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一代枭雄曹操病逝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曹操临终前留下一份遗嘱,陈寿在《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摘引过这份遗令:“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戌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珠宝。”
稍后曹丕继承了曹操魏王的地位,改元延康,不久逼迫汉献帝“禅让”,是为曹魏王朝。于是先王遗令作为最重要的历史文献入藏曹魏的皇家档案馆,魏晋易代后,继续藏在新王朝的皇家档案馆里。两晋著名文学家陆机充当史官时曾亲眼看到过这份文献,在《吊魏武帝文》一文中有所引用。陆氏在该文中只是摘录了一些他感兴趣的材料,又同自己的观感混在一起,颇不利于保存文献,但仍足以与《武帝纪》所引者互为补充。曹操遗令中现在所能知道的内容。约可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遗令指出,天下尚未安定,部属应继续在原地点、原岗位完成原来的任务,不得乱动;军事上继续实行法治,但自己过去执法时也有感情用事的地方,这一条不能效法。由此可见曹操临终时头脑很清醒,对于形势有正确的估计,对自己也有一分为二的评价。一位最高统治者能做到这一步,实属不易。
其次,要求实行薄葬。曹操平时生活比较俭朴,死后墓葬也不准阔气。这里大约还有一大原因他没有明言,那就是值钱的陪葬品容易引来盗墓者。汉末天下大乱,盗墓成风,军阀们大张旗鼓地干这种事,曹操本人也领导过颇具规模的发掘取宝活动,甚至专门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因此遭到袁绍手下笔杆子陈琳的揭发和痛骂。陈琳写了篇文章叫《为袁绍檄豫州》,把曹操盗墓这件事情作为他的罪状之一,揭发了出来,檄文中是这样写的:“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曹操的盗墓动机并不复杂,他就是为了筹集军饷,才打起了盗墓的主意。这种盗墓行动,应该是曹操早期的一种行为。当时董卓拥兵自重,曹操“散家财、合义兵”,筹集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去讨伐董卓。但他穷得只能靠盗墓筹集军饷。曹操临终前特别强调薄葬,无非也是为了避免后人“发丘”、“摸金”。与其他的帝王将相相比,曹操墓要寒酸得多。薄葬制是曹操生前一直提倡的。一跟他早年参与过盗墓活动,亲眼目睹不少坟墓被盗后尸骨狼藉有关。二是跟他一直提倡的节俭生活有关。据说他10年只盖一条被子,死的时候穿的衣服上还打着补丁。三国名将陆逊的孙子陆云当年在铜雀台见到的曹操遗物:除了曹操盖过的被褥、使用的腰扇、裹发巾以外,有几件东西倒是让人颇感意外,一个是曹操在当时居然用上了牙签一样的东西来剔牙!曾听闻曹操生活俭朴,使用过的“牙签”也不肯丢弃,在这里得到了验证。
第三是关于财产、家属和歌舞妓的安排。遗令中提到的“余香”,是指当时人们很重视的由西域输入的迷迭香,曹操准备将其分给他的妻妾。曹操身边的妻妾和地位更低一些的女人不少,先前曹操说过,自己死后她们应当改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在正式的遗嘱中则不再唱这样的“高调”,只说是叫这些女人们做些手工活儿,卖点钱养活自己或补贴日用。大人物一死,原先靠着大树乘凉的女人们决不可以指望再过先前那样的日子,曹操把这点看得很透彻。曹操虽未称帝,地位却相当于皇帝,临终之际能说出卖履分香这样的话来,令人读了不能不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