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172|回复: 1

[转载] 说三国时代的侠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从小爱看武侠,尤其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可以说这也是所有中国人的一个情结。 侠——一种渗透于中国人血脉的精神。闻一多曾说“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这个土匪就是“侠”。

  从远古的执剑之族,到先秦的“国士”,“游侠”,侠义之道始生,游侠之立身扬名,靠的是结私交,讲义气,重然诺,轻生死,言必信,行必果,“不爱其躯,赴士之扼困”(《史记·游侠列传》),而至两汉的豪侠,“权行州域,力折公侯”侠开始真正左右了中国的历史。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汉魏皇权对豪侠势力的摧残,侠义的发展可谓步履艰难。

  如果说金庸先生真的曾想以三国为题材写小说的话,那他无疑将要表现“侠”对中国历史的这种左右。

  说到三国的侠客,可以说,他是中国侠客历史的一个枢纽。

  其导致的长达三个半世纪的乱世,犹如当年的战国时代,充斥着宫体与清谈,阴谋与屠杀,侵略与叛逆,使本已奄奄一息的专制社会居然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并且萌生了新的活力。

  其间,在被东汉儒学衰竭了的这篇土地上。突然出现了成百上千的桀骜不驯的人物,正是他们继承了掩埋在历史尘屑下的侠的血脉,突破了弥漫东汉百余年的崇文厌武的文化氛围。

  也许正是自己对‘侠“的这一情结,所以决定了自己对三国人物的好恶,像曹公的举手投足,一股湖海豪气立现。其他另有不少草莽英雄,桀骜人物,即便没有奇才亦或韬略,大其身所带的这种豪气却也让我对他由衷喜爱,其如甘兴霸,太史子义之流。子义的那句”丈夫生世,当配三尺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焉“就是三国人语中很令我感慨的一句。而相反,孔明等一些看来道貌岸然,似乎更符合千年儒家标准风范的人却是我所不喜欢的,然而前面闻一多先生所说的斗争在中国人的灵魂里的儒家和土匪。却是以儒家站的精神统治地位,(前些时候曾写过一篇”论侠的毁灭宿命“曾论述过这个问题)所以才有这么多年来对三国人物的不公正评价。

  因而也有心写这样一部武侠表达自己的这些看法,奈何水平和时间都有限的很,故只能在此闲扯几个三国的侠客。

  三国的侠客存在方式,呈现出一个复杂的过度型形态。有早期武侠的回光返照,也有新形态的出现,有民间侠的重新活跃,也有豪强势力的沉渣泛起。



  说说三国时代的侠客(1)——民间侠

  两汉是豪侠的时代,他们“权行州域,力折公侯”,然而经过西汉三次对豪侠势力的大规模清洗,豪侠在他的历史舞台上已然开始走下坡路了。而经过东汉百余年的崇文厌武的文化氛围的压抑,到了唯晋时期,豪侠已无向时声势,而春秋之后阔别数百年的民间侠却又重新活跃起来。

  三国中的魏国是有记载的民间侠最活跃的地方。魏的名将典韦早先就是陈留郡夷吾县的一名侠客。史书上说他“形貌魁梧,臂力过人,有志节任侠。”他为了替好友复仇,身藏匕首,只身闯入官吏李永家中,当场刺死李永夫妇,然后徐徐走出,追者百人,居然无人敢近。典韦“由是为豪杰所识”名重一时。

  有类似侠行的三国名将还有太史慈等人。太史慈早年为小吏,曾因“怀刀截书”而“遁还通郡章”。“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连当时的北海相孔融都“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

  后来孔融为黄巾贼管亥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慈留三日,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

  其为酬君子而单骑突围搬取救兵,端的是史迁笔下的游侠本色。

  其余还有张邈,“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夏侯谆“曾杀辱师者复仇”;徐庶为友“借躯交报仇”杀人后白灰涂面,披发而走……

  正是在这样一批任侠之士的推动下,侠风又逐渐在社会上蔓延。

  其中,最著名的民间侠即为所谓的“汉唯间四大名侠”。

  三国时期曹魏的《魏略》,被称为“巨细毕载”。书中特辟《勇侠传》,就记下了这四位侠客——孙宾硕,祝公道,杨阿若,鲍出。

  他们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其言其行全面恢复了昔日的侠义传统,有古游侠之风。孙宾硕曾在急难中冒死援救遭宦官迫害隐姓埋名的逃犯赵岐;鲍出尚节义,在土匪劫掠时,不但只身救出老母,还奋不顾身地解救邻居老妪;杨阿若曾单骑突围,搬兵诛杀豪强大姓——黄昂,震惊一时;祝公道更加,曾蹈险牢狱,解救出素昧平生的魏国名臣贾逵,不语而去,为一时所颂。

  此四人的事迹在《三国志。魏书》中的《阎温传》有引魏略的详细介绍。



  说说三国时代的侠客(2)——豪侠





上一篇:魏晋风尚和隐士文化
下一篇:72名将三国有十三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时期,是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不但春秋之后阔别数百年的民间侠重新活跃起来,两汉保受摧残的豪侠势力也如沉渣泛起,又得到了新的发展。

  然而,因为其处于一种过度形态,新旧交替,杂然并存,故远比两汉豪侠的形态来得繁复。其间,有施爱尚义,有醇厚之风的志士,也有放纵末流,豪暴凌弱的恶霸。

  而其中最为相通的一点,就是他们往往都是弃文就武的世家子弟。而其习武任侠又大多怀有政治野心,希望以此取得一定的政治资本。

  东汉末年,乱象已现,对此有先见的上层社会成员开始重新对自己进行自我设计。其中,有曹操,张邈,袁绍,袁术等最为著名,他们结交豪侠,并非只图自保于乱世,而是弃文习武,好为侠行,以求在风云际会时有所作为。据说曹操“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曾私自进入权臣中常侍张让的室内,被发觉后手舞短戟越墙而出,追兵对他也无可奈何。

  梢后,四海不宁,干戈纷扰,上流社会人物习武任侠更为普遍,三国中的吴将鲁肃,本是富家子弟,见天下大乱,便学击剑骑射,并招聚百名轻侠少年,成为一名豪侠首领。平时,借上山打猎的名义,暗中在深山进行军事训练,并加以严密的组织,形同军队。后来,便利用这之力量,保护族人移居江东。

  曹操的族弟曹仁与此相类而更胜之,后来将手下的近千轻侠少年拉入了曹操的起事大军。

  也有另一部分豪侠群体,因宗族关系举族筑堡聚居,豪侠头目即为坞堡的军事首领。许楮便是一例,他“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他曾将坞堡中的男女老少按军事方式严格组织起来,打退了万余土匪的攻击,“闻者皆畏惮之”。

  而当时上流人物的习武任侠,则大都怀有政治野心。战乱和混乱的政局使得习武比饱学通经更易出人头地,因此他们的任侠,不过是实现自己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和途径。由于他们的大量涌入,极大地改变了武侠世界的结构和成分。

  不得不说,他们才是三国时代“侠”的主角。


  说说三国时期的侠客(3)——难当贼

  唐朝名将李世绩曾说自己:“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年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而这一现象,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与一部分武侠在战乱中进入官场相反,另一部分武侠在这空前的大动乱中沦落为盗贼,进入绿林。

  吴国的名将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曾因“轻侠杀人,藏舍亡命”,在巴郡一带为盗寇,他每每带着游侠少年闯荡江湖。每次出动,都成群结队,携带着插着羽毛,装有响铃的弓箭。百姓一听到铃声,便知道是他们一伙出动了,都赶快躲避。对于他们,地方官吏无可奈何,这样,甘宁一伙就在那干了二十多年的“绿林买卖”。

  三国时期的武侠流入绿林,成分复杂,情况各异,可以说仍只是支流,他们一旦有机会,便会摇身一变,重新走上权利的舞台。象前面提到的甘宁,最终的归宿仍是孙氏王朝的将领。

  这也是三国侠客的普遍归宿,三国时期频繁的战事及军事实力在权力斗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产生了对武士阶层的的大量社会需求,这一切,都为武士最为集中的武侠阶层成员进入上层社会权力圈创造了契机。因此,无论是以前提到的地方豪侠还是民间游侠,亦或是刚说的难当贼,他们中都有不少最终成为了朝廷的武将,也正是如此,他们的名字才得以被历史记录了下来。

  像许楮,不但自己封侯拜将,而且其手下的虎士也都被曹操“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皆剑客也”。

  当然,直接成为军事力量的武侠也有不少是直接危害了当时的“东汉朝廷”。如拥兵入京,祸乱汉室的陇西军阀董卓,史载“少好侠”,长而“以健侠知名”,又臂力过人,能左右骑射,是一个典型的赳赳武夫。他后来乘乱进京逞凶,导致汉室倾覆,诸侯蜂起,竟影响了中国数百年的历史。巧的是,另一个导致东汉覆灭的祸首——“黄巾党”张角最初所倚赖的“刺客死士”也是一般无二的“难当贼”!

  两汉以打击豪侠称著,最终因果循环,偏又覆灭于“侠”,导致了史无前例的三国局面的形成,其天命乎?


  小可才疏学浅,三国侠客的文章就写到这,多谢各位的观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3 10:50 , Processed in 0.66155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