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130|回复: 1

[转载] 浅析《三国演义》的哲学思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作为一本历史演义小说,有其丰富的文学价值,同时在一桩桩熟悉的故事背景下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首先,从整个大时代背景来看,三国历史的发展反映了历史演进的基本规律——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诸侯割据,天下已然四分五裂,由此引发了一种群雄逐鹿的场面。魏蜀吴三国在经历了千百次战争洗礼后鼎足而生,在其形成过程中无非是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在起作用。事物的发展就是量变和质变的相互交替,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三国的发展无不是人才、城池、军队等的累积而形成的,这是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同时,在三国鼎立的数十年间又存在着矛盾的对立统一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三国之间有着直接的利益冲突,而他们之间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即魏强,吴蜀弱,因此必然有你争我夺——这是斗争性;吴蜀虽不两立,但在共同的敌人魏国大兵压境时,却能联合一致结为同盟抵御外敌——经典战役赤壁之战表现了他们之间的同一性。在经过几十年的战乱后,晋国灭蜀吴,一统天下,结束了三国时代。

  其次,小说的结构宏伟,将三国时期近百年来头绪纷繁的政治、军事斗争和各种错综复杂的事件,众多的人物关系形象地反映在一个一个场面中,情节结构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既写出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又展示了明争暗斗的曲折隐情,也突出了人物战争中的智能、作为、个性、性格,实现了历史的真实性和艺术真实性的高度统一。小说从不同的程度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悲惨历程,反映了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诸葛亮:才智双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为蜀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孔明也不例外。在他任丞相期间,凡事亲力亲为,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书中提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虽说精神可嘉,但未免过头了。哲学里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作为蜀汉军政的“第一把手”,小事做完,大事做尽,别人又做什么呢?又怎么发挥别人的主观能动性呢?又怎么使别人的能力得到培养呢?何况小事做多了,必然会影响大事,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大事上。这样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利,所以,终于导致自己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寿五十四岁,中道丧亡,难道不可悲可叹吗?他为复兴汉室,六出祁山,却最终功败垂成。事实上,当时蜀弱魏强且蜀国连年征战,国力衰退,国内人才凋零,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属不智之举,不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没有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单凭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也为蜀国灭亡埋下了祸根。

  周瑜:才能堪比诸葛亮,有经国纬世之才。在赤壁之战中他高超的军事才能表露无遗,但同时他的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也体现了出来。孙刘两家既已结为同盟,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代表赴吴协助抗敌,本应齐心协力,但周瑜嫉妒孔明才华,欲除之而后快,处处设下陷阱害孔明。此举虽说是为吴国除去一个劲敌,但此时乃联合抗敌的关键时刻,周瑜这样做只会破坏同盟,给敌人可乘之机,既失信义又失堡垒,岂不愚乎?这件事可以看出周瑜在矛盾问题的处理上分不清主次,曹操大军压境是主要矛盾,劲敌诸葛亮是次要矛盾,而周瑜在主要矛盾未解决时,退而求其次对付次要矛盾,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损失大矣。他的这种性格最终造成了他“赔了夫人又折兵”,英年早逝的结局。

  关羽:一代武圣,勇冠三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杀颜良,斩文丑,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关羽是忠义的化身。但关羽有他的缺点,刚愎自用,心性高傲,这也是他失荆州的根本原因之一。当他得知黄忠也是五虎上将之一时说:“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再看他进攻樊城、襄阳之前,对待部下傅士仁、糜芳的过火态度令二人满面羞愧。用现代人的话说,关羽根本不会协调人际关系。吕蒙假退以惑关羽,由于他的自满而蒙蔽了双眼,只看到表面现象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以致丢了荆州。退到麦城,因其糟糕的人际关系,无人愿前去救援,最终被擒。一世英雄就这样毁在了自己失败的性格上。





上一篇:貂蝉生死之谜:确有其人 还是人为杜撰?
下一篇:三国军团调查(刘蜀篇)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谡:这个人物在三国中并不怎么显眼,却因为一件事而出名,也因为这件事而丢命。论智谋,他的确是个做军师的材料,但论打仗,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将才。刘备临终前曾留言与诸葛亮,谓曰:“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马谡对兵法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然在决定北伐成败的关键战役街亭之战中,诸葛亮不顾先帝遗言,弃老将而用马谡,以致惨败而归,于是便有了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这件事情表现了一个经典的哲学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直接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同实践产生的客观结果相比较,使真理获得现实的证据。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最具权威。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战国时的赵括,一样的纸上谈兵,一样的悲惨结局。

  还有一个悲剧人物:杨修。作为生性多疑的曹操身边的主簿,他不甘埋没,乐于表现自己。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次又一次地看穿了曹操的心思,这让曹操是十分恼火,毕竟作为君主,是不允许有人拆自己的台的。然而杨修毫不收敛,变本加厉,最终使曹操忍无可忍,借口“鸡肋”之事杀了他。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度就是使事物保持自己存在的限度。在这个限度以内,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量变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就能打破事物的存在,使事物变为他物。杨修一次次的表现最终导致了被杀的必然结果。

  ……

  以上这些人物的悲剧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乃至国家的兴亡。蜀国后主昏庸,不思朝政,国力由于连年征战日渐衰弱,这些足以导致最终灭亡;吴国偏安一方,不思进取,君主沉迷酒色,怎能不亡?这些原因又导致了晋国一统江山的结果。从总的方面来看,整个三国历史都处在相互的联系与发展中,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才使事物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跌宕起伏,创造了这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三国硝烟已经消散,但那些鲜活的面容,熟悉的姓名不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深思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22:31 , Processed in 1.11477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