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824|回复: 2

雁出塞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翻开中国地图,秦长城自西向东,横亘华夏发源的黄河流域。在这个巨大“几”字型河流的第三个弯角,长城内墙阳方口往东,恒山山脉的北方,座落着绵延700公里的雁门山。著名的北岳仿佛上下五千年来发生在这片广袤大地上无数史诗和传奇的纲领,而夏屋,雁门,勾注则皆属分章。战国时赵无恤之姊磨笄夫人在夏屋山呼天而自戕,山海经中记载着“天造神为” 勾注山的传说,两山之间便是我们的目的地,也是这个故事的出发点------雁门。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山海经•海内西经》载“雁门山,雁出其间”。不知曹操在写下这首《却东西门行》时,是否刚放下其子曹彰大败乌桓无臣氏的那一封捷报?亦或念及赵国李牧,先秦蒙恬,西汉卫青在那里抵御匈奴入侵,几番征战,累累白骨,忍不住怀古感幽?
   正如那里的许多名胜都带着“雁”字一样,令人无法不想到深秋长空中的队队哀鸿,和揉杂了血锈气味的凛冽朔风。刀光剑影,金戈铁马,许多年后毛泽东一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说尽了这古今兵家必争之地蒸腾着的缕缕煞气。在此处,汉与匈奴,晋与鲜卑,隋唐与突厥,宋与契丹,蒙古与金,明与鞑靼,两千年来长城上的烽火竟未尝熄灭。当地民谣言“雁门关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种麻。百里并非枣梨树,三春那得桃杏花” ,不能怪人懒惰,实在是无奈何那狼烟蒙故堞,战火照戍营啊。
  多希望我能借一把神力,挥手抹去塞北的黄砂,亘古的征尘,将时间还原到公元188年的早春。那时尚是清晨,雁门山下马邑郡城外几十里处,一个骑马的少年彷徨的徘徊着。天空中,一行大雁齐齐向南飞去,偶尔发出两三声嘹亮悠长的鸣叫。
  他姓聂,西汉名贾聂壹的后人,本是马邑的一个郡吏。因为与人结仇,现在弄得只好东躲西藏。昨天晚上,父母托人给他送来包袱盘缠,说仇家实在追得紧,叫他再不要回去了。但是这里毕竟是自己熟悉的故土啊,说走就走么?天下之大,何处才有我的立身之所呢?
  少年抬眼望向边塞如洗的碧空,觉得自己仿佛一只孤雁。茫茫苍穹,正静静等待着他的一双翅膀。
  二十八年之后,在与这里远隔千山万水的地方,他发出的一声如惊雷咆哮般的怒吼,经过千载风云变换,依然在我们的耳边隐隐回响:
  “大汉荡寇将军张辽在此,东吴鼠辈谁敢接战?!”
  ------天空中没有翼的痕迹,但是他已经飞过。
  
  
  历史是知道了结局的故事。我们也同样知道这个日后以张辽之名传世的少年,当时一定会选择离开。不久,他以从事的身份出现在并州刺史丁原帐中,并引兵进京见大司马何进去了。何进死于宦党之乱,董卓继丁原之后死在吕布的方天戟下,后者则被董的余党李傕郭汜打出了长安,带着张辽开始东奔西走。文远戎马生涯的第一个十年,这样短短几句就已讲完。
  首先对张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应该是他曾经不离不弃的吕布。那时代还不能被称为“三国”,连群雄逐鹿的鏖战也才刚刚开始。来自“天西北角”的吕奉先,其骁勇犷悍的本性象一片混沌中耀眼的火炬,无疑与同样在古来征战地长大的张辽,不知不觉的产生呼应。人中第一啊,吕布具备的沙场魅力,几乎可用光彩夺目来形容。以主将的武力和胆色而自豪,是从古到今战士们的常规心理。他就象轰鸣的战鼓和长啸的号角般,使身边的人士气倍增。不奇怪张辽会拜倒在这个人脚下,吕布毕竟也算改写过历史,虽然只有一次。但是连德高望重的司徒王允当时都不能看得更远,我们又怎能对年轻的张辽要求太多。
  可他毕竟是与众不同的。我一直在想,为何演义中他和关羽对峙小沛时,会因为对方一句“公仪表不俗,何以失身于贼”而沉吟不语?罗贯中埋下这个伏笔,大约是要给他的白门楼之降打点基础。可我更关心的,是张辽本身的心事------他应该已经开始醒来了。能够冷静的观察周围的风云变幻,可能就是从那时起,逐渐成为主宰文远其人最重要的性格特徵之一。
  如果说支持吕布之勇的,是他血液中不绝于缕的兽性本色,也正是这样此人才“不肯详思”,大张大狂;而张辽则奇妙的拥有一种摈弃所谓人事,纯粹对於形势作出判断的犀利眼光。若干年后他屯兵长社,军中忽然有谋反者起事,半夜失火,兵士们开始骚动。张辽却很镇定的对左右说:“一军怎么可能全部造反?必定是有人故意惑乱军心。”於是传令各帐安坐,自己带领亲兵数十人在营地中守卫。结果首谋很快被擒,短暂的叛乱宣告结束。在演义里,谋反者被写成太史慈派来的奸细,而张辽将计就计把他给骗进城来,一顿乱箭射死了年仅四十一岁的太史慈。与吕布同是边地人,张辽的身体里除了勇敢,大概还有遗传自商人祖先的特别智慧。毕竟聂壹曾经发动“马邑之谋” 诱敌匈奴,也是弦高一流的人物。




上一篇:沁园春.三国
下一篇:除贼王允惨死后评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样,他决不是仅仅因为白门楼上曹操亲手松绑,“解衣衣之”,就这样决定弃暗投明。当他的膝头为孟德弯曲的时候,吕布怒骂刘备的吼叫声正消失在远处。张辽选择了曹操,历史选择了张辽。那时他二十八岁,孤雁的羽翎开始退去,雄鹰的利爪尖喙初露锋芒。
  
  
  孙子云:兵乃诡道。一个“诡”字,突出了许多游离于军队物质实力之外的决胜因素。何谓“诡”?---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一言蔽之,便是“攻心术”。
  从记载下来的史实中看,张辽无疑具备出色的心理战才华。他在这方面第一次峥嵘出头是官渡之战后,和夏侯渊在东海围攻昌豨时。双方曾僵持数月不下,曹军粮草已尽,众将都认为只有退兵一途。大帐中忽然响起张辽清朗的声音:“毋须退兵!” “为什么?” 夏侯渊不解的问。
  “明天我孤身去见昌豨,晓以利害,他一定会投降。”
  众人嗤鼻而笑。围攻数月了,他要是想降,为何早不降?凭你这裨将几句好话,就能啃下那硬骨头不成?
  事实上,第二天张辽前去邀昌豨说话时,对方果然下山来了。寒喧一番之后,两人居然径直往三公山昌豨家而去。张辽在那里拜会了对手的家人,归来时,身后跟了带着降表的昌豨。
  “数日以来,昌豨都从山上仔细观察着我,而且其军队的攻势也一天不如一天。必定是他已经动摇,所以才无心力战。这时如果好言利诱,应该可以轻易将其劝降。” 面对夏侯渊,甚至还有曹操迷惑的目光,张辽解释道。
  孟德暗喜,却依旧板起脸来责怪他:“莽然只身前去敌阵,这难道是大将所为吗?”其实心里也早清楚带多了人只会打草惊蛇。张辽的回答则完全体现了“心理战”对己的一面:“我凭主公四海皆知的威名前去,他必不敢加害。”
  ---敢於孤身会敌,在武将中并不稀罕。我只为如此细腻的洞察力和参悟人心的智慧而赞叹。至於那三言两语便给曹操带上一顶高帽子的小手腕,则完全预兆了日后下邳城外说关羽的一幕。
  这便是距离白门楼之降十年后的张辽。如果我们把他的军旅生涯划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是追随吕布颠簸流离的十年,第二个是为曹操统一北方而战的十年,那么此时此刻,文远正踏入他人生最后却最辉煌的十五年。于史书中熠熠闪亮的张辽事迹,几乎全部发生在这十五年间。从这里开始,陈寿停止了诸如“数有战功,迁XX将军” 之类的絮叨,开始描述他的言行举止。终於---不再是用想象---我们可以依稀看见一个活生生的张辽了。
  可是那第二个十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几乎找不到任何有关的资料,只有演义里他偶尔闪现的身影出没。猜测,只好最后一次猜测:如果是猛帅激发了张辽的勇武,那么就是明主擦亮了张辽的眼睛。为将之智、信、仁、勇、严,在其成长中逐渐融合,最后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才是一位集大成的千古名将。
  
  公元207年夏,文远三十八岁,随曹操远赴柳城,剿灭袁绍二子。那里是茫茫塞北大漠,秋季渐至,干燥寒冷,行军途中二百多里没有水源,不得不凿地三十余丈为井,杀死数千匹战马为食。曹操在病弱的郭嘉鼓励下,打消了知难而退的念头,舍弃辎重,轻骑自卢龙口横跨长城,经汉代辽西官道,突袭位於渤海边的柳城。
  这是曹操戎马一生中最为凶险的一仗,在经历千辛万苦,终於成功抵达之时仍险些功亏一篑:当来到距离柳城还有一百多里的白狼山下,蹋顿王的军队突然出现。这时曹军长途跋涉,已十分疲惫,而且数量亦不占上风,士气顿时显得低靡,曹操也有些手足无措。张辽见状,知道绝不能让对手看出破绽,立刻要求主动出击。曹操被他的豪气激励,便把主帅的大旗交给他,命其为先锋。
  张辽引军登高,发现敌人队伍不整,遂当机立断,一骑当先冲下山来,直插单于的中军而去。乌桓兵团阵势大崩 ,蹋顿王被张辽一刀斩于马下,余者皆畏他势如破竹的气势,纷纷请降。至此,传奇式的远征乌桓之战才算大获全胜。
  如果对八年后著名的逍遥津之役有所了解的话,此时各位必定看出两者之间异曲同工之妙。不,我不单单说那一个被文远诠释得淋漓尽致的“勇”字。他的冲阵不是在逞匹夫之能,而是以武将的方式,控制一军士气。正如他当年平陈兰梅成之乱时,率军攻打灊中天柱山。山势险峻,道路狭窄,诸将皆畏惧敌人偷袭不敢前进。又是张辽征袍先卷头先昂,引鞭遥指山巅道:“这就是一对一的战斗,只有勇者才能得胜!” 相信他手下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懦夫(笑) 。
  H.R.Haweis说过:“有一件事比抑制冲动更重要,即利用冲动。”这正是文远对於“攻心术”的充分理解和灵活运用,换言之,乃是智与勇的完美结合。不然又怎能使逍遥津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若要讲这个故事,我们不妨先从孙权着手。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这句名言虽然夹杂着揶揄,但也不乏发自内心的赞叹。孙权的确是个乱世福王,不用象曹操那样为打基业南征北战,不用象刘备那样为生存问题寄人篱下。父兄留下了富饶的江南和众多能臣,上苍又给了他一个长江天险。我欣赏他几乎有些惬意的安居一隅,也喜欢他善於把握时机的行动。这个连孟德都必须另眼相看的人,一生中所受的轻蔑大概只有两次:一是关羽------不过他后来夺回荆州,还砍得对方项上人头,早还以颜色了;二,便是张辽。
  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与张鲁交战之际,亲率大军直扑合肥。此战东吴可谓精锐尽出,不仅有十万兵马对区区七千守军,而且凌统,甘宁,吕蒙,徐盛等一干名将全部到齐。孙权料定曹操主力远在汉中,救援不及,且去年吕蒙攻下邻近的皖城,合肥已遭孤立,真可谓形势一片大好。他对於取得合肥,把战线向北推进,信心十足。
  当孙权来到合肥城外东北角的逍遥津渡口时,张辽正带领连夜从七千人里招募到的八百勇士恭候大驾。“大军压境,居然还敢分兵出战!”远远望见,孙权立刻哂笑道。
  就在此刻,张辽突然使出其最得意的“冲阵”绝招:趁对手立足不稳,率八百死士迎面扑来,势如猛虎下山。东吴兵猝不及防,竟然被立斩二将,杀数十人,让他一路披靡冲到中军!
  孙权顿时大吃一惊,拨马逃到附近的丘陵上面。左右也慌了手脚,不敢出战,只得用长戟把主公团团围在核心。
  “孙权懦夫,敢和张文远一决胜负吗?!”张辽在山下高声叱道。还没等这边想出回嘴的词儿来,他一拍座骑跃上小丘,挥戟掠倒孙权的卫士。血光四溢,赤雨飘散,孙权真真切切的嗅到了兵器的寒腥------张辽的戟尖呼啸而来,幸好被凌统死死挡下,会合随后赶来的甘宁一道逐渐将曹军围困起来。张辽全无惧色,突破重围,却又因部下呼唤而再回敌阵,正是“出入如无人之境”!
  首战失利,吴军士气一堕千丈,加上疾病流行,孙权无奈只得在围城十多日后撤兵。张辽登高发现对手动向,立即出城,与李典乐进率步骑突袭过去。此时孙权大军去远,手下只剩吕蒙、蒋钦、凌统及甘宁等将加千馀士兵,形势顿时变得比初战更加紧急。我不用再赘述凌统怎样在保护孙权的时候身负重伤,潘璋怎样斩士卒阻止逃兵,陈武怎样战死,甘宁怎样中箭,而孙权本人被追赶得几乎走投无路,竟然同刘备马跃檀溪一样,跳过小师桥才“驰驱而去” 。
  用演义中的经典名言来说,这一战“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止小儿不敢夜啼么?此后张辽全权负责东部战区,直到七年后他于江都任上病逝。仅仅在去世前大破吴将吕范一战,几乎正是为了验证孙权的那一句“张辽虽病,不可当也”。
  ------我仿佛能够看见那双碧眼中深深的敬畏。逍遥津的怒吼,一如张辽的铁戟曾经掠过孙权身边尺寸之处,在吴侯的余生也一直缭绕于他的耳畔。
  
  
  中国人能做到完全撇开《三国演义》而看三国和三国人物吗?我笑着想想,然后断然摇头。以这部不朽巨著本身的价值而言,它得到今天这样的地位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当这件华丽的大氅几乎将历史窒死时,我就不禁有些忿忿。没奈何,哪怕是文笔最好的史官司马迁,也仍然必须尊重事实,而不得不一再重复某些味同嚼蜡的必要叙述。小说家就不一样了,可以篡改,可以造神,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让凡人呼风唤雨。用时髦的语言说,就是可以乱YY。而结果就是成全了一群人,埋葬了一群人。罗贯中对曹操极尽诽谤歪曲之能事本身就已经家喻户晓,可遭他株连的无数能人勇将呢?郭嘉本应高居三国第一奇才之位,张郃并不是一个没头没脑的替死鬼,贾诩才是真正的乱世奸雄,而张辽。。。
  如果说他是三国第一将,我自己便也掉进了罗贯中怪圈。所以,我称他为无憾的英雄。
  关羽义薄云天,气贯长虹,最后却以骄至败。甚至砍下他脑袋的,居然是个“博荡嗜酒“的偏将潘璋。
  张飞一世英名,临了因为虐待士卒而遭人背叛。
  刘备为兄弟报仇不得,自己却死于极度的挫败和耻辱感的折磨下。
  诸葛亮不出子午谷,终无所成,郁郁而逝。
  魏延的千载冤情,谁来昭雪?
  马超在闲置中怨愤而死。
  周郎早夭。
  狮儿孙策居然死于暗杀。
  在用颤抖的手指把他们从浩浩典籍中剥离出来时,每张嘴都在述说自己的不甘与不幸。
  文远却是安静的。
  天柱山上那句“狭路相逢勇者胜”已然远去,逍遥津和白狼山的呐喊也早就偃旗息鼓,孙权的胆寒给他的墓志铭添上画龙点睛的一笔。我伸手触摸每一个印下传奇的足迹,最后只能象曹操一样,在旷野中逡巡,“叹息者良久” 。
  
  
  时间再次转动,让我们回到本文开头时的一幕吧。
  ------举头,少年澄澈的瞳仁里映出塞北高深美丽的晴空。大雁的长鸣仿佛遥远的号角声,令他心中突然生出一股豪情。
  “辅汉的张子房,年轻时不也曾经因为刺杀始皇不成而更名远走吗?是了,改聂辽为张辽吧!”
  年轻的张辽拨转马头,踌躇满志的望向远方。
  “并州刺史丁原曾经赞赏过我的武艺,现在举国都在募军抵御黄巾,他应该会收留我。男子汉大丈夫,天下一定有属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他终於露出一丝笑意,策动坐骑往南。
  加鞭,蹄声渐紧。
  万里碧落静谧悠远,张辽头也不回的向陌生深邃的中原大地疾驰而去。。。
  
  
  
  后记:其实聂姓易张姓,从东汉一个叫聂台的人就开始了,并不是他的后人张辽改的。不过三国时许多人物都曾经更名避祸,我在不知道的时候很自然想象出那样的一幕(而且也觉得十分的戏剧化咧,笑) 。等知道时已经成为行文的基础,想改也改不了。。。结果我还是掉进罗贯中怪圈。所以就说演义文化已经渗透到国人的骨髓中去了(= =b)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4 09:40 , Processed in 0.57562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