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537|回复: 7

[转载] 罗、毛本《三国演义》咏公瑾诗词对比+评析(PK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font id="fosi">一、先看看群英会上这首“歌”:

(毛本)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上一篇:罗版三国二百位武将武力分析(上)
下一篇:原版《三国演义》里被毛宗岗删除的赞吴国的诗汇总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本)歌曰: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业成。王业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兮,吾将醉。吾将醉兮,舞霜锋。</p>评:
    先说罗本。立功名,王业成,四海清,天下太平。罗本以公瑾歌之的形式将其宏大的志向展现给读者。佐君王以成四海之业,天下一统,此谓公瑾之志。而赤壁大战风云渐起,群英会上谈笑若定,以此为歌,正可说明其人志存高远,故大兵临前而行色不变。罗本此歌对人物形象的丰满有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不可擅改。
    两种版本的对比,表面上看是毛氏父子惯用的魏吴删改之法,不足为奇,其实不然。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的心理:脸色时阴时阳、气量小、有时冲动、好面子,这些性格合起来“设计”就合理了,演义中周周这个“脸谱”就好“画”了。安邦定国之志?小聪明,小把戏就够好了。四海、天下啊,不如个人主义的“慰平生”更合适。所以毛本对“公瑾之志”的论述砍成这么两句:“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其修改的本质是对核心的“公瑾之志”做手脚,要害是为了将“公瑾之志”进行模糊化处理。为什么呢?模糊化的“公瑾之志”才能更好地配合删改后的人物形象(且不从“用心险恶”论入手)。公瑾在毛本的形象不用多说,再看看两首歌,就明了了。   
    裴夷直《观淬龙泉剑》曰:“莲花生宝锷,秋日励霜锋。”世人又有言:“十年磨剑得霜锋”。“霜锋”之意甚重,以“醉舞霜锋”得配公瑾之志,何其畅快!!毛氏父子却改为“吾将醉兮发狂吟”,说实在的,与群英会上的儒将本色、谈笑自若的风采相去甚远。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蒋干中计”中由蒋干嘴里说出:“公瑾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雅量高致是啥意思就不必解释了);“将星陨落”一节中也不得不写:“弦歌知雅意”,而此处却恰恰违了“儒”、“雅”二字,自己打了自己嘴巴,口黑,口黑。当然毛氏父子是不会去想这一点的。将人物性格乃至个性进行“毛氏”归纳,终于成型了一个“完整”的周瑜形象。当然,应该承认,毛的成型功夫下的足!如若不信,可看第三大点的细处对比。



二、再来就是足以享名千古的“赤壁大战”了:

   (毛本)
后人有诗曰:“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又有一绝云:“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叹前朝割据忙。南士无心迎魏武,东风有意便周郎。”

   (罗本)
有赋曰:
   汉朝欲灭,曹操独雄。领大兵初临塞北,列战舰以图江东。力似峨峨之泰山,势如浩浩之穹窿。剑佩交加,尽参随于玉帐;兜鍪错杂,皆显耀于艨艟。时也,天气严寒,江声吼冻。夜月上而星斗昏,东风起兮天地动。展黄盖之神威。助周郎之妙用。流光闪烁,涌一派沧浪之波;烈焰飞腾,扫百万貔貅之众。俄尔,巽二施威,孟婆震怒,祝融发雷霆之声,荧惑荡乾坤之步。波底鱼龙,云间乌兔,愁海竭而江枯,总魂惊而魄惧。帆墙森耸,皆为风内之灰;士卒狰狞,已绝阳关之路。忽见将冲红焰,军突黑烟,周泰捻衡钢之槊,韩丹挽雕弓之弦,蒋钦捐躯而挫锐,陈武舍命而争先。公瑾周郎,谈笑独挥其麈尾;德谋程普,往来尽仗乎龙泉。乃有徐盛辅合丁奉,吕蒙协助于甘宁。凌统提兵,杀散山前之阵;潘璋纵火,焚烧岸上之营。太史慈断蕲、黄之要道,董元伐劫江、汉之途程。吴侯驾船为后应,陆逊驱骑而前征。恍若密布天罗,深埋地网。乘马者莫可加鞭,驾船者安能荡桨?风送火势,焰飞千丈之光;火趁风威,声撼半天之响。焦头烂额以浮沉,粉身碎骨而偃仰。嗟吁戏!遍野横尸,满江翻血。闻鬼哭而神号,似天崩而地裂。孔明回还夏口兮风正狂,孟德败走华容兮火未灭。数既难逃,天已剖决。鼎分三国之山河,名播一时之豪杰。

   宋贤有诗曰:
浩浩长江风浪生,当年赤壁夜交兵。负忠若不因黄盖,妙计何曾识孔明?
战舰艨艟乘烈焰,征驺铁甲陷连营。二桥稳坐东吴地,留得周郎万古名。
   又诗曰: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又诗曰:
    漫夸黄盖施猛火,须仗诸葛夏口风。
    况是周郎谋太毒,盈江战舰一时空。
   胡曾先生[[咏史]]诗曰:
    烈焰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用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评:
    本来写了一段了,不过想想这里不能从细处来举,说服力不够。
    毛本此处留一首,自补一首。用意自然是为了“大局”着想,看看大战过后评述太多,以其的心理和逻辑删之,以整合罗本魏吴之叙述。不过让我们从深层次想想,罗本此处大篇幅诗、赋的目的只是为了吹吹东吴,迎合演义写法和故事手法??不然!
     
    写法方面是有夸张,是为了衬托此战的恢弘气势,而更进一步的目的:补充说明此战在三国之势形成上的重要作用。也就是常说的历史转
折点。(不在杀伤的叙述上)   
    此处的诗、赋与演义中对“赤壁大战”前因后果过程进行详述的目的与作用是一致的。在于定基调,在于理顺演义中“枝与叶”的关系,进一步讲,是演义给大众带来“树”式印象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样的大删减,对“赤壁大战”在演义中的地位绝对是有削弱的。而以演义的总体篇幅比例来看,这种删改也不是非进行不可的,这是很明显的,何况是大动作。
    以单节篇幅过长问题(阴暗论先放一边)的片面标准去删改,而不顾对演义转折大局的进一步把握,造成了演义的损失,层次的损失,大局的损失。
    举个简单的例子: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如果让毛氏改,这句基本也要蒸发了……滚滚而逝长江之景,想到建下不朽功业的周瑜,转而慨叹自己的际遇与未遂的功业。由表及里,由外及内。无“表”怎么推至“里”?总不能指望大家看你毛本时就是三国通,什么关键点都明白;而且思路还要和你一模一样吧…………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hans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hans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hans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差距啊,,,前人“田地”后人“丢”。。。崽卖爷田心不凉。。。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id="fosi">   三、关于“卧龙吊丧”: (标点暂不论,只把不同字眼以颜色点出)

   (毛本)“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罗本)呜呼公谨,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不伤?我君实爱,酹(音类)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际会风云;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虏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桥;汉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主不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于来说;府皆纳舌,事主终济。吊君弘才,文武筹略;:迩迩小子,心寒胆落。昭君凛凛,公独谔谔(音恶。张昭欲降曹,独周瑜不肯耳。)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资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哀泣,更皆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谨!生死永别!朴守其真,冥冥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无知音!呜呼痛哉!尚享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id="fosi">不同之处评之:
   “人岂不伤?”,一个“岂”字,由演义中的诸葛之口发出,一字可评——假。
   “仗义疏财”,重的确是在“义”,但明显带了江湖气,如果搭配甘宁虎将还可以,怎堪配才华卓越,气度雍容的懦将呢?“尚义疏财”,一个“尚”字,人性的观点就勾勒出来了(中文真是博大精深),这样一来,其人之性与义两方面都体现了。
   “万里鹏抟”,晕,作为前提的“弱冠”又不改掉,何来“万里鹏抟”??错不在总体描述,在于前提和范围没搞清楚。就算是着眼于整体,毛本的周周描写之中(被改的)看得出这四个字吗?“际会风云”比较合理,点出了东吴第二代君臣义结之情。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hans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吊君气概,谏阻纳质”中“谏阻纳质”只是一般臣下所为,最多评一个“有点政治头脑的直臣”称号。而“主不纳质”,一个“主”字,周瑜在吴不一般的地位跃然纸上,而与权领江东一节中吴夫人话“江东之事,全仗公瑾,愿无忘伯符之言,则孙氏举族荷戴矣!”等相照应。
    群英会及赤壁火攻两句不评也罢,理由同第二大点。
   “主已哀泣,更皆泪涟。”更衬托出了周的特殊地位,与权的关系不一般,与“主不纳质”相照应,照应的情况很多,不详举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此天下,再无知音!”(罗本) 俗语说:一而再,再而三。“再无知音”表现了周作为知音的唯一性和可贵性。昔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亦是此理。而毛本“更无知音”,说的是再多一个没有,原来有几个?是不知道的。此处唯一性不明。故不应取“更”字。
    本为今世无双之知音,只因“各为其主”四字便不可相善。。。
另议:
    周瑜的形象问题,历来为人们所关注。罗结合当时知识分子阶层(士大夫文化)与民间文化(各种类型),用其想象性文学构思使得似乎相悖的性格因素(前面总说2种,实际上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演变)终于融出了一个崭新的周瑜形象。(不是说这样是完美,是个人思想的突破)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没完全弄清楚的情况下,擅改文学、艺术形象,不是明智之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3 01:43 , Processed in 0.09659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