喂跑了他们让他们好好地出地狱。三教都把喂鬼的食物叫斛食,是用面在大的盘子里做成螺旋形的一个圆陀螺,把很多像饼干似的小圆饼,整齐地码在上面,念经念到一个间歇,就洒一会斛食(小面食)。到最后,七月十五日夜间,鬼被喂饱了,肚子里有食,身上有了力量。大鬼喷出火来,照亮了地狱,鬼就冲出阴阳界,再重新托生。——这是一件人和鬼打交道的事。
  “法坛分水上与陆地两部分,所以也叫水陆道场。水上和陆上同样的排场。在放焰口以前要做个法事,叫烧楼库。并排五个楼,中间是主楼和旁边四座小楼联缀在一起,里面盛上好多的金银财宝,都是金银纸做的纸锭。在水边路口焚烧,这是给鬼放赈,让他们当盘缠(路上的零花钱),好安心上路。
  “放焰口是个高潮,鼓钹齐鸣,佛号喧天,三教齐心,共同超度,是最大的法力,也是最大的慈悲。在放焰口的同时,也要烧法船了。所谓法船,是一个大的像船形的纸糊的楼房,里面容纳好多的东西,有各庙供献的祭品(都是纸糊的,只有有名的几个庙能有资格做),有各王府送来的钱箔,有宣佛号、念咒语、诵天王经之类经纸,更多是纸钱。此外,有私人的慰问品。这是人和鬼临歧分别的一种哀思,鬼又要和亲人告别了。慎终追远是中国人思念祖先的淳厚感情,在这里流露得最充分。人们都默念着,流着泪,暗暗呼唤着自己的亲人,希望自己的慰问品能送到亲人手里。
  “一切都安置好了——鬼吃饱了,路费有了,带上了公家和私人的慰问品。渡口上的荷花船早已准备妥当,引航的照明灯也都点燃了,地狱里又大放光明,大鬼小鬼乘这大好的时机要托生彼世了。最后用鞭炮相送,放盒子(上好的一种焰火),烧葡萄架(一种复杂的什锦盒子焰火,能延续烧几十分钟),用人间最隆重的祝礼,祝他们一路顺风。给鬼的安排有多么周到啊!
  “让他们愉愉快快地走,免得在人世间惹是生非。这大概就是中元节作法事的目的吧!这就叫——有钱能买鬼推磨。老太后是深明这个道理的。
  “老太后高高地坐在听鹂馆的凉台上。这是夏天经常临幸的地方,一来凉爽有风,没有蚊子;二来皓月当空,放眼四望,能看到作法事的一切举动。节日的晚膳也摆在这里。七月十五日是热的季节。吃的多是水晶的东西,水晶鸡脯,水晶肚,南糟鹌鹑,冰糖鸭子,一面吃一面听着和尚道士们诵经的声音。等到和尚道士们绕着法坛念经放鬼的时刻,老太后也双手合十,微闭二目,抬头又望见西南湖边上一片火红,湖面漂浮着荷花灯,繁星似的闪烁着,心里可能充满无限的安慰。从此,雨过天晴,一天云雾散,好像中元节驱散了心底里的一切阴影,老太后又心安理得地放心做她的一切了。”
  正是:朵朵金莲放满河,焚船烧库吟弥陀,夜阑纵目听鹂馆,狐火惊飞鬼火多。
  过去齐宣王对孟夫子说过:“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说白了叫“别人的心事,让我给猜着了”。我们不妨猜猜老太后的心事。读历史不也会常常由此及彼地联想吗?文墨话叫“以古准今”。中国第一个太后专权的要算是吕后了。吕氏害死了赵王如意,又肢解了赵王的母亲戚夫人,历史上称为最残忍的“人彘”!最后赵王的阴魂又祟杀了吕后。堂堂的《史记·吕太后本纪》里明明白白地记载:三月中旬,吕氏外出,参加一个除灾去邪的仪式,回来走在名叫轵道的地方,忽然看见一个形如黑狗的东西,钻进了自己的胳肢窝底下,忽然就不见了。请人占卜这件事,说是赵王如意在作祟,从这以后吕后的腋下就疼痛起来……七月中旬病势严重,八月一日(《史记》记为七月三十日)就死了。这是多么吓人的事呀。在刘邦死后十五年里,吕氏大权在握,耍尽了威风,结果还不免被鬼弄死。这样的宫廷大事,老太后不会不知道的,尤其是第一个太后专权的结局。老太后害死的人并不下于吕后。前车之鉴,想想自己晚年的结果,也不能不感到心惊肉跳。这或许就是老太后实权在握,不怕人而怕鬼的原因吧!慈禧西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3 17:20 , Processed in 1.97808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