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302|回复: 9

汉末群雄记——白马将军公孙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文除了写公孙瓒以外,还会重点介绍刘虞,陶谦和刘备也会有所涉及。
  这篇的篇幅应该会短一些,本来想安排和袁绍写在一起的,但那样的话会太长,所以单独拉出来就不那么长了。
  一.公孙瓒的出身简介

  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人。
  官二代出身(家世2000石),因为他妈地位卑贱(估计是小三上位),所以开始只是做了个小公务员(那个年代讲究出身,不但父亲的出身重要,母亲的出身也很重要,君不见袁术总骂袁绍乎)。
  人长帅,声音也洪亮,机智善辩,这要上《非诚勿扰》,那24个娘们估计得火并。豚郡的刘太守也是这么想的,于是把女儿许配给他,并且提拔了他。公孙瓒还拜豚郡人卢植为师。什么,卢植你都不认识?我说俩人你就认识了,他另外有个徒弟叫刘备,就是耳朵很大那个。还当过一个叫董卓的人的上司,就是肚子很大那个。
  卢植被称为海内大儒,师承经学大师马融,曾和蔡邕一起续写汉记。文政武全才,出任庐江,九江太守颇有政绩,讨伐黄巾时是仅次于皇甫嵩和朱隽的第三功臣。公孙瓒能拜到这样的老师,对自己名声的提高是大有好处。那年代就是讲究名师出高徒,电视剧大秦帝国里,魏王说'名师才能出高徒嘛',因此不用卫鞅。虽然是杜撰,但也可见封建社会里不禁要拼亲爹,还得拼师爹!
  公孙瓒的出身地,跟吕布有几分相似。吕布出身于胡汉杂居的地方,深受匈奴的各种正负影响,公孙瓒也差不多。令支就是古代的孤竹国,不知道吗?给你说俩人,伯夷叔齐,就是孤竹国人。燕国时此地得到发展壮大,传言乐毅曾在此地练兵。
  但东汉后,历代君主不给力,边塞少数民族各个给力。这一带深受鲜卑,乌丸毒害。曹操后来听从郭嘉的遗记,平定辽东,打得就是三郡乌丸。
  哪三郡?右北平,辽西,上谷。所以这一带实际上也是汉帝国鞭长莫及无力掌控的地方,跟曹操后来放弃五原等郡给匈奴的情形差不多。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因为这些可以帮助解释公孙瓒此人一个性格特点:对少数民族极端仇视。
  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那种地方,家里动辄被对方超略,说不定亲戚有不少人就死在他们刀下。我记得有个穿越小说就以公孙为主角,开头就说他和公孙越的父母就是被匈奴杀的。当然这些只是揣测。不过一个事实是公孙瓒跟乌丸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第三条路。
  这要放在汉武时,那公孙瓒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边将。但这是乱世,单纯靠打是不能得天下的。而且公孙瓒不仅自己对乌丸要赶尽杀绝,还不让别人和他们和平共处。
  这个别人就是刘虞。这个矛盾也为公孙瓒最后的覆灭埋下伏笔
  二.受封孝廉

  之前说了因为公孙瓒长的帅,会说话,出身不错,师承也不错,所以涿郡的刘太守认为他就是古代的欧莱雅--值得拥有。不仅提拔了他,还把女儿许配给了他。公孙瓒情场官场双得意,一时间感恩戴德,心中暗暗发誓必报此恩。
  很快,报恩的机会就来了。刚提拔自己没多久的岳父犯了法,受免官流放之刑。流放地也挺有意思叫“日南”。日南,日出之南。不要被名字的美丽假象所迷糊,日南是现在的越南中部,不过那时候属于交州,简单说吧,就是蛮夷之地。过去一趟路上得走几个月,还得注意路上会不会水土不服,会不会有点儿翦径截道的,山越会不会突然冒出来赞助你一点儿人肉包子板刀面。而且更关键的是,即使你成功到了那地儿,一旦被朝廷忘了(实际上很有可能,东汉朝廷破事一大堆,你又不是一大美女谁整天惦记着你),那你就在那儿客死异乡吧。
  公孙瓒却很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慨,打定主意要追随刘太守一同去日南。即使千难万险我也要陪你走到最后。于是化装成侍卒,亲自驾车护送。怕自己以后回不来了,临走前跪在祖坟前说:“昔为人子,今为人臣,我应随刘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气弥漫,我恐怕回不来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辞别了。”他慷慨悲泣,拜罢起身而去,围观的人无不唏嘘。
  值得一提的是,汉代的察举制度,重在孝和廉两字。怎么做到孝和廉呢?廉倒好,节俭就行了,没钱的没机会节俭,自然就廉了,有钱的装一下,当了官后该贪财的贪财,该纳妾的纳妾,装个几年也就过去了。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西汉的民谣赞美孝廉,民谣唱的是:大冯君,小冯君(冯野王和冯立),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周公、康叔犹二君。廉叔度(廉范),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短衣)今五绔(裤)。
  到了东汉,就变成了: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上一篇:诸葛亮究竟能不能担得起“天下奇才”
下一篇:三国最完美的将领姜维为何会断送了蜀汉江山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公孙瓒此举应该不是单纯为了博名声,如果真是为了装一下博名声,那他的城府真的太深了,可从他后来的做法看跟城府深没半毛钱关系。倒是他的老对手袁绍兄,讲句公道话,袁绍出身也算不上太高贵,虽然他和袁术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都是司徒袁逢的儿子。但袁术是嫡子而袁绍是庶子,若不是他们的叔叔袁成的亲生儿子死绝,收袁绍为嫡子的话,袁绍在历史上也许就销声匿迹了。然而袁绍的生母依旧是袁术府中的小姨娘,下人而已。
  袁绍最初登上仕途,靠的就是守孝。辞官守孝三年,接着又为养母守孝三年。注意是养母,他亲生母亲是个婢女,地位卑微不能守孝。袁绍隐忍为一个没血缘关系的人守三年,前后为养父母守了六年,才被举为孝廉。为人礼贤下士,才一举成名。
  回头说公孙瓒,他后事都做完了,抱着必死之心走这一遭。可没想到刘太守在途中获得了朝廷的赦免,他们又回到了幽州。但公孙瓒的真诚义举得到了认可,让他开始有了名声,被推举为孝廉,成为了辽东属国的长史。
  每郡置太守一人,丞一人。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每属国置都尉一人,丞一人。因为公孙瓒师承卢植,这在边地是难得的知识分子,所以给了他文官。但由于是边郡,长史也好,郡尉也罢,谁的刀枪使得快,谁才能跟乌丸,鲜卑这帮人说话。
  于是将星也开始了闪耀。
  三.白马义从,扬威边塞

  有一次公孙瓒率领数十名骑兵沿着边境巡逻,遭遇了几百名鲜卑骑兵,这伙鲜卑人估计也是想“悄悄地进攻,开枪的不要”,被人发现了当然是要杀人灭口。公孙瓒也知道情况危急,这时候跑,肯定是跑不过鲜卑骑兵,还得当人家骑射的活靶子,上去拼,可能还有一线生机,于是就对属下说“敌众我寡,一旦逃跑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不如主动出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想活命的跟我冲”。
  说完公孙瓒手执两头矛,一马当先杀入了鲜卑骑兵的队列。所谓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其余人知道逃跑也是死,于是也舍命追随,冲入敌阵。鲜卑骑兵正盘算着呆会抓住猎物怎么折磨他们套取些情报,抬眼一看,几十个面目狰狞的杀神到了,措手不及被杀了几十个人,一下形势逆转,猎人变成了猎物。
  鲜卑将领也纳闷了,“见过不要命的,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这很可能是敌人的前锋,后面跟着主力,所以这么肆无忌惮,行动失败了。”于是鲜卑人不敢恋战,迅速脱离了接触,撤了。胆大的吓跑了胆小的,不过公孙瓒事后一清点,自己这边也损失过半。但鲜卑人以此为戒,再不敢轻易越进关塞。此战之后公孙瓒名声大振,升迁为涿县县令。
  这一仗死里逃生,还得到了升迁。可是公孙瓒的运气还没完,这运气来了是挡也挡不住。此时张温受命攻打韩遂马腾的叛军(见汉末群雄记董卓部分),因为幽州兵经常和少数民族征战,战力较强,于是朝廷征发了3千幽州精骑前往平乱,由于是临时调配的部队还没有统一的指挥,所以需要任命一位统军的将领,而乱世之中,掌握了部队就是掌握了命运,于是中山太守张纯上表请求调任为主将,想掌握这支精锐。
  可司空张温却不同意,反而任命了公孙瓒为主将。也不知道是因为他有识人之明看出张纯有野心呢(此人后人叛变称天子)?还是看重公孙瓒是卢植的门生。但张纯无缘由被冷落,大怒“我是太守有没有,公孙瓒只是个县令有没有,放着太守不用,用县令,你妈狗眼看人低,爷也反了”于是拉拢了泰山太守张举和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后来被张辽所斩的乌桓首领蹋顿的叔叔)等叛乱,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叛军一部分是边郡兵,一部分泰山兵,还有一部分是乌丸的主力骑兵,战斗力彪悍,很快很快攻陷了蓟中一带,杀了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聚众至十余万人,屯兵肥如,掠夺幽州、冀州。一连串的胜仗让二张变得找不到北了,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张举自称天子。
  公孙瓒一看也不用长途去讨伐边章、韩遂了,直接用这三千精骑讨伐张纯等叛贼算了。公孙瓒有点极端的民族主义,像希特勒恨犹太人一样痛恨乌桓和鲜卑,每次一听到敌人来袭,公孙瓒马上声疾色厉,作战时像是打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似的,有时候能从早晨一直打到夜深。他喜欢骑白马亲自冲锋陷阵,挑选了几十个最骁勇善射的部下骑着白马做为护卫,号为“白马义从”,白马义从慢慢扩充成了3千人的规模。这就是白马义从的来历,战斗力极强。导致乌桓看到白马就远远躲开,奔走相告“当避白马将军”(长枪白马,长得又帅,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常山赵子龙)。
  乌桓对公孙瓒又恨又怕,于是想了个精神胜利法,把箭靶画成公孙瓒的模样,驰马射靶,射中就高呼万岁(这个和现在朝鲜的做法类似,他们的祖先可能是亲戚)。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公孙瓒到了这三千人在乌丸那里刷够了经验和威望,转而带兵攻打二张。也不知道那十万大军是怎么回事,还是丘力居看见白马义从就吓得逃跑了没有配合。十万联军居然被公孙瓒三千骑兵给打败了!初战告捷后,升为骑督尉。不久,属国乌桓首领贪至王率众归降公孙瓒(纯粹是迫于压力,这时候公孙兵少,所以这个民族主义者也没干杀降的事儿)。公孙瓒又因此功升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进驻属国,他的事业开始了蓬勃发展。
  四.刘虞上任,公孙瓒大破黄巾

  公孙瓒的运气也有背的时候,白马义从也不是天下无敌(毕竟人太少)。有一次张纯到幽州打劫。还跑到了公孙瓒的老巢属国,公孙瓒一看这手下败将好了伤疤忘了疼,于是两军战于属国石门,张纯等大败,干脆扔下老婆孩子逃入鲜卑境内。
  公孙瓒也是成名以来打得太顺了,从鲜卑到乌丸到张举张纯,就没怎么败过,心想干脆效仿霍去病赶匈奴,我把你们这帮人赶出辽东算了。于是越过边境继续追击,可他忘记了“穷寇勿追”的道理。张举张纯没什么能力,可丘力居还是一个不错的领袖,他恨公孙瓒恨的牙痒痒,于是将计就计,看出公孙瓒孤军深入,兵力不足的弱点,设下埋伏以重兵围困公孙瓒于辽西管子城,一下攻守逆转,丘力居攻城,公孙瓒守城。
  兵凶战危,公孙瓒再一次表现了他的将才,在敌众我寡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坚守了6个月,最后没有了粮食(估计还能喝点儿雪水),只能拼意志和信念,在城楼上估计也不忘打口水战“有种狗日的出来决战”,“龟孙子你进来,爷爷等你”。丘力居军粮食也吃光了,士兵也很疲乏,公孙瓒也不好过,麾下士卒伤亡了大半,粮尽杀马,连马都杀光了,军队濒临崩溃。这仗再打下去只能是同归于尽,丘力居无奈撤围往柳城走了。
  公孙瓒捡回了一条命,但这一仗之后他战力大损,需要休养生息。丘力居就没闲着,钞略青、徐、幽、冀,四州,公孙瓒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心里盘算着:你丫的等老子缓过来,有你好看的。
  但东汉朝廷却不能坐视不管,派遣了汉室宗亲刘虞来当幽州此时,缓和和乌丸的矛盾关系。刘虞一来,丘力居立刻表示愿意和平共处,服从指挥。为什么啊?因为刘虞这个人曾当过幽州刺史,史载: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
  这样一个深得民心,且深得胡心的大人物来当刺史,那实在是没有再作乱的理由。顺便说一句,刘虞他爹,曾当过丹阳太守,跟山越打交道。看来这爷俩有在穷山恶水专门教化蛮夷的基因传承。
  但公孙瓒心里多少是有点儿不爽的,换了我也不会爽。公孙瓒心想老子牺牲这么多士卒,跟这帮孙子拼的你死我活,怎么着你一来就全把这帮人收服了??收服了还不算,你还跟他们贸易,跟仇人贸易,你帮我这个边塞名将当什么?我怎么跟我的将士交代?我怎么跟埋在雪地里的那些同袍交待?
  但不爽归不爽,公孙瓒这时候也不敢太跋扈,于是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公元191年青州黄巾军攻打渤海,聚众三十万,想和黑山军会合。史书上记载的黄巾军动不动就是聚众几十万、上百万,听起来很恐怖。我解释下,有些流民(流氓无产者)因为没了地,主动跟随黄巾军混口饭吃,还有些本来有地有存粮的,黄巾军一过也变成一无所有,为了求口饱饭,也跟着黄巾军再去抢别人,而且不是一个人去,是拖家带口一起去(老婆、孩子留在家里也是饿死,能抢一顿是一顿)。
  黄巾军就像蝗灾一样,到哪,哪里就是一片废墟,对生产力是极大的破坏。那时候黄巾军的招聘启事估计都是这样写的“你忍心每天只吃一顿稀的吗,你忍心看着自己的老婆和你辛苦一辈子还没有一顿饱饭吃吗,你忍心看着你父母缩衣节食省下一点口粮帮你养小孩吗,来吧!这里才是实现你梦想的地方。加入我们,待遇从优,自备装备,食宿全免,一把镰刀,每天两顿饱饭+提成,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劳多得,只要大干一票,买田置地不再是梦想,干两票,跻身上流社会,封侯拜将不再是距离。别再犹豫了,拿上你的镰刀,给你一次机会,换你一生奇迹!---~~~~~~黄巾军人力资源部”。
  公孙瓒率步骑两万人前往讨伐(休养生息对扩军很有成效),30万黄巾军虽然人多,能打仗的青壮年估计不超过10万人,而且属于乌合之众,比起之前的二张乌丸联军大有不如。这帮人遇到公孙瓒的精锐部队当然没有胜算,公孙瓒军在东光南大破青州黄巾,斩首三万余。黄巾军一看,遇到狠的了,还是跑吧。
  于是青州黄巾军扔了辎重,渡河逃跑。想跑,没那么容易,公孙瓒等他们过到一半时出击,再次大败黄巾军,死者数万,俘虏七万余人,车甲财物无数,于是公孙瓒威名大震。兵力和粮草都得到了补充。而且他还顺便帮了下一个人,这帮被公孙瓒击败的青州黄巾军逃到兖州,又被另外一位将军击败,并在降兵中选拔精壮组建了自己的起家部队“青州兵”,他就是三国枭雄曹操。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州黄巾军真是伤不起,尽是遇到狠角色。
  五.与袁术结盟的前因后果(一)

  当时天下比较大的势力除了关中董卓之外就是淮南袁术了(袁绍还在韩馥家门口整日意淫),因为袁术是四世三公的袁家的嫡子(正室生的),啥叫四世三公,就是他家4代人有3代人都进过中央政治局常委,那时和现在一样除了自己有本事以外还得拼爹(偶尔还要拼下师爹),所以袁术逢人就说“我爸是袁逢(那时还没李刚)。”还真有给袁家面子的,比如策哥他爹孙坚,既会用兵又喜欢亲自砍人,自长沙起兵讨伐董卓,一路北上,还没跟董卓交战,就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受人挑拨),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因他不肯供给粮食),到了鲁阳就投奔了袁术,不但帮助袁术稳稳当当地占据了荆州最靠北的南阳郡,而且几乎将身后整个荆州都划入势力范围。
  之后孙坚败胡轸,斩华雄,破吕布,打得董卓迁都以避锋芒。孙坚以一军之力做了其它十几路联军没做到的事,他简直就是袁术养的无双级藏獒。这样袁术占有了豫州、司隶和荆州一部,俨然成为南方霸主。
  袁术同父异母的兄弟袁绍因为是小三的儿子并且过继给了伯父,所以论出身没有袁术好,但是袁绍能装能忍(给养父养母守孝六年),礼贤下士,交游甚广,文武双全,英气勃发,大将军何进很信任他。而且袁绍做了两件事让他名声大振,第一是在何进被宦官杀了之后起兵诛杀宦官,第二是为了董卓废帝的事在朝堂上公开和董卓反目,手握佩刀扬言“难道只有你董卓的刀快吗?”所以袁绍被推举为13路诸侯(三国演义中说是18路诸侯是为了好听)名义上的盟主。可是他这个盟主兵也没人多,地盘也小,渤海太守还是董卓怕他捣乱授给他的,他的行政上级是冀州牧韩馥,而在讨董联军中韩馥又要尊他为盟主(送他一首歌:我的心太乱)。
  讨董联军瓦解后,袁绍看中了冀州的地盘,那里兵精粮足,是争霸天下的好根据地。对冀州牧韩馥,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呀!韩馥也提防他,有意减少他的军需供应。袁绍想打韩馥又担心自己的军队打不过韩馥的军队,到时连渤海郡的根据地都没了,就写信给公孙瓒,挑唆他过来砍韩馥。
  公孙瓒真是很傻很天真(到现在也没明白他怎么想的),二话不说就带着军队过来砍韩馥。韩馥难得硬气了一回,兵屯安平县,防备公孙。安平以前属于涿县,东汉划到了冀州,说白了就在涿县的家门。公孙瓒曾是涿县县令,看到韩馥居然敢主动迎战,当即二话不说,直接拿拳头说话。“白马义从”真给力,韩馥军根本不是对手,一触即溃。
  韩馥顿时慌了手脚。袁绍勾结韩馥的下属发扬了赵本山的忽悠本领,韩馥说到底是没种的人,居然拒绝了一些大将抵御袁绍的建议,一枪没放把城池交给了袁绍。为袁绍统一河北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韩馥的结局有点意思,投降之后给了个“奋威将军”的空头衔,没有兵权,袁绍手下有一属下叫朱汉,曾经遭到韩馥的训斥,一直怀恨在心。他知道韩、袁二人之间积怨甚深,借故派兵包围了韩馥的住所,手持利刃,破门而入。韩馥逃到楼上躲起来,朱汉抓住韩馥的长子,乱棍拷打追问韩馥的下落,把两只脚都打断了。
  虽然事后袁绍为了拉拢韩馥旧部杀了朱汉,但是韩馥还是受了很深的刺激,人为刀俎,他为鱼肉,怕自己下一次没这么走运,于是他悄悄离开了冀州去投奔张邈。有一天,在张邈府上,韩馥见袁绍派来一个使者,使者对张邈附耳窃窃私语(这可能也是袁绍斩草除根的计谋,因为不久以后他也是这么撺唆曹操杀张邈)。韩馥心中不觉升起了一团疑云(“胆小”从来和“多疑”是一对亲兄弟),感到大难临头了,于是借口上厕所,用书刀自杀。
  六.与袁术结盟的前因后果(二)

  袁绍不仅忽悠韩馥,先拿了别人地盘又把别人害死了,还忽悠了公孙瓒。公孙瓒帮他打了韩馥,一点儿好处没捞着,属于被人卖了又帮人数钱的典型。于是开始对袁绍心怀怨恨。
  恰好此时身为侍中的刘虞长子刘和,从长安归来找刘虞起兵擒王。路过武关就被南阳袁术给扣留了。袁术的算盘打得很精,他想以刘和为人质,逼刘虞给自己办事。刘虞和公孙瓒一样,很傻很天真,还真派了几千骑兵(注意是骑兵)跑去跟袁术会合,承诺结盟。可惜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刘虞整日望穿秋水,就是看不到儿子回家。为什么啊?因为袁术一看这么容易就拿了几千骑兵(乱世之中马匹无比珍贵),那这个长期饭票就肯定不能放手啦,我放手了你撕毁盟约怎么办?
  这样一来也坑了公孙瓒。因为先前公孙瓒劝说刘虞不要派兵过去,认为派兵也没用,袁术这人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有异志)。可刘虞不听。现在闹到这步田地,天下间袁术是仅次于董卓的第二大诸侯,公孙瓒不敢得罪他,于是只能让自己的弟弟公孙越也带了几千骑兵去找袁术结盟。袁术轻轻松松得了近一万骑兵,可见当时此人的号召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孙瓒派他堂弟公孙越率千余骑兵到南方霸主袁术处结盟,袁术就要求公孙越帮助孙坚攻打袁绍的部下周昂(起因是周昂想抢孙坚的豫州地盘),结果公孙越被流矢射中而死。公孙瓒知道后大怒:“我弟之死,祸起于袁绍。”咱新账旧账一起算,于是起兵攻打袁绍。
  以我分析,公孙越的死应该是个连环计,,这几千骑兵本来是护送公孙越来结盟的,派上战场对改变战局意义也不大,骑兵又不擅长攻城,所以很可能是袁术故意派他来送死的,这样就跟袁绍的仇更深,帮自己的敌人培养敌人,那不就是培养自己的朋友吗?甚至还有可能效仿了春秋时的帅哥弓箭手公孙子都,自己人攻着城他在后面一箭把已经攻上城墙的战友给射下来了。袁术也有可能这么干的,在战场上派人趁乱射死公孙越后嫁祸给袁绍。公孙子都害了人还能找到证据治他的罪(后背中箭),袁术就算这么干了,别人也找不到证据,大不了把这帮人杀了,马留下就成。
  可公孙瓒没有想那么多(丝毫没城府的一个人,也不想想为什么袁术会让他骑兵去攻城)。于是出兵冀州,旌旗所指,冀州不少郡城望风而降。号称“当世豪杰”的袁绍一听,我勒个去,有这么不讲道理的吗?无缘无故你弟弟跑去打我部下,被射死了,居然也成了我的错,弓箭不长眼,怎么知道谁是你弟弟。
  可郁闷归郁闷,他还是不敢得罪公孙瓒,为了平息事端,他再次发挥自己善于隐忍的特点,把自己的渤海太守印让给了公孙瓒另一个堂弟公孙范,派他到南皮,想以此向公孙瓒示好(大哥,我真不是故意的)。没办法,“白马义从”的战斗力太强了。当时河北四洲,谁听到白马义从这四个字不肃然起敬。
  公孙范也不含糊,一上任就背叛了袁绍,以渤海兵力协助公孙瓒,攻破青州、徐州黄巾军,与公孙瓒合兵,进驻界桥(故址在今河北威县境内)。
  公孙瓒自己任命严纲为冀州州牧(渤海郡归了公孙瓒,公孙之前打过韩馥到安平国,安平国与渤海郡之间的河间国应该也没理由独立,所以此时冀州实际上有三个国在公孙手上),田楷为青州州牧,单经为兖州(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州牧,并委任了各郡守、县令(基本没有了朝廷的概念了)。
  这时候的公孙瓒占据了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四州之地(不是全部),北镇乌桓、南结袁术、徐州刺史陶谦,俨然是北方的霸主。一时风云会聚,连师弟刘备也去投奔他,官拜别部司马,公孙瓒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
  七.公孙瓒与刘虞的矛盾

  公孙瓒正式的职位是北平太守,他的直属上级是朝廷委派的幽州牧刘虞。刘虞是汉室宗亲,因为张纯等人叛乱,丘力居围困公孙瓒致使其实力大损尔后抄掠河北四洲,于是朝廷委任熟悉边塞局势的刘虞为幽州牧前来平乱,任职幽州期间,他追求宽政,发展经济,安抚百姓,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派遣使者到少数民族中晓以利害,责令他们献上张纯的首级。
  少数民族兄弟被公孙瓒打得整天东奔西走,正发愁呢,这下可算见着亲人了,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沟通归附之事,“我们乌桓一向是礼仪之邦、文明之邦,过去我们和汉朝有着多年的友好合作关系,我的爷爷的爷爷还送过两头牛犒劳过你们的爷爷的爷爷,幽州是汉朝的固有领土,我们无心染指,最近因为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的挑唆才让我们之间产生了误会,贵国被抢的那些财物、被杀的那些人、被占的那些土地都是我们的临时工干的,现在您过来终于可以澄清误会,重修旧好。”张纯也被门客王政所杀,首级献于刘虞,张举远遁塞外不知所终。
  公孙瓒有点偏执,不想和游牧民族讲和(就算解释再多关系也修复不回来,当初是你要造反,造反就造反,现在又要用误会,把我哄回来,和解不是你想解想解就能解),沿途拦截暗杀游牧民族派遣求和的使者,迫使游牧民族使者绕道前去晋见刘虞。刘虞因安抚游牧民族有功而被授予太尉之职,封为襄贲侯。不久,又迁刘虞为大司马,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为蓟侯。刘虞上表朝廷裁撤了驻防军队,只留下游牧民族最忌惮的公孙瓒统万余步兵、骑兵屯驻右北平。
  跟公孙瓒说咱们跟乌丸和平共处吧,就好像跑去跟岳飞说咱们跟女真讲和吧。那下场只有,一刀砍了,估计就不用拉出去。
  可刘虞跟公孙瓒是不同的。刘虞那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通五经),尤其是受儒家文化影响,讲究个以德服人,以礼服人。打打杀杀,多没意思啊。他在幽州追求宽政,劝导百姓种田,开通上谷的胡市,发展渔阳的盐铁产业,百姓安乐并积累了不少粮食。
  就连青州、徐州的士族和百姓为躲避黄巾之乱,来投奔刘虞的居然有一百余万,都被收留并安排工作。刘虞虽为三公级的高官,但天性爱好节约,穿着破旧的衣服,吃饭都没有荤菜。远近原本作风奢侈的豪族,都被他感化而改变风气。刘虞要是放在和平年代确实是个搞活经济的能手,放在现代钓鱼岛问题估计早就解决了。可惜生不逢时。对于乱世,他主张仁治,而公孙瓒主张武治,部下有不少侵扰百姓的行为,对待游牧民族,他主张怀柔,公孙瓒主张强硬,于是两个人开始有了嫌隙。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有一点要提的是,公孙瓒和刘虞正式破裂前,骚扰少数民族,威胁袁绍,霸占青州和兖州的部分地区,赶的黄巾到处跑,跟刘虞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他是北平太守,是刘虞的嫡系下属,找刘虞要钱要粮,甚至要马要兵,刘虞多少还是要给一点儿。这可能也是公孙瓒前期打得非常顺的一个原因。(乱世之中有个治政能人提供钱粮是多么关键)
  可惜矛盾无法调和,两人最终决裂。
  八.界桥之战

  袁绍让出了渤海太守印作为退让,没想到公孙瓒一根筋就是不领情,占了渤海不算,还拿下青州和兖州的部分地区,对自己形成了包围圈。这个时候是不想打也得打啊。袁绍到底不是个孬种,不然也不会当面跟董卓对峙,于是进军广川,迎战界桥的公孙瓒军。
  公孙瓒手上有天下精锐“白马义从”。袁绍手下的监军沮授向袁绍介绍白马义从“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胡人),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袁绍手上当时有一支精锐的重装步兵叫“大戟士”统帅是名将张郃。《英雄志》记载,袁绍笑着说:“他有白马义从,我有大戟士,又有什么好怕的,隽乂(张郃的字),你能不能帮我击败他”。张郃东张西望没作声(郃自张望不言)。袁绍没办法,只好让麴义帅八百敢死队去迎战。(认为张合是名将的,请亮一下麴义)
  麴义,这个被《三国演义》忽略的人在历史上的表现比“颜良、文丑、高览、张郃”还要抢眼,甚至抢眼得多。他得祖上是汉哀帝时期得直臣尚书令鞠谭,后直言劝谏获罪,改姓麴。之后麴氏后人在湟水两岸一带繁衍生息,与马超共抗曹操的麴演,应该也是麴义的族人。史上记载麴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可能曾参加过湟中义从。也正是因为长期与羌人作战,虽然对抗骑兵有些心得。
  本随皇甫嵩讨黄巾于冀州,皇甫嵩回长安,麹义留在冀州,依附韩馥。后来韩馥让出冀州,他就投降了袁绍。手下那八百敢死队,极有可能是他在凉州的嫡系旧部。袁绍见张颌不敢应战,自己的头号精锐这么怂,只能把希望寄托到实力也不错的麴义身上。可是这一次,他确实押对了宝。
  “白马义从”自成军以来从没有败过,战前也很放松,没了解对手的情况,可是天外有天,谁又能常胜不输。公孙瓒以三万步兵,排列成方阵,两翼各配备骑兵五千多人,严纲为先锋,“白马义从”为中军,旌旗铠甲,光照天地。袁绍令麹义率八百精兵为先锋,以强弩千张为掩护,他统领步兵数万在后。
  两军列阵之后,公孙瓒的先锋严纲见袁绍兵少得可怜,脸上闪过一丝轻蔑的笑容,下令骑兵直接发起冲锋,踩死他们。于是公孙瓒的骑兵列好阵形,由缓而急开始冲锋,骑兵冲锋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日,上万支马蹄同时敲击着大地,大地也为之震动。麹义传令“放近了再打”,他的士兵伏在盾牌下,从盾牌间隙竖起长枪,顶着如暴雨般的箭矢,听着如雷般由远而近的马蹄声,非常镇定地等待命令。等敌骑冲到只有几十步距离的时候,开始遇到袁绍军设下的据马、沟渠等各种障碍,不时有马踩中陷阱摔倒,队形出现了一点混乱。
  麹义一声令下,“八百先登”一齐大叫跃起,千张强弩齐发,向敌骑飞去。瞬间公孙瓒的骑兵连人带马一排排掀翻在地,后面的骑兵被前面摔倒的马或绊或阻,不是跟着摔到就是急刹车原地转圈,公孙瓒的军队遭到意想不到的打击,陷入一片混乱。麹义的部下趁乱冲锋,勇不可挡。公孙瓒的骑兵开始溃败,骑兵一败退又冲垮了跟在后面的步兵,于是大家都争相逃命,连大营都顾不上回。麹义的军队则越战越勇,混战中斩杀了公孙瓒所署冀州刺史严钢,光穿盔甲的甲士就杀了千余人(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馀级),以平均每10个人就有一个甲士来计,公孙瓒军死伤在万人以上。
  混战中一员白马义从感叹自己不是主将,虽有一身能耐在同袍往自己面前退的情况下却无法施展,只好狼狈撤退。但心里暗暗发誓:再有这种事,老子一定不能等前面败了冲乱阵型,而是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也得去杀出重围。
  18年后的长板坡上,他用自己的长枪和白马结合当年的教训,怀抱婴儿给曹军的虎豹骑狠狠的上了一课。
  麹义乘胜追到界桥,公孙瓒企图守住界桥,但再次被击溃了。麹义一直追击到公孙瓒的驻营地,夺了公孙瓒的牙门旗。大旗一倒,军心顿失,公孙瓒营中的军队都溃散了。袁绍命令部队继续追击敌人,自己缓缓而进,身边只带着强弩数十张,持戟卫士百多人。在距离界桥十余里处,听说前方已经获胜就下马卸鞍,稍事休息,没有什么戒备。
  这时公孙瓒部派出包抄袁绍侧翼的骑兵二千多突然出现,(公孙瓒到底也不是只会挨打不还手的庸才),围住了袁绍,一时箭如雨下,战况激烈。别驾田丰看情况危急,拉着袁绍,要他退进一堵矮墙里暂避,袁绍不愧世之枭雄,胆色过人,猛地将头盔掼在地上,说:“大丈夫宁可冲上前战死,躲在墙后,难道就能活命吗!”他指挥部下占据有利地形,长戟据马,强弩手杀敌,杀伤了不少敌骑,部下看到袁绍这么勇敢,士气大振。敌骑因为没有认出袁绍,见遇到的抵抗很猛烈,占不到太大的便宜,也渐渐后退。稍后,麹义领兵来接应袁绍,敌骑就撤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人认为界桥之战是袁绍统一河北的关键战役,其实真的未必如此。公孙打东光黄巾时已有步骑两万,俘虏黄巾七万余人,之后公孙范占据青州和渤海等郡,又灭了不少黄巾,加上本来的郡兵,人数也应该在二到三万之间。所以公孙瓒的军力至少也有七万人以上,界桥一战虽然受损,但实力还是在袁绍之上,且界桥之战胜利的关键原因在于麹义正好是白马义从的克星且此人也绝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将,以及袁绍临危不乱,鼓舞士气。但是总体而言,袁绍赢得有些运气,公孙输得有点儿冤枉。
  很快公孙就找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他退到了蓟城,袁绍也是赢得太容易了,真以为公孙白马将军的名号是吹出来的。居然派遣崔巨业带了数万人一直追到了蓟城(可见麹义并不怎么受信任,在袁绍眼里也就是个冲锋陷阵而不可独自领军的人而已)。公孙瓒重整旗鼓,又带了三万步骑出战,这一仗奇迹没有出现,白马义从赶着袁绍军过了巨马水,袁绍军丢下七八千条尸体,狼狈窜回。公孙一举收服青州诸县,进军平原。刘备的平原令,应该就是这时候任命的。
  袁绍一看公孙瓒确实不好惹,转而攻打青州的田楷。田楷坚守不出(此时刘备和田豫应该都在田楷麾下),袁绍打了两年也没占据寸土,只好退兵。可退兵时又不甘心,派遣长子袁谭去再战了一次。田楷说我让你退兵就不错了,你还真是面子里子都想要啊,于是带着刘备田豫等人出击,袁谭大败退兵(间接显示袁绍军的战力委实一般)。
  其实界桥之战前后,公孙与袁绍算是打了个平手。并非公孙瓒败亡的转折点。
  九.两大联军混战,公孙刘虞破裂

  界桥之战虽然没有让公孙瓒伤筋动骨,但袁绍成功遏制了公孙瓒的攻势,给自己消化地盘,休养生息赢得了时间。顺便说一下,界桥之战总体仍是三国里一个步兵、弩兵战胜骑兵的经典战例,也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袁绍正确的指挥和用人以及麹义将抗羌战术的正确运用是获胜的关键)。
  此时公孙和袁绍整体开始形成均势,公孙瓒连接袁术、徐州刺史陶谦,黑山军张燕,袁绍就联合张杨、曹操和刘表与之对抗。公孙瓒这边的运气着实不好。陶谦的对手是曹操,毫无悬念连战皆北。袁术遣孙坚攻击刘表,孙坚击败刘表部下黄祖后亲自追击,中了埋伏被射死,将星陨落。袁术没什么军事能力,只好联合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黑山军一部、匈奴南单于于夫罗攻击兖州,结果又被曹操击败,退保阴陵,占有了扬州,进窥徐州。只有袁绍联合张杨(后来兵败关中的吕布来投奔他们)对抗公孙瓒和张燕,这个对决还有几分看头。可惜吕布的并州骑兵发挥作用,一举击溃张燕,张扬表面上也臣服于袁绍,此时袁绍基本占据了并州的大部分地区。
  前面提到的刘虞又上场了,他看到公孙瓒每天不干别的,就是和袁绍相攻,叫他来开会,他也托病不来。公孙瓒还派人偷偷抢夺刘虞给少数民族的赏赐,于是刘虞也火了,上奏朝廷历数公孙瓒劫掠的罪状,公孙瓒也上折告刘虞不及时提供军需。朝廷自身难保,当然没办法管。
  公孙瓒又筑城防备刘虞(我觉得应该是防备袁绍的),刘虞开始密谋讨伐他。这时候刘虞部下魏攸劝刘虞“现在天下大乱,立足乱世怎么能没有谋臣猛将,公孙瓒智勇兼备,虽然有小缺点,但是还是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刘虞于是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可一年后魏攸病故,刘虞集合了10万人(下了血本了),并斩杀了劝阻的从事程绪(宽厚的人发起怒来谁也拦不住),生气归生气,一向宽厚的他还是下令“我这次只要杀公孙瓒一个人,不要伤及其他人”(大哥,早知这样你找这么多人去干吗,你和公孙瓒用筛盅赌大小就行了)。刘虞让我想起了一个人,“唐僧”。
  每每读史书到此处,我都会想起来一句话: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公孙瓒沙场老将,你下达这样的命令,那不就是要自己部下的命吗?明朝燕王朱棣造反时,朱允文下过一次类似的命令:你们千万不要让我背上害叔叔的罪名啊(朱棣是他叔叔)!于是朱棣知道反正对方不会杀我,多次利用这个漏洞逃出生天。
  刘虞手下有个叫公孙纪的提早报了信给公孙瓒,公孙瓒大惊,他其实没想到刘虞这个仁厚长者会要来杀他,以为大家顶多互发微博对骂而已,没想到这二话不说就要动刀子。因为没有防备,公孙瓒的部下都不在身边,他甚至想到挖地道从东城逃跑。可没想到,刘虞带出来的仁义之师不给力(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又不愿意用火攻,怕烧了百姓的房子,急攻不下。
  你怕烧百姓房子,公孙瓒可不怕,他从最初的慌乱中镇定下来,看出刘虞军的弱点,招募了几百敢死队,顺风放火,趁势杀入刘虞军营,刘虞大败(十万人都是纸糊的??)。刘虞与他的部下往北逃到了居庸县(今北京延庆东)。
  十.杀死刘虞的严重后果

  公孙瓒一路追到居庸县,他不是刘虞,什么手段都敢用,三天就攻破了居庸城。活捉刘虞及其妻子儿女回到蓟县。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很惊奇刘虞的兵怎么这么菜。十万大军先是被公孙瓒几百敢死队打散,大败跑到居庸县。居庸县大概就是后来的居庸关,内三关之一,地近长城,西连太行常山,东连卢龙塞与碣石,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居然能让公孙三天给攻破!实在是感叹刘虞的军事实力真心是外行。
  这时候刚好天子的使者段训到了,他带了圣旨:增加刘虞封邑,委任他总督6州,委任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四州。公孙瓒想到了借刀杀人的计谋,于是向段训告发刘虞之前与袁绍等密谋称帝,胁迫段训斩刘虞及其妻子儿女于蓟县。杀刘虞前,公孙瓒还玩黑色幽默,公孙瓒说:“如果刘虞有做天子的命,天就会下雨来救你,这样我就保证不杀他”那时天下大旱,没有一点雨下,于是公孙瓒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杀了刘虞。日本漫画'龙狼传'里还曾特意提到这个细节,可见日本人对三国的研究也着实够深。
  他一刀剁了倒是干净了,可以下几位表示:狸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田畴,右北平无终人,为刘虞收尸,大哭拜祭。公孙瓒不是王允,也没杀了他。此人之后一边上书长安请求外援,一边隐居到山里建立世外桃源,吸引大批百姓迁居(变相减少了公孙瓒治下的人口),连鲜卑乌丸等也对他十分尊敬。
  田畴顶多还算是精神压迫公孙瓒,可鲜于辅和阎柔就是来点儿实际的了。
  鲜于辅,本为刘虞从事。鲜于银,本为骑都尉。看这名字极有可能是外族。那跟刘虞的感情是相当的好,誓要报仇,于是带领刘虞的旧部屯兵于渔阳。此郡等于也脱离了公孙瓒的掌控。
  阎柔,在鲜卑和乌丸的部落里长大(有可能是当奴隶被卖过去的),但人家不蒸馒头争口气,在部落中威望很高,于是刘虞旧部推举他为乌丸司马。阎柔也真的很有能力,打着刘虞的旗号召集胡人的兵马。这帮人本来就是刘虞的粉丝,正愁没人领头,一看:喝,这不是咱族的兄弟阎柔吗?那敢情好,于是阎柔得到了胡汉杂军数万人,带领鲜于辅等刘虞旧部攻打公孙瓒。
  胡汉联军与公孙瓒部下的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斩邹丹,杀4千人。乌桓峭王速仆丸感念刘虞的恩德(这厮估计平时从刘虞那没少得红包、购物卡什么的),率族人及鲜卑骑兵七千去迎接刘虞的儿子刘和,大家还记得这个倒霉孩子吗?他因祸得福,捡了条命。袁绍可乐坏了,把刘和敬如上宾,并派麴义带兵联合刘和,两边加起来共集结了十万军队,打着“兴兵雪恨,为父报仇”的旗号讨伐公孙瓒。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都杀了公孙瓒任命的长史起兵响应。
  一时间幽州大乱,公孙瓒惊奇的发现再不反击,自己的幽州的地盘得全没了。
  公孙瓒没料到事情会变成这样,他心里在想“是刘虞先来杀我的,我才杀了他,顶多是防卫过当,怎么都成了我的错,他是卖国贼、汉奸,把值钱的东西都送给外国人,我才是爱国行为”。嘿嘿!领导叫你打外国人,你去打那是民族英雄。领导叫你不要去打外国人,你也去打,那就不是民族英雄,而是破坏两国友好关系的罪魁祸首,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曹操破乌桓就没有人说东说西。这个道理,几千年后都还有人不明白。
  十一.英雄末路

  再说公孙瓒见对方来势汹汹,连忙出兵迎战,但是自己理亏在先,打起仗来也没那么理直气壮了(厚黑学的不到位啊)。神将麴义再展神威,与刘和的联军在鲍丘大败公孙瓒军,杀两万人。
  公孙瓒连战连败,只好退保大本营易京,他在易京挖了十几道宽河沟,河沟里面筑了十米高的土丘,土丘上再建营垒,中间有个最大的土丘高二十多米,公孙瓒自己住在里面,囤积了3百万担粮食(杀刘虞后的缴获),铸铁为门,因为怕被人暗算,规定七岁以上的男人不准进来,只有妻妾、侍女和他住在里面,所有需要批阅的文件全部用绳子吊到城上(这比炮楼还炮楼呀)。
  有人会问了,那时候又没有电话,也没有因特网,命令怎么传达出去呢?别担心,那时“通讯基本靠吼”。他让侍女们练习大喊来传达他的命令,声音可以传出去几百步,女人声音比较细而尖,在这方面有先天的优势。他不再信任任何人,所以谋臣、猛将渐渐同他疏远。他自己也很自觉,主动去宠信一些溜须拍马的小人,
  史载:所宠遇骄恣者,类多庸儿,若故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等三人,与之定兄弟之誓,自号为伯,三人者为仲、叔、季,富皆巨亿,或取其女以配己子,常称古者曲周、灌婴之属以譬也。(曲周是曲周侯郦商,是商人,灌婴也曾干过贩缯)
  这还是当年那个赤胆忠心、意气风发,让乌桓、鲜卑闻风丧胆的白马将军吗?有人劝他重新振作起来,他回答“从前我战必胜、攻必取,以为天下大势都在自己掌握之中。现在看来,神马都是浮云,天下大势,不是我的能力所能决定的,不如休战发展农业、储备粮食。兵书上说“百楼不攻”,现在我有上千座堡垒,储备了3百万担粮食,不怕袁绍来进攻,等到吃完这些粮食,天下的局势就基本可以看清了,那时再作打算。”正是“不出辽东,大言天下无敌手,邂逅冀北,方信世间有英雄。”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看了我拙作的前三篇,会发现枭雄末路都是惊人的相似。董卓刚执政时也是意气封发,该平反的平反,该任用的任用,可迁都后性情大变,动辄杀人,暴行无数。吕布下濮阳,冲锋陷阵,野战逼得曹操也无可奈何,可一旦经历了一次背叛(郝萌),困守下坯时不信任陈宫,不信任高顺,被最信任的魏续背叛。现在的公孙瓒,与他们是何其相似。
  三国里还有个典型案例是至尊孙权,我就不赘述了。
  袁绍派麹义带兵攻击易京,攻了一年都不能攻下,反而因为粮食耗尽,士兵饥饿劳累,率众退走时被公孙瓒追击,把辎重都丢了(公孙瓒的防守反击打得不错)。那时候曹操已经把汉献帝接到许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开始感觉到来自曹操的威胁,谋臣田丰见大军长期滞留冀北,也劝他赶紧夺取许都,奉迎天子,不要再和公孙瓒耗下去了。袁绍于是想和公孙瓒讲和,发了邮件过去,公孙瓒怕袁绍耍诈,即不回邮件,又增强守备。
  袁绍一看大怒,“我想放你一马,你还和我卯上劲了。”于是亲自带兵攻打公孙瓒,这次他不直接打易京,先打公孙瓒其他的据点。公孙瓒部下有位将军被围,向他求救。公孙瓒不肯相救,说“救他的话,那以后其他人都会效仿他,只等救兵而不肯拼尽全力作战。”于是等袁绍来攻时,部下要是觉得没把握守住城池,干脆不守,要么投降,要么直接跑。袁绍拔除了其他据点,攻到易京。公孙瓒害怕了,派自己的儿子公孙续冲出去找黑山军求救,黑山帅张燕还算是有战略眼光,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来救公孙瓒。
  送走了公孙续,公孙瓒曾打算亲自率兵冲出重围,占据西南山,仰仗黑山军,切断袁绍军的后路。这个可能挽救他命运的念头被一个叫关靖的长史打消了,长吏关靖劝他说:“现在将士都无心再战,他们之所以能坚守是顾惜他们的家小,而把将军您当成主心骨,将军如能持久坚守,袁绍粮尽自然会退兵,四方军队一定又可以会合了。若将军现在弃易京而走,军队失去主心骨,易京覆灭指日可待。将军失去根基,流落荒野,又能有什么作为呢?”一番话说得公孙瓒于是决定不离开易京,等待公孙续搬来救兵,内外夹击袁绍(公孙瓒已经乱了方寸,当初几十人就敢攻击鲜卑几百人的勇气哪里去了?)。
  知道援军快到了,他派人送信给公孙续,让他晚上率五千骑兵于北面的洼地之中,举火把为信号,公孙瓒就从城内出击,内外夹击袁绍。袁绍劫得了这封信,将计就计,深夜举起火把。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袁绍设下伏兵袭击公孙瓒,公孙瓒大败,又退回城内坚守。
  袁绍学八路挖地道挖到炮楼下,先用柱子顶着楼基,然后烧掉支柱,炮楼也就随之崩塌了。快要挖到中央的土丘时公孙瓒自料必败无疑,先杀掉自己的妻子、儿女,然后引火自焚。(“出来混,都是要还的”)。他死后,劝说他的那位长史关靖很后悔,他悔恨的说“前面如果我不劝阻将军,按你的方法,未必会输。我听说君子使他人陷于危难之时,一定会和那人患难与共,现在你死了,我怎么可以独自偷生”于是拍马舞刀杀入袁绍军中,战死殉主。
  关靖,三国志11里公孙瓒的军师,智力居然有70多。这人在史书里的出镜率就那么一句话,还是个错误的提议。真不知道这种人的数据哪里的,当然最后慷慨赴死,倒有些燕赵之士,重义轻死的风骨。
  十二.关于公孙瓒

  从知恩图报愿意长途跋涉去日南这蛮荒之地,到数十骑突击鲜卑数百骑,到建立三千白马义从大破十万联军,扫平黄巾,称雄四洲,沦落到击杀刘虞,四面树敌,困守易京楼,亲小人而远贤臣,实在是让人叹息,让人扼腕。
  公孙瓒这个人,靠着自己的一身武勇,起兵以来一直没受到太大的挫折,无论是打乌丸,还是张举张纯,抑或是黄巾,都是连战连克,没经历过挫折,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差。曹操发家之前,被徐荣打得差点儿挂掉,不是曹洪就交代了。后来在兖州连番血战,好友鲍信死了连个尸体都找不着。多次遇到挫折,可他始终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终成大业。可见年轻时吃点儿苦受点儿委屈对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好处。而温室里的花朵注定离开温室就会凋零。
  因此界桥之战给他心理留下了阴影,让他变得不自信。如果在界桥之战之前,他根本不屑杀刘虞,因为他根本没把他当作对手,也不会觉得刘虞的存在对他会产生什么威胁,但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就不会这么想。杀刘虞时心里也很矛盾,所以向天祷告寻求心里的安慰,也没考虑过杀刘虞的后果。
  这是智商高、情商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典型。
  他是个将才,能打得乌丸创造出画他的画像练射箭这种精神胜利法就可见一斑。却是吕布一类的人物,没有长远的眼光。连最后的结局都一样,亲小人远贤臣,被人劝说打消了领军出屯在外的念头,导致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他跟自己的同门师弟刘备完全不同。像刘备就挺不错,打不赢就跑,跑出来再去投奔别人,一有机会就东山再起,再输、再跑,边跑还边积累人脉,最后建立了蜀国(买彩票买那么多次也都能中一次)。刘备的祖宗刘邦也是,老子打不过你项羽,就跟你耗,总有一次能打赢你。结果项羽垓下之围仰天长啸:自江东起兵一来,未尝一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那些没用啊,他就败了一次,就自刎了。刘邦就赢了这一次,开创了汉家天下。
  另外,公孙瓒不能知人善任,他部下有刘备、赵云、田豫(这个也是位超级牛的人物,少数民族问题专家)一类的人物,却不能得到重用。刘备只当了个县令,而且是给田楷当副手(好歹刘备是你同门),而且刘备屡有战功才被任命为平原令。后来陶谦送了4千丹杨兵给刘备,并上表奏请朝廷封他为豫州刺史拉拢他,于是刘备脱离了公孙瓒,进入陶谦的防区,转做了陶谦的保镖。
  赵云作为冀州人不看好袁绍却来投奔公孙,当时公孙瓒确实比袁绍强,不过赵云不是投机主义者,他应该是看到袁绍有不臣之心,且忽悠韩馥的手段太不正当,于是来找在边塞很有威望的白马将军。且留下了一句名言:天下大事,谁是谁非,又有谁说得清。这话他真说对了,公孙瓒除了能打仗,长的帅,有点儿小聪明,其他就别无所长了。赵云也就是白马义从的一员,也没见他出任什么要职。
  田豫最初是刘备的部下,因为老母生病才没跟刘备离去。但跟随公孙瓒也是只混到了一个县令(刘备含泪想留住的人物公孙瓒根本每当回事),与袁绍争霸时根本没见到他的表现。但此人投靠曹魏后实在是得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成为曹魏安定北疆的重要人物。
  他在魏国做乌桓校尉时,以谋略把鲜卑轲比能、步度根、素利三部玩弄于股掌之间,即挑拨三部相互攻伐,又适时出击,打击强大的扶持弱小的,让鲜卑始终无法统一。乌桓王骨进勇力过人,数次叛乱,都被田豫击败。田豫有次出塞带着百余人直接去骨进的营地。骨进大惊,布下伏兵之后出来迎接,还没等他把跟汉人学到的“摔杯为号”的戏演完,田豫直接就下令部下杀了他,可怜骨进连刀都没来得及提起来就被杀了,骨进的部下都吓得不敢动。田豫任命了骨进的弟弟代替他之后,从容离去(这就是现实版的单刀赴会呀!)。
  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叛,孙权派军队乘船渡海去支援他。田豫根据节气、气候、地理、地形等知识推算出,东吴战船必定会在成山附近的沿岸航行以躲避风浪,于是布置军队在险要的地方等,开始诸将都嘲笑他在空等敌人,后来东吴战船果然在那边遇到风浪,不少船触礁沉没,剩下的都被他们俘虏了(田豫比诸葛亮还神机妙算)。他后来做到并州刺史,威震边陲,堪称魏国北疆第一将。
  反观公孙瓒的亲信们:冀州牧严纲在界桥之战轻敌被麹义斩杀,青州牧田楷被袁绍的儿子袁谭攻杀,兖州牧单经历史上没有下文,在曹操的地头,估计不是被曹操就是被袁绍收拾了,关靖忠诚,谋略却不咋的,得到重用的没有一个能力超群的。
  公孙瓒说到底是一个不错的将军,还是很好的边将,可惜不是一个很好的君主。情商低,心理脆弱,不会用人,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3 06:11 , Processed in 0.1607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