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田畴请为乡导和《田畴传》的记载似乎并没有舛误的地方。也就是说,田畴在做着汉廷“蓨令”的时候为曹操当了一次向导,献了计策平乌丸。至于黎老为什么会单说田畴毛遂自荐呢?个中原因当是史书记载问题。《三国志》通篇文字言简意赅,该叙述简略时毫不留情一笔带过,该详细时便描写的淋漓尽致,这就是史书的魅力之所在。陈寿在《武帝纪》中所言“田畴请为向导”是一句简要概括,概括在建安十二年中田畴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在《田畴传》中详细的说明了那一年详细事情,是为了突显田畴而不是曹操。
综上所述,大问题二中所言田畴前后举动可以说并不自相矛盾的,只是事件前后发生的逻辑顺序与记载事件的详略程度使我们进入了疑惑的误区。
对于大问题一,某不才先查阅了网上的资料,官方资料显示:
蹋顿,出现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中,乌桓王。相助败给曹操后逃往北方的袁熙、袁尚兄弟。曹操听郭嘉之言北征乌桓,蹋顿率兵阻拦,被曹操大将张辽所杀,卒于207年。
资料上所引,自然是我们现在对此的一般说法,语在《张辽传》,《武帝纪》。那么《三国志·诸夏侯曹传》中对于曹纯所督虎豹骑擒获的单于“蹹顿”,首先就是此处单于的名字与前有所不同。(可能史书记载的字体存在差异,这一点黎东方的书中也有说明,也就是说史官超错了字)还有,以上的前三个传都是说"蹋顿"被临阵斩杀,可是曹纯传里却是被擒获.
注意到当时曹纯和张辽的官职,不难看出前者显然凌驾于后者之上.
曹纯: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
张辽:荡寇将军都亭侯
并且前者带兵力要强一些.在当时张辽很可能是曹纯的部下也说不定!纯传里说虎豹骑擒获单于,而张辽临阵斩单于,如果说张辽当时是曹纯的部下,这一点就说的过去,也就是说,张辽将单于擒斩,由于史书的言简意赅性,武帝记里的记载自然就更为简单了!
然而,没有相关资料记载张辽当时是曹纯的部下,也更不可能说明张辽当时是隶属于虎豹骑所督。于是有人怀疑所谓的"蹹顿"和"蹋顿"是两个不同的人,或言此必是史官之谬!
某以为前者之因的概率微乎其微,遍阅整个《三国志》找不出其他地方还有说辽西单于是蹹顿,包括《乌丸鲜卑东夷传》里所述,并没有提及关于存在“蹹顿”的任何字句。由此推断,“蹹顿”和“蹋顿”应该所指是同一个人。至于后者之言,也纯属推测,我也可以说是印刷之过。
对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虎豹骑:
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魏书》
作为曹操的亲卫骑兵,虎豹骑无不是百里挑一的天下骁骑,装备精良,数从征伐,威名远播。虎豹骑最令人闻风丧胆的地方除了拥有超凡的战斗力之外,更因为每每临阵,均凭借其无坚不摧的实力直捣黄龙,以摛杀敌方主将为第一要务。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虎豹骑打仗时就一定是冲着敌方的主将而去的,但翻看曹纯的传记,我们会发现,虎豹骑不但曾经擒杀了袁谭,俘获过蹋顿,在平定荆州时还奔袭刘备并抓获了刘备的二个女儿,这三件事如果放到一起来看,确实颇有值得玩味之处。
史料不充分,因此能够得出的结论便是如此。曹纯所督虎豹骑擒获的肯定是单于蹋顿,鉴于史书中为言明张辽是否临阵斩杀单于,《武帝纪》、《张辽传》、《郭嘉传》中均言:“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这类词语,所以细细品位一下,当有如下解释:
张辽与另一名担挡先锋的将领张郃率本部人马首当其冲,杀入敌阵时,立足未隐的乌丸军顿时便陷入混乱。而此时曹军的第二波攻势又接踵而至,这其中就有曹纯所督的虎豹骑。所谓摛贼先擒王,虎豹骑一举击溃乌丸的亲卫部队,俘获了蹋顿(于俘获后斩之),乌丸军彻底崩溃。
也就是说,为什么现在一般人都认为张辽是亲自在阵中斩了蹋顿而不是曹纯所督虎豹骑擒获,原因之一便是后来的张辽威名显赫,威震敌国,终是三国一代名将,比之默默的曹纯确实如皓月与萤火,不可同日而语,为彰显其能,再加上史书措词字句不明,自然更加肯定张辽的此番战绩,并拿来与关羽的万军之中刺颜良的壮举相较。
总的说来,张辽未亲自斩杀蹋顿又何妨?这并不影响其在曹营首屈一指悍将的地位,且在诸将中品质颇高,在此次北征中,他的挺身而出无疑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以至于曹操也深受感染,甚至将自己手中的令旗都授予了张辽
一、蹋顿之死
孰斩蹋顿
斩杀蹋顿至少有以下三处记载:
1.《乌丸传》:「太祖登高望虏陈,(柳)〔抑〕军未进,观其小动,乃击破其众,临陈斩蹋顿首,死者被野。」
|