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遗骨。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第九,出土物与其《遗令》中薄葬要求相符。此墓葬虽规模庞大,但是所出土的陶器都是素面陶,器型偏小,做工粗糙,符合曹植《武帝诔》中所说的“鸣器无饰,陶素是嘉”的记载。其随葬的金器都是生前衣物上所用之物,并未有为其入葬而特制的金玉器,只有器圭和璧等礼器,且均为石质,符合《遗令》中所规定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此墓葬的形制、规模、出土文物,结合鲁潜墓志和西门豹祠等的相互位置,以及历史文献有关魏武帝陵位置的记载,专家们初步认定,西高穴墓葬的主人就是魏武帝曹操,此墓葬就是魏武帝曹操的高陵。
这一结论,其实是在之前的专家论证会上定下的。
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肯定要召开专家论证会,何况发现的是曹操墓呢。
为了确认墓主身份,河南方面先后邀请、组织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从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和体质人类学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证。
据笔者了解,这样的论证会有四次,其中两次应该是国家文物局牵头组织的。四次论证会上,都由主持发掘的领队潘伟斌先生介绍墓葬的清理和发现情况。其中有三次论证会最为重要。
第一次,2009年5月。河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举行“东汉大墓发掘论证会”,当时发掘工作过半,尚没有进入墓室。与会专家、学者凭相关文献、被盗文物、现场勘察,认为“有可能是曹操墓”。这与媒体的报道是一致的。
第二次,2009年11月19日。由安阳县政府邀请国内十余位著名学家,到墓地现场勘察。当时,有“魏武王”字样的铭牌已出土,返回后,论证会在安阳宾馆连夜召开,多数专家倾向于“曹操墓”。
第三次,2009年12月13日。这是三次论证会中规格最高、最正式的一次,外界比较感兴趣的三具人类骸骨的年龄、性别,都是这次论证会上最终敲定的。
这次论证会参与人员都是重量级的。主要有: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黄景略,河南省文物局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考古与古文字学专家郝本性,“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李伯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安家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博士王明辉,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汉魏史专家梁满仓,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历史学会会长朱绍侯等。
会上是有疑问的。比如,曹操是与王后卞氏合葬的,如果男骨60岁左右接近曹操本人实际年龄,那最大50岁左右女骨与70岁去世的卞氏相差就太大了。但最后,还是“一致”认可了西高穴墓葬是曹魏高陵的初步论证。
文章摘自 《曹操墓出土内幕》 作者:倪方六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